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

《纸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开展,提高学生研究纸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科学选题进行研究。

2、通过活动,引导走入生活,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纸的兴趣,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提出问题,整理问题,形成课题,并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整理归类问题,形成课题,初步掌握科学选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观察和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师:纸制品、百宝盒、课件、视频、活动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交流。

安排好座位,发下问题纸和小组汇总归类表格。

同学们,很高兴我们能够相聚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咱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专门研究我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的,这里将是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还记得我们的口号吗?一起说(点击课件):我自信,我发现,我研究,我展示,我精彩!

二、创设情境,生成主题。

1、激趣,引入话题。

同学们,这是什么?(点击课件:树)老师的百宝盒也里有一棵树,你们相信吗?谁能把这棵树找出来?教师与学生依次摸:作业本、面巾纸、纸杯、卡片……

没有摸到树,为什么老师说百宝盒里有一棵树?指名说。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你们摸到的东西都是以树材为原材料制成的纸制品。

2、交流生活中的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纸,它们的原材料不同,适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谁来结合课前的观察和收集向我们介绍一下?指名学生交流。

(评价: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就会有所发现,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非常有特色的纸,说明你们很善于观察。)

看了刚才同学们搜集的各种各样的纸,你发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老师发现你们不仅善于观察,而且还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表达。真不错!这些品质可都是咱们综合实践活动制胜的法宝啊!

3、走进纸的世界。

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有关纸的短片,看了这个短片,爱思考爱提问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点击课件)

(评价:你是用心在看,所以有所发现。你还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真不错。好奇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开端。你也是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小问号。)

4、生成主题。

纸,文化灿烂,历史悠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今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研究——板书:纸与我们的生活。

三、主题分解,形成课题。

1、提出问题。

(1)特别爱思考爱提问的小问号们,你最想研究有关纸的哪方面的问题?别着急,先小组交流,然后组织好语言把它写在老师发给你的纸条上。

(2)学生交流、书写,师巡回指导。

(3)老师想采访几个同学,请你来(指名生):

①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生说)老师发现你的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很真实。(板书:很真实)

②老师很好奇你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生说)这个问题你觉得很有意义,值得你去研究,也是你感兴趣的问题。这是你感兴趣的问题,你很想去研究。同学们你们觉得他提出的问题怎么样?(相机板书:感兴趣、有意义)

③如果让你研究你会用怎样研究呢?看来你想研究的问题很适合我们研究,是可操作的。(板书:可操作)你提出的问题真棒,谢谢,请坐。

还有谁来说说你想研究的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打算怎样研究?大家觉得

他提出的问题怎么样?

……(师相机指导问题的表述和内容指向)

2、整理问题。

(1)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好的问题一般都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征:很真实、感兴趣、有意义、可操作。刚才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好问题,那其他同学的问题是不是也具备这些特征呢?

下面就请小组进行评议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汇总归类(点击课件)。汇总归类的时候,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友情提示(点击课件:选择很真实、感兴趣、有意义,可操作的好问题进行汇总,修改或剔除表述不清、没有研究价值、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合并相同问题。将汇总后的有效问题标上序号,将同一个研究方向的归为一类。)

(2)指名读。学生小组评议,汇总归类。师巡回指导。

(3)下面请各小组推荐一名自信、勇敢、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来汇报你们小组汇总归类的情况。哪一小组先来?师生评议,相机指导分类,板书:纸的历史?纸的制作?纸的材料与特性?纸的种类与用途?纸与环保?纸的保存?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个勇敢的同学和这一组的同学……)

3、转化课题。

(1)同学们将众多的问题汇总归类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将这些问题转化本次研究的小课题,(点击课件)怎样转化为研究课题呢?作为研究课题,表述要更加的准确,如纸的历史,应该改为有关纸的历史的研究,其实课题的名称表述形式有多种,(点击课件)如——谁来试试?

(2)学生转化课题,板演。

4、选择课题。

原本还能青涩的问题,经过同学们的概括提炼,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课题名称。这么多的研究课题,你想选择哪个来进行研究呢?(点击课件)选择课题时,咱们还要遵循四个原则(点击课件)——感兴趣、有价值、可操作、范围小。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自主选择课题,然后互相交流。

四、建立小组,确定课题。

1、建立课题小组。

选择完课题后,(点击课件)咱们就要来建立课题小组了。友情提示——(点击课件)课题小组成员选择一个课题共同进行研究,一般为4至8人左右,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力互补为宜。

请大家带好自己的文具轻轻地站起来,排成四队,选择——课题的同学请举手,请到前面来(学生根据选择自主建立课题小组,师进行组织和宏观调控)。

2、课题小组活动。

课题小组成立后,咱们就要进行小组的第一次活动:(点击课件)1、推荐课题组长,2、确立研究课题。

(点击课件)推荐课题组长可以民主推选,也可以毛遂自荐,或者两者结合也可以。(点击课件)确立研究课题,不仅要确立课题的名称,还要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

小组活动时先讨论交流,然后做记录。(发课题小组第一次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讨论,师指导提出具体问题。

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不少小组记录还没有写好,哪一组率先将课题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口头汇报。(看来你们课题小组讨论的卓有成效,你们对于自己想研究的课题已经成竹在胸,虽然具体问题还值得推敲,但从你们活动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热情,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取得研究的成果。)

五、总结课堂,指导活动。

第一次课题小组活动老师发现大家都亲密配合,热情澎湃。希望今后的活动中大家继续发扬互助精神,服从组长的安排,团结合作,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共享快乐!

课后,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去聘请任课老师或家长当课题研究的指导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咱们活动计划指导课上再见!全体起立,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

《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利用》 活动指导课教案设计 罗山县铁铺镇中心学校王刚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3.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的调查。 三、活动课时:3课时 四、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 2.课件播放有关环境污染垃圾成堆的图片。 3、引入课题 (二)问题与思考

同学们,对于生活垃圾这个话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1、生活垃圾主要有哪些? 2、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 3、处理生活垃圾有哪些常用方法? 4、垃圾是不是真的就是没有用处? 5、怎样做才能减少生活垃圾? (三)小调查汇报交流 1.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 (1).师: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有哪些危害?今天我们要就这个问题来做一个小调查。(教师板书:生活垃圾小调查) (2).学生分小组讨论要调查生活垃圾什么方面的内容后全班交流。 生活垃圾都包含哪些? 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一个家庭能产生多少生活垃圾? (3).初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知识。 同学们,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先把它进行分类,来了解生活垃圾。你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

生活垃圾的成分比较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我们每天都在生产着垃圾,而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大部分垃圾被堆放在垃圾场。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的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多种处理措施,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那么你知道垃圾可以怎样分类?怎样处理吗?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 2.学生根据要研究的内容,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方案,设计调查表。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与反馈 1.各小组分别介绍活动方案和调查表。 2.总结评价。 3.师生共同商讨,完善表格。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交流与反馈 同学们,我们用了几天的时间对生活垃圾的进行了调查,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调查的结果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选题指导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选题指导课 生活中的纸 ——小课题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纸或者是纸制品的。纸的发明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每个进步都是人类努力的结果。不同的纸有不同的作用、用途.《生活中的纸》小课题研究主题活动就是从学生所了解和熟知的纸说起,指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想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调查讨论和分析总结,进而获得对生活中的纸或纸制品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 纸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延伸——各种纸制品、用途、作用、环保已成为人们时刻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学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他们的感受与世界发展同步,由于家长、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纸不仅津津乐道,而且了解颇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有关“纸与我们的生活”的主题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就是以生活中的纸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纸与我们的生活”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实验、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纸与生活的关系,使他们更深层次地看待纸问题,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实施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纸的基本性质、用途、发明和制作过程等内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课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精神,引起他们对纸的兴趣。 4、使学生了解纸的消耗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和自己开 发、研究纸的兴趣,进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实施步骤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预计历时一个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方法指导 乌当区新九学校韦华 方法指导课是为了确保所实施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开展而派生出来的一种辅助课型,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而进行的方法论方面的指导课型。方法指导课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体目标的达成、学生实践活动成效与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 纵观时下的方法指导课,存在着太多的“剑走偏锋”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片面追求方法指导的“专业性”,而让学生望而生畏;过于关注方法指导的“知识性”,却让学生缺少体验;过分强调方法指导的“程式化”,而让学生兴趣缺失。不少老师还在活动方法指导的时机上随心所欲;内容上蜻蜓点水;方式上简单枯燥,导致实际指导效果的不尽人意。 那么,如何使方法指导课更具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呢?以下六方面可供老师们参考: 一、激发内驱,让方法指导更具趣味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只有当学生觉得需要了解和掌握某种实际的方法时,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才是有意义的。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内驱力。在方法指导课中“激活内驱,引发需要”尤其显得重要,教师行为的着力点应放在“通过自己精心预设并智慧实施的组织引导,有效引发上”。 对于年级较低、实践活动经历相对较少的学生,教师可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直接引导学生关注方法。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课时。大部分老师一开课,都会播放一段学生正在采访的视频,成功或不成功都行,趁机引出“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 通过情境创设能非常有效地引发学生后继学习的强烈期待,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方法学习的最佳状态。 对于实践活动经历相对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可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对某种活动方法的原有认识或初步经验来进入方法学习的情境。 二、关注学情,让方法指导更具层次性 方法指导就是为了服务学生,服务于活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中必须关注学情,尽可能抓准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兴趣点、困惑点、生长点,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动画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当今动画片制作飞速发展,制作精美、情节精彩、语言有魅力、音乐有感召力、动感效果强的动画片特别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学生对很多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很多动画角色崇拜至极,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片段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动画片?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小学生与动画片?》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动画片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学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2016——2017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现结合我县实践情况和市教科院学科指导意见作了如下调整。 一、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其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实际上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要素。这四个领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现在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使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真正落到实处。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反思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第一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主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学生自主确定课题,教师只在课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二是学校根据社会、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学校资源条件和教师特长爱好拟定几个宏观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之一;三是学生初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确定主题有困难时,也可以由学校教师提出若干便于实施的具体主题供学生选择确定,或是引导学生借鉴参考选题确定新的活动主题。 (2)确定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个人独立研究;二是小组合作研究;三是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合作研究。 (3)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要力求规范、简明,应包括以下要素:①活动主题名称; ②选题背景;③活动目标;④活动任务;⑤活动适用年级、规模及人员分工;⑥活动时长及流程;⑦活动成果形式与展示方法;⑧活动建议,主要指活动反思及对本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方面的建议。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这是关系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阶段。 (1)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途径获取文献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对所研究问题的初步了解或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 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经济全球化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它要求每个国家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了解世界经济活动规则,关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认识国际事务等等方面。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具有起码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具备合作、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要求人们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理解,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国际背景和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具有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为了应对21世纪世界发展的挑战,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国际理解教育。199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门课程实施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且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四大基

收集资料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教案 罗向敏

我爱我的家乡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收集资料)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培养收集资料的一些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2、训练目标:学会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资料收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 二、教学重点:能力目标的达成。 教学难点:实践能力目标与情意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家乡绿色的精美图片及视频等。 2、多媒体。 学生准备: 1. 给自己收集到的植物拍照。 2. 在家长的帮助下,访问当地的植树者,收集当地植被种类信息等。 四、教学过程描述 (一)激情导入:感受自己家乡的绿色之美 1、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你们的家乡在哪?家乡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2、老师也有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湖北黄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的家乡呢?(利用投影播放家乡绿色的精美图片及视频) 思考:1、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有怎样的心情呢? 2、为什么乡村的空气比城市清新? 生:因为有大量的树木种植。 师: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家乡的树》实践活动,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关于家乡树的种类、价值等方面的资料,有两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了这样两份资料,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展示学生自己村子里树的照片并进行照片内容的介绍。交流这些树木的价值。) 小结:从XX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我知道了家乡树木的种类和生长环境,从另一个同学的采访和资料中知道了我们家乡的树的经济价值和种植原因。 师:这两份资料都符合要求,我们能够从中较为准确的获取我们想要得到的资料,这样的调查资料我们称之为有效资料。今天我们看到的其中一份是图片资料,另一份是文字资料。 3、师:你们从他们的资料中能不能找出他们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对我们需要的信息进行调查与收集的呢? 师:对,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是收集资料的方法,生活中收集资料还要很多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word版本

《学情调查》 江西余泉兴.陈美清 学生年级:高中二年级 指导老师:余泉兴 案例撰写:余泉兴 资料统计:邓世达、吴正 宣传行动队:黄佳娣、周维、吴正 其余组员:吴艳平、李俊峰、过国强、彭小芳 活动主题的提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水平在迅猛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我们青少年一代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不得不承认青少年的压力也比以前重了很多。所以国家一再提出让青少年减轻负担。但是,减负的成效究竟如何呢?减负之后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究竟有没有产生好的变化呢?还有,国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方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呢? 对于我们来说,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既可以陶冶生活情趣,又可以“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掘出我们的特长,为祖国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但是,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难免使青少年染上一些不良习

惯,我们学校到底有没有这种情况?还有,对于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可在现实生活中,全面发展越来越难,这样做会不会使全面发展变成“全面庸才”? 这样一些既实在又对我们青少年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问题,难免引起我们的好奇心,所以我们提出要做一次学情调查,以了解我们周围最贴近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学生兴趣的倾向及对兴趣培养的状况,和不同性别的同学在兴趣选择上的区别 2、了解我校同学对“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看法 3、了解普遍学生的学习压力负担的情况 4、培养团队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Ⅰ。调查准备阶段 1、确立调查的中心、主体、目的和讨论可行的调查方案。(第一,二课时) 在这两个课时中,我们使用了“完全民主+自由讨论”的方式,由同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意见 总体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活动的课程。二、是要求教师成为生活的探究者、指导者,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综合能力。 三、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过程有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方案制定的指导、活动过程的指导及总结和实施交流阶段的指导。 具体实施如下: 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指导 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分组制定子课题活动方案。 1.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 从理论上说,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有五种基本思路:一是依托社区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的主题;三是设计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四是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生发的主题;五是以不良问题作为主题。 选择活动主题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 (1)指导学生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如某校开展主题为《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和话题。在选题指导课的开始,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

了十几个研究问题。 (2)指导学生按照“有价值、可操作”的原则筛选、整合研究问题。如上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十几个问题中筛选、整合出四个子课题:①各科教材中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分析;②月饼的制作;③中秋节的传统; ④中秋节的社会现象。 2.指导学生合理组织活动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可以按主题临时分组,也可以按学期定期分组,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教师适当调配为辅,组合结构合理、具有责任性的活动小组。 (1)确定活动小组的核心成员。 (2)确定活动小组组长,制定小组活动规章。。 3.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本组的课题、本组承担的问题、活动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方式、活动过程的设计、搜集资料的方法、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活动时间、活动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应对的策略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计划书式等。在指导学生制定小组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先给学生做一些提示或示范,然后,叫学生去模仿,让学生通过多次实践与讨论,学会自主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熟悉制定研究方案的过程。 4.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活动资料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 作者: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学区李秀华我是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学区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同时兼任综合实践课程已经有五个年头了。五年来,我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努力让学生在自然社会这本神秘而又生动的“活”教材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由此激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极大兴趣,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新课程一大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它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这样理念指导下,我积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这门新课程,实现了新理念、新思维的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三步骤八环节基本活动程式:活动的准备阶段——开题活动阶段(确定主题、划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活动的实施阶段——指导研究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结题阶段(整理研究成果、评议交流反思),通过三种课型活动流程,保证学生的“全面参与”与

“深度实践”目前教师最为关注的具体操作的方法运用问题,如何设计三种课型活动流程,是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我重点研究分析活动主题选择与确立的问题。 大家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 个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题好一半功”的效果,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主题将有利于整个活动的持续开展。选题好,后续活动开展起来就很顺利,效果会很显著;如果选题不好,研究中就会出现很多困难,例如选题与学生已有经验脱离,或研究条件不具备,或学生不感兴趣,或题目太大等,研究的效果也可能很差,而且有可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因此,选好题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选好主题呢?我认为要想选好主题,首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合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因为课程的资源是选题的基础;最后,选题要遵循一定的选题原则及掌握一定选题方法与策略。 一.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实践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 ——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 ——与学科课程具有区别和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学科的,它超越了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它强调教育与当代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指导学生实行综合实践活动 一、引导展开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如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访问、实验、分析、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这样既能够避免活动的枯燥单调,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与发展多种水平。二、实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参观、实验、信息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学习活动,就涉及到一些实践的方法与技能的问题。所以在活动展开阶段,教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实行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如:如何掌握利用工具书(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如何使用视听媒体?如何实行访谈?一个完整的调查步骤应该怎样设计?一个规范的调查报告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如何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以协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有所指导,就会大大提升实践活动的效率与规范性,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水平。因为有了一次这样的经历,以后参加类似的活动,学生就会做得更好。在方法指导上,要准确处理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着重在重点、难点的指导。 三、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实行研究性学习,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生因为受年龄、知识经验、物质条件等限制,在这方面可能会遇到些困难(在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起步阶段尤为明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如提供一些图书的分类情况,或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网址、书目,划定查找范围,这样能够节约时间,提升活动效率。 四、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条件、因素比较复杂,所以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相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展开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 五、指导小组合作,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首先,在展开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实行明确分工,鼓励各成员积极承担责任。大家任务明确,各行其责,能够防止互相推诿,彼此依赖的问题出现。 其次,要弓[导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在一个小组内,学生学习水平有强弱,家庭背景、学习条件也有所不同。在完成任务时,则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的精神。大家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彼此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要引导小组内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要给每个成员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发表观点的时间与机会,以防止组长独裁、好学生“一言堂”、困难学生成听众的现象。 六、指导使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写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即时记载活动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实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谈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原则(一)

谈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原则(一) 摘要:如何选择活动的主题,代写论文既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选题可以依据下述原则进行,即兴趣性原则、指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深刻认识这些原则的意义,明确其要求,是选好主题的关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选题;原则 如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此,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进行过广泛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的选题原则。笔者认为,选题主要应有四个原则,即兴趣性原则、指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深刻认识这些原则的意义,明确其要求,是选好主题的关键。 一、兴趣性原则 如果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原则比喻成筛子的话,那么,我们首先应拿起的这把筛子便是学习者的兴趣。尊重学习者的兴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学习者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努力。一般说来,学习者只能学到他所做过的事情。如果学校情境提供的是学习者感兴趣的事情,那么学习者就会主动参与其事,从而学会有效地应对这些情境”。可是,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大部分的课程内容是由学科专家、教育家、哲学家、政府人员所编选的。虽然这些内容对于儿童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编选者却很少从学习者自身兴趣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没有给他们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从而导致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在这样的境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作为学科课程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选择必须要在充分尊重学习者多方面兴趣的基础上进行。 贯彻兴趣性原则,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但在实践过程中,要想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一方面,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有某些兴趣。虽然信息时代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其他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或是大量有关学生兴趣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资料并没有很强的普适性,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参考。这是因为,学习者的兴趣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不稳定性,即便从统计意义的角度看,不同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经历、成长阶段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的兴趣倾向。如:农村的孩子可能会对现代化都市的生活方式产生兴趣,而城市的孩子则可能喜欢研究环境保护之类的问题。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城乡差别很大,这个问题就更需要引起重视。所以,教师要想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扎根于自己的学校甚至是在更小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以获得精准的信息。另一方面,研究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做到细致而敏锐。如:需要长期仔细地观察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社交方式以及各种习惯;耐心地和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谈,明确他们对一些事件的态度;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卷,获得学生真实的想法。有时为了更全面地获得信息,还需要进行分类调查,如将兴趣细分为家庭方面的兴趣、健康方面的兴趣、科技方面的兴趣等等。由此可见,真正的用好这一原则需要教师们付出大量的劳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教师可能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的工作。但这种付出是具有巨大价值的,因为它可以把大量的、非学生们感兴趣的主题都一一剔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大门之外。 二、指向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真正成为了学生们所关注的焦点,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儿童的兴趣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它们之中有许多又是怪诞离奇甚至是荒诞可笑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还不能完全依据于学习者的兴趣,教师还必须拿起第二把筛子,即对这些活动的主题加以分析、判断和引导,使其对学习者的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意义指向和研究价值。 那么,教师该如何对这些主题的指向进行正确的判定呢?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小学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走进采访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综合实践采访指导课 一、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正确进行采访。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3、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及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采访的技巧,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难点:设计采访问题。 三、活动准备:课件、采访计划表等。 四、活动年级:四年级 ;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每个小组的子课题。(大屏显示) 一组:学校学生浪费水现象调查二组:家庭水浪费现象调查 三组:河涌水污染现象调查四组:公共场所水浪费现象调查。 师:我看了一下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发现方案里都提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采访。你们要采访谁你们的采访目的是什么下面请各个小组长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每个小组的采访目的都非常明确。采访的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采访,学习采访。 (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采访前 @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录像。注意看他们是怎样采访的。 (大屏播放录像) ①师:要想采访成功,想一想在采访之前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计划当中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这么几条:合理分工、预约时间地点、提出问题、准备工具。这些都是采访前要做到的。

②师:同学们,采访要想顺利进行,做好采访前的计划很重要。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 生交流: ③师:这张表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设计好采访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关系到采访的成功与失败。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些同学的采访。他们的采访有效吗注意:这些同学本次采访的目的是了解学校学生学习用品的浪费现象。要特别注意他们采访时提出的问题。 (大屏播放录像) 2、采访中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采访达到目的了吗为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录像你了解到哪些有关采访的知识 生交流: ·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可以概括为这么几条:礼貌提问、注意倾听、及时记录、得体回应。这些都是我们在采访中要注意的问题。 师:咱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一定不要太空洞,太笼统,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来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像这个组的同学就应该紧紧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用品浪费现象提出问题。 师:明白了这个问题,相信你们的采访计划一定会制定的非常成功。下面每个小组开始制定你们组的采访计划。 生制定计划,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采访计划其他同学认真听,重点观察他们提出的问题怎样 生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浙江嘉兴教育学院(教研院)张建芳 一、要注意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指导方面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式、指导行为往往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过程的忽略,主要体现在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2)指导策略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解不够具体,目标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没有就有关问题进行反思和有针对性的研讨和设计;对学生活动过程观察、了解不够,没有提供及时的方法引导和必要的指导。 (3)活动方式的曲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出现灌输式教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现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询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现实中,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其知识获得的功能,忽视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 二、要注意避免课程内容开发和实施上的一些偏差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自然、社会、自我三条线索,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内容要素。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偏差和倾向问题。主要有: (1)要避免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即要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要避免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要避免课程内容教材化和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改变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要避免课程内容窄化倾向。要注意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0-2020)》和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被列为《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之一,以指导中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1.面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确立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急迫任务。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开设实践性课程,培养广大儿童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应对科学技术发展挑战的重要战略。 2.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过于重书本和接受、轻实践和创新的局限性,具有现实意义;对加强课程与生活、课程与实践的联系,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