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
分类: 作文 > 历史的记忆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
1、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 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近些年来,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
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我作了简短的“埃姆斯急电”的故事情节介绍,然后着重指出:“普法战争爆发是路易波拿巴的扩张野心同俾斯麦 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埃姆斯急电仅起到了导火线作用”。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讲述必须简洁,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之感。
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1848年欧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 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在导入新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这幅图,紧接着简短的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 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 年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皇出逃,可见这场革命声势浩大,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呢?”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给学生以1848年欧洲革命规模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震动之大的信号。
这对整体课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高考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在讲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作了这样的交待: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发生了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 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
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

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教学反思《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2、贝壳上的划痕_历史记忆作文800字 时间如海,记忆如沙滩,海水将一枚枚贝壳送到沙滩上,又收回她那浩渺的胸怀。时间如风,记忆如巨岩,风将巨岩刻划得千疮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迹抚平。然而,总有几枚贝壳,在亘古的海滩上鸣响着历史的悲风,总有几笔划痕,在诉说着记忆的不朽。惶恐滩头,零丁洋里,涛声依旧。
叹息不再。然而,时间只侵蚀了一个人的物质存在,却无法风化那煌煌诗句中的记忆,谁能忘记文天祥的辛苦遭逢,干戈寥落?谁又能忘记那个闷热的雨夜,矮小的地牢中挥笔走龙蛇的高大身躯?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他正是借天地正气哺育自己,睨柱吞赢,回懿走旗,用一颗丹心书写青史,翻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每一个人都会从记忆深处被这个踏过七百六十年的生命所震撼,时间或许会淡褪了文字,磨损了书卷,却无法抹去那一片回忆。翻开《史记》,看秦王一统天下,项王自刎乌江,廉颇负荆请罪,屈子怀石投江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从眼前浮现,那些故事也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
时间只能销毁一本又一本《史记》的版本,却永远风化不了那宏伟的气魄,机敏的谈吐,磊落的人格。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这本书能传之后世,绽放其应有的光辉。而今,他的梦想已然实现。时间风化掉了那些卑俗的记忆,却让一位史官的不朽愈发凸现。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埃,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
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埃,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二十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而在海的对面,眉毛已发白的日本律师尾山宏也用他的努力,为我们开启那段记忆。在滚滚时间之河中,王选和尾山宏共同为我们守护那段记忆,时间永不能将其风化。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人能阻止时间的脚步,然而,时间不会风化一切。漫步岁月,采撷几枚朴拙的贝壳,抚摸那巨岩上的斑斑伤痕,便是在回味那没有被时间风化的记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