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革新——以苗族蜡染为例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革新——以苗族蜡染为例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革新——以苗族蜡染为例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它是由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是通过共享、创造、传承形成的一种物质文化,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更注重审美精神的传达和传统道德思想。民间美术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而艺术设计体现了时代特征,二者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缺一不可,且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民间美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当前,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面临着传承难题。由于一些民间美术主要靠“门里授艺”“父子相传”等形式传承,随着大部分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传统工艺手法和技术传承面临着困难;市场上存在部分做工粗糙、没有想象力和生命力的仿造品;一些收藏品不能供人们欣赏、研究;“门里授艺”的传承方式不足以进一步推动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发展,这些因素使其传承、发展面临困难。如何有效地填补这一传统美术资源的缺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以培养人才为纽带,传承传统民间美术资源

美术院校作为新时代引领民族文化热潮的力量,更应该以新的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拓展教育方式,以培养人才为纽带,传承传统民间美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些工艺美术院校发展成为综合性院校,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影响了其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另外,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传承传统民间美术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精神,教学设置应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借鉴世界多元的优秀文化,达到丰富教学理念、开拓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序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旨在利用人才优势和丰富的理论资源,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手工艺走进高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和鼓励下,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承民族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引进民间美术,将民间艺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各取所需。另外,聘请民间工艺大师为客座讲师是必要的教学途径。学校要组织教育工作者学习传统工艺,再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将传统民间工艺技能转换为独具创意的作品。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在开发、利用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时,也应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艺术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提供理论支持,开展专业性的探讨,培养设计研发型或专业型的人才,构建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苗族蜡染艺术文化特色

蜡染图案是用于记录、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苗族蜡染纹样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向往。在苗族蜡染中,蜡染图案是蜡染艺术的核心;同时,因为苗族崇尚自然,所以在蜡染图案中,自然图案是常见的表现图案(图1、2)。多数的自然图案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鱼与莲喻示美好的爱情,石榴图案喻示多子,桃子图案喻示健康、长寿,蝴蝶和飞鸟喻示幸福,等等。直至今日,苗族妇女在日常生活的装束与节日盛典的服装中使用蜡染制品仍十分常见,这种现象也与苗族崇尚蜡染有关。在当代社会中,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可能发生了变化,虽然苗族蜡染图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性不会改变,但它的表现

传统

民间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革新—

摘要:民间美术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今,在艺术设计教育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民间美术的技术内容和当代的艺术文化与现代设计教育有机结合,将民族

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苗族蜡染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工艺之一,具有

较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该文以苗族蜡染为例,探讨如何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美术

资源融合,充分吸收、借鉴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不断创新,使传统民族文化获取更多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民间美术设计教育文化元素

98

教学心得

ART EDUCATION RESEARCH

(下转第102页)

图1

图2

形式、主题、风格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正确地将传统的蜡染图案与设计相结合,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在现代设计领域中,苗族蜡染的应用较为普遍。如,将苗族蜡染图案应用于装饰设计和服装设计。又如,在蜡染制作的过程中,蜡纹断裂会出现冰裂纹。冰裂纹在传统审美中被认为是工艺缺陷,但在现代社会,冰纹成为一种防伪标记,真正的蜡染冰纹无规律,而伪造品的冰纹则有规律可循。苗族蜡染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成为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标志,要将苗族蜡染与现代设计结合,必须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方法,从建立苗族传统蜡染创新设计发展机制到产品开发策略,实现产业创新设计实践,以此为传统蜡染文化创新设计产品的研究方法、开发思路、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深入解读苗族图案,从不同层面进行提炼、创新,将苗族蜡染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能够发挥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使苗族蜡染文化创造性地发展、延续,改变其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理念、文化创新设计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设计策略起到试点实践的作用。

三、以苗族蜡染为文化力量注入现代设计教育

重视民族文化的热潮促进了当代设计教育领域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理性认识,而美术院校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创新民间美术的中流砥柱,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浸染于历史长河的苗族蜡染既拥有传统民间美术独特的韵味,又蕴含着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创新性。将苗族蜡染作为一股注入现代设计的力量,可使更多学生拥有体验、学习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机会。

1.聘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大师为客座教师

学校需要聘请非遗传承人和民间工艺大师为客座讲师,组织公开论坛、研讨会、趣味课程,尽可能做到民间工艺大师面对面向学生传授技艺,手把手指导苗族蜡染制作,做到将民间美术和课堂结合。学生通过工艺大师直接传授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工艺,进一步了解传统工艺

的制作过程和内涵。

2.利用人才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学校在开展民间美术的过程中,应该为培养人才提供服务,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理论支持,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积极开展相关专业论坛讲座,培养专业技能型和设计研发型人才。

3.与文化科技公司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通过与文化科技公司合作,可以实现培养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与文化科技公司合作,既能推动民间美术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如,文化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与学生合作进行社会调研,借助数字化技术对苗族蜡染的种类、分布状况展开全面探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蜡染工艺。同时,可以建立数据库,并运用互动放映、球幕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宣传非遗文化,使人们能够用新的视觉角度欣赏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应该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梳理艺术教育的理念,使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掘、利用,培养新一代民间美术资源的继承者、

传播者。这对推动民间

99

(上接第99页)

美术发展、创新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以创新思维将传统和现代艺术设计结合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是一个具有稳固性、传承性、开放性、创新性的过程,这种稳固性、传承性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指引了一条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开放性使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碰撞出智慧和创新的火花,给现代设计教育和设计思潮带来了诸多启示。“在现代设计教育和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相结合的平台上,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应切实关注人类以及人类社会自身渴望合理、和谐发展的要求,找到自然资源和人类精神、物质需求的平衡点。”①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应展现出发展和创新潜能,并促进自身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如今,传统价值观念与新时代的审美观念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以传统民间美术资源为基础的现代设计教学应形成革新思维,成为现代本土设计的强有力的力量。现代设计教学应将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请进来”,让学生创作出集传统与革新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同时,让学生“走出去”,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民间工艺品的设计创意、制作工艺、实施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其综合设计能力,力求达到在传统中革新、在革新中继承的培养目的。

结语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结合实际上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我国以传统民间美术资源为根基所创作的设计作品,已成为与世界其他文化区分的重要标志。如今,教育工作者应更

积极地研究传统民间美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内涵贯穿于现代艺术教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间美术这一瑰宝以及它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设计,应该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注释:

①张新词.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大舞台,2013(9).

参考文献:

[1]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牛峰.中原地区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7).

[3]李红月.浅谈扎染与蜡染图案艺术.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

[4]孙波.传统蜡染与现代艺术.艺术研究,2011(2).

[5]袁丹.贵州苗族蜡染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和应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11).

[6]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蜡染.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编辑缪健

能学习模块、综合技能形成模块。第一模块为专业基础学习模块,主要以建模基础和材质表现为主;第二模块为专项技能学习模块,根据VR设计基础形成各个层次的学习侧重点,组成阶梯式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知识与内容逐渐加深;第三模块为综合技能形成模块,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实践,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技能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工作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创业及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培养目标,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专业核心课程要得到保证,课程、学时、学分设置要具有科学性,符合教育规律,为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结语

美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在不断发展与革新,艺术设计专业(科技文创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文化创意的基础,更离不开社会、企业、学校与各个专业层面的扶持。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根据市场的走势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以往的教学理论,着重发展本土文化资源。适应社会需要是学校的生存之道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科技文创方向)教育教学的重点。在科技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不断转变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科技文创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科技、时代与本土文化创意相结合,力求做到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满足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团队与师资队伍的培养,这也是我国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凯,陈梦瑶.美术高校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8(13).

[2]李雪源.“岗位引导能力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办公自动化,2018(11).

[3]栾世虎.基于“智能学习终端+互动课堂软件”的聋校英语课堂教学初探.现代特殊教育,2018(7).

[4]李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及创新.艺术科技,2017(10).

[5]常雁来.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美术教育研究,2015(11).

[6]王常远.定格动画教学内容改革初探.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7]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8]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编辑张泽

102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纷争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纷争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和以杜威为主的现代教育是教育历史上的两大重要的理论流派,在考试的过程中以关于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常见考试内容的单选选择、填空、简答和辨析题目中,我们讲梳理两个人的相关考点,进行对比比较,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相关考点。 一、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1)一个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育和德育相结合。 (2)两个基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三个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4)四个阶段: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5)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二、现代教育—杜威 (1)一种方法:从做中学; (2)两个地位: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 (3)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4)四个“即”: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 (5)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考题演练】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答案】C。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学者是( )。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之父,也是传统教育之父;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注意两位教育家地位的区分。 3.被看作是传统教育代表思想的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卢梭 3.【答案】C。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教材中心的传统三中心,被称为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4.倡导活动中心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4.【答案】D。解析:杜威提出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则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对当时逐显刻板化的传统教育的改造。 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我想,其部分原因是杜威及该学派人物举起“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旗帜,标榜自己为“现代教育”的革新派而形成的历史观念,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后来者们在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时,夸大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推向极端而带来的种种误解和错误。但是如果我们摒弃这种“非此即彼”对立的思想方法来研究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就会发现,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并非完全对立、不同的,相反,还有不少共同之处,杜威的教育思想于赫尔巴特学说而言,除了批判,还有继承、包融和发展。下面就让我们试图跳出“对立”的传统模式,从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学理论、历史地位等方面,深入了解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内容及异同点,从而加深我们对教育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传统教育派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 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 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法”。传统教育派还认为“训育即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方法是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传统教育派强调教师和书本的 权威作用,教学阶段有机械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现代教育派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 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教育的目的 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 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比如工作与游戏、劳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 业科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有机统一起来。现代教 育派强调儿童中心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传统教育派把学生比做“船”,把教师比做“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而现代教育派把学生 比做“太阳”,把教师比做围绕太阳转的“地球”。看起来两者是完全对立,互不相容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对,他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程序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班主任地位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管理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教师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学制 非指导性教学法 学生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 教育全国化

论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结合

论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结合 发表时间:2019-07-23T11:14:55.38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9期作者:徐伟[导读] 对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及其结合路径展开分析,深入探讨现代艺术设计从民间美术中获得的启示及创新策略。摘要: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精华的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依据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自行创造的一种传统造型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民间美术形成了变化万千的造型、异彩纷呈的风格和富含智慧的内涵,不仅集中体现了民族情感,而且给了当前的艺术设计领域 以灵感来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艺术设计所推崇的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与淳朴、真诚的民间美术风格不谋而合,它们互相交融、互相影响,走出了一条民族化产业道路。下面即对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及其结合路径展开分析,深入探讨现代艺术设计从民间美术中获得的启示及创新策略。关键词:艺术设计; 民间美术; 结合; 1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关系 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民间美术在灵感上的激发与材料上的满足。虽然很多人说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并没有十分紧密的关联,认为民间美术已经失去了时代性和竞争力,无法再展现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风采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两者之间依然有着共同的民族和心理起源,并不是轻易就能划清界限的。下面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对两者的关系展开分析。 1.1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关系的误区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一部分人认为无论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还是社会背景,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都存在着诸多不同,尤其已经过时的民间美术已经无法给跟随时代发展的现代艺术设计提供灵感上的支持,更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高标准要求。这一思想认知是片面的,忽视了民间美术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殊不知,这样的特质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不会随着社会主要形式的变化而降低自身的魅力,相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想要摆脱无本之木的尴尬局面,现代艺术设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从思想上提高认知。 1.2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关系的正解 从发展的源头来看,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很多与民间美术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说,两者甚至是同源同宗、一脉相承。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归根结底都是造物的文化,两者虽然在时代、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是在整个民族文化的体系中,生产力的物质文化属性是它们共同具备且不曾改变的。无论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创新发展,都是从原始美术这一源头泛化出来的,除了实用性的要求,审美性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存在,甚至可以说,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民间美术的贡献,尤其民间美术在发展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深刻内涵,更是给了艺术设计以丰富的灵感来源。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民间美术分布广泛,深入基层,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其中的创造灵感与形式进行深入探究,从中选取精华部分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加民族化、个性化的艺术设计作品,而且还能宣传中华文化,使东方神韵吹向世界,走入更多人的内心,极大地提升作品的影响力。 2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创造性结合路径2.1 现代广告设计与民间美术的结合 广告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传达信息或者进行相关宣传,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它强调的是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到创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因此必须要有巧妙的构思、集中概括的构图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要能够在有限的画面中促使人们从中产生联想,获得利息的价值。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入与创新。这是因为民间美术代表着广大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与民族特色,配合简洁的现代视觉语言、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一种既有传统的审美特征,又有现代的时尚特色,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广告设计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为了实现理想的视觉效果,设计师一般要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以一种差异性的存在实现理想的艺术表现。民间美术饱含劳动创作者质朴、深厚、热诚的品质,其色彩运用中的简洁、强烈特质给了广告设计师更加丰富的创造灵感,尤其是色相、冷暖、补色对比等的合理运用产生了极强的视觉效果。 民间美术的构图、造型与广告设计有着相似的原理,虽然年画、剪纸、皮影戏等民间美术形式在构图的表现效果上不及现代广告设计,但是按构图角度划分,其实质就是二维的平面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常常利用点、线、面来构成图像,以达到设计目的,现代广告设计同样如此。尤其在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表现手法上,两者也大多类似,不同的是,现代广告设计的色彩应用较之民间美术更加丰富。 2.2 服装设计与民间美术的结合 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趣的象征之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了艺术设计更多的灵感。具体到服装设计而言,民间美术与之结合,给服装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灵感来源,拓宽了设计思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从手法看,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对民间美术的应用并不是随便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创造性方法应用的。 其一,变形运用。设计师可以将民间美术图案中的外形、结构和花纹进行删减,只保留其大致的形态特征和精髓的细节,强调在简洁中透露一种装饰美感。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对其进行夸张变形处理,以强调民间美术图案的装饰性效果,给服装增添亮点。 其二,分解组合。民间美术图案中的人物、花卉、老虎、龙、鱼等图案,并不是仅限于生硬的拼凑,更可以由设计师进行分解组合,提取其中的某些构成元素,为服装设计所用,成为更加现代的图案。这不仅可以强化服装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彰显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的混合式美感。但是,无论哪种设计方法都必须遵循一点,那就是对图案的寓意进行准确地把握与表达。 3 民间美术带给现代艺术设计的几点启示3.1 现代艺术设计要凸显民族化 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正应了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之所以要坚持民族化原则,是因为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支持。如果没有民族化的元素及内容进行加持,那么艺术设计领域中所呈现的众多艺术作品就是没有归属的,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以服装设计为例,如果设计师只强调新奇和另类,那么即便在其中加入了很多个性化的元素,但只要没有民族元素的装点与结合,极易使人感到空洞和无趣,呈现出混乱甚至乏味的设计效果,而这与服装设计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民族化的道路是艺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教育

摘要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教育书籍浩瀚如烟,蒙学教材不胜枚举,看《三字经》独领风骚。本文主要通过对《三字经》深入了解,从《三字经》内容的角度着重对其胎教及幼儿教育价值进行分析及其实践研究。 关键词《三字经》幼儿教育价值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几千年文化与教育是分不开的,离开教育谈文化,或离开文化谈教育都是不可取的。现在社会各界似乎都在尝试重拾传统文化,有个怀宝宝了的朋友,她让我给她推荐一点做胎教的蒙学读物,我推荐有《三字经》,无独有偶,她去给宝宝求经时,长老给她一本《弟子规》。这使我感到欣喜和更多的疑问与好奇。这很多妈妈选择古典音乐进行胎教的同时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选古代蒙学读物进行胎教呢?这是很有趣的迷,我想由我来揭开它。《三字经》是否可以用来丰富胎教及幼教理论呢,对儿童的发展有用吗?这值得深入的探讨。 2 从内容上分析《三字经》胎教及幼儿教育价值 《三字经》的内容很详细,短短的一千多个字,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文章却又是如此的简洁,不愧是“千古第一奇书”如果开篇就讲它的内容有如何的丰富,语言有多简练,和精美等之后在分析其价值,恐怕是只指其壳而无其肉。下面,我讲来逐一分析其价值。① 2.1 胎教、幼儿教育及价值的含义 胎教:是根据胎儿个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② 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是特指幼儿园和其它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专门针对3~6岁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教育 价值:对价值的描述和定义总结起来的说法大概有几百种,简单说来,价值就是某物能满足人需要就可称之为有价值。③ 2.2 从内容上它是中国历史事件与文化的结晶,具有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作用④ 传承文化是教育的使命,一个国家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就必须的有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与其它民族不同的原因,没有了文化,就无所谓其它,很多人说中国文化的根基断了,但是中国要想真正强大必须要从根本上重视自己的文化,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文化的产物,教育是社会的教育但是教育也具有文化性,当前中国教育的文化传承缺失,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正是文化启蒙的阶段。而《三字经》正好既是符合儿童发展特点,同时又具有文化启蒙作用的教材之一。并且它自创作以来,就流行与世,它是优秀的历史文化,而它一蒙学读本的出现有其特殊的价值,作为古代最初的蒙学读物之一,可算是最好最全的识字教材。 2.3 其内容里面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面对今天的道德滑坡来讲,是需要开发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之一,而教育要从小抓起,潜移默化,逐渐晕染,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自小就润泽人心。《三字经》中“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弟,次见闻”,“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些虽然有的部分打下了封建主义的烙印,但其中的”为人子,方少时”“首孝悌,次见闻”却都是具有时代性的,是可以传承的,而作为某些有封建色彩的语句,是可以让孩子了解过去,认识历史。⑤ 2.4 形式上,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三字经》是三言诗,它三子一句,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动听悦耳,儿童喜问乐道;并且它前后句子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

论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

论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 【摘要】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学生学习动力中的影响力、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和民族命运之间的紧密关系等进行了探索。指出中国教育将来的蓬勃快速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是重要的。 【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教育发展为什么学习,是每个学生应该思考的永恒的问题。学习要有动力,学习主要有两个动力,一个是爱好热爱,这是主动的更多是天生的原动力,还有一种是学习的目的,这是理性的动力。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接受学习的信仰,有很多的视角,那就是给学生以使命感,这是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学生的历史使命,切入点不仅仅是对学习本身的热爱,而是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和使命感,学习是一条通往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 一、学而优则仕思想在学生学习动力中的影响 在中国的国情中教育和人才选拔,人生价值实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科举制度开始于隋炀帝,在大业元年即605年正式开始设置进士科,目的只是考核参选者对当时时事的看法,并且按考试成绩来选拔可用之才。科举制度,在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的最后一科进士考试终止,

经历了长达一千三百多年。中国在这1300多年中,科举是和从政紧密相连的,学而优则仕,是主流思想。毫无疑问,这不仅仅是教育,而且是一种选拔机制,立足于基层,代表了一千多年前的当时最平等的选拔机制。研究历史研究教育都必须立足当时的情形和社会伦理社会秩序,不能用1500 年后的思想角度和社会认知匡正1500年前的科举制度。同时期,西方国家上升通道,还是被贵族牢牢把握和垄断。 科举制度解体了,但思想绝不是消逝得无影无踪。科举制度在1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学而优则仕,勤奋向上的思想,深入中华文化,植入骨髓,成为教育思想重要的一部分,对今天的教育制度,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更深远的影响是整个民族对知识和学习的信仰。今天的网络,思想激烈撞击,对学习改变命运,学习上升社会层次,学习提升人生价值,等等来源于历史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 历史上很多朝代,严重降低商人地位,商人不能融入主流,不能得到尊重和社会价值认同,本质就是不通过学习,钱不能买来社会价值的成功。这样思想主导之下,学习成了唯一的出路。在很多渠道可以得到社会承认得到人生价值实现的今天,学而优则仕,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出路。这种现状本质是社会更加平等自由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学而优则仕,即使还是主流,也逐步让出了一部分渠道分流给社会其它上升渠道。

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张道一先生就曾指出“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 化”。它是·切美术彤式的来源,义是美术创作的基础,不论宫廷艺术、宗教艺术、还是 现代艺术设计,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民间美术这个根源和基础.都应从民问美术这一本元性母体中吸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发展。无需质疑,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在追求单纯、概括、简洁和表现哲学观念方面,存在着很多的沟通、交流、旺渗点,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去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蕴,是现代设计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宅藏。 中国民问美术造型追求平衡、圆满、完整、喜庆, 其造型观念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思想。民间荧术的造型原则具体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观念中的太极阴阳学说。这种造型原则讲究“求全”、“求大”,忌讳残缺不全、形单影只。表现在民间美术具体的造型形态中即为:硕大丰满、完整团圆、对称偶数、黑向辩证、阴阳相守、动静结合。在民间美术造型原则中,不仅赋予自然万物以人格化的灵性,还创造出富有美学特色的程式化图式,使百姓无须挖空心思地苦思冥想,就可以轻i而易举地心领神会其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中外方方面面的设计作品运用_『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元素。

一、圆形 “圆”这一造型基本元素总被寄托着“团圆”这种 特殊情感。对于家庭而言,团圆意味着相聚相守、无法 割断的亲情,是心中不断的思念;对于朋友而言,团圆 代表欢聚一堂.共渡人生的友情;对于中华民族而言, 团圆则是长久以来对领土完整、血脉归一的渴望,是两 岸游子互相融合、心心相印的体现。纵观中国历史,投 影巾有“圆”要素的立体造型占了大多数,如钱币多为 圆、立柱多为圆柱、瓦当多为圆形、器皿多为圆底、印 章也有圆形,如在秦代开始流传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 蒜头瓶,整体是圆球、圆柱、圆环的结合体,它圆底、 鼓腹、直颈、通常在壶近口处成六瓣形蒜头。它在每个 转角处都用柔和、委婉的弧线处理连接;从传统审美I二 看.它具有和谐的柔美,优雅的自然美和装饰美;在功 能上,它的最大直径在下部瓶腹处.这使重心降低不容 易倾覆,长颈便于拿、取、倒,而颈身处的一圈突起义 防止滑落;在工艺上,它义容易加]二成型,并且用料比 较节省;综合以七多处优点,蒜头瓶一直被认为是优秀 的传统立体造型。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 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冈此,它被广泛的借用于现代包装设计巾。如“五粮液”的酒瓶,整体借助蒜头瓶流畅的 曲线、优美的造型,用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材料,从包

现代十大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教案)

传统经典章句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传统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们了解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鳞半爪,但就是这一丁点,如果能够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解决现实问题,那也算做到了古为今用,发挥了传统经典的现实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工作学习中,从传统经典里得到的一点点启示,与大家分享。 一、待人之道 1、待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圣经》类似的话语就是: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么样待人,就是待人如己。 《论语》中把此称为“恕道”,就是待人之道,孔夫子处理对外的任何事情时往往会想到从自身做起,即“反求诸己”。孔夫子的这句“恕道”之言具有普世价值意义,它被译为英语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人权宣言》和《世界伦理宣言》中。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管鲍之交: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

.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着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成本高,投资大。 由于电脑等其他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不充足的学校来说,短期内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教学,还是望尘莫及,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讲,更是难以实现。 2.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减少,缺乏心理沟通。 由于授课教师通常要在微机前边讲解边进行微机操作,直接影响到手式、表情和动作的发挥,课堂上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 3.教学速度过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思路跟不上,影响听课效果。 由于信息容量大,授课内容多,当场消化困难。教学过程中,一般强调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作用,但教师授课是微机操作,而学生则是手工记录,这种人、机速度的悬殊性,使得学生的笔记跟不上授课进度,加重了学生的听课负担,并给课后复习增加了难度。 4.信息超量,容易出现“迷航”现象。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不写板书,教师一般都要安排更多的内容在课堂讲授。由于信息量过大且屏幕变换速度快,学生掌握不好难点和重点,或是由于教师讲课速度快,有些学生对重点内容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理解,且笔记跟不上,又影响了课后复习和对下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解决听课中的问题,学生通常需要在课下查找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作业等,这些环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指导以及条件保证也很难顺利进行。 5.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 同时,在一定情况下,也会约束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其课堂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对教学环境和设施依赖性过强,有失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中受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过大,如停电、网络与计算机运行出现故障、教室光线弱、教师操作技术的欠缺等,都会拖延耽误教学时间,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进程。 1 / 1'.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是个百年的话题。 一,如何准确定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科学内涵呢? 传统教育派是指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理论主张为代表的教育流派。传统教育的内涵: 对于传统教育,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广义的传统教育,主要指历史上全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物,这是一个内涵不断获得丰富的范畴,没有确定的时间界限。“任何一种典型的历史文化形态,本身就会形成一种传统。”今天的现代教育即刻就成为传统教育,而传统教育曾经是过去的现代教育。第二,狭义的传统教育,凡是适应过去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文化体系等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方式、制度和体系都可称为传统教育。这也是多数人比较赞同的。第三,最狭义的传统教育,主要指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定的概念,由学派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专指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 这一流派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法”。传统教育派还认为“训育即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方法是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传统教育派强调教师和书本的权威作用,教学阶段有机械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现代教育派是指以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的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教育流派。现代教育的内涵: 现代教育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最广义的现代教育。凡是反映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教育都可以称为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包含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看,现代教育是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第二,广义的现代教育。相对于古代社会而言,现代社会必然相应地产生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主要指适应社会生产、生活发展迅速变化的教育。这是多数人对现代教育所持有的观点。第三,狭义的现代教育。这主要指当代反映新技术革命形势的教育,亦即当代教育。今天的现代教育主要指在内容上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应用现代化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第四,最狭义的现代教育。这相对于最狭义的传统教育而言,主要专指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在苏联教育学中,也指赞可夫和达维多夫等人为代表的教育思想。 这一教育流派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比如工作与游戏、劳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业科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有机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派强调儿童中心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关系初探

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关系初探 文章概述了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被忽视的现状,论述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突出教学特色,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特点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特色。因此,民间艺术与现代教育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标签:民间美术;艺术设计;关系;传承;创新 艺术设计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位置,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当今中国艺术设计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1]是历史发展的时代产物。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快速的发展根基。民间美术几千年文化的传承使每个作品都显示出人类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它只有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其早期可追溯到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美术范畴指民间绘画和民间工艺;广义上的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物质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文化特征,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纯真生活的挚着追求。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主要的目的是美化环境、丰富民间民俗活动,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它具有民间传统的乡土特色,是组成各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现代设计创作的源泉。 二、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被忽视 民间美术作为民间艺术欣赏的对象,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使用性、审美性、地域性等特征。[2]首先,它有生活的实用性,和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它是美的化身,是不同时期人们对美的情感的表现,是实用与美丽结合的产物。第三,民间美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不同地域的作品也必然会千差万别,但又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它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化形式。 国内外很多知名的设计师的讲授艺术设计课的时候,很多都会用到太极、阴阳、八卦之类的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这种民间的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文化却被国内外知名的设计教育家视为“珍宝”。但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的设计专业没有开设民间美术相关的课程,很多民间艺术没有被我们很好的挖掘、收集和整理,一些极有价值的民间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局面。同时,我们艺术设计专

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

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天命观,把天视为主宰一切的权威,并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终极依据,“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但另一方面,他也表现出一些理性精神,主张天人可以互相感通,强调在人事活动中去体认天命,强调人事有为。“不怨人,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上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但其中有些糟粕,如知识来源,他肯定有些人“生而知之”。真正精华的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强调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巩固所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他还主张学与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还有就是其的“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他在称赞舜“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孙子,他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以“诚”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孟子,名轲,子思的学生,提出了“性善”和“仁政”说。仁政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还有就是他的关于人的浩然之气即“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名况字卿,他提出的是“性恶论”,人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到了汉代的董仲舒,他有以儒家为中心,吸取黄老之学以及阴阳、名、法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还根据他的神学的人性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他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他所提出的这个思想文化专制方针,确立了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人。他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理学系统。首先是“理本气末”的理本体论。“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其次,是“格物穷理”的认识论,即格物致知,要知道抽象的理必要通过具体的物。他在知行关系上主张力行致知,“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还有学而知新的创新理论,“新是故中之事,故是旧时底,温起来以尊德性,然后就里面讨得新意,乃为道问学。”朱熹特别强调“天理人欲之辨”,认为人性有两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仁义礼智的天命之性,这是天理,即孟子所谓

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发展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弘扬华夏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的任务,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认为以华夏传统文化命名中华传统文化更为合适,本人认为现代教育与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概念。而文化与教育又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化教育在推动自身的完美化、理想化的同时把华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承发扬光大。华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德育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能更好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文化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二十年多前的教育的光辉旗帜,随着新世纪的逐步深入,现代教育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现代教育意味着继承与变革,继承就是传承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变革就是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不合理因素,使教育和各方面符合时代的特征和培养新时代的和谐发展的人。 在俞启定教授的“中国教育传统的成因和嬗变研究”一讲中,他按照历史发展脉络,从成因和嬗变两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考查,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教育自汉代定型后,虽然也有发展和嬗变,但是其基本构架是高度稳定的,内容上以儒家经学和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体制上是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各方面办学并举,教育与选士制度紧密结合,以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为目的,从而构成了积淀深厚的固有教育传统。

历史研究有其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历史研究除了让人掌握历史事实以外,还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为现实服务,为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提供指导。本文结合俞启定教授的讲解,试图对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做出思考。 一、中国教育传统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借鉴 我国为适应时代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下面谈谈中国教育传统可供现代教育改革借鉴的3个问题。 (一)国家办学与民间办学 国家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设置教育机构来培养统治人才。中国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受学校教育,因为学校与官府统一,故称“学在官府”。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开始发展时,为了适应社会变革时期平民学习文化的需要,民间私学兴起。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担负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禁私学的事件,最突出的是秦始皇禁私学,再有一次是北魏太武帝禁私学。其他封建统治者吸收禁私学的教训,政策上放开,不禁私学。唐代还提倡民间自由办学,这种做法被以后的朝代所沿续。 私学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私学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服从政府的政令,参照官学的目的和内容培养人才,以选举或科举为政治出路,国家容许私学存在,不用花教育经费而坐收人才选用之利。第二、私学是官学的重要补充。官学极少有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依靠私学来解决。私学多层次多类型灵活地培养人才,为社会做出大贡献,特别是皇朝没落、社会长期动乱的年代,官学停顿,只有靠私学来传递文化和培养人才。第三、私学能满足民众学习文化的多种需要。私学分布面广,依靠所在地的群众支持,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