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

2020/3/27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1

2020/3/27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2

2020/3/27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3

2020/3/27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

4

2020/3/27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

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

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1.桑代克

著作:《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大纲》: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这个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理论:(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率

(二)共同要素说——迁移

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共同要素说: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5

2020/3/27

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三)同化说

遗传就其实质来说,是认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

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2.布鲁纳

理论: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和符号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3.劳伦兹

理论:关键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皮亚杰

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3~7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6

2020/3/27

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命题之间关系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二)道德发展阶段论

(1)他律道德: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

(2)自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5.维果斯基

理论: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埃里克森

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对角色感

7

2020/3/27

7.鲍姆宁

理论:父母的教养行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8.吉尔福德

理论:辐合型与发散性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合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为题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正确的答案,因为容易产生有创建的新颖观念。

比纳和西蒙——斯坦福—比纳量表

9.韦克斯勒: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

10.加涅

作品:《学习的条件》

理论:(一)、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 信息流

2. 控制结构

11.巴浦洛夫

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获得与消退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

方面,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新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8

2020/3/27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12.斯金纳

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一)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做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二)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13.苛勒

理论:完型——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4.奥苏塔尔

理论: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9

2020/3/27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 2、廖世承 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劳伦兹 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 4、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 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 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 11、布卢姆

掌握学习。布鲁纳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历年考题中都会涉及到。 1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13、斯金纳 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程序性教学 1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 15、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 16、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 17、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 18、奥苏伯尔 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9、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 20、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1、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 22、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23、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 24、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 25、贾德——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26、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小鸡吃米实验 2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 2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0、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2、柯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 33、班杜拉——榜样示范 34、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 35、沃尔朴——系统脱敏法 36、布卢姆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不是指规章制度) 指一个国家社会的条件下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各类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的过程: 1. 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2.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有史可考的学校教育始于商代 1. 古代教育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当代教育)(重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历史上的教育性思想 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第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三婆术”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外在规律)教育与人(内在规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教育学心理学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一一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 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一一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一- 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一一库姆斯、伊里奇 &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一一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一一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一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一一《爱弥儿》一一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一一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一裴斯泰洛齐 (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一一《教育论》一一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一一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 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27、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

教育学代表人物

沛西.能 (英国) 教育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孟禄(USA)教育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保罗.朗格朗(法国)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的两大特征:①全体成员一生都在学习②社会为每一位成员提供适当教育 学习化社会构建与终身教育体系确立的基本标志:社会成为学习化社会,并能为需要学习和进修的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机会。 孔子(古代中国西周王朝春秋时期鲁国) 孔子及其弟子著《论语》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继承西周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诗书礼乐, 孔子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启发”一词来自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大 《学记》(古代中国西周王朝战国末期)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理论和教育问题的专著作,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出自《学记》 古希腊三大西方古代教育家(西方古代教育思想启自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希腊) 苏格拉底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苏格拉底问答法三步骤: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产婆术。 苏格拉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基础。 柏拉图(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 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首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著《理想国》, 柏拉图充分吸取斯巴达国立教育与希腊和谐教育之经验,构建学制。 柏拉图为资本主义教育提供雏形。 柏拉图是制定教育的基本依据“社会本位论”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 亚里士多德(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作《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所倡导的和谐教育思想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遗忘的四大理论解释中的痕迹衰退说是对遗忘原因最早的解释,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经由桑代克发展。 亚里士多德专著《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七大欧美教育学家 培根(英国)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捷克)著《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 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四大贡献:

实验教育学

评价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实验教育学(▲):简答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基本观点: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五,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价: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3)实用主义教育学(▲):简答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继续不断的增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这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一个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第四,从做中学,这是教育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经验等;第五,以学生为中心;第六,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基本评价:第一,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第二,其不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陈大奇)——北京京师同文馆(1862)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1901) 3、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癸卯学制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学校:庠(xiáng)、校、序、瞽(gǔ)宗、辟雍、泮(pán)宫(唐代)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发展始于奴隶社会。(古代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个别教学) 斯巴达军事教育“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雅典商业较为发达体育竞技+“三艺”(哲学、文法、修辞) 柏拉图“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武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咏诗。 西方国家的古代教育机构:“青年之家”。 5、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8、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9、“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10、孔子:我国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育的古代教育家,提出教学的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论语》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解释: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1、墨家:“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12、道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 13、《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解释: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教”和“育”这两个字,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最早解释“教育”一词的是我国东汉的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liè超越)等”、”不陵节而施” “教学相长”【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解释: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预时孙(xùn)摩”【解释:预、时、孙、摩是教学成功的四个基本原则。预,预防原则,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及时施教原则。孙(通”逊”,顺)循序渐进原则。摩,学习观摩原则。】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学100人物及观点整理

教育学100人物及观点整理 教育学 100 人物及观点整理孟子?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2.主要观点 (1)性善论(内发论、个人本位论) (2)教育目的:明人伦(首要任务) (3)论理想人格: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4)论教学的基本要求①“深造自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②“盈科而后进”:循序渐进③“教亦多术”:因材施教④“专心致志”许慎?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进行说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育一次做出解释说明)朱熹? 1.神话起源说(存天理、灭人欲;天人合一)? 2.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观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3.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我国最早与现代意义接近课程一词的出处)? 4.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孟禄?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米丁斯基、凯洛

夫?劳动起源说?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凯洛夫? 1.劳动起源说? 2.凯洛夫的《教育学》该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孔子? 1.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显学:儒家、墨家)? 2.《论语》是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仁的中心是:爱人? 3.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4.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论语》中的思想?巩固性教学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埃拉斯莫斯? 1.人文主义? 2.最早提出班级一词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终身教育引论》)荀子主要观点 (1)性恶论——化性起伪(外铄论、) (2)教育目的:大儒 (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教学原则学习心理状态—虚壹而静(4)论教师——尊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师云亦云”墨子主要观点(1)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外铄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2)培养目标建立一个“兼爱、非攻”的社会,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一、教育心理学 1、桑代克 着作:1903《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PS饿猫迷笼实验)(二)最先提出迁移概念,共同要素说: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2、皮亚杰 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思维准备阶段(2~7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思维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3、埃里克森 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对角色感 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许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5、马杰 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1)行为(Performance)A:阐述对象特点,说明具体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B:一般使用动宾结构短语 (2)条件(Conditions)A: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B:条件包括:环境因素(教师、空间、光线等)、人的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信息因素等, (3)标准(Criteria)A: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B:标准是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教育学知识及学说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教育学=- 孔子 1、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2、"有教无类"--孔子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因材施教--孔子 8、"学而时习之"--孔子 9、"温故而知新"--孔子 1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 11、"克己复礼为仁"--孔子 学记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5、"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6、"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8、"学不躐等"--《学记》

9、教学相长--《学记》 10、循序渐进--《学记》 11、"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12、"不陵节而施"--《学记》 朱熹 1、"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 陶行知 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中国教育改造》 其他 1、"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2、"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教育学考试常考人物及理论

教育学考试常考人物及理论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 4.《中庸》“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德”二字最早合用; 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体性原理;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 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 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4.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士”; 15.柏拉图①《理想国》、《法律篇》;②“天赋说”;③最早提出“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 16.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 《伦理学》、《政治学》 17.培根①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②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