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为了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期望发现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个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

天局于当地时间2018年4月16日19时32分发射一颗探测卫星,名为“凌日系外行星

勘测卫星”,英文缩写为“苔丝”(TESS)。“苔丝”高1.5m,太阳能帆板收起时直径约为1.3m,重363kg,比大多数太空探测卫星小巧。据此完成(1)~(2)题。

(1)“苔丝”寻找的这颗太阳系外行星()

A.所在恒星系一定有八大行星:

B.自转方向一定与地球相同

C.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

D.公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

(2)“苔丝”在太空飞行中,对其太阳能帆板造成损坏的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无线电波

C.地球磁场

D.耀斑活动

【答案】

C

D

【考点】

天体及天体系统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天体系统的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为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包括:1.总星系 2.银河系,河外星系 3.太阳系 4.地月系

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

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

苔丝”探测卫星寻找“凌日系外行星”,其主要依据是存在生命所具备的条件,如相对于

太阳的距离,因此这颗太阳系外行星应与自身的所处星系的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苔丝”在太空飞行中,对其太阳能帆板造成影响最

大的太阳活动是耀斑活动,因为耀斑爆发会产生巨大能量,产生宇宙射线,影响飞行

器飞行,D对;

太阳辐射、无线电波及地球磁场对太阳能帆板不会产生影响,ABC错。

2. 下图为地球局部地区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反映的地壳圈层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④层的物质状态()

A.呈熔融状

B.为固气共存

C.呈气态

D.呈固态

【答案】

B

A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

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

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解答】

(1)地幔以上的部分为地壳,地壳根据物质种类可以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据图可知

为图中的②。

故选B。

(2)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岩浆在高温下呈熔融状态。

故选A。

3. 如图为世界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其中乙地位于赤道附近。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气候类型分别为()

A.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图示甲地出现干旱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地势

C.洋流性质

D.海陆位置

【答案】

C

B

A

【考点】

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

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1、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温度最高﹣﹣北半球;12、1、

2温度最高﹣南半球。

2、以温定带(主要看最低气温)﹣﹣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全年最低气

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全年最高气温在

0度左右,为寒带。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按降水类型划分,有

四类﹣﹣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冬雨型:地

中海气候;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土壤等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

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

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1、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温度最高﹣﹣北半球;12、1、2温度最高﹣南半球。

2、以温定带(主要看最低气温)﹣﹣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全年最低气

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全年最高气温在

0度左右,为寒带。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按降水类型划分,有

四类﹣﹣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冬雨型:地

中海气候;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甲地雨热不同期,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符合地中海气候

的特征;乙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

由材料可知,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气温高,降水较少,地表水分蒸

发量大,且农作物生长旺盛,易形成干旱。

甲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

控制,温和多雨。乙地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高温多雨,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4.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报告,2019年4月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1345万km2,这比1981—2010年的长期平均范围减少了124万km2,比2016年4月创下的历史低

点少了23万km2。如图示意北极地区海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可得出,当前北极地区海冰()

A.整体趋向增加

B.整体持续增加

C.整体趋向减少

D.整体保持不变

(2)导致北极地区海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活动影响

B.全球气候变暖

C.北极航运繁忙

D.海洋环境污染

(3)当前北极地区海冰变化可能导致()

A.北冰洋海岸侵蚀程度减小

B.全球各地异常天气事件减少

C.俄罗斯农作物总产量下降

D.北极海域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

【答案】

C

B

D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解析】

(1)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

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

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

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

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

威胁人类的生存。

(2)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

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

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

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3)全球变暖的影响: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原有的生

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自然资源开发条件改变,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

结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解答】

(1)由题中材料可知,2019年4月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1345万km2,这比1981—2010年的长期平均范围减少了124万km2,比2016年4月创下的历史低点少了23万km2。说明当前北极地区海冰整体趋向减少。

故选C。

(2)由题中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北极海冰范围减少。

故选B。

(3)由材料可知,北极海冰多年平均面积整体趋向减少。从而使海平面上升,无冰海

面增大,海冰反射太阳辐射量减少,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

故选D。

5. 如图为两支洋流经过海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1)~(3)题。(1)甲、乙分别代表()

A.暖流、寒流

B.寒流、寒流

C.寒流、暖流

D.暖流、暖流

(2)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减湿

B.增温增湿

C.降温增湿

D.增温减湿

(3)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阻碍全球热量交换

B.对航运安全无影响

C.不利于各种鱼类汇集

D.扩大海洋污染面积

【答案】

C

B

D

【考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致,由水

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

流为暖流。

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气候、渔场、海洋污

染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考虑。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①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如: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沙漠的形成受沿岸寒流影响。②促进高、

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水热平衡;(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

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日本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西欧北海渔场;上

升流,饵料丰富﹣﹣秘鲁渔场;(3)对航海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

污染范围。

【解答】

根据海陆轮廓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甲洋流是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使流

经海域等温线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凸出;乙洋流是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的巴西暖流,

使流经海域等温线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凸出,故C正确。

由材料可知,乙洋流由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为暖流,使流经的沿海地区气温上升,湿度增加。

洋流有利于促进全球热量交换,A错误;

寒暖流交汇处也易形成海雾,降低海面能见度,影响航运安全,B错误;

寒暖流交汇处,各种鱼类汇集,易形成渔场,C错误;

海洋污染物随着洋流流动到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面积,故D正确。

6. 如图示意2013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人均水资源统计(单位:m2/人)。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

A.人均水资源分布相对均衡

B.华北平原地区人均水资源多

C.人均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D.东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差异小

(2)目前河南、河北两省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

B.跨流域调水

C.控制人口数量

D.缩减经济规模

【答案】

C

B

【考点】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解析】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

【解答】

由题中图可以直接看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均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最多的广西,超过了四千,最少的天津才100左右,广西是天津的40多倍。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河南、河北两省人均水资源较少,缺水严重,用水需求量大,故缓解两省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7. 读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岩层剖面图,完成(1)~(3)题。

(1)甲地岩石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形成乙地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断裂下陷

D.流水侵蚀

(3)图中丙地的构造地貌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

【答案】

D

D

A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解答】

结合岩石的特征,甲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石灰岩、砂岩、页岩分布,因此甲地岩石是沉积岩。

由图可知,乙地地处云贵高原,多石灰岩分布,年均温较高,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形成河谷。

读图,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在地貌上成山岭。

8. 如图为我国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该地构造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断层作用

D.外力作用

(2)下列地貌中,与甲构造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A.华山

B.渭河谷地

C.长白山

D.鄱阳湖

【答案】

C

A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解答】

读图可知,该地区构造地貌为断块山地,由于断层作用所导致。

由材料可知,甲为相对上升岩层,形成山地,如我国华山、庐山等。

9. 澳大利亚本来没有兔子。1788年,随着英国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亚,几十只兔子被运

到澳大利亚。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回大自然作为猎物,让兔子逃到草原上飞快繁殖。澳大利亚人对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到十九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的扩张

之势。它们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面临长时间的破坏。澳大利亚采

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兔子的数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据此完成(1)~(2)题。(1)澳大利亚的兔子破坏植被,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地域性

(2)治理澳大利亚兔子泛滥的措施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环保志愿者的干扰

②兔子适应性强

③缺少自然天敌

④森林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B

【考点】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

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

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材料分析可知,澳大利亚兔子没有天敌还有丰富的食物资源,所以澳大利亚的兔子

繁殖速度很快。

【解答】

有材料并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之一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可知,兔子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免流长期的破坏,这充分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原理。

由“让兔子逃到草原上飞快繁殖”“到十九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的扩张之势”可知,

兔子适应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加之澳大利亚缺少猎杀兔子的自然天敌,如狼、狐狸、鹰等,所以造成兔子泛滥,②③正确。

10. 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东西方向)的西端,海拔7435.3m,为天山最高峰。如图

为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甲坡为()

A.迎风坡

B.阴坡。

C.北坡

D.阳坡

(2)该山自然带带谱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乙坡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的主要成因是()

A.光照条件好

B.水分充足

C.土壤肥沃

D.白昼时间长

【答案】

D

C

B

【考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

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本题考查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

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解答】

由图中指向标可知,甲坡为南坡,该山南坡缺少森林分布,多草原分布,由此可知南

坡降水少,为背风坡,不是迎风坡,天山为西南走向的山脉,南坡为阳坡,不是阴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降低,海拔升高,水分条件也在发生变化,故不

同的海拔高低,水热条件发生改变,据图可知,图中自然带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故

表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据图可知,乙坡为北坡,北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且地处阴坡,蒸发量小,因

此水分较充足,适合森林生长。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世界某地河流分布示意图,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沿海地区。

(1)图示河谷形态:②河段为________河谷;④河段为________河谷。与②河谷相比,④河谷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特征。

(2)图示③处为________(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处。④河段地势落差大,

________作用强烈。

(3)①处多形成________(地貌),并说明理由。

【答案】

U型,V型,岩壁陡峭,河谷较深,谷地狭窄

冲积扇,河流出山口,流水侵蚀

河口三角洲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

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

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

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解答】

读图可知,②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段为U型;④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成V型;与②河谷相比,④河谷具有河谷较深、岩壁陡峭、谷地狭窄等特征。

读图可知,图示③处为山麓冲积扇,一般分布在河流出山口。④河段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读图,①位于河流入海口,为河口三角洲,理由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由于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河口三角洲。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C、F、G、H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搬运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

________,没有进入陆地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

(3)城市化导致H环节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植树造林导致F环节

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围湖造田导致G环节季节变化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

降水,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减弱,增强,增大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水量不同,意义差别大。(3)城市化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彻底的地方,影响下渗,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

流减少等。

【解答】

根据图中的箭头指向可知,图中A、B、C、F、G、H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降水、

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上不断得到补充,所以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

循环;搬运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海上内循环;没有进入陆地的台风只是在海洋内

部实现水的运动,所以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上内循环。

城市化地面硬化,水分难以下渗,导致地下径流H环节减弱;植树造林导致植物蒸腾

F环节增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G环节增大。

读某年1月某时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乙天气系统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________(填“由中心向四周”或“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________(填“高”或“低”),四周气压

________(填“高”或“低”)。

(2)图中③地比④地气温________,并分析其依据。

(3)图中③地风向为________。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________,

并说明理由。

(4)简述未来④地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

【答案】

由四周向中心,高,低

西北风,②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雨(降雪)、大风

【考点】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解析】

(1)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2)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

风带、洋流、天气、下垫面等。

(3)风向的判定方法:①先在最靠近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

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②考虑该地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

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就画在风向右侧;③甲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

角为30°﹣45°之间,风的来向就是风向。等压线稠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4)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

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

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解答】

读图可知,图中乙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受低压天气系统的影响,近地面水平

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甲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天气系统中心

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读图可知,图中③地比④地气温低;主要原因是③地此时被冷气团控制,且③地比

④地纬度高,冬季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③地位于北方地区,比④地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所以气温低。

图中③地位于北半球冷高压的东侧,风向为西北风;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

最强的是②地;因为与①③④三地相比,②地等压线较稠密,气压差较大,因此气压梯度力就较大,所以②地风力最强。

图示④地位于冷锋前,未来④地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可能出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雨(降雪)、大风等天气现象。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某日太阳光照图,其中阴影区域为黑夜,非阴影区域为白天,箭头指示地球

自转方向,弧ADB为晨昏线,该日之后,北半球各地昼开始长于夜,昼渐长、夜渐短。

(1)根据材料推测该日为北半球的________(填节气)日。此时弧AD为________

(填“昏”或“晨”)线。

(2)图中B、C、E、F四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图示时刻,F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3)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为________,全球各地________(填昼夜状况)。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

【答案】

春分,晨

B>F>C>E,12,5

0°,昼夜等长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

(1)阅读图文材料,根据该半球昼夜状况,判断此日为春、秋分日,再根据该日后,

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判断为春分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可判断弧AD

为晨线。

(2)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读图比较B、C、E、F纬度高低即可;

据图中的昼夜状况判断F点135°W为正午12点,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求出北京

时间(120°E)的地方时即可。

(3)根据(1)题可知,该日为春分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4)根据课本知识,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逐

渐递减。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可写出答案。

【解答】

有材料可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天,读图可知,地球以顺时针方向自

转方判断该半球为南半球,且昼夜平分,可判断此日为二分日,若该日之后,北半球

各地昼开始长于夜,昼渐长、夜渐短,则判断这一天,应为春分日;按照地球的自转

方向,弧AD正好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界线,判断为晨线。

由图可知,B、C、E、F四点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B<F<C<E,根据课本知识,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判断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F>C >E;由图可知,F点正好位于白天的中线上,地方时为正午12点;由图可知F点位于135°W,地方时12点,则北京时间=12+(135°+120°)÷15°=12+17=29时,即第二天的早晨5点。

有(1)题可知,该日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根据所学知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判断,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已知甲地位于160°E和40°N的交点上,乙地位于160°W和10°S的交点上,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4.下列半岛中,属于亚欧板块的半岛是() A.印度半岛 B.索马里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巴尔干半岛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5~6题。 5.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6.河流在图中段的流向是()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 盐城的王先生登录了总部位于广州的某交通导航设备公司网站,为自己的爱车订购了一套GPS导航设备,两天后在家收到了订货。下图为该公司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生产组织、经营网络与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生产企业属于 (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技术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 D.市场导向型产业 8.图中显示该企业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 ( ) A.专卖店 B.大型超市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9、在以下四幅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10题。 10.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 A.①地盛产黄麻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 D.该地地势北高南低 11、我们长春学生放暑假时,印度()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盛行东南季风 D.是旱季 12.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知识和技术 C.原料 D.廉价劳动力 13.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回答32~34题。 2、“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 ①探测月相变化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③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④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4、月面图像的形成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系统 D.地质勘探技术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35~36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下列关于RS、GPS、GIS说法错误 ..的是 A.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 B. 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惊醒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评价 C.GP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 D. RS、GPS、GIS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没有促进作用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2题: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人教版2019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 析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 人教版2019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2019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图1,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 B.55m C.60m 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m B.40m C.65m D.90m 图2示意阿根廷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4~6题。

4.O、P两点的温差可能为( ) A.4℃ B.5℃ C.2℃ D.1℃ 5.观测发现,一条源自山区的宽阔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由图可知,该河在城区的走向大致为(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6.图3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4为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此时,①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56、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 8.有关图中区域的天气及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a为冷锋 B.②地气压低于③地 C.②地气温低于③地 D.③地为阴雨天气 图5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已知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江苏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江苏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1题;共50分) 1. (4分) (2017高一下·武威月考)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A . 16.6%,20% B . 11.4%,31.4% C . 12.7%,22.2% D . 25.3%,19.9% (2)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①二胎政策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2. (6分) (2017高一下·赣州期中) 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迁人人口() A . 性别比例比较平衡 B . 以技术型人才为主 C . 年龄结构比较平衡 D . 以青壮年劳动人口为主 (2)据图推测,该市() A . 轻工业、服务业比较发达 B . 重工业、高技术产业发达 C . 农林业、水产业比较发达 D . 采矿业、建筑业比较发达 (3)迁人人口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是() ①缓解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③增加消费需求,活跃市场④给城市建设带来大量劳动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1.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

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综合来看,不及格人数较少,但9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也不多,多说学生处于70-80分数段,这一分数段的学生是很有潜力培养成优秀生的,所以今后的工作要在稳定及格率的同时,提高优秀率。表一: 题型 选择题(1--25题)50分 非选择题(26--29题)50分 平均得分 得分率 平均得分 得分率 41.5 83% 28.64 71.59% 根据表一情况分析说明:由于本试卷的选择题比较容易,以书中的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得分率高于非选择题,由此看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较薄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培养。通过学生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5套)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5成。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完成1-2题。 1. 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 城乡差距 B. 家庭原因 C. 计划生育 D. 个人原因 2.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不正确的是() A. 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趋势 B. 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C. 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D. 有利于扩大内需 如图为某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图,计划在图中四个区位布局四种不同污染类型的工厂.据此回答下题. 3.有关图中工业规划的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③处各类都可以 B. ④处各类都可以 C. ①处可布局乙类,也可布局丙类 D. ②处可布局丁类,也可布局甲类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5.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建设卫星城是缓解中心城市“大城市病”的重要措施,然而,大多数卫星城不仅没能缓解“大城市病”,反而变为了一座座“睡城”: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配套设施、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大部分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域,形成一个钟摆式的城市交通。据此完成6-7题。 6.“睡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心城市产业转移 B. 中心城市房价不断攀升 C. “睡城”所在地区环境质最好 D. “睡城”所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鲁碧波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25×2'=5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5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 7、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A、北京时间6点 B、北京的地方时6点 C、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9、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一天,这是因为() A记载日期错了 B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D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

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40分以上占15.25%,30--4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第28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方向的判断等知识点还没有理解。总体来看,高分与低分学生都较多,分化相当严重,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选择题得分统计: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保送班80分以上人数138人,普通班73人,最高分96分,最低分4分,且10--30低分段人数较多,这与学生基础差有密切关系。 总分统计:(普通班) 注:班级总人数 57人 2、知识掌握不全面。选择题4、6、1 3、22错误多,综合题29气压带的形成原因都是由于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造成的。 3、知识理解存在缺陷。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直射点的位置、地方时的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等。 4、书写的不规范。比较严重的有纬度和经度没有标明北纬南纬和东经西经。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6套)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命题范围是高中地理必修二; 2、试卷分两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照题序用黑色水性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1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1~3题。 1、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2、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增加了()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肥力 3、不符合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A.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有高温多雨的气候 C.地广人稀 D.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据此回答4~5题。 4、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是 ( ) ①资本集中程度低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③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 ) ①资源丰富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③市场广阔④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图4回答6—8题。 6.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7.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8.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日本神户 C.中国攀枝花 D.美国“硅谷” 图7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7回答9—11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10.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11.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在高一的数学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做好每一个试卷的分析,会让你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 在高一的数学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做好每一个试卷的分析,会让你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试卷反映出学与教的总体情况: 1.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的能力较差;在课后作练习不看书复习,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对教材不熟悉。 2.很多学生习惯"记忆知识",缺少理解,学习方法不正确。 3.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这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主,很多题目都是直接来自于书中课文,但学生却在很多地方失分,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欠缺。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很多知识遗漏点,这为下学期的会考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 直接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2.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6.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120°E)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后回答15~16题。 15.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高一地理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分析 高学江杨顺利 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 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 一、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 二、增加材料题目,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 一、试卷总体分析: 高一各班成绩为:一班69.13分、二班59.87分、三班 58.64分、四班66.67分、总的平均分为63.63分 通过学生的答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分析过程和知识面才能正确解答。从主观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36题失分较多的为第2小题,学生不明确白昼如何从时间上把握,赤道上白昼的范围应为地球的一半。多数同学经度的范围表述不准确。对于第一小题经纬度表示方法不准确,度数判断不准,3、4小题失分相对较少。 第37题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一为实验目的不明确,二为实验步骤不条理,三为语言表达能力差,四为由于粗心出现个别错别字,以后再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题的引导重视。

第39题对自然带和气候类型掌握不准确,如让写“自然带”,很多同学写成“气候类型”名称,或没加“带”字。对于E地非地带性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写不全面。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题中让写代表性月份,很多同学写成好几个月,还有个别同学南北半球季节搞不清楚。 其次,一些其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心浮气躁,答题没有耐性 2. 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其实平时学的不错,但是到考场上就紧张,过度紧张导致的结果就是发挥不正常,一门考的不好,受挫后自己不能及时的调节,陷在里面出不来,结果恶性循环 3.考试技巧仍然欠缺,非智力因素错误很多。错别字,语言不规范,答非所问…… 二、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 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

(完整)高一地理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组吴新站 一、试卷特点分析 1.体现基础 本次考试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鲁教版必修一的相关知识,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前三章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重点考查,重要示意图及图片都有所涉猎。紧扣课本,总体难度不大,区分度较好,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 2. 结合实际 紧密结合本市高一学生实际基础和本学科学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体现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理念。 3. 素材新且反应学科特色 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试卷具体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卷是选择题,分单选(18×2'=36')和双选(8×3'=24');第二部分是综合题(共5道60')。试卷结构和江苏地理高考试卷一致。相比之下,选择题得分比填空题多一些。 选择题以图表居多,高一学生由于未能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及地理体系,故不能充分利用地理图表,来获取大量信息。所以选择题主要失分的多在图表题中。 1、2两题考查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及存在生命的条件。 3至10题考查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黄赤交角及其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昼夜长短规律的理解。 11、12题考查岩浆的来源及大气的削弱作用。 13、14、15、16题考查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及风的偏转、等压线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 17、18考查地理环境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9、20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21、22考查流水及风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进入考试便进入了紧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提起精神,努力学习,冲刺考试。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2两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B.地下水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C.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D.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B.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C.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25℃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 A.沿岸的寒流 B.河流的流向 C.山脉的延伸 D.植被的稀疏 4.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读右图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7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6.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5 ℃,则该山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2019米 B.2500米 C.3000米 D.3500米 7.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B.信风的影响 C.东亚季风的影响 D.西风的影响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8、9题。 8.从上图分析四地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丁、丙、乙、甲 B.丁、乙、丙、甲 C.甲、丙、乙、丁 D.甲、乙、丁、丙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型 B.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C.丙地劳动力资源充足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读2019 -2019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10、11题。 10.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制题部分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省水平考试大纲,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理解与分析归纳的能力,对学生理解实践部分没 有过分突出。考试范围界定在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和第三章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从试题分值结构看:客主观分值比例为5:5,与学业水平考试 的分值设定一致。从题目的内容结构看:第一章占38分,第二章占51分,第三章占11分。符合侧重考宇宙中的地球和自然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原则。从题目难易来看:难易程度基本适中,稍稍灵活,以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为主。整卷符合试卷的难 度结构,稍高于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科模块结业考试的'试题难度。从 题型结构来看,客观题25小题(2分1题),主观题4小题(1分 1空)。 存在的可以商榷的地方是:个别题目显得有些误导学生,题目外的某些概念与题目中图形的匹配不到位,对高一学生来说容易引起 误会,如主观题第27、28小题等;试卷某些地方编排不准确,设问 不够果断,如主观题第29小题最后一小问,题目意思都还没有出完整;选择题题目出题较狭窄,仅仅只有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第 三章则没有体现。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存在很大问题。整套试卷来看,不管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是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学生做题得分

来看,主观题得分率刚好达到60%,得出学生在基础落实方面仍需加强。 做题的细心与仔细不同,有些题目并不难,但是因为学生审题不认真失误,导致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丢分,实属不应该。行文答卷仍缺乏规范与表述技巧。一是卷面答案的整齐性需待加强,书写欠规范,出现错别字;二是问题的答案要点常让阅卷者分辨不清。总之就是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四、对今后的教学建议 1.闲时狠抓基础知识的过关和平时练习的落实到位,多讲解一些有效题以拓宽学生的试题面,达到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加强学生做题答案规范性的训练。 2.表格、图形类题目,仍然是本次试题丢分较多的地方,因此要求特别是对抽象图形在后阶段中多引入到课堂练习中,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在这类题型中的解题能力。 20**年2月6日

2019-2020最新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留守儿童问题再次成为20xx年3月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据此完成1-3题。 1. 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四川省 A.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B.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 D.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2. 针对数量较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四川省可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 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B. 加快推动当地经

济发展 C. 增加大、中专院校的建设数量 D.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3. 我国留守儿童的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降低,其主要原因有 ①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②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③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价格分布示意图(单位:千元/m2)。读图,完成4-6题。 4. 图中甲地是该城市的 A. 大学城 B. 电子工业区 C. 高级住宅区 D. 中心商务区 5. 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不同地段地价高低影响最大的是 A. 与火车站的距离 B. 与风景名胜区的距离 C. 与市中心的距离 D. 与高等教育区的距离 6. 导致乙地(图中虚线圈地区)地租高于南北两侧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地表崎岖 B. 交通通达度高 C. 距河流近 D. 地形平坦开阔 20xx年5月8日,南方多地拉响暴雨预警,纷纷进入“城市看海”模式。读漫画《“城市看海”模式》,完成7-8题。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图为2013—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与出生人口增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基数 B. 人口迁移 C. 人口自然增长 D. 老年人口数量 (2)2017年广东省出生人口增量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A. 全面二孩政策影响 B. 人们生育意愿转变 C.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D. 人口基数数量巨大(3)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将会使广东省在2019年() A. 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 城市化质量大幅度提高 C. 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D. 老龄化水平日趋严重 2.下图为2016年日本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65-69岁年龄段和40-44岁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可以推知日本() A. 性别比严重失街 B. 以前出现过要儿潮 C. 人口数量负增长 D. 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限下(2)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日本应该() A. 发展工业,增加就业机会 B. 增建校舍,培训婴幼儿保育人员

C. 完善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险 D. 美化环境,大量吸引国外人口迁人 3.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区城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最可能表示住宅用地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丁类用地在市中心比重极少的主要原因是市中心() A. 环境质量差 B. 地租水平高 C. 交通拥堵 D. 基础设施不完善 4.为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快递自提点应运而生,下图为武汉市菜鸟站点统计各自提点距离附近社区出入口的距离累计百分比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菜鸟自提站点的分布() A. 距离社区出入口150米范围内站点最为集中 B. 约80%的站点位于距离社区出入口150米处 C. 距离社区出入口越近,站点分布越少 D. 随着距离社区出入口距离的增加,站点均匀减少 (2)菜鸟日常用品自提点主要分布在()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5.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与郊区的轨道交通,除运输功能外,还有优化城市结构的作用。英国米尔顿·凯恩斯新城就是以市郊铁路带动发展起来的。下图示意该新城铁路站周边用地功能及占地面积比例的演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