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与智能用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分布式电源与智能用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分布式电源与智能用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APEC研究报告

分布式电源及智能用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2012年6月13日

研究团队:嘉平、建华、文霞、念、曾博、敏、吴林伟、朱星阳、程编写:建华

审核:嘉平

目录

第一章分布式电源及智能配用电技术的现状和趋势 (1)

1.1 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研究现状 (1)

1.2 智能配用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10)

1.3 微网及其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及相关研究容 (14)

第二章分布式电源的工作原理 (26)

2.1双馈风力发电机 (26)

2.2燃气轮机 (36)

2.3燃料电池 (44)

2.4太阳能光伏发电 (49)

2.5储能元件 (55)

2.6分布式电源逆变器控制模型 (66)

第三章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功能和规划 (68)

3.1 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68)

3.2 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68)

3.3 智能配用电系统的集成规划 (71)

第四章日本分布式电源和智能配用电技术的发展 (77)

4.1有关政策和智能配用电技术 (78)

4.2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81)

4.3智能电表 (82)

4.4新一代能源 (83)

4.5小结 (84)

第五章中国微电网示园区的系统设计及仿真 (85)

5.1微电网示园区简介 (85)

5.2微电网示园区系统设计 (86)

5.3微电网示园区运行仿真分析 (87)

第六章结论 (92)

第一章分布式电源及智能配用电技术的

现状和趋势

1.1 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研究现状

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都已经完成微电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初步建立了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的模型和仿真分析工具,完成了微电网及所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的控制和保护策略、通信协议等,并且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智能配用电系统示小区进行了验证,解决了微电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的运行、保护和经济性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未来的研究目标是发展高级控制策略,整合多个微电网同智能配电管理系统(DMS)的相互作用,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现场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控制策略在实际微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中的运行效果,以及微电网对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的影响评估等。

目前各国一些典型微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试验工程调研情况如下。

(1)北美的微电网及其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研究首先,由美国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CERTS)最早提出的微电网概念,是所有微电网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美国CERTS在其

微电网概念报告中,对微电网的主要思想以及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概述,说明CERTS微电网两个主要部件:静态开关和自治微型电源,并系统阐述了微电网的结构,控制方式,继电保护以及经济性评价等相关问题。目前,美国CERTS微电网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已在美国电力公司沃纳特/Walnut微电网测试基地得到了成功验证。有美国北部电力系统承接的曼德瑞沃/Mad River微电网是美国的第一个微电网的示性工程,检验了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方法、保护和控制策略以及经济效益等,并初步探讨制定关于微电网的管理条例和法规,成为美国微电网工程的成功例。同时美国能源部(USA. Department of Energy)在“Grid 2030”发展战略中,已经提出一个以微电网的形式安放和利用微型分布式发电系统得阶段性计划,对今后的微电网的发展规划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此外,加拿大BC和Quebec两家水电公司已经开始开展“微电网”示性工程的建设,特别对于微电网的主动孤网运行进行测试,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地安置独立发电装置IPP(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改善用户侧供电可靠性。

美国的微电网由美国能源部(DOE)和加州能源委员会(CEC)共同资助,从2003年起开始正式研究。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CERTS)是最著名的微电网研究机构,在2003年为美国能源部和加州能源委员会编写的《微电网概念》白皮书中最早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这个概念已经在威斯康辛大学实验室的试验平台中成功得到了检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概念的准备性与合理性,CERTS于2006年11月份开始进行微电网的示小区,在美国电力公司的多兰技术中心搭建微

电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试验平台,如图1.1所示。

图1.1 多兰技术中心微电网试验平台布局

(2)日本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研究

日本根据本国资源日益缺乏、负荷需求增长迅速的发展现状,开展了微电网的研究。目前,日本已在国建立了多个微电网工程。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一直是日本电力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大力支持一系列微电网示性工程,并鼓励可再生和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微电网的应用。日本在微电网的网架拓扑结构以及微电网集成控制、热电冷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基于可再生电源的大规模独立系统的应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NEDO在2003年启动了含可再生能源的地区配电网项目,并分别在青森县、爱知县和京都县建立了3个微电网示小区。位于青森县八户市的示小区如图1.2所示。这个工程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

阳能和生物质能)供给电能和热能。该工程电源包括生物质燃气发电机3×170kW,铅酸蓄电池组2×50 kW,光伏发电80 kW,风力发电20 kW,共710 kW。负荷包括:市政厅360 kW,4所中小学205 kW,八户供水管理局38 kW,共603 kW。整个微电网通过公共联结点(PCC)与外部大电网连接。在9个月的运行期间,由于建立微电网使可再生能源利用系数增加,系统从大电网的购电量减少,CO2排放也大幅度降低。在为期1周的独立运行期间,系统频率基本维持在50±0.5Hz围,较好地实现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图1.2 青森县微电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示小区日本在京都县建立了京都经济能源工程,于2005年12月开始运行。这个系统的电源包括:光伏发电50 kW,风力发电50 kW,生物发电5×80 kW,一个250 kW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s)和一个100 kW的蓄电池组。能量控制中心通过电信网络与分布式电源进行通信,从而控制能量平衡的供需要求。一旦出现能量的不平衡,可以在5分

分布式能源简介

分布式能源 一、定义 所谓“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值)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在环境保护上,将部分污染分散化、资源化,争取实现适度排放的目标;在能源的输送和利用上分片布置,减少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损失,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二、简介 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将用户多种能源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配置的新型能源系统,是相对于集中供能的分散式供能方式。 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对分布式能源定义为:安装在用户端的高效冷/热电联供系统,系统能够在消费地点(或附近)发电,高效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产热和电;现场端可再生

能源系统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以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国内由于分布式能源正处于发展过程,对分布式能源认识存在不同的表述。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种是指将冷/热电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直接安装在用户端,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能源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燃料电池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多种形式。第二种是指安装在用户端的能源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冷、热、电联产为主,其它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将电力、热力、制冷与蓄能技术结合,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公用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智能电网论文

智能电网 摘要:信息化与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脑,通讯似乎都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但日渐老化的传统电网结构并没有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用户对电力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安全、环保等各方面政策都对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本文通过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系统以及高级的智能仪表体系和需求侧管理的两方面来着重介绍智能电网的主要应用和功能特征,和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在科技引领社会变革的时代,智能电网必将展现出其特有的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字:电网系统;分布式能源;智能化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包含了一个智能型电表基础建设,用于记录系统所有电能的流动。通过智能电表,它会随时监测电力使用的状况。智能电网包括超导传输线以减少电能的传输损耗,还具有集成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能力。现代化的电能网络被许多政府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能源依赖,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措施。智能计量作为智能电网的一部 分,但它本身本不能称为一个智能电网。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由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国情及资源分布不同,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国际上对其还没有达成统一而明确的定义。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智能电网就是为电网注入新技术,包括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力工程技术等,从而赋予电网某种人工智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成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 1下面分别阐述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系统和高级的智能仪表体系和需求侧管理其中两个方面 1.1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系统 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侧的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系统,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并网技术和具有潜在功率产品价值的需求,利用侧负荷响应能源梯级 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如以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热电联产、沼气利用等。分布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过程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

基于现状分析的智能用电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袁英豪

基于现状分析的智能用电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袁英豪 摘要:智能用电作为电网系统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不断改 善着人们生活用电的便利程度。再加之当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智能用电的节 能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地显现,但受其研究较晚,发展落后的局限,我国智能用电 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其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本文就着 重分析了智能用电的发展现状,并据此研究了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创新方向,期望能以此来指引智能用电技术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现状;智能用电技术;发展趋势 一、智能用电技术现状 1.1国外应用现状 对于智能用电技术的研究,国外一些国家受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积极影响,过 早地认识到电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早在2005年就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 了显著成效。2005年加拿大的马克坎贝尔发明了协调用电的智能化设备,通过协 调建筑内的电器用电量,来减少用电高峰时不必要的耗能,极大地提高了用电效率;2006年-2010年间,美国的企业和政府先后发明了测量电量的电子产品和相 应的监控系统,实现数据收集的及时高效,能通过实时分析居民的用电情况来做 出相应的措施。与此同时,多样化的电费计价措施的应用使得家庭和社会的用电 更加科学合理,例如法国推行峰谷分时计价;美国使用季节差价和峰谷差价;日 本应用受管制电价。这些方式的应用都对用电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实现用电的 合理性。 1.2国内应用现状 我国由于受发展程度的制约,各方面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导致 早期技术落后,在电力协调应用方面只能通过政策来控制用电水平,对于相关技 术的研究也较晚,电力智能设备的应用较为落后。虽然发展初期受到了多方面因 素的限制,但我国发展意识较强,发展速度也远高于别国,在社会各界共同的努 力下,2009年我国的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也已开展相关的开发业务,与家电厂 商联合开发了满足智能电网需求的智能电网,并在2011年,以青州市供电公司 为试点对电网进行了升级,实现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应用,并获得了显著地成效, 以此为开端,我国的智能用电技术得以飞速发展。 1.3差距分析 我国与国外智能用电技术的差距不在于发展程度的快慢上,而是在于用电技 术发展方向的不同上。国外发展先进有利的社会因素使得智能用电设备的群众基 础较为牢靠,重视对家庭用电的管理。而我国是以商业用电管理为主,由于早期 群众的思想普遍较为落后,再加上政府对智能设备的普及力度不足,很多家庭不 愿安装智能设备,在家庭用电管理方面的发展较为困难,由此一来基数较大的家 庭用电体系管理出现缺陷,积少成多之下就对电能造成了大量的消耗。因此,需 要在未来的发展中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来提高家庭的智能用电。 二、智能用电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用电技术大多依靠物联网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整体上对大 量的数据进行统一的采集分析,以此来达到数据处理及时,高效统筹管理的目的。这种依靠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用电技术发展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具体研究。 2.1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 在当前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智能电表的配合来实现整体用电的智能

2020年公需课考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93分)

单选题: 1.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2.()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 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3.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5.()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6.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7.(),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8.()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9.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国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国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一、分布式发电概况 分布式发电是指位于用户所在地附近的,所生产的电力除由用户自用和就近利用外,多余电力送入 当地配电网的发电设施、发电系统或有电力输出的多联供系统。分布式发电形式多种多样,因资源条件和 用能需求而异,发电方式包括三大类:1、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是热电联产和冷热电多联供等;2、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主要包括小型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涵盖工业余压、余热、废弃可燃性气体发电和城市垃圾、污泥发电等。 由于发达国家的热电联产主要采用天然气在用户端或靠近用户区域发电供热,故均被纳入分布式能源。“国际热电联产联盟”已将其名字更改为“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World Alliance Decentralized Energy),Decentralized在英文中强调了分散化或非集中化的含义,是受到“互联网革命”去中心化的影响,而Energy强调并非单一供电,能源就地供应的种类可以是多样性的。但该组织更加侧重天然气为燃料的 分布式能源,兼顾了燃煤的热电联产,未覆盖中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据统计,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 的热电联产(CHP)2006年装机容量已达到32,920万千瓦(表-1)。 美国将分布式能源称为(Distributed Energy)或DER(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istributed虽 然也是指“分布式”,但是更多地应用于互联网式的分布信息处理分散化的扁平式解决方案,显示了能源行 业受到互联网革命的启迪,暗喻了这些分布在用户端或资源现场的系统是相互联系或相互连接的,更向一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简介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简介 一、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概念概述 所谓“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建筑冷热电联产(Building Cooling Heating &Power, BCHP),是解决建筑冷、热、电等全部能源需要并安装在用户现场的能源中心,是利用发电废热制冷制热的梯级能源利用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提高到80%以上,是当今世界高能效、高可靠、低排放的先进的能源技术手段,被各国政府、设计师、投资商所采纳。 二、国家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 2011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指导意见》,分布式能源将由此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应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规划先行:政府制定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并与城镇燃气、供热发展规划统筹协调。 标准配套:政府部门制定电力并网规程和申办程序、科学合理的环保规定以及配套适用的消防条件。 投资补贴:对分布式能源项目适当给予投资补贴。 政策倾斜:政府土地部门给予优惠价格提供土地。政府在上网、电价、气价、供热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在近期内还可以给予分布式能源设备进口免税优惠。 金融支持:金融系统大力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积极贷款,保证资金供应,在利息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未来5-10年发展方向 “十二五”初期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 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通过示范工程应用,当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装备自主化率达到60%;当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基本解决中小型、微型燃气轮机等核心装备自主制造,装备自主化率达到90%。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初步实现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化。 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 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前茅,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一)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 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2、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日程技术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对电力线上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各 种参数进行实时或频繁的测量和监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也正在不断向自动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因此,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具有越来越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一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展历史及现状 电力系统监控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O年代,对电力系统的监控主要是模拟式监控,遥测装置与遥信,遥控分开.远动装置使用的元器件主要是电子管, 电磁继电器和继续式步进选线器等,工作速度低,容量小,维护工作量大,可靠性差.2O世纪6O 年代,我国研制了以半导体元器件为主的无触点式的远动装置,采用数字式技术将遥测,遥信, 遥控和遥调综合于一体,称为数字式综合远动装置,其工作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种装置按布线逻辑方式构成,电路一经确定难以更改, 在功能和容量方面受到限制.70年代后期,工程人员在数字式综合远动装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可编程式的远动装置,具有适应性强,扩展方便等优点. 80年代末,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为远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采用微机使远 动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功能和容量扩展方便,便于通信等优点.1987年,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变电站综合自 动化系统,在山东威海望岛变电站投运.从2O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电力负荷控制

系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曾为缓解我国90年代中期以前的电力供需矛盾起了关键性l 的作用. 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 能电力监控系统在电力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J 泛的应用.所谓智 能电力监控系统,是指利用计沈智鹏华中科技大学 算机,计量保护装置和总线技术,对配电系统的实时数据,开关状态及远程控制进行集中检测和集中管理的软,硬件设备.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具有硬件,软件模块化,通信网路化,通信信道 i专用化和界面图形化等特点.如南瑞集团的ISA ?一1及DISA,北京哈德威四方的CSC2000,山东 !大学的E$60,和东方电子的 DF3003系列在国内均具有较大影响. 这些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一般由管理层(站控层),通信层(中间层),间隔层(现场监控层) 三部分组成. 在数据采集处理方面,监控系统一般可实时和定时采集现场设备的各电参量及开关量 {状态(包括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能,温度,开关位置,设备 运行状态等), 将采集到的数据或直接显示,或通过统计计算生成新的直观的数据信息再显示(总系统功率, . 负荷最大值,功率因数上下限等),并对重要的信启,量进行数据库存储. 在用户管理和报表管理方面,监控系统一般可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赋予不同权限,从而保证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对某重要回路的合/分闸操作,需操作员级用户输入操作13令外,还需工程师级用户输入确认13令后方可完成该操作.监控系统一般具有标准的电能报表格式,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符合其需要的报表格式.系统可自动统计和自动生成各种类型的实时运行报表,历史报表,事件故障及告警记录报表,操作记录报表等,可以查询和打印系统记录的所有数据值,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试题和答案涵盖80%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是以机器为载体的智能 (B)人工智能是以人为载体的智能 (C)人工智能是相对于动物的智能 (D)人工智能也叫机器智能 2. 以下属于素养性知识的是()。 (A)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 (B)行业性知识 (C)分析性知识 (D)创造性知识 3. 本课程提到,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 (A)数据智能 (B)读写智能 (C)逻辑智能 (D)语言智能 4. 根据本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情感分析四维模型的内容()。 (A)读音知情 (B)读脸知情

(C)读搏知情 (D)读书知情 5.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 (A)1986年启动“863计划” (B)1977年,吴文俊创立吴方法 (C)1957年,罗森布拉特提出感知机神经元关系 (D)1985-1986年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6. 人工智能在围棋方面的应用之一是AlphaGo通过()获得“棋感”。 (A)视觉感知 (B)扩大存储空间 (C)听觉感知 (D)提高运算速度 7.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A)教育创新化 (B)教育技术化 (C)教育智能化 (D)教育智慧化 8.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四个领域的是()。 (A)制造 (B)教育

(C)艺术 (D)金融 9. 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基础评论把()列为第一大技术突破。 (A)机器学习 (B)人工智能 (C)智能围棋 (D)深度学习 10. 根据本课程,过去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但在工业4.0时代,只需要()就可以把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A)2天 (B)24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11. 根据本课程,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总体成本与美国相比() (A)远远低于美国 (B)远远高于美国 (C)已经几乎相等同 (D)无法判断 12. 根据本课程,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哪个发展阶段?() (A)驾驶辅助 (B)部分自动驾驶

国内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及政策支持

国内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及政策支持 (1)丹麦是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自1990 年以来,丹麦大型凝气发电厂容量没有增加,新增电力主要依靠安装在用户侧的、特别是工业用户和小型区域化的分布式能源电站(热电站)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热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1.6%。2005年7月,丹麦政府宣布计划铺设全球最长的智能化电网基础设施,这将使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丹麦主要的供电渠道。 丹麦对于分布式能源采取了一系列明确的鼓励政策,先后制定了《供热法》《电力供应法》和《全国天然气供应法》等,在法律上明确了保护和支持立场。《电力供应法》规定,电网公司必须优先购买热电联产生产的电能,而消费者有义务优先使用热电联产生产的电能(否则将做出补偿)。 (2)1988年,荷兰启动了一个热电联产激励计划,制定了重点鼓励发展小型的热电机组的优惠政策。实践证明,荷兰的分布式能源为电力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热电联产装机容量由1987年的2 700 MW猛增到1998年的7 000 MW,占总发电量的48.2%。荷兰实行了能源税机制,标准为6.02欧分/kWh,但绿色电力可返还2欧分。荷兰颁布了新的《电力法》,赋予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特别的地位,使电力部门须接受此类项目电力,政府对其售电仅征收最低税率。由荷兰能源分配部门起草的《环境行动计划》中,电力部门将积极使用清洁高效能源技术以承担其对环境的责任。其中分布式能源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将负担40%的二氧化碳减排任务。 (3)日本是亚洲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自1981 年东京国立竞技场第一号热电机组运行起,截至2000 年,分布式能源项目共1 413个,总容量2 212 MW。分布式能源能够在日本快速发展,关键是政府的有效干预。1986年5月日本通产省发布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使分布式能源可以实现合法并网。1995年12月又更改了《电力法》,并进一步修改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使拥有分布式能源装置的业主,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反卖给供电公司,并要求供电公司为分布式能源业主提供备用电力保障。此外,分布式能源业主不仅能够得到融资、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还能享受减免税等鼓励。

迪士尼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简介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天然气分布式 能源站项目情况简介 一、项目背景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由华电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益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按照45%、35%、20%股比共同组建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该项目为上海区域第一家按照以冷、热定电余电上网的原则规划,实现就近集中向核心区内娱乐设施、酒店、零售餐饮等提供冷媒水、采暖热水、生活热水以及压缩空气动力的能源站项目。 二、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约35.2MW,按照园区冷热负荷逐年需求情况,布置8台4.4MW燃气内燃机,分两期安装,一期安装5台、二期安装3台,并留有扩建余地。 该项目最大限度利用发电余热制冷制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保持系统的效率最高。在保障稳定、可靠的冷热供应前提下,采用多余电力上网的方式。为保证园区供能安全,本项目还具备黑启动功能。项目建成后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

到80%以上,年上网电量约为1.7万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15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万吨。 三、项目特点 1、采用多系统集成技术 该项目采用能源站集中控制系统与用户侧能源管理系统有效集成,保证站内各系统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采用了大温差制冷技术,可实现9.9℃大温差,降低了系统的整体能耗,提高余热设备效率;采用了冷热调峰设备满足了用户侧不同时段的能源需求,同时通过水蓄冷、蓄热技术的低谷收集高峰释放,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2、彰显绿色环保价值 该项目符合国家和上海市关于大力扶持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的政策导向,采用燃气内燃机配套余热设备和蓄能设备,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对于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园区”的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3、保障区域电网安全 该项目以高效、环保、节能的方式集中向园区供能,改善了区域用能方式,保护了核心区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在区域电网故障时,本项目的黑启动功能可以保证区域内用户的用能安全,避免过分依赖区域外的能源供应,可在关键时对区域电网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 (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前端,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例如,欧盟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在2010年制定了第七框架计划(FP7)的制造云项目,并在2014年实施欧盟“2020地平线”计划,将智能型先进制造系统作为创新研发的优先项目。加拿大制定的1994-年发展战略计划,将具体研究项目选择为智能计算机、人机界面、机械传感器、机器人控制、新装置、动态环境下系统集成。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 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2017年,全球智能制造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产值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 ◆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9.0万台,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同比增长31%。IFR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2%左右。预计2017全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在33万台左右。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发展前景及趋势 2017年,具有连接和感知能力的机器人继续引领智能制造发展,随着AI 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也变得更加智能,并能够感知,学习和自己做决策。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3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23108亿美元左右。 (三)面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迫切需求及市场空间,国内各领域企业纷纷进军系统解决方案领域 国内智能制造改造需求迫切,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广阔。一是随着国内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就工业机器人来看,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了56%。二是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定制化,企业订单呈现出小型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基于现状分析的智能用电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现状分析的智能用电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7-12-12T09:12:58.6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邱家玉 [导读] 摘要: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智能用电,同时智能用电也是我国未来家庭用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简阳市供电分公司四川简阳 641499) 摘要: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智能用电,同时智能用电也是我国未来家庭用电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是对智能用电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指引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确定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用电技术;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重点方向 1智能用电技术的现状分析 1.1智能用电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 截止目前,基于节能减排、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等出发点,世界发达国家相继针对智能用电技术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且拟定了相关实施计划,并取得了主要阶段性成效。此外,不同的电费计价政策已经在很多国家中进行了实施,用以引导科学合理用电。其中,法国按照用电季节和时间的不同推出峰谷分时电价供用户根据实际用电情况进行选择;美国通过季节差价和峰谷差价反映供电成本并对高峰负荷进行控制等。 1.2智能用电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智能用电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晚,但近年来,我国就电网现代化建设与智能用电服务体系也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并开展了实践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研究成果。 1.3差距分析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智能用电服务以工商客户的负载智能管理为主,在家庭中安装智能设备来实现家居智能用电的普及程度还比较低,家居智能用电设备装置作为智能用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用电效能的重要基础,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2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作为目前全球的两个研究热点,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两者在内涵、特征以及实现手段等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物联网技术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技术支撑,可以全方位提高智能电网各环节的感知深度等,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监测、预警以及防灾能力,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融合,实现电力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达到节能降耗、经济高效的目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利用其全面感知、可靠通信以及强大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将有效地为用户进行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服务、家庭能有效管理服务、智能家居控制、分布式能源接入控制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辅助管理等智能用电服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提高用电效能,促进节能减排,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l)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物联网传感、通信、信息处理相关技术是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支撑,国家电网公司根据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己经开始将各种信号检测、传感、无线自组网通信、PLC、无线公网通信 (2G,2.5G,3G,3.5G)、安全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大量用于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并部署基于TD-SCDMA,Zigbee、电力线窄带载波、电力线宽带载波、无源光网络等通信技术混合组网的智能用电高级量测技术,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及不同业务下的组网需求。 (2)物联网技术在实现能效管理与节能过程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引入有利于在工业和居民用电环节实现全方位的能效优化,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从计划停电转向在保证正常舒适度前提下的智能调整,从而实现在尽量减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的可靠安全供电,顺利实现迎峰度夏、度冬,达到节能减排和能源高效利用的目的。通过在用电设备及环境中安装各种物理环境和工作状况传感器,可综合掌握设备所处运行状态,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运行进行调控,实现“能效电厂”、绿色机房等,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等智能用电服务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实现家居智能化。通过在家用电器中集成或者嵌入智能采集模块,使家用电器具备数据采集与通信功能,从而监测、分析并控制家用电器的运行状态;通过在家中安装红外报警、窗磁报警等传感器,实现家庭安全防护。通过应用短距离无线、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等复合通信技术来自动抄收实现水、电、气表;通过电力线载波、光纤复合低压电缆以及智能交互终端,实现用户与电网的交互.提供通信服务、视频点播和多元社区服务等。 3智能用电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智能用电小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等2个方面是本领域重点发展方向。 3.1智能用电小区 智能用电小区系统是基于智能用电小区建设需求、指在解决传统小区无法实现的智能用电问题的一个集成的系统。其所需实现的主要目标包括:1)对小区用户的用电信息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采集;2)实现小区用户的能效管理、家庭主要用电分析、异常用电分析、智能家电控制及管理、节能指导等;3)对小区用户的水表、电表、气表进行三表集采;4)采用绿色能源供电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5)合理管理小区用户的电动汽车充电;6)提供系统范围内的负荷测量和系统可观性,优化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 智能用电小区系统主要由小区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电桩管理、用电互动服务和信息查询、智能家居这几个模块组成。建设智能用电小区有利于推进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也有助于小区能效管理的提高,让大众直接受益于智能电网的成果。智能用电小区是为了满足分布式电源应用、电动汽车储能要求、用户用电需求多样化等发展起来的科技创新产物,是建设智能小区和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在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的趋势下,智能用电小区势必作为智能用电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被房地产开发商大量地建设与投资。 3.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用电服务系统 物联网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延伸和应用拓展,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感知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监控及智能决策目的。 智能用电服务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在用户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双向交互、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用电服务系统,能够有效整合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资源和通信基础设施资源,使信息通信服务于电力系统运行,有效地为电网各环节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化水平,改善现有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利用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20考试答案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10.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2.()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10.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10.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10.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1.一般说来,人工智能技术包括()。(10.0分)) A.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B.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C.人机交互、生物信息技术、智能芯片 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人技术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指纹识别是通过()等物理传感器获取指纹图像,经过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判别。(10.0分)) A.光 B.电 C.力 D.热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来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拓扑数据的神经网络,如处理时序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物品识别等领域。(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3.人工智能是科学交叉的结果,它由不同领域多学科综合发展而来。(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4.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涉及到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仿生等学科,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7.57.5.202008:2708:27:50Jul-2008: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8:277.5.202008:277.5.202008:2708:27:507.5.202008:277.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5.20207.5.202008:2708:2708:27:5008:27:50 5、三军可夺帅也。Sunday, July 5, 2020July 20Sunday, July 5, 20207/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8时27分8时27分5-Jul-207.5.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520.7.520.7.5。2020年7月5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国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

国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 一、分布式发电概况 分布式发电是指位于用户所在地附近的,所生产的电力除由用户自用和就近利用外,多余电力送入当地配 电网的发电设施、发电系统或有电力输岀的多联供系统。分布式发电形式多种多样,因资源条件和用能需求而异,发电方式包括三大类:1、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是热电联产和冷热电多联供等;2、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 主要包括小型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涵盖工业余压、余热、废弃 可燃性气体发电和城市垃圾、污泥发电等。 由于发达国家的热电联产主要采用天然气在用户端或靠近用户区域发电供热,故均被纳入分布式能源。国际热电联产联盟"已将其名字更改为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 (World Alliance Decentralized Energy ),Decentralized在英文中强调了分散化或非集中化的含义,是受到互联网革命"去中心化的影响,而Energy强调 并非单一供电,能源就地供应的种类可以是多样性的。但该组织更加侧重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兼顾了燃煤的热电联产,未覆盖中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据统计,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热电联产(CHP )2006年装机容量已达到32,920万千瓦(表-1 )。 表if 球主要国貳热电联产英机富童*' 美国将分布式能源称为( Distributed Energy )或DER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 ,Distributed 虽然也是指分布式”但是更多地应用于互联网式的分布信息处理分散化的扁平式解决方案,显示了能源行业受到

互联网革命的启迪,暗喻了这些分布在用户端或资源现场的系统是相互联系或相互连接的,更向一个网络化的能 源系统。加入Resources 一词,反应了人们将阳光普照的可再生能源和分散化的废弃资源视为一种资源,充分涵盖的可再生能源和废弃能源资源的分散化利用。全球分布式风电2008年装机容量达到0.4万千瓦(表-2)。2010 年底,全球光伏发电装机总量高达3,950万千瓦(表-3),其中日本、欧洲等地分布式光伏发电位居世界前列。 M ?金球小型凤电克场艾机情乱- 1 ' wind global D13, rkst 2008+-1 <3^^主要国家和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娄札恬况£忑土屁八 来溥:0P昭-(中卜和Qw UE「yr 訂帚U" U 1M】” 国外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支持市场化的独立发电商(IPP )和能源服务商(ESCO )为用户提 供了专业化的能源服务与节能服务,因地制宜、因需而异、因势利导,建设个性化的能源梯级利用设施,转变了传统低效的所谓集约化”、规模化”的能源生产供应模式,直接对社会分工进行了重构,为未来不断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和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清洁能源供应和提高能效,推动信息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整合优化进行了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 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先进的分布式发电基础上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为各种分布式能源提供自由接入的动态 平台;为节能和需求侧管理提供智能化控制管理平台;为高效利用天然气冷热电联供梯级利用;为因地制宜地利用小水电资源、生物质资源及可再生能源;为清洁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的资源能源来增加电力和其他能量供应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