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上的穴位治任何慢性病

脾经上的穴位治任何慢性病
脾经上的穴位治任何慢性病

脾经上的穴位治任何慢性病

(2012-01-06 20:40:44)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脾经上的穴位治任何慢性病作者:生命之泉

如何健脾呢?除了采用平常喝山药薏米粥、冬天吃大枣等食疗方法,或吃些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常用健脾中成药,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好方法呢?

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有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脾经。

在中医理论当中,脾的功能非常强大,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最大的能量。

所以,要想祛除疾病,永葆身体健康,就得随时把新鲜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血液总是保持一种快速周流的状态。没有淤血的堆积,身体就不会生病。

其实,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好具备了生成和运输新鲜气血这两大功能。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

那么,如何健脾呢?除了采用平常喝山药薏米粥、冬天吃大枣等食疗方法,或吃些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常用健脾中成药,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好方法呢?

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有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脾经。

1、气血充盈邪无踪――品味脚上的脾经大药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您每天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气血引下来。同时还可以做跪膝法、揉其他穴位,帮助把血液引过来。

(图一)

● 治各种出血症、慢性鼻炎:艾灸或点掐隐白穴(见图一)。

脾经的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

毫米的位置。隐白穴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

刺激隐白穴(见图一),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如果没有艾条,也可以用一根香烟来代替,同样有止血的效果。

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

这个穴位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

● 治缺钙引起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以及颈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见图一)。

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

大都穴(见图一)对于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因为这是一个补钙的要穴。可能有朋友会说,要补钙,吃点钙片不就完了吗?不错,吃钙片是会有些效果,但是您知道为什么会缺钙吗?不是因为补得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的真正原因。而您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有些朋友喜欢做足底按摩,其实大都穴就相当于足底反射区上的甲状旁腺,而甲状旁腺正是吸收钙的。

大都穴除了可以补钙之外,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当然,这些症状也都是因为缺钙引起的,所以您只要记住大都穴是一个补钙的要穴就行了。另外,有颈椎病的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这个穴的旁边找一找最痛的点却揉,这样珠连璧合地配合起来治疗,效果就会更好。

● 治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手脚冰凉、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糖尿病等脾虚引发的病:用拇指内侧多硌太白穴(见图一)。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为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 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妇科病:揉公孙穴(见图一)。

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见图一)。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疏散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淤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如果您有妇科方面的问题,请每天揉揉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出酸水的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

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商丘穴(见图一)

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提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为什么揉这个穴还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我们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气血引下来。同时还可以做跪膝法、揉其他穴位,效果会更好。

2、为先天之本添砖加瓦――品味腿上的脾经大药

有人不爱吃饭,特瘦,还能揉小腿脾经吗?我说,怎么不能!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

● 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刺激三阴交穴(见图二)

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

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是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揉三阴交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按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

● 治不消化、男性前列腺问题、腿肚子酸痛:点揉漏谷穴(见图二)

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

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

漏谷穴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

很多朋友整天上完班回到家,觉得腿肚子酸麻胀痛,放到哪儿都不合适,这时您就需要多揉漏谷穴,在白天的时候就点揉,尤其是在上午9点到11点脾经气血最旺的时候揉。这样晚上回到家时,腿就不酸了。

● 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揉地机穴(见图二)

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

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因为脾属土,土属大地,而且人体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来供应,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

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

● 祛湿,治各种炎症、水肿:揉阴陵泉穴(见图二)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 专治瘙痒、调节血液循环:揉血海穴(见图三)

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的,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 胖人减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经(见图二)

如果在推小腿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哪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

(图二)

有人不爱吃饭,特瘦,还能揉小腿脾经吗?我说,怎么不能!实际上,揉脾

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

3、不给疾病任何藏身之地――品味胸腹部的脾经大药

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图三)

(图三)

● 推腹法:腹部的脾经穴位一把推

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它们通常都在人体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上有痛点,您就知道是脾经上的问题了。

● 治急性扭伤:按揉大包穴(见图四)

(图四)

大包穴是脾经的最后一个穴,在肋骨这块儿腋窝直下6寸处。“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未病思想 词性解释: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及早预防中医治未病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1摄生防病。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

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2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渊源 中医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治未病”中心 主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

养肝补脾按摩7个穴位

养肝补脾按摩7个穴位 惊蛰过后,气温回升迅速,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因此,春季重养肝补脾,可进行穴位按摩以起到养肝护肝、健脾和胃的养生作用。 1、内关穴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2、神阙穴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 足三里及三阴交穴用手轻按或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两大养生穴位可健脾,和胃,柔肝,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3、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4、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穴用手轻轻按摩这些养肝补脾的养生穴位,可疏肝利胆。 5、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6、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7、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未分化关节炎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未分化关节炎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未分化关节炎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的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未分化关节炎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风湿病科、免疫科、感染疾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适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未分化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未分化关节炎是指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无其他已知疾病诊断,不考虑病程长短的一类疾病。 中医无未分化关节炎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痹证”范畴。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参照2007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关于未分化关节炎诊治的12项建议。 3.1.1 病史 本病患者大都有关节炎,同时除外类风湿关节炎等诊断明确的风湿类疾病。 3.1.2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关节炎的特点是一定存在关节肿胀,伴疼痛或晨僵。 3.1.3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指标: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急性期可有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或正常;类风湿因子(RF)和抗核抗体(ANA)一般为阴性。 3.1.4 放射学检查 本病患者关节炎发作时可作关节超声或核磁检查,以明确其关节滑膜的变化情况。 3.2 中医诊断 3.2.1 中医病名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数中医“痹证”范畴,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等疼痛、重浊、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以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症的总称。 3.2.2 中医证候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中医证候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得到的临床信息进行辨证,并将中医辨证体系中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8]、《中医内科学》[6]、《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实用中医风湿病学》[9],最后通过专家共识法制订,临床常见证候如下: 风湿痹阻证:关节肿胀、疼痛,痛处游走不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或口渴不欲饮,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晨僵,屈伸不利,痛有定处,入夜尤甚,或面色晦暗,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气血两虚证:关节肿痛,或肢体麻木,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肝肾不足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腰膝酸软,或潮热、盗汗,或关节发凉,或畏寒喜暖,舌淡红,苔白薄,脉沉弱或细弱。 3.3 鉴别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需同多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和结缔组织病等疾病的关节炎相鉴别。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本指南的辨证论治是指对未分化关节炎患者通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病史、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候,并根据证候拟定治疗方法。本病辨证准确,治法对证,选方切合病机,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4.1 辨证论治 4.1.1风湿痹阻证 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防风、桑枝、川芎、秦艽、威灵仙、青风藤等。(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4.1.2湿热痹阻证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

中医“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几层涵义。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治未病解读》 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和完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的要求,并就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要说皇帝中的长寿者,非乾隆莫属。他活了80多岁,在位60多年,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呢?答案是,常吃大黄。乾隆皇帝吃少量大黄的目的,主要是取其“推陈致新”的功用。就吃的方面来说,现代人不是吃不饱,而是吃得太多,吃得太好。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摄入,经常超过我们身体的需要,而运动量如果又太少,过剩的营养物质就会存留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从而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所以我们不要老想着“食补”,而应该想办法防止营养过剩带来的危害。 比如老年人,体质相对偏虚,饮食上就得多加注意。正如苏轼《养老篇》中说:“软蒸饭,烂煮肉。温羹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忘其目。久久行,金丹熟。”其中“软蒸饭,烂煮肉”是指老年人饮食应以多稀少稠、多软少硬、多熟少生为主,这样便于消化吸收,不仅可以保护肠胃,而且各种营养如维生素等也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肉食,虽香美可口,但不易消化,应煮熟炖烂。“温羹汤”中的“羹汤”是一种滋补性很强的饮食,特别适宜中老年人服用。羹汤多种多样,如红枣莲子汤、银耳燕窝汤、通心粉面汤、鸡汤等,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身体状况加以选择。服用时要趁热温服,这样能温阳化阴,和畅气血,改善循环与微循环功能。“厚毡褥”是指在衣着床铺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被褥要松软绵厚,要常晾常晒,勤洗勤换,讲究卫生。“少饮酒,惺惺宿”中,“惺惺”即聪明清醒之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酒的原则是少则有益,多则有害,不饮最佳。 饮食养生歌诀 〔抱朴子养生诀〕 若要养生,肠中常清; 若要不死,肠中无滓。 注:保持胃肠通畅对于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养生歌〕 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 饭菜宜清淡,少盐少病患; 清晨一杯水,生津润脾胃;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放射性肺炎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放射性肺炎 一、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肿瘤放疗后造成的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放疗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医师适用。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RILI) 1. 定义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各类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及其它纵隔肿瘤等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早期常见临床表现为干咳、憋喘;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内照射区域的渗出性改变,我们常称之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如果放射性肺损伤较为严重,或早期处理不得当,部分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会反复发作,并最终逐渐演化为肺纤维化,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 的RILI评价标准[2]中将发生在放疗开始后90天内者称为早期RILI,发生在90天以后者称为晚期的RILI。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一般由急性放射性肺炎发展而来,少部分患者也可无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症状,由隐性肺损伤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3]。 2.病史 具有明确的胸部放射治疗病史。 三、临床诊断 1.中医诊断 1.1中医病名诊断 放射性肺炎,是随着近代放射治疗的发明才出现的新病种,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故而没有中医古代史料记载。然抛开其形成原因,就症状而言,放射性肺炎与中医学肺系疾病的“咳嗽”、“喘症”、“肺痈”、“肺痿”相类似。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胸痛、呼吸功能障碍等。如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4]所言: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简言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仅有干咳、气喘者相当于咳嗽或喘症;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合并感染,高热时(放射性肺炎)即为肺痈;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迁延为晚期肺纤维化则是肺萎。

健脾胃的穴位保健按摩法

健脾胃的穴位保健按摩法 中医专家指出:以腹部为主,对足阳明胃经及足大阴牌经等特定穴位按摩,可以起到健脾胃的作用。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按摩方式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中医专家指出:以腹部为主,对足阳明胃经及足大阴牌经等特定穴位按摩,可以起到健脾胃的作用。 『旋摩上腹』 取仰卧位或坐位,以左手手掌或右手手掌以中院穴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对上腹部进行旋摩100次。 『旋摩全腹』 取坐位或仰卧位,两手重叠,右手掌心贴于脐上,左手掌心贴于右手的手背,两手均匀用力,顺时针方向,由脐向腹部四周逐渐扩大旋摩至腹部四周,再以腹部四周逐渐缩小范围旋摩至脐,如此循环往复,旋摩100圈。 『推擦两腿』 取坐位,两手拇指张开,大拇指贴于大腿根部的内侧,虎口朝向腿的前面,从大腿根部开始,推擦两腿至踝部,然后两手收回到大腿根部再进行推擦,如此反复30~50次。足太阴牌经、足阳明胃经都在两腿的前侧,推擦按摩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推擦时要注意,手掌要贴紧两腿,用力均匀,以产生温热感力度。 『按揉中脘穴』 中脘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取坐位或仰卧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指腹对中脘穴进行按揉,时间0.5~l分钟。 『按揉建里穴』建里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3寸。取坐位或仰卧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指腹对建里穴进行按揉,时间0.5~l分钟。建里穴在中脘穴下1寸,下脘穴上1寸。建是建筑,建立,与“健”相通;里是居的意思。我们知道,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是人体的大粮仓。婴儿切断脐带之后,营养的供给来源就靠脾胃,食物在这里被消化,形成精气进入肺里,再由肺进行分布,来滋养五脏六腑。 『按揉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的穴位,位于脐水平线,脐旁开2寸,每边一个。取坐位或仰卧位,以左手和右手中指指腹分别对两侧天枢穴进行按揉,时间0.5~l分钟。 『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位于髌骨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指尖,按揉左侧足三里穴,0.5~l分钟,再以右手中指按揉右侧足三里穴,时间0.5~l分钟。 胃不舒服怎么办?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最佳答案:胃经的足三里、心包经的内关、大肠经的合谷、任脉的中脘 胃不舒服应该按摩哪个穴位?具体穴位在什么地方? 最佳答案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如果疼痛严重,可以按压合谷,就是在手背第一掌骨桡侧的中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虎口穴。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睡眠紊乱状态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睡眠紊乱状态 1 范围 本《指南》适用的人群主要为中国范围内的中医从业者、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中医科学研究者、养生保健工作者等。 本《指南》应用的目标环境包括中国各级医院中的中医治未病门诊部或住院部,以及有中医执业医师的基层医院、社区医院,有中医专业的大学或学院,各中医相关的科研及评价机构,各相关的养生保健机构。 本《指南》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包括临床睡眠紊乱的未病状态,如偶发性失眠、嗜睡等表现,以及中医所指的“不寐”、“多寐”等病症的未病状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ZYYXH/T2-2006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 sleep disorder of sub health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指在亚健康状态下,人体的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睡眠质量不高,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倾向的一种状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满意度低、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醒后不适、白天困倦、睡眠质量差等方面。本状态亦属中医“不寐”或“多寐”的未病范畴,即有“不寐”或“多寐”的倾向,但尚未达到已病状态。 4 表现特点 4.1 影响因素及易感人群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其形成是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与社会生活环境、经济文化等均有关系,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改变、工作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重最为密切[1]。而睡眠紊乱作为亚健康状态典型的躯体症状之一,其发生亦与上述影响因素密不可分。有研究显示,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的好发人群以30-50岁的已婚人士居多,且以脑力劳动人员为主,其职业以企事业和医疗卫生工作较多,在文化程度和职称上的分布则以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者较多,这表明亚健康睡眠紊乱人群的社会角色相对较为稳定[2]。 4.2 症状及体征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主要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满意度低,常伴有肢体症状如疲倦、乏力、头昏、精神欠佳、食欲不振、腰酸、自汗、胃脘胀满、健忘、精力不够以及抑郁、人际关系不佳等。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多无明显体征。

治未病科实习范文报告

治未病科实习范文报告 篇一:实习生关于学习“治未病”体制辨识的体会 首先,我更深入地认识了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这个词是继“亚健康”之后,近几年刚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有的人刚听到这个词很可能会理解成“治胃病”。而我有幸的是刚进医院,在“二甲评审”准备工作中就接触到了“治未病”这部分,所以对于这堂课程,我比其他同学多了些思想上的认同。 就我的理解,简单地说,“治未病”就是中医预防保健。就是运用中医的方法去辨识人体的危险因素,再通过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健康 其次,我了解到了“治未病”与中医体质辨识的关系。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方法。中医通过了解人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信息来判断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来确定个体的体质类型,针对不同体质类型的特点再结合个体的危险因素为个体量身制定综合调理治疗方案(内容包括:起居调养、膳食调养、内服方药、传统疗法、运动调养、精神调摄等),最后达到预防保健即“治未病”的目的。 另一层面,体质辨识为“治未病”提供了路径与技术。首先,中医体质量表的出现,很明确地把人分为九种体质,这为中医“治未病”理清了思路。现今,中医体质量表已被多国引

用,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版本。所以说,这一技术不仅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在国际上出了一份力。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中医体质量表即将开发老年版和儿童版,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特点辨病施治,这将又是一个突破。除此之外,体质干预方案,如辨体调理膏的研制,将为“治未病”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总之,种种的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了,气机淤滞、多愁善感、忧虑脆弱等,我想看了《红楼梦》的人应该就很容易分辨出这种体质了;特禀质可以先天失常来形容,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有生理缺陷,或者带有遗传病。我想只有认识了各种体质的特点方能做到“辨”病,最后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治未病”中心业务工作亮点总结报告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压力的增强和人口机构老龄化等带来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具有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和注重预防养生“治未病”等理念的中医药知识体系才是解决这些问题且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

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 作者:彭艳, 尹艳, 杨智荣, PENG Yan, YIN Yan, YANG Zhi-rong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名: 针灸临床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年,卷(期):2010,26(2)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8条) 1.王玉川;刘占文;袁立人中医养生学 1992 2.王琦中医治未病解读 2007 3.王琦中医治未病解读 2007 4.姜维;童圆圆治未病的含义 2002(07) 5.高诱注吕氏春秋 1985 6.王钊;易宗春上工治未病-预防药学的发展与未来[期刊论文]-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04) 7.梅辉;徐小康;李旗腰虚型亚健康针灸推拿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09(04) 8.李晓泓;解秸萍;翟景慧针灸"治未病"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4(1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付国兵.刘洋.彭玉清.Fu Guobing.Liu Yang.Peng Yuqing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内涵的理论探讨[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2008,27(6) 2.杨裕华.王际莘.YANG Yu-hua.WANG Ji-xin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 3.尹冬青.李俊"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医养生文化中的积极影响[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2009,22(3) 4.谭颖颖.TAN Ying-ying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 5.吴俊琦.吴俊涛中医养生和运动养生关系的哲学思考[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 6.陈志光.李佩远漫谈中医养生法[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4) 7.陈孔斌.Chen Kongbin中医养生理论在疗养医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 8.方铁根.于建春.韩景献浅谈推拿导引与中医养生康复学[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 9.吴丽丽.严灿.周莺.王文竹浅论中医养生[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 10.庄芹.程晓鸣.庄美琼中医养生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 引证文献(7条) 1.杨俊红上海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处方中患者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34) 2.孙文群以"治未病"为切入点发挥中医院服务特色[期刊论文]-现代医院管理 2011(3) 3.徐忠敏.彭德荣.罗维.陈中萍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2011(27) 4.徐玲艳非常养生[期刊论文]-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4) 5.麦华超.胡财喜中医诠释“病梦”[期刊论文]-光明中医 2011(9) 6.周盈谈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养生[期刊论文]-河南中医 2014(1) 7.孟祥杰中医养生补益略谈[期刊论文]-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1(6)

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上的几个重要穴位的位置与功能

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井木穴) 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 “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 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 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 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 同时,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 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

穴位名称:行间(荥火穴) 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穴位位置: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 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使用体会:施压,会强痛。肝硬化、脂肪肝和酒精肝则用香烟或艾柱每天炙20次。 穴位名称:太冲(俞木穴) 排毒:揉太冲穴 穴位位置:在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的凹陷中。 独特功能:肝为人体异常重要的器官,而太冲官尤如保肝护肝的将军,时时保护着我们的身体,而且是有求必应。当我们感到头晕脑胀(如高血压),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感到有气无力时(心脏供血不足),太冲穴会给我们补充气血;当我们心慌意乱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它不怒而威,能量无穷。 主治疾病: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女性内分泌失调按摩7大穴位!!!

女性内分泌失调,会引起长斑、长痘、月经不调,想要调理内分泌,可以试试中医按摩的方法,那么,按摩哪里可以调理内分泌失调呢? 调理女性内分泌失调按摩7大穴位 三阴交穴按摩法 翘起二郎腿,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49次,一般内分泌失调患者经常在本穴有明显压痛。三阴交穴位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约四横指),靠胫骨后缘处。 功效:三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可以治疗脾经,以及脾脏的相关病症状。再一个它还是滋阴的要穴。 按摩脐周 左手掌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绕脐按摩腹部1~3分钟,至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温经散寒,调理气血。 手抓头按摩法 手心向内,手指张开如抓痒一样。抓时闭眼,心神安定,身体放松。自前额上的头发抓起,由前向后,经头顶至后发际;再从后向前,循环往复。抓时主要用两小指头的螺纹面进行按摩,其他手指随着小指的按摩用指甲抓头皮,动作匀缓轻柔,以免损伤头皮。如果在抓摩头部某一穴位时,意念集中于这个穴位,并且在呼气时抓,吸气时停,使意念、气、形(抓摩)三者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功效:调节皮肤分泌消疲劳。用手抓头按摩,对于消除疲劳、改善头皮营养状况、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皮肤分泌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每天早起、午休及晚睡前各做1次,每次10分钟左右,平时有空也可多做。 三焦经按摩法

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丝竹空穴。可散发肝火。简单的可以用按摩锤经常敲打,或循经按摩重点穴位点按,或用刮痧板循经刮痧。 功效: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四肢末梢推动按摩法 从四肢末梢朝心脏方向按摩,推动淋巴及血液的流动,促进肌肉新陈代谢。 功效:体内淋巴液与血液循环是否通畅,会影响身体对于废物、毒素等物质的排出速度。四肢末端推动按摩法提供细胞更多促进代谢的营养素和帮助脂肪燃烧的氧气,同时加速排出废物。 承山穴按摩法 位于小腿后正中,当站直踮脚尖时,小腿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中医未病 文档

中医上的“未病”与现代医学里的“亚健康”是一回事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根据这个健康的权威定义,亚健康就是不健康,但又区别于西医针对疾病的定义。与此相对应,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西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临床上存在着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来就诊的人群,通过运用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与重视。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其概念很宽泛,我们对亚健康的定义采取西医学对疾病定义的方法进行描述,实质上采用的是排除法。

在中医学上,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阴阳双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亚健康的发生是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引起“阴阳失调、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发生的原因多见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等。 中医学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亚健康虽属现代新概念,但其理念早在古代就有体现。由于中医关于“病”的概念涵盖了西医学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治未病”中的“病”不仅仅是指西医学所言“病”的概念,其中包含了一部分不能达到西医疾病诊断的“亚健康”状态。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愈后调摄,防其复发。虽然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是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综合多数学者的意见,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汇编)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主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①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

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②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

大补气血的穴位汇总

大补气血的穴位和方法 神奇穴道彻底改变气血不足阴阳皆虚疾病病(养生必读) 声明:请尊重原创者成果,可以转载但不可复制后发表!!本文章是作者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并花去一天心血,总结整理书写,刚发表便有数家删去图片另行发表 怎样调理气血不足,阴阳皆虚的病人(看完一定让你受益匪浅) 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病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阳气血。归 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 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用辩证论治,整体治疗,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穴位和补虚的方法及时机,确能收到较满意的理想效果。 根据五脏常见虚劳症候现归纳如下: 气虚:主指肺气,脾气虚。 血虚:主指心血,肝血虚。 阳虚:主指,心阳,脾阳,肾阳虚。 阴虚:肺阴,脾阴,心阴,肾阴虚? 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脾肾阳虚等在诊病时一定要细心判别。 1,气虚 肺气虚: 主证:气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则:补肺益气 取穴:太渊肺输太溪;(太渊,肺输,合谷中府都是肺经补气要穴,太渊主补肺气兼滋肺阴,合谷补肺气兼理肠气,中府补肺气更擅长宽胸理肺气,肺输纯补肺气少兼理气。太溪补肾气兼滋肾阴,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气根于肾。)脾气虚: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黄。 治则:健脾益气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合谷;(足三里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长补益肠虚胃脾虚证,不宜大泄。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血证除湿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气海功能相似善补全身之气。)当然伴大便稀证可加灸脾输,因为脾输善长纯补脾脏。 血虚: 心血虚: 主证:心悸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 治则:养血安神 取穴:神门心俞三阴交(神门为心经原穴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心气,泄可清心火。心俞多用来补心气补心血,不宜泄之。三阴交脾经之穴但 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长养血,补血,活血而且可滋养治疗全身之阴证。像阴虚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肝血虚:头晕目眩心神不安耳鸣妇女月经少或停经面色苍白治则:补血养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预防保健服务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的历史机遇 治未病源自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治未病科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列为第四项主要任务,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 《意见》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 国家中管局2014年01月28日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国家中管局2013年11月13日发布《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 国家中管局2013年09月24日发布《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

建设基层“中医治未病示范基地”的思考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关心人的健康?现代医学“治未病”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深入思考的问题。 【发展瓶颈】 治未病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尚不够清晰合理。 缺乏有效的产品与技术服务支撑 已有技术和产品处于“碎片化”状态,未能形成一体化的治未病服务系统。 治未病服务尚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建设目标】 医生可操作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民众接受度高,愿意选择。 社会效益突出。 经济效益显著。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治未病中心”与“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气血双补的穴位和方法

气血双补的穴位和方法 中西医学专业资料平台5月23日 怎样调理气血不足,阴阳皆虚的病人(看完一定让你受益匪浅) 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病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阳气血。归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用辩证论治,整体治疗,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穴位和补虚的方法及时机,确能收到较满意的理想效果。 根据五脏常见虚劳症候现归纳如下: 气虚:主指肺气,脾气虚。 血虚:主指心血,肝血虚。 阳虚:主指,心阳,脾阳,肾阳虚。阴虚:肺阴,脾阴,心阴,肾阴虚. 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脾肾阳虚等在诊病时一定要细心判别。 气虚 肺气虚 【主证】:气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则】:补肺益气 【取穴】:太渊肺输太溪;(太渊,肺输,合谷中府都是肺经补气要穴,太渊主补肺气兼滋肺阴,合谷补肺气兼理肠气,中府补肺气更擅长宽胸理肺气,肺输纯补肺气少兼理气。太溪补肾气兼滋肾阴,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气根于肾。)

脾气虚 【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黄。 【治则】:健脾益气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合谷;(足三里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长补益肠虚胃脾虚证,不宜大泄。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血证除湿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气海功能相似善补全身之气。)当然伴大便稀证可加灸脾输,因为脾输善长纯补脾脏。血虚

心血虚 【主证】:心悸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 【治则】:养血安神 【取穴】:神门心俞三阴交(神门为心经原穴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心气,泄可清心火。心俞多用来补心气补心血,不宜泄之。三阴交脾经之穴但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长养血,补血,活血而且可滋养治疗全身之阴证。像阴虚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肝血虚 【主证】:头晕目眩心神不安耳鸣妇女月经少或停经面色苍白 【治则】:补血养肝 【取穴】:三阴交曲泉肝俞间使(又用到三阴交了,凡血症都要用啊!血症一般都会牵扯到脾经肝经心经的穴位。曲泉作用养肝兼泄肝阳上亢。间使主要用来行气通络,如果伴头痛头晕还应加太冲,太冲穴生下来就是扮演输泄疏导肝气的角色。所以宜泄不宜补,太冲临床上要比行间穴好用。 阳虚

治未病干预经前乳胀

治未病干预经前乳胀 中医“治未病”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生与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时候现代西医通过各项检查及临床症状无法诊断某种疾病,但是患者就是感觉不舒服,其实这种情况就属于“治未病”的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经前乳胀,即在临月经前3~7天发生乳房胀痛不适,或在经后半个月左右即发生乳胀,至月经来1~2天才消失,甚至直到月经干净后开始消失,于下次月经前又重复发作。经过西医检查排除乳腺炎、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等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就属于治未病范畴,我们利用治未病思想调理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由于经前乳房胀痛主要是由于生活不规律和精神情志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中医治未病对这类人群的干预主要以调畅情志、改善生活质量、重建规律生活等为主要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1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本病与肝经密切相关,肝经循胁肋,过乳头;肝藏血,主疏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其成因为情志抑郁、恼怒忧思,或经期产后暴怒忧郁以致肝失条达冲和之性,肝郁气机不利。所以平时应加强对经前乳胀者的心理调适,逐步消除其心理上的抑郁情绪;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人交流,多与人沟通,以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 生活起居调摄 2.1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要总待在家里,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劳逸结合;居住环境宜安静,防止噪杂的环境影响心情;保持有规律的睡眠。 2.2 平时可以适当进行乳房的自我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轻轻按摩乳房,可使过量的体液回到淋巴系统。按摩时,先将肥皂液涂在乳房上,沿着乳房表面旋转手指,成约一个硬币大小的圆。然后用手将乳房压入再弹起,这对防止乳房不适症有极大的好处。 2.3 保持挺胸收腹的良好姿势,合理选择和使用胸罩,尽量不要穿束胸或穿紧身衣,以免影响淋巴、血液循环。 2.4 可进行局部运动锻炼:①坐位,头部转动,从右至左,又从左至右缓慢进行。②坐位,头前屈,下颌向胸,头后仰,眼望上方。③坐位,头右侧屈左转,眼望上方;头左侧屈并右转,眼望上方。④坐位,头部轻松绕旋。⑤坐

保健按摩 按这4个穴位帮你活跃肾气

推拿知识 很多人都需要补肾,你知道该如何补肾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些补肾的保健按摩手法来帮助大家好好的补充肾气,你想要学习一下吗?那就赶紧跟着小编去下文瞧瞧吧! 保健按摩手法 养肾穴1、关元穴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功效: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 养肾穴2、太溪穴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另外,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功效: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养肾穴3、涌泉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因此经,按摩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功效: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养肾穴4、肾俞穴 肾俞穴也是补肾要穴,它就在我们平常所扎的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四指的地方。 操作方法为: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肾俞穴,每次拍打百十次,腰部的酸疼感很快就减轻了。 功效:经常拍打肾俞穴,既能培补肾元,又可以缓解腰肌劳损,保护腰部。 小儿推拿管不管用?以前孩子生病,比如感冒,不管风寒风热感冒去了医院第一件事就是验血,不想验血医生则告知,不验血怎么知道为什么感冒了呢,估计没有人能不验血就买到药吧?吃药打针就更不用说了,回家给孩子灌药更是心疼,哭的那个可怜样子啊,唉!自从学了推拿,小病小灾的孩子也不用去医院了,在家给他推推,从那以后,每次孩子生病我都会做记录,生病的病症,推拿方案,管用不管用,还有第二套方案,饮食记录,直到病好了再来个总结,以后成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能给孙子外孙子用呢。说来也巧,最近我的邻居孩子感冒引起发烧了,刚开始发烧38.8,最后直接快40度了,因为我跟她在一起看孩子时,聊天时提起过推拿,有时自己孩子生病也一起聊天讲这些。那个邻居就在家给孩子推拿退烧,用的清天河水,第一天,推拿不管用,家里老人不愿意了,直接吃退烧药了,第二天又烧,推拿还是不管用,结果连续吃了三天药,直到又碰到了这个邻居,才告诉她,不是推拿不管用,而是,不是所有的发烧都用清天河水的,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再是,推拿不是只推一个穴位就可以治病的,需要配合几个甚至十几个穴位的推拿。高烧38.5以上和以下用到的穴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