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章认识图形(二)人教新课标

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各种长方体、正当体、圆柱体三棱体等立体图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1.说说它们的名称。

2.让学生先观察,再说说立体图形各个面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学生动手,拓出平面图形

问题:1.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在纸上得到立体图形的“面”。

2.小组分别展示。

(二)给平面图形分类,辨认和区分。

1.介绍:你们拓出的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问题:你认识它们吗?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出示不同的平面图形,小组讨论:观察平面图形,给它们分一分。小组分别展示分类情况。

3.观察,体会平面图形特征。

长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四个角,长长方方的。

正方形的特征:有四条一样长的边,四个角,方方正正的。

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边是直直的。

圆的特征:没有尖尖的角,都是圆圆的。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对边平行同样长。

4.揭示课题。

5.根据图形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

(三)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呈现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三、巩固应用。

(一)找一找,说一说。

完成第3页做一做第一题。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二)游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你能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三)小试牛刀

课件呈现连一连、选一选、数一数活动。

四、课堂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第3题 , 第7页练习一,第6题和第7题。

《吨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达标规程:操作---观察---引用---概括---记忆---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圆形纸板、剪刀、彩笔、三角板等学具。 教师:相应课件或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422020.5 2 2 n 12.56 - n 2、已知圆的半径r,怎样求圆周长? 已知圆的半径r,圆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首先利用课件或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在内填充颜色并分离,让学生明确:这条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填充的部分是曲线围成的面是圆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亲身体验一下,并理解圆的面积指的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 、以幻灯片1的情境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预设:(出示幻灯片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思考)师:请你来说说。生1:我发现图上有一匹马拴在了树上。 师:请你也来说说。生2:我发现马儿吃草的最大范围可能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生:我发现一个马儿提出了一 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生:这个小马说“我的最大活动范围有多大?”。 师:你们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办?(生:我认为要知道用多大范围, 就得知道马儿它走过的圆形面积。) 师:只要知道圆的面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吧?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三、探究新知。 (一)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 ?确定“转化”的策略。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吗?它们分别有几个平平的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 师: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完整版)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

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等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里有大家熟悉的老朋友吗?(多生答。)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三棱柱),知道他是什么形状的吗?(它叫三棱柱)。 (二)学习新课: 师:你可以帮我分一分类吗?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朋友吧!介绍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1、拼一拼 要求: (1)、用小棒拼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2)、小组长确定顺序,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我用几根小棒拼成了哪个图形” 2、师生共同小结图形的特点: 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长长方方的。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正正方方的。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 圆:圆圆的,没有角。 3、找一找,摸一摸。 (1)、请从立体图形中找到这些新朋友,并用手摸一摸,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长确定顺序,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 “我在……找到了……,摸起来………………” 4、快速抢答:课件出示图案,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 5、小结: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面图形。 6、小组合作:把新朋友从立体图形请下来,描一描。(把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从立体图形描下来。) (1)、四人小组,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人描一个图形,四个人的图形要不同哦!(2)、小组长确定顺序轮流说一说:“我从什么物品描出了一个什么平面图形” 7、你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这些图形吗?用“我发现……是什么图形”来说一说。(三)、巩固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9、智力大冲关: 第一关:(1)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教师引导并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公开课)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86—88页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之上的,并为以后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并已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一些感性例子,但不会注意到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交流方法的过程。 2.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教具学具:自制长方形框架,课件,学具袋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认识一位王大爷,家住县城郊区,家有两块花园地,一块地是长方形,一块地是平行四边形。最近政府要将他家两块花园地卖给开发商,每平方米补偿40元。王大爷想自己先算一算一共能卖多少钱,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生1:知到两块花园地的面积就行. 生1:测量出长方形花园地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再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 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1)有六个面;(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认识图形教案公开课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P2~3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7页信息窗1和85、86、87页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3.在具体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图形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探究题卡两张、长方形正方形若干、三角板、直尺等。 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学会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84页“红点”和85页内容,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来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把85页上面的小方框补充完整。 问题生成单 1、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请剪一张长方形、正方形卡纸,要注意什么? 3、预习课本第85页,想一想怎样在点子图中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堂上通过老师地提问比一比谁学习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谈话:同学们,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和树木都吐出新芽,百花盛开绿意盎然、空气清新怡人。这么美,人们都喜欢外出踏青,却有人攀折踩踏花草树木,我们做几块警示牌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好吗?你看,从图中,你能看出他们都制作了什么形状的警示牌吗?我们来看这两个牌子,他们是什么形状?哦,长方形和正方形,那这两个牌子是怎样制作的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 生1:我发现有长方形、正方形。 生2:我发现有五边形。 生3: 我发现有六边形。 师:很好!再仔细观察,你们觉得要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应该研究谁?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应该研究边和角。 师:谁还有别的想法吗?(大多数同学赞同相等) 师:观察和猜测对解决问题很重要,但是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来验证一下。 学生思考验证方法,相互交流启发。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20分钟) 1.观察比较,感知规律。 (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师:首先我们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1号长方形 卡纸,先观察一下,用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研究长方形边和角。你会有什么发现呢?把你的发现写在任务一卡纸上。小组探索交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 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2.)师:拿出长方形纸,跟我一起这样对折一下,我们会发现相对的这两条边互 相重合,用直尺量一下长度,发现这两条边的长度相等。换个方向对折,这一组相对的两条边也相等。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叫对边,我们可以说长方形对边相等。在长方 形中,我们把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

新北师大一年级下公开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泉州云谷小学林晓梅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2、体会“面”在“体”上,能找出生活中的这四种图形。 四、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

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这是一篇什么课文吗?(雪地里的小画家) 你们知道小画家是谁吗?(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今天呀,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在雪地里留下了画就走了,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图片)(生回答) 师:它们画的这些图,你们认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书写标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描一描,初识图形 师:老师把这些小画家请到了现场(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师:你能指出它们是怎么画的,画的是哪一面吗?(师指导生指出,并摸摸)什么感觉?(感受面在体上) 师:现在老师替它们把画画出来。(描一描,画出平面图形,边画边

《场景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场景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课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第1小节展示的是一幅海边风景图;第2小节展示的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第3小节展示的是一幅公园景色图;第4小节描绘的是少先队员的活动场面。 全文读来朗朗上口,有韵有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现在接触到的事物可能没有那么多,因此对课文介绍的某些场景可能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中的配图进行联想,也可以让他们找一些优美的图片,辅助理解课文,从而认识汉字,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建议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在玩中学,游戏中学,活动中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喜欢汉字,喜欢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书写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准确使用量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书写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难点:展开想象,学会表达。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滩、艘”等10个生字,会写“群、队”等5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情境中学习儿歌,积累数量词。 3.反复朗读,感受场景图展示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 1.交流场景,出示词面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2.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队:辨析比较“队”和“对”。 对( ) 排( ) 队( ) ( )号入座 铜号:丰富语境识记“号” 看图认识“铜号”,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图片;结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引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复习不同的标点符号。在认读中巩固生字“号”的识记。 (3)一队“红领巾”:平常说“一条红领巾”,这里为什么说是“一队‘红领巾”?这“一队‘红领巾””指的是谁? 二、初读课文,了解场景 1.配乐听读,感知课文 教师:“红领巾”们,我们的旅游马上开始了!先来听听导游的介绍,了解我们这次旅游的安排(配乐播放课文录音)。 2.初读课文,交流场景。 教师:借助拼音,读读儿歌,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沙滩:读读词语,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 艘、舰:比较发现两个字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都和船有关。 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的意义。 4.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垂柳:看图感受柳条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树长出了碧绿碧绿的枝条,像无数绿色的丝带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左右摆动,唐朝诗人贺知章是这样描写这些垂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对“垂柳”一词建立起形象的感知。引入诗句以丰富学生感知。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

《认识面积》公开课教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0~6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并理解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方格纸、小圆片、橘子、粉笔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很开心,因为家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们从图中看到什么? 生:工人给墙面粉刷。生:工人给地面铺地砖。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墙面、地面,你们还能找到其他面吗? 生:书面、桌面… 师:你能从这些物体找到面吗?如果找到,请用手摸一摸。 (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师:再摸摸硬币、橘子的面(学生摸一摸) 师:同学们,不管这些面是平的、弯的,它们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摸一摸粉笔盒的表面。 (学生摸一摸) 师:观察黑板不同物体的面,这些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生:数学书封面大,硬币表面小 师: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在数学当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面积”。(板书) 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是(硬币表面的面积);(粉笔盒上面的大小)就是粉笔盒上面的面积;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 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情景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蓝鲸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动物,成年蓝鲸体长可达33米,重可达190多吨,比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还重10~30倍或150头牛的重量。一只成年蓝鲸体形之大,嘴里可以容纳下一只大象!)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 3.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适量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和体验。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一个,剪刀、尺子各一把。 学情分析: 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逻辑滚动的,并且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才能有效的进行合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2、出示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这份礼物的外表更美观。(包上包装纸) 至少要多大的包装纸呢?求这张包装纸大小也就是求什么呢?(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呢?(上、下、前、后、左、右,并叫学生上台指出六个面。) 3、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究竟怎么去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探索学习一下《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二、自主探索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它们的联系。(同桌合作)小组活动一:完成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剪刀沿着长方体的棱把长方体展开,观察长方体展开之后的形状。 (同桌之间只展开一个长方体) ②在展开图上分别标上:“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前面和后面,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 活动二: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 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要从一位喜欢的老朋友说起。 师:请看过来!他是谁? 生:黑猫警长。 师:是的,一向断案入神的黑猫警长来到我们的教室,却是要来找好人。找什么样的好人呢? 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QQ农场的张爷爷生病了,可他一直惦记着果园里的小草没有除掉。哎,怎么办呢?几天之后,张爷爷的病好了,他到果园一看,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小草不知被哪些好心人除掉了,欣喜之余,张爷爷请来了黑猫警长帮助他找这些好人。经过仔细观察黑猫警长在地上发现这样四个脚印。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看到这四个脚印,你们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生:是。)师:那能帮助你们想起了什么?看到这四个脚印,你们有没有想起我们以前认识的好朋友呢? 生1:球。 生2:圆柱。 生3: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那黑猫警长师怎么想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黑猫警长经过仔细的观察,他终于确定了四个一向爱做好事的朋友。 师:今天,老师也把他们请到了课堂。 师:(出示三棱柱)这个朋友有点陌生,他叫做三棱柱。(出示正方体)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跟着这个思路猜一猜还有谁?看!(出示圆柱,长方体) 师:看来你们已经具备了做小侦探的潜质。那小侦探们,现在请你们大胆的猜一猜这些脚印分别是谁留下的? 指名生回答。 师:告诉你们,黑猫警长的想法和你们完全一样。但是这些脚印究竟是不是他们留下来的,我们得证明一下。 师:现在黑猫警长想请你们做他的小助手。愿意吗?(生:愿意。) 师:他想请你们把这些物体的脚印取下来。证明取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回答。) 师:没关系,办法总比困难多。看看你们的桌上,有笔,有纸。他们能帮助你吗? 生:能。 师:想想你们能用什么好方法?同桌先互相讨论下。 同桌讨论取脚印的方法。 师:你想到了好方法了吗? 生:想到了。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同桌合作至少取下一个脚印。把取的脚印留在你们桌上的白纸上。开始行动! 师:好。请把东西放回原位。现在老师请同学起来说说你们用到了什么方法取下脚印,并给同学看看你们取下来的脚印师怎么样的? 学生作品展示。(用笔描) 师:现在我们也来描一描好吗?你们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体,和老师比一比看谁描得又对又快?开始!(师生操作)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证明了张爷爷要找的好人就是这四个图形宝宝,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其实这些善良有爱心的图形宝宝就是同学们你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