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植物景观营造

浅析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植物景观营造
浅析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植物景观营造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区)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段) 普陀区工业遗产 参考网址 普陀区文化局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3522531.html,/whyc/pic/73_3.html 名称地址简介备注 工业厂房 信和纱厂旧址莫干山路 50号 占地面积35.45亩,原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 家族产业。信和纱厂前身是青岛华新纱厂,创建于1917 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迁现址,以英商注册,为“英 商信和纱厂”,解放初更名为“信和棉纺织厂”。厂区内 保留了1930年代至19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 41000平方米,包括厂房、仓库、锅炉房、食堂、烟囱 等各种类型,部分生产设备亦被保留下来。2005年4 月这里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 命名为M50创意园,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一百多家艺术 机构入驻,现已发展成国际知名的上海时尚文化新地 标。 重点 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位于莫干 山路120 号的苏州 河叉袋角 区域 原有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原厂房和办公楼等 历史建筑。其中,厂房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占地面积22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92平方米, 砖木结构四层,南北向,清水青砖、红砖相间外墙,底 层拱券门;办公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占地 面积641.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1.39平方米,坐北 朝南,砖木结构二层,巴洛克装饰。阜丰面粉厂(合称 福新面粉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 筑,阜丰福新面粉厂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福新面粉厂旧址位于莫干 山路120 号的苏州 河叉袋角 区域, 包括福新第四面粉厂、福新第八面粉厂、福新第二面粉 厂的多栋历史建筑。福新面粉公司二、四、八厂旧址位 于阜丰面粉厂西侧沿苏州河南岸排列,东西长390米, 是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福新面粉厂现 存历史建筑有小包装面粉仓库及两侧耳房:小包装面粉 仓库建于1913年,砖木结构三层楼,南北向,清水红 砖外墙,占地面积346.2平方米,建筑面积1112.38 平方米。福新面粉厂旧址(包括阜丰面粉厂旧址)1999 重点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

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关于苏州市环古城河步道健身指导站对外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废标公告(2020)

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关于苏州市环古城河步道健身指导站对外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废标公告(2020) 苏州时代招投标有限公司受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委托,就其拟采购的苏州市环古城河步道健身指导站对外服务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就本次采购的评审结果公布: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苏州市环古城河步道健身指导站对外服务项目 项目编号:SZSD2020-C-001 二、磋商信息: 磋商时间:2020年4月1日15:30 磋商地点:苏州市姑苏区平泷路251号城市生活广场西楼五楼,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 磋商小组名单:郁煜、邓敏、鲁文广 三、成交信息: 实质性响应供应商不足三家,本次采购失败。 四、本次采购联系事项: (一)、采购人: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苏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站 联系人:鲁文广 电话(略) (二)、代理机构:苏州时代招投标有限公司 地址:苏州市竹辉路358号6号楼3楼邮政编码:215007 联系人:叶素萍、褚磊电话(略) 五、项目收费情况: 具体收费标准:根据苏财购告(2017)19号文件的规定,预算金额100万元以下部分,

费率为该部分预算金额的1.5%,如按上述方法计算的金额低于人民币3000元整的,则代理服务费按人民币3000元整计收。 收费金额:本项目代理服务费为人民币0.00元整。 六、公告期: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各有关当事人对采购结果有异议,可以在公告期限届满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公司提出质疑,逾期将不再受理。 苏州时代招投标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日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苏州园林之植物

年03月15日 15:25 阅读(0) 评论(0) 分类:收藏soso权限: 公开?字体:中▼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苏州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

苏州古城

苏州古城,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1986年,国务院批复苏州总体规划时明确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方针。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全市已有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5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多处控制保护古建筑、800多处古构筑物。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是世界物质和非物质“双遗产”集于一身的城市,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街区有平江历史街区、拙政园历史街区、怡园历史街区、西中市历史街区等;传统风貌地区有盘门地区、观前地区、十全街地区等;历史地段共有45个。其中平江历史街区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进入国家申请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获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苏州古城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仅列古城22.6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内,截至2008年: 1 云岩寺塔五代虎丘 2 瑞光寺塔北宋盘门内 3 苏州文庙及宋代石刻南宋~明人民路 4 拙政园明清东北街 5 留园明清留园路 6 太平天国忠王府 1860-63 东北街 7 玄妙观三清殿南宋观前街 8 网师园清阔家头巷 9 环秀山庄明清景德路 10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北宋定慧寺巷

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行_游记

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行 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行 周知鱼 春暖花开的周日,小记者工作室组织“太湖星”小记者亲子活动,去行走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我早早出发,满怀期待地和其他小记者一起向着苏州古城方向进发。 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围绕着苏州古城河内侧而建,长达15.5公里。苏州古城以前一直是苏州的中心,古城河经过历史变迁,历史文化的沉淀,带着浓浓的历史气息。走上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视野中满是嫩绿草坪和点缀在草坪上的鲜花,真是春色美艳。河两岸的柳树吐出了嫩芽,青翠欲滴的柳条迎风轻轻摆动,给古河道增添了许多生机。湖中的水清澈见底,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仿佛一位老人脸上写满岁月的皱纹。这不就是冯延巳诗中写到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吗? 我们边走边听老师讲古城的故事。渐渐走到古城墙边,我看到老城墙早已被风化,十分粗糙。城墙下,有几门火炮,上面锈迹斑斑,带着浓浓的历史气息。接着步入历史文化浓郁的苏州城墙博物馆。博物馆面积很大,正当我沉浸在古城文化中,欣赏她的魅力时,我和小记者队伍竟不知不觉走散了。还好,带有手机,我又及时联系并跟上了队伍。看来,我们不只需要古文明,还需要现代化。 跟着队伍继续行进,向远处走去,有一座小山,山坡上面长着一

片片紫色、白色、粉色的花,小山顶上还有几棵盛开的樱花树,令人心旷神怡。大家欣赏着美景,坐在山上的古亭里,说着,笑着,拍照留影,都想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光。 这次时间有点紧,我们只走了部分的健身步道,妈妈说,下次有时间我们自己还要把没有走完的步道走完。 春天的环古城河步道,写满历史,写满春意,写满笑声。非常感谢这次小记者活动,让我们得到了快乐,锻炼了身体,还通过参观古河道了解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并让我对苏州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doc12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doc12 一、案例 1998年8月17日,《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方法》公布实施; 1998年9月1日,“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成立; 2000年5月31日9时20分,苏州河水闸开始在黄埔江涨潮时关闸挡潮,调水工程正式启动; 2000年6月16日,上海各大报纸登载:调水工程仅半月,鱼儿游进苏州河! 苏州河将以崭新的面貌掀开她历史的新篇章。 改日,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将会以什么样的姿势来展现她的风姿呢? 她将是横贯城东西的一条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她将成为像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维也纳的莱茵河那样包蕴着丰富历史、文化和风光的都市之河,旅行之河! 本策划方案从对苏州河今昔状况的调研开始,对苏州河河上游玩提出设想、建议和分析,为苏州河的改日构建蓝图。 (一)苏州河的昨天与今天 1、苏州河寻根 许多人都以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事实上孕育上海的是吴淞江。确切地说,“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现在的地图,把由西向东流经上海的这一段吴淞江称为“苏州河”,这是沿用了外国人改的名字:Soozhou Creek。因此现在这条河流有两个名字:下游称“苏州河”,而作为青浦、嘉定界河的上游,仍称“吴淞江”。 一百多年前,英国商人把吴淞江称为“苏州河”,是因为他们只明白这是一条通向苏州的河。上海刚刚开埠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供出口的物产,要弄到丝绸、茶叶、瓷器、土布,都要深入到内地。现在,“苏州河”就发挥着庞大的作用,她能够进入苏州,又和大运河相连,如此就连通了五湖四海,使上海成为“水路辐辕”、“万商云集”的地点。古代上海人,严格地区分“浦”和“江”。上海方言中,“浦”通常是指通江的小河流。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为此,苏州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一、在总体原则指导下,依据各个街坊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方法。古城控规按照道路、河道等自然地物划分为54个街坊,并分街坊进行了规划编制。 古城控规突出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的街坊按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要求编制规划,其它街坊中则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 古城控规贯彻了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古城的职能,发挥古城的活力。街坊中现有工业企业原则上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和“退二进三”的方针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居住街坊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保持街坊原有的格局、空间形态。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古城控规,细致深入的调查是工作的基础。对每栋建筑的调查、评判,按以下四方面进行: 建筑质量: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风貌: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年代:分古代、近代、50-70年代、70年代后四类; 建筑高度:分1-2层、3层、4-5层、6层以上四类。 在编制古城控规中,编制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析表”,以建筑风貌、质量、层数三个因子综合确定每栋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整饰和更新的类别。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确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 保护:指文保、控保建筑和古建民居。规定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外,根据文物保护等

苏州河变迁上海地方史

苏州河的变迁 苏州河古称松江、松陵江、吴淞江。其源头为太湖瓜泾口,水流经江苏的吴江、苏州、昆山进入上海,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千米。 古时的苏州河(即吴淞江)江面比黄浦江宽阔,经流量比黄浦江大得多,水流也平缓.是古太湖之水流入东海的重要河道,故有“古江蟠曲如龙”的说法。古人曾以“吴淞之水震泽来,波涛浩瀚走鸣雷”的诗句来形容苏州河水滚滚东去的情景。苏州河的河道本来就弯弯曲曲,加上江面宽阔,水流缓慢,为上游带来的泥沙和暴雨冲入江内的泥沙沉积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东海潮汛的回流泥沙的返回,导致苏州河淤积堵塞,河床抬高,水流不畅,致使太湖流域连年水灾,尤以苏州河的出海口淤积更为严重。 明朝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吴淞江的水利工程。他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采纳了上海人叶宗行先生的建议,放弃吴淞江逐年加剧淤塞的出海口和下游的部分河道,另挖一条新河,拉直下游弯曲的河道,再拓宽原来的吴淞江支流——上海浦,使之与大黄浦相通,由黄浦江携带吴淞江之水向北流入海。从此,结束了吴淞江(苏州河)直接入海的历史,黄浦江成为一条黄金水道。 现今的虬江路和吴淞路就是旧时的吴淞江下游水道。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从这两条马路下挖出来的都是灰黑色的河浜填土。虬江码头是古时候吴淞江下游河道上一个码头,而江湾这个地方,正是旧吴淞江下游水道转弯的地方. 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洋人日益增多,喜好游玩的洋人在商务之余乘船自吴淞江而上,直达苏州观赏中国园林建筑,游览当时苏南最繁华的苏州城。由于从上海乘船可直达苏州.洋人们将吴淞江称之为“苏州河”,这一叫就将吴淞江变成了苏州河。从外白渡桥至北新泾,上海人都称之为苏州河。而从北新泾向上到江苏境内,至今还称之为吴淞江。’ 随着上海商港的发展,苏州河两岸的建筑不断兴建。1570年,苏州河上建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和保护苏州河水域水质及其两岸陆域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包括: 1.水域范围为苏州河在上海境内的河道水体,与苏州河相连河道构成的河网水体以及 虹口港水体 2.陆域范围为苏州河华漕以东两岸各一个街坊,华漕以西两岸个100米以及虹口港两 岸各10米 第三条(有关用语含义)绿化段,指长寿路桥至黄浦江的苏州河河口之间5公里的水域及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和休闲观赏。绿化延伸段,指华漕至长寿路桥之间18.8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航运和休闲观赏。工农业生产混合段,指华漕以西至江苏省界29.3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航运和工农业用水。 第四条(总体目标)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为: 1.2000年前,水域消除黑臭,华漕以东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五类标 准(GB3838-88)(以下简称标准),华漕以西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四类标准;长寿路桥以东陆域范围建成绿化带。 2.2010年,水域恢复生态功能,华漕以东河段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华漕以西河段水质 达到三类标准,陆域范围建成绿化林带。 第五条(管理部门)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苏办),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并实施专项管理。苏州河沿河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机构业务上受市苏办领导。苏州河沿河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负责做好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划、环保、水利、市政、环卫、园林、公安、房地、建设、交通、农林、计划、经济、商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整治原则)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贯彻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治与开发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水域活动管理 第七条(引清调水管理)水利部门负责制订苏州河的引清调水方案,经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市苏办应当按照《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整治方案》)的要求,协调、督促水利、市政等有关部门实施引清调水方案。 第八条(疏浚管理)河道、航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整治方案》的要求,对苏州河河道、航道进行疏浚。 第九条(航运管理)绿化段和绿化延伸段水域应当有步骤、分阶段地限制或者禁止船舶航行、停泊。绿化段建成后,除交通部门会同苏办批准的船舶外,禁止在其水域航行、停泊船舶。绿

苏州路名的历史

苏州路名地名就是一部历史,不知道的童鞋收藏吧! 苏州古时称吴,又称姑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虽历经2520年的沧桑,但整个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仍保持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等水乡城市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区河道总长35公里,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被世人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的建造者是当时已成为吴王阖闾的大将伍子胥,名为阖闾城。春秋时期,这里就成为吴国的都城,城市的名称中自然还保留有许多有关吴王阖闾,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德的印记。 城门篇: 【齐门】,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齐门建在苏州的城北护城河边。相传当年吴国强盛一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年迈的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不得不将女儿送往千里之外的吴国出嫁。从此,齐国这位公主远离家乡,时常思念故土,日日以泪洗面。吴王为了减轻公主的相思之苦,特意命人在面朝齐国的方向建造了高大的城楼,好让她能够登高远望齐国故土。这就是齐门的来历。只可惜,现在这座城门也早已和公主一道香消玉殒了。 齐门的边上是【平门】,传说是当年伍子胥率大军平定齐国,班师回朝而走的城门。这点类似北京的德胜门。 另外还有【相门】,位于城东,又叫匠门,因附近多数居住工匠而得名。吴王阖闾曾经命名士干将在此门设炉铸剑,因此相门又叫干将门。 【盘门】,《吴地记》:“旧曰蟠门,尝刻木作蟠龙以压越。”又:“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故名盘门。”

【胥门】,《吴地记》:“胥门本伍子胥宅,因名。”胥门即西门,又名姑胥门。《祥符图经》:“子胥家于此,后以谏死,抚目悬于门,因名。” 【阊门】,“阊”形声字,本义为天门。《吴越春秋》:“城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破楚门。” 街市篇: 苏州商圈【观前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它就是道观前面的一条街。想来古代道观前必是终日善男信女不绝,所以道观所在之处自然成为商业的中心。这个观名为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因观内遍栽桃树,开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 最有古城风情的【山塘街】,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临于山塘河,故名山塘街。北京颐和园苏州街原型即是此街。 中国的【伦敦路】,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苏州人读的是‘伦敦路’,而且并非西凤东渐后崇洋才改读,以前就这样读,据专家考证是古音一直流传下来的原因。 最浪漫的地名:【乌鹊桥】,跨第三横河东段南侧平行分支,北堍连平桥直街,东侧滚绣坊,西侧长洲路,南堍出十全街,正对乌鹊桥路。古名桥,与阖闾城同建,位于“子城”正门前直街上,建城之初,此处有吴王乌鹊馆,桥因馆得名。唐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乌鹊桥高秋夜凉”“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桥头冰未消”等佳句。宋扬备《上元诗》有“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之句。明高启也留下“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连织女行”的绝妙意境。此桥虽历经兴衰,至清末民初犹规模宏伟为城内石拱桥之冠。据称,桥拱之顶几与玄妙观三清殿等高。桥纯用武康石构成,至为壮观。

环苏州古城水上游

环苏州古城水上游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各位游客,大家中午好! 今天中午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环苏州古城水上游。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东方水城,他被意大利着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称为“东方威尼斯”。千百年来,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源,苏州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苏州北部奔流入海,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境内绕城而过,烟波浩渺的太湖,阳澄湖、尚湖等湖泊星如棋布。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古城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而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精致。 第一题“觅渡桥—盘门三景”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位于环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所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流到这里的时候,向南转了个弯,穿过前面的桥,一直流到中国的另一个天堂—杭州。大家请看,这里的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是东环城河。大家看,河的东南面,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两岸的老百姓来往只能靠渡船所以这边的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有一次有一个叫和敬修的尚在被多次敲诈后,非常的气愤,于是下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建造了这座桥。以前这座桥叫灭渡桥,后来又要为什么叫“觅渡桥”在苏州话中“灭”和“觅”是同音,后来才演变成觅渡桥。大家看河边有一组铜像:盘做的呢就是敬修和尚,有一个女子拎着包袱,似乎在急切的摆手招唤船家,而船家将手放在水边,好像在是听不见叫声,其实他是想乘

机敲诈一笔,这幅雕像生动的讲述了当时的情景。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距今已近有70 多年的历史了。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到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 大家看一下前方的那段城墙,城墙长225米,高8米,城门上还竖起了一座高9米的双层角楼,这处景点叫赤门牒影。公元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一共建了八座水陆城门,这边原来是赤门的遗址,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城墙是2004年修复的。苏州是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两千余年仍然保留在原城址上的春秋古城,那苏州古城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各位游客请登上小船,待会小张我会慢慢地给您介绍。 因为苏州水上便利,很久以前环古城风光带就成为了建材、棉花、蚕茧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从近代开始,面粉、瓦房、钿瓷、缫丝、棉纺等工厂都建在边上。21世纪初,为了恢复环古城的历史风貌,苏州政府对环古城河进行彻底的整治,怎么整治的呢让两岸的工厂,人家搬走,对部分城墙进行维修,两岸种植了大面积的花木,行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环古城风光带。 各位游客,前面有座横贯南环城河的桥,叫做南园桥。2004年4月16日晚上,在南园桥旁的南环城河上举行了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经过南园桥后,是位于苏额主干道人民路的人民桥,它是一座廊桥,桥洞里还藏着16幅精美的浮雕,例如筑城争霸、学风蔚然,能工巧匠等,每一副浮雕都充分的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过了人民桥,大家看旁边的家乐福超市。也许您会纳闷了,这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超市罢了,有什么好看的呢?其实,这儿原是苏州最后一名状元陆润痒所办的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一、案例 1998年8月17日,《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发布实施; 1998年9月1日,“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5月31日9时20分,苏州河水闸开始在黄埔江涨潮时关闸挡潮,调水工程正式启动; 2000年6月16日,上海各大报纸登载:调水工程仅半月,鱼儿游进苏州河! 苏州河将以崭新的面貌揭开她历史的新篇章。 明天,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展示她的风姿呢? 她将是横贯城东西的一条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她将成为像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维也纳的莱茵河那样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和风光的城市之河,旅游之河! 本策划方案从对苏州河今昔状况的调研开始,对苏州河河上游览提出设想、建议和分析,为苏州河的明天构建蓝图。 (一)苏州河的昨天与今天 1、苏州河寻根 许多人都以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其实孕育上海的是吴淞江。确切地说,“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现在的地图,把由西向东流经上海的这一段吴淞江称为“苏州河”,这是沿用了外国人改的名字:SoozhouCreek。所以现在这条河流有两个名字:下游称“苏州河”,而作为青浦、嘉定界河的上游,仍称“吴淞江”。 一百多年前,英国商人把吴淞江称为“苏州河”,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条通向苏州的河。上海刚刚开埠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供出口的物产,要弄到丝绸、茶叶、瓷器、土布,都要深入到内地。此时,“苏州河”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她可以进入苏州,又和大运河相连,这样就连通了五湖四海,使上海成为“水路辐辕”、“万商云集”的地方。

古代上海人,严格地区分“浦”和“江”。上海方言中,“浦”通常是指通江的小河流。但是“江”就是很大的河流了。据史书记载,“吴淞江唐时阔二十里 ”,江面恐怕比今天的长江口还要宽。而元代记载当时的黄浦,浦面只是“尽一矢之力”,一箭就可以射到对岸。可见当年是吴淞江宽阔而黄浦狭窄,与今天正相反。今天黄浦江的出口不称“黄浦口”而称“吴淞口”,说明过去吴淞江的出口直通长江和东海,而不是只算到外白渡桥。清代沿用至今的宝山“吴淞”、“江湾”等地名也得自吴淞江。这些都说明,在古代和近代上海历史上,吴淞江(苏州河)是远比黄浦江更重要的河流。 苏州河的重要之处在于,她是连通富庶的江南地区和上海海上贸易的交通枢纽。最初的上海是作为江南地区的出口转口基地发展起来的。到清初,上海港尚沿海运才开始异军突起。南北货、洋货也从上海入港,沿吴淞江过运河,入长江,运往内地各省。开埠以后,上海吸纳大量苏、松、常、锡、镇、宁的人口来沪。在没有公路、铁路的时代,苏南、苏北以至皖、赣、湖、粤的许多移民就是通过苏州河,乘江船、舢板来上海的。20世纪,上海开始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产业城市。大量的修造船、面粉、棉纺织、丝织、机器制造、水电煤气、治金工厂出现在苏州河、黄浦江沿岸。传统的上海工业区分成东、西两块。沪东的大工厂主要沿黄浦江分布,沪西的工厂规模稍小,大多建在苏州河岸。这是因为当时的铁路、公路的运输网络不及水路普及和便宜,大量的工厂原料、燃料和成品郡需要靠船转运。苏州河一带,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苏州河,源于太湖,全长125千米;上海境内长53.1千米。在上海境内流经青浦、嘉定、闵行、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黄浦一县八区。平均河宽70米,高潮位水深6到8米,低潮位水深2到4米。现在的苏州河是黄浦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具有泄洪、排水、航运、灌溉等功能,是上海的重要河道。 在老苏州河上,最多的就是船和码头。开埠以后,沿江的各码头把各种杂货运来上海。外码头的船民到上海以后,除了运送粮食,还从事建筑材料、鸦片、烟草、丝绸、茶叶、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 廖星 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 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臵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 1.1观花类的色彩美。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

泡桐、等。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1.3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异色叶类有红叶李等。 2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从树干的形态来看。树干的直干型,如梧桐、泡桐、水杉、悬铃木、落羽杉、桉树等。给人挺拔雄伟之感匍匐型的有铺地柏等。丛生型的有南天竹、迎春等。 从树冠的形态来看,圆柱形的有,如塔柏、球形的有五角枫、伞形的有龙爪槐。 从树木的花、果、叶等形态来看;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称,花大色艳,春天盛开,气息豪放。梅花随小,“一树独先天下春”。玉兰树之花,亭亭玉立。合欢的头状花序呈伞房状排列,花丝粉红,细长

苏州园林的植物美

苏州园林的植物文化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 “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花木的神奇作用,人们总会有意无意中身受神领。 走进苏州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顿感精神爽朗。与游园有异趣同感的还有观看古画时的心曲变化,欣赏古代山水画的人,都会被画面上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引,沁人心肺,神向往之。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正如宋代大画家郭熙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因此,园林有了植物,才会有生机,才会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 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凡是园林都离不开植物。 只要对“园林”一词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含义。著名园林学家童寯曾有精辟解释:古字“園”,是一个非常象形的文字,直接告诉人们园的主要内容:“□”是围墙,“土”者形似屋宇平面,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字似石似树,植物的造景作用已经在这个古字中表现出来。“林”字更说明花木是园林构成的重要因素。 苏州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植上或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上得到启发,甚至直接运用绘画手法,花木造景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显著特点是“处处如画”,成为人们欣赏、休息和起居生活的理想环境。

古代造园家巧妙利用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使园林景观用材不多,而顿生意气,古松而显苍劲,柳枝而露柔和,柏与花交植而呈刚柔相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桧柏苍然耸立,白皮松满枝苍翠,古意盎然;拙政园中部池畔多植柳树,轻丝拂面,楼台掩映,柔情醉人;留园的古木交柯,为古柏与山茶交柯连理之景,构成一幅古朴典雅的画面,耐人寻味。 古代造园家还巧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妙利用树形的大小、枝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造成自然山林的效果。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植适当的常绿树,与山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结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颇有天然野趣;沧浪亭大假山上亦是落叶树与常绿树混植,箬竹披坡,花木点缀,横生崇阜山林之气。 古代造园家还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的季相可以增添园林中许多绚丽的色彩和美丽的形姿,使观赏性大大增强,是造景的常用手法。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含羞欲语的月季,临风婀娜法人丁香,灿若云霞的杜鹃,垂丝如金钟悬吊的海棠,贴梗夸夸如艳株的紫荆,等等,使园林四时景色不同,怡情悦目,百游不厌。如各园林中的玉兰和牡丹,侧重表现春景;紫薇、荷花,主要供夏天观赏;枫林、桂花、菊花,构成秋景;山茶、天竺、腊梅,则为冬景。 因此,花木既是园林中的造景素材,也常常是观赏的主题。苏州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表达景物的特点和寓意。如拙政园有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荫路曲等,留园有绿荫轩、闻木樨香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沧浪亭有闻妙香室、翠玲珑、藕花小榭;狮子林有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双香仙馆、修竹阁;艺圃有爱莲窝、渡香桥、香草居、耦园有藤花舫、储香馆;退思园有水香榭、菰雨生凉轩、桂花厅;怡园有锁绿轩、金粟(桂花别名)亭、藕香榭、碧梧栖凤,等等。这些以花木命名而别具匠心的景物,无不体现出园林主人高雅情趣,又都有极佳的观赏效果,因此成为人们游园时必到的景点。 二、园林中的古树名木 由于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一般较大的园林有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

环苏州古城水上游

各位游客,大家中好! 今天中午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环苏州古城水上游。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东方水城,他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称为东方威尼斯”。千百年来,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源,苏州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苏州北部奔流入海,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境内绕城而过,烟波浩渺的太湖,阳澄湖、尚湖等湖泊星如棋布。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古城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而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精致。 第一题觅渡桥一盘门二景”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位于环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所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流到这里的时候,向南转了个弯,穿过前面的桥,一直流到中国的另一个天堂一杭州。大家请看,这里的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是东环城河。大家看,河的东南面,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两岸的老百姓来往只能靠渡船?所以这边的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有一次有一个叫和敬修的尚在被多次敲诈后,非常的气愤,于是下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建造了这座桥。以前这座桥叫灭渡桥,后来又要为什么叫觅渡桥”? 在苏州话中灭”和觅”是同音,后来才演变成觅渡桥。大家看河边有一组铜像:盘做的呢就是敬修和尚,有一个女子拎着包袱,似乎在急切的摆手招唤船家,而船家将手放在水边,好像在是听不见叫声,其实他是想乘机敲诈一笔,这幅雕像生动的讲述了当时的情景。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距今已近有7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到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 大家看一下前方的那段城墙,城墙长225米,高8米,城门上还竖起了一座高9米的双层角楼,这处景点叫赤门牒影。公元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 胥建造阖闾大城,一共建了八座水陆城门,这边原来是赤门的遗址,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城墙是____ 修复的。苏州是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两千余年仍然保留 在原城址上的春秋古城,那苏州古城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各位游客请登上小船,待会小张我会慢慢地给您介绍。 因为苏州水上便利,很久以前环古城风光带就成为了建材、棉花、蚕茧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从近代开始,面粉、瓦房、钿瓷、缫丝、棉纺等工厂都建在边上。21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