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

脑电图
脑电图

神经电生理检查

正文

一、脑电图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查技术,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癫痫诊断和分类的最客观的手段。

(一)脑电图电极的安放

1.电极的安放方法目前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使用的电极安放方法是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其特点是电极的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电极名称与脑解剖分区相符。放置方法:以顶点为圆心,分别向颞侧的各等分点(分10等份)引直线,然后以矢状线各等分点为半径作同心圆,按相交点确定电极放置位置(图5-8)。参考电极通常置于双耳垂或乳突。共放置21个电极,可根据需要增减电极。电极可采用单极和双极的连接方法。

2.特殊电极

(1)蝶骨电极:将不锈钢针灸针作为电极,在耳屏切迹前1.5~3.0cm,颧弓中点下方2cm 垂直刺入4~5cm 进行记录。该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可明显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2)鼻咽电极:主要用于检测额叶底部和颞叶前内侧的病变,但因易受呼吸和吞咽动作影响,而且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3)深部电极:将电极插人颞叶内侧的海马及杏仁核等较深部位进行记录。主要用于癫痫的术前定位,属非常规的检测方法,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

(二)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

脑电图的描记要在安静、闭目、觉醒或睡眠状态下进行记录,房间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常采用诱发试验提高脑电图的阳性率。常用的诱发方法及临床意义如下:

1.睁闭眼诱发试验主要用于了解α波对光反应的情况,方便易行,是常规的诱导方法。其操作为在描记中嘱受检者睁眼,持续5秒后再令其安静闭目,间隔5~10秒后可再重复,一般连续做2~3次。睁眼后α节律抑制,闭目后恢复正常或增强为正常反应。

2.过度换气其原理是让患者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引起短暂性呼吸性碱中毒,使常规检测中难以记录到的、不明显的异常变得明显。过度换气频率一般为20~25次/分钟,持续时间通常为3分钟,检查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反应,如头痛及肢端麻木等,一旦EEG上出现痫性放电最好停止过度换气,以免临床上出现癫痫发作。儿童过度换气时出现对称性慢波可为正常反应,成人则应视为异常。过度换气时出现痫样放电、节律异常、不对称性反应均应被视为异常。

3.闪光刺激方法是将闪光刺激器置于受检者眼前2O~30cm 处,刺激光源给予不同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每种频率刺激10~20s,间歇10~15s后更换刺激频率,观察脑波有无变化。闪光刺激是EEG 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

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4.睡眠诱发试验通过自然或药物引起睡眠诱发脑电图异常。主要用于清醒时脑电图正常的癫痫患者,不合作的儿童及精神异常患者。半数以上的癫痫发作与睡眠有关,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发作,因此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 检查的阳性率,尤其对夜间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更适用。睡眠EEG记录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最好为整夜睡眠记录。

5.其他包括药物诱发等,常用的致痫药物有戊四氮和贝美格等静脉注射,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

(三)正常EEG

1.正常成人EEG 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脑电的基本节律为8~13Hz的α节律,波幅为20~100μV,主要分布在枕部和顶部;β活动的频率为14~25Hz,波幅为5~20 V,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部分正常人在大脑半球前部可见少量4~7Hz的θ波;频率在4Hz以下称为δ波,清醒状态下的正常人几乎没有该节律波,但入睡可出现,而且由浅人深逐渐增多。频率为8Hz

以下的脑电波称为慢波。

2.儿童EEG 与成人不同的是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波逐渐减少,而α波逐渐增多,14~18岁接近于成人脑电波。

3.睡眠EEG 根据眼球运动可分为:

(1)非快速眼动相(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①第1期(困倦期),由清醒状态向睡眠期过渡阶段,α节律逐渐消失,被低波幅的慢波取代,在顶部出现短暂的高波幅双侧对称的负相波称为“V”'波。

②第2期(浅睡期),在低波幅脑电波的基础上出现睡眠纺锤波(12~14Hz)。

③第3、4期(深睡期),第3期在睡眠纺锤波的基础上出现高波幅慢波( 波),但其比例在5O% 以下;第4期睡眠纺锤波逐渐减少至消失,δ波的比例达50% 以上。

(2)快速眼动相(rapid eye movement,REM):从NREM 第4期的高波幅δ波为主的脑电图,变为以低波幅θ波和间歇出现的低波幅α波为主的混合频率脑电图,其α波比清醒时慢1~2Hz,混有少量快波。

(四)常见的异常EEG

1.弥漫性慢波背景活动为弥漫性漫波,是常见的异常表现,无特异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脑损害、缺氧性脑病、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性脑病等。

2.局灶性慢波是局部脑实质功能障碍所致。见于局灶性癫痫、单纯疱疹脑炎、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等。

3.三相波通常为中至高波幅、频率为1.3~2.6Hz的负-正-负或正-负-正波。主要见于Creutzfeldt-Jakob病(CJD)、肝性脑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毒代谢性脑病。

4.癫痫样放电

(1)棘波:突发一过性顶端为尖的波形,持续20~70ms,主要成分为负相,波幅多变,典型棘波上升支陡峭,下降支可有坡度。见于癫痫。

(2)尖波:波形与棘波相似,仅时限宽于棘波,为70~200ms,常为负相,波幅100~200uv。常见于癫痫。

(3)3Hz棘慢波综合:一个棘波继之以一个慢波,易为过度换气诱发,常见于典型失神发作。

(4)多棘波:两个以上高幅双相棘波呈节律性出现,常见于肌阵挛及强直阵挛发作。

(5)尖慢复合波:由一个尖波及其后的慢波组成,见于癫痫发作。

(6)多棘慢复合波:一个以上棘波随之一个慢波,频率2~ 3Hz,常为散在单个出现,两侧同步对称,常见于肌阵挛癫痫。

(7)高幅失律:为高波幅的尖波、棘波发放,然后有一电活动静止期。见于婴儿痉挛、苯丙酮酸尿症等患者。

50% 以上患者在癫痫发作的间期记录到癫痫样放电,放电的不同类型则通常提示不同的癫痫综合征,如多棘波和多棘慢复合波通常伴有肌阵挛,见于全身性癫痫和光敏感性癫痫等。双侧同步对称,每秒3次、重复出现的高波幅棘慢复合波提示失神发作。

常见的正常及异常脑电图波形如图5-9。

(五)EEG的临床应用

EEG检查主要用于癫痫的诊断、分类和病灶的定位;对区别脑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和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以及脑炎、中毒性和代谢性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病等的诊断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二、脑磁图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对脑组织自发的神经磁场的记录。用声音、光和电刺激后探测和描记的脑组织神经磁场称为诱发脑磁场。该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信息处理技术的进展,特别是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QUID)的应用,使脑磁图仪的设计和性能方面发生了根本的改变,9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研究,但因价格昂贵等原因尚未作为常规辅助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MEG 的工作原理是使用SQUID 多通道传感探测系统,探测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电流形成的生物电磁场。与EEG 比较,前者有良好的空间分辨能力,可检测出直径小于3.0mm 的癫痫灶,定位误差小,灵敏度高,而且可与MRI和CT等解剖学影像信息结合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和癫痫放电的病灶定位,有助于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但因为该检查价格昂贵,目前仅少数医院应用。

三、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在感受外来或内在刺激时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绝大多数诱发电位(又称信号)的波幅很小,仅0.1~20μV,湮没在自发脑电活动(波幅25~80μV)或各种伪迹(统称噪声)之中,必须采用平均技术与叠加技术:即给予重复多次同样刺激,使与刺激有固定时间关系(锁时)的诱发电活动逐渐增大而显露。目前能对躯体感觉、视觉和听觉等感觉通路以及运动通路、认知功能进行检测。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是刺激肢体末端感觉神经,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SEP起源于周围神经中直径较大的快速传导的有髓传入纤维。SEP能评估周围神经及其近端(例如神经根)、脊髓后索、脑干、丘脑及皮质感觉区的功能状态。

1.检测方法刺激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体表部位。常用的刺激部位为上肢的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等。

2.波形的命名 SEP各波的命名原则是极性+正常平均潜伏期(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例如潜伏期为2lms,波峰向上的波称为N21。

3.S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响因素 SEP异常的判断标准:

①潜伏期>平均值+3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

②波幅明显降低伴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

③双侧各相应波幅差值>50% 。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和温度、身高。检测中应注意肢体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4℃左右。

4.SEP的临床应用可用于各种感觉通路受损的诊断和客观评价,主要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MS)、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还可用于脑死亡的判断和脊髓手术的监护等。

(二)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是对视神经进行光刺激时,经头皮记录的枕叶皮质产生的电活动。

1.检测方法检测方法有模式翻转刺激技术诱发VEP (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potential,PRVEP)和闪光刺激VEP。PRVEP的优点是波形简单易于分析、阳性率高和重复性好,而闪光刺激VEP受视敏度影响小,适用于PRVEP检测不能合作者。

2.波形命名PRVEP由NPN 组成的三相复合波,分别按各自的平均潜伏期命名为N75、P100和N145。正常情况下P100潜伏期最稳定而且波幅高,是最为可靠的成分,是分析VEP时最常用的波形(图5-10)。

3.V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响因素 VEP异常的判断标准:

①潜伏期> 平均值+3SD;

②波幅<3μV 以及波形分化不良或消失;

③两眼问P100潜伏期差值大于8~10ms。VEP主要受视力、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4.VEP的临床应用视通路病变,特别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指耳机传出的短声(click)刺激听神经,经头皮记录的电位。BAEP不受受试者意识状态的影响。

1.波形命名正常BAEP通常由5个波组成,依次以罗马数字命名为I、U、Ⅲ、Ⅳ和V 。

2.BAEP异常判断标准

①各波潜伏期延长> 平均值+3SD,和(或)波间期延长>平均值+3SD;

②波形消失或波幅I/V值>200;

③(Ⅲ -V)/(Ⅰ-Ⅲ)> 1.0。

3.BAEP 的l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客观评价听力、脑桥小脑角肿瘤、多发性硬化(MS)、脑死亡的诊断、手术监护等。

(四)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包括电刺激以及磁刺激。磁刺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lotorevoked potential,TMS-MEP)指经颅磁刺激大脑皮质运动细胞、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运动通路,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MEP

的主要检测指标为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

1.检测方法上肢MEP检测是将磁刺激器置于上肢对应的大脑皮质运动区、C7棘突和Erb点,在拇短展肌等肌肉上记录诱发电位;下肢MEP测定是将磁刺激器置于下肢对应的大脑皮质运动区、L4棘突及胭窝,在胫前肌和伸趾短肌上记录诱发电位。

2.异常的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异常的判断标准为:各波潜伏期或CMCT 延长>平均值+2.58SD、上肢易化状态下波形消失。各波潜伏期与身高有明显的相关性;CMCT与身高无相关性。

3.MEP的I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运动通路病变的诊断,如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型颈椎病、脑血管病等。

(五)事件相关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 指大脑对某种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时,通过叠加和平均技术在头颅表面记录的电位。ERP 主要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电生理变化。ERP中应用最广泛的是P300电位。

1.检测方法将能区分开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刺激随机编排成刺激序列,小慨率、不规律出现的刺激称为靶刺激,另一种为非靶刺激。受试者选择性注意靶刺激,在靶刺激呈现后约250~500ms内从头皮上记录的正性电位称为P300。

2.P300检查的注意事项受试者必须保持清醒状态,瞌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均影响P300检查的结果。

3.P300电位的影响因素P300潜伏期与年龄呈正相关,波幅与年龄的关系尚不肯定,但70岁以后波幅逐渐降低。

4.P300检查的临床应用用于各种大脑疾病(包括痴呆、帕金森病、抑郁症、乙醇中毒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 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是神经系统的重要辅助检查,两者通常联合应用,其适应证是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病变,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单纤维肌电图等;广义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H 反射以及重复神经电刺激等,通常意义的神经传导速度主要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一)肌电图

肌电图或常规EMG,指用同心圆针电极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随意收缩状态下各种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1.正常EMG

(1)静息状态:观察插入电位,针电极插入肌肉时引起的短暂电位发放即插人电位,停止移动针电极时插入电活动也迅速消失,于300ms左右恢复静息状态。

(2)轻收缩状态:观察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它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同步放电的总和。就MUAP的时限、波幅、波形及多相波百分比而言,不同肌肉各有其不同的正常值范围(图5-11A)。

(3)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募集现象,即观察肌肉在大力收缩时运动电位的多

少及其发放频率的快慢。正常情况下,大力收缩时肌电图上呈密集的相互重叠的难以分辨基线的许多运动单位电位,即为干扰相。

2.异常EMG

(1)插入电位的改变: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见于严重的肌肉萎缩、肌肉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浸润以及肌纤维兴奋性降低等;插入电位的延长或增多提示肌肉易激惹或肌膜不稳定,见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或炎性肌病。

(2)异常自发电位:

①纤颤电位(fibrillation potentia1),由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增高或肌肉细胞膜电位的稳定性下降所致的单个肌纤维的自发放电。纤颤电位多呈双相,起始为正相,后为负相,时限1~2ms,波幅20~200uV,频率2~30Hz,声音为尖而高调的嗒嗒声。见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②正锐波(positive shapepotential),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同纤颤电位;为一正相尖形主峰向下的双相波,形似“V”字形,时限10b 100ms,波幅差异很大,一般为50~200uV,频率4~10Hz,声音呈遥远的雷鸣样音。

③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1),指在安静的时候出现单个或部分运动单位电位支配肌纤维的自发放电,波形与正常的运动单位电位类似,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④其他,例如复合重复放电(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s,CRD) 和肌颤搐(myok—ymia)电位。

(3)肌强直放电(myotonic discharge):与安静时肌膜氯离子通透性减小有关,多见于肌肉自主收缩或受机械刺激后。波幅通常为10V~1mV,频率为25~100Hz。放电过程中波幅和频率逐渐衰减,扩音器可传出“飞机俯冲或摩托车减速”样声音。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肌强直。

(4)异常MUAP:

①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MUA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图5—11B),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变、神经丛和周围神经病等;

②肌源性损害:表现为MUAP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图5—11C),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肌病。

(5)异常募集相:

①单纯相:指肌肉大力收缩时,参加发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减少,在肌电图上表现为单个独立的电位,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②病理干扰相:肌纤维变性或坏死使运动单位变小,在肌肉大力收缩时参与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增加,表现为低波幅干扰相,被称为病理干扰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肌源性损害;

③混合相:参加发放的运动单位数量部分减少,大力收缩时相互重叠的运动单位电位的密集程度较干扰相稍有降低,基线部分可分辨,即为混合相,可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3.EMG 的临床应用EMG主要用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神经传导速度的结果,有助于对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进行定位。四肢、胸锁乳突肌和脊旁肌EMG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二)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的测定。

1.测定方法

(1)MCV 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② McV 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action potential,CMAP),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图5-l2)。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一两点问距离(cm)× 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波幅的测定通常取峰-峰值。

(2)SCV 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地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干而逆向地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

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② SCV 计算:记录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2.异g-NCV及临床意义 MCV和SCV 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

3.NCV 的临床应用NCV 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G可以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

(三)F波与H反射

1.F波( F—wave) F波是以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 波(CMAP)后的一个较晚出现的小的肌肉动作电位。

(1)测定方法:

①电极放置:同MCV测定,不同的是阴极放在近端。

②潜伏期的测定:通常连续测定10~20个F波,然后计算其平均值,F波的出现率为80% ~100 %。F波出现率的减少或潜伏期延长均提尔神经传导异常。

(2)临床意义及应用:F波有助于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病变部位的确定。由于F波可以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功能,对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可弥补MCV 的不足,临床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的诊断。

2.H 反射(H—reflex) H 反射是利用较小电量刺激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纤维向上传导至脊髓,再经单一突触连接传人下运动神经元而引发肌肉电活动。

(1)测定方法: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删窝胫神经处,记录电极置于腓肠肌肌腹,最佳刺激强度依个人不同反应而定。

(2)临床意义及应用:H 反射相对稳定地出现于正常成人SI根所支配的肌肉,其他部位则较少见。若H 反射消失则表该神经根或其相关的反射弧病损。临床用于吉兰一巴雷综合征(GBS)、腰椎病、腰骶神经根病变的诊断。

(四)重复神经电刺激

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atizlg nerve electric stinmlation,RNES)指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后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RNS可根据刺激的频率分为低频(≤ 5Hz)RNS和高频(10~30Hz)RNS。

1.测定方法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地线置于两者之间。

②神经和肌肉的选择:临床通常选择面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尺神经支配的小指展肌。高频刺激通常选用尺神经。

2.正常值的计算和异常的判断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或第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波幅递增是计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七升的百分比。正常人低频刺激波幅减低在10% ~15% 以内(图5-13A),高频刺激波幅减低在30% 以下,而波幅增加存50% 以下。低频波幅减低> 15% (部分定为10% ) (图5-13B) 和高频刺激波幅减低> 30% 为异常,称为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波幅增加> 100%为异常。称为波幅递增。

3.RNS的临床意义检测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状态,主要用于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以及和Lambert—Eaton综合征的鉴别。萤症肌无力表现为低频或高频刺激波幅递减;而后者表现为低频刺激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波幅递增。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录像脑电图和24小时脑电图 脑电活动的性质和电磁波一样有四个基本因素即频率、波幅、波形和位相(极性)。除此之外脑电活动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脑电图不是记录某一点的电位,而是在头皮上记录大脑两半球各个部位的电活动,因此还存在各个部位之间的差异及特殊性的问题。脑电活动是随机非线性电信号,因此还有出现方式的不同。人脑功能与外界和本身内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何种程度异常的基础。 频率 频率(Freguency)是每秒种以基线为准波动的次数。其单位为C/S(次/秒),亦即Hz (Hertz)。每一次波动的起点和止点在基线上的跨度叫时限(Duration)其单位为毫秒(ms,1ms=1/1000秒)。频率与时限互为倒数。如某一脑电活动的时限为100ms即1/10秒,其频率为10Hz;亦即一个5Hz的波,其时限为200ms。在脑电图的描述中常用频率而少用时限。在Hans Berger首次描述脑电活动时使用频率的概念延续至今。用频率的不同划分脑电活动为若干段,仅在形容非常慢的脑电活动时才使用时限。 脑电活动的测量应从一个波的起点量到终点即“从谷到谷”。可以用公尺测量,测出波的宽度的毫米数,然后可用下列公式换算为频率: 频率=30/波宽(mm) 或用时限(ms)数除1000ms即为频率。但用公尺测量常不够精确,如不易区分8Hz及7Hz 的波,因8Hz相当于3.75mm,7Hz相当于4.26mm。但区分这两者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好用专用尺测量。这种尺的刻试以纸速30mm为1秒作标准。按频率数每一长方格分为3等份,4等份以至于30等份,代表每秒3次,4次以至30次的频率。测量时将尺在脑电图纸上移动,直到某一波的起止点正好在某一频率刻度之间。此频率就是个波的频率数。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间。分为若干频率组叫频带(Frequency band)。用希腊字母为代表。 δ频带(Delta band) 0.5-3Hz θ频带(Theta band) 4-7Hz α频带(Alpha band) 8-13Hz σ频带(Sigma band) 14-17Hz β频带 (Beta band) 18-30Hz γ频带(Gamma band) >30Hz 在临床上常将α、β及γ频带统称β频带。这些频率的波均可见于正常人。因此仅就频率本身而言并无正常与否的含义。考虑到不同频带在头颅各区的分布及所占的百分比(指数,Index),再加波幅的差别,才能区分正常与否。 波幅 波幅(Amplitude)是电位差的大小,也就是电压的高低。单位为微伏(μV),1μV=10-6V。所以脑电活动是非常微小的电位。其测量应从波顶引一垂直于基线的直线到波谷,其高度与定标的高度比较即可得出微伏数,即“从峰到谷”。一般常用的定标为5mm=50μV,即1mm=10μV此时用测出波高的毫米数乘以10即为此波的波幅数。如波高为6mm,波幅为60μV。如用1mm=7μV的定标,则波高6mm时波幅为42μV。就临床脑电图而言,波幅的具体数值不易准测定。临床上将波幅分为高、中、低三级: 低波幅 <25μV 中波幅 25-50μV或25-75μV

脑电图分析要素

脑电图分析要素 EEG的分析主要从:频率、波幅、波形、时相和位相关系、异常波出现的方式、分布的广度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等方面进行。 频率(frequency): 频率是指某种波在一秒钟内重复的次数,通常用波/秒(c/sec、CPS)或者Hz表示。对散在的慢波可测定其波长,以其所占的时间来表示。脑电波的波率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5/sec以下(通常0. 5~3.5/sec)),10-20μν,出现于额区,不以纺锤样出现,不得多于8-10%,其他各区少于5%。 θ频率带:4~7.5/sec,20-40μν,不超过50μν,双侧对称,颞区多见,不以纺锤样出现。 α频率带:8~13/sec,50-100μν,大脑各区均有α活动和节律,枕区最高,颞区最低。 β频率带:13/sec以上(通常14~40/sec),20-50μν,主要见于中央区和及其前部,以额区和颞区最明显。 波幅(amplitude): 波幅代表一个波的高度,用微伏(μV)来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从波峰作一垂线至基线的距离,并与在相同增益和滤波条件下所记录的标准信号高度比较来确定的。 在临床EEG,以低、中、高波幅来描述。 一般认为25μV以下是低波幅,25-75μV为中波幅,75μV以上为高波幅。 波形(waveform): 根据脑波沿基线偏转的次数和时相分为: 单相波(monophasic wave):脑波自基线向上方或下方的一次偏转。 双相波(diphasic wave) :脑波沿基线上下方各有一次偏转,形成正-负或负-正双 相波。 三相波(triphasic waves) 脑波沿基线上下有三次偏转,形成负-正-负三相波。 根据脑波形态不同划分为: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一、脑电图室负责所有住院、门诊脑电图检查任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二、病员作脑电图,由医师填写申请单,危重病人优先安排。 三、病员作检查前,均需预约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格审核适应症、禁忌症,按指定日期、时间护送来查。 四、检查前应详细查阅申请单,核对病员姓名、了解病员准备情况及特殊要求。 五、门诊报告于检查后半小时发出。住院病员报告发给本人或经治医生并有登记手续。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各种检查记录应妥善管理.建立档案及借阅簿。 七、离开检查室前检查门窗、水电,切断仪器电源。 八、负责仪器的清洁,一级保养及有关仪器的技术档案、附件等保管,发现故障及时登记报告,请修理人员检修。 九、遵守纪律,坚守岗位,着装整齐,礼貌待患。室内不会客,不吸烟,不闲谈,不以医谋私。

脑电图室工作人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 二、热情接待病员,配合临床,详细询问病史,对病员进行仔细检 查,正规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并认真及时报告,严防差错事故。 三、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各种仪器由专人保管,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如遇故障时,应立即上报领导,查找原因,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五、做好本科室的工作总结及统计工作。 六、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员检查工作,严防病员出现意外。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负责本室内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 仪器管理、使用、维修制度 1、脑电图仪器属于精密贵重仪器,必须要有专人保管,定期保养、调试。 2、建立脑电图机的仪器档案,出现故障应找专职人员维修并将维修情况予以记录,纳入档案,以备下次故障维修时参考。 脑电图室继续教育制度 遵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常见的几种脑电图机

几种常见的脑电图机 赵军胜20085023 一、NT9200-16D数字脑电图仪(普及型) (一)仪器简介: NT9200-16D(普及型)型数字脑电图仪采用UE-16B型放大器,增加了单道放大、时域地形图、频率测量、多用户管理系统等功能,是集脑电图、脑地形图与脑电监护于一体的多功能仪器。它利用生物电放大器采集脑电波信号,运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加以处理,绘制三维活动脑地形图,定量定位地反映大脑机能变化及大脑发生病变的范围、部位及程度,为颅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本仪器既可做病理性病变诊断又可做功能性病变诊断,弥补了CT和MRI的不足。电脑存贮病历和无笔描记,大大节约使用成本,并为病人复查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数字脑电在临床上的应用: 癫痫病、脑肿瘤、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脑脓肿、气体农药中毒、脑震荡、脑外伤、脑死亡、中风和再中风预测及老年痴呆的诊断、精神病、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等科学研究 (三)性能特点: 1、采用UE-16B型放大器 2、采用windos 2000操作系统,稳定性高。 3、USB接口全数字脑电放大器,支持热插拨,无需插卡,便于携带。 4、采样率可达1000点/秒。超强的抗干扰能力,确保脑电波形不失真。 5、正常参考值。 6、强大的多用户管理功能,确保每位操作大夫病历档案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7、强大的数据库管理方式,可支持多种查询检索,方便对病人的各种信息进行检索和统计。 8、用于体检时,可连续采集多个病人并统一打印病例报告。 9、采集过程中,导联列表实时显示,并可随时改变走纸速度及灵敏度。 10、可在采集和回放过程中,随时添加事件标记及医生注释,并可自定义导联方式及诱发事件。 11、可按长度和方向选择EEG波形,边采集边回放; 12、具有多级电影回放功能。可以多种方式快速回放波形。 ①多种速度前后播放脑电图,最高可达100倍数; ②可任意放大脑电波形,测量脑电波幅度、频率; ③可按秒、页、事件及标记多种方式快速回放波形; ④快速进入事件位置,通过事件表直接跳转到对应的波形位置 13、采样长度可达72小时。 14、具有三维彩色脑电地形图、直方图、时域地形图及功率谱阵图。 15、可用不同颜色标识任意导联,避免混淆。并可以每导波形单独放大,方便医生分析。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视频脑电图报告 (从结论部分或脑电印象分析) 第一部分慢波(含背景活动慢) 脑电图非癫痫样异常 1.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 1)背景节律不对称 2)不同步:(1)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2)双侧同步慢节律(3)局灶性慢波 3)特殊模式:(1)背景活动变慢(2)周期性(3)昏迷 不对称 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 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 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 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痫发作后缺失, 颅骨缺损。 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慢波常提示(1)颅内感染(2)癫痫发作后脑功能损伤。 局灶性慢波 1.频率小于8HZ的θ或δ波 2.通常涉及2-3个导联,可以一侧或一叶 3.一般提示急性或进行性结构异常 4.功能性的异常过程包括:血管疾病,癫痫发作后期,系统性疾病 5.经常伴随其他的脑电异常,如:不对称,癫痫样放电,在癫痫样放电时,该部位有定位作用。 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 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 1.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痫所致的脑水肿。2.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 3.慢波一般会抑制快活动 4.中央,顶区较少出现慢波, 一般为后头部、额区。 5.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 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 1.广泛的θ慢波提示中毒,脑炎,白质损伤,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 2.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Herniation),代谢性疾病

脑电图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讲解

脑电图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脑电图近年来发展很快,脑电图机已经普及到许多基层医院。但作者也发现许多医生及脑电图技术人员对于脑电图的知识的掌握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的脑电图存在着套用成年人脑电图标准的倾向。不了解婴幼儿及儿童脑电图的特殊情况。在脑电图记录描述中很明显是正常的描述,但结论中却给出轻度甚至中度异常脑电图的结论。而一些医生对于脑电图并不了解,看到异常脑电图的结论就告诉家属孩子患的是癫痫。对于癫痫大家都有种恐惧感,听到这个词,家属就心慌,开始了漫漫的天南海北的求医之路。而目前由于市场化的结果,医疗市场八仙过海,各种广告层层叠叠,各种未经过检验的新方法新治疗仪器也层出不穷。许多患者最后家财散尽,病未见好。有的迷信各种祖传秘方,导致病情加重。在此种情况下,身为医者,更应该牢记责任,性命幸福相托,责任重大。医者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导致一个人一个家庭命运的变化。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自己份内的技能。脑电图与医生的阅读经验很有关系,同样的一份图,可能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更应该提高技能。为此作者愿意结合自己的经验,结合相关文献,对于脑电图做一简单的介绍。 脑电图(EEG电极放置方法:通常EEG记录中采用国际10-20系统法放置16-21个头皮电极,我们放置19个电极,包括2个耳极和1个接地电极。常规使用参考电极的参考导联(单极导联和不使用参考电极的双极导联(纵向导联或称为香蕉导联记录。必要时加用横向导联和环状导联。记录时间不少于20分钟。记录时间过短,会影响记录的效果。 正常脑电图波型的判断中,应该注意2方面的内容。 1.正常中的变异。①14Hz及6Hz正相棘波。主要见于4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于浅睡眠期,深睡时少见,与癫痫发作无必然的关系。注意该波为正相,而一般的棘波为负相。 ②节律性颞区θ波爆发。多见于中颞区,为颞区长时间的4-7Hzθ波持续发放。多见于儿童清醒、睡眠早期。无临床意义。③6Hz良性棘慢波。该波主要发生于思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作者: ————————————————————————————————日期: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录像脑电图和24小时脑电图 脑电活动的性质和电磁波一样有四个基本因素即频率、波幅、波形和位相(极性)。除此之外脑电活动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脑电图不是记录某一点的电位,而是在头皮上记录大脑两半球各个部位的电活动,因此还存在各个部位之间的差异及特殊性的问题。脑电活动是随机非线性电信号,因此还有出现方式的不同。人脑功能与外界和本身内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何种程度异常的基础。 频率 频率(Freguency)是每秒种以基线为准波动的次数。其单位为C/S(次/秒),亦即Hz (Hertz)。每一次波动的起点和止点在基线上的跨度叫时限(Duration)其单位为毫秒(ms,1ms=1/1000秒)。频率与时限互为倒数。如某一脑电活动的时限为100ms即1/10秒,其频率为10Hz;亦即一个5Hz的波,其时限为200ms。在脑电图的描述中常用频率而少用时限。在Hans Berger首次描述脑电活动时使用频率的概念延续至今。用频率的不同划分脑电活动为若干段,仅在形容非常慢的脑电活动时才使用时限。 脑电活动的测量应从一个波的起点量到终点即“从谷到谷”。可以用公尺测量,测出波的宽度的毫米数,然后可用下列公式换算为频率: 频率=30/波宽(mm) 或用时限(ms)数除1000ms即为频率。但用公尺测量常不够精确,如不易区分8Hz及7H z的波,因8Hz相当于3.75mm,7Hz相当于4.26mm。但区分这两者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好用专用尺测量。这种尺的刻试以纸速30mm为1秒作标准。按频率数每一长方格分为3等份,4等份以至于30等份,代表每秒3次,4次以至30次的频率。测量时将尺在脑电图纸上移动,直到某一波的起止点正好在某一频率刻度之间。此频率就是个波的频率数。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间。分为若干频率组叫频带(Frequency band)。用希腊字母为代表。 δ频带(Delta band) 0.5-3Hz θ频带(Theta band) 4-7Hz α频带(Alpha band)8-13Hz σ频带(Sigma band)14-17Hz β频带 (Beta band)18-30Hz γ频带 (Gamma band)>30Hz 在临床上常将α、β及γ频带统称β频带。这些频率的波均可见于正常人。因此仅就频率本身而言并无正常与否的含义。考虑到不同频带在头颅各区的分布及所占的百分比(指数,Index),再加波幅的差别,才能区分正常与否。 波幅 波幅(Amplitude)是电位差的大小,也就是电压的高低。单位为微伏(μV),1μV=10-6V。所以脑电活动是非常微小的电位。其测量应从波顶引一垂直于基线的直线到波谷,其高度与定标的高度比较即可得出微伏数,即“从峰到谷”。一般常用的定标为5mm=50μV,即1mm=10μV此时用测出波高的毫米数乘以10即为此波的波幅数。如波高为6mm,波幅为60μV。如用1mm=7μV的定标,则波高6mm时波幅为42μV。就临床脑电图而言,波幅的具体数值不易准测定。临床上将波幅分为高、中、低三级: 低波幅 <25μV 中波幅 25-50μV或25-75μV

脑电图检查的作用及意义

脑电图检查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知道,当心前区不适时,要做心电图检查;胃部不适时,则应进行胃镜检查;而当头部不适时,有时医生就要对你进行脑电图检查。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能查出什么病呢? 人体的大脑有140亿个脑细胞,其中有2.5亿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活动时可以产生各种生物电信号,脑电图就是利用脑电图机记录人体大脑生物电的信息的。只要将脑电图机的探测仪电极贴在头皮上,仪器就能收到脑电活动整个过程中电位的变化,这时扫描笔便在移动着的图纸上描绘出各种曲线。由于曲线的频率和振幅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波形,形成了脑电图波。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脑电图都有其固有的特征。脑电图波分为慢活动波和快活动波,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有着正常的生理节律和固有特征,而当脑电图出现异常时,则提示有病变的可能。因此,在对大脑生理功能进行评判时,可以进行脑电图检查。由于脑电图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所以可以多次进行重复检查。哪些疾病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呢? (1)精神性疾病:为了确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异常等,可做脑电图检查,排除包括癫痫在内的脑部其他疾患。 (2)癫痫:由于癫痫在发作时脑电图可以准确地记录出散在性慢波、棘波或不规则棘波,因此对于诊断癫痫,脑电图检查十分准确。 (3)脑内的一些实质性病变:一些脑肿瘤、脑转移癌、脑内血肿等,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这些脑电图变化,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阶段和损害情况,可出现病灶性慢波,这种病灶性慢波,可以确诊脑内的病变。 脑电图检查是一种对大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由于大脑功能的变化是动态的、多变的,因此对—些临床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的病人在做一次脑电图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时,不能完全排除大脑疾病的存在,而应定期进行脑电图复查,才能准确地发现疾病。 此外,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事先要洗头,以保持头部表面的清洁,才能正常传导电流。当检查器接触到头皮的时候,不要紧张,要平缓呼吸,配合医生,做好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简述分析报告

脑电图检查法 【原理】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 一、常规脑电图 ★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 (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 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 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 波幅、波形失真少; 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 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

电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 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 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 (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优点是可以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情况及脑电图的变化。但缺点为必须住院监测。 【结果判断】 一、健康成年人(20—60岁)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 ★以α频段(8—13Hz)尤其是9--10 Hzα节律占优势,约占 75%(北京55%-90%)(国外0-95%),在枕部呈纺锤状节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一:原理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 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5/s以下;θ频率带:4~7.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 以上)。以周/秒(c/s)表示。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 的波。在中睡期出现)。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常用0.1秒和0.3秒)。脑电的振幅,从几微伏到几百微伏。脑电图波形的相位,也称波的极性,以波形基线为标准,朝上的波称为负相波,朝下的波称为正相波。两个波顶之间的时间差称相位差,相位差一般用时间ms表示。 一般概念: 1)背景活动:在脑电图描记中,除了阵发或局限的显著变动部分外,其表

脑电图室

2012 年度脑电图室试卷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75分) 1、出现下述那种波即可肯定病人处于轻睡期() A、颞部尖波 B、阵发性短程12~16 波/秒 C、额部θ 活动较多 D、无α 节律 2、脑电图检查每一患者应至少记录() A、10 分钟 B、20—30 分钟 C、1 小时 D、2 小时 3、精神运动性发作的脑电波异常常为() A 、颞叶放电B、额叶棘波C、高幅失律D、各导多棘慢波综合 4、同心针电极能探测() A、整块肌肉的电活动活动 B、一根肌纤维的电活动 C、一根神经纤维支配肌肉范围的电 D、针极周围1 毫米左右范围内的电活动 5、束颤电位代表()

A、肌纤维兴奋性增高 B、肌束兴奋性增高 C、运动单位兴奋性增高 D、肌束兴奋性降低 6、脑炎脑电图异常最具特征的是() A、慢波增多 B、癫痫放电 C、三相波 D、周期性发放波 7、安眠药中毒() A 三相波 B 高波幅快波 C 周期性发放电 D 慢波增多 8、作脑电图前不应要求受检者作好下列哪项准备() A 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B 检查前应禁食 C 检查前一天应停服镇静、安眠药 D 穿衣质量不受限制 9、作脑电图头皮电阻要求在()以下 A 15 千欧 B 18 千欧 C 20 千欧 D 25 千欧 10、脑电波按频率可分为()种 A 4 B 5 C 6 D 3 11、脑电图检查的禁忌症不包括() A高血压B 头皮外伤C 病情危重病人D 极度躁动不安 12、正常成人清醒时脑电图波形常呈() A 尖波形 B 驼峰形 C 正弦形 D 重叠形 13、异常脑电图分型()

A4 B3 C6 D5 14、脑电图以θ 节律为主属()度异常 A 超高度 B 高度 C 轻度 D 中度 15、下列哪项不是正常脑电图() A 正常成人脑电图 B 癫痫放电脑电图 C 正常儿童脑电图 D 睡眠脑电图 16、脑电图检查的适应症不包括() A 抽搐 B 脑瘤 C 脑炎 D 开放性颅脑外伤 17、脑电图以δ 节律为主属于()异常 A 高度 B 轻度 C 中度 D 超高度 18、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不包括() A 癫痫确诊 B 脑炎的早期诊断 C 脑梗塞的定位 D 肝昏迷的早期诊断 19、确定异常神经支配的检查方法是() A 神经肌肉检查 B 运动神经传导检查 C 肌肉检查 D 神经检查 20、慢波即()波/秒 A、1—7 B、2—8 C 、5—8 D、5—7 21、睡眠纺缍以短程()

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及分类

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及分类

第 1 章绪论 1.1引言 大脑又称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组成。它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1]。大脑是人的身体中高级神经活动中枢,控制着人体这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对人脑神经机制及高级功能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经成为当代脑科学发展的热点方向之一。 人的思维、语言、感知和运动能力都是通过大脑对人体器官和相应肌肉群的有效控制来实现的[2]。人的大脑由大约1011个互相连接的单元体组成,其中每个单元体有大约104个连接,这些单元体称做神经元。在生物学中,神经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神经元的树突和其他神经元的轴突相连,连接部分称为突触。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就是通过这些突触进行的。生物电信号的本质是离子跨膜流动而不是电子的流动。每有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去极化神经元细胞时,可以记录到一个持续1-2ERP的沿轴突波形传导的峰形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上升到顶端后开始下降,产生一些小的超极化波动后恢复到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人的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就是膜内比膜外电位低70mV)。这个变化过程的电位是局部电位。局部电位是神经系统分析整合信息的基础。细胞膜的电特性决定着神经元的电活动[3]。当神经元受到外界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被降低从而提高了膜的兴奋性,当兴奋性超过特定阈值时就会产生神经冲动或兴奋,神经冲动或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由上述可知,膜电位是神经组织实现正常功能的基本条件,是兴奋产生的本质。膜电位使神经元能够接收刺激信号并将这一刺激信号沿神经束传递下去。在神经元内部,树突的外形就像树根一样发散,由很多细小的神经纤维丝组成,可以接收电信号,然后传递给细胞体。如果说树突是树根的话,那么细胞体就是树桩,对树突传递进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果信号超过特定的阈值,细胞体就把信号继续传递给轴突。轴突的形状像树干,是一根细长的纤维体,它把细胞体传递过来的信号通过突触发送给相邻神经元的树突。突触的连接强度和神经元的排列方式都影响着神经组织的输出结果。而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神经组织结构和复杂的信息处理机制,才使得人脑拥有高度的智慧。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脑电波,对脑来说,脑细胞就像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早在1857年,英国的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就在猴脑和兔脑上记录

脑电图室规章制度

脑电图室规章制度 篇一: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一、凡脑电图检查者,由医师认真填写“脑电图申请单位”并按申请单的需求做好检查准备。 二、检查者需详细阅读病历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 三、操作人员要熟悉脑电图机的使用知识和操作技术,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四、开机时要认真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如有噪音和其它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修。 五、建立逐日登记薄。 六、结合临床,提高诊断复合率,书写报告单自己要清晰。发送报告单要及时。 七、工作室内温度必须适宜,对受检者态度要和蔼,解除畏惧情绪,取得配合。 八、工作室内保持安静、卫生、清洁,严禁吸烟。 九、按时上下班,遵守工作纪律。 十、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脑电图室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服从职能管理部门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

二、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各级责任人应明确自己的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四、质量管理目标: 1、图形描记清晰,报告准确率达95%,阳性率》50%。 2、服务态度热情,争取做到零差错,零投诉,零纠纷。 五、质量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脑电图室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进行检查。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严格执行报告单签发制度。 4、严格执行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5、严格按照脑电图室履职要求进行工作。 6、每月自查并制定整改措施记录在《医疗医技综合记录本》上。 7、每月进行培训并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操作演练,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考核。 篇二:脑电图室制度流程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一、脑电图室负责所有住院、门诊脑电图检查任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二、病员作脑电图,由医师填写申请单,危重病人优先安排。 三、病员作检查前,均需预约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格审核适应症、禁忌症,按指定日期、时间护送来查。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主要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 (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 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θ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δ波。 静态睡眠以δ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θ和δ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θ活动为主。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θ节律,5月为5Hzθ节律,12月时为6-8Hzθ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μν。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θ和δ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α波活动,尚有散在δ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θ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α波为主要节律。但α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μν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θ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θ波或δ波慢活动,可把β或α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α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α节律。 7岁为9Hzα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 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α指数成正比,与θ、δ指数成反比,但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α波活动,6岁时出现8-9Hzα 节律,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 4 α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θ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 者成为衡量儿童脑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脑电波与心灵感应揭秘(一)

脑电波与心灵感应揭秘(一) 美军400万英镑开发读心术,让士兵靠头盔了解对方想法,2017年前打造心灵感应兵团据《星期日泰晤士报》4月8日报道,美国政府和军方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各种秘密实验,试图制造具有超能力的士兵。然而,如果这些“超级战士”在战场上无法顺利地与战友沟通,仍有可能被敌人击败。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国防部狂砸400万英镑,秘密研制一种“读心头盔”,只要士兵戴上这种头盔,他们无需开口说话就可互相“阅读”彼此的脑部活动。据透露,美国国防部计划于2017年前正式组建一支“心灵感应兵团”! 计划 原理目标 用“意念”互通讯息 据报道,美军研制“读心头盔”的秘闻是由多名内幕人士向《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的。众所周知,美国政府和军方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各种秘密实验,试图制造具有超能力的士兵。然而,即便各种高科技装备能让这些“超级战士”体格强壮如虎添翼,他们依然是单独的个体,而现代战争讲究的是依靠团队协同作战,如果这些“超级战士”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无法及时顺利地与战友沟通,仍有可能被敌人击败。 内幕人士透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目前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展开了一项秘密计划该计划试图研制出一种可阅读士兵脑电波的“读心头盔”,只要士兵戴上这种头盔,他们无需开口说话就可互相“阅读”彼此的脑部活动,从而依靠“心灵感应”在战场上与战友互通讯息!如此一来,无论战争多么激烈,这些如同拥有“读心术”一般的士兵们总能在瞬间了解彼此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指令用“意念”传递给对方,从而大大地加强反应能力,提高战场生存机会! 原理 将脑电波转换成代码 据透露,美国国防部目前已经将研制“读心头盔”的秘密任务交给了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而研究人员将对目前医学界应用于四肢麻痹患者的“脑电波传送技术”进行改良,使之能更好地运用在战场上。按照五角大楼的设想,“读心头盔”是一种内藏电极的钢盔,一旦士兵戴上它,它就会将士兵的脑电波活动记录下来并“翻译”成相应的“作战指令”传送给其他战友,从而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即使一言不发,也能提醒战友“有埋伏”或召唤无人驾驶战机。 据透露,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正在对志愿者进行“读心头盔”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让实验志愿者戴上特制帽子,帽内装有128条裹在凝胶内的电极。接着,研究员会要求志愿者在脑中想着“前方有敌人”“召来直升机”等字句,并记录下他们思考这些“作战命令”时的脑电波活动,然后再转化成相应代码发送到计算机。令人兴奋的是,

医院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xx医院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一、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1、需做检查的病员,由临床医师填写申请单,必要时经有关医师检诊同意,检查危重病人、残废军人优先。 2、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与临床医师或门诊医师联系,共同研究解决。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注意安全,定期保养、维修,并对机器进行检测。 4、各种检查记录保管好,建立档案。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上下班前清扫,保管好水电,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二、脑电图室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3、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加强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不断提高诊断合格率 5、爱护仪器设备,经常维护保养,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三、脑电图室业务学习制度 1.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具体时间及内容制定计划。

2.业务学习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学习内容、地点、主持人),要 设专本登记,要有专人负责。 3.业务学习实行签到制度,以此作为继续教育学分的依据。 4.全科医务人员应积极学习,科室将其列为业务考核内容之一;要 求每人进行自学。 5.实行学习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评优、奖惩、经济分配等挂钩。 四、脑电图室文件保管制度 1.凡医院下发的文件、规定、通知应分类保管。 2.值班人员接到上述文件后,应及时通知科主任,并妥善保管于临时文件夹内。 3.科主任应及时组织科内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4.定期整理文件,凡与现行文件冲突的,及时清理。 五、脑电图室劳动纪律和考勤制度 1.严禁科室职工私收治疗费、检查费,违者按院部规定处理。 2.工作时间严禁干私活、办私事、带孩子,违者罚款50元。 3.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不准乱串科室、私自外出、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