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力环流,和风考点11讲解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力环流,和风考点11讲解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力环流,和风考点11讲解

考点十一:热力环流与气温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四川文综,7—8,8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 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40°N 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图形解读】

【解析】第⑴题,读图知,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第⑵题,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⑴D ⑵A

【考点透析】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及成因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⑴海陆风环流

13~15时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17~20时左右转为陆风。

⑵山谷风环流

⑴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图形解读】

【解析】在等压线图中可以判断任意一点的风向,方法是:首先,画出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其

次,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该点的风向。根据上述方法可得到四个城市在两幅不同日期等压线图中的风向:台北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北风,上海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南风,首尔市前后两天都吹偏南风,北京市先吹东南风后吹东北风。

【答案】⑴D

【考点透析】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1.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知识,主要掌握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状况和风的关系。

⑴影响风的三种力

⑵三种不同受力情况对风向的影响比较

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一

左前方为低压;

(1)确定风所在的半球

(2)明确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

①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②近地面的风在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③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④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3)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

(4)在等压线图上比较风力

①同一等高线图上,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正,风力小。

②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等压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不同比例尺图”等压线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考点规律揭秘]

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

1.等压面的判读及其应用

⑴等压面的判读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其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异。

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等压面图的应用

①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

②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和冷热:

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气温较高;上凸者为海洋(湖泊),气温较低。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气温较高;上凸者为陆地,气温低。

b.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气温较高;上凸者为郊区,气温较低。

③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 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2.等压线的判读及其应用

等压线图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

⑴认识基本气压场

①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②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③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

④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

⑤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⑵掌握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①根据气压状况判断近地面气温: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

②根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流垂直运动:一般情况下,气压高的地方气流下沉,气压低的地方气流上升。

③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天气:低压区和低压槽上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区和高压脊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④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风向:风从高值线吹向低值线,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⑤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在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还应注意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差和不同地图的比例尺。

[示例](2013北京文综,6,4分)下面的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⑴题。

⑴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

【解析】读图(a)可知,②地比①地的等压线密集,②地的气压梯度力比①处大,②比①的风速大。①位于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读等压线数值,可知②比③气压高。④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②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④比②的气温高。

【答案】⑴B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1.(2014·山东文综,8)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2013全国课标Ⅰ卷,9,4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013山东基本能力,58,1分)城市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下图为某城市市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3.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中山七校联考)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大面积的的水域会对降水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所学回答1~2题。

1.谚语中有“雷雨不过江”的说法,其原因是

A.雷雨遇到江河会自然消失 B.江水为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C.江水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 D.河流两岸的高地阻挡了雷雨

2.新安江水库是拦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气候有显著的变化,其表现最不可能的是

A.库区夏季不象过去那样热,冬季又不如过去冷

B.库区初霜推迟,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

C.库区范围内,降水明显增加,水库中心增加最多

D.水库附近的雾日比过去增多

(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断性考试)下图为对流层大气等温面垂直剖面图,甲乙两地位于近地面。a、b、c、d、e为不同的温度值。且a>b>c>d>e。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等温面状况是由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导致的,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大小比较,最可能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4.甲乙之间热量差异会引起热力环流,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大气运动形式。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2015·济南一模)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5~6题。

5.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6.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2015·福州月考)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着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

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8.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为白天,吹海风 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海风 D.为夜晚,吹陆风

9.(2015·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垂直风速切变指数大,则大气垂直混合程度弱,空气对流不活跃。读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西宁市5000米高度内垂直风速切变指数

A.清晨与傍晚切变指数的差异夏季比冬季小 B.秋冬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最大C.夏秋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傍晚比清晨大 D.近地面空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2015·四川内江三模)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读图回答问题10~11题。

10.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与①地相比,③地

A. 气温更高

B. 气压更低

C. 光照更强

D. 风力更弱

二、综合题

12.(2015·山东临沂上学期期中考试)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 B.4时~当日14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当日18时

(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13.(2015·大连一模)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请分析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

⑵图中O地的风向为。

⑶此日,O和P两地风力较大的是,并说明判断理由。

⑷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请分析主要原因?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B

【解析】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高空气压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2.B

【解析】根据“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14日6~9时甲地仍然在低压系统L的东侧,根据图中气压的分布特征,所以此时的风向为偏南风(东南风)。

3.A

【解析】图中南北、东西虚线有相交点,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有交叉点,故排除C 和D选项;城市轮廓南北短东西长,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有长短之分,水平距离较短的应为南北气温曲线。

[创新预测试题]

1.C

2.C

【解析】第1题,雷雨是空气因温差大,造成空气强对流形成的。而大面积的的水域在夏季因水的比热大,升温慢,导致其水面与高空温差较小,所以空气对流不显著,故而江水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是“雷雨不过江”的主要原因。C正确。第4题,由于人工湖的出现,使得湖面在夏季整体温度较低,气压比周围地区气压高,库区出现下沉气流,所以不容易形成降水,使得水库中心降水量明显低于周边地区,C正确。

3.C

4.A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及“a>b>c>d>e”可知,乙地气温高于甲地,所以乙地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于;甲地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甲乙丙丁之间空气环流为:甲→乙→丁→丙→甲,所以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大小比较为:甲>乙>丁>丙,C正确。

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由于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在近地面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A正确。

5.D

6.C

【解析】第5题,结合图示信息,①处为西风,为湖风,据此推断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为上升气流更易形成降水。③处为风旗,风力为8级,①处两道风尾风力为4级。第6题,城市地面硬化,增强了城市与湖面之间的热力差异,使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相反。湖陆风是城市湿度增加,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7.D 8.A

【解析】第7题,根据等压面分布规律知,A处气压较B处高,判断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A处气温较B处低。故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A流

向B。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A为海洋,气压高,气温较低,B位于陆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故判断为白天,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海风。

9.D

【解析】清晨与傍晚切变指数的差异夏季比冬季大,A错误;秋冬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最小,B错误;夏秋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傍晚比清晨小,C错误;据图中信息冬季风速切变指数大,空气对流不活跃,所以近地面空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D正确。

10.B 11.D

【解析】第10题,根据冬雨发生的条件,结合图中等温面可以看出只有②处在垂直方向上上暖下冷,在0℃以下,可能出现冻雨。第11题。结合等温面图知③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在高压控制下,大气稳定,风力较小。③处湿度大,云雨可能更多,能见度更低。

12.【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

(2)① D

(3)冬季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解析】第(1)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第(2)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其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中①为陆地,②为海洋。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第(3)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胜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小,不易形成海陆风。第(4)题,海风对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大气污染物,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3.【答案】⑴50 hPa 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⑵偏西风(西风)

⑶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

⑷Q地 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内,最小气压值为990~995 hPa之间,最大气压值在1 040—1 045 hPa之间,故图示气压差在45~55 hPa之间,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第(2)题,考查等压线图上风向判读:北半球垂直等于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西)。第(3)题,O处等压线稀疏,且位于陆地上摩擦力较大,风力较小;P处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第(4)题,Q处为高压中心,又位于陆地上,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P地位于低压中心,又位于海岸上,多阴天,气温日较差较小。

热力环流中气压值的判断

热力环流中气压值的判断 有关大气压强的规律: 1、气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空气柱的重量,一般而言,空气密度越大,单位空气柱重量越重,因此产生的大气压强越大。 2、一般来说,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气压越低。 3、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的高低气压是以同一水平面(或说同一海拔高度)来比较的,例如近地面受热的地方形成低压,遇冷的形成高压,这一低一高都是指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从近地面往高空,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气压越来越低,到了高空分别形成高压和低压,这里一高一低,都是指同海拔的高空气压值。 一、理解与应用 例1. 图一中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试比较a、b、c、d四处气压值的高低。 步骤: (1)根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可判断:a、d>b、c (2)根据气流运动方向,标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可知d >a,b>c,由步骤(1)、(2)可得。 例2. 如图三,试比较①、②、③三处气压值的大小。 步骤: (1)分别过①、③做近似于图中虚线的等压面,如图中虚线所示。 (2)根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可知在垂直方向上,等压面的气压值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可知①>②>③。 二、延伸与拓展 例3. 如图四所示,根据垂直剖面气压的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

A. a→b→c→d B. a→d→c→b C. b→c→d→a D. c→d→a→b 要做此题必须理解热力环流中等压线的弯曲(倾斜)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图五是对称的暖低压和冷高压,即温度场的暖中心和气压场的低压中心重合,冷中心和高压中心重合。在暖低压的配置中,地面的低压中心由于其温度高,所以气压随高度的降低较四周慢,到一定高度后,低压中心附近的气压反而较四周高,成为一个高压系统;而冷高压则相反(等压线变化如图六) 因此,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等压线的弯曲(倾斜)方向与气流的运动方向相反,高空则相同;近地面热源气流上升,冷源气流下沉。因此,根据上述原则答案选B项。 三、同类变式 例4. 下图是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BC 例5. 下图为某地由热力原因而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3)题。 (1)比较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甲地___________;乙地___________.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力环流-和风考点11讲解

考点十一:热力环流与气温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四川文综,7—8,8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 布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 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40°N 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图形解读】

【解析】第⑴题,读图知,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第⑵题,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⑴D ⑵A 【考点透析】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及成因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⑴海陆风环流

高考地理 热力环流

2012高考地理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热上升或冷下沉)→水平气压差异→水平运动(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即形成风) 说明: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即知道冷热差异可以画出热力环流,反之知道热力环流可 ③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永

④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遵循“高凸低凹”原则:等压面凸起是高压区(如上图A、D处),下凹是低压区(如上图B、C处)。 2.常见的形式 (1) ①成因:城市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而城市的热容量又较小,热量不易扩散,导致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温暖的“热岛”。城市热岛的存在使城市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 ②应用: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2) 在沿海地区,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升高,空气在高空由大陆流向海洋;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如下图a)。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上低,空气冷却下沉,地面气压比海面高,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如下图b) 海风和陆风的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而定,一般,海风开始于11时,到13—15时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17—20 (3) 在山坡和山谷地区,白天由于山坡上空气增温快,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称之为反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空气冷重而沿坡面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称之为反山风。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4:2.1.1 思维导图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过程、意义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一)过程、意义 1.大气的热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典题在线 1.(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 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 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 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 40°N 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题必备 1.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练习题13 热力环流和等压线图

练习题13 热力环流和等压线图 1.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气温。 (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凸,气压低,等压面向凸。 (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白天、黑夜)或(冬季、夏 季)的盛行风向。 (6)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地。 2.等压面的判读 (1)判读气压高低 ①同一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比较ABCD四地气压。 ②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如上图气压高;同理,A处气压B 处。即。 (2)判读气流流向 ①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近地面B处空气。高空气流方向与近地面。 ②A处,说明该地,空气膨胀,气流上升;而B处,说明该地,空气收缩,气流。 ③该热力环流呈方向。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上凸者为(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湖泊)、上凸者为。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地区,多天气,日较差,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地区,多天气,日较差大,如上图中B地。 3.描述并绘画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在篇子背面

第一组题 1.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古人有“放火作煴(yūn 燃烧不旺的火堆冒出的浓烟),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防御霜冻做法,该做法使 A. 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短波辐射增强 D. 大气逆辐射增强 读图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4 题。 3.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5.图 2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3“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 .①——云层反射的大气辐射 B .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 .③——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D .④——大气反射的地面辐射 7.出现雾霾天气,会使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④增强 D .⑤增强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完成8~9题。 8.图4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图1 图2 ② ① ③ ④ 图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热力环流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A.陆风转湖风8:30~9:30 B.陆风转湖风10:00~11:00 C.湖风转陆风12:00~13:00 D.湖风转陆风13:00~14:00 2.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湖陆的热力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 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A. B. C. D. 6.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 C.暖湿水汽充足 D.风力较弱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8.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9.甲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左图为我国西南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右图为我国西南某河谷地带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热力环流

考点10 热力环流 考点热度★★★☆☆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提示: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 提示: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冷热有何关系? 提示: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应用 1.形成原因 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 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造成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导致 空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 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①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 、b 、c 、d 处所示)。 2.常见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大气环境——大气热力环流的教学反思

大气环境——大气热力环流的教学反思本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我在高三(4)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次我讲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2课时,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力求让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果这节课学不好,那么后面“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天气系统”的学习将会比较困难。 本节课对对空间概念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涉及物理知识较多,难点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但又是整个章节的基础。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设计了很多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在设计之初,我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不该借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堂容量较大,借助一些动画效果可能比较形象直观,但是,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如果板书跟不上,有可能使学生抓不住课堂主线,学完之后不知道一节课到底学了什么,搞不清楚重难点,。反复思考之后,我删除了课件的大量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结合,特别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采用板书画图,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和印象。通过对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的推敲分析,让学生明确了热力环流形成的成因,随后引导学生总结了等压面的一些特点及热力环流图的画法,之后将常见热力环流实例作为练习让学生自己来画,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都画不出来,耽误了很长时间,课堂临时调整,匆匆结尾,导致第二部分内容没有进行。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步骤鲜明,节奏感较强,课堂中学生参与活动较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知识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引导。利用三个案例增强了学生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节课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并不好,重难点没有突破。主要是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高一地理内容本身就难,学生对学过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上课观察不仔细,思考不积极,空间想象力较差,对物理中的热胀冷缩和大气压强知识模糊不清。而老师对学情把握了解清楚,目标定得过高,一节课内容安排也比较多。总觉得是复习课,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所以思维跳跃太快,学生跟不上节奏,而老师上课时面对突发状况过于紧张,也没有及时很好的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导致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点备学情,备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课前充分研究学情,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备课。在平时教学中改变传统观念,降低目标,从最基础的讲起,从概念讲起,重点研究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一节课内容,顺利突破重难点。不能太过心急,要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另外,要爱学生,对学生要批评鼓励同步,让他们要认识到自己现状也要满怀信心,不管多难都愿意去坚持努力,最后,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和对学生的监督,让学生慢慢动起来。

热力环流和风(解析版)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6:热力环流和风 一、单选题 1、下图中,对于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值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甲点气压低于乙点 B、丁点气压低于甲点 C、丙点气压高于丁点 D、丙点气压低于乙点 2、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 ③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 ④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的a、b、c、d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4、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题。

若四点气压差异由热力原因形成,则③④两点的气压值利热力环流方向为() A、③512hpa④506hpa顺时针 B、③506hpa④512hpa顺时针 C、③512hpa④506hpa逆时针 D、③506hpa④512hpa逆时针 5、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①风向;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 B、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摩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D、①地转偏向力;②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摩擦力 6、下列不属于热力环流实例的是() A、山谷风 B、海陆风 C、城市热岛效应 D、温室效应 7、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②③为水平气流,①④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8、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在无风的地点点燃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 )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10、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海拔高度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地表冷热不均 D、地球自转 11、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B、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D、在上述三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2、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B、热力环流是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的 C、空气遇冷使空气膨胀上升 D、气流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热力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热力环流 一、知识讲解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3.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4.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二、经典高考试题 1.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由甲流向乙是南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B项正确。 答案B 2.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热力环流与风(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热力环流与风(附答案解析) 热力环流与风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答案】 1.A 2.D 【解析】1.本题考查气候特征,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结合选项,华北地区最符合,故选A。 2.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特点,根据上题结论,该地最冷月气温低于 0℃,可知该地区为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错误;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到三熟,C 错误;华北地区春旱严重,D正确;故选D。 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地市区和郊区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市区和郊区间气压差逐渐减小 B.a代表市区近地面的气压状况 C.a表示白天的城市气压或表示夜晚的郊区气压 D.气流运动方向为b→a→d→c 4.当a、b之间的气压差扩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市区大气污染物加速向郊区扩散 B.市区气温升高,有助于节能减排 C.市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可能增加 D.市区气温升高,水源蒸发较多,引发水资源短缺 【答案】 3.BD 4.AC 【解析】3.读图,根据气压曲线,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市区和郊区间气压差先减小,后增加,A错。市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a代表市区近地面的气压状况,B对。A只表示城市气压,不表示郊区气压,C 错。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吹向低压,气流运动方向为b→a→d→c,D对。 4.当a、b之间的气压差扩大时,市区上升气流增强,大气污染物加速向郊区扩散,A对。市区气温升高,不利于节能减排,B错。市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可能增加,C对。市区气温升高,实际蒸发量变化不大,不会引发水资源短缺,D错。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 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 2.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 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 【答案】1.B 2.D 【解析】 1.根据材料形成布拉风需要冷空气遇到山脉阻挡,之后沿山坡向海洋一侧急剧下沉,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可知,亚得里亚海东北部为山地,因此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该海域的东北部地区,故选B。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夜间,D正确。正午,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不易形成布拉风,排除B;上午,陆地逐渐升温,傍晚,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发生频率较低,排除AC。故选D。 (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 4.该时刻甲地吹()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答案】3.D 4.A 【解析】 3.洱海所处纬度相对较低,而图中该时刻洱海上空等温面温度数值较低,应表示冬季而非夏季,排除AB;读图可知,该时刻洱海上空气温高于同海拔两侧气温,表明为冬季的晚上(夜晚湖泊降温速度相对较慢,气温较两侧同海拔地区高),C错,D正确,故选D。 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时刻表示冬季夜晚,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为气温相对较低为高压,湖泊为低压,空气由陆地吹向湖泊,同时向右发生偏转,甲地吹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名词概念。等压面、低气压、高气压。热力环流、海(水)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原理与运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图表析读——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图。海(水)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示意图。热力环流方向的判定方法。 课前知识储备 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规定,标准大气压是指在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其值为 101325帕斯卡(牛顿/米2)。 2、空气的密度和气压成_______比(正/反),密度越大,气压值越_____。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 3、等压面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学习过程: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1、气压的分布 (1)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有:。 (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温度越高,气压越; 海拔越高,气压越;纬度越高,气压越;一般 情况下,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 (3)比较右图ABCD各点的气压大小, 描述地面受热均匀时气压分布特点:。 (4)大气压代表着空气的压力,其方向是: A、只指向地面 B、指向四面八方 C、不指向高空 D、指向地面和四周 (5)讨论上图中AB之间、CD各点之间的气压梯度(差)与空气运动情况: 2、热力环流的形成: 如右图:近地面A、B两地受热不均: (1)讨论AC之间、BD各点之间的空气运动情况: (2)讨论图中4、5、6、7各点的气压情况: (3)AB之间、CD各点之间的气压梯度(差)与空气运动情况: (4)1、2、3、4、5、6、7各点中气压相等是;气 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5)画出图中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描述地面受 热不均时气压分布特点: (6)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7)实验验证: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

高考地理一轮热力环流选择题训练(解析)

高考一轮热力环流选择题训练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m、n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的是 A.a>b>n>m B.b>a>m>n C.n>m>a>b D.m>n>b>a 2.图中a、b、m、n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a处B.b处C.n处D.m处 3.下列关于图中气流运动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a、b两处间盛行东北风B.m处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 C.m、n地之间可能盛行东南风D.n处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右图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4—5题。 4.左图中Ⅰ、Ⅱ、Ⅲ、Ⅳ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A.夏季、全年、春季、冬季B.夏季、春季、全年、冬季 C.冬季、全年、春季、夏季D.冬季、春季、全年、夏季 5.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圈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下图),完成6—7题。 6.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表明 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C.城市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D.22时至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 7.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①增加绿化面积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④道路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8—10题。 8.该考察区域 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 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 9.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10.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 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高度B.热力环流C.植物蒸腾D.大气环流 12.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高考地理复习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8届高三一轮月考)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1—3题。 1.“冷湖效应”显著出现的时段是 A.1月上午B.7月午后C.10月中午D.4月傍晚 2.在博斯腾湖的“冷湖效应”作用下,可能导致 A.沙漠戈壁近地面形成高压B.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 C.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增多D.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 3.该地区“冷湖效应”可能 A.减少湖面水分蒸发B.加快湖泊增温速度 C.增加沙漠植物蒸馏D.使得沙漠辐射停滞 【参考答案】1.B 2.D 3.A 3.“冷湖效应”,使空气对流减弱,湖面水分蒸发减少,A正确;湖泊增温速度减慢;冷湖效应对沙漠植物和沙漠辐射影响较小。

解题必备 常见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学霸推荐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考试)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 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M日次日为晴朗天 C.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D.N日次日为风和日 2.乙时刻大约是 A.6:00 B.15:00 C.19:00 D.24:00 3.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答案

高考地理热力环流

第四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 4.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 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 A 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 D C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第五讲气候与天气系统及全球气候变化 5.1 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5.2天气系统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热力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热力环流 一、选择题 (2019·衡阳模拟)在苏勒亚其其格演唱的歌曲《拉萨夜雨》唱道:“拉萨午夜的细雨,淋响了心的铃铛……”,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读下图青藏高原夏季(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数值可能为() A.42,50B.48,45 C.49,51D.49,49 2.关于拉萨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夜晚的主要原因是() A.临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昼充足,水汽容易凝结 B.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高原,夜晚气温远比白昼低,水汽遇冷凝结 D.大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水汽遇冷凝结 解析:1.A 2.B第1题,图示乙的数值是50,甲在一闭合等值线内,由“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判断甲的数值应比45还要小。第2题,拉萨地处拉萨河谷,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 m高空气压差垂直分布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气压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②地高于①地B.气压差:②③小于①④ C.近地面气温:M高于N D.气温:③小于④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处风向为西北风B.b处盛行下沉气流 C.c处风向为西南风D.d处盛行上升气流 解析:3.B 4.A第3题,读图乙可知,M地垂直方向气压差高于N地,说明M地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垂直方向,近地面气压永远高于高空),下沉气流使近地面气压更高,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①地气温低于②地;读图乙比较可知,气压差②③接近0 hPa,小于①④差值120 hPa。第4题,由上题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a处气流由西向东运动,近地面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向右偏转锐角,形成西北风。高空中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③处气压高于④处,气流由东向西运动,高空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直角,形成南风。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5~6题。 5.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6.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 C.冬季晴天D.冬季阴天 解析:5.B 6.A第5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第6题,近地面为偏西风,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为偏东风,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三节 第二课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 、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2 、气压: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海拔、空气运动 3、等压面:由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面。 ※4、热力环流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使高低纬度受热不均 ※5、注意: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但不同高度上的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大。 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变化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等压线向低空凹进;温度低,气压高, 等压线向高空凸。近地面与高空相反。(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热上升;冷下沉 气流运动规律 水平方向:从高压流向低压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地 面 高 空 冷却 冷却 受热 高压 A B C

(一)、海陆风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面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加之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空气,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成陆风。 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二)、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三)、城市风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叫城市风 A.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城区工厂和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因城市风导致城区和郊区相互污染,加重城市大气污染. B.减轻大气污染的措施: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D.热岛:雨岛原因:城区空气对流上升且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的影响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训练和答案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特训----热力环流 一、单选题 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处吹东南风B.b处为上升气流 C.c处吹西南风D.d处为上升气流 2.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关于对流层中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较高 C.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密度越小,气压则越低 D.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A. B. C. D.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示 A.时间为白天B.山谷气温较高 C.山谷易降水D.山坡气压较高 6.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 A.极光B.太阳风 C.夜雨D.流星雨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在图示密封的容器中左侧放置一个冰块盒,右侧放置一个热水盒,在冰块盒上放置一个点燃的蚊香,图示箭头表示烟雾的部分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实验可以形成几个热力环流圈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实验最不能证明的原理是 A.受热处气流上升 B.冷却处气流下沉 C.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D.高空中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10.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热力性质差异B.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