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6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6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一、填空题

1、斯密的——的出版,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斯密的研究方法并用了归纳和演绎,这使得他研究方法具有——的特点。

3、斯密在价值尺度问题上提出了——和——两大规定,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错误的。

4、“斯密的教条”认为:——、——、——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

5、在货币起源问题上,斯密认为货币是适应经交换需要而产生的“——”

6、在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斯密最早把剩余价值的源泉归为——。

7、斯密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正确观点是从劳动的——性出发的得出的结论。

8、根据“斯密的教条”,商品总价值可分解为——,于是不变资本C不翼而飞。

9、在斯密看来,生产资料在——形式上可以归入纯收入,在——形式上则无法归入纯收入。

10、斯密的国内及国际贸易理论中均明显地反映了他的——的思想。

二、名词解释

1、斯密的教条

2、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3、生产性劳动

三、问答题:

1、斯密对于价值提出了几种规定?

2、怎样评价斯密对生产性劳动的双重划分?

3、斯密再生产理论最大的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

四、辨析题

1、亚当斯密认为,只有耗费在商品中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2、亚当斯密的再生产理论,其根本错误在于对于价值构成的理解。

3、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现了他思想中的重商主义残余意识。

第六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2、二重性

3、耗费劳动创造价值;购买劳动创造价值

4、工资、利润、地租

5、共同衡量标准

6、劳动

7、社会规定

8、V+M

9、价值;实物

10、经济自由主义

二、名词解释

1、斯密的教条: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不再由耗费劳动量决定,而是由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这种购买到的,所能支配的劳动量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利润和地租,因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

2、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斯密从价值的两种意义出发,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指特定的效用,交换价值指占有某物而对他物的购买力。

3、生产性劳动:斯密对生产性劳动有双重见解,一方面认为是创造m的劳动,即直接同资本相交换并为雇主带来利润的劳动;另一方面则认为是能够带来有形商品的劳动。

三、问答题

1、(1)第一种价值规定: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正确)

(2)第二种价值规定:交换中所能购得的或支配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错误)

(3)第三种价值规定:工资、利润和地租共同构成商品的价值,即收入决定价值。(错误)

2、(1)第一种见解: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出发,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第二种见解:脱离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出发得出的结论。

(2)斯密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首先,在思想方面,斯密既是重农主义的反对者,又常常不自觉地接受重农主义的观点。其次,在方法论方面,斯密一贯坚持二重性的研究方法。

3、(1)缺陷:根据斯密的教条,他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不会单独存在,最终要还原为三种收入,从而把任何商品的价值看作v+m两部分。于是,斯密就把对于不变资本C的说明排斥在外了。

(2)根源:第一,这和斯密对资本积累的错误理解有关,他没有认识到剩余价值是同步追加到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上的。第二,斯密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混淆了商品的总价值c+v+m与新创造价值v+m.。

四、辨析题

1、错误。亚当斯密认为,在非交换的社会里,耗费在商品中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但是到了交换经济的时代,就是由商品可以支配得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斯密的研究方法固有二重性的特点,所以他在价值源泉上的观点是不唯一的。

2、正确。斯密认为商品价值的三个源泉是劳动、资本和土地,这样转移在商品中的原材料价值就被完全排斥在价值组成部分之外了。因为没有对于不变资本的概念,从而也无从对消耗的原材料的补偿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

3、错误。斯密的国际贸易思想,反映了其经济自由主义的观念,不关乎于重商主义的意识残余。恰恰是对重商主义思想的否定和摈弃,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使得

参与其中的各国获得共同利益,而非一国的顺差是以他国的贸易逆差带来的。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共24页

目录 管理经济学 (1) 生产运作管理 (4) 数据、模型与决策I (7) 数据、模型与决策II (11) 人力资源管理 (15)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管理经济学 课程名称(英):Managerial Economics 学分数: 3学分 课内学时:45学时 课外自学学时:90学时 课程内容简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微观经济学,是工商管理、会计硕士专业的学位课。管理经济学主要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决策科学的、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制定和实施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决策。管理自1950年代诞生以来,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采用为核心必修课程,表明了它在培养造就高水平经济管理人才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微观经济理论、统计和优化方法、管理决策等三大部分内容。按学校国际化的要求,管理经济学授课均采用国际上著名教科书,教学分中文和双语两种方式,双语教学使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该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问题,掌握企业经营统计、优化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熟悉企业常见的经营决策的一般规律和过程,能根据基本的管理经济学原理和具体经营环境,制定出科学的企业决策。 课外自学内容(100字以内,无此项内容的课程不填)

为教师重点讲授章节后要求的教科书自学部分,以及发放的课外阅读材料(含案例材料)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1.绪论 2.基本训练(选讲内容) 3.需求分析 4.需求估计(选讲内容) 5.企业和经济预测(选讲内容) 6.生产理论 7.线性规划(选讲内容) 8.成本理论 9.成本理论应用(选讲内容) 10.完全竞争和垄断 11.垄断竞争和寡头 12.博弈论与竞争战略(选讲内容) 13.定价分析与定价方法 14.组织形式、治理与机制设计(选讲内容) 15.长期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选讲内容) 16.技术变革和布点理论(选讲内容) 17.企业决策与政府管制(选讲内容) 18.专题(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作报告) 主要参考书目(其中应指定一本作为重点参考教材)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管理经济学第六章

第一节垄断 一、垄断市场的条件 1、垄断市场的概念 垄断或称为完全垄断正好是完全竞争的反面。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许多厂商生产一种同质产品,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可以完全替代,而垄断的定义则是某种产品只有唯一的一家生产者,而且这种产品没有良好的替代品,这一厂商被称为垄断者。所以说垄断厂商的产量就是行业的产量,而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2、垄断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例:电厂在照明能源上具有垄断地位,因为蜡烛或煤油灯虽然是电灯的替代品,但不是相近的替代品。 (3)其它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3、形成垄断的原因 (1)规模经济(自然垄断) 某些产品的生产具有十分显著的规模经济性,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以一直持续到很高的产量,以至于一家厂商来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要比几家厂商瓜分市场的生产成本低得多。例如:电力供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就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 (2)专利 专利是政府和法律容许的一种垄断形式,因为专利禁止了其他人生产某种产品或使用某项技术,除非经专利持有人的同意。专利是对发明和创新的保护,鼓励人们投资于研究开发,因为进行研究开发和发明创造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例:美国微软公司,为研制“视窗2000”电脑操作系统软件耗时4年,投入了10亿多美元的费用,但是,一旦新产品发明出来,仿制的成本要低得多,如果没有专利制度,那么谁愿意投资研究开发新产品呢?不过,专利带来的垄断地位是暂时的,因为专利有法律时效,在我国,专利有效期为15年,美国是17年。 (3)对资源的控制 即一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的资源,那么它往往就称为该产品市场的垄断者。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之前的美国制铝公司,该公司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控制着全美铝矾土矿的开采,从而成为美国制铝行业的垄断者。南非的“德比尔”公司拥有并控制了地球上钻石矿的五分之四,成为世界钻石市场上的垄断者。再如,全部铬矿都集中在南非,并被少数生产者控制,这也形成了自然垄断。 (4)特许权 政府通过颁发执照的方式限制进入某一行业的人数,使其成为某种产品的唯一供给者。如:铁路运输部门、邮电部门等,这些厂商往往受到政府对其产量、定价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 在完全垄断情况下,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因此,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这时,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

宏观经济学6

第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 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 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 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 A10%; B16%; C6%; 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 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 A 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 规模报酬不变 C 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 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 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 A 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 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 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 长率; D 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 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 A 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 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 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 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 年的增长率应该是多少? 2. 假定某国的资本—产出比V=4,消费倾向C/Y=0.8,而G N =%3 2 6,按照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解答 2

考试专用版 第一章 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 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3、古代罗马在农学上有哪些贡献? 在古代罗马,出现了一批奴隶主阶级思想家论述农业的著作,这些著作记述了农业经营的各种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农业中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 克优斯·加图(公元前235—前149)是古代罗马政治活动家、大奴隶主,他当过罗马的元老。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的史书,已失)。加图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 玛尔库斯·铁伦提乌斯·瓦罗(公元前116—前28)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被称为古罗马第三大人物,与西赛罗和维吉尔并列。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认为,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比加图更注重维护自然经济。 珂鲁麦拉(1世纪中期)是古代罗马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12卷)。珂鲁麦拉对农业经济很有研究,他的著作汇集了当时广泛的农业知识。作为奴隶主阶级思想家,他已看到奴隶劳动不能使土地得到很好利用,因此,他一方面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注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他提出把农业交给隶农经营的主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更有利。这反映了罗马社会内部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和发展。 4、评述“公平价格”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他说,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当他购买抄本时,看见卖主不

管理学入门书籍

管理学入门书籍 科目推荐书目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管理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邢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周三多,《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 Kenneth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195720.html,udon/ Jane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195720.html,udon ,《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第六版,影印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斯蒂芬·哈格等,《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市场营销**** 菲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 小威廉D.佩勒尔特 E.杰罗姆.麦卡锡,《市场营销学基础:全球管理(英文版.第12版)--国际通用MBA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郭毅等,《市场营销学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Malhotra,N.K.著,《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战略管理**** 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享利·明茨伯格(美),《战略历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斯蒂文斯(英),《战略性思维》,机械工业出版社 Arthur A. Thompson, Jr. And A. J. Stricklan Ⅲ.Crafting&Implementing Strategy. 6th Ed. Richard D. Irwin, Inc., 1995中文版《战略管理学:概念与案例(英文版.第十版)-- 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 工业出版社 David Besanko, David Dranove, & Mark Shanley. The Economics of Strateg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Alan J. Rowe; et al.. Strategic Management: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4th Ed.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原书第7版)--MBA教材精品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Steven L.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组织行为学(英文版)--21世纪经典原版经济管理教材文库》, 电子工业出版社 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六章 生态经济中的增长

第六章生态经济的增长 第一节评价增长一、GDP的是与非 1.GDP核算的历史(1)世界(2)中国 2.GDP的贡献(1)实践上的贡献(2)理论上的贡献 3.GDP的缺陷 (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没有体现环境质量退化的费用;没有真实反映环境防护成本。 (2)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4.GDP:总产值还是总破坏?二、增长的成功与失败 1.增长的成功--------毫无疑问,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了社会矛盾,而且与增长过程相伴随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文化演进、人口变化等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2.增长的失败-------- 经济增长基本上对分配问题的解决没有多少帮助。对经济增长的狂热追求还导致了环境和生态危机、战争与军备竞赛、人的不充分发展等问题。 三、关于增长的“合理化” 第二节经济增长与资源一、资源分类 1.可耗竭资源 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为可耗竭资源。 (1)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主要指金属等用作生产材料的矿产资源。该类资源可采储量会随着经济条件(如价格)的变化而增加,但由于回收率小于100%,这些资源最终将会耗竭。 (2)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2.可更新资源 (1)可更新的私有资源如私人土地上的农作物、森林等,由于产权明确,因而能够在市场上交易,具有明确的市场价格。 (2)可更新的公共资源如公海鱼类资源、多样性的物种、空气等,属不具排他性的公共资源。这些资源曾经没有竞用性,是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使这些资源逐渐表现出竞用性。二、资源利用的前景 1.乐观的观点 (持弱可持续观点的)资源乐观主义者认为,如果某种资源A在经济意义上变得稀缺,其价格会上升,这会触发以下四种不互相排斥的效果: (1)用其他资源替代资源A。(2)勘探和开采更多的资源A或使它循环使用变得经济了。(3)用人造资本替代。(4)科学与技术进步会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并使资源开采更为廉价,使低品位矿石的利用变得划算。2.悲观的观点 《增长的极限》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都是呈指数增长的。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成为约束条件使工业化不得不放慢速度。工业化达到最高点后,人口和污染还会继续增长。但由于食物与医药缺乏引起死亡率上升,最后人口增长停止,人类社会将在2100年之前崩溃。 3.不同的逻辑思路在预测任何东西的未来成本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即经济学家的方法和工程师的方法。……工程预测法是这样预测自然资源状况的: (1)估计目前在地球上一种资源的已知量。 (2)根据现在的使用率推断出将来的使用率; (3)以(1)除以(2)。 与此相反,经济学家的方法是推断过去成本的趋势,看这种趋势能否与理论相一致(在原材料供应的历史上,供应的趋势与理论是一致的)。……采掘业产品的成本,自有价格的历史以来,一直在下降。经济学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试题

第十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一、判断 1、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 )T 2、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存货投资。( )F 3、经济增长的标志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T 4、人均生产函数说明了人均产量与人均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F 5、如果W G G ,则经济会出现累积性的“扩张”。( )F 6、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其15岁以下人口在人口中占的比例也高。( )T 7、如果一国用借款购买生产资本并使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高于利率,那么,它向国外大量借款就不会引起债务负担过重。( )T 8、加速原理的基本含义是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投资的增长率。( )F 9、加速原理意味着,如果实际国民收入迅速增加,那么投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方移动。( )T 10、经济周期理论的重点从总需求角度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的长期趋势。( )T 二、选择题 1、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C ) A 、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 、人均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 、GDP 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 、以上各项均对。 2、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D ) A 、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 、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 、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 、以上各项都对。 3、当某一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C )。 A 、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因而存货增加; B 、总需求逐渐增长; 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4、在熊彼得的经济周期理论中:( C ) A 、用太阳黑子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B 、用心里预期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C 、用企业家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D 、用货币数量增减变动来解释经济周期; 5、解释经济周期的消费不足理论把繁荣的衰退归因于( A )。 A 、消费者的支出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所以导致普遍的供过于求; B 、投资比消费增长快,所以没有足够的物品供消费者购买; C 、储蓄和投资减少; D 、政府税收太高,以致于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 6、斯坦利?杰文斯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 B )。 A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B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C 、关于经济增长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D 、关于经济增长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 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 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A10%;B16%;C6%;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A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规模报酬不变 C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A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D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第一章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 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 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商业是必要的。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 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 2、思想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

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 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六、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异教(温和派)和农民平民异教(激进派)。 1、城市市民异教:主要代表在意大利和德国是阿尔诺德,在英国是约翰·威克利夫,在捷克是胡斯。 2、农民平民异教: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博尔、在捷克有杰士卡、在德国有闵采尔。 3、.尼科尔·奥雷斯姆: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GDP、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熟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 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掌握) 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例题1·单选题】( )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A.两因素分解法 B.三因素分解法 C.经济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例题3·单选题】(2007年)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economy)提出了“经济”这一概念,其含义是家政管理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经济着作。 1、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最好的职业。 2、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3、考察了社会分工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一)分工思想 1、如何进行社会分工取决于天性。 2、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二)主张“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学者 2、区分小商业与大商业 (1)小商业: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而后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2)亚里士多德对货殖和高利贷持否定的态度 (3)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4、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是商品成为同类的或相等的,使商品具有等一性。 第二节古罗马经济思想 一、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克优斯·贾图 二、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 1、提倡生产劳动,认为劳动就是祈祷。 2、奥古斯丁首先提出“公平价格”的思想:指某时期内部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 1、主要着作:《神学大全》 2、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领衔宾夕法尼亚州...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领衔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三位顶级经济学教授联袂写作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沃顿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采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毛韵诗教授亲自翻译 最畅销的管理经济学领域教科书 书名:阿伦&曼斯菲尔德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 书系:湛庐教材—BE0302-1 书号:978-7-300-11173-5 著译者:[美]布鲁斯·阿伦(W.Bruce Allen)尼尔·多赫提(Neil Doherty ) 基思·韦格尔特(Keith Weigelt)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 著 毛蕴诗译 责任编辑:李季 开本:大16开页数:450页纸张:轻型纸 预计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定价:69.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参与出版了几百本有关管理经济学、经济学等书籍,同时他的书籍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他也是第一位受邀来到中国访问的美国管理领域的学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管理经济学领域的领军教材,书中运用了丰富的真实事件与案例,从国际视野的角度阐述了管理经济学理论,并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所学到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现实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借助决策科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本书可以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以及制定和实施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决策。 ◎本书特点 本书的作者团队都是在沃顿商学院教管理经济学。大多数MBA学生在第一个学期都必须学习这门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把经济学原理用到商业实践中。为此,作者设定了四个目标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使经济学成为决策模型。因此,要让学生理解书中的等式和图形,并且明白作为管理者的他们为什么需要遵循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如边际分析或逆向归纳规律。其次,要明确经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 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4,公平价格: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 相符的价格。 三.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答:(1)色诺芬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之中。 (2)《经济论》中,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国际经济学-第6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多项选择题 1、贫困化(悲惨增长)增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经济增长是偏向于进口部门的 B、经济增长是偏向于出口部门的 C、增长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较大 D、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xx E、增长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非常低 2、生产要素增长在( )条件下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A.该商品是需求弹性比较低的产品 B.该产品是出口品 C.该国在这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达到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程度 D.该商品在国内市场具有垄断地位 E.该产品是国内需求较大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 2、根据罗伯津斯基(雷布任斯基)定理,下列那个推论是正确的()

A、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将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B、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C、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降低本国的xx D、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本国的净福利 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研发密集型产品 4.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研发密集型产品 5、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下列那个推论是正确的() A、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将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B、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C、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降低本国的xx D、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本国的净福利 6、一般认为会导致悲惨的增长的部门是() A.工业品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简版)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 (2018年6月) 撰写:朱云鹃 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 英文译名:Managerial Economics 总学时:40 学分:3 本大纲以国家MBA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安徽大学实际教学和研究情况编写而成。 一、总纲部分 1.课程目的 管理经济学课程是MBA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它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其教学目的: 一是为管理经济学的学员较为系统地介绍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使其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二是管理经济学是MBA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教学促使学员能学好其它专业管理课并为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总的来说都是为了提高学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共由十个单元课程组成,每个单元3~6个学时。大纲中标有“*”号的为选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讲。 2.教学方法 采用以学员主动思考、教师系统理论介绍、师生共同参与案例分析和研讨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将课程中涉及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方法,与学员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以丰富学员的知识,积累学员的经验,提高实际管理能力。 3.课堂参与 出勤、听课、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4.考核形式 课堂表现(出勤、研讨与案例分析)占30%左右;卷面考试占70%左右。

5.建议教材 吴德庆、马月才等编著,管理经济学(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主要参考书 (1)詹姆斯·R·麦圭根、R·查尔斯·莫邪、弗雷得里克·H·B·哈里斯著,李国津译,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原书第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版 (2)陈章武.管理经济学(修订版,MBA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3)William Boys,李自杰著.刘伟译.新管理经济学,中国市场出版社,最新版 (4)朱云鹃著.微观经济学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最新版北师大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5 二、单元部分 单元一管理经济学的有关概念及基本方法 1.教学主题 (1)管理经济学的内涵 (2)经济学基本假设 (3)企业的经营目标 (4)机会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 (5)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边际分析法和最优化原理) (6)管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2.阅读材料 见教材。 3.研讨题目 (1)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在管理决策中使用边际分析法有什么意义? (2)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3)什么是经济利润?什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说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4)思考现实中经常遇到哪些经济学问题?例如学习时间应当怎样分配? (5)“质量不是免费的”,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学校承诺,保证让每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