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一、风险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对象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对象不同,过程也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来源于风险管理,其基本过程见图7-1;其系统管理见图7-2。

由图7-2和图7-3可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三个环节(一个过程)、两个层面、一个系统的思路:

(1)遵循风险管理的三个环节展开审核——风险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其第一个环节所针对的是对生产全过程中存在风险的辨识,第二个环节所针对的是对已识别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价,第三个环节所针对的是对已评价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这三个环节所构成的一个过程是与生产过程完全不同的过程,审核员对此应有清楚的认识。根据风险管理的过程,展开审核:

图7-3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步骤

(1)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2)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3)确定风险: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

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4)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

(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

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以下几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以忽略:

一风险明显是轻微的,受损失者完全可以容许;

一控制措施的结果完全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控制措施丝毫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

一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员工充分理解。

否则就需要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特别对于以下的情况,更需进行

一危害已构成重大威胁,而人们不能肯定存在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一在已满足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情况下,要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持续改进。

例:某电力建设(火电厂建设)单位划分作业类别/活动:

(1)土方开挖;

(2)高处作业;

(3)电动工具使用;

(4)厂内、外运输;

(5)切割、焊接;

(6)起重作业;

(7)起重机械的使用和管理;

(8)密闭容器内的作业;

(9)有毒、有害物的保管;、

(10)辐射作业;

(11)机组调试、检修;

(12)防腐、保温。

三、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一)、定义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二)、危害的类别

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照导致危害的原因分类和按照导致危害的结果分类。

(三)、按照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C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害因素分为6类。此种分类方法所列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细、科学合理,适用于各企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丁射线、。粒子、p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

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四)、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16类

(1)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

(2)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伤害因素分为

1)生产性粉尘、

2)毒物、

3)噪声与振动、

4)高温、

5)低温、

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7)其他危害因素

共7类。

(五)、危害辨识的主要范围

危害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1)厂址及环境条件。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1)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2)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4)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浊压,危险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华电工程可能涉及的范围——主要考虑合同责任

1、设计项目——三同时、安全设施、安全装置

2、采购——产品安全要求、施工队伍安全资质、现场安全工程师的资质要求等,责任的传递是否清楚(有些责任传递不出去);

3、总承包项目——

1)设计

2)产品制造——现场管理

3)监造——现场人员的安全

4)施工、安装、调试——现场环境存在的危险源,与分包队伍的关系(管理责任和实施责任)

4、项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六)常用危害辨识方法

1基本分析法

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对照危害分类和事故类型及职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害。这就是基本分析法。例:电厂磨煤机检修作业危害辨识。

作业活动信息:

对磨煤机进行检修时的工作过程及环境如下:

检修人员开出热力工作票,运行人员对给煤机、磨煤机进行停电,“做安全措施”。磨煤机周围噪声较大。磨煤机停电前需先进行甩钢球,甩钢球时需用装载车。检修人员需进入磨煤机本体内检修,并换衬瓦和钢球,换衬瓦时需在磨煤机内做跑道,用手拉葫芦将衬瓦拉进磨煤机内。同时还对磨煤机减速机进行解体检修。检修需用叉车杈运重物。检修过程中需电、火焊作业。磨煤机检修完后需押工作票试转。煤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系统热风经热风门进入磨煤机,磨出的煤粉进入粗粉分离器后进入细粉分离器。磨煤机的外形尺寸较大,其各零部件均较笨重。

每台锅炉有4台钢球磨煤机,共两台炉。磨煤机的检修频率为每周一次。

依据作业活动信息,按照基本分析法的思路,检查存在的危害及其造成的风险:

(1)运行人员在停送电操作中,可能误操作,造成人员受电弧伤害和冲击波伤害;

(2)长期在磨煤机周围作业,对工作人员的噪声伤害;

(3)热风门关不严或未关,造成检修人员高温伤害;

(4)甩钢球时,钢球飞出伤人;

(5)磨煤机未停止运行就急于作业,造成转动部分伤人;

(6)磨煤机内照明电源不规范,造成人员触电;亮度不够,造成人员跌碰伤;

(7)通风不够造成检修人员一氧化碳中毒;

(8)长期接触煤粉,造成人员患尘肺病;

(9)进入现场的作业车辆行驶不当撞伤人;

(10)搬运重物不当扭伤人或砸伤人;

(11)给煤机落煤口落下杂物到磨煤机内;造成人员伤害;

(12)安装跑道槽钢时,固定不牢靠或跑道葫芦不安全,落下伤人;

(13)用葫芦起吊衬钢时,人员起吊动作不当,或衬瓦码放不当,造成衬瓦碰伤人

(14)检修人员未固定好上衬瓦,造成落下伤人;

(15)地面有油污,造成人员滑倒摔伤;

(16)起吊重物时,钢丝绳强度不够或固定方法不当,造成部件损伤;

(17)漏油而未按规定动火造成火灾;

(18)使用的电焊机漏电,造成人员触电;

(19)电焊作业时,个人防护不当造成电弧烧伤,以及吸人电焊尘;

(劝)使用火焊时明火伤人;

(21)氧气、乙块瓶放置不规范,引起爆炸;

(22)检修中使用大锤不当,砸伤人或部件;

(23)人员未全部撤出磨煤机就试转,造成人员伤亡。

在应用基本分析法时,可以结合工作安全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方法。

2工作安全分析(JSA)

工作安全分析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风险程度。

在识别过程中,要考虑作业活动信息和存在的各种类别的危害。

工作安全分析的步骤如下:

例:某电建公司机炉工程处锅炉水冷壁组件台吊板立危害辨识。

作业情况:水冷壁为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受热面,各施工单位一般都是在组合场内将单片小管排组件预先组合成若干个结构类似的大型组件(该组件刚性较差),然后用行桁架固定后逐一吊装就位。

本例所示的组件结构尺寸为长×宽:50m×45m,组件金属总重(包括加固桁架9约45t,需在组合场内由塔吊(主吊)与履带吊(辅吊)两机共同抬吊扳立后转运至组件的安装位置。此过程中在组件临时垂直搁放时需对加固桁架进行割除。

*作业主要流程:

(1)销吊装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技术交底、强度校核、吊点选择等);

(2)吊装前的检查工作(焊缝检查、脚手架检查、工器具检查等);

(3)两机共同抬吊至组件临时垂直搁放(包括履带掉脱钩后对加固桁架的升钩);

(4)加固桁架割除;

(5)组件由塔吊转运(垂直)至安装位置;

(6)组合场内清理(该组件抬吊前的搁放位置).

*危害及其形成的风险:

(由于该作业过程涉及面较广,故将吊装机械、施工用的碰撞钢丝绳等方面作业危害另行考虑。)

(1)组件吊点不正确,引起组件起吊时产生位移,导致伤人;

(2)氧气、乙炔气体品质不合格,气瓶摆放不合理,发生爆炸伤人;

(3)抬吊翻身过程中,捆扎在组件上的脚手架因绑扎不牢,倒塌伤人;

(4)抬吊翻身过程中,高空落物伤人;

(5)两吊装机具协调不一致,导致组件坠落伤人,损坏设备;

(6)组件临时垂直搁放时,重心不稳使组件产生位移伤人;

(7)割除桁架时,飞溅的铁水引起火灾;

(8)桁架割除时,操作台栏杆不牢固,断裂后引起人员坠落。

在进行工作安全分析时,可结合基本分析法与安全检查表方法一道使用。3安全检查表

(七)、风险评价p163

1、定义

风险: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平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针,已降至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任务实评价识别出的危害的危险程度,确定部可承受的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

2、风险评价类型:定性和定量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对生产中的设备、设施或系统等从工艺、设备本身、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判断,评价结果有危险集合给出,可以是﹛是、非﹜、﹛合格、不合格﹜等形式,安全检查表示一种常用的定性的评价方法。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该法是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示值之积来评价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表示时,绝对不可能

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然而,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值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值定为10,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4-8所示。

表4-8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分值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分值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4—9所示。

表4—9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值为I~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分值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分值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下表4—10所示。

(4)D——危险性分值

根据上述三个分值的乘积即 D=L X E X C可以计算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但关键是如何正确确定三个分值和根据总分D评价危险程度。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的可认为是低危险;总分在70—160之间,有显著危险,需要整改;总分在160~320之间,为高度危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总分在320以上的表示极其危险,必须停止生产。

应该说明,危险等级是根据经验划分的,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部门安全质量经理审核部门经理批准批准日期2005年00月00日

注:1判别依据中a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为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为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

d为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e为LEC法半定量评价。

2 表格行数不够请各部门自己添加。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 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有效的风险辩识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公司正是对各 种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初始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安全卫生 管理体系策划,形成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对各种预 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并对各种潜 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即把职业安全卫 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职业安 全卫生问题。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在研究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职业安全 卫生的影响时,通常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 危险因素是和组织的管理有关,这可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 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另一类就是针对原材料、 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研究整个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从 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为了有效地 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 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水平得到改善。由此可见,危害辨识、风险评 价及控制是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线条,只有正

确的辨识危害和进行评价,有效的控制各类风险,体系的建立才有 意义。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基本概念 1.1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危害分为两类。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 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 危害。它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1.2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 理规定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第70号令) 《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变更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G/****10.10-2010)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环质监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 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 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 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 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 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 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 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 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 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 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 其他。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标准版) 一、划分作业活动 1、作业活动划分程度的把握: 一个工程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2、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作业活动,一般来说: (1)按作业任务分(备料作业、加工作业、采购作业、设备维修作业等); (2)按作业流程分(如工艺流程图); (3)按作业性质分(如高空作业、电器作业等): (4)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作业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 (2)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3)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4)能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5)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执证上岗程序; (6)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7)事故: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二、危害辨识 1、危害辨识方法 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危害辨识: a.对每个作业步骤,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HSE管理者代表: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直接负责,确定及审批管理程序、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结果。 安全环保部门和HSE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控制和更新。省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编制发布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对全省工作进行指导,负责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省的识别和评价结果进行总的分析和认证。各市地分公司的安全环保部门及HSE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其它各部门:参与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所有员工:接受安全环保部门组织的培训,参与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四、定义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五、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参照附录1,具体步骤概括如下: 1、成立评估小组 省、市、县公司及所属部门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估

小组,所有评估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指导工作,同时各部门也应要求其他员工参与危害的确定。 2、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用、采购、销售、产品、储运、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重要危害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按地理区域或部门; ——按装置、设备、设施; ——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 程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管理程序 文件编码:QLSH/CX-10/03-2010 发行版本:A/0 编制部门:安全环保部 编制人:臧皓高云慧 审核人:徐尊亮 批准人:李胸有 2010-06-30 发布 2010-07-01 实

施 1目的 为了确保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有关的潜在危害得到识别、风险得到评价,采用规定的方法和过程确定重要和不可容忍的危害因素,采取明确、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腈纶厂生产运行过程中,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对人员、生产、声誉和环境所造成的潜在危害的识别过程和风险评价控制过程。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害识别 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 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意外事件。 事件 已经发生,但没有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意外事情。 4 职责 管理者代表:对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直接负责,确定重大HSE危害,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 安全环保部: 1)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修订和解释本程序; 2) 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培训工作; 3) 督促、指导各部门、基层单位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参与组织、制定重大危害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5)负责检查本程序实施情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目的 辨识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活动中的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术语和定义 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

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 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事故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职责 总经理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 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 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财务部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职责 2.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2.2生产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3部门负责人: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4安全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5生产管理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6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全部、生产管理部、动力设备部共同进行监督检查。 3、定义 3.1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2危害识别: 又称为危害辨识,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 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4、风险评价范围 4.1企业主要的设备设施 4.2常规作业活动和异常作业活动; 5、评价组织 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辩识及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安全部及各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及岗位员工组成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落实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6、风险评价的方法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3)按设备、设施; 或上述方法的结合。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21-34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 重要性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也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指南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指南 一、方法介绍 1、工作危害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a)观察工作 b)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c)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d)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3)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3、故障假设分析(WI):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对工艺过程或操作的创造性分析方法。危险分析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doc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邓琥 时间:2008.7.16 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成品车间编制

一.评价目的﹑范围及组织机构: 根据石化公司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化肥厂成品车间包装装置、散料运输装置和成品袋运输装置及设施的完整性进行评价,通过车间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为今后能够准确的识别与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了车间QHSE管理体系推进小组,分别由车间主任,职能人员,生产一线骨干组成。具体分工为:行政主任康进担任体系推进领导小组组长。 生产主任廉宗伟,担任QHSE推进负责人兼厂联络员。 副主任及各职能人员王兵﹑邓琥﹑李中泽为小组成员,按职能分工具体,互相配合负责各自的风险辩识和评价工作。 生产骨干毋兰生﹑彭晓东、王文勇、熊卫军、吴光辉、王伟﹑陈云、高山、杨绍光、闵峰、陈海其为小组成员,是班组体系推进小组联络员。 车间的评价范围主要是结合现有的标准,查找厂房设备的布置、工艺管线、设备结构的设计,材料及附件的选用等在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存在的不符合事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分析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建议改进的措施;分析评价车间各类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发生条件和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评价涉及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如粉尘、毒物、噪音对人员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分析本装置目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的关键设备与设施故障(失常)状态下的危害;对装置运行中固有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整个装置的危害等级并预测重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二.评价依据 2.1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规范(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2003年编写的《化工安全工作手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2.2石油工业出版社《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 2.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2001年试行) 2.4兰州石化公司QHSE办公室编写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第二篇; 2.5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6操作法、检修规程、分析规程等(其它内容结合本单位情况补充) 三.所选用的辩识﹑评价方法:本单位使用的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员工填写的全员危害因素调查识别表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具体设施及工艺流程特点,在评价中主要采用了一般作业活动危害性分析评价法和设备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评价两种方法 四.装置简介﹑工艺流程简介: 成品车间为大化肥的后处理系统,担负尿素的计量包装和存储外运。根据其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区域可划分为散料运输;包装和成品袋运输三个系统。散运主要装置有:耙料机、4#除尘器、破碎机、三通阀及2#—7#胶带。包装系统装置有:1#—6#贮斗、5台除尘器、6台自动称及缝包机、1#—3#三通阀。袋运系统装置有:6台堆包机、1台拆码垛机、8台卸袋器及10#—18#胶带。 工艺流程简介: 颗粒尿素经化肥车间造粒塔底的刮料机刮至1#胶带上,皮带称重量计算后,通过2#胶带,经4#三通阀调节,一路经3#、4#胶带输送至散库进行间接包装;一路经7#胶带输送,经过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包装料斗。进入散库的尿素由耙料机耙至5#胶带,再经6#胶带输送至7#胶带,经除铁器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后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 程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 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风险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管网工程增城市北汽天然气供应配套管道工程(广惠高速、S256段)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管理程序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广东新中南航空港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1目的 为了识别、评价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关的危害、影响,确定最大风险,以便采取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设备、设施、组织机构、资源条件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方面,确定出对项目健康、安全、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管网工程增城市北汽天然气供应配套管道工程(广惠高速、S256段)项目管辖范围内所有生产活动、保障、设备设施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活动、保障或设备设施。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审核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 监督落实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3.2质安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及解释本程序。负责组织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监督落实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3.3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3.4本项目部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4 程序 4.1 成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小组 4.1.1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前,成立由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的识别评价小组,小组成员需经过HSE培训, 掌握识别评价程序和方法,具体按《培训、意识和能力管理程序》执行。 4.1.2各部门应全员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目录 第一节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1) 第二节危害因素 (1) 一、危害因素的产生 (1) 二、危害因素的分类 (3) 三、危害因素所造成的事故类别 (4) 第三节危害辨识 (4) 一、概述 (4) 二、危害辨识方法 (5)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5)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6)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7)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10) 事故树分析(FTA) (13) 第四节风险评价 (26) 风险矩阵评价(RAM) (26) 一般作业风险评价法(LEC) (27) 职业卫生评价方法 (29) 有毒作业危害评价方法 (29) 噪声作业危害评价方法 (30) 粉尘作业危害评价方法 (31) 第五节风险控制 一、风险控制决策 (31)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32)

第一节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一、收集资料。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和事故情况、评价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 二、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所评价对象的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仪表、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理化性质,选用适合的方法辨识危害。 三、风险评价。在上述危害辨识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事故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四、制定并落实风险削减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对可承受的风险,建立监测措施,防止条件变更导致危险。 第二节危害因素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一、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害产生的根本原因。 1、能量、有害物质 一般来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越多,系统的危害性越大。另一方面,只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编号:SY-AQ-0996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 书 Work instruction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划分作业活动 1、作业活动划分程度的把握: 一个工程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 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 成)。 2、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作业活 动,一般来说: (1)按作业任务分(备料作业、加工作业、采购作业、设备维修 作业等); (2)按作业流程分(如工艺流程图); (3)按作业性质分(如高空作业、电器作业等): (4)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作业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 (2)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3)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4)能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5)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执证上岗程序; (6)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7)事故: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二、危害辨识 1、危害辨识方法 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危害辨识: a.对每个作业步骤,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1.目的 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1.2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 3.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4.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4.1.1工种:是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4.1.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4.1.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4.1.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压力不足的车胎”、“有尖角的设备”等。 4.1.5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4.1.6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同类作业任务时,该危害存在于哪些地方?有多少?什么时间会涉及到?该危害的可能重量、强度、长度等如何?

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审核:批准:批准日期: 注:判别依据中a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为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为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d为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e为LEC法定量评价。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审核:批准:批准日期: 注:判别依据中a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为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为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d为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e为LEC法定量评价。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审核:批准:批准日期: 注:判别依据中a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为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为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d为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e为LEC法定量评价。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审核:批准:批准日期: 注:判别依据中a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为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为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d为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e为LEC法定量评价。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审核:批准:批准日期: 注:判别依据中a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为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为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d为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e为LEC法定量评价。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审核:批准:批准日期: 注:判别依据中a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为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为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d为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e为LEC法定量评价。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通用版)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00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通用版) 第一条为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通过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范围,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适用于全厂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第三条安全部门是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过程的组织工作,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本厂产品、活动和服务等方面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评价出全厂的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本厂重大或不可容忍的危害,制定控制措施,并编

制风险评价报告,并督促控制措施的落实;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第四条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全厂生产计划、公用工程、节能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第五条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全厂工艺生产过程、工艺变更、新产品开发、技措环错安措、质量监督管理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第六条机械动力部门负责组织全厂设备运行与维护、设备变更、检维修施工作业的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第七条各单位负责组织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所辖作业区域、设备设施、日常作业活动、工艺操作等过程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编制风险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