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

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假设、设计方案、交流讨论、修正方案、实验、后期观察等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尤其是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纸巾,标签,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3、进一步引导(拿起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讨论,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照组,温度组,土壤组,空气组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投影出示实验计划表,根据学

生讨论引导填写。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同学们,我们依据这张实验计划表进行实验,最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证实绿豆发芽到底需不需要,与你的猜测是不是一致。那么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来,绿豆发芽必须哪些条件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

6、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1、请各组同学交流实验计划表,请同组同学参与评价及完善。

2、在你们的实验设计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与改进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怎样给种子浇水等。

3、各组根据实验设计派代表选择自己组需要的器材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请各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装置,并简单地介绍一下。

四、推测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时间,指导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1.播种后的种子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除此之外,还可让学生推测不同条件下的两颗种子变化的时间是否一样,会有什么不同。师出示发芽的绿豆或图片。

2.再让学生推测每一项变化需要多少时间。

3.请学生说说准备观察些什么,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哪些内容需要记录下来。

4.阅读观察记录表,进一步了解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五、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奖励绿豆。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可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阶段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

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教学板书:种子发芽

适量的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种子发芽实验计划表第组

种子发芽和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班级:姓名: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与意义 意义: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4响必检指标之一。正确及时确定种子发芽率对种子分级、种子收购调运、种子贮藏加工、防止发芽率过低的种子下田、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计算前三天的发芽势及发芽率。熟悉种子的发芽条件,掌握标准发芽实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单子叶幼苗和双子叶幼苗的主要构造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并将实验结果和种子质量标准中发芽率或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种子批质量的优劣。 实验原理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某些植物的种子还需要光照或黑暗。 在实验室内,根据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控制发芽所需,即根据作物种子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发芽床、适宜的发芽温度及光照,保持发芽床事宜的水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 材料:波斯菊种子若干 用具:培养皿、滤纸、镊子、滴瓶药品:高锰酸钾溶液 试验方法 用具消毒:本实验的相关器具及实验用的种子皆在实验前进行消毒处理。 制备发芽床:先在培养皿内平整的垫两张滤纸,再用蒸馏水浸湿待用。数种子: 随机取用若干种子待用。 制床:将准备好的培养皿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摆放20粒种子。 图1)将培养皿盖好,放在室内待其发芽。(期间时常对其进行浇水保持滤纸湿润 及开盖通风)发芽率、发芽势的概念 发芽率是指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籽粒粒数占供检籽粒粒数的百分率。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X 100% 种子发芽势=(发芽势天数内的正常发芽粒数/供试种子粒数)X 100% 观察记录表共80颗种子(第十天后经确认剩余种子已无再发芽可能) 区域天数Day 1Day 3 Day 5 Day 7 Day 10 108131313 2011151515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0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6小时 出现根 3天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不成活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4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2小时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12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16小时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结论 经过试验并查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萌发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温度可以从5-3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 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此报告只可作学习、参考用途! 1.提出问题:干燥的种子不会萌发,冬天放在户外的种子也不能萌发,那么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 3.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绿豆20颗 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盒3个,玻璃瓶1个,纸巾2张,保鲜袋3个 实验方案: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个实验组的种子会萌发,那个不会萌发。 结果预期:1组中的种子会萌发,其它实验组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4.实验过程 7月22日我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经检测,冰箱中平均温度为5℃,室温平均28℃)。 1组 2组 3组 4组 7月25日经过了3天,四个实验组的种子都长得怎么样了?我一看,发现只有1组中的种子都萌发了;4组中的种子只是能看到小小的胚芽;3组中的种子脱去了“绿衣裳”,只剩下白白胖胖“身体”了;2组中的种子一点变化都没有。 1组 2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3组 4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一组照片《凤仙花的一生》。从这组照片中我们清晰地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们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种子发芽)(教学说明:从一组《凤仙花的一生》的照片切入,自然而亲切由已学的旧知转承到新的知识内容) 2、自由交流 (教学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涉及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摘要板书。)3、质疑思考 (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们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稍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随即让个体学生做出判断性回答。(教学说明:1、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2、做出一个判断性的回答,旨在让学生对刚才黑板上所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重新做一次个体的审视、选择。)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说明: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如何让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为学生固存、内化、运用,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使他们大脑构建起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引水成渠:给个例子,扶一把。 师:有同学说了,绿豆发芽,这些黑板上的条件并不是统统需要。也就是说有些要,有些不要。那么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板书:实验办法及“?”)(让学生进入无声胜有声的思考境界。) A计划:在学生思考后,若有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要义的实验方法,那么教师要引领规范实验过程与方法,要强调注意事项如两组实验,其它条件都一致,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最后总结归纳:像这样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对照组其中某一个条件,我们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 B计划:学生在思考后,一下子还不能说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想法,那么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引导的方法。如下: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

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的实验

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一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流程交流以前种植种子的经验——猜测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试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 实验的准备与 指导一、导入 1、组织讨论:你们以前种植过种子吗?如何种的? 2、提问:说说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3、解题;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二、学习过程 目标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学生活动一: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

分组探究、填写实验报告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的方法设 计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3、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二、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活动三、种子的发芽试验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种子发芽实验日记

种子发芽实验日记 导读:10月1日 周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写连续的观察日记。我决定自己种,上次老师奖给我的种子现在刚好可以发挥作用了。 由于上次我太勤快了,把爸爸买给我的一盘含羞草,给它喝太多水,结果没几天就被我整死了,这次我可要小心了。昨天我把那小花盘里的土松过后,浇了点水。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把种子赶紧小心翼翼地把它埋在土里,希望它今天安静地在睡在这里,明早等我醒来就能跟我打招呼。 10月2日 今天我起床后迫不及待地去看种子有没有发芽见我,结果令我失望,跟昨天一模一样,一点也没改变,我陷入深思,是不是没喝够水,还是没有足够的阳光。妈妈告诉我,没有这么快,让我耐心等待,最快也得二天吧。 10月3日 今天我像昨天一样,结果还是没有发现蛛丝马迹。我在琢磨,是不是它们不喜欢我,所以不愿出来见我呢? 10月4日 “哇,发芽了,发芽了。”我欢呼雀跃地大喊,家里的人都被我惊动了。虽然我种了好多棵种子,才只有一棵发芽,但是我还是特别的激动。我看见种子破土而出,长出白里透点点红的'茎,它弯着腰,

茎上面浅绿色的嫩叶包裹着还没张开,差不多有一厘米高,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我看了真是乐在其中。希望明天它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10月5日 今天我起来就给我的小芽儿浇水,可发现它可没什么变化,妈妈让我再仔细的观察它。 我把花盆端起来看了又看,发现小芽儿确实长高一点点,那浅绿色的嫩叶微微张开了些。 10月6日 今天我意外的发现叶子张开了,可不知什么原因,它为什么却驮背了呢?头使劲地往泥土里钻吧?我问妈妈是为什么?妈妈也没能 回答我,让我再慢慢观察。妈妈让我把一根牙签插进泥土里,让小芽有个依靠可以重新笔直站立。 10月7日 我与往常一样,起来就去看小芽,不知道是不是太希望它长大时,它越站在原地不动。小芽靠着牙签的肩膀还在呼呼睡觉,一点也不想长大。妈妈让我放客厅让小芽呼吸点新鲜空气,我烧过水后,就放门外的楼梯口。 我在房间里看书,过不了多长时间,妹妹呀呀的站在我门口说了一大堆什么话,我没听明白。开门一看倒好,她手上拿着我的我辛苦种下的小芽,我哇哇大哭起来,埋怨妹妹,妈妈急忙说没事,我们可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篇一: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制作人:肖中豪;邓鑫;李天铭 学号:06;07;07 学校:南村侨联中学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

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篇二: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篇三: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转自:小草范文网: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种子发芽实验(一)》是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它与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构建了一个教与学的整体内容,即植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一)》以生活中常见的绿豆种子发芽生长作为研究对象,引领学生猜测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及设计变量控制实验,明确变量控制实验要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第二部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在本活动环节中学生要解决的是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体现对比试验设计中的公平性。 第三部分:种子的发芽实验。 要求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前的状况,并把它们画下来。在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后,再开始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坚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的研究。 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学生对凤仙花种植的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与知识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提供观察记录的知识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

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评价任务 1.对种子发芽的条件进行大胆猜想。 2.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4颗绿豆种子、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盒(杯)、四张标签、一个塑料勺、一块纸巾。 为每组准备:一个盛有潮湿土壤的桶、两支滴管、一些水。 为全班准备:一个废物桶、大头针或剪刀、纸巾。 特别提示:教师自己需要先种些绿豆种子,待它们发芽后,要做第三课中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可以做两至三组,也可以保证每小组都有)。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这个实验的结果学生要在第三课课上观察,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

《种子发芽实验(一)》优秀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 种子发芽实验: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的发芽实验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2)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3)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 活动一: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1、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教材提示的“土壤、水分、气温”是学生熟识的,如果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还可能提出什么来呢?(空气、阳光、肥料、休眠期…… 2、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可能会说“种子不能发芽了”)!草率吗?也是现实及真实的。追问:是这样吗,你们有什么依据?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怎么做呢?这样自然地进入了下一活动。(科学教师就应该学会追问) 活动二:种子发芽需要那些条件,讨论用实验证明 1、明确: (1)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2)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只能用于观察的。 2、提示学生:研究要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明确研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呢?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 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书本中,提示“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活动三:配备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过程,有不少

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化和明确。 例如:教材提示把绿豆种子种在纸巾而不是土壤里,为什么要这样改?不改可以吗? 教材提示每个盒子种两颗种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怎样一步一步地操作?放多少纸巾、怎样折、怎样放、种子怎么种到纸巾里、每个盒子里滴多少水、配备好器材后怎么保管?是可以提示学生在之后的观察活动中应该注意观察哪些内容,怎样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 2、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明确对比实验的规则(或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绿豆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初步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感受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观察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活动设计】 一、引入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1.教师出示绿豆种子并设问:怎样做能让这颗绿豆种子发芽呢? 2.学生小组讨论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3.学生说说怎样做绿豆才能发芽。 4.教师归纳并板书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种到土壤里、浇适量的水、放在阳光下…… 三、提出研究的问题 1.教师谈话:看来从种子长成一棵植物还有不少的条件,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 2.引导学生简单推测改变某个条件的结果。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时不宜播种。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撒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土壤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那么,种子播下以后,在怎么样的环境下才能萌发? (一)发现问题:在哪种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 (二)作出假设:种子萌发可能与水分、空气、阳光、温度有关。也就种子只有在有水分、有空气、有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下才可能能萌发。 (二)制作实验: (1)材料和用具:塑料瓶、美工刀、小勺、纸巾和棉花、标签、胶水、绿豆、塑料黑膜、电冰箱。 (2)步骤: ①、 如上图,给每个瓶编号,并在瓶内放置棉花和纸巾。 ②、 用小勺给每个瓶子撒上适量的绿豆。 ③、按照下面的表格对每个瓶进行处理。

见下图: 装置2 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3加水将纸巾和绿豆浸泡在水中 装置4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5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5放入电冰箱冷藏室 把装置4塑料黑膜盖上以保证暗 准备完毕,等待绿豆的萌发情况。(3)根据实验假设和实验制作提出:

实验预期1:因为装置1比装置2的水分充足,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1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的水分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2:因为装置2比装置3的通气好,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3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空气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3:因为装置2比装置4的阳光照射好,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4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的阳光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4:因为装置2比装置5的温度温和,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5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适宜的温度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4)记录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分析原因: ①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种子标准发芽试验

种子标准发芽试验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四项必检指标之 一。 正确及时测定种子发芽率对种子分级、种子收购调运、种子贮藏加工、防止发芽力低的种子下田、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熟悉种子的发芽条件,掌握标准发芽试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单子叶幼苗和双子叶幼苗的主要构造、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种子质量标准中发芽率或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种子批质量的优劣。 一、依据种子发芽需要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某些植物的种子还需要光照或黑暗。 在实验室内,根据不同作物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控制发芽所需条件,即根据作物种子种类选择合适的发芽床、适宜的发芽温度及光照(见附录5),保持发芽床适宜的水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 二、试材与设备 1.材料水稻、小麦、玉米和洋葱等单子叶植物种子,大豆、油菜、辣椒、西瓜等双子叶植物种子。 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可分别任选1~2种。 2.设备种子发芽室或光照发芽箱、真空数种器或电子自动数粒仪、恒温干燥箱、发芽盒、吸水纸、消毒砂、镊子、温度计(0~100℃)、烧杯 (200mL)、标签纸、滴瓶等。 3.试剂 0.2 % KNO 3。

三、方法步骤 1.制备发芽床大粒种子选砂床或纸间,中、小粒种子选用纸床、砂床均可。 鉴定感病样品以及为特定研究目的可采用土壤床。 (1)作为纸床用的发芽纸、滤纸或吸水纸等,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值为 6.0~ 7.5。 (2)砂床一般用无化学污染的细砂或清水砂为材料,使用前过筛( 0.80mm和 0.05mm孔径的土壤筛),洗涤后放入搪瓷盘内,摊薄,在120~140℃高温下烘3h以上。 2.数取试验样品从经过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用数种设备或手工随机数取400粒。 通常以100粒为1次重复,大粒种子或带有病原菌的种子,可以再分为50粒、甚至25粒为一副重复。 3.置床在种子置床前要检查各重复间发芽床的含水量是否适宜、一致,以保证发芽整齐。 种子置床时,各粒种子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幼苗的生长空间和减少霉菌的传染。 不同作物种子的置床方法如下: (1)水稻种子: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过程如下 日期光照下的种子发芽情况黑暗中的种子发芽情况 照片文字描述照片文字描 述 长出胚根长出胚 根 露出子叶露出子 叶 子叶长出子叶长 出

胚轴稍微变长胚轴变长,有真叶 有真叶真叶变 大 上胚轴变长,有几根才长出真叶上胚轴变长 一株比较成熟,其他的继续生长继续生长,都比较成熟 四、实验结论: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

一、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不变量: 实验步骤: (1)在第一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不放水。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二、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的多少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变量: 实验不变量: 气等实验步骤: (1)在第一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不放水。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置于室温环境。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不变量: 实验步骤: (1)在第一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放在10度的温度下。 (2)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放在20到25度的温度下。 (3)在第三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放在高温下(高于30度)。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目的: 实验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变量: 实验不变量: 实验步骤: (1)在真空包装袋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184-39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

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

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 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假设、设计方案、交流讨论、修正方案、实验、后期观察等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尤其是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纸巾,标签,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3、进一步引导(拿起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讨论,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照组,温度组,土壤组,空气组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投影出示实验计划表,根据学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一. 教学内容: 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植物的繁殖发育 二.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重点) 2、知道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对生物个体的形成和种族延续的重要意义,并学会运用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难点) 3、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知道开花、传粉,能说明传粉方式和受精的过程。(重点) 4、列举花、果实和种子的主要结构,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难点) 5、能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重点);会描述芽的结构和芽的发育。 三.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1】细胞分裂(重点) 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使生物体细胞数量增加。 细胞核的分裂 分裂前染色体通过复制加倍,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中。实现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一致。 真核细胞的分裂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知识点2】细胞的生长 由分裂形成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使其体积不断增大,这个过程即是细胞的生长。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质中出现许多小液泡,逐渐增大,最终合并成一个大液泡。细胞生长使细胞、生物体的体积增大。 【知识点3】细胞的分化 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经过分裂产生的细胞除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称为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各种器官和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