第6讲药理学

第6讲药理学
第6讲药理学

第八章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水是人类机体赖以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是一种重要的宏量营养素。人们往往由于水相对容易获取而忽视它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必要组成物质,占人体组成的50%~80%。水不仅可以作为各种物质的溶媒,而且参与细胞新陈代谢,并构成细胞赖以生存的外环境。

虽然水不能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那样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来说,水又是比营养素更重要的物质。如果没有水,人体只能存活3天左右,而其他营养素缺乏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可达数周,甚至更长,因此水被誉为生命之源。水是自然界最普通的物质,但又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怎样健康饮水和选择饮什么水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重要课题。

水为机体中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一旦机体水分丢失达到20%以上,生命活动便无法维持下去。人体必须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水,以弥补通过尿液、汗液、呼吸和粪便造成的水分丢失,这样正常的生命活动才能够维持。成人体内每天要有4%~6%的水进行更新,婴幼儿体内的水分更新量每日可达15%左右。人体每日水摄入量和排出量主要通过肾、肺、皮肤以及某些激素等调控机制维持平衡。机体可通过自我平衡机制来调节水分摄入和排出,以维持组织中水分的最佳水平。这种调节(水分改变)所造成的体重改变约为150g。

水根据其形态,以以下三种形态存在。

1.气态水

其结构以单水分子(H2O)、双水分子([H2O]2)和三水分子([H2O]3)存在。

水分子具有极性结构。单水分子(H2O)的键角是104o311,O-H键的键长是0.96?。

2.固态水(冰)

水分子通过氢键与另外四个水分子连结,具有较为完整的正四面体结构形态。键角增为109o281,键长增为1.01?,故其密度较低。

3.液态水

液态水的结构较复杂,目前广泛接受的是“闪动簇团”模型。把液态水看成以氢键结合的水分子的闪动簇团,在略为“自由”的水中游泳的一种液态体系,这些簇团的尺寸较小,且处于不断转化成“闪动”的状态,因而整个液体是均匀

的,稳定流动的。液态水的结构既包含有水分子的缔合体(簇团),又包含着水分子的微粒,此二者在液态温度0—100℃的条件下共居共存,且处于连续的转化“闪动”中。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ml。

当水中存在其它可溶性物质时,会使水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影响水在人体中的功能。

第一节水在体内的分布

一、水在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分布。

以重量计,男子水重约占体重的60%、女子体重的50%~55%(因女子的脂肪较多)。各种器官中的水含量从血液的83%到脂肪组织的10%不等。人体最大的蓄水库是细胞(细胞内为62%),细胞外为30%,血液中为7%,其它则存在于关节、眼球、脊髓等区域,如表8.1所示。

水在不同组织中水分含量的比例主要受年龄、性别和机体构成成分的影响。

左侧为水在体内不同区室的分布;右侧为各种组织器官的水分(以重量百分计)。

二、细胞內液,细胞外液,渗透压

水分布于细胞、细胞外液和身体的固态支持组织中,在代谢活跃的肌肉和内脏细胞中,水的含量最高,而在代谢较慢的组织以及稳定的支持组织中则含量较低。水在细胞中作为作为媒介和溶剂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化学反应正常进行。

人体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由一层半透膜隔离,这种半透膜允许水自由通透而对其他化学物质是选择性通透。细胞外液又分为血管內液和血管外液(又称为细胞间液)。血管內液指血管系统中所有的体液,包裹动脉、静脉、淋巴管道和毛细血管中的体液。细胞间液指细胞周围和细胞之间的体液,负责细胞的营养运送和细胞代谢废物的排出。血管外液通过血管壁与血管內液分开(血管壁同样是一种半透膜)。

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的体积保持相对恒定,这种体积比例维持了机体的整体平衡。随着机体水分含量的变化,细胞内外(即內液和外液)的离子浓度发生变化,造成渗透压的改变,由于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之间的半透膜,水会从低渗环境向高渗环境扩散,即水分子从浓度低的区域向浓度高的区域转移,从而维持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体积的相对稳定。

第二节水的生理功能

水是组成体液的主要成分,对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有重要作用,人体内的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溶媒

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在水环境下进行,这些活动关系到消化、吸收、代谢、分泌及排泄。如果没有水作为溶媒,几乎所有生命中的化学反应都会停止,体内的化学物质也无法形成完整而且复杂的化学体系。人体中的化学物质溶解在细胞內液或外液后获得了流动性和机动性,使生命成为可能。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经过口腔、胃、小肠之后被各种酶转化为可以被血液吸收的营养物质,血液溶解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中,血液吸收营养物质以及转运它们整个过程所要求的流动性正是由血液中的水来完成的。同样的,血液中的水还是许多有机体合成的内源性化学物质转运的溶媒,例如激素和抗体。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也是溶解于血管内的水中,然后经由肺或肾排出体外。人体内的细胞间隙中有约12升的细胞间液,负责将营养素从毛细血管运送到细胞外膜,并协助营养素跨膜转运到细胞內液中,细胞中的代谢废物也通过逆向途径转运到毛细血管中。细胞内液则作为一种合适的媒介继续将营养素输送到需要它们的细胞结构中,以此构成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对于机体内非水溶性的化学结构,例如脂类为主的细胞膜,水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协助组成和维持这些结构的完整性。水分子和膜脂亲水部分的选择性交互作用,与使脂膜中疏水的烃类化合物疏离水分子的力量相互协同,使细胞膜得以形成和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2、体温调节因子

水在人体内热量分布和体温调节起重要作用。体内热量来源于供能营养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供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后释放的能量除供应组织生长更新外,最终都会转变为热量。这些热量一部分用于维持正常体温,如果机体产生的热量超出维持体温所需的热量,会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引起身体发热,损害身体机能和器官,严重的则会造成死亡。释放身体剩余热量的最有效的散热方法是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通过汗液将热量带出体外。水由液态向气态转化是吸热反应,水的比热高于其他物质,吸热效果明显,蒸发一升的汗液约从体内带走600千卡的热量。在正常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机体会通过皮肤持续排汗来使自身冷却,通过这种方式散发的热量约占机体基础能量消耗的25%,而伴随的水分丢失为350~700ml/d,由于这一过程人体无法察觉,故称为隐形排汗。

3、润滑剂

所有的体液都具有润滑的特性,可以使固体物质之间的滑动更加容易。以水为基础的体液在机体的各个部位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尤其是在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使关节自如运动,并在转动时减少软骨及骨之间的磨损。此外,口腔中的唾液和食道中的粘液能使食物更易于吞咽,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润滑作用。

4、结构成分

蛋白质胶体中的水直接参与构成细胞与组织,以结合水的形态存在(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主要是依靠氢键与蛋白质的极性基(羧基和氨基)相

结合形成的水胶体),这种结合水能使组织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

5、反应剂

任何参加化学反应的化学物均称为反应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剂会被转化为反应产物。水是一种反应剂,可直接参与机体内的多种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水分子被分解为以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氢原子、氧原子、氧离子、羟基、氢氧根离子等。例如许多大分子物质(如多糖、脂肪、蛋白质等)可通过水解反应分解为小分子。

概括地说,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没有任何一种物质像水那样面广量多地参与人体许多不同的生理功能。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

1.为血液成分运输提供介质。

2.溶解营养成分并使之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以保持细胞的最佳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使细胞内环境(体液及有关阳离子和阴离子)保持相对稳定。

3.为细胞内的酶反应提供介质,将代谢产物转移至血液进行再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废物经由尿液排出体外。

4.水作为营养素使用外,还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5.皮肤通过吸收和保存水分来达到保护外层皮肤的作用,如一定的空气湿度、每天的洗澡、洗脸或者各种保湿护肤品等的使用等都对皮肤起作用。

水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宏量营养素,对保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作十分重要。如果人体丢失总水量的1%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就会出现健康问题;而持续脱水所出现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会对呼吸、体温调节和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损害;再严重到完全失水,人在数日内导致死亡。

第三节水的获得与丢失

一、水的获取

水可以从以下两条途径中获得,如图8.1所示。

1、食物来源的水和饮用的水

人体需要的绝大部分水主要来自于饮用的液体。食物中的水仅对体内水起一定的平衡作用。人体通过进餐时可以摄取液体和食物,而人体在进餐时对水的要求并没有严格的限定,但需要有意识地间隔一定时间摄取水分,繁忙时饮水减少,休息时就要增加饮水,活动大时一般会加大体液平衡的差距,休息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时缩小这种差距,有利于健康。

2、代谢水

它是产能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那一部分水量,是人体获得和补充水的另一途径。代谢过程产生能量同时也内源性地产生部分水,由产能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就称为代谢水。这部分代谢水可按其发生的反应过程用理论计算。表8.2是典型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能量营养素代谢后的水产量。

即在同样条件下,4mol葡萄糖(约2800kcal)氧化产生24mo1水;1mol棕榈酸(约2300kcal)氧化产生16mol水,由于脂肪的来源不同(脂肪酸或三酰甘油酯),氧化产生的水量也有所不同,这与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程度有关;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水量波动也较大,由于排泄由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尿素需要水,因此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并没有多余的净得水。

用下列公式计算底物代谢后的实际代谢水量与上表计算的数值十分吻合。

代谢水产量(g)=0.4×氧化的蛋白质(g)+0.6×氧化的碳水化物(g)+1.07×氧化的脂肪(g)。

代谢所得的水与机体总需要量相比非常小,体育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水绝对量比较大,约144g/h,这些代谢水均匀地分布在体液区室内,估计代谢水中有6%~7%进入血液,却不足以维持激烈运动下的血浆容量,这部分水量只能补偿由激烈运动时因为呼吸损失的那部分水分。

二、水的丢失

水一般从以下四条途径中丢失,如图8.1所示。

小便排泄,人体在通过尿液将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

除了小便排泄尿素外,粪便排泄是水丢失的另一个部分,粪便含水约70%,在无腹泻情况下由粪便排泄的水还是比较少的,因为空肠和结肠消化物中的水能被有效地重吸收。

水的损失在人体中变动很大,最重要的丢失途径是汗腺和肾脏,汗腺是丢失水的最大部分,食物在进行消化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热,等于混合膳食能量的10%~15%;肌肉收缩产生热是由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引起,其中只有25%~30%为生理活动所用,其余70~75%并不做功,而以热的形式释放,这些热对人体各器官就会产生热伤害,那么这些大量的热如何排除呢?就是由水吸收这些热,再散发到机体的体液代谢区室内,这样热对酶或人体内各种器官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热转至体液后再传到皮肤表面,通过对流、辐射、传导或蒸发把热散发出去。所以,汗液蒸发是机体的一种协调机制:热引起血管舒张时,热转运到血液,血液中的水把热传到皮肤表面,随汗水蒸发;热传到周围环境中时,人体出汗量有的高达10L/d,激烈的体育运动时中出汗1~2L/h也是常有的 (1升水在20℃时的蒸发热为586kcal),这种热散发过程与体温调节系统正好相互协调。

经汗液损失的水量与包括运动量、温度、相对湿度及热适应程度有关系。人体中总的由汗液损失的水量一般为500~700ml/d,也有高达8~12L/d。通常在激烈体育活动而摄取水量又不足时,肾脏就通过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以减少经尿液而损失的水,从而达到由肾脏保留水的目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稳态机制,这种方式能保留下来的水量与体育运动时的汗液相比仍然是很小的一部分。

另外,人体在呼吸时会呼出一定量的水汽。一般情况下,它的量比较恒定,但是在运动时会加大。

饮水食物水代谢水

机体水平衡

呼吸粪便肾脏排泄(尿)汗

图8.1 机体中的水平衡

第四节水平衡的调节

一、人体内水循环途径

人体内每天都会丢失一部分水,并通过饮水、食物等的摄入来补充丢失的这部分水,这个过程是维持体内水平衡的一个环节。机体水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两种途径,即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水的摄入和通过肾控制水的丢失。

机体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浓度增加,造成唾液中的水吸收增加,出现口干、口渴的感觉,人就会开始想喝水。血液中钠浓度的增加会刺激下丘脑产生一种渴感刺激物,并促进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ADH可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通过肾排出的水量,血中钠浓度增加1%即可引起口渴和ADH的分泌。此外,体内水丢失过多时,会引起血液容积和血压下降,血压降低可刺激肾细胞产生肾素(renin),肾素进而激活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形成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很强的血管收缩剂,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此外血管紧张素还可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使肾减少钠和水的排出。相反,如果人体摄入的水超出需要,则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下降,此种情况下不会产生口渴的感觉,同样也不会刺激ADH的分泌,肾对水的重吸收会相应下降,以增加水从尿中的排出,机体就是通过这两种机制来调节水的摄入和排出,进而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二、体液的稳态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由肾脏重吸收水分是一种物理调节水的机制,由肾脏进行水分的保留,还是由下丘脑指导的液体摄取,共同负责保持体液容量的稳态,但是这种调节完全是由大脑的“渴中枢”来完成,但“渴中枢”又往往“玩忽职守”,慢上半拍,直到体液损失>2%时才开始工作,实际上当丢失总水量的1%就已经出现了症状,这对健康危害非常严重。

这里肾脏对血浆容量的改变做出的反应要比下丘脑迅速,这种迅速反应对健康是必需的,细胞外的渗透性和血管内的高压激发刺激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又刺激肾小管对肾小球中水的重吸收,血管紧张肽原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同时被激活,引起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肾小管对Na离子吸收增加,间接地通过细胞外的渗透性升高而刺激ADH释放。最终大脑“渴中枢”通过对血液容量下降和细胞外的渗透性升高的反应而增加“渴”的驱动,从而让人增加液体摄取的欲望,即有口渴的感觉而告诉人需要喝水。

三、水缺乏

根据水和电解质丢失比例不同,可将脱水分为3种类型。

1、高渗性脱水

特点是以丢失水为主,电解质丢失相对较少。

当失水量占体重的2%-4%时,为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尿比重增高及工作效率降低等;失水量占体重4%-8%时,为中度脱水,除上述症状外,可见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无力等表现;失水超过体重的8%时,为重度脱水,可见皮肤粘膜干燥、高热、烦躁、精神恍惚等,严重可危及生命。2、低渗性脱水

以电解质丢失为主,水的丢失较少。

这一类型脱水的特点是循环血量下降,血浆蛋白质浓度升高,细胞外液低渗,可引起脑细胞水肿,肌肉细胞内水过多并导致肌肉痉挛。早期多尿,晚期尿少甚至无尿,尿比重低,尿Na+ 、Cl- 降低或缺乏。

3、等渗性脱水

此类脱水是水和电解质按比例丢失,体液渗透压不变,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特点为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一般不减少,血浆Na+浓度正常。兼有上述两型脱水的特点,有口渴和尿少的表现。

四、水不足问题

水不足或水缺乏是水对生理功能影响的两个名词,水正常指身体内水量属于正常,水处在正常的健康水平。水不足和脱水常被交替使用,可以说水不足是机体水缺乏的一种状态,而脱水是机体失水的过程,是这两个过程造成的结果。就生理学概念而言,这两者产生的状态比较难区分。脱水既由细胞内液也由细胞外液的区室水分的丢失,水不足只是暂时引起体重下降而没有生理性后果,只是需要忍受到下次有机会再饮水补充就无关紧要,真正的问题是:如果导致水不足的水缺乏持续下去,很快会引起体温调节不良和功能减退的严重后果,这就有危险了,可能造成严重的脱水发生。

五、血液容量减少

水的丢失使血液容量减少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水缺乏发生于细胞外,随着水损失的增加,细胞内的水缺乏也会逐渐增加。脱水期间的肌肉和皮肤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水重新进行分布以保持血液容量。在水的重新分布过程中,脑和肝等重要器官的水分首先通过水的稳态机制得到优先保护,然而这种优先保护是以消耗和损害肌肉和皮肤的水分作为代价的,所以水的缺乏对健康有危害,特别对人的肌肤美容不利。血浆容量较大有益于体育运动中对热的适应性,可以减少心率和提高冷却能力,对汗液损失也起到更有效的缓冲作用。血浆容量随着体育运动量的变化而急剧扩大或由于热的原因而缓慢扩大。营养素钠在血浆容量扩大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钠有利于机体保持水分,并与体液的稳态密切相关。钠到底需要多少足够保持水的稳态而不影响健康呢?有人试验用两种不同量NaCl(4g/d 和8g/d)通过10天的食用期,以确定是否在低钠摄入(4g/d)时血浆容量会出现问题。结果发现,尽管钠的摄入量不同,但结果十分相似。这就告诉我们,在血浆容量的保持中并不是NaCl越多越好,适当的低钠有利于防止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六、补充水和水过多问题

1、自愿脱水

人失去水分以后需要喝水补充是人体保持健康所必需的,那么到底喝多少水为好呢?是补充与丢失的水同样多的水吗?事实证明一般不要喝太多水,补充的水一般只为失去水的2/3即可。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人体具有自愿脱水功能,即使有充足的水时也不会马上全部补充到失水前的水平,这种现象就称为“自愿脱水”。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应激状态或者低温和高温时,目的是可以自动适应

不良环境。这种自愿脱水可以防止人在水不足的情况下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然而要注意到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反应比较“迟钝”,所以老年人更需要注意多饮水。

凡事都得适度,补充水也是这样。水对于健康虽然非常重要,却也不是越多越好。怎样才是适度呢?我们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精巧,人在健康状态下自动地调节水量,自愿脱水就是其中之一。缺水时口渴而敦促我们喝水;当水过多肾脏就会自动地将过剩的水以尿形式排出体外,尿还能随同水分一起排出代谢废料和有害物质,为的是能保持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和身体的健康。

2、补水与储水

人缺水就要补充水使人体内水分达到平衡,有人就想人能像沙漠中的骆驼一样,采取储水的办法来应付特殊情况下的缺水,从而解决需要水时却得不到水而发生脱水的尴尬吗?但是水的过多必然导致过多的水以尿的形式迅速排泄,并不能真正保存水,水正常是机体的自控功能所致。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储水。

如果体内水分供应不足或因为某些原因失水过多,就会引起疾病,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脱水”。研究证明,如果成年人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就会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水盐代谢失去平衡,引起死亡。一般成年人每天通过各种途径要摄入2000一2500毫升水 ,才能维持健康。所以人们常说,几天不吃饭可以活下去 ,而几天不喝水则会死亡,道理就在这里。缺水时排尿量则减少,尿液就浓缩,肾脏在排出浓缩的代谢废物的过程中,就要加倍工作,加重了肾的负担。同时,浓缩的尿液容易使某些废物结晶,形成肾结石。

3、水中毒问题

水对于人体是不能少的,可是由于水污染,有人认为可以少饮水。可实际情况是一个人可以几天不吃饭,却不能几天不喝水,世界上有绝食却没有绝水。人没有水便不能生活是常识。

喝水也应有所节制,不宜突然狂饮。由于体内水分是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快速大量进入体内的淡水必然急剧增加细胞外液的水量,细胞外液变得比细胞内液更稀,细胞内、外的水含量失去平衡,为了达到新的平衡,外液中相对过多的水分就会迅速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含水量增加,造成细胞水肿,严重时发生细胞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对此特别敏感,发生水肿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轻的使人精神萎靡,工作、活动能力下降,重的引起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甚至迅速导致死亡,这就称为“水中毒”。过量饮水会增加肝脏和肾脏负担,将影响肾功能,甚至出现浮肿等疾病。

人在激烈运动,或干重体力劳动,或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都会大量出汗,如果不加节制地饮大量淡水,尤其肾功能不全,不能将过剩的水分及时排除,就可能引起水中毒,这是值得警惕的一种疾病。所以,当肾病患者尿少时错误地想通过病人多饮水来多排尿,结果正好相反,容易加重病人的病情,引起水中毒,需要特别注意!

第五节如何补充水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喝水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到,但是真正知道“怎么喝水”的人却只占极少数。在一份调查中发现95.3%的人根本不会喝水,调查中发现65.9%的人是等到口渴才喝水,而定时定量喝水的人数仅

仅占4.7%。渴了才喝水,其实此时人已经处于脱水状态,这样喝水是不健康的。喝水作为一件日常小事,但是科学喝水却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问。

一、日常饮水的功效

1、饮水可以缓解哮喘和过敏症

长期缺水是过敏症和哮喘的主要原因。过敏症和哮喘的治疗方式通常是服用各种抗组胺药物。组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主要负责身体的干渴管理机制,并且能够为身体摄取更多的水分。但是抗组胺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副作用,例如“胃灼热”、男性荷尔蒙失衡、乳房增大等。

当身体缺水时,组胺的数量会大幅度增加,活跃性也迅速增强,身体的水分分配系统就会发出信号,证明身体因干渴而进入危机状态,肺部释放的组胺越来越多,导致支气管痉挛和收缩。过敏的人应该养成定时定量饮水的习惯,增加水分的输入量。保证每天饮水在1500ml以上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2、养肝从改善肝内68%的水分开始

肝脏的含水量达到68%。多喝水补充体液,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排除废物,减少代谢物和毒物对肝脏的损害。

3、多饮水,清心火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中血液中90%为水分,血液缺水了,使血管壁变窄、没有弹性、血液粘稠、结栓,容易引起脑萎缩、脑中风、心肌梗塞、心衰等。特别是立春后,天气逐渐转暖,体感温度升高,出汗增多,新陈代谢加快,更应该加大饮水量,稀释血液,预防血管中的新鲜血栓形成。

4、饮水改善春困传统

春季气温回升,空气清新,但往往人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这其实是大脑缺水的表现。

人的大脑中含水量为85%,大脑需要更多水分用以满足血液循环的信号。如果脑细胞水分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导致头痛、头晕,如果水分不足,血液循环就不能及时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毒废物。脑细胞不能承受酸性废物的大量堆积,就会昏昏欲睡。

二、何时喝水

绝大多数人都是“口渴了才喝水”,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养成提前饮水的习惯,即口渴前就饮水,这是科学控制饮水的好习惯。这能使体内水分经常保持平衡, 一般不致口渴,这样对健康十分有益。相反,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实际已有些晚了。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失去了相当于体重2%的水量了。所以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来要喝水。口渴时,往往会过量过快畅饮,甚至狂饮( 尤其是夏季),结果造成反射性出汗,使体内失水更多,越喝越渴。大量出汗还会导致体内缺盐,引起肌肉痉挛甚至危及生命。在高温环境中作业者,失水更多,更应该养成提前饮水的科学习惯,工作前如不饮足水分,往往会口干舌燥, 体内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的分泌大量减少,造成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进而发展成胃肠系统的疾病。

刚刚睡醒的早晨是身体排除毒素的绝佳时机,起床之后马上喝250ml白开水,润滑肠道帮助身体把聚集了一整夜的废物清理干净。睡觉之前一小时补充水分是保证第二天皮肤水嫩的秘诀之一。人在睡眠时,尿液会浓缩,也因此会增加结石的机会,所以应该在睡觉之前喝一杯水,老年人大多会有起夜的习惯,建议在上完厕所后再补充一杯水,最好是喝净化后的水或者是矿泉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要求每天8杯水是最基本的保障,也是一个基本量。

对于这八杯水分别该在什么时候喝,在理想化状态下,我们建议如下:

7:00 早上起来喝第一杯水(不宜喝盐开水)

9:00 喝第二杯水

11:30 午饭前喝第三杯水(避免边吃边喝水)

13:00 喝第四杯水

15:00 喝第五杯水

17:30 喝第六杯水

19:30 喝第七杯水

21:00 喝第八杯水(高血压患者可在睡前喝一杯水)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一天内没有必要喝满八杯水,喝水要根据人体的需要,缺多少补多少,但是目前一天喝八杯左右的水被大多数“懂得喝水”的人所接受。而对于以上的喝水时间,不一定要严格遵守,但是专家建议喝水不宜要么不喝要么猛喝,按时按量有规律地喝水是最好选择。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而又符合科学的喝水时间表是很有必要的。

三、喝多少水

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水不宜低于2 L即八杯左右,它包括饮食和饮水中所含的水。这样人体水的获得不一定全部来自直接喝水,因此有时候也不一定要喝足八杯水。当然只要自己想喝,每天喝水2-3 L也是正常而健康的。另外,冬天时出汗少,而夏天时出汗多,所以夏天肯定要比冬天多饮水。不过,对于肾病患者,多喝水会加重肾的负担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对于肾病患者,在身体对水没有过多需求时,应该减少喝水。

每人每天应该喝多少水,跟人的年龄、体重、活动量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 婴幼儿每公斤体重,每天需饮水110ml;少年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天需饮水40ml;成年人每公斤体重,每天需饮水35ml;所以,体重70kg的成年人,每天需要饮水约70×35 = 2450ml≈2.5 L左右。如果人体每天得不到应需的饮水量,体内水分将失去平衡,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经营养学的方法测定,一般情况下,每天以不同方式消耗的水量如下: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约400ml;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400~800ml;通过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50ml;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分约1500ml,以上共计约排出2.5L。每天从食物中可以得到的水分约800ml,每天在体内分解氧化营养物质时,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水分,约产生400ml水,其余的1300ml水必须从饮水(包括饮料)中来补充。

四、喝什么水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内的水并不是纯水,而是含有钾、钠、钙、镁、氯等各种营养素的液体,从而维持着细胞内、外水分和电介质的平衡,保证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如果自来水卫生达标,喝烧开的自来水是最佳选择,既安全又实惠。国内外专家一致建议:真正的健康饮料就在暖水瓶里。研究表明,白开水的生物活性比自然水高出4-5倍,与生物细胞里的水分相似,经常饮用白开水还可以预防某些皮肤疾病。而且白开水里面一般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矿质离子,长期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随着我国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应该说我国的饮水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水缺乏是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认为喝纯水好。那么纯水是否真好呢?如果突然狂饮大量的纯净淡水,身体又缺乏自控能力,就会引起水中毒,这就是为什么应适当喝盐水或矿泉水,就因

为水中含有上述盐类,而不是淡水或所谓纯水的缘故。

许多人日常饮水量不足,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饮水选择上存在用各种饮料代替白开水的误区,甚至长期喝对人体无益的饮料而无法自制。除此之外,生活中,一些人以为水越纯越好,因此偏爱喝纯净水甚至蒸馏水,其实这些习惯都是不正确的。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于是喝水也讲究,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纯水”、“超纯水”、“蒸馏水”、“太空水”等,广告说“纯而又纯,不含任何杂质”,不少纯净水的制造商采用“一网打尽”的方式,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和杂质同时去除了人体所有必需的微量元素,我们果真要这种水吗?不是!喝水要喝健康水。喝纯净水吧,干净却没营养;喝自来水又怕出问题,人们开始左右为难。还有市场上出现一种通过添加离子到水中的方式制成的饮用水,这种饮用水价格昂贵,如果所加离子的含量和比例不合适,对健康反而更有害,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而对于白开水的来源选择也是有讲究的,没有污染的井水或山泉水当然最好,而对于水源为自来水的人们来说,早晨起来不宜直接打开水龙头接水来烧开喝,专家建议,对于停止使用超过6小时的水龙头,里面的水由于静止而会含有一些来自水管的有害物质,最好是先打开让其流5分钟左右作为其他用途的水再接作饮用水。再者,研究表明多次重复烧开或者长时间沸腾的水对人体也是不好的,最好的还是一次性烧开并且烧开就好的水。

使用什么水就家庭用水而言,使用家用“净水器”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具有净水、矿化、磁化净水的作用。首先净化作用是活性炭去除自来水中的杂质、微生物和余氯,提高了饮水质量;矿化和磁化作用是通过特殊处理的麦饭石或珊瑚石等使水质矿化,提高了水中钙、镁等矿物营养素含量;磁化器可以使普通水在一定磁场强度作用下成为一种磁化水,磁化水中的杂质大而疏松,粘聚起来形成松软的泥状沉淀物(草酸盐、尿酸盐等),非常容易排除,这些物质是形成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饮用磁化水可以降低尿液酸度,减少沉淀物和结晶析出,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结石的手段。饮用磁化水还能增加食欲、增进睡眠的作用。

“净水器”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注意操作问题,注意调速、换芯、煮沸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净水器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认清牌号、产地及卫生部门的合格证明,使用又得法,饮用才安全。使用中注意:1.控制净水器的流速,净水器流速流量一般1升/分钟,以充分发挥净水器中活性炭的过滤作用。2.及时更换新活性炭,当净水器使用一段时间,活性炭表面污染物堆积导致阻塞,也可能把已经吸附达到饱和的被吸附物又重新被解析进入水中,那样的高浓度更危险。当出水有氯味就应及时更换活性炭或者麦饭石。麦饭石有吸附并清除水中异味、残存农药、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的作用。3.净水只有煮沸才能饮用,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可能有利于细菌繁殖,长时间使用后出水中的细菌有时反而超过进水细菌数,所以煮沸了喝是必需的。净水器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好了有利于健康,使用不当则反而不利于健康。

五、怎么喝水

感冒时要喝更多的水;便秘时也要喝更多的水,而且是大口地喝水;肥胖的人餐前餐后喝杯水;呕吐的时候要喝点盐开水;上班族要喝四种水:清晨喝一杯水,排毒;多多喝水减少烦躁;做决定前一杯水减轻压力;不渴的时候也喝一杯水。老人喝水要小口喝:睡前,抿上两口水;洗澡后慢慢喝水;运动后跟着心跳喝水。“怎么喝水”的讲究不仅体现在这些方面,也体现在饮水器具上。玻璃杯不含有机化学物质,使用玻璃杯作为饮水器具时不必担心把杯上有害的有机化合

物质带入人体,而且玻璃杯表面光滑容易清洗,是极佳的饮水器具。其次,专家也建议使用搪瓷制的杯子喝水,因为搪瓷是经过几千度高温而制成的,不含铅等有害物质,可以放心使用。而对于一些五颜六色看着好看的杯子最好不用,因为里面往往会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综上看来,喝水时首选还是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或是纯色陶瓷杯。

喝水是一门既简单又深奥的学问,认真做好这门学问,可以为我们的健康做出重大贡献。正确地喝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主宰者。

第六节日常生活中的水

一、硬水与软水

钙和镁的合计值称为水的硬度。硬水是指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较高,易形成坚硬水垢的水。相对应的,软水则是指钙镁离子浓度较低不易形成水垢的水。我国依据水中CaCO

浓度mg/L将水分为很软水(<72)、软水(72~144)、中硬水3

(144~288)、硬水(288~576)、超硬水(>576)。

硬水也分为暂时性硬水和永久性硬水。若煮沸后溶液中钙镁离子沉淀使其浓度减少的硬水成为暂时性硬水,反之为永久性硬水。

二、良好的饮用水

从饮水与健康的角度来讲,良好的饮用水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干净,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二是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三是含有新鲜适量的溶解氧;四是偏碱性的,水的分子团要小,活性要强。

那么什么样的水才能算是良好水质的水呢?

1、不含有害成分

饮用水的污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日常饮用水中,至少含有60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因此作为饮用水,首要条件是不含污染物质。

2、矿物质含量

要适度含有钙镁钠等矿物质,一般来说,一公斤的优质水含有一百毫克左右的矿物质。

3、硬度

钙和镁的合计值称为硬度,通常一公斤水中含有五十毫克左右的合计值最恰当,硬度过大的水用来冲茶、煮咖啡就都失去了原有的香味。

4、pH值

日本的自来水多显示pH为7左右的中性水,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自来水的pH值多在8.3到8.8之间,PH的高低因地区而异。与生理值相近的水比较好。

5、氧碳的含量

不含氧的水不可以说是优质水,觉得泉水和地下水甘甜,原因之一就是水中含有极高浓度的碳素。一般来说,一公斤水中含有氧5毫克,碳素20毫克为必要的含量。

6、温度

水温通常比体温低,20到25度是最恰当的。

我们日常生活的水来自饮用水和功能性饮料。饮用水分为开水(来自自来水或天然水)、纯净水(蒸馏水)、人造矿化水和矿泉水。功能性饮料又分为酒精

和非酒精性饮料(又称为软饮料)。我们对它们各自的一些特性进行阐述,以便于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三、饮用水

目前我国居民的饮用水主要为自来水。

自来水是直接取自天然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净化消毒后再输入到各用户,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生活饮用水。

纯净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把有害物质过滤的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镁、铁、锌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无离子水、蒸馏水、太空水、净化水、超净水、纯净水等,其实质就是高纯度的纯净水。目前国内采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3种工艺技术获得纯净水。尽管我们还无法确认这些矿物质是否与食物中的矿物质同等重要,但是我们为慎重起见,还是建议不宜多喝。

饮用矿物质水是通过人工添加矿物质来改善水的矿物质含量。这样的水虽然补充了纯净水中部分矿物元素的不足,但是添加的矿物质的比例是否恰当,能否被人体吸收、利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人工开采所得到的未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矿泉水含有一定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容易被人体吸收。适量饮用矿泉水对身体健康有益。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1、如何喝出健康桶装水

桶装水送上门后,即使是质量较好的桶装饮用水,放置时间太长也易滋生细菌。桶装水一旦打开,应尽量在短期内使用完,通常以一周内用完为宜,否则应加热煮开再饮用。再好的桶装水只要一装上普通饮水机就会慢慢积累各种细菌,时间长了甚至会变成有害的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细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要将饮水机放于阴凉处,避免纯净水在日光下晒,影响水质。不喝水时要关闭饮水机,以免热水槽中的水反复加热。

2、人如果长期饮用纯净水, 对健康可能是有害无益的。

1)、纯净水不但除掉了所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也除去了许多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从正常饮水中能获得的这部分必需微量元素,由于喝纯净水而被除去,这就满足不了人体正常需要,长久下去, 对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2)、纯净水并不纯净。在交换器和过滤器中,富集了大量的细菌和污物,用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细菌和污物就越多,最后从这里过滤出来的水,反而比自来水中细菌和污物的含量要高得多。

3)、纯净水进入人体后,因为它不含各种正负离子,所以溶解性能很强,这样不仅可以把各种有害废物和有害微量元素溶解,并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溶解人体非常需要的各种必需微量元素, 而被排出体外。

4)、纯净水的分子结构,经过净水器处理后会发生重排现象,使纯水分子的结构变为极度串联和线团化。这种水分子不易通过细胞膜,会导致身体内有益的生命相关元素向体外流失。

四、酒精性饮料

酒是含乙醇饮料的总称。其最主要成分为酒精,学名乙醇。

酒按品种可分为: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等。

白酒,其主要特点是酒色纯净透明,无色或微黄,芳香浓郁,酒精含量较高,刺激性强。我国白酒与法国白兰地、英国威士忌、俄国伏特加以及郎姆酒、金酒(杜松子酒)并称“世界六大蒸馏酒”。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和水,

其他物质含量都很低。一般来讲,白酒的营养成分比黄酒、葡萄酒、啤酒等含量都要低。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衍生出一些有害物质,例如,由于传统酿造工艺的局限性,目前我国白酒所含有害物质有甲醇、杂醇油、铅、醛类和农药残留等。相对而言,外国白酒如伏特加经反复蒸馏,大部分有害物质被去除。建议不喝此类酒。

黄酒,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酒,特点:色泽橙黄,香气独特,酒精含量较低,一般为15度左右。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被誉为“液体蛋糕”,其营养价值和热量丰富,两者的含量比啤酒、葡萄酒都高。黄酒几乎保留了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全部有益成分,其营养物质多以低分子的糖类、肽以及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所含氨基酸种类多达21种,更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含有大量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钙、镁、磷等无机盐及铁、铜、锌、硒、锰等微量元素。可以适量饮用此类酒。

葡萄酒,顾名思义,是由葡萄汁发酵而成的,堪称“果酒之王”。葡萄酒的种类众多,依据酿造方法有平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蒸馏葡萄酒三大类,代表酒种分别为红、白葡萄酒,香槟,白兰地、干邑XO等。葡萄酒的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葡萄汁,现今发现的就高达250种,有糖类(葡萄糖、果糖、戊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有机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等)、矿质元素(氧化锂、氧化镁、磷、钙、锌、铜、硒等)、蛋白质、18 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叶酸、泛酸、硫胺素、核黄素、

尼克酸、肌醇)、抗氧化剂(苯甲酸、肉桂酸、多酚、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等。葡萄酒还是酒类食品中唯一含碱性物质的酒。可以适量饮用此类酒。

啤酒,主要原料为大麦芽﹑酒花(学名蛇麻花)和水,特点:低酒精度,饱含二氧化碳,具特殊苦味、香味,入杯泡沫丰富。1 L 啤酒中含热量4254 卡, 相当于250 g 面包,被誉为“液体面包”。啤酒中含有大量有益成分,发酵成熟的啤酒中, 含有5 %的糖类, 1.5 %~4.5 %的酒精, 0.4 %的二氧化碳, 0.5 %的蛋白质, 有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 如叶酸、泛酸等) 和17 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8 种必需氨基酸。啤酒中特殊的营养物质酒花酮和蛇麻亚酮来源于啤酒花,还含有丰富的菌类糖。可以适量饮用此类酒。

1、酒精对身体会产生各种危害

短期危害:

简单来说,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代谢得到乙醛。乙醛会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2(ALDH2)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再会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CO2和水,排除体外。因此,所谓酒量的高低与这两种酶的活性直接相关,而他们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而言,喝酒易脸红者的酶活性较低。

这其中,除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相比其他醇,乙醇只有轻微毒性,但是控制不住的话也是很容易产生危险的。酒精的半数致死量为9 克/公斤(口服,大鼠)。所以酒精饮料,尤其是那些含有高比例的酒精,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妇女,重量轻的人,还有儿童。这些人在他们的体内没有充分的水使酒精稀释。

中长期危害:

乙醇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延迟的影响,被称为宿醉。有多种因素促成这种现象,包括乙醛中毒,直接的毒性作用和脱水。宿醉发生时,乙醇的欣快效果已经

消退。然而,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仍可能大幅度高于汽车司机和操作重型设备者所规定的限制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解酒,宿醉的影响消解。

长期危害:

慢性酒精误用和滥用对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慢性摄入过量饮酒,酒精依赖,导致广泛的神经或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与酗酒有关的精神疾病,包括严重抑郁症,心境恶劣,躁狂,轻躁狂,恐慌症,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自杀,神经功能缺损(例如工作记忆,情绪,行政职能,视觉空间能力步态和平衡等的障碍)和脑损伤。酒精依赖与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呼吸系统癌症,消化系统癌症,肝癌,乳腺癌和卵巢癌有联系。酗酒相关的肝脏疾病还包括肝硬化。

在精神层面,酒精也会给人带来损害。酗酒者和那些酗酒的严重抑郁症的发生率高。酒精滥用与心理健康失调有密切联系,并且酗酒者有非常高的自杀率。一项对医院里尝试自杀的病人的研究表明,酗酒者的自杀成功率是普通人的75倍。

更为可怕的是,酒精造成的损伤还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胎儿酒精综合征是一个永久的出生缺陷疾病,它发生在怀孕期间喝酒的妇女的后代身上。在胎儿发育的早期阶段酗酒已确证胎儿损伤相关。酒精穿过胎盘屏障,限制胎儿生长,产生独特的面部红斑,出现受损的神经元和异常大脑结构,并导致其他生理、心理或行为问题。因此胎儿酒精暴露是被称为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

2、如何适度饮酒

酒喝多了伤身,可是不喝又不符合当今的社会传统习俗。要想喝酒不伤身体,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切忌空腹饮酒

饮酒前要先吃点东西垫底,如肉类、牛奶、面点等。肉类等脂肪食物不易消化,保护胃壁,能减少酒精的渗透吸收。蛋白质类食物富含氨基酸,能加速酒精的分解代谢。

研究表明,如果在喝酒之前摄入一些食物,酒精的吸收被降低,而且从血液中被分解的酒精增加了。人体中这种快速分解酒精的机理与食物的种类无关。

也有说法是不要用咸鱼、香肠、腊肉等腌腊制品下酒,这类产品多含有亚硝胺,亚硝胺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会增加患食管癌、胃癌的风险。

2)选择最佳的酒类

从健康角度考虑,黄酒、葡萄酒为最佳。在几种经常饮用的酒类中,对肝脏损伤最小的为啤酒、葡萄酒,黄酒次之,白酒则最为严重。

3)小口慢饮,多喝汤水

慢饮能让机体有时间分解代偿体内的乙醇,而汤水则能让酒精稀释。另外酒醒后,容易头晕,可以多喝些水,缓解脱水状况,另外吃一些食物,缓解酒精对消化道的刺激。

五、软饮料

(一)、软饮料的概况:

饮料是经过加工制作的、供人们饮用的食品。目前我们所知道的饮料大体可分为两类——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我国GB10789-1996规定:软饮料是指不含乙醇或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料制品。简而言之,软饮料就是不含酒精的饮料。软饮料中包含碳酸饮料类、含糖饮料类。他们是健康舆论的焦点,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然,软饮料中也包含咖啡、奶类、茶类等其他类的饮料。

软饮料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原先的奢侈品变为如今的日常消耗品。短短20年来,人们对软饮料的态度,从原先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全盘接受。仅仅以大学校园举例,无论是学校食堂,或是教室楼内的自动贩卖机,教室外的便利店,还是学校外的餐馆,只要是用餐的地方,软饮料都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消耗品。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种颜色鲜艳、口感爽快、富含糖分与水分、而又极具宣传色彩的饮品,极具诱惑力。

那么,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发现软饮料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作用究竟是好是坏,是十分薄弱而值得关注的。

在美国一份报告中,指出过去20年内,软饮料消耗量增加了300%。相比之下,国内软饮料生产量在30年间所增加的26632%显得更加震撼。而在美国这份调查中所述,在校园内,56%-85%的孩子每天至少消耗一份软饮料,20%的孩子每天消耗四份以上,(一份为12盎司,约为340.2g)。中国国内的消耗水平虽然未有数据,但在美国儿童中的这样的软饮料消耗水平,其将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二)、软饮料所造成的各种影响:

含糖软饮料及碳酸饮料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样一种富含糖分、碳酸、柠檬酸、或磷酸的消耗品,会造成肥胖、青少年糖尿病、牙釉质腐蚀。另外,还会产生心理障碍、多动症、行为问题等的不利影响。在另一方面,其中添加的防腐剂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

1、防腐剂问题

饮料中所含有的防腐剂数目如何呢?我们没有具体数值。毫无疑问的是,防腐剂对于我们的身体至少是没有益处的。国家标准在软饮料产品中,规定苯甲酸钠的上限为0.2g/kg,山梨酸钾的上限为0.5g/kg。有调查在上海各大超市采集了六大类共计15个软饮料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含量。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用量合格率为100%,但标签标注率仅28.6%,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据这篇调查所做实验,两种防腐剂不仅没有过量使用的问题,甚至整体看来用量是较低的。这表明在市场规范方面并没有越过法律的违法行为。但随着软饮料消耗的日益增加,我们不禁疑问:标准中对于防腐剂上限的规定对于每日饮用4份软饮料的中小学生是否依然合理呢?

2、糖分过多导致的肥胖问题及糖尿病问题。

而对于难以抵抗软饮料诱惑的,又有家族糖尿病史的青少年儿童,他们在饮用软饮料的过程中,并不会想到:过多摄入软饮料可能诱发肥胖、青少年糖尿病、酮血症和酮症酸中毒。他们的父母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预防观念,而一味放任孩子饮用高糖软饮料,而使青少年因为过多地摄入软饮料中的糖分而患上青少年糖尿病酮症,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悲剧。

大量饮用软饮料作为诱因而引起的青少年糖尿病,多发生在以软饮料代水止渴的青少年身上。青少年年龄在15~22岁之间,有明确的糖尿病家族史。这样的病例在30年前的中国或许是没有的。

3、牙酸蚀症

牙酸蚀症是由于进食过多酸性食物或接触酸性物质导致的牙齿硬组织溶解丧失,过程中无细菌参与。已经有公认的是:经常饮用酸性饮料会导致牙釉质的脱矿,而引起牙齿酸蚀症。饮料接触釉质表面时,其中的酸直接作用在釉质上,通过包围晶体的多孔性蛋白质——脂肪基质,接近晶体的表面,使釉质中的羟磷灰石晶体发生溶解,而溶解的速度受晶体周围水相中的ph值,钙,以及磷酸根离

子的浓度影响。

在荷兰的一份调查中指出,15-16岁的青少年中,30%患有1级牙酸蚀症。而在深圳一份高中学生牙酸蚀症调查中,这一数字为39.9%。据解释,牙釉质矿物质溶解的临界pH值是5.5,而大部分饮料的pH值在2.2-4.9之间,而部分饮料还添加有蔗糖和果汁,其对牙齿的危害有两方面:一是饮料中的酸对牙齿表面的直接侵蚀;二是饮料中的可发酵糖扩散到牙菌斑,经细菌发酵产酸,导致牙釉质矿物质溶解,在口腔内各种软硬组织的摩擦作用下,产生牙体组织丧失。

而我们身边大多数的软饮料都属于酸性,使用广谱pH试纸测试发现几种饮料的pH值为:可口可乐为2-3;统一冰红茶为2-3;果粒橙为3-4;寝室内部饮水机内饮用水为6-7;蜂蜜水为6。碳酸饮料pH值确实远远低于脱矿临界值。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更明确了在睡前刷牙的必要性。以及在睡前尽量不喝碳酸饮料等软饮料,以预防牙酸蚀症的发生。

4、心理问题

在一份挪威的含糖软饮料对于精神问题的研究调查中,调查者对于15-16岁的挪威学生进行了分性别的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多动症和总体心理问题与含糖软饮料消耗量的散点统计,在散点图中,可看到明显的正相关曲线。(即以上四种问题随着含糖软饮料的增加而趋于严重。)然而最推荐的值是每礼拜1-6杯,即200ml-1200ml。与此数据相对应,在一份调查中发现56%-86%的美国中小学生的软饮料消耗量都要超出这一范围。

对此,我们的理解是在较少量的饮用软饮料的过程中(每周200-1200ml的果汁),糖分所带来的幸福感对心理环境将起积极的调和作用,而当饮用量再增大时,会造成糖分的依赖上瘾,造成身体负担加重,并造成负面的情绪的更加突出,从而造成各种心理问题。

随着中国软饮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拥有了更多的饮品选择。希望我们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饮料,作出理智的选择。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我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物质,关注饮水健康,关注生命健康,健康生活一辈子。饮用的水不但要保证水源充足,而且要保证水质清洁,符合卫生要求。环境污染导致水资源严重受损,如果饮水不清洁,不仅起不到种种作用,还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急性、慢性中毒。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种饮水,大家要择水而饮。纯净水不利于健康,提倡大家“喝白开水”与“自来水”。酒精饮料和软饮料也尽量少喝。

第7版药理学_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TOP] 1.1 掌握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事项。 1.2 熟悉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 1.3 了解胆碱受体激动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 重点难点[TOP] 2.1 重点 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事项。 2.2 难点 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机制。 3 讲授学时[TOP] 建议1学时 4 内容提要[TOP] 胆碱受体激动药与胆碱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与乙酰胆碱类似的作用。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递质,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其作用广泛,选择性差,临床上不作药用,但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有助于了解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 一、M胆碱受体激动药 代表药物为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又名匹鲁卡品。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M胆碱受体,尤其对眼和腺体作用较明显。临床主要用于青光眼和虹膜炎的治疗。 1.眼毛果芸香碱滴眼后可引起: (1)缩瞳-本品可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胆碱受体,表现为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毛果芸香碱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3)调节痉挛-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于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毛果芸香碱的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

挛。 2.腺体较大剂量毛果芸香碱使汗腺、唾液、泪腺、胃腺、胰腺、小肠腺体和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加。 二、N胆碱受体激动药 N胆碱受体有N N和N M两种亚型,N N受体分布于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N M受体分布于骨骼肌。N胆碱受体激动药有烟碱 (nicotine)、洛贝林 (lobeline,山梗菜碱)等。 烟碱(nicotine, 尼古丁)是由烟草(tobacco)中提取的一种液态生物碱,可兴奋自主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的N胆碱受体,作用呈双相性。由于烟碱作用广泛、复杂,故无临床实用价值,仅具有毒理学意义。

药理学 第十七节

打印本页[题目答案分离版]字体:大中小 一、A1 1、对阿司匹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易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 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637,点击提问】 2、阿司匹林严重中毒时,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口服氯化钠 B、口服氯化铵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口服氢氯噻嗪 E、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C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636,点击提问】 3、阿司匹林发挥作用,抑制的酶是 A、磷脂酶A2

B、二氢蝶酸合成酶 C、环氧酶 D、过氧化物酶 E、胆碱酯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0635,点击提问】 4、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加重胃溃疡 B、水杨酸反应 C、阿司匹林哮喘 D、瑞夷综合征 E、水钠潴留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0633,点击提问】 5、解热镇痛作用强而抗炎作用很弱的药物是 A、吲哚美辛 B、布洛芬 C、双氯芬酸 D、吡罗昔康 E、对乙酰氨基酚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631,点击提问】 6、虽不良反应多,但因其作用强,故常用于不易控制的发热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尼美舒利 C、布洛芬 D、吲哚美辛 E、舒林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630,点击提问】 7、阿司匹林用量需达最大耐受量的是 A、头痛 B、风湿性关节炎痛 C、抑制血小板聚集 D、感冒发烧 E、肌肉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阿司匹林抗风湿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629,点击提问】 8、阿司匹林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原理是

春季高考药理学6

药理学复习题(血液系统及激素类药物) 一、单选题 1、拮抗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叶酸C新抗凝D利血平E维生素K 2、维生素K对下列何种出血无效A胆道梗阻导致的出血B胆瘘导致的出血 C新生儿出血D肝素导致的出血E华法林导致的出血 3、新生儿出血最好选用A维生素K B氨甲环酸C垂体后叶素D凝血酶E氨甲苯酸 4、糖皮质激素的抗毒作用机制主要是A对抗细菌外毒素B中和细菌内毒素C加速细菌 内毒素的排泄D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性E减少毒素的生成 5、糖皮质激素诱发加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激素用量不足,无法控制症状B病人对 激素不敏感,疗效差C激素促进病原体繁殖D因抗炎、抗免疫作用使机体防御功能 11

降低E增强病原体入侵机体的能力 6、抗生素合用糖皮质激素的指证是A严重感染伴毒血症或休克B病因未明的感染 C病毒性感染D混合感染E慢性炎症 7、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的给药时间最好在隔日A早上3~5点B上午6~8点 C中午12点D下午4~5点E凌晨1~2点 8、糖皮质激素药物全身应用时不良反应多,但是不引起A低血钙B高血压 C高血钾D高血糖E高血脂 9、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是因为A抗菌作用B抗病毒作用C兴奋中枢、提高机体的 应激力D通过其抗炎、抗毒、抗休克等作用缓解症状E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0、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时必须A逐渐加大剂量B与有效足量的抗菌药 合用C加用促激素D防治诱发溃疡E加用解热镇痛药 11

11、胰岛素的常用给药方式是A皮内注射B静脉注射C皮下注射D肌内注射E口服 12、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以下正确的是A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B饭前1小时肌内注 射C饭后半小时肌内注射D饭后半小时皮下注射E进餐时同服 13、下列对胰岛素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葡萄糖的利用B抑制糖原分解C减少糖原异生 D促进血糖转运E促进脂肪分解 14、与黄酰尿类药物合用增强其降糖作用的药物是A糖皮质激素B氢氯噻嗪 C胰岛素D乙醇E硫脲类 15、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应选用A维生素K B垂体后叶素C枸橼酸纳D鱼精蛋白 16、氨甲环酸的抗凝作用机制是A抑制纤溶酶B促进血小板聚集C促进凝血酶原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17、肝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增强ATЩ的抗凝作用B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 11

药理学第十六节镇痛药A1

药理学第十六节镇痛药A1 哌替啶禁用于 A、人工冬眠 B、分娩止痛 C、颅脑外伤 D、麻醉前给药 E、心源性哮喘 答案:C 解析:哌替啶禁用于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肝功能严重减退、新生儿和婴儿。 关于吗啡药理作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镇痛作用 B、有食欲抑制作用 C、有镇咳作用 D、有呼吸抑制作用 E、有止泻作用 答案:B 吗啡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缩瞳作用 B、止吐作用 C、欣快作用 D、呼吸抑制作用 E、镇静作用 答案:B 解析:吗啡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引起恶心、呕吐,连续用药可消失。 镇痛作用效价强度最高的药物是 A、吗啡 B、哌替啶 C、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答案:C 解析:芬太尼:镇痛效力为吗啡的80-100倍,可用于各种剧痛、麻醉辅助用药、静脉复合麻醉、与氟哌利多 合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 哌替啶不引起

A、恶心呕吐 B、便秘 C、镇静 D、体位性低血压 E、呼吸抑制 答案:B 解析:哌替啶可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但作用弱、持续时间短,故一般不引起便秘,也不止泻。 常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治疗的药物是 A、哌替啶 B、可待因 C、罗通定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答案:E 解析:美沙酮耐受性和依赖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较轻且易于治疗,广泛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的脱毒治疗。 镇痛药的作用是 A、作用于中枢,丧失意识和其他感觉 B、作用于外周,不丧失意识和其他感觉 C、作用于中枢,不丧失意识和其他感觉 D、作用于外周,丧失意识和其他感觉 E、作用于中枢,不影响意识而影响其他感觉 答案:C 下列关于镇痛药吗啡的镇痛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B、对持续性钝痛强于间断性锐痛 C、镇痛同时伴有镇静,可消除紧张情绪 D、对间断性锐痛强于持续性钝痛 E、伴有欣快感 答案:D 吗啡引起胆绞痛是由于 A、胃窦部、十二指肠张力提高 B、抑制消化液分泌 C、胆道平滑肌痉挛,括约肌收缩

2019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

2019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第 六章 第六章解表药 一、A1 1、外感风寒挟湿之头痛、头重、身重应首选哪味药物治疗 A、香薷 B、桂枝 C、麻黄 D、羌活 E、生姜 2、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胜湿,止痛,止痉的药物是 A、荆芥 B、防风 C、香薷 D、紫苏 E、桂枝 3、下列病症除哪项外,均可用防风治疗 A、外感风寒,头身疼痛 B、风寒湿痹,肢体疼痛 C、风疹瘙痒

D、湿热痹证,痉厥抽搐 E、破伤风症,角弓反张 4、善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鼻塞,鼻渊的药对是 A、荆芥、防风 B、麻黄、桂枝 C、羌活、独活 D、辛夷、苍耳子 E、紫苏、生姜 5、既能宣通鼻窍,又能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的药物是 A、独活 B、羌活 C、防风 D、苍耳子 E、辛夷 6、治疗外感风寒所致巅顶头痛的药物是 A、白芷 B、羌活 C、藁本 D、苍耳子 E、细辛

7、既能治疗风寒头痛,又能治疗鼻渊的药物是 A、细辛 B、麻黄 C、荆芥 D、藿香 E、薄荷 8、既能燥湿止带,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A、天花粉 B、白蔹 C、白芷 D、苍术 E、白果 9、善于治疗阳明经眉棱骨痛的药物是 A、连翘 B、细辛 C、白芷 D、蔓荆子 E、柴胡 10、尤其善于祛上半身风湿的药物是 A、羌活

B、白芷 C、藁本 D、独活 E、细辛 11、下列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巅顶头痛的是 A、藁本 B、防风 C、细辛 D、辛夷 E、荆芥 12、善于治疗风热音哑,肝热目赤,小儿夜啼的药物是 A、薄荷 B、柴胡 C、葛根 D、桑叶 E、蝉蜕 13、性寒滑肠,气虚便溏者慎用的药物是 A、薄荷 B、蝉蜕 C、柴胡

药理学6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目的】 1.熟悉镇痛药的筛选方法。 2.观察中枢性镇痛药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原理】 1.致痛模型:热刺激、机械刺激和电刺激致痛模型均适用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而扭体法属于化学刺激致痛模型,适用于筛选解热镇痛抗炎药。 本次试验用热板法进行热刺激致痛试验,考察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将小鼠置于55±0.5 ℃的金属热板上,其“舔后足”现象可作为疼痛反应的指标。通过考察疼痛反应出现时间(痛阈),可反映镇痛药的疗效。 2. 哌替啶的镇痛机理:作用机制同吗啡,通过激动丘脑内侧、第三脑室、中脑 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增强体内的抗痛系统的抗痛作用。【材料】 1.器材:电热板、注射器、电子秤; 2.药品:0.1%哌替啶溶液、生理盐水、苦味酸; 3.动物:小鼠12只,20 g左右,雌性。 【试验步骤】 1.小鼠标记,称重; 2.筛选并测定给药前痛觉反应时间(T前):将小鼠置于温度为55±0.5 ℃的金属 板上,测定其痛觉反应(“舔后足”)现象出现的时间。筛选出痛觉反应时间 。 在10-30 s内的合格小鼠,此时间也为T 前 3.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哌替啶组和生理盐水组。若筛选出的小鼠数量 为奇数,则平均分;若为偶数,则哌替啶组多一只。 4.给药:两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哌替啶和生理盐水,给药体积为0.2 ml/10 g。 记录给药时间。 5.测定给药后痛觉反应时间(T后):给药30 min后,用热板法测定其痛觉反应 (“舔后足”)现象出现的时间。 6.计算痛阈提高率。痛阈提高率(%)=(T后- T前)/ T前×100%。

7.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平均值,标准偏差,Student T-Test得到P值。 【结果】 表1哌替啶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 表2 哌替啶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mean±SD,n=6) 组别痛阈提高率(%)P值 哌替啶 生理盐水 【注意】 1.试验选用小鼠均为雌性,因为雄性小鼠阴囊下垂,阴囊皮肤可接触热板,并对疼痛较为敏感,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2. 腹腔注射注意正确的操作,防止将将药物注入皮下。 3. 测定疼痛反应出现时间时,若小鼠置于热板上60 s内仍未出现疼痛反应,则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精练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习题班思路 1.大而全→少而精:提升应试技巧为主 2.按章节顺序,分模块 3.以题带点 4.部分基础班重点回放,部分难点冲刺班补充 考什么?——学什么! 本模块学习重点——常见剂型 传统剂型 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茶、糕、锭、线、条、棒、钉、灸、熨、糊 现代剂型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气雾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膜剂、海绵剂、糖浆剂、乳剂、滴鼻(眼、耳、牙)剂、离子透入剂 小总结: 传统:散、汤(煮散、饮)、茶、酒、膏(煎膏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膏药)、丸(水蜜浓缩糊蜡滴糖)、胶、锭、灸、线、熨、糕、丹、条、钉、棒 现代:糖浆剂、酊剂、合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外用膏剂(软膏、贴膏、贴)、栓剂、胶囊剂、颗

粒、片剂、气雾剂、喷雾剂、膜剂、涂膜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散剂 A:关于散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粒径小、比表面积大 B.易分散、起效快 C.尤其适宜对湿敏感的药物 D.包装、贮存、运输、携带较方便 E.便于婴幼儿、老人服用 『正确答案』C 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 >>易吸湿 >>易氧化变质 >>刺激性大 >>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 湿氧刺激灰大 A.粗粉 B.中粉 C.细粉 D.最细粉 E.极细粉 1.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2.除另有规定外,儿科用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3.除另有规定外,外用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正确答案』C、D、D ☆散剂的制备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粉末分等: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 内服细粉,儿科、局部最细粉 化学药局部用、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中药局部用散剂、儿科用,通过七号筛(中药通过六号筛)的粉末总量不得少于95% 浸出药剂 X:有关合剂说法正确的是 A.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液体制剂,可口服,也可外用 B.单剂量灌装者称为口服液 C.中药合剂是由汤剂发展而成,克服临用制备的麻烦 D.浓度较高,剂量较小,质量相对稳定,便于服用、携带和贮藏,适合工业化生产 E.合剂适应中医辨证的需要,可随证加减 『正确答案』BCD

药科大学《药理学》期末章节大题整理

《药理学》常考大题及答案整理﹝盗来的,大家加油背啊﹞来源:★梁怡★的日 志 《药理学》常考大题及答案整理 李沁 写在前面:这份东西是根据一位马师兄(很抱歉我忘记名字了)的题目提纲整理的,里面的一些对章节学习的提示也是来自于他。大题基本都COVER到了,答案我是尽量按照书上的,可能会有漏的点请大家自己补充,PS,由于我只是一名考试党,只能说尽量帮助大家度过考试。对于考试中的非主流题目虽然不能担保了,但是背完它大题基本就没问题的。另外,下划线表示我没找到书上的答案。 第二章第三章:药效学和药动学 基本上不出大题,但是喜欢出选择题,所以还是要理解一些关键性的概念(比如药效学里头的神马效能,效价强度,治疗指数,激动药和拮抗药啊,药动学里头的ADME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等)(还有就是药动学那里的一些公式可以不用理会,考试不考计算)。 总论部分兰姐会讲得比较细,只要大家把她讲的内容掌握就差不多了。 以前考过的大题有: 1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什么意义? (1)效价强度是达到一定效应(通常采用50%全效应)所需剂量,所需剂量越小作用越强,它反映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其意义是效价强度越大时临床用量越小。 (2)效能是药物的最大效应,它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其意义一是表明药物在达到一定剂量时可达到的最大效应,如再增加剂量,效应不会增加;二是效能大的药物能在效能小的药物无效时仍可起效。 2什么是非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是指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它能引起受体够性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同时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即使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有水平。随着此类拮抗药剂量的增加,激动药量效曲线逐渐下降。 3肝药酶活化剂对合用药物的作用和浓度的影响? 第六章到十一章:传出神经系统药 一般会出简答题,但不会出论述题。 从第七章到十一章的内容都比较重要,但是从历年大题来看以β受体阻断药考得最多,其次是阿托品。 以前考过的大题有: 1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心血管:阻断心肌β1受体,产生负性肌力、负性节律和负性传导,心输出量、

药理学试卷6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学试卷6 一、是非题 1.特异质反应是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2.乙酰胆碱受体均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 3.阿托品与哌替啶合用可用于治疗胆绞痛。 4.抗胆碱酯酶药不能拮抗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肌松作用,反能加强之。 5.为了减少局麻药的吸收作用,使药效迅速出现,在应用过程中,应尽量将药物注入血管。 6.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药物久服均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现象,停药时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但后者的戒断症状发生较迟和较轻。 7.为了增强左旋多巴的抗帕金森病作用及减少其不良反应,临床可合用氨基酸脱羧酶如卡比多巴。 8.氯丙嗪引起的血压下降,可用肾上腺素进行对抗。 9.吗啡中毒时瞳孔极度缩小,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 10.对“阿司匹林哮喘”,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药治疗。 11.强心苷中毒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宜补钾,可用阿托品治疗。 12.胆汁酸结合树脂类药物对纯合子家族性高Ch血症无效。 13.维生素K是香豆素类的拮抗剂,有促凝血作用。 14.氯化铵口服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故在祛痰止咳时,可将其装在肠溶胶囊内服用。 15.由于哌仑西平对M1受体的亲和力高,故副作用比阿托品多见。 1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引起黏液性水肿。 17.青霉素类与氯霉素类合用时出现拮抗效果。 18.青霉素虽对脑膜炎奈瑟菌作用强,但在其脑脊液中浓度较低,故不宜用于流脑治疗。 19.对于立克次体感染首选氯霉素。 20.乙胺丁醇为橘红色结晶粉末,故其代谢物也是呈橘红色。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 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2.不良反应不包括 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后遗效应 D.停药反应 E.戒断效应 3.乙酰胆碱舒张血管作用的机制是 A.激动血管内皮细胞M3受体,促进NO释放 B.激动血管内皮细胞N受体,促进NO释放 C.直接激动血管平滑肌 D.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E.激动血管平滑肌β受体 4.误食毒蘑菇中毒,可选用何药解救 A.毛果芸香碱 B.阿托品 C.碘解磷定 D.甲肾上腺素 E.新斯的明 5.下列哪种药物可加重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 A.阿托品 B.肾上腺素 C.新斯的明 D.毛果芸香碱 E.去甲肾上腺素 6.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是 A.美托洛尔 B.阿替洛尔 C.拉贝洛尔 D.普萘洛尔 E.哌唑嗪 7.硫喷妥钠作用短暂的原因是 A.体内重新分布 B.肝脏代谢迅速 C.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脂肪分解 D.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E.减弱肾上腺素引起的升高血糖作用

药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言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药理学是(C) A.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B.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 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D.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化学结构的科学 2.药效动力学是研究(D)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B.药物作用原理的科学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E.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效: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3.药代动力学:是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自测题 单选题 1.部分激动剂是(C) 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 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E)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应 二、多选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有(ABCDE)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致畸、致癌和致突变D.后遗效应E.变态反应 2.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总的药效大于各药单独作用之和时,称为药物的(BE) A.相加作用B.增强作用C.拮抗作用D.联合作用E.协同作用 三、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治疗量(有效量):能对机体产生明显药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3.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4.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 5.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并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能激动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6.受体拮抗剂:(6)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一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1.D )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B.药物进入胃肠道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E.静脉给药 2.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2.D) A.药物的体内分布B.药物的代谢C.药物作用出现快慢D.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2014-6.

药理学考试-基础部分姓名:科室: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 A、药物血浆半衰期 B、药物的分布容积 C、药物吸收速度 D、药物排泄量 E、生物利用度 3、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迅 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 4、某药的半衰期是7h,如果按每次0.3g,一 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是 A、5~10h B、10~16h C、17~23h D、24~28h E、28~36h 5、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有效血浓度 B、稳态血药浓度 C、峰浓度 D、阈浓度 E、中毒浓度 6、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

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 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 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 态血药浓度 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 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 清除率有关 8、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 A、与用药剂量有关 B、与给药途径有关 C、与血浆浓度有关 D、与给药次数有关 E、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9、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不正确是 A、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 D、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 E、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10、体内药量相等时,Vd小药物比Vd大的药物 A、血浆浓度较低 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血浆浓度较高 D、生物利用度较小 E、能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强 11、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表观分布容积(Vd)的概念不符 A、Vd是指体内药物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 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B、Vd的单位为L或L/kg C、Vd大小反映分布程度和组织结合程度 D、Vd与药物的脂溶性无关 E、Vd与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 12、下列关于房室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却速率的快慢 B、在体内均匀分布称一室模型 C、二室模型的中央室包括血浆及血流充盈 的组织 D、血流量少不能立即与中央室达平衡者为 周边室

药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精选汇总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习题及答案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A 1、对羧苄西林叙述错误的是 A、常与庆大霉素合用 B、单用时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C、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无作用 D、肾功能损害时作用延长 E、抗革兰阳性菌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 2、对阿莫西林叙述错误的是 A、对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苄西林弱 B、胃肠道吸收良好 C、为对位羟基氨苄西林 D、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 E、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3、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有效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青霉素V B、苯唑西林 C、氨苄西林 D、羧苄西林 E、阿莫西林 4、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A、青霉素G B、氯霉素 C、链霉素 D、四环素 E、红霉素 5、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E、胃肠道反应 6、关于青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性质不稳定,水溶液易分解 B、口服完全不能吸收,只能肌注给药 C、血浆t1/2为0.5~1h D、99%以原形经尿排泄 E、具有明显的PAE 7、那种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A、革兰阳性球菌 B、革兰阴性球菌 C、革兰阴性杆菌 D、革兰阳性杆菌 E、各种螺旋体 8、治疗流行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最合适联合用药是 A、青霉素+红霉素 B、青霉素+磺胺嘧啶 C、青霉素+氧氟沙星 D、青霉素+克林霉素 E、青霉素+庆大酶素9、对革兰阴性菌效果好,而对革兰阳性菌效果差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青霉素G B、派拉西林 C、匹氨西林 D、美西林 E、阿莫西林 10、属于耐酶的青霉素是 A、青霉素V钾 B、哌拉西林 C、甲氧西林 D、羧苄西林 E、氨苄西林

药理学 第六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打印本页
[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 大 中 小
一、A1 1、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是 A、散瞳、升高眼压和调节麻痹 B、散瞳、降低眼压和调节麻痹 C、散瞳、升高眼压和调节痉挛 D、缩瞳、降低眼压和调节痉挛 E、缩瞳、升高眼压和调节痉挛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M 受体拮抗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0394064,点击提问】 2、阿托品用药过量急性中毒时,正确的治疗药是 A、山莨菪碱 B、毛果芸香碱 C、东莨菪碱 D、氯解磷定 E、去甲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救阿托品中毒主要为对症治疗。除洗胃、导泻等措施外,可注射拟胆碱药如新斯的明、毒 扁豆碱或毛果芸香碱等,毒扁豆碱可透过血脑屏障对抗其中枢症状。 【该题针对“M 受体拮抗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0394059,点击提问】

3、阿托品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的主要目的是 A、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B、防止休克 C、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 D、抑制排便、排尿 E、防止心律失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M 受体拮抗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0394066,点击提问】 4、与阿托品 M 受体阻断作用无关的是 A、扩张血管 B、抑制腺体分泌 C、心率加快 D、扩瞳 E、松弛平滑肌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大多数血管缺乏胆碱能神经支配,因而阿托品对血管与血压无明显影响。但大剂量使用时, 可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尤其是脸部血管扩张,引起颜面潮红,此作用机制不明,但与 M 受 体阻断无关。 【该题针对“M 受体拮抗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0394068,点击提问】 5、阿托品主要用于 A、感染中毒性休克 B、神经源性休克

中药学---第六章 用药禁忌

第六章用药禁忌 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必须注意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的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所谓配伍禁忌,就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也即《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据《蜀本草》谓《本经》载药365种,相反者18种,相恶者60种。《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累计37种反药,并编成歌诀,便于诵读。 “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共载相反中药十八种,即: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芨、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而“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指出了共19个相畏(反)的药物:硫黄畏朴硝,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此后,《本草纲目》、《药鉴》、《炮炙大法》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诀那样广为传诵。 反药能否同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第。一些医家认为反药同用会增强毒性、损害机体,因而强调反药不可同用。除《神农本草经》提出“勿用相恶、相反者”外,《本草经集注》也谓:“相反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孙思邈则谓:“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剑。”等等,均强调了反药不可同用,有的医家如《医说》甚则描述了相反药同用而致的中毒症状及解救方法。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也有不少文献报道反药同用(如贝母与乌头同用、巴豆与牵牛同用)引起中毒的例证。因此,《中国药典》1963年版“凡例”中明确规定:“注明畏、恶、反,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同用。” 此外。古代也有不少反药同用的文献记载,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夺积的效能。如《医学正传》谓:“外有大毒之疾,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丹溪治尸瘵二十四味莲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剂,而妙处在此,是盖贤者真知灼见,方可用之,昧者不可妄试以杀人也。”《本草纲目》也说:“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尔。”等等,都强调了反药可以同用。正如上述,古今反药同用的方剂也是屡见不鲜的。如《金匾要略》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同用治留饮;赤丸以乌头、半夏合用治寒气厥逆;《千金翼方》中大排风散、大宽香丸都用乌头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儒门事亲》通气丸中海藻、甘草同用;《景岳全书》的通气散则以藜芦配玄参治时毒肿盛、咽喉不利。现代也有文献报道用甘遂、甘草配伍治肝硬化及肾炎水肿;人参、五灵脂同用活血化瘀治冠心病;芫花、大戟、甘遂与甘草合用治结核性胸膜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肯定了反药可以同用的观点。 由此可见,无论文献资料、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目前均无统一的结论,说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科学研究还要做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去伪存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药理学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学习要求 1、掌握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合成及用途。熟悉阿司匹林衍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掌握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代谢化学与毒性的关系。了解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物的发展历史。 2、掌握非甾体抗药物的分类及羟布宗、吲哚美辛、甲芬那酸、吡罗西康、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和萘普生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合成及用途。掌握芳基丙酸类镇痛抗炎药的构效关系及布洛芬光学异构体代谢的活性变化。熟悉3,5-吡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熟悉灭酸类药物立体结构特征。了解芳基烷酸类药物的发展概况。熟悉COX-1和COX-2的结构和作用的差别。了解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作用,了解塞来昔布的化学名、结构及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术语解释 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一类具有五元脂环带二个侧链(上链7个碳原子,下链为8个碳原子)的20碳的酸,是内源性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2、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发热和镇痛的一些药物,其中除苯胺类外,大都也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故也属于非甾类抗炎药。 3、非甾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广义的非甾类抗炎药也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 1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第六讲寒凉药 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酸寒以及 辛凉、甘凉等性味的常用清热药。其中包括清热泻火、清热 解毒、清热解暑、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凉血等药物。 白头翁 白头翁味苦,性寒。能泻胃与大肠邪热,常用于治疗痢疾。并有解毒作用。 由于肠胃热毒积滞而致大便带脓血,血多脓少,里急后重,腹痛便频等症。可用本品清大肠邪热,通利大肠积滞。常与黄连、黄柏、秦皮、木香、槟榔、白芍等同用。 本品配地愉、槐花炭、黄芩炭、炒槐角等,可用于大肠有热而致的大便下血,痔疮下血等症。 黄连、白头翁均能治疗痢疾,但黄连清热兼能燥湿,对湿热痢效果较好,白头翁主清大肠血热,对热痢下血效果较好;黄连对细菌性痢疾效果较好,白头翁对阿米巴痢疾疗效较好。 用量一般3~9克。 虚寒久痢忌用。 白薇 白薇味微苦,性寒。本品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益阴。常用于治疗虚热低烧,例如: 1.热病伤阴的低热:温热病恢复期,高热虽退,但因高热期中伤耗阴津,正气不易立即恢复,故常有余热未尽的低热出现,症见口渴、夜热早凉、下午低热、食欲不振等,可以本品配合地骨皮、知母,青蒿、丹皮、沙参、花粉等同用。以上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另外,白薇也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分、血分证的高热。因为白薇主入阳明经(兼入冲、任二脉),能凉血清热,益胃、生津,是治温热病的良药,可与生地、元参、生石膏、赤芍、知母、丹皮、大青叶、连翘、广犀角等同用。即使是温病初起,兼见舌红、口干,伴有头昏、怕风者,也可用本品配入辛凉解表剂(如金银花、牛蒡子、薄荷、菊花等)中应用。 2.胎前、产后的烦热:妇女妊娠烦热、遗尿、小便热痛等症,本品能入冲、任二脉,清血分之热,故可用本品配合白芍、黄芩、黄柏等同用。产后因失血过多而致血虚发热,烦乱、呕吐者,可用本品配竹茹、藿香、青蒿、陈皮等同用。根据本品能入任脉的经验,我对于血热尿赤淋痛、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加用本品,每收良好效果,请作参考。 青蒿清肝胆虚热,退无汗的骨蒸,治热在骨间,可将邪热由阴分引至气分而使其外出。白薇清肌胃虚热,治原因不明的低热,兼清冲任血热。 白薇除血热,偏用于解毒治疮,并能敛合疮口。白薇除血热,偏用于退虚热。用量一般为4.5~12克。重病可用至15克。 血分无热及肠胃虚寒、大便泄泻者勿用。

药理学第八版 笔记整理

药理学第八版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卫生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物吸收: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药物分布:指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药物代谢:指体内药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消除;是药物消除的重要途径。排药物泄:指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一级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称一级动力学消除,又称恒比消除。微分方程:dC/dt =-k.C1,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浆药物浓度降低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降低,多数药物以一级动力学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血浆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公式:F=A/D*100% A:进入体循环的量 D:服药剂量 对因治疗:指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的治疗作用。 对症治疗: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的治疗作用。对症治疗不能根除病因,但对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 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称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治疗剂量下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引起的病变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例:心得安后心绞痛;激素停后靶器官危像 LD50:即半数致死量,指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I):药物的LD50/ED50(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激动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可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部分激动药: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对激动剂作用双重性:小剂量激动,大剂量拮抗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可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药理学考试重要精品知识题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胆碱酯酶 D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E 单胺氧化胺 2、胆碱能神经兴奋时不应有的效应是: A 抑制心脏 B 舒张血管 C 腺体分泌 D 扩瞳 E 收缩肠管、支气管 3、阻断植物神经节上的烟碱受体后,可能会产生的效应是: A 重症肌无力 B 胃肠道蠕动增加 C 唾液腺的分泌增加 D 麻痹呼吸肌 E 血压下降 4、分布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受体是: A α-R B β-R C M-R D N1-R E N2-R 5、突触间隙NA主要以下列何种方式消除? A 被COMT破坏 B 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C 在神经末梢被MAO破坏 D 被磷酸二酯酶破坏 E 被酪氨酸羟化酶破坏 6、下列哪种效应是通过激动M-R实现的? A 膀胱括约肌收缩 B 骨骼肌收缩 C 虹膜辐射肌收缩 D 汗腺分泌 E 睫状肌舒张 7、ACh作用的消失,主要: A 被突触前膜再摄取 B 是扩散入血液中被肝肾破坏

C 被神经未梢的胆碱乙酰化酶水解 D 被神经突触部位的胆碱酯酶水解 E 在突触间隙被MAO所破坏 8、M样作用是指: A 烟碱样作用 B 心脏兴奋、血管扩张、平滑肌松驰 C 骨骼肌收缩 D 血管收缩、扩瞳 E 心脏抑制、腺体分泌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 9、在囊泡内合成NA的前身物质是: A 酪氨酸 B 多巴 C 多巴胺 D 肾上腺素 E 5-羟色胺 10、下列哪种表现不属于β-R兴奋效应: A 支气管舒张 B 血管扩张 C 心脏兴奋 D 瞳孔扩大 E 肾素分泌 11、某受体被激动后,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松驰,此受体为: A α-R B β1-R C β2-R D M-R E N1-R 12、去甲肾上腺素减慢心率的机制是: A 直接负性频率作用 B 抑制窦房结 C 阻断窦房结的β1-R D 外周阻力升高致间接刺激压力感受器 E 激动心脏M-R 13、多巴胺β-羟化酶主要存在于: A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膨体内 B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囊泡内 C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间隙 D 胆碱能神经突触间隙 E 胆碱能神经突触前膜 14、α-R分布占优势的效应器是: A 皮肤、粘膜、内脏血管 B 冠状动脉血管 C 肾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