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外精彩活动内容

生物课外精彩活动内容
生物课外精彩活动内容

生物实验课外活动记录材料

主题:酸奶的制作

酸奶的营养价值很高,又富有良好的风味,很受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夏天喝上一杯凉凉的酸奶,又解饥又解渴,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在讲酵母菌一节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几个最简单的酸奶制备方法,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实践反馈信息,下面一种方法很适合家庭酸奶的制备。

一、家庭准备

(一)材料

市售奶粉或鲜牛奶(或鲜羊奶),白砂糖(或冰糖),市售酸奶

(二)用具

1洁净的奶瓶或玻璃瓶若干

2盛水器皿(如盆子等)

3可加热器皿(如家用铝锅、铁锅)

4冰箱

二、制备方法

(一)恢复原奶市售奶粉已脱水,应恢复原奶。市售奶粉由于品种不同而表现出质量不同,故恢复原奶所需比例不同。一般是奶粉和水的比例为1比7~8。每袋400克的奶粉可稀释3000~4000毫升奶液。市售鲜牛奶可不对水。

(二)加热灭菌将恢复后的奶粉煮沸3~5分钟进行消毒。煮沸的时间

不能太长,否则会破坏它的营养成分,也会影响它的风味。煮时用的器皿最好用铁制器皿。

(三)冷却把消过毒的复原奶搁置一段时间冷却。

(四)装瓶将冷却后的复原奶装进洁净并消过毒的瓶子里。

(五)接入发酵菌种所用菌种是市售酸奶。接种量为3~15%(即市售酸奶:复原奶=(3~5:100)。注意:市售酸奶应选择新鲜的,没有异味,瓶口密封严的。接种好以后用盖子密封好。

(六)发酵培养在35~45℃的温水条件下培养。(夏天可以直接放在达到该温度的地方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5~8小时,便会出现凝固现象。一旦出现凝固现象就可以停止发酵。注意:发酵期间,瓶子不能振动或搬动。鉴别凝固状态的好坏依据:无气泡、不分层,颜色和原奶颜色相似,这样算是好的。如果出现气泡、分层、颜色发生变化现象,则不成功,应弃之不要。

(七)保存为了充分体现出酸奶的风味,可以在冰箱贮存24小时以后饮用,此时口味最佳。如没有冰箱可用冷水处理24小时即可饮用。处理好的可以存冰箱中保存7~10天,10天以后,则酸奶逐渐变味。所以应在10天之饮用。

生物实验课外活动记录材料

主题:草履虫的采集、培养

金色的十月,学校初一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在学完了教版第四章第三节《单细胞生物》之后,开展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课——采集、培养和观察草履虫。

事前,我们在学校生物实验室制备了培养液,在网络上收集了有关草履虫知识,讨论研究了培养液的制取,主要选用了以下几种。

1.稻草培养液:干稻草10克,剪成3cm长,放入大烧杯,加水1000ml,煮沸10-15min,放凉,补齐失去的水分,在1000ml水面处划一刻度线,便于日后失水再补;

2.干酵母培养液;市售干酵母0.5克,加水1000ml,摇荡均匀后备用;

3.莴苣、稻草混合培养液:莴苣叶25克,加水500ml煮沸5min,失水补齐后再加稻草培养液500ml即可;

4.荷叶培养液;干荷叶50克,适当撕碎,加水1000ml煮沸15-20min 即可;

5.麦粒培养液;小麦粒100颗,加水1000ml煮沸10-15min,

6.蛋黄培养液;煮熟的鸡蛋黄2克,加水1000ml搅拌均匀。

以上六种方法,无论煮沸与否都要在培养瓶上帖好标签注明制作日期,放进恒温箱在25-30℃下培养一至二天,以促进长出细菌,接种草履虫后,供其索饵。另外我们还预备了一些牛肉汁,制作方法是,将牛肉和水按1:2的质量比配好,上锅蒸熟,将肉取走冷却后即可。

周日秋高气爽,灿烂,兴趣小组老少成员随车到巷的某大型养鱼场。在鱼场附近,我们在凡是有机物含量丰富的污水地方,用水样瓶采250-500ml,取水量后,将水一部分装入试管,将试管对着,如能看到白色小点在水里游动,就说明水中可能有草履虫。当场用放大镜检查,如果水中有呈乳白色个体较大、圆柱状、一端稍圆、一端稍尖的就是草履虫。在一个小型水田沟里,小组成员意外地发现了通体绿色的草履虫。

取好水样返回学校,我们在水样瓶10—20cm处放置一盏灯,经24小时照明,使草履虫向水的上层聚集,从聚集的水面下1cm处,瓶壁上已经形成一圈“白线”的地方,用微吸管取液,滴一滴到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如果水滴完全含的是草履虫,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新的干净滴管吸培养液,将载玻片上的草履虫吹入培养瓶中。

如果观察到水样中含少量其他微型生物时,我们就采用牛肉汁的方法来分离出草履虫。在另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牛肉汁,再在间距2cm 左右滴一滴含草履虫的水样,用解剖针从肉汁一端引一条线到含有草履虫的水滴上,两滴连结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会发现草履虫对牛肉汁敏感性很强,其游到牛肉汁滴的速度最快,然后迅速把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在确认牛肉汁无其他微型生物时,迅速用吸水纸切断连结线,用干净的滴管把含草履虫的牛肉汁吹入培养瓶中,如此操作重复几次,然后在培养瓶标签上注明接种日期和大概数量等,再放在25-30℃环境中继续培养,间断性观察时,注明时间,这样待一个周期(约十五天)结束后,就可以各自给出不同培养液草履虫增长曲线,通过对比,成员们找出不同培养液间,

草履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日,以及数量、大小,从中比较出培养液质量上的优劣。

最有意思的就是那些绿色的草履虫,在网上查找资料,我们知道绿色草履虫实际上是一种生活在水田沟里的无色草履虫,以细菌和真菌为食物,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

绿色草履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绿藻为共生的草履虫提供氧气和养料。对这一批绿色草履虫,大家特别地好奇,精心设计了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其存活的培养方法:取一部分绿草履虫在暗处较长时间培养,培养液中有丰富细菌和真菌作为草履虫的食物,约十五天后,效果真的很明显。我们还采用了少许破碎的绿草履虫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少许无机盐,并放在有光的地方,结果也同样获得了共生的绿藻种群。

通过这样一次大规模的课外活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动口动手又动脑,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基础与实践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