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二章 注意

幼师《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二章 注意
幼师《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二章 注意

《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缩小

B、扩大

C、不变

D、以上都可能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状态

D、个性特征

3、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A指向性和集中性B选择性和集中性C调节性和集中性D指向性和选择性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刺激物的()。

A对比B强度C新异性D运动变化

5、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功能

A、整合

B、保持

C、调节

D、选择

6、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

7、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A、注意

B、动机

C、目的

D、需要

8、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是一种()注意

A、选择性

B、有意

C、定向性

D、无意

9、全神贯注看书,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似注意不注意

10、教师上课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要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得清楚,这利用了刺激物的()。

A对比B强度C新异性D运动变化

二、填空

1、注意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________的注意,叫做_______。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_______________的注意,叫做____________。

4、______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强大动力,其中__________和无意注意有关,____________和有意注意有关。

三、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注意

2、多动症

四、简答题

1、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2、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原因)

3、简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5、简述幼儿多动症与与孩子顽皮的本质区别

5、简述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五、案例简析

1、新生儿具有无条件反射,大的声音会使他暂停吸吮及手脚的动作,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属于注意吗?属于什么注意?

2、幼儿跳舞时,常常注意动作,就忘了表情;做操时,常常注意了动作,就无法保持队形的整齐…… 这些现象一般是因为什么?

3、中二班的小朋友们刚在体育活动中玩过激烈的游戏活动,回到教室,代班的王老师马上要求小朋友们坐下来学算术。结果小朋友们还是吵个不停,王老师觉得小朋友们不配合,很是苦恼。你觉得王老师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苦恼?

4、教师组织小班幼儿的诗歌活动“七彩的梦”,既没有直观的教具,也没有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幼儿朗诵诗歌,许多孩子很快坐不住了,有的在与身边的幼儿打闹,有的表现出反感的情绪?这是为什么?

5、爸爸妈妈带着5岁的小明逛动物园,爸爸和小明比赛数猴子、数老虎、数孔雀…… 结果每次都是爸爸赢。爸爸想教小明一次数五个、数三个、数两个,可都教不会,知道为什么吗?

6、“当你垒宝塔的时候,下面要选最大的积木,对!就是那个最大的,还有没有了,再找找看!”于是幼儿就找最大的积木搭他的宝塔了。想一想,老师的这段话有助于幼儿什么注意的产生?这是什么因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7、母亲对孩子说:“宝宝,看!灯灯!”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向灯。孩子随之开始抬头看向母亲所指的方向。孩子的注意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

8、掌握言语之后,儿童常常一边做事,一边自言自语:“我得先找一块三角形积木当屋顶”,“可别忘了画小猫的胡子”……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注意是什么注意?

9、小王是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刚工作台不久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可令她苦恼的是,在组织班里活动时,她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力,

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如何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几分钟,这样一来,小王老师事物设计好的教育方案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为此,她很着急……

问题:

(1)就此案例结合幼儿注意的发展特征,帮助小王老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联系实际谈谈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老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0384《学前心理学》复习精髓 (各章节的要点和考点)样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心理的概念: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P3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此题区别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4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P3-4 答: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 ? ? ? ? ? 学等。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原始人类的心理。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2】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答: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有何关系?答: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学前儿童是在成人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离不开教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供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4】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儿童解剖生理学有何关系?答: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心理是脑的机能。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 ? 发展原因,外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等。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这些知识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宿命论;了解人的认识如何从感知发展到思维及思维如何促进感知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量变到质变、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思想。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P9-10

学前心理学内容

二、名词解释: l )学前儿童心理学 : 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观察法 :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 解学前儿童 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 动中的表现 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3)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 (如手工、图画等 )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方法。 4 ).测验法 :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 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5)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 儿童心理的表现。 6)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现在 :(l)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 观现实的反映 ;(3)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l. 年龄特征 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2. 儿童年龄特征 指儿童所特有的、 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 展的年龄特征。 3.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 是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4.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 ,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 情况 ,称儿童心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5.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指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 各种表现 ,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6.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 , 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 速的时期。 7.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8.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 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 ,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 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 ,同时又不断变化 ,因人而异。 9. 手眼协调动作: 手眼协调动作 ,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 ,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 动协调一致 ,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 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肢的动作逐渐分开 于它的发展。 l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 积极的、能动的状态 ,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定向性注意 :由婴儿与生俱来的生 理反应 ,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 ,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 位日益缩小 ,但不消失。 3.选择性注意 :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 ,而在同样情况下 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4. 无意注意 :指没有 ,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 ,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等 ,并根据 ,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 ,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 ,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期。 ,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 ,坐爬动作有利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学前心理学练习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及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2、条件反射受()控制。 A皮下中枢B皮层C皮层和皮下中枢 3、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 4、“望梅止渴”属于()。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5、与人的视觉有关的是()。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 6、强光照射引起瞳孔收缩属于()。 A反馈B反映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7、“尝梅止渴”属于()。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8、下列哪个选项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B望而生畏C谈梅生津D见虎色变 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 间脑 B脊髓 C 延脑 D 中脑 10、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11、学前期又称() A、幼儿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中期 12、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13、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1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反应 15、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于() A 教育 B 环境 C 遗传 D 社会 16、社会环境中,()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需要 二、填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简称。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3、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和两大部分。 4、大脑皮层分为4个叶:、、和。 其中是皮层的高级部分,占皮层表面积的。 5、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和。其 中是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一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 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8、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按照起源可把它分为和。 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是。 9、人的心理一方面受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的折射,是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成熟期:0—18岁 学前时期:0—6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 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 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发展规律,为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效率。

学前心理学内容试卷7套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学前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篇一: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 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 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 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 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d )。 a.0-1岁 b.0-3岁 c.0-5岁 d.0-6岁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 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想象 b.记忆 c.知觉 d.感觉 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c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 学家是( d )。 a.陈鹤琴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艾宾浩斯 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 a )。 a.工具性攻击行为b.敌意性攻击行为 c.言语性攻击行为d.生理 性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不断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4.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5. 简述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案例 兰兰今年三岁多点儿,活泼可爱,特喜欢画画、拼图。每次画画总 是拿起笔来就画,偶尔画出一种图形,就高兴地说:“哈,小鸟,瞧,我画了只小鸟!”画出来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拼图也是这样。爸爸 见此很不满意。每当兰兰要画画了,他总是要求兰兰说:“你告诉爸爸,你想画什么,想好了再画画!”兰兰不听,还是拿起笔来就画。 兰兰爸爸非常生气,经常批评兰兰“做事之前不动脑筋!”。 请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有关理论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行为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请对此 趋势以及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作简要说明。 2.兰兰爸爸的要求和批评是否合理?请就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像 兰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些建议或对策。 1、答: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 的趋势。 兰兰现在的思维处于直觉行思维,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不 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所以兰兰画画时是画出来像什么就说是 什么,不是先想好了再画出来通常没有目的性。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

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高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求调研为前提。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在能力培养上,体现岗位技能要求 课程的开设是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组织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幼儿心理学》课程。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 A. 抓握反射 B. 惊跳反射 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 游泳反射 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 B. 顶叶 C. 颞叶 D. 额叶 3、心理过程包括(A )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 遗传和生理成熟 B. 环境 C. 教育 D. 环境和教育 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 二、填空题 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三、解释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六、案例分析题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对此,你怎么看? (1)原理: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要正确认识遗传作用(不否定,不夸大:遗传决定论) 遗传在客观上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可以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学前心理学内容

二、名词解释: l )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 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 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 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3) .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方法。 4 ).测验法: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 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5)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心理的表现。 6) .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现在:(l)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l. 年龄特征 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2. 儿童年龄特征 指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4.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 情况,称儿童心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5.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指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 会行为准则的 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6.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7.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期。 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8.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 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 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不断变化,因人而异。 9. 手眼协调动作: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 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肢的动作逐渐分开,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有利 于它的发展。 l.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定向性注意:由婴儿与生俱来的生 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 小,但不消失。3.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4.无意注意:指没有

学前心理学大纲.doc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定位:《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课的特点。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教学目标:本课程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 改变传统的单调讲授为主的方法,辅以幼儿园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此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 (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 3.其他必要的说明) 《学前心理学》是考试课,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根据平时学生的上课情况、提问(10%)、作业(30%)及卷面考试成绩(60%)综合评定。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张丽霞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八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执笔:吴恒(课程负责人) 审核:吴恒(教研室)

学前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魏旋2013年12月30日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 1.概念: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语言和行为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2.类型: (1)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3.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前: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 观察中: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 观察后:观察者的反思;撰写观察报告。 二、实验法 (1)教育心理实验——就是结合教育和教学研究儿童心理的一种方法。(2)实验室实验——就是在具有专门装置的实验室中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 (3)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自然活动中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与观察法有相似之处。 它兼有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并克服了他们的缺点。 三、谈话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者让儿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其心理特点。 四、产品分析法 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兴趣、能力和性格等。 二,依靠无条件反射; 1.吮吸反射; 2.觅食反射; 3.眨眼反射; 4.巴宾斯基反射; 5.游泳反射; 6.巴布金反射; 三,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能够和眼球动作-视线一致,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 四,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中央部分向边缘部分过渡;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五,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五指分工; 2.双手配合; 3.摆弄物体; 4.重复连锁动作。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1、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P43) 2、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P68) 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率的提高。 (教材P100)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10分) (1)。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04.10) 答:1)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学前心理学内容试卷7套

贵州中诚致信教育 学前教育(专) 考试复习资料 学 前 心 理 学 课程代码:0038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1.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直接刺激引起直接反应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引起直接反应 第三阶段直接刺激引起词的反应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引起词的反应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生理成熟 2)社会因素:环境,教育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齐全到齐全 从笼统到分化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从零乱到成体系

4.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类型: 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击剑反射、巴步金反射、蜷缩反射 5.乳儿条件反射形成的方式有: 定向反射强化的方式、模仿的方式、动觉强化的方式、言语强化的方式 6.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无意识动作到有意动作 7.游戏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满足学前儿童自身活动的需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遵守一定规则,与伙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在游戏中学习布置环境,对美产生兴趣 8.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 9.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的目的性弱 观察的持续性短 观察的精确性差 观察的概括性低 观察的组织性无序 10.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注意与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是感知的先决条件; 对认识活动有重要意义; 是研究感知的重要指标。 注意与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注意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助于适应环境。 1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且在学前阶段占有优势。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早于选择性注意,但选择性注意是儿童注意发展的主要表现。 儿童注意的发展与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相联系。 12.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仅满足于想象过程。 想象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 授课教师 一、学科性质:学前教育专业课 二、教材:陈帼眉编:《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课时:64课时 四、参考书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B.C.穆欣娜著,陈帼眉、冯晓霞、史民德译:《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M.B.加梅佐、M.B.马秋欣娜、T.C.米哈里契克:《年 龄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5、武久著,李静译:《孩子思维与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6、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7、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学习要求: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4、掌握并懂得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0——6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任务: 1、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表现(知其然) 2、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机制(知其所以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新生儿从几乎完全无能到人类心理逐渐完备的过程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第二节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类型: 按研究时间分: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按研究范围分:整体研究(系统研究) 分析研究(专题研究) 按研究课题分:差异研究 相关研究 因果研究 按研究任务分:双生子研究 跨文化研究 二、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结论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伦理性原则 尊重、有益、公正三原则 三、研究方法 按普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1、哲学方法(指导思想)只能揭示关系,不能揭示关系的性质 不允许从“期待”出发,采用符合期待的结果不能出示与教育目的相违背的问题 美国国家卫生部于1993年颁布了《保护人类被试行为规范回顾指南》,要求将实验对参与者可能产生的生理、心理伤害降到最小

学前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我校学生今后学习幼儿教育学及相关的教学法的基础,通过对绪论中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及一些有关幼儿心理的小事例的学习,引起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幼儿及自身心理现象的热情。 (二)能力目标 1、能从三个方面理解心理现象和心里的实质。 2、能够对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正确举例。 3、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进行概述和总结。 (三)认知目标 1、正确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 2、从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三个方面掌握什么是心理现象;了解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定义;正确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 3、从三个方面了解心里的实质。 4、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5、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6、了解本门功课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从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三个方面掌握什么是心理现象;了解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定义;正确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 2、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一)物质材料的准备 教材、ppt (二)知识经验的准备 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案例的收集 四、课时安排 2节 五、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在这一时期有明显的发展。幼儿的心理有自己的独特性。 问:幼儿园的孩子同小学生、中学生、成人的心理一样吗? 他们对同样的刺激的反应一样吗? 举例:“○”像什么? 幼儿园:像…,像…,像… 为什么孩子会认为○○○○○比○○○○○多? 为什么你问幼儿2 + 3 = ? 幼儿会说:不知道 你问:2个苹果+ 3个苹果= ? 幼儿会说:是5个苹果。 为什么幼儿的图书色彩鲜艳,字迹很大,并配有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