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第九组成员:张同乐李佳廖夏璇

古英英何厅袁翔宇

文献综述

——关于新加坡华语教学的研究

一、国家简介: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根据调查,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市区(Singapore City)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位于新加坡岛最南端,面积将近100平方公里。市区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花园城市”之称。珊顿道是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毗邻的吉宝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新加坡河从市区流过,1819年,总督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河口上岸,就预见新加坡适合发展转口贸易的经济潜能,于是,把新加坡开设为自由港,吸引各地商人前来进行贸易活动。新加坡河口立着一座乳白石的“鱼尾狮”雕像,它是新加坡的精神象征和标志。

2012年新加坡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31万,其中328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3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约有150万人。新加坡公民主要以种族区分:华人即汉族占人口的74.1%,马来人13.4%,印度人9.2%和欧亚混血人3.3%(包括峇峇娘惹),占了人口的1/4。大多数的新加坡华人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汉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独立以后,新加坡按照前英国政府惯例,采用英语作为政府机构以及种族社群之间的主要通行语和教学语。新加坡华裔的籍贯相当繁杂也趋于多样化,政府在1979年推广“讲华语运动”,目的是要扭转华人使用方言的习惯。目前有超过七成的华人能说汉语,它也是华裔之间的通用语言。

二、语言政策

新加坡是东南亚中心的一个蕞尔小国,总面积仅有633 平方公里,资源匮乏。而这样一个小国,却有着复杂的民族、政治、历史问题,因此制定合适的语

言政策时显得极为棘手。新加坡现行的是双语制与多语制并行的政策,也是亚洲少数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的国家。显然,新加坡制定这样的语言政策,是经过反复考量的。

历史上,新加坡曾推行过好几种语言政策,其中有地理、政治、经济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原因。如在殖民时期,新加坡实行的是“独尊英语,放开其他”的语言政策。20世纪50 年代,新加坡在二战后追求独立自主,摆脱殖民统治,并限于自身资源的匮乏而谋求与当时的马来亚联邦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把马来语尊为国语,大力推行马来语。1965 年后新加坡成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选择马来语作为国语,同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新加坡开始推行英语作为通用语言。

实践证明,新加坡实行的语言政策是成功的,为新加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加坡已成为新兴现代化国家的典范。同时也使新加坡民众建立起了广泛的认同感。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多语制国家,国语是马来语(Malay ),官方语言多达四种: 英语、华语(Mandarin) 、马来语和泰米尔语(Tamil)。然而,新加坡实行的多语制并不是要求每个公民必须会讲四种官方语言,而是首先必须会讲英语,其次是会讲母语,即华人会讲华语,马来人会讲马来语,印度人会讲泰米尔语。这样,新加坡就有三种会讲两种语言的人(Bilinguals ),第一种是会讲英语和华语;第二种是会讲英语和马来语;第三种是会讲英语和泰米尔语。因此,对于个人而言,新加坡实行的又是双语制。

这就是新加坡现行的多语和双语政策。新加坡在综合考量地理、历史、政治、种族等各因素后选择了双语制与多语制并行的语言政策,并大力推行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促进共同国家意识的建立,为国家的稳定和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为多种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提供了宝贵经验。

前言

汉语教学在新加坡有一段相当悠久的历史,关于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的论文不胜枚举,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论文涵盖了新加坡华语教学语音、词汇、语法等等方面,也有从整体上对华语教学进行回顾与展望的文章,如周洛崙《新加坡汉语教学的始末、目前处境及未来展望》(1995)。作者对新加坡汉语教学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重点分析了汉语教学现状,并对汉族语文在新加坡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其前景是乐观的。但是,随着新加坡华文教育已经由第一语言或接近第一语言的状态转变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之前对新加坡华语教学的研究就显得不够切合当前教学实际。本文拟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别进行介绍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加坡华语语音教学

(一)新加坡汉语拼音引进改革过程回顾

新加坡的汉语拼音教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走着一条不断改进、完善的探索之路:新加坡的汉语教师在1971年左右已经开始接触汉语拼音方案,并在英文学校里新增设的汉语课里用它为汉字注音。1973年,南洋大学的五名语文教师通过校长向教育部提呈报告,建议中小学的课本中改用拼音来注音。教育部征询了各方面的意见,认为拼音有助于提高新加坡汉语的教学效果,当年即加以采纳,宣布以汉语拼音取代注音字母,使汉语拼音正式走进新加坡校园,新加坡开始正式推行汉语拼音。由于担心与英文产生逆同化,互相干扰,新加坡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用3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级的学生要求能认读声母、韵母和声调;五年级学生能拼读大约400个音节和上声字的变调;六年级能对儿化韵、轻声词的变调读法有基本的认识。后来发现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工具,小学四年级才开始,显然晚了。1993年接受海外学者(台湾汤庭池教授)建议,从小三开始引进,也可提前到小二下半年。1998年教育部在8所小学进行试验,从小一开始,用6到8个星期集中教授拼音,以证实先教拼音再学汉字的可行性,试验取得理想效果。这样,在1999年修订的小学华文课标中明文规定:“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注音和识字、阅读和写作,以及应用资讯科技的有效工具。”全国小学生从一年级入学起首10个星期教授拼音,即大量学习汉字之前先掌握拼音,仿效中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模式,课文有拼音,也有汉字,增加了拼音使用的分量。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能分辨不同的声母、韵母、音节和声调”,“能准确地直呼汉语拼音音节”,“能读出轻声词、儿化词”,“能正确地拼写汉语拼音音节”,“能用汉语拼音输入华文”,“能利用汉语拼音查字典、词典”等。这可能是对汉语拼音教学要求最高的一个阶段。2007年最新颁布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不再强调“直呼音节”和“轻声词、儿化词”的要求。前者为教学提供了更灵活的发挥空间,后者则更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新课标更强调汉语拼音的功能性作用,即正音、辅助阅读、查字典和输入汉字,同时,强调“注重华文的实用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和“重视个别差异”等。

(二)汉语拼音教学面面观

汉语拼音来到新加坡有四十余年了,使用到今天,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由于近年来双语教育政策的推行,华文教育政策频繁变革以适应语言变迁加速所带来的新的语言现实,也使拼音的教学和使用更具挑战性。因此,新加坡汉语拼音仍然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许多学者也反观了整个发展过程,对汉语拼音教学方案的发展及其问题进行了梳理,从不同的角度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卜兆凤在其《新加坡的汉语拼音教学》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改进教材、教法,二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她认为只要抓好了这两个关键问题,不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减轻,而且教学质量也迅速稳步上升。2007年刘振平在《中新两国“汉语拼音教学方案”的发展及反思》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中国和新加坡“汉语拼音教学方案”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行了两方面的反思:一、汉语拼音教学中拼写规则的教学问题。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都回避直接教学大量拼写规则,而中国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中对此却不回避。究其原因,教学对象心理发展和思维特征的客观实际是决定能否直接教学拼写规则的重要因素;二、汉语拼音中两拼法和

三拼法的选择问题。中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最终选择了两拼法和三拼法并存,而中国对外汉语和新加坡小学汉语教学中没有盲目借鉴,最终选择了只用两拼法。如何合理定位汉语拼音应该发挥的作用?能否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进一步思考中新两国到底选用什么样的拼读法更能发挥教学对象自身的优势,推动汉语拼音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能否对《汉语拼音方案》做些修改及如何修改?积极地探求最佳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案”。2009年世界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新加坡小学教汉语拼音出“问题”》的文章,里面以刊登在《联合早报》的家长来信为例,证明新加坡以汉语拼音为本的教学制度已出现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来信指出,小学四年级中最好的华文班在朗读课文时,全班除了他女儿,都把“莱佛士”念成“菜佛士”。反对者认为汉文字不是拼音字,如果读音不能和字形同时联合起来学习,以后很可能很可能变成字盲,这就反映出了注音与识字的问题。2010年王燕燕和罗庆铭《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历史演变》以1979年至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先后出版的4套统编小学华文教材的汉语拼音注音为对象,回顾汉语拼音的引进与推广情况;考察并分析4套统编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历史演变及其演变特点;就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在新形势下更应该有效发挥汉语拼音在华语学习中的注音功能,并从分词连写、变调与轻声儿化的标注、拼音字母大小写、注音与识字四个方面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特别是有关注音与识字的问题,他们也认为汉字拼音作为辅助工具不应该长期存在,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拼音的注音功能应逐渐减弱。汉语拼音注音的退场不应以年级作为考量,更不宜采用突然断奶式的退场方式,而应该将汉字出现的频次和间隔时间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至于何时退场对学生汉字字形的记忆最有帮助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2010年赵守辉所写的《“汉语拼音”在新加坡的实践———历史与现状》这篇文章除了考察汉语拼音在华文教学中的引进经过、发展历史、当前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还对新加坡华文教育规划和人名拼音化两个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作者认为当前拼音教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法问题、教学的时间安排问题、汉语拼音的功能问题、拼音与英文字母的顺逆同化问题、汉语拼音相关规范的配套实施问题这五个方面。并从语言社会学角度出发,批判地理解当前公共话语中对华文教育作为二语教学的定位。

具体到语音教学的问题上来,卢绍昌老前辈就自身从1977年以来参加新、马两地华文教师(约五千人次)汉语拼音训练班教学工作的一些体验,写了一篇简略的报告——《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地区教学汉语拼音方案的经验》。他认为具体而言,新加坡声调、声母、韵母这三项教学中,声母难度更大。新加坡华语里虽然没有“升降调”及“促调”,但是方言里却有普通话里的四个基本调型,因此,在训练声调的时候,把方言里已有的这些声调加以强化,便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韵母教学实施起来也并无多大困难,因为不管是单元音、复元音还是声随韵母,不是方言里有,就是英文有。声母方面,从发音部位来看,新加坡主要的方言里都没有舌面前音j,q,x及卷舌音zh,ch,sh,r,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这上面。2010年胡月宝女士发表的《新加坡小一儿童汉语拼音偏误调查》探讨了儿童第二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拼音的偏误与形成原因并探讨了英语对华语学习的迁移情况,为儿童第二语学习在语音教学与研究方面提供新加坡区域的初步资料。其调查结果对第二语学习研究亦有所启示:

1.儿童第二语教学必须更认真考虑儿童认知发展的特色。

2.需重视通过偏误理论来检视儿童第二语学习者之中介语偏误现象的基础

研究工作,以便更清楚掌握儿童这一学习主体的实际情况。2010年肖川发表的《新加坡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实证研究》以100位在职教师为对象,就《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07年最新版)指导下的新加坡的汉语拼音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涉及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汉语拼音的教学应用情况、按词式书写情况、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困难、汉语拼音对学习华文的帮助等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目前新加坡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可以为其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三)我们的看法及评论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新加坡找到了较为适合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笔者也比较认同2007年最新版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对拼音的要求,因为新课标更强调了汉语拼音的功能性作用,既为教学提供了更灵活的发挥空间,又更符合新加坡本地的实际情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我们发现新加坡语音教学的相关实际调查还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在泛泛而谈,胡月宝女士《新加坡小一儿童汉语拼音偏误调查》算是优秀之作,但仍然有其研究局限性——汉语拼音能力包括听辨、认读和拼写三项。而此文主要是通过听写(听读音,写出对应的音节)测试,来了解儿童辨听华语音节的能力,并未考察汉语拼音的认读情况个别儿童的汉语拼音应用能力、生理上的听辨与发音能力和英语程度都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另外,针对许多学者反映的学生“认音不认字”,过度依赖汉语拼音的问题,虽然新加坡在教材设计上已经有所考虑并采取了一些措施:(1)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安排了少量汉字的学习,以此建立汉语拼音与汉字的联系;

(2)逐步减少汉语拼音的辅助,随文注音逐渐过渡为生字注音。但笔者认为,至少在一定阶段内,汉语拼音学习对汉字学习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这一影响不容忽视。至于这些影响表现在怎样背景的学生身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大,如何制定有效的对策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新加坡华语词汇教学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中国(包括港、台湾)以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学习“汉语/华语热”在世界各地掀起热潮,新加坡这个活的语言生态环境便吸引了海内外各地学者的关注,新加坡的华语以及华文教育和政策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并有许多针对新加坡华语教学的研究报告陆续的发表。本部分主要综合国内有关新加坡华语词汇发展变化、词汇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及词汇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给更多致力于研究新加坡华语词汇教学的学者提供便利。

(一)新加坡华语词汇的发展变化

黄雪霞(2011)基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对社会的依赖性,通过对新加坡

华语词汇使用的研究,探索新加坡华语近五十年的发展变化。她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通过广泛地收集新加坡近50年的华语书面语语料来建设新加坡华语语料库,运用定量统计分析法,深入的追溯新加坡华语词汇的发展变化。研究按三个历史阶段将新加坡华语词汇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新加坡建国前,简称早期;第二个阶段为新加坡建国后与中国建交前,简称中期;第三个阶段为新加坡建国后与中国建交后,简称后期。研究指出,早期的新加坡华语词汇带有较浓厚的文言文色彩,中期则出现了文白参半的现象,而到了后期则转变为现代汉语。在词义方面,新加坡华语主要出现了义项的增加、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概念意义的变异和感情色彩的变异。

(二)词汇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陈琪(2008)从与新加坡华语词语发展变化相关的新加坡社会出发来研究新加坡词汇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指出,新加坡是一个以华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国家。七十年代初英语发展为行政用语,语言教育方面,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和第一语文,各民族的母语作为必修的第二语文;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华文教学。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起通过推广华语运动。十年间使华族社群的家庭用语由方言占绝对地位,转换为华语是新加坡大多数家庭的家庭用语。许迎春(2006)以2005年新加坡《联合早报》为语料,对收集到的273例新加坡华语特色词语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发现新加坡华语特色词语以名词为主且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并对新加坡华语词语的发展做出预测。研究将收集到的新加坡华语特色词语按在普通话中有无对应词语分为两部分,对应词语包括实同形异和形同实异两类,对第一类词语,文章主要从构词语素入手进行分析;第二类则从词语义项义差异的角度讨论,非对应词分为反映新加坡社会某些领域特色的词语和新、港、台通用但普通话中不用的词语两类。从来源看,除新加坡本土原创的特色词语外,新加坡华语特色词语中还有大量的闽粤等方言词语、英巫语词语和汉语古旧词语,从新加坡华语开放的词汇接受系统可见,新加坡华语特色词汇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新的新加坡华语特色词语会不断产生,已有的某些特色词语也会跨越地区限制,成为双区或多区共用词语。研究提出,随着新中两国各方面交流的日益加深和加快,区域华语特色词语研究的深入以及语言自身的发展,新加坡华语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互通也会进一步扩展。汪惠迪(1994)对华语特有语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新加坡社会的风貌、社会生活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对词汇发展的影响。贾益民,许迎春(2005)以《新加坡早报》为语料,收集了116例前人未研究过的与普通话表达内容相同或相近但形式不同的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结合前人的例子,从结构和来源角度对新加坡特有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进行研究,发现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1)造词语素选用不同;(2)缩略与否不同;(3)旧词语取舍不同;(4)粤语方言词语吸收不同;(5)外来语翻译和吸收不同。郭熙(2002)从普通话词汇和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角度研究,指出协调重要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主体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坚持合作性、通用性、多样性和迫切性等原则。按照迫切性原则,协调应首先考虑名称相同所指有异以及名称所指相同色彩和用法不用的词语。

(三)词汇教学

陈琪(2008)在对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研究中,通过对新加坡华文教学目标、家庭用语、新加坡华族学生及家长对学习华文的态度确定华语是新加

坡华族学生的母语,而且是大多数新加坡华族学生的第一语言。并指出新加坡华文教学的性质应当是:华语作为母语,并且作为多数新加坡华族学生第一语一言的第二语文教学。作者通过对新加坡中学生报考HSK的成绩以及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字词与HSK字词表进行的研究,认为以语素为华文教学基本单位是对目前新加坡华文教学以字为教学基本单位的完善。并指出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1)教学词语与生活用词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以致用和学习兴趣;(2)词语教学安排上缺乏对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和字词常用性的考量(3)词语教学法单调和呆板。建议新加坡华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改革路向包括:(1)建立动态的新加坡华语语料库,以此为基础编制教学词表和字表,依据字词表编写教材和编纂《新加坡华语教学词典》;(2)研究词表和字表中字词的频率和覆盖率以及新加坡中小学生学习掌握华文字词的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以确定字词教学的等级;(3)在重视语素教学法的同时,将资讯科技应用于词语教学法中,并与媒体合作开辟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从而使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法更丰富、生动及卓有成效。罗小品(2009)从新加坡华语和普通话的构成、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三方面加以对比分析,探讨叠词在这两种语言变体中的差异。邹雪(2005)根据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就同义词、近义词的界定以及辨析方法等问题作了一些尝试性研究。研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以及心理语言学对语言符号的理解和储存规律等研究成果,提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需要进行辨析的词有三类: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词形语音相近的词、以及存在词义义项干扰的词,对后两种词,在教学中明确词义就行了;对于第一种,即同义词和近义词,则要作具体分析。作者认为应该将同义词和近义词划分为不同的概念,为了方便操作和教学,划分的标准是在区分具体词语和抽象词语的前提下,根据是否是同一概念进行划分,然后根据不同词性的词具有的特点进行词义辨析。杨潇(2011)探讨了在双语教学政策下,新加坡华语词汇教学的不足,并提出通过韵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华语识字量认识词汇,提出利用义类教学和配套的义类词表式词典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华语词汇等华语词汇教学的改革设想。

三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

(一)新加坡华文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现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具体应该教些什么,具体应该怎么教,目前在学界还存在着许多争论。李泉(2007)指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 1) 教学语法研究,即面向外国人的汉语教学需要而开展的语法研究;( 2) 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即研究为教授外国人汉语而制定的语法体系及其相关问题;( 3) 语法教学研究,即研究教授外国人汉语语法的策略、原则、方法、模式,以及语法习得研究、语法点难易度研究等。而关于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陆俭明(2000)指出,所谓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是说语

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语法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二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教学阶段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

在新加坡华文教学中是否要语法教学、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历来存在争议。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功能语言学的兴盛和语言教学中交际法的盛行,汉语教学界出现了一种语法无用论的观点,导致了语法教学在新加坡汉语教学中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华语语法结构。因而,在新加坡华文教育由第一语言或接近第一语言的状态转变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情况下,强调语法教学的回归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吴英成( 1984)对新加坡中学华语语法教学的抽样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教师( 60.21 % )认为有必要跟中学生讲华语语法,因为语法有助于学生正确遣词造句,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而37.03 %的老师认为没必要,原因在于,学生有语言基础,语法内容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徒增负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学生的语言背景和华教师的素质的优化,新加坡的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刘永兵等( 2006)对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部分华语课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观察记录,通过观察数据统计作出分析,在新加坡华语教学课堂上,整个教学活动仅14.6 %涉及超过句子层面的语言知识,教师的讲授及课堂活动主要侧重于词汇学习和课文理解,几乎没有任何语法讲授及其相关活动,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很少或基本不使用元语言或技术语言。徐峰(2011)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部分受训学员以及分学员实习学校在职华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约有超过60 %的华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语教学中教授语法持否定或保留态度。

上述关于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现状的研究,均来自对新加坡华语教学课堂实际的调查。新加坡的华文教育由第一语言或接近第一语言的状态转变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事实,已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但从近30年的新加坡华文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现状总体不容乐观。

(二)新加坡华文语法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语法教学的内容,指的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周祖谟(1953)指出,学习汉语在语法上必须掌握三点:句子的结构形式,句中词语的次序,词与词、句与句关联的虚字……有了这种基本知识,自然学得快,理解得也快。徐峰(2011)指出,语法教学是对所学语言的词、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建构规则的教学,不论通过一种什么讲解的方式或练习的方式,语法的知识是必须教给同学的。以上研究,不仅证明了对语法教学内容的探究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也体现了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在内容上的共性。吴英成(1988)指出了新加坡中学华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即以讲语法规律和应用为主,以介绍语法术语和系统为辅,前者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研究,目的是了解通则;后者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目的是学会技能;语法术语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说明语法规律,进而创造无限的合法的句子,让学生能把心中的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

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以及学习者的增多,华语在各地落地生根的时候,

受当地“自然条件”影响,正在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区域特征,这一趋势同样波及到华语语法教学领域,卢绍昌( 1984)、吴英成( 2003)、郭熙( 2002、2008)等分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郭熙(2008)指出,语言存在于语言应用之中,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言语互动,语言教学作为语言传播的一种途径,应遵循

语言传播、学习和使用的规律,因此,华文教学当地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新加坡,随着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华语教学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蒋璐阳(2011)指出,在新加坡实行的“母语为本,英语为用”的双语政策下,政府将英语作为行政语言,越来越多的当地华族学生也以英语为主要家庭用语,客观上英语成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华语即使作为华族人母语,也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新加坡的华文教学成为一种特殊语言环境下的第二语言教学。吴英成(1988)指出的,在英语及中国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下,新加坡华语语法与标准华语语法有所差异而形成的一些特殊语法结构,即是华语语法本地化的体现。郭熙( 2002)认为,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区分第一语言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第二语言学习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其教学语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如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语法和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在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中,又可以分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语法等。

(三)新加坡语法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李泉(2007)指出,语法教学的方法是语法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历来受到重视,人们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语法教学策略是指宏观意义上语法教学的原则、观念和思路,它们对语法研究、语法教学研究、语法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上的语法教学等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新加坡语法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编订科学合理的华语语法参考教材。周清海(2007)指出,现代汉语标准语和各地华语的语法和词汇都处于不稳定的状况,各地华语如果要向汉语普通话靠拢,就必须知道普通话是怎么样表达的。但是,现阶段对普通话的语法描写,却是不完整的,很多语法现象,没有办法在现行语法书里找到答案,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需要一本科学合理的语法参考。

第二,充分利用英语的辅助教学功能,提高华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杨延林(2010)在《从课堂实际情况看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英语的使用》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课堂活动,确认了华文教学中使用英语的必要性,指出当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表达时,教学是无法顺利进行的。而事实上,这些学生具备足够的先备知识,只是他们更多地借助英语思维,教师可以借助英语搭建一座桥梁,扩大学生的华语知识面,这是华语课上使用英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第三,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杨惠元( 2003) 指出,强化词语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淡化句法教学,是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必自始至终强调句法教学,只教最基本的句型,句法规则宜粗不宜细。文章还详细讨论了为什么要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第四,语法教学应该走“语法词汇化”的路子。吴勇毅( 2004) 指出,语法现象、语法结构要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以词汇教学替代语法教学( 语法说明) ,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语法词汇化现象在自然语言的发展中是存在的,如“变成、当成、好看、好听”等,另外“离合词”“动补结构”等都可以用词汇化的方式来处理。李晓琪( 2003) 主张建立以虚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模式,以避免语法和词汇分家的现象。

第五,语法点的“零教学”。邓守信( 2004) 指出,如果第一语言的句法结构在第二语言中也有对应的,这表明两种语言几乎没有跨语言的差距,那么所有被

界定为这一类的语法点都可以标记为“零教学”。一个语法结构被标记为“零教学”,那么它应该放在教科书的前面几课,除非这个语法点可以被解释得相当完美,否则就不需要太多,甚至不需要任何说明,交给最大正迁移即可。相当于“may、personal permission”、“pivotal construction”的 “可以”和“兼语式”就是“零教学”语法点。邓先生认为,“零教学”简化了我们的语法教学以及教材的编写。

上述有关语法教学的一些观点都是来自教学,来自于对汉语语法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性质的把握,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理论思考。我们看到,在80年代以来近30年间,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方面,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小结

从数量上来看,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论文并不少,许多研究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其研究还比较零散与缺乏实效性,不能很好地将其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来。例如,语音教学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汉语拼音方案发展与推广上,关于新加坡人学习汉语主要出现的语音偏误只有少数论文涉及,针对偏误提出了解决措施的文章就更是寥寥可数。词汇方面,有一些文章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华语词汇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一些文章指出了当前华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性构想,这些文章对于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研究新加坡华语词汇教学的论文并不多,因而对于华语词汇教学进行具体探讨或者是系统性阐述的文章也不多。至于语法方面,在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方面,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当然,本文虽对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统一于新加坡华语整个教学中,因而,在单独对某一部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还应该巧妙地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序的体系,以利于华语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推进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还应丰富、加强各相关方面的研究,逐步构建起一个系统化的研究框架,力求形成整体发展与各个局部问题深入探讨之间的良性循环。已有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发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安绪丽.浅析新加坡的语言政策[J].文学教育(中),2012(7).

[2]卜兆凤.新加坡的汉语拼音教学[J].语文建设,2001(12).

[3]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J].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8.

[4]郭熙.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问题[J].汉语学习,2002(4).

[5]郭熙.普通话词汇和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兼论域内外汉语词汇

协调的原则与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02(12).

[6]胡月宝.新加坡小一儿童汉语拼音偏误调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7]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J].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

学,2011.

[8]贾益民,许迎春.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补例及其与普通话词语差异分析[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9]李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10]李晓琪.关于建立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M]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林建材、董艳、郭巧云.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12]刘满堂.新加坡的语言政策: 多语制和双语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4).

[13]刘永兵,吴福焕,张东波.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

2006(1).

[14]刘振平.“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15]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

[16]卢绍昌.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地区教学汉语拼音方案的经验【国际会议】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85.

[17]罗小品.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中叠词使用的异同[J].甘肃联合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09.(6).

[18]蒋璐阳.浅析新加坡差异教学法[J].北方文学,2011年8月刊

[19]汪惠迪.华语特有词语:新加坡社会写真[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20]王燕燕,罗庆铭.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历史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1]吴英成.关于华语语法教学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22]肖川.新加坡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实证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3]徐峰.关于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的若干思考[J].汉语学习,2011(3).

[24]许迎春.新加坡华语特色词语考察[J].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6.

[25]杨潇.新加坡华语词汇教学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6]杨延林.从课堂实际情况看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英语的使用[J].华文教学与研

究,2010(2).

[27]赵守辉.“汉语拼音”在新加坡的实践———历史与现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8]周洛崙.新加坡汉语教学的始末、目前处境及未来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

1995(1).

[29]周清海.华语研究与华语教学暨[J].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

[30]周聿峨.新加坡华语教育面临的难题[J].东南亚研究,2001(3).

[31]周祖谟.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J].中国语文,1953(7).

[32]邹雪.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

学,2005.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与译文

Inventory management Inventory Control On the so-called "inventory control", many people will interpret it as a "storage management", which is actually a big distortion. The traditional narrow view, mainly for warehouse inventory control of materials for inventory, data processing, storage, distribution, etc.,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corros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means, to make the custody of the physical inventory to maintain optimum purposes. This is just a form of inventory control, or can be defined as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How, then,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inventory control? Inventory control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in particular operating cash flow by optimizing the entir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 (DSCM), a reasonable set of ERP control strategy, and supported by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ols, tools to achieved in ensuring the timely delivery of the premise,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inventory levels, reducing inventory and obsolescence, the risk of devaluation. In this sense,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o achieve financial goals is just a means to control the entire inventory or just a necessary 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warehouse management is mai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broad inventory control is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whole company's responsibility. Why until now many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inventory control, limited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s can not be ignored: First, our enterprises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inventory control. Especially those who benefit relatively good business, as long as there is money on the few people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inventory turnover. Inventory control is simply interpreted as warehouse management, unless the time to spend money, it may have been to see the inventory problem, and see the results are often very simple procurement to buy more, or did not do warehouse departments . Second, ERP misleading. Invoicing software is simple audacity to call it ERP, companies on their so-called ERP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inventory, inventory control, seems to rely on their small software can get. Even as SAP, BAAN ERP world, the field of

英文文献综述样本 威尼斯商人

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 (中文小二号黑体居中或英文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加粗居中或日文明朝体小二号加粗)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年月日

(标题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Mystery of Antonio’s Sadness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正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1.5倍行距,各段首行空4个字符,书名用斜体加粗) Written sometime between 1596 and 1598,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s classified as both an early Shakespearean comedy (more specifically, as a "Christian comedy") and as one of the Bard's problem plays; it is a work in which good triumphs over evil, but serious themes are examined and some issues remain unresolved.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 Shakespeare wove together two ancient folk tales, one involving a vengeful, greedy creditor trying to exact a pound of flesh, the other involving a marriage suitor's choice among three chests and thereby winning his (or her) mate. Shakespeare's treatment of the first standard plot scheme centers around the villain of Merchant, the Jewish moneylender Shylock, who seeks a literal pound of flesh from his Christian opposite, the generous, faithful Antonio. Shakespeare's version of the chest-choosing device revolves around the play's Christian heroine Portia, who steers her lover Bassanio toward the correct humble casket and then successfully defends his bosom friend Antonio from Shylock's horrid legal suit. Antonio, as the title character, is sad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play but never names the cause of his melancholy even when his friends ask him. Antonio plays the role as an outcast in the play. Shakespeare uses Antonio’s sadness simply as the device to set the tragic tone in the comedy or make Antonio be one of his melancholic characters in his works? Or Antonio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mplicated human nature? Antonio's unexplained melancholy is a significant element in understanding the play. 1. Studies on The Merchant of V enice(Times New Roman + 四号+首缩进4字符,下同) Karl Marx once cited that Shakespeare is the greatest playwright in the world.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文学类】 柳鸣九编选新小说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历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小说艺术管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法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塞尔顿编文学批评理论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吕同六主编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斯皮勒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王长荣译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霍顿美国文学思想背景房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语言学】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英语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采用APA格式及规范。 一、文中夹注格式 英语学位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方法、言论必须注明出处,注明出处时使用括号夹注的方法(一般不使用脚注或者尾注),且一般应在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关于夹注,采用APA格式。 (一)引用整篇文献的观点 引用整篇文献(即全书或全文)观点时有两种情况: 1.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如:CharlotteandEmilyBrontewerepolaropposites,notonlyintheirpersonalitiesbutinthe irsourcesofinspirationforwriting(Taylor,1990). 2.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如:TaylorclaimsthatCharlotteandEmilyBrontewerepolaropposites,notonlyintheirperso nalitiesbutintheirsourcesofinspirationforwriting(1990). 3.如果作者的姓氏和文献出版年份均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按APA的规范不需使用括号夹注,如: Ina1990article,TaylorclaimsthatCharlotteandEmilyBrontewerepolaropposites,noto nlyintheirpersonalitiesbutintheirsourcesofinspirationforwriting. 4.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引用中文着作或者期刊,括号夹注中只需用汉语拼音标明作者的姓氏,不得使用汉字,如:(Zhang,2005) (二)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 引用文献中某一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出版年份,没有页码是文献引用不规范的表现。 1.引用一位作者的文献 (1)引用内容在一页内,如: EmilyBronte“expressedincreasinghostilityfortheworldofhumanrelationships,whet hersexualorsocial”(Taylor,1988:11). (2)引用内容在多页上,如: Newmark(1988:39-40)notesthreecharacteristicallyexpressivetext-types:(a)seriousimaginativel iterature注意在这些例子中引文超过一页时的页码标记方法:APA的规范是(1988,。 假若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则不需要在括号夹注中重复,如:TaylorwritesthatEmilyBronte“expressedincreasinghostilityfortheworldofhumanre lationships,whethersexualorsocial”(1988:11).

英语师范生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The Revelation of the Western Maritime Literature’ Vicissitude 姓名:叶牡丹学号:2010520070 班级:1013 Literature Review The Western Maritime Literatur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17th to the 19th century, there are produc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ry works, which relate to sea or take sea as a description object. From a special angle, presen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sea ,human and nature ,and various understanding of human’ own po wer at that time , all of these providing a kind of special literary reading. However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when human conquer ocean and nature rapidly ,we lost the wonderful imagination of ocean ,and no longer take ocean as a medium to express human’s good qualities .We divert the attention to the damages done by human to the sea . The Western Maritime Literature shift from passionate to cool style .This change is worth literary studying and the common concern of the social studies. Due to the kinship with the ocean, man has always taken the ocean as the aesthetic object and included it into the reflections upon history. The sea, one of the important regions of the Western, has become the common subject and theme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Sea literature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Western literature makes the ocean as a background or the narrative object, of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cean and human by describing shipping and island life. Western sea literature consisting of numerous outstanding works,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 wide range of literary influence, such a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oby Dick, Robinson Crusoe 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and so on,has a long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profou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Western sea novel occupies a prominent place in Western literature; to some extent, i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Western sea literature. Sea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Western literature as well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literary canon. No matter as a geographical area for production, living, transportation and colonization, or a cultural symbol of mystery, fortune, power, conquering, and promise, the sea plays a constructive part in sustaining and enriching Western literature. The large number of sea literature not only enriches narrative aesthetic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molding of national character and culture. However, t here is not a clear definition of “sea literature” or “maritime literature” in

3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3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山东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硕士生姓名研究方向导师姓名、职称副导师姓名、职称 山东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及对文献的评述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 1. 1发展动态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技术,它通过规则的细化和系统化,运用标准化、数据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企业持续.协同、精确、高效运行。精细化管理的范围包括组织管理的各个单元和环节,涉及组织的所有过程和人员,其实施基础是流程化、标准化、全员化。 精细化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20世纪初,美国学者泰勒等人以研究工厂内部生产管理为頃点,以提高生产效率为U标,提出了生产组织科学化和生产程序标准化方面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二阶段,丰田生产方式。20世纪40年代,在大野耐一主持下开始实行多品种、少批量的丰田生产方式,其U的在与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第三阶段,中国式的精细化管理:改革开放以来,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众多企业,通过对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吸收与实践,并经过一些优秀管理专家的总结、提炼。U前,正在形成符合中国国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1. 1.2国外研究现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强调工作步骤和工作方法的标准化、定量化;强调对工人的培训和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管理方法大量涌现出来,并逐渐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组建了山数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综合技术管理小组,在兰徳公司的配合下,结合工厂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关键线路法,它是一种运用网络图制定生产计划的方法。19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最早开始使用精益生产方式。日本企业丰田在学习了福特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从避免浪费为出发点,设法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所有无用的动作和无用的材料。日本企业以精益化改革为动力,切实改进了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随后美国学习了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由 James P. Womack等人撰写了《改造世界的机器》书中对日本新的生产方式进行了 命名:精益生产。1996年James P. Womack和Daniel Jones —本书《精益思想》问世,精益生产方式由经验变为理论。 1. 1.3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部分有先进童识的企业开始学习和引进国外管理理念,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营和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改革开放以后,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随着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日益提升,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创造性地运用,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方法,从粗放式管理模式逐渐转向精细化管理模式。如海尔集团的山“U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有效激励机制”三个基本框架构成的OEC模式,就是国内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典型。国内学者温徳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指导教师尹力 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072班 学生姓名徐元媛学号074050428 开题日期2010年12月10日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见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附页: 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法学072班 074050428 徐元媛 作为国际私法经典学说之一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们或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或以学术论文的面目示人,主要围绕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 萨维尼从根本上颠覆了冲突法主题的关注方式,而被公认为是冲突法世界的“哥白尼”。在实体法与超越实体法之间,萨维尼的独特身份、优雅节制的精神操守、先人的历史储备以及法律关系的格致工夫,这一切的风云际合为萨维尼奠定了重估一切价值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机缘。因了这份缘分,冲突法革命在萨维尼的身上灿烂生发。①萨维尼对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因而最终产生了“法律关系本座说”这一据说是他“其他著作都比不上的最高影响”的理论成果。②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背景和哲学渊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背景 在18世纪末期,德意志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整个德意志处于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萨维尼的祖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市民阶级在普鲁士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从王权集中这个意义上讲,普鲁士君主专制要比西欧强得多。这里始终也没有出现像“三级议会”、“国会”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联盟的机构。因此,普鲁士资本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在政治上,普鲁士王国是几次反法联盟的中坚力量。由此,招致拿破仑沉重的军事打击和异族的政治统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从1800年起,德意志掀起了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法学宗师萨维尼,也产生了这位法学家伟大的法学思想。③(二)哲学渊源 ①张春良:《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萨维尼冲突法革命发生学之究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6期。 ②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常见几种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常见几种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 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 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 院, 1997:9-10. 7.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3]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3262619.html,/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注释格式1

文献参考的注释格式 正文中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是论文格式最为重要的部分,请论文作者逐条仔细阅读。建议先做好参考文献格式,再对照格式要求作夹注。 分脚注和夹注两种,。 2)脚注 正文内容如有需作出特别说明或解释之处以脚注的形式处理,编号格式设置为“○1,○2,○3…”,编号方式设置为“每页重新编号”,脚注会自动出现在当页正文下。字体采用默认值(小五号)。 1)夹注 对论文中的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部分所依据的文献以夹注的形式标出。夹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作者姓氏未在引文中出现,则夹注用括号标出作者姓氏,空一格字母再标出引文页码。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中文作者用全名。 引用一位作者 “Time is no longer felt as an objective, causal progression with clearly marked-out differences between periods…” (Frank 20) As the British novelist-critic Christine Brooke-Rose has put it, the novelists now have nothing new to tell since what should be told have been told altogether (Yin Qiping 33-35) . 引用两位作者 Medieval Europe was a place both of “raids, pillages, slavery, and extortion” and of “traveling merchants, monetary exchange, towns if not cities, and active ma rkets in gain” (Townsend & Waugh 10-16). 作者有三个以上,

英语论文文献综述精编版

英语论文文献综述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How to Write a Literature Review ? I. The defini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Literautre Review)是科研论文中重要的文体之一。它以作者对各种 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和比较为基础,就某个专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的工 作、研究现状、争论的焦点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和评论。通过阅读文 献综述,科研工作者可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关于某一专题系统而具体的信 息,了解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II. The purpose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ts Components A. The Purposes On the one hand, it helps you broaden the view and perspective of the topic for your graduation thesis. On the other hand, it helps you narrow down the topic and arrive at a focused research question. B. Its Components There are six parts in a complete Literature Review. 标题与作者(title and author) 摘要与关键词(abstract and key words) 引言(introduction) 述评(review) 结论(conclusion) 参考文献(references) III. Classification of Source Materials How can we locate the materials relevant to our topics better and faster? Basically, all these source material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majors of sources. A: Background sources: Basic information which can usually be found in dictionaries and encyclopedia complied by major scholars or founders of the field. Three very good and commonly recommenced encyclopedias are encyclopedias ABC, namely, Encyclopedia American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and Collier’s Encyclopedia. There are also reference works more specialized, such as 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for linguistics and TEFL studies. Moreover, you may also find Encyclopedia on the web. B: Primary sources Those providing direct evidence, such as works of scholars of the field, biographies or autobiographies, memoirs, speeches, lectures, diaries, collection of letters, interviews, case studies, approaches, etc. Primary sources come in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and often you have to do a little bit of research about the source to make sure you have correctly identified it. When a first search yields too few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学写综述,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 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三、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 篇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陈二春、袁志明. 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138-139. [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2. [5]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 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伍蠡甫. 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