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资源经济学复习.

2017资源经济学复习.
2017资源经济学复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 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 (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 2、资源的分类 非再生资源: 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 可再生资源: 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 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 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3、共享资源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 4、资源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第二章 1、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 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稀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时间属性。 3.两个模型概念: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是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 4、两者的函数模型判断 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图2-2)。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 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图2-1)。 5、两个模型的比较反映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理解: n 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n 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 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 n 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2-1中,显示出R0 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2017尔雅 微观经济学 课后答案

当代的显学:经济学起源的探秘100.0已完成分成绩: 1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A、原始经济学? B、计量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我的答案:A 得分:25.0 分 2 【单选题】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以下属于经济学的起源的是()。 A、古埃及种植学? B、古希腊家政学? C、古巴比伦建筑学? D、古印度宗教学?我的答案: 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单一性和有限性不是人的欲望所具有的特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 【判断题】政治经济学转向现代经济学的标志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欲望与资源: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已完成成绩:分100.0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A、资源配置? B、资源掠夺? C、基础价格? D、剩余价值?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2 【单选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特点是()。 A、稀缺性和用途不可选择性? B、稀缺性和用途可选择性? C、无限性和用途不可选择性? D、无限性和用途可选择性?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需要不受货币预算约束的需求。()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人类生产的产品产量是无限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上)分成绩:已完成100.01 【单选题】按照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属于经济学的正确分类的是()。 A、社会经济学和科技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B?. C、灾害经济学和收益经济学? D、人文经济学和自然经济学?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1月4号8:00 3508 名词解释: 1.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 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2.产业结构: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 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3.支柱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密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好,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 4.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商品的企业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影响 市场运行效率。合理的产业组织是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 5.SCP:即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对某行业进行分析的工具。 6.TOT:Transfer-Operate一Transfer的简称,即将建设好的公共工程项目,移交给投 资者进行一定期限的运营管理,该投资者利用获取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获得收入。 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所建部门或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项目移交中,政府或其所设经济实体将取得一定的资金以再建设其他项目.

7.BOT: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的 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简答题: 1.简要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我国环保产业中大多数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都比较小,少部分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能比较大。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产业属于分散型产业,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而且,所有的环保企业都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环保产业的这种空间布局,更加导致了产业内部的过度竞争。 产品差异化:环保产品面临着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尤其是环保产品和服务还应适应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因此环保产品和服务必须多样化。我国环保产品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化程度不大,偏重于产品的生产,而其它方面,如环保技术开发、资源利用、环保咨询等方面则比较薄弱。而且,我国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往往相互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需要,甚至很多环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费,许多环保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 行业壁垒状况:由于我国过去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一直以来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不是很高,于是,许多技术、设备落后的小规模企业得以进入,并且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主体,相反,那些高科技的大规模企业很难进入。我国环保产业目前的进入壁垒是较低的。 而与此同时,在环保产业内,又有许多亏损的企业却在作苦苦挣扎,不能从产业内顺利退出。这种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的壁垒组合必然导致环保产业内的过度竞争。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0*4'=40) 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4.需求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 7.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10.政策失效: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

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 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7.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9.供给: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20.边际成本: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二.简答题(6*6=36) 1.市场失灵是由什么引起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答: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②不一定。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但是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 2.需求和需求量有何区别?它们是如何变动的?假设经济人收入减少或增加时,需求曲线如何变动?

《资源经济学》复习整理题

《资源经济学》复习资料 1.资源的属性与分类。 ·资源的属性: ①有用性即使用价值;②稀缺性;③动态性;④天然性。 ·资源的分类: ⑴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 ④矿产资源;⑤生物资源;⑥环境资源。 ⑵按资源可更新特征分类:①非再生资源,也叫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 ②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⑶按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①专有资源,也称可控资源;②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 的所有者或虽有法律上的所有者,而不能行驶所有者权力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享用的资源。 2.缓解资源稀缺性的途径。 ⑴技术进步在缓解资源稀缺中的作用 ①技术进步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 ②技术进步可以带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③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 ④技术进步可以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 ⑵缓解资源稀缺的其他途径 除了技术进步之外,缓解局部或区域性资源稀缺还可以通过 ①加大经济的开放度; 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有效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和制定有效的价格政策。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⑴公平性原则 ①本代人的公平(横向); ②代际间的公平(纵向); ③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⑵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⑶共同性原则 共同遵从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采取全球的联合行动。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⑴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 ⑵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互协调; ⑶人类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5.绿色GNP的含义,及其衡量。 ·含义:绿色GNP(可持续收入SI):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资本”包括人工资本①、人力资本②以及环境资本③。 按照绿色GNP的定义,应为GNP减去人工资本折旧D m,再减去如森林这类自然资产存量的环境资本折旧D n(用年内环境退化的货币损失价值来表示),那么可持续收入SI或绿色GNP就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求得: SI=GNP-D m-D n ……………………….. ①

2017尔雅-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当代的显学:经济学起源的探秘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以下属于经济学的起源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单一性和有限性不是人的欲望所具有的特征。()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政治经济学转向现代经济学的标志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欲望与资源: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特点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需要不受货币预算约束的需求。()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人类生产的产品产量是无限的。()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按照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属于经济学的正确分类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与微观经济学相比,以下选项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有()。 ?A、 ?B、 ?C、 ?D、 我的答案:BC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多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经济学原理的观点来看,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一定不是消费者。()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的性质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经济学原理的观点,经济人的特征是()。 ?A、 ?B、

资源经济学考试大纲附答案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 二、判断正误(10个,每个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共20分) 四、简答题(4个,每个6分,共24分) 五、论述题(2个,每个13分,共26分) 导论: 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也成为“非耗竭性资源”,指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包括:太阳辐射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质能资源(木材、秸秆等)、森林资源、渔业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也称为“耗竭性资源”,是指储量有限且在人类时间尺度上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金属矿产资源(可循环利用)……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分主要是是否存在一个“注入流”。 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全新的综合概念? 首先,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增长。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1章自然资源市场 1.替代资源和互补性资源的价格变化对该自然资源需求的影响 替代资源价格的高低:两种资源x和y高度相关,成为互相替代的资源时,一种资源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另一种资源的需求量。X价格升高,会引起X需求量的减少,从而会增加Y的需求量。 互补性资源价格的高低:当一种资源价格下降时,同时也增加了另一种资源的需求,这两种资源就成为互补性资源。 2.理解引起自然资源需求曲线的移动变化的因素;(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曲线的位移分别由什么因素引起) 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变化引起) 需求曲线的位移(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变动,包括相关资源的价格变化、价格预期等) 3.外部性对于资源市场均衡的影响。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

2017尔雅-微观经济学-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生产的契约曲线是将产品的以下哪一种曲线的所有切点链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1.0 分) 1.0 分 ?A、 供给曲线 ? ?B、 需求曲线 ? ?C、 等产量曲线 ? ?D、 等边际曲线 ? 我的答案:C 2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在过去投入且在未来无法收回的成本:()(1.0分)1.0 分 ?A、 机会成本 ? ?B、 沉淀成本 ?

?C、 效用成本 ? ?D、 时间成本 ? 我的答案:B 3 以下哪一项是指供求双方都有一定的垄断权力的情形:()(1.0分) 1.0 分 ?A、 完全垄断 ? ?B、 梯形垄断 ? ?C、 双边垄断 ? ?D、 逻辑垄断 ? 我的答案:C 4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区域规划需要规避土地资源以下哪一种用途冲突:()(1.0分)1.0 分 ?A、 正的外部性

? ?B、 负的外部性 ? ?C、 正的内部性 ? ?D、 负的内部性 ? 我的答案:B 5 以下哪一项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支柱理论:()(1.0分)1.0 分 ?A、 货币边际产量递增 ? ?B、 时间边际产量递减 ? ?C、 土地边际产量递减 ? ?D、 国家边际产量递增 ? 我的答案:C 6

以下哪一项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正确描述:()(1.0分) 1.0 分 ?A、 等资本曲线的负斜率 ? ?B、 等资本曲线的负斜率 ? ?C、 等产量曲线的负斜率 ? ?D、 等产量曲线的正斜率 ? 我的答案:C 7 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1.0分)1.0 分 ?A、 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 ?B、 国民经济个体的运行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 ?C、 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及相应的经济定量 ? ?D、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实证分析:他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中间不包含任何的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他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经济学常常需要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结果作出评价,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此时进行的分析为规范分析,其显著特点在于,经济学家进行规范分析时,往往都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得出对还是错的结论 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在需求曲线图中,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是不同价格水平时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是一种关系,指整条需求曲线 需求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则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百分率之比 蛛网模型:是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的一个动态的价格分析模型,用以解释某些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生猪等的价格和产量一旦失去均衡时所发生的波动情况,该模型因所描述的价格运动图示形同蛛网而得名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价格效用: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使消费者为能够获得更多效用而增加其购买量的现象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正常商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成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

资源经济学总复习 资料整理

1、资源的属性与分类 资源的属性:①有用性即使用价值。②稀缺性。③动态性。④天然性。 资源的分类 1、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 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等。 2、按资源可更新特征分类 非再生资源,也叫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 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又可分为恒定(量)资源和狭义的可再生资源。 2、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一、技术进步在缓解资源稀缺中的作用 (1) 技术进步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 (2) 技术进步可以带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3) 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 (4) 技术进步可以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 二、缓解资源稀缺的其他途径 除了技术进步之外,缓解局部或区域性资源稀缺还可以通过加大经济开放程度、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效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制定有效的价格政策等途径加以实现。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1)本代人的公平(横向);(2)代际间的公平(纵向);(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二)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共同性原则 共同遵从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3.人类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5、绿色GNP的含义,及其衡量 绿色GNP(可持续收入SI):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资本”包括人工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环境资本。 按照绿色GNP的定义,应为GNP减去人工资本折旧Dm,再减去如森林这类自然资产存量的环境资本折旧DN(用年内环境退化的货币损失价值来表示),那么可持续收入SI或绿色GNP就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求得: SI=GNP—DM—DN 上式所定义的可持续收入并不具有广泛的意义,这是因为现行GNP的计算没有计入资源、环境的。 为了校正这种扭曲,在GNP或GDP中还应减去:①污染引起的环境恢复费用R;②污染的防治费用或预防费用A;③由于自然资源的非最佳利用和开采引起的过高评价资源价值的损失费用

20162017微观经济学试题A答案

广东财经大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A) 课程代码_061083_ 一、单选题(20分=20个X 1分/题) CCCCB DCAAA DCCDD ACACD 二、名词解释(15分=5个X 3分/题) 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替代效应:在效用或真实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变动意味着商品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会用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相对昂贵的商品,从而产生了替代效应。 4.价格歧视: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 5.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则生产函数Q= f(L, K)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 三?计算题(共3小题,总计22分) 1.已知某公司A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 A = 500 —6P A+20Y+0.4P B(共7分) 其中P A、Y、P B分别是A产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和B产品的价格。 (1 )若P A= 70 Y = 20 P B = 1300这时A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收入弹性系数、交叉弹 性系数分别是多少? ( 5分) (2) A是什么类型产品?A和B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 2分) 解答:(1)将P A = 70 Y = 20 P B= 1300 代入Q A = 500 —6P A+20Y+0.4P B 可得A商品的市场需求量: Q A =1000 A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 P=— (△ Q / Q ) / ( △ P / P ) =6X70/ 1000= 21/50 A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E Y = (△Q / Q ) /( △ / Y ) =20 >20/1000= 2/5 A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 (△Q / Q ) /( AP'/P') =2/ 5 怡00/ 1000 = 13/25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导论 (一)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举例解释) 二、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的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两个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的价格: A.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即该物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特例:a.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b.炫耀性物品-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首饰中的黄金与钻石;派克笔价格;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c.表面上的“例外”-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买涨不买落”。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看作两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B.需求曲线: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斜率为负。 2.收入水平: 收入越高,需求越大(真实收入) 收入越低,需求越小 (恩格尔系数:2016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30.1%) 3.相关商品的价格: A替代品:替代品价格越高,这种商品的需求越大。如短信与微信 B互补品:互补品价格越高,这种商品的需求越小。如汽油与汽车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三)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等于市场需求量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即为均衡数量。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分析(表现形式、政府政策、结果) 1.价格控制 (1)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工资、农产品等)。 供给大于需求,Q2-Q1=Q1Q2 为剩余部分,为了能维持支 持价格,政府就要收购过剩 产品,用于储备、出口、援 外等。

1_2016-2017微观经济学试题B

广东财经大学试题纸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B卷)课程代码060193 课程班号16级财经各班共__3__页 -----------------------------------------------------------------------------------------------------------------------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总计20分) 1.假定对于红茶和咖啡,A更喜欢红茶,B更喜欢咖啡,两种饮料的价格对应两人是相同的,在效用最大化时: A.A的红茶对咖啡的边际替代率比B的红茶对咖啡的边际替代率大 B.A的红茶对咖啡的边际替代率比B的红茶对咖啡的边际替代率小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 A.销售收益增加 B.销售收益不变 C.销售收益下降 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3.恩格尔曲线是从()中推导出来的。 A.价格—需求曲线 B.需求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 D.无差异曲线 4.若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化,X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 A.正常品或低档品 B.低档品 C.正常品或吉芬品 D.必需品 5.若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当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 A.为负数 B.为零 C.为正数但递增 D.为正数但递减 6.预算线的位置与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D.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7.已知消费者收入为200元,商品x的价格为20元,商品y的价格为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50和80,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y C.减少购买x,增加购买y D.同时增加购买x和y 8.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产量递增 B.平均产量递减 C.平均产量不变 D.无法判断 9.关于生产函数Q=f(L,K)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A.开始于AP L的最高点,终止于MP L为零处 B.开始于MP L的最高点,终止于MP L曲线和横轴的相交处 C.开始于MP L的最高点,终止于AP L的最高点 D.都不对 10.如果为了保证低技能工人的生活,政府规定了一个高于均衡工资水平的最低工资,那么将会导致 A.工人的过剩 B.工人的短缺 C.工人既不过剩也不短缺 D.工人工资水平提高 11.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8%的劳动使用量;而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将 A.增加8% B.减少8% C.增加大于8% D.增加小于8% 12.SAC曲线U形特征的原因在于 A.MU递减规律 B.规模经济与不经济 C.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无法确定 1 --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资源环境这种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学科 2、从两个的倒U形曲线得出资源经济学的任务,我们国家处于哪个阶段。 3、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过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根源:不完全市场、外部效应、公共物品、非凸性、不对称信息。 外部性效应:外部性的存在,扭曲了价格机制,价格体系不能有效地传递资源稀缺的信号,致使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理论界一般把环境问题的成因归结为环境外部性造成的资源使用浪费,并要求进行环境成本内在化。 公共物品: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调节却往往无能为力,或调节作用甚微。其根源在于公共物品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非竞争性:某人对一产品的消费不防碍他人同时使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非排他性: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公共物品类型非竞争性竞争性 非排他性纯公共产品(路灯)共有资源 排他性俱乐部产品私人产品 5、政府失灵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政府干预主要体现在:1提供公共物品2鼓励和保护具有正外部效应的行为3减少信息不对称4反对垄断5保护产权6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①信息不足与扭曲②政策实施的时滞③公共决策的局限性④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反应⑤寻租活动的危害⑥政府目标函数的非利润最大化。 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环境政策失灵包括项目政策失灵、部门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2、环境管理失灵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环境管理活动中寻租活动。 6、庇古手段:征税、补贴、押金退款 科斯手段:自愿协商手段、排污权交易手段 7、排污交易权是指什么,及优缺点(简答) 排污权交易又称污染权交易、排污许可证交易,是指环保部门制定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并按总量控制指标给排污单位发放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排污单位之间进行交易的一种经济手段。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 ①充分利用了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③有利于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进行污染总量控制并及时做出调整 ④具有更好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局限性

2017年1月微观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 045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消费者行为理论 B.生产理论 C.价格理论 D.分配理论 2.一般均衡概念的提出者是 A.J.罗宾逊 B.W.诺德豪斯 C.A.马歇尔 D.L.瓦尔拉斯 3.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是 A.实证分析 B. 经验分析 C.规范分析 D.统计分析 4.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是指 A.替代效应 B.需求效应 C.收入效应 D.心理效应 5.当某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跌时,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 A.右上方移动 B.左上方移动 C.左下方移动 D.右下方移动 6.影响供给量变化的因素是 A.技术水平 B.价格 C.预期价格 D.相关商品的价格 7.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下降到4元,需求量增长30%,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A.缺乏弹性 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 D.完全弹性 8.下列选项中,总收益下降的是 A. 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B.价格下降,供给富有弹性 C.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D.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 9.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都增加,该商品为 A.互补商品 B.必需商品 C.高档商品 D.劣品 10.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边际收益分析法 D.等产量曲线分析法 11.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 A.消费者支付 B.消费者报酬 C.消费者剩余 D.消费者意愿 12. 无差异曲线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边际成本之比 C.数量之比 D.边际效用之比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