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物理原理

动脉粥样硬化的物理原理
动脉粥样硬化的物理原理

动脉粥样硬化致病的物理原理

摘要:生活中我们对“冠心病”这一名词并不陌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导致的心肌损害,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实际上,还有其他动脉的粥状硬化对人体造成各种各样的伤害。本文将对动脉粥状硬化导致多种疾病的物理原因进行解释说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致病物理原理分析

一、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状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壁缩小,由于在动脉内膜上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当病情不断扩大时,形成粥状硬块堵塞血管,最终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

二、有关动脉粥状硬化致病的物理原理

现在我们就从物理的原理来分析动脉粥状硬化,主要是动脉窄化管引起的种种医学现象的有关原理: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血液,血液从物理的角度上看就是一种流体。流体的特征是具有流动性,即流体各部分之间易发生相对运动,因此流体没有特定的形状,实际的流体运动也十分复杂。任何实际流体都具有可压缩性(compressibility)和粘性(viscosity)一般采用理想流体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两个特性都被忽略掉了,而对于血液,其粘性就不能忽视了,像血液这样的流体血液被称为粘性流体。所以我们将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泊肃叶定律、伯努利方程等对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医学问题进行分析。

粘性流体在等截面水平细管中作稳定流动时,如果雷诺数〖1〗不大,则漏洞的形态为层流。由粘性流动的伯努利方程〖2〗可知,要使管内匀速流动,必须有一个外力来抵消粘力,这个力就是来自管两端的压强差。实验表明,在等截面水平细圆管内做层流的粘性流体,其体积流量和管子两端的压强差△p成正比。

假设管内的液体即为血液,血管为等截面的水平细圆管,半径为R, 为血液的粘度,L为一段血管的长度,左端的压强为p1,右端的压强为p2,且p1>p2,即液体向右流动,则对泊肃叶公式的推导如下:

在管中取与管同轴,半径为r的圆柱形流体元为研究对象,它收到的压力差为

F=(p1-p2)πr^2

周围流体作用在该圆柱流体元表面的粘性力为

f=-η2πrL dv

dr

是流体在半径处的速度梯度。

式中负号表示,v随r的增大而减小,dv

dr

由于管内流体做稳定流动,所以以上两力合力为零。即

(p1-p2)πr^2=-η2πrL dv

dr

*rdr

由上式积分可得 dv=p1?p2

2ηL

再次积分得到 v=-P1?P2

r^2+C

4ηL

根据R=r时,v=0的条件,求得C=P1?P2

R^2

4ηL

代入上式得: v=p1?p2

(R^2-r^2)

4ηL

上式给出了流体在等截面水平细圆管中稳定流动时,流速随半径变化的关系。从此式可以看出,管轴(r=0)处流速有最大值p1?p2

*R^2,流速v沿管径方向呈

4ηL

抛物线分布。

在管中取出一个半径为r,厚度为dr的圆管状流体元。该流体元的截面积为

2πrdr,流体通过该流体圆截面的流量为 dQ=v2πrdr,式中v是流体在半径r处的流速。则:

(R^2-r^2) rdr

dQ=πp1?p2

2ηL

那么通过整个管截面的流量积分后得:Q=πr^4(p1?p2)

8ηL

(Rf=πr4/8ηL)

此式即为泊肃叶公式,可改写为:Q=△p

Rf

三、结论

从上述公式的推导及结论可以看出,粘性液体在等截面水平细管中稳定流动时,流量与管两端的压强差成正比,与Rf成反比。更重要的是流阻Rf与管半径的四次方呈正比,半径的很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流阻显著的改变。

而对于血管来讲,一点管径的微小改变就可以造成管内粘滞力的改变。由于人体动脉壁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厚并失去弹性,加上脂肪摄入过多,胆固醇在动脉内壁形成脂肪堆积(粥状斑块),造成动脉窄化,r仅仅一点的减小,根据泊肃叶公式,就会使得血管的流量发生很大改变,因而导致血管的阻塞,使得血液循环严重受阻,且可能破裂进一步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细胞或其他部位缺血,病人也就出现心脏病,中风甚至是脑死亡等种种病症了。

参考文献:

1、李杰,曾玮,王殿元.从流体学角度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急救原理.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146(3):70—71

2、乔爱科,刘有军.面向医学应用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1):动脉中的血流.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2月189—194

3、钟世镇,徐达传.系统解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169

4、张延芳.医用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25—40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 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陀螺进动 【实验目的】: 演示旋转刚体(车轮)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进动。 【实验仪器】:陀螺进动仪 图2陀螺进动仪 【实验原理】: 陀螺转动起来具有角动量L,当其倾斜时受到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重力矩(r ×mg)作用,根据角动量原理, 其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

下一时刻的角动量L+△L向斜后方,陀螺将不会倒下,而是作进动。 【实验步骤】: 用力使陀螺快速转动,将其倾斜放在支架上,放手后陀螺不仅绕其自转轴转动,而且自转轴还会绕支架旋转。这就是进动现象。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陀螺,快要停止转动时用手接住,以免掉到地上摔坏。 实验三弹性碰撞仪 【实验目的】: 1. 演示等质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加深对动量原理的理解。 2. 演示弹性碰撞时能量的最大传递。 3. 使学生对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能量变化过程有更清晰的理解。 【实验仪器】:弹性碰撞仪 图3,弹性碰撞仪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赵军龙 专业地质学 班级地质0803 姓名娄春翔 学号200811030303 2010年12月20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对某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划分与评价、储层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获得常规测井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某油田裸眼井和套管井实际测井资料。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二、基本原理: (一)岩性划分 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1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首先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 岩性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电阻率井径声波时差 泥岩泥岩基线高值低、平值低、平值大于钻头 直径 大于300 页岩近于泥岩基线高值低、平值低、平值较泥 岩高大于钻头 直径 大于300 粉砂岩明显异常中等值中等正幅度 差异低于砂岩小于钻头 直径 260-400 砂岩明显异常(Cw≠ Cmf)低值明显正幅度 差异 中等到高,致 密砂岩高 小于钻头 直径 250-450(幅度较 为稳定)

最新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复习资料 一填空或选择填空 1 当地层电阻率大于(或小于)泥浆电阻率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显示(或) 2 砂岩(或渗透地层)地层显示 3 SP表示曲线 4 一般自然电位曲线有、两条线,当泥值含量越大,曲线越接近线; 5、一般用和计算泥值含量 6、当地层水淹时自然电位曲线出现 7、伽马射线一般与地层发生、、 8、一般泥值含量越大自然伽马曲线值越 9、深海沉积比浅海环境自然存在的伽马强度 10、电极系A2M1N为电极距探测深度记录点在 11、侧向测井一般测量、两条曲线,其中反映侵入带电阻率,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当地层含油时,大于,三、七、双侧向测井深度的记录点 分别为,且分别记录电位; 12、一般用三条探测深度不同分别反映、、的视电阻率曲线反映地层 的含油性能,其中浅侧向反映,深侧向反映,微球形聚焦测井反映 13、感应测井的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的差别 14、在油基泥浆一般用曲线反映地层的电阻率 15、单元环几何因子的物理意义 16、滑行波成为首波的条件 17、周波跳跃现象主要发生在地层

18、全波列测井一般记录等波 19、固井质量越好,地层波幅度套管波幅度 20、在声波变密度图上地层波显示为套管波显示为 21、一般利用伽马射线与地层介质发生探测地层的密度 22、密度测井记录、两条曲线,若太大表示曲线不合格 23、中子按能量分为 24、快中子进入地层一般有过程,其中是最强的减速剂,是俘获剂 25、含氢指数,中子测井曲线实际反映地层的 26、中子孔隙度在砂岩实际的孔隙度,白云岩则 27、中子寿命 28、水层的中子寿命油层 29、反映地层孔隙度的三种测井分别为 30、GR、CNL、AC、DEN分别表示曲线 二简述题 1、简述扩散电动势形成的机理; 2、简述为什么当水淹时,自然电位曲线出现基线偏移现象; 3、简述自然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 4、画出梯度电极系测井曲线并简述其特点和应用 5、简述利用侧向测井定性判断油水层的原理 6、简述感应测井的原理 7、简述单发双收和双发双收声系的差别;

地球物理测井学习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1、 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正电荷,形成一 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 2、 泥岩薄膜离子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 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 3、 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 4、 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5、 在钻井过程中, 通常保持泥浆柱压力稍微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渗透层侵入,泥浆滤液 替换地层孔隙所含的液体而形成侵入带,同时泥浆中的颗粒附在井壁上形成泥饼,这种现象叫泥浆侵入. 6、 高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7、 低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8、 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梯度电极系。 9、 标准测井:是一种最简单的综合测井,是各油田或油区为了粗略划分岩性和油气、水层,并进行井间地层对 比,对每口井从井口到井底都必须测量的一套综合测井方法。因它常用于地层对比,故又称对比测井。 10、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电位电极系。 11、侧向测井:在电极上增加聚焦电极迫使供电电极发出的电流侧向地流入地层从而减小井的分流作用和围岩的影响,提高纵向分辨能力,这种测井叫侧向测井又称为聚焦测井 12、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 13、声系:声波测井仪器中,声波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按一定要求形成的组合称为声波测井仪器的声系 14、深度误差:仪器记录点与实际传播路径中点不在同一深度上。 15、相位误差:时差记录产生的误差。 16、周波跳跃:在裂缝发育地层,滑行纵波首波幅度急剧减小,以致第二道接收探头接收到的首波不能触发记录波,而往往是首波以后第二个,甚至是第三或第四个续至波触发记录波.这样记录到到时差就急剧增大,而且是按声波信号的周期成倍增加,这种现象叫周波跳跃. 17、体积模型:把单位体积岩石传播时间分成几部分传播时间的体积加权值。 18、超压地层、欠压地层: 当地层压力大于相同深度的静水柱压力的层位,通常称为超压地层;反之,成为欠压地层。 19、放射性 放射性核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各种射线。 20.同位素 凡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核素 21..基态、激发态 基态—原子核可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能量最低状态。 激发态—原子核处于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即原子核被激发了 22.半衰期 原有的放射性核数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 23.α射线—由氦原子核 组成的粒子流。氦核又称α粒子,因而可以说是α粒子流。 24.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V=2C/3(C 为光速),对物质的电离作用较强,而贯穿物质的本领较小 25.γ射线—由γ光子组成的粒子流。γ光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以光速运动。 26.含氢指数地层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主要决定于地层含氢量。中子源强度和源距一定时,慢中子计数率 就只 的贡献。 介质对的无限长圆柱体物理意义:半径为横积a d r r r dr r G G σ? =≡2 /0 )(的贡献。薄板状介质对无限延伸物理意义:单位厚度的a z dr z r g G σ?∞ ≡0 ),(的贡献。 板状介质对的无限延伸物理意义:厚度纵积a h h h dz z G G σ?-≡2 /2 /)(的贡献。圆筒状介质对的无限长 径为物理意义:单位厚度半a r r dz z r g G σ?∞ ∞ -≡),(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一:物理实验对于物理的意义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基本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部门的诸多领域,是自然科学与 工程科学的基础。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 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物理学中的每一项突破都与实验密切相关。物理概念的确立,物 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确立都有赖于物理实验。 二: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的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在这两个学期,通过二十几个物理实验,我们对物理 学的理解和认识又更上了一步台阶。通过对物理实验的熟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基本的物 理实验思路和实验器材的操作,进一步稳固了对相关的定理的理解,锻炼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提高我们学习物理物理兴趣的同时,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实验研究的 基本方法,提高基本科学实验能力。它也是我们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我们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还能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主动研究的创新与探索精神、爱护公 物的优良品德”。 三:我眼中的物理实验的缺陷 1:实验目的与性质的单一性 21世纪的学科体系中,多种学科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没有一门学科能独立于其他 学科而单独生存,但是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全都是关于物理,这一单科的实验内容,很 少牵涉到其他。有些实验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根本不追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结合。2:实验的不及时性及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学科,在我们所学的物理内容中,更多的是关于公式定理的,这些需要及时的理解和记忆,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实验来进行。但是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学过很久以后,甚至是已经学完物理学科后进行的,这就造成我们对物理知识理解的 不及时性,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而且,我们重复科学实验伟人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得知结论后凭借少量的实验数据轻易得出相似的结论,与前人广袤的数据量不可同日而语,这就造成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不利于从本质上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A .R xo《R t C .R i =R t 13. 一般好的油气层具有典型的 A ?高侵剖面 C. 伽玛异常 14. 与岩石电阻率的大小有关的是 A .岩石长度 C. 岩石性质 15. 在高阻层顶界面出现极大值,底界面出现极小值 A .顶部梯度电极系 C. 电位电极系 16. 下面几种岩石电阻率最低的是 A.方解石 C .沉积岩 17. 电极距增大,探测深度将. A .减小 C. 不变 18. 与地层电阻率无关的是 A .温度 C. 矿化度 19. 利用阿尔奇公式可以求 A .孔隙度 C. 矿化度 20. N0.5M1.5A 是什么电极系 A .电位 B .R xo》R t D.R i 》R t 【】 B. 低侵剖面 D. 自然电位异常 【】 B. 岩石表面积 D. 岩层厚度 ,这种电极系是【】 B. 底部梯度电极系 D. 理想梯度电极系 【】 B .火成岩 D.石英 【】 B. 增大 D. 没有关系 【】 B. 地层水中矿化物种类 D. 地层厚度 【】 B. 泥质含量 D. 围岩电阻率 【】 B. 底部梯度 、选择题(60) 1. 离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后 A ?正离子停止扩散 C ?正负离子均停止扩散 2. 静自然电位的符号是 A ? SSP C. SP 3. 扩散吸附电位的符号是 A .E da 【】 B. 负离子停止扩散 D. 正负离子仍继续扩散 【】 B. U sp D.E d 【】B. E f C. SSP D.E d 4. 岩性、厚度、围岩等因素相同的渗透层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值油层与水层相比【 A .油层大于水层 B. 油层小于水层 C. 油层等于水层 5. 当地层自然电位异常值减小时,可能是地层的 A .泥质含量增加 C. 含有放射性物质 D. 不确定 B. 泥质含量减少D.密度增大 6. 井径减小,其它条件不变时,自然电位幅度值(增大)。 A .增大 B. 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7. 侵入带的存在,使自然电位异常值 A .升高 B. 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8. 当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大致相等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 A .很大 B. 很小 C.急剧增大 D.不确定 9. 正装梯度电极系测出的视电阻率曲线在高阻层出现极大值的位置是 A .高阻层顶界面 C. 高阻层中点 10. 原状地层电阻率符号为 A .R xo C. R t 11. 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相比 A .二者相等 C .油层大 12.高侵剖面R xo与R t的关系是B. 高阻层底界面 D.不确定 B. R i D.R o B. 水层大 D.不确定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物理上实验报告(共2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辉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 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 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 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 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 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 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 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 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 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College phys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report docu 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篇章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院系名称: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1级03班 鱼洗是中国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摩擦的 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 擦频率并没有关系。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 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 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平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平面旋转起来。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二: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地球物理测井习题

选择 1、岩性相同,岩层厚度及地层水电阻率相等情况下,油层电阻率比水层电阻率①大 2、岩石电阻率的大小,反映岩石④导电性质。 3、岩石电阻率的大小与岩性②有关。 4、微电位电极第探测到②冲洗带电阻率 5、泥浆高侵是侵入带电阻率①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 6、侧向测井电极系的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的电流极性④相同。 7、在三侧向测井曲线上,水层一般出现②负幅度差。 8、自然电位曲线是以①泥岩电位为基线。 9、侵入带增大使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值②减小。 10、声幅测井曲线上幅度值大说明固井质量②差 11、声幅测井仪使用②单发、单收测井仪。 12、声波速度测井曲线上钙质层的声波时差比疏松地层的声波时差值④小。 13、地层埋藏越深,声波时差值②越小。 14、砂岩的自然伽马测井值,随着砂岩中的③泥质含量增多而增大。 15、地层密度测井,在正源距的情况下,随着地层的③孔隙度增大而r计数率增大。 16、在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上,气层值比油层的数值②大。 17、补偿中子测井,为了补偿地层含氯量的影响,所以采用③双源距探测。 18、进行井壁中子员井,采用正源距测井,地层的含氢量增大,超热中子计数率①减小。 19、进行补偿中子测井,采用正源距测井,地层含氢量减小,则探测的热中子计数率②增大。 20、进行碳氧比能谱测井,油层的C/O ③大于水层的C/O。 21、在一条件下,地层水浓度越大,则地层水电阻率②越小。 22、含油岩石电阻率与含油饱和度②成正比。 23、在渗透层处,当地层水矿化度①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自然电位产生负异常。 24、水淹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基线产生④偏移。 25、侧向测井在主电极两侧加有②屏蔽电极。 26、油层在三侧向测井曲线上呈现①正幅度差。 27、在高阻层底界面出现极大值,顶界面出现极小值,这种电极第叫②底部梯度电极系。 28、地层的泥质含量增加时,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值②减小。 29、梯度电极系曲线的特点是①有极值。 30、在声波时差曲线上,读数增大,表明地层孔隙度①增大。 31、声波时差曲线上井径缩小的上界面出现声波时差值②减小。 32、利用声波里头值计算孔隙度时会因泥质含量增加孔隙度值④增大。 33、声幅测井曲线上幅度值小,则固井质量②好。 34、砂岩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随着砂岩的泥质含量增加而④增大。 35、进行地层密度测井采用正源距情况下,地层密度值增大,则散射伽马计数率值②减小。 36、油层和水层的C/O,前者比后者①大。 37、地层的含氯量增加,则中子测井测到的热中子计数率②减小。 38、岩性相同的淡水层和盐水层相比,热中子的计数率,前者比后者④大。 39、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应厚层的泥岩位置时,它的数值①高。 40、r射线和物质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核外逸出的电子称②光电子。 41、岩层孔隙中全部含水岩石的电阻率比孔隙中全部含油时的电阻率②小。 42、地层水电阻率与地层水中所含盐类的化学成分①有关。 43、地层水电阻率与地层水中含盐浓度②成反比。 44、高侵是②水层储层的基本特征。 45、微电位电极系②大于微梯度电极系的探测深度。 46、梯度电极系的记录点在②成对电极中点。 47、电极系排列为M2.28A0.5B形式的电极系叫③底部梯度电极系。 48、泥浆电阻率很小时,测量出的电阻率曲线变③平直。 49、为了划分薄层侧向测井要求主电极0A的长度②小。 50、水层在侧向测井曲线上呈现出④负幅度差。 51、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岩性、厚度、围岩等因素相同时,油层的自然电位幅度值②小于水层的。 52、储层渗透性变小,则微电极曲线运动的正幅度差①变小。 53、地层的声速随泥质含量增加而④减小。 54、声波时差值曲线在井径扩大的下界面出现②减小。 55、声波时差值和孔隙度有①正比关系。 56、裂缝性地层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数值②增大。 57、相同岩性的地层老地层的时差值①小于新地层的时差值。 58、国际单位制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③贝克勒尔。 59、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可以估算储层的③泥质含量。 60、地层的含氯量越多,则中子的扩散长度(La)②越短。 61、当储层中全部充满水时,该层电阻率用符号③R0表示。 62、含油岩石电阻率与含水饱和②成反比。 63、当地层水的浓度,温度一定时,地层水中盐类化学成分不同,电阻率②不同。 64、在一定条件下,地层水温度越高,则电阻率③越小。 65、水层的电阻率,随地层水电阻率增大而②增大。 66、三侧向电极系,主电极A0与屏蔽电极A1A2电位④相等。 67、三侧向测井的聚焦能力取决于②屏蔽电极的长度。 68、侧向测井适合在②盐水泥浆中进行测井。 69、岩性相同,地层水电阻率也相同,厚度不同的油层,自然电位值也④不同。 70、当地层水电阻率②小于泥浆滤液电阻率时,自然电位产生负异常。 71、声波时差曲线在井径扩大的上界面出现①增大t 值。 72、气层的声波时差值②大于油水层的声波时差值。 73、地层声速随储层孔隙度增大而 2减小。 74、对未固结的含油砂岩层,用声波测井资料计算的孔隙度②偏大。 75、单位时间里发生核衰变的核数叫 2活度。 76、泥岩中自然放射性核素②最多。 77、r射线与物质发生①光电效应,则核外逸出光电子。

地球物理测井_简答题

电测井 怎样利用双侧向测井判断油水层? 【油层一般为泥浆低侵,深双侧向结果主要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变化,浅双侧向的探测深度较浅,主要反映井壁附近侵入带电阻率的变化,故在油层处,深三侧向的读数高于浅三侧向的读数,曲线出现“正幅度差”。而水层一般为泥浆高侵,曲线出现“负幅度差”。】 在感应测井中,以六线圈系为例简述复合线圈系相对于双线圈系存在的优点。 【六线圈系增加了聚焦线圈和补偿线圈,可分别用来改善仪器的纵向分层能力和径向探测深度,它相对于双线圈系来说纵向分层能力较强,且探测深度也更深。】 1.感应测井是在什么样的生产需求下产生与发展的(与双侧向的对比)? 感应测井适合于井眼介质不导电的情况下(空气钻井、淡水泥浆或油基泥浆),测量地层的电导率。更适合于区分低阻油、水层.感应测井供交流电流测量;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供直流电流测量。 为了提高纵向分层能力,不漏掉薄层和求准目的层厚度,既能真实判断渗透层及岩性,又能准确地测出冲洗带电阻率等目的,就发展了一些测量冲洗带电阻率的测井仪器,因为它们探侧的范围小,又叫做微电阻率测井。 侧向测井总结 1、测量条件:盐水泥浆、高阻薄层 2、测量物理量:沿井深变化的电阻率 3、测量值:电流聚焦测量深、中、浅三种不同径向电阻率Rt、Ri、Rxo 4、作用:用于划分岩性、地层对比等 1.绘图并说明感应测井的原理? 1. 感应测井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探测地层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 ●感应测井的井下仪器中装有线圈系,线圈系由发射线圈T和接收线圈R组成,T、R之间的距离叫线圈距。 ●在发射线圈T中通以交变电流i0(通常为20kHz),该电流将在周围介质中形成一个交变电磁场Ф1,处在交变电磁场中的导电介质便会感应出环形电流i1(涡流)。 ●i1也将形成二次磁场Ф2,并在接收线圈R中产生感应电流i2。接收线圈R中感应电流i2的大小和环形电流i1大小有关,而i1的强度又取决于岩石的导电强度。因此,测量R中的感应电流或电动势,便可以了解岩层的导电性。 2.双侧向电阻率测井电极系的结构及其测量原理?(原理加图) (1) M(1) M11、、MM22(M(M11’’、、MM22’’) ) 为测量电极,为测量电极,AA11、、AA22(A(A11’’、、AA22’’) ) 为屏蔽电极,发出与为屏蔽电极,发出与II00极性相同的屏极性相同的屏蔽电流蔽电流IIss。。屏蔽电极的不同组合可以完成屏蔽电极的不同组合可以完成深、浅深、浅侧向测井侧向测井。。 (2)进行深侧向测井时,进行深侧向测井时,AA11、、AA22合并为上屏蔽电极合并为上屏蔽电极,,AA11’’、、AA22’’合并为下屏蔽电极,得到深侧向视电合并为下屏蔽电极,得到深侧向视电阻率曲线阻率曲线RRlldlld;; (3)进行浅侧向测井时,进行浅侧向测井时,AA11、、AA11’’合并为屏蔽电极,合并为屏蔽电极,极性与极性与AA00相同,AA22、、AA22’’为回路电极,极性与为回路电极,极性与AA00相反,,得到深侧向视电阻率曲线得到深侧向视电阻率曲线RRllslls;; (4)双侧向测井适用于电阻率高和侵入深的地层,双侧向测井适用于电阻率高和侵入深的地层,但仍然受钻井液滤液和围岩的影响,其纵向分辨但仍然受钻井液滤液和围岩的影响,其纵向分辨率为2424英寸。 (5)双侧向测井常常和自然伽马测井或自然电位测双侧向测井常常和自然伽马测井或自然电位测井组合进行测量井组合进行测量。。 1.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1分),对于油井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地层水含盐浓度和钻井液含盐浓度不同(1分),引起粒子的扩散作用和岩石颗粒对粒子的吸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了解了光的实质,就是原子核外电子得到能量跃迁到更高的轨道上之后由于所处轨道不稳定,电子还要跃迁回去,跃迁回去会释放出一个光子,就是以光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跃迁的能级不同,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同,光子的波长就不同,光的颜色就不一样了。当复色光进入棱镜或光栅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使我深刻认识到光的传播、干射、衍射、散射、偏振等许多现象及其原理,还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外部条件。通过对这些特性的理解,使我从现实方面认识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认识到光在什么条件下表现粒子性,在什么条件下表现波动性。通过激光传播信号的演示实验中我知道光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还有诸多其它方面的用处。在光的色散实验中,我对牛顿环的印象最深刻,通过对牛顿环现象的认识,我加深了对等厚干涉的了解,尤其是半波损失对牛顿环的应用,对半波损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记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弹性碰撞演示仪 【实验目的】 本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撞前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和m2. 则 (1) 由碰撞定律可知:(2) 若e=1时,则分离速度()等于接近速度() 解式(1)和式(2)可得: (3) (4) 若m1=m2=m;e=1则v1=0,v2=v10 即球1正碰球2时,球1静止,球2继续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类推,实现动量的传递。【实验器材】 1、实验装置如实验原理图示: 1一底座 2—支架 3—钢球 4—拉线 5—调节螺丝 2、技术指标 钢球质量:m=7×0.2kg 直径:l=7×35mm 拉线长度:L=55Omm 【实验操作与现象】 l、将仪器置于水平桌面放好,调节螺丝,使七个钢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一端的钢球拉起后,松手,则钢球正碰下一个钢球,末端的钢球弹起,继而,又碰下一个钢球,另一端的钢球弹起,循环不已,中间的五个钢球静止不动。但在一般情况下,两球碰撞时,总要损失一部分能量,故两端的钢球摆动的幅度将逐渐减弱。 【注意事项】 操作前一定将七个钢球的球心调至同一水平线上,否则现象不明显。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恢复,不发热、发声,没有动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elastic collision),又称完全弹性碰撞。真正的弹性碰撞只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微粒之间才会出现。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碰撞时动量守恒。当两物体质量相同时,互换速度。 大型闪电盘(辉光盘)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标准

《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Borehole Geophysics, Well Logging),是应用地球理方法研究钻孔地质剖面,解决某些地下地质问题的一门技术学科。它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服务于地层评价及油气开发的动态监测,同时,测井技术还在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煤田勘探和水文地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测井技术原理、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具有分析一般生产问题、解决一般生产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面向专业 钻井技术 三、课程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的测井技术原理,重点学习测井资料的解释和分析方法,以及测井数据与地质现象、与油气生产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一般生产问题的能力。了解测井技术在工程检测、水资源勘测和大洋钻探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 四、实验基本要求 通过通过操作模拟测井仪器,直观了解测井的工艺流程。理解测井的测量环境,测井资料的影响因素,及采集参数对测井数据的作用。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培养规范操着仪器的素质。 使用真实测井测井数据,联系交绘图合重叠图的制作合分析方法。学习测井解释参数选择,理解数据点分布状态与岩石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测井数据计算机处理的基本流程,学习测井处理成果的绘制和显示方法。理解测井计算结果与测井解释参数之的关系。了解测井解释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前言 测井发展概况,电、声、核测井方法分类,国内外测井发展现状,大洋钻探中的测井技术应用,测井技术在工业界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章电测井方法 电测井物理基础,岩石的导电性和岩石的介电特性;自然测井原理及应用,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双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及组合应用;感应测井方法及几何因子理论,感应测井的探测特性及应用;介电测井数据测量及应用,微电阻扫描测井及成像方法,裂缝识别及岩性分析方法。测井数据的影响因素及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章核测井方法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 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实验目的】:演示翼形升力的产生。 【实验仪器】:飞机升力演示仪。 【实验原理】:一般翼型的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呈鱼侧形。当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时,流线分布情况如图。原来是一股气流,由于机翼的插入,被分成上下两股。通过机翼后,在后缘又重合成一股。由于机翼上表面拱起,使上方的那股气流的通道变窄,流速加快。根据伯努利原理可以得 知: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机翼上方的压强比机翼下方的压强小,也就是说,机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要大,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产生的升力。 【实验步骤】: 1.打开位于底座前方的电源开关,用手感受一下出风口处的气流; 2.把手移开,观察到小球从管内升起; 3.用手挡住出风口,小球立即从管内下落; 4.重复操作2、3,观察小球在管内的起落。 5.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如果小球不能从管内升起,适当调节机翼的高度,使机翼的上部对准气咀,使流过机翼上部的气流最大。【思考】: 飞机的机翼为何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 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 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 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 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 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 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 1.不要将锥体搬离轨道。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目的】:了解扫描成像原理及视觉暂留现象。 【实验仪器】:扫描成像原理演示仪。 【实验原理】:本仪器中的铝盘上沿螺旋线均匀排布小孔,目的是使盘旋转时小孔能够从上到下依次扫过画面,有如电视机中的逐行扫描.画面虽然是被依次扫过, 只要扫过整个画面的时间短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人眼看到的就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实验步骤】: 1、接上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2、观察窗口处铝盘小孔及其后面的图画,此时看不到完整的的画面; 3、顺时针旋转仪器正面板右下角的调速旋钮,使铝盘转起来.先使旋钮上的箭头旋至“起动”位置,待铝盘转动平稳后再将旋钮上的箭头旋至“运行”位置; 4、透过铝盘上的小孔观察其后面的图画,发现可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 5、注意在铝盘转速由慢变快的过程中,其后面的图画由看不见,到断续看见,到连续看见一幅完整画面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因铝盘的转动惯量较大,起动时需加较大电压,一旦启动就要把电压调到正常值,以免转速过大,仪器不稳.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测井复习资料(宋红伟最全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扩散电动势:离子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如氯离子迁移速度大于钠离子(后者多带 水分子),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氯离子(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钠离子(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2. 扩散-吸附电动势 :泥岩薄膜同样离子将要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 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 3. 自然电位曲线的正异常、负异常 :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 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4. 泥浆侵入现象:在钻井过程中, 通常保持泥浆柱压力稍微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 渗透层侵入,泥浆滤液替换地层孔隙所含的液体而形成侵入带,同时泥浆中的颗粒附在井壁上形成泥饼,这种现象叫泥浆侵入. 5. 高侵、低侵:高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低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小于原状地层电 阻率Rt. 6. 梯度电极系 :成对电极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电位电极系. 7. 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梯度电极系 8. 标准测井 :是一种最简单的综合测井,是各油田或油区为了粗略划分岩性和油气、水层,并进行井间 地层对比,对每口井从井口到井底都必须测量的一套综合测井方法。因它常用于地层对比,故又称对比测井。 9. 侧向测井:在电极上增加聚焦电极迫使供电电极发出的电流侧向地流入地层从而减小井的分流作用和 围岩的影响,提高纵向分辨能力,这种测井叫侧向测井又称为聚焦测井 10. 感应测井横向、纵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一横向几何因子 1 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的贡献。 的无限长圆筒状介质对径为物理意义:单位厚度半a r r dz z r g G σ?∞ ∞-≡),( 2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的贡献。 的无限长圆柱体介质对物理意义:半径为横积a d r r r dr r G G σ?=≡2 /0 )( 二纵 向几何因子 1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的贡献。 无限延伸薄板状介质对物理意义:单位厚度的a z dr z r g G σ?∞ ≡0),( 2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的贡献。 的无限延伸板状介质对物理意义:厚度纵积a h h h dz z G G σ?-≡2 /2 /)( 11. 声系 :声波测井仪器中,声波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按一定要求形成的组合称为声波测井仪器的声系. 12. 深度误差 :仪器记录点与实际传播路径中点不在同一深度上产生的误差. 13. 相位误差:由于产生时差信号(记录波)时,触发记录波前沿和后沿的两道首波的相位不同而引起的误差. 14. 周波跳跃:在裂缝发育地层,滑行纵波首波幅度急剧减小,以致第二道接收探头接收到的首波不能触 发记录波,而往往是首波以后第二个、甚至是第三或第四个续至波触发记录波。这样记录到到时差就急剧增大,而且是按声波信号的周期成倍增加,这种现象叫周波跳跃。 15. 体积模型:把单位体积岩石传播时间分成几部分传播时间的体积加权值。 16. 超压地层、欠压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