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 作品赏析

先秦两汉文学 作品赏析
先秦两汉文学 作品赏析

诗经

一《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这是一首征役诗,诗歌以远征归来的战士的口吻回顾了对猃狁的战争,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既描写了战争的紧张艰辛,周军的威武,抒发了对战争中的孤独思乡哀怨之情,又表现了战士的深明大义,是《诗经》中表现战争题材的优秀作品。在题材上开后代边塞诗之先河。

2.本诗共六章,前五章均是回忆。一、二、三章回忆征战猃狁的劳苦与忧愁,四、五章回忆对敌作战的不敢懈怠,到处转战的紧张艰辛情景,战士们为国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六章由回忆出征时春风杨柳中亲人送别写到归途中的雨雪霏霏凄寒寂寞的情景,并写出了归来战士劳累又忧伤的形象和心情,抒写了无人理解和宽慰、难以言喻的哀伤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回忆当年春天出征时的景象,暗含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实写作者冬天归来时景象,表现出孤寂凄凉之情。此四句,曾被古人认为是《诗经》中最佳的诗句,不仅因此自然成对且十分工整,而且对比鲜明,更妙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而倍增其哀乐?,借物写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意在言外。

3.本诗既有叙事又有抒情,但重在抒情。诗歌采用了叙事言情、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等多种抒情手法。前三章的起兴暗寓着征战时间的长久与征战的劳苦,与哀怨的情感相生相映。尤其是诗的第六章在写景抒情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地。诗的结构主要以一系列回忆的镜头的组合,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了从军征战的生活。

二、关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兴也;比也。以雄鸠鸟求偶之关关而鸣引起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向往。)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赋也。思淑女而不可得的苦闷。)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重章叠唱)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贵族男子以琴瑟钟鼓取悦所爱女子一展开追求。(此诗中?君子?是指贵族,钟鼓、琴瑟等都是贵族方能享用之物,故此诗非民歌。此诗也不是贺婚诗或写想象中与女子结婚的场景,《礼记〃郊特牲》:?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孔颖达疏:?婚礼所以不用乐者,幽深也。欲使其妇深思阴静之义,以修妇道。?《曾子问》:?孔子曰:’嫁女之家三爷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我国汉族上层社会婚礼,隋以前皆不用乐,经有明文,史亦有记载。《新唐书〃礼乐志八》始载婚礼用乐事。?参见陈戍国《诗经刍议〃说关雎》)

3.艺术特点:

(1)贴切巧妙运用比兴,以雌雄相偶行忠贞的雎鸠比淑女君子,以采荇菜兴起君子辗转反侧追求之情态,使情感的表达深长、幽远。并与赋之直陈白描相结合。

(2)情感热烈,深挚感人。

(3)形式上运用复沓手法,增强情感。

(4)语言质朴自然,又不乏文学色彩。

三、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卫风〃蒹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这是一首怀恋情人的恋歌。深秋的早晨,诗人望着那芦苇霜花的景象临水怀人,反复追寻着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意中人,抒发着眷恋爱慕和惆怅失意的情怀。

2.诗歌以赋法写成。每章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它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客观再现,同时这种深秋时节的萧瑟、空旷、冷落的景象,也是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凄婉心境。接下的两句点出诗人所思念的对象,然而他的意中人却好象是在虚无缥缈之中,可望而不可即。最后四句诗人展开了反复追寻、苦苦求索的描写,透露出了诗人那眷恋企慕之情和求之不得的失望惆怅的意绪。全诗意在抒情,却无一?情?字,而是采用了以景衬情和叙事言情的手法,达到了曲婉动人的抒情效果,同时也创造出了凄婉而朦胧的意境。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句数相等,字数相同,给人以整齐的形式美感。三章的诗意大致相同,但也有所变化,就是一些字词的变换,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呆板,也造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逐层深化

了情感的内蕴。有些词的变换还显示了刻意的运用,如?为霜?、?未晞?、?未已?,写出了时间的变化推移,与情感的层层深化相配合。

四、《氓》

《氓》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氓》是一首古老的弃妇诗,在形式上是一首赋体叙事诗,但也兼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诗歌通过女主人公自述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及被遗弃的过程,反映了女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上的悲惨遭遇,以及心理情感的变化。

2.诗歌共六章:第一章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第二章写女主人公的思恋之情及结婚;第三章总结婚姻爱情的教训;第四章申辩自己无辜被遣;第五章写自己辛勤操持家务,却遭到粗暴的对待;第六章抚今追昔,不胜感慨。3.此诗的艺术特点:

(1)在叙事上采用了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抒情上运用了叙事言情、议论抒情及直抒胸臆的手法。(2)诗歌综合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赋为主,但比、兴手法也运用得相当出色。起兴中兼有比喻。而两处比喻也不是简单的明喻,而是运用了借喻和暗喻。(3)诗歌的结构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条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叙事线索;一条是按心理情感变化的抒情线索,情节的变换与情感的起伏变化交织在一起。

(4)此外,诗歌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五、七月——《诗经〃豳风》

七月流火1,九月授衣2。一之日觱发3,二之日栗烈4。无衣无褐5,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6,四之日举趾7。同我妇子,馌彼南亩8,田畯至喜9。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10,有鸣仓庚11。女执懿筐12,遵彼微13,爰求柔桑14。春日迟迟15,采蘩祁祁16。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17。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18。蚕月条桑19,取彼斧斨20,以伐远扬21,猗彼女桑22。七月鸣鵙23,八月载绩。载玄载黄24,我朱孔阳25,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26,五月鸣蜩27。八月其获,十月陨箨28。一之日于貉29,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30,载缵武功31,言私其豵32,献豜于公33。

五月斯螽动股34,六月莎鸡振羽3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36,塞向墐户37。嗟我妇子,曰为改岁38,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39,七月亨葵及菽40,八月剥枣41,十月获稻,为此春酒42,以介眉寿43。七月食瓜,八月断壶44,九月叔苴45,采茶薪樗46,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47,十月纳禾稼48。黍稷重穋49,禾麻菽麦50。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51。昼尔于茅,

宵尔索綯52。亟其乘屋53,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54,三之日纳于凌阴55。四之日其蚤56,献羔祭韭57。九月肃霜58,十月涤场59。朋酒斯飨60,曰杀羔羊。跻彼公堂61,称彼兕觥62,万寿无疆63。[1] [2] 虽是一首用于祭祀活动的诗歌,但却较全面的描写了西周初期风貌,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阶级关系的真实情况,对研究西周社会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诗人善于用赋的手法铺写事物,以淳朴的语言描摹生

活画面。

2.正是在这看似信口道来的叙述中,为读者展现了当时

社会生活的画卷

3.诗人善于通过一系列鲜明的对比,揭示出当时社会的

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奴隶们愤懑的感情。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l.本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食客冯谖寄食效力于孟尝君门下,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住了主人权力地位的事迹,描绘了冯谖富有才干智谋、远见卓识及不同一般的个性的?奇士?形象。冯谖不仅仅是个依附主人的食客,也是个具有独特个性和卓越才能的策士。他不仅仅精于权谋计策,也具有

一定的政治上的民本思想。同时,文章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及士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本文可分为四段:一、写冯谖投奔孟尝君的经过及初为门客时三次弹铗而歌的情况。二、写冯谖主动为孟尝君收债于薛并烧焚市义的经过。三、写冯谖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四、最后一自然段,表彰冯谖。

3.本文的艺术特点:

(1)《战国策》侧重于记言,本文却侧重于记事。此外,本文明显地体现了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的特点,所以人物形象表现得比较完整,也能够比较集中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生动刻画出了冯谖和孟尝君的形象,写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品质和才能特点。《战国策》无论是记言,还是叙事都有?尚奇?的倾向,它注重表现人物的?奇策异智?(刘向《战国策书录》)。本文的作者就是紧紧地扣住了一个?奇?字:冯谖?无好?、?无能?,但却三次弹铗要求门客中的上等待遇,这是一奇;冯谖去收债却毁债,这是一奇;以匹夫之力恢复并巩固了孟尝君的相位,这又是一奇。作者以冯谖的奇行异举表现出了他超众的智慧和?奇士?的独特性格。通过?三次弹铗?、?收债市义?、?经营三窟?等情节,完整地勾勒出了食客冯谖的?奇士?形象。通过写接纳冯谖的情形和对待冯谖的态度及用?左右?对冯谖的态度对比衬托,表现了孟尝君的慷慨大度、真心

待士因而赢得冯谖的忠心效力,也而是写出了孟尝君政治上的平庸。

(2)结构的组织相当完整,叙事条理清晰。而且情节的设臵也比较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展现的。先抑后扬,引人入胜。?三次弹铗?初步显示了冯谖超群的个性和洒脱的风姿,但他是否真正具有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才能,还是随着?收债市义?、?经营三窟?的情节展开而得到验证的。这样使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

(3)其次,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细节描写也是本文的重要手段,如?三次弹铗?就是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绘,?收债市义?中写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孟尝君不说?等也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此外,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

(4)与《战国策》其他某些文章不同,本文语言朴素,但简洁、生动,还运用了狡兔三窟等俗语,富有表现力。左传

作品赏析:《左传〃秦晋崤之战》

1、本文背景和内容、主题

本文载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记述了秦晋崤之战的经过,是《左传》中所写五大著名战役之一。

晋楚城濮之战之后,晋国奠定了霸主地位。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和秦穆公也不甘于偏居西北一隅,便趁晋、郑两国国君新丧不久、新君始立之际,不顾老臣蹇叔的劝阻和反对,劳师远出,越过晋境,试图和僖公三十年与晋围郑时留戍郑国的杞子等里应外合偷袭郑国。途中孟明等秦将见郑国商人弦(xian音闲)高识破其阴谋,认为郑国有备,难以偷袭成功,便灭滑国而还。而晋国不满于当年秦国围郑时背盟先撤军并留师戍郑以专其利,也知道秦国必有称霸野心,并认为此次秦以贪勤民是天赐良机,不可纵敌,便在崤山南北山陵之间埋下伏兵,一举消灭秦军并俘虏三位统帅。然事后晋襄公听从其母亲说情而释放孟明等三位大将,后被大臣先轸当面怒责悔而派兵追赶不及。孟明等回国后,秦穆公亲自迎接,悔不听从蹇叔之劝而致军败,自责己过而不替孟明。为后来报晋之仇留下伏笔。

此文具体叙述描写了秦晋交战交恶的经过,反映了当时几大诸侯国之间的争霸矛盾斗争。揭示了秦穆公不听良臣劝谏、利令智昏、刚愎自用,秦军劳师远出又骄傲轻敌以致失败的深刻教训,但秦穆公能自我反省,主动承当责任,继续信任败军然而充满报仇雪耻之心之将,这却是后来秦国能反败为胜走向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晋国君臣的当机立断取胜与放虎归山以致使后来失败也给人以深思。

2、艺术特点:

此文较好体现了《左传》善于叙事尤其善写战争的艺术特点。

①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叙事条理清晰,善于运用伏笔照应。

文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都交代很清楚简明。结构上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秦师遂东?写晋国的预先动员准备和秦穆公不听劝阻出师,通过蹇叔哭师预示其必败。第二部分从?三十三年春?到?晋于是始墨?,写秦师行军途中表现及计谋失败后灭滑而还并被晋军伏击打败的经过。第三部分从?文赢请三帅?到最后,写战争结果。文中详写崤山之战战前战后秦晋双方的谋划、活动,表明胜败的原因及结果,而略写具体战斗过程。战前晋国上下取得了统一意见,同仇敌忾,有备而战。故能取胜。反之,秦国君臣意见不一,劳师远出又骄傲轻敌,被人识破,内应解除,归途又不占地利,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而战后秦晋双方的作为则恰好与战前相反,这些也形成对比。

文章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叙述描写。一是晋国方面,分别写了开始一段晋文公卒,出殡,?柩有声如牛?,卜偃以卜筮之官的身份假借先君晋文公之命提示大臣们做

好伏击秦军的准备,发布战争动员;通过先轸与栾枝的对

话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以及怎么对待秦国曾经的恩惠等思想道义上的问题,统一了意见和行动,为战斗胜利赢得了人心和士气,既有了天时地利又有了人和。还有就是写战后文赢请三帅、先轸气愤以对、阳处父追之不及诱敌失败等。对这些详写。而对战斗胜利的具体经过只以?夏四月,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视明、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数语带过。

另一条线索是写秦国方面,分别写了秦穆公访蹇叔的一段对话、?公辞焉?、蹇叔哭师,秦师过周北门的情景并顺便写了王孙满对此的评论、弦高犒师、杞子等逃离郑国、孟明等决定灭滑而还,以及孟明不上当而含蓄表明报仇之志、秦穆公郊迎师而哭等情节。其中,卜偃的话,蹇叔哭师、王孙满的评论等都为秦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而先轸怒骂,孟明答词等则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弦高犒师及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秦师及秦师大败主帅被俘则是对蹇叔劝秦穆公话的照应。

②善于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叙事,引人入胜。

作者选择了蹇叔哭师、弦高犒师、文嬴释囚、秦伯悔过几个小故事,把这一历史事件的曲折经过,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人物性格描写生动,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细节、对比等描写人物。

文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及所写人物性格较突出的有卜偃的机智解释异响预示战事和预作战争动员,老臣蹇叔的劝谏和哭师,秦穆公先前的拒谏刚愎与后来的自省向师而哭、主动承担责任而原谅败军之帅,对比也很鲜明。另外,先轸的忠诚远谋和耿直形象写得很生动。王孙满年幼却富于见识。晋襄公和文赢虽只简略描写,但妇人以母亲身份求情帮衬自己祖国、新君儿子碍于情面和缺乏经验远谋而答应及听先轸说明厉害及派人追赶等都写得很准确。

文中?柩有声如牛?,?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先轸?不顾而唾?等细节都写的很生动,富有表现力。?子墨衰絰??晋于是始墨?描写交代也很细致。

4、人物语言能写出人物的个性,也充分表现了春秋时辞令的温文尔雅、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柔中有刚的特点。叙事语言也简洁生动、耐人寻味。

论语

《论语》的文体,体制短小,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篇章;每篇之中也没有共同的主题。少数章节较长,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孔子及其某些著名弟子形象和性格。如《先进》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章,笔墨简练,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庄子

《庄子〃逍遥游》

1.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是最能代表庄子思想精神和散文艺术的篇章之一。《逍遥游》的主旨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庄子看来,任何凭借、依赖外物的?有所待?都不可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只有摈弃外物,解除物我对立,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物外的境界,才是庄子的理想的精神家园——?逍遥游?。

2.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描写鲲鹏之变和蜩与学鸠等寓言故事论述了?大小之辩?,第二部分,进而类比推论并提出?逍遥游?的人生境界。第三部分:以多个寓言故事进一步说明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的?逍遥游?的人生境界。最后,通过写庄子与惠施关于有用于无用的辩论,阐明了有用无用各有其短,无用亦可为大用,为庄子自己的学说辩护,也道出了其立足点。

3.本文体现了庄子散文艺术的基本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但主要并不是采用逻辑推理的表现而是运用了形象化的表现艺术。通过奇诡的想象、巧妙的虚构、极度的夸张,以及拟人等艺术手法,构筑起了丰富多彩而又玄妙奇特的形象世界。司马迁说庄子?皆空语无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鲲鹏之大和神奇的飞行、尧与许由的对话、肩吾与连叔的对话以及藐姑射之山的神人,都是想象和虚构的,蜩与学鸠笑鲲鹏是拟人的手法。说大则鲲鹏几千里,语小则蜩与学鸠;言短命则朝菌、蟪蛄,说长寿则大椿、彭祖,都是极度夸张的写法。这种想象、虚构、夸张的表现手法,使文章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文章的目的是要表达哲学思想,形象世界的创造只是外在的形式,形象只是他说理的手段。他通过形象世界的创造,来隐喻、象征,传达出他深邃的思想和人生的自由精神。这是哲理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本文的论证方法:1.以?大小之辩?为行文线索。

2.文章采取了层层铺垫,最后否定的方法,提出正面的立论,然后在第三部分运用寓言故事说明其理论。

3.对比的手法:大小对比,三种人对比。1

(3)文章在形式结构上,不拘章法规矩,只重内在旨意的表达,笔随意至,形散而神不散。看似散漫无序,实是以内在的思想精神为线索,组织起文章的材料。清〃林

云铭《庄子因》评论说:?篇中忽有叙事,忽而引证,忽有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有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这段评论既指出了叙事、引证、譬喻、议论的写作手法,也指出了文章的断断续续的结构方式。

(4)本文的语言和风格体现了《庄子》的基本特点,就是词语丰富多变、长短顺倒韵散结合,汪洋恣肆,奇诡谲怪,自由洒脱,正如司马迁说:?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离骚

三、《离骚》的结构和内容、主题

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逐段解释讲析后归纳:

《离骚》大致可分为两(或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述诗人在现实中的遭遇,反映了楚国现实的黑暗和屈原美好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奇诡的幻想,描写了诗人苦闷彷徨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艰难的选择(或把这部分又以?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界分为两部分)。

《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也可说是屈原大多数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1)表现了屈原?好修以为常?、?亦余心之所善,虽九死而不悔?的廉贞峻洁、坚强不屈、不同流俗、善于思考历史和现实又充满自信的伟大人格。

(2)具有高远的美政理想和?导夫先路??上下求索?的顽强追求精神。屈原在《离骚》中陈述了他的美政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其美政理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君主贤明。三后(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尧、舜(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禹、汤、周文王都是屈原理想的明君。?夫唯圣哲与茂行兮,苟得用夫下土。?同时,?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表达了明君贤臣的遇合(?两美必合?)的政治理想。二是举贤授能。屈原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诗中以?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的例子,表明了这种用人的理想。并批评当时违背法度的做法:?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三是?瞻前而顾后,相观民之计极?,并据此而提出?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的衡量政治的标准。为了追求理想,他上天下地寻求?美女?,虽一再遭遇挫折,仍想?往观乎四荒?,?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3)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屈原的批判精神是基于他的忠君爱国和美政理想。他的批判一是针对历史上的暴君昏君,如桀纣之流:?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二是针对那些奸佞的?党人?:?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三是针对那些变节的贤人君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的批判也直指昏庸的楚王:?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对楚国君王昏庸不察、党人和俗众嫉贤妒能、践踏法度、结党营私的黑暗现实的揭露批判,表现了屈原坚韧的斗争精神。同时在黑暗的现实中,屈原也一再感到了自己的孤独和悲哀:?忄屯郁邑余侘(音岔)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4)忠君和爱国爱民、故土难离的深挚情感。在古代忠君与爱国是统一的,屈原所爱的是他的宗主国,他的爱国之情,是和祖宗之国与宗族的感情连在一起的。在《离骚》中,有不少诗句表述了对君王的关心和担忧,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在战国七雄并争的时代,楚国本是很强大的诸侯国,《战国策〃秦策四》曰:?横成则秦帝,从成即楚王。?但此时的楚国已走向衰落。

所以屈原对国家现实忧心忡忡。?岂余身之惮殃,恐皇舆之败绩?,忧虑的是国家的危亡,而不是个人的得失。屈原希望国君能够效法前圣,励精图治,使楚国强大。诗中反复申述国君要学习前代圣君明主的道德和治国经验,汲取前代暴君昏主残暴荒淫而误国的教训。希望国君能够?抚壮弃秽?,改变法度,革新政治,自己也愿意?道夫先路?。诗人的忠君和爱国也曾有过犹豫,内心对坚持理想还是和现实妥协、对楚国去与留、理智与情感的展开过深刻的斗争,但是最终还是宁愿以身殉国,也不愿离开楚国。梁启超曾说:屈原是个情圣,他对楚怀王曾寄予希望,更对故土和人民具有深切的情感。《离骚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点。

简言之,《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和主题,简单概括地说就是:好修为常、廉贞峻洁的人格,高远的美政理想、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追求精神,疾恶如仇、对楚国黑暗现实的揭露批判,和忠君爱国故土难离的深挚情感,在诗中水乳交融,构成了一部伟大的理想主义、爱国主义和高洁孤独的悲剧战士的诗篇。

四、《离骚》的艺术特点和杰出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是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

文学,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1.《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有着高贵的家世、美好的品质、优秀的才能、高尚的人格。诗人以披香戴芳的象征手法,反复描写了自己人格的高洁和精勤不息地修养道德,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苏世独立的形象。诗人有着忠君爱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关切君王和国家的命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岂余身之惮殃,恐皇舆之败绩?。虽然有小人的离间和君王的疏远,最终都没能改变他眷恋故国的情怀。诗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执着的理想追求。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地探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时时感叹时光流逝和功业未就:?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不吾与?。虽然现实的黑暗使理想难以实现,但他执着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2.《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幻想、虚构、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等。《离骚》最突

先秦两汉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就是秦先,即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作品305篇,《诗经》存目311篇。《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在齐担任祭酒。后适楚,春申君让他作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免。最后死于兰陵。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是韩之诸公子。曾师事儒学大师荀况,与李斯是同学。《韩非子》是韩非死后由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之文章编成。今传《韩非子》20卷,55篇。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梁启雄《韩非子浅解》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韩非子校注》是比较好的本子。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龙·诠赋》说:“赋,铺也。”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汉赋的发展、分类和特点。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西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后,蔡邕、赵壹等人也大力创作抒情小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约五十二万字,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史记》的创作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乐府,秦汉时期指音乐机关。汉代把在乐府合乐演唱的歌辞称为歌诗。后来汉朝人把合过乐的歌辞也称为歌诗。到了六朝,人们对此机构采集的合乐而歌的诗也称为乐府。 早期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张衡的《四愁诗》、秦嘉的诗《赠妇行》。 简答 1、先秦文学的总体特征: 一、诗乐舞结合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吕氏春秋古乐描绘了在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二、文史哲不分就散文而言,先秦时期,没有纯粹的散文著作。散文与史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没有明确界限,有些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也富有文学意味。 2、《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诗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情感,这种创作态度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二、《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是基础。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出发了诗人的感情,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中,往往交往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三、《诗经》的句式和章法《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至八言的不等。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诗经》常常采用重章叠字的形式,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总要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描绘一定的环境,渲染一定的气氛,进而表达、抒发某种情感,在这些含量丰富的意象之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而亭意象的审美意蕴主要通过外观造型、色彩调配和意境等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关键词:亭;亭意象;亭意境 亭子作为一种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频繁出现,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亭子大肆修建,文人墨客多在有亭子之处或宴会、游玩,或观景格物,或送别亲友,总之,亭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亭意象是众多意象中的一个,深刻地挖掘其意义,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国学的魅力。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亭子这一意象,需从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来解析。 一、造型之美 亭是无墙、无门、无窗但有顶且顶的样式十分丰富的一种建筑物,它具有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洒脱,居高傲视等特征。亭的外观美被文人们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常被比喻为君子傲视独立的形象,代表一种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空间与宽阔的胸怀,其意象也因造型上的特征而具有卓尔不群、飘逸灵动的美,生发出通透、轻灵、飘逸、超拔等审美蕴涵。 1. 空灵览翠———通透之美 亭无墙、无门、更无窗,四面通透,既能八面迎风,又可远望群山、近观池鱼,坐、站之间,即可深察万物、悟天地宇宙之理。不像宫室馆阁将人几乎封闭与其中,让人无法将视野引向宇宙自然,引向天地万物,使人在获得了安憩的同时,可以观照外部宏大宽广的世界。 由于亭具有无墙、无门、无窗的特性,游客在亭中观景,视线不会受到遮蔽,视野就显得特别开阔,又因为亭多建在高处,立于其中,远景近景皆在眼底,所以通透的亭成为了观赏远山近水的绝佳平台,古人也将其把亭赏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亭在诗文中也因此具有了高敞、空灵、通透的意象特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的诗歌有很多,如陆游在其作品《巴东令廨白云亭》中说:“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1](P52)韩愈《诸亭》云:“莫教安四壁,面之看芙蓉。”[2](P850)此二者都说其虚设四壁,可以远观的功能。宋朝杨万里在其诗歌《晚登净远亭》中说道:“簿书才了晚衙催,且上高亭眼暂开。野鸭成群忽惊起,定知城背有船来。”[3](卷七十二)言公务冗繁无趣,登高亭开倦眼,;唐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言因亭通透而可以极目四望,远眺四周的城池山色而不被障目。唐刘禹锡《洗心亭记》:“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4](P84)亭因适乎目而适于心,目无阻拦而心中豁然清爽,亭的空灵能让人的心洗尽覆在其上的杂尘,这就不仅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而是由目转心,亭的通透之美感染了诗人,使壅塞的内心变得透亮。又如明李东阳《南山草亭记》载:“邑人陈君德修居东北隅,尝诛茅构亭适际山半以周览宇宙,流观江湖,凭 几据榻,则目迴颈,间有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盖兹山之尤胜者也。”[5](卷三十一)在亭中而可“周览宇宙”,放目四顾,可以看到“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的风景,也是因亭的通透之故。文人喜欢在亭中观览,源自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去蔽的追求。 2.有亭翼然———飘逸之美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在其作品《醉翁亭记》中曾这样描写亭的外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P357)“翼然”,这就是亭的外部特征给欧阳修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5040011 名称: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 授课专业:全校学生 学时:2学分: 预修课程:美学原理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电影作品鉴赏为主,讲授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基础,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电影艺术的鉴赏方法及评论等知识和理论,同时结合理论和知识的教学,选取部分国产电影经典影片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课程融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帮助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本科生的校内选修课。精选电影史上能清晰地标示摄影机能不断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且清晰地显示出电影本体特性,电影语言丰富的经典影片和优秀影片,以及近年来的优秀电影进行有重点的鉴赏和评论。通过大量观摩,使学生增加电影阅读量,增强对电影语言的感受,学会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和分析电影,学会写作影视评论文章,认识到电影的多元化,在今后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中,树立勇于探索、善于借鉴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电影的鉴赏(4学时) 了解艺术鉴赏活动的一般规律,电影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培育影视观念。掌握影视构成,影视语言。理解影视的功能类型,创作方法,体裁样式,审美型范。 第二讲影视的评论(4学时) 理解不同的风格样式构成互文本关系的语言现象,叙事动机。掌握景深镜头的长镜头。课外观摩影片《盲井》。 第三讲电影《启示录》赏析(4学时) 理解影片对野蛮的战争进行的深层次审视,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掌握黑白分明的用光象征手法,主题的强化。 第四讲《城南旧事》赏析(2学时) 了解本片是一部散文结构的诗电影,理解“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悉”的情感渲染。掌握场景的重复手法,音乐重复的作用,小英子的主观镜头,影片色彩。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总序) 一.先秦社会形态 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 二.先秦文学起源 1.上古歌谣或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 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上古神话:上古先明对自然地解释而产生了上古神话,对自然的恐惧和未知。 2.巫觋:记录商事;谛听上帝旨意。 3.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甲骨文与金文里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文学形态或特点 1.文史哲统一 2.诗、乐、舞不分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特点:现诗(文学性)古诗(音乐性、文学性、创造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 补充:唐诗—燕乐(刺激) 词牌定曲:工尺谱

四.先秦作者的流变(身份转变) 1.巫觋→周公(制礼、作乐)礼:社会规范、统治制度。 左史记舍,右史记事。《起居注》记录皇帝私事 左丘是史官“学在官府”礼崩乐坏 2.史官 3.贵族 4.士阶层 五.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原始文化—夏商文学 2.礼乐文化—西周春秋文学 3.百家争鸣—战国文学 4.楚地文化—楚辞 第一章《诗经》 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1.《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2.《诗经》作者:参与人数众多,既有贵族也有士阶层;十五国风作者是平民百姓,多是集体创作。 3.《诗经》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4.《诗经》来源:公亲列士所献之诗; 采集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 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整理(先秦两汉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二、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论述题(2选1,共25分) 一、神话篇 (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2)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A.自然神话原始先民敬畏大自然、征服大自然,以山川、风雷、草木为描述对象eg精卫填海 B.创世神话原始先民对宇宙开辟、人类起源,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精神eg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C英雄神话原始先民自我意识觉醒,他们朦胧地意识到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eg 大禹治水 D.传奇神话对异域奇国,怪人奇物的记载eg吐丝女、羽民国。 二、诗经篇 (1)诗经的思想内容: 1.颂赞诗周民族的史诗eg“大雅”中的《生民》、《公刘》A.歌颂周族的祖先神后稷的,反映了祖先崇拜意识和对农业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 B.叙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周族从有迁于泾水中游的豳地的事迹C.《》颂美的是后稷十二代孙古公父为了摆脱犬戎的侵扰,率领周族从豳地到周南的事迹D.《皇矣》太王开辟岐山 F.《大明》赞美文王、武王,着重赞美武王伐殷。 2.婚恋诗 3.思妇诗 4.征诗役 5.农事诗 (2)诗经的艺术成就:a.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兴的方法有三种起联想、象征、比喻的作用,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起协调韵律的作用)c.诗经的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叙事言情)d.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e.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作品。(共11首) 三、楚辞篇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 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小说剧、寓言等。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 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古代文学作品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 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 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 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 羲的《原君》。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 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 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 生借书说》。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过秦论》等。

当代艺术的概念

当代艺术的概念 艺术与前现代东方艺术相交汇的切入点。介绍许多西方艺术家受到东方哲学思想影响的案例,来说明在当今西方博物馆的收藏中随处可见的东方艺术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对西方许多画家创作抽象形式的作品所提供的思想借鉴,这种借鉴以及由此而来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作品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形象。同时亚裔艺术家及中国文化诠释者在美国的持续努力也促进了这种交汇。 即艺术批评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艺术鉴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的特点,艺术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

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先秦两汉文学史教学大纲

先秦两汉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先秦两汉文学史编号:学时:5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编者姓名:孙立职称:教授 主审姓名:吴承学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二年级 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样式,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并为此后其他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编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百科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 ⑥杂事诗。《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 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陕师大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答案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神话--—-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其中现存最早、保存最多得就是《山海经》。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就出自《山海经》。另外,女娲补天得故事见于《淮南子》、《列子》,女娲造人则出自汉代《风俗通》,《盘古开天辟地》来源于《述异记》得记载。另外,魏晋南北朝得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 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与“毛诗”得合称。《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就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就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得《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 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得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赋比兴--—-就是诗经得主要三种表现手法.就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得归纳。它就是根据《诗经》得创作经验总结出来得.最早得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就是《诗》之所用,风、雅、颂就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就是故同称为义.” 风雅颂----诗经根据乐调得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不同地区得地方音乐。《风》诗就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得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就是民歌。 雅就是周王朝直辖地区得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就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得乐歌,按音乐得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就是贵族文人得作品。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舞曲歌辞,内容多就是歌颂祖先得功业得.《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就是贵族文人得作品.从时间上瞧,《周颂》与《大雅》得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得小部分与《小雅》得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得大部分与《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与艺术价值上瞧,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就是中国现存最早得史书,但就是清华简证明传世得《尚书》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就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得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春秋》就是记事得,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得鲁国得《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得“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春秋三传》都就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就是我国古代得一种历史叙述方式与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得艺术,就是孔子首创得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得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得思想倾向,而不就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战国策----《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就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得纵横家得政治主张与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得历史特点与社会风貌,就是研究战国历史得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晏子春秋--—-《晏子春秋》就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得一部著作. 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得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得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她各种各样得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得内容既有相对得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得还有互相矛盾之处。九章----《楚辞》篇名。中国战国时楚人屈原作.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首抒情乐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创作背景]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赴蜀地做官,诗中表现出的气象与一般送别诗不同。 [鉴赏步骤] 首联点明送别之处和友人即将宦游之地,背景苍茫,气势雄伟,渲染出送别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动之以情,说你我同是宦游之人,离别在所难免。 颈联写对友人的鼓励,喻之以理。其妙处:既申述了作者对离别的看法,又揭示了人生的道理,情理兼融,富有概括性;一扫一般离别诗中的悲凄情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化用曹植诗句,但较之更精炼更含蓄。 尾联写对友人的劝勉,劝他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象小儿女一样流泪沾巾。 [写作特色] 全诗以"离别意"为诗眼,分别抒写了送别时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劝勉等不同的感情层次,境界开阔,情调高朗,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从章法来看,首联扣住题意,颔联加以承接,颈联转出新意,尾联就题结束,完全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则。从韵律来看,全诗押平声韵,首句入韵,平仄安排也基本符合律诗要求。可见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征战军旅之事。此诗抒写报国立功的慷慨之气。 [鉴赏步骤] 首联交代从军的原因。战争由敌人入侵引起,而且烽火已传到京城,说明军情紧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心情自然不能平静,产生从军报国的念头。这为全诗定下豪迈雄放的基调。颔联写出师场面的威武。"牙璋"、"铁骑"连同上下文中的"烽火"、"军旗"、"战鼓",是古代战争题材不可或缺的意象;"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空间跨度大;"辞"、"绕"表明用兵神速。 [鉴赏步骤] 颈联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画为之暗淡;北风怒吼,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这一联写战斗激烈,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尾联以书生投笔从戎作结,进一步表现了报国立功的思想情怀。 从军行 [写作特色] 这首边塞诗没有正面描写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而是集中歌咏青年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尚武精神和壮烈情怀。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语调刚健,笔势飞动,充分表现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现当代艺术赏析课程大纲

现当代艺术赏析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我校普通全日制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修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熟悉“现当代艺术”各个流派代表艺术家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并且能够认识到影响“现当代艺术”各个流派发展的深层次的观念原因,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现当代艺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及人文素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导论:课程主要内容和意义(4学时) 1、教学内容:对“现当代艺术”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2、基本要求:了解“现当代艺术”的概念及“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第一章马蒂斯和野兽主义(4学时) 1、教学内容:介绍野兽主义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艺术家及作品。 2、基本要求:了解野兽主义的艺术特色及主要的代表艺术家和作品。 第二章毕加索和立体主义(4学时) 1、教学内容:介绍立体主义的特点、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2、基本要求:了解立体主义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第三章未来主义(2学时) 1、教学内容:介绍未来主义的艺术特点及主要艺术家和作品。 2、基本要求:了解未来主义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和作品。 第四章表现主义(2学时) 1、教学内容:介绍表现主义的特点、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2、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表现主义的艺术特色及代表艺术家和作品。 第五章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4学时) 1、教学内容:介绍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2、基本要求:让学生对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及作品有基本的了解。 第六章荷兰的风格派(2学时) 1、教学内容:介绍荷兰风格派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2、基本要求:基本了解荷兰风格派的艺术特色及主要代表艺术家和作品。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试题答案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神话: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先河。 2、九章与九歌:都是屈原的作品。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篇作品;九歌包括有《国殇》、《东君》《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小司命》、《河伯》、《山鬼》等11首;都和祠神有关。 3、《史记》合传与类传:合传和类传是指《史记》写人的两种结构安排。合传即一篇之中,記述兩人或兩人以上,或因事蹟性質相似而合述在一起,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等,类传是將許多人物以类相从,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 4、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相对于散体赋而言的。战国末期和汉代初期的赋作,多数由楚辞直接演化而来,而楚辞代表作又以屈原《离骚》最著名,所以后人便把这种明显带有骚体特点的赋称为“骚体赋”。骚体赋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谈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孟子的散文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这也是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需要。《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2、长于比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从而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子》中的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被趋势。再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欲以霸道达到“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目的,是多么的荒唐可笑。3、气势浩然。孟子的散文,气概非凡,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气盛言宜,孟子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正气,是他散文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大量使用排比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字磅礴,若决江河。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准确。《孟子》继承发展了《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两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言,在《孟子》那里已经形成了。 2、略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刻画人物和语言技巧两个方面。在人物刻画上,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

如何欣赏当代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39798149.html, 如何欣赏当代艺术 作者:田华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8期 摘要:随着全球艺术的发展,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作品。把握和理性欣赏当 代艺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了解当代艺术的作品所体现的内涵和深远意义,让人们深刻思考,实现与作者的共鸣,或者升华思想。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作品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来表明什么是当代艺术:“艺术不是用来认识的,但是,它给我们带来思考”(康德);“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传达”(列夫·托尔斯泰)。这两句话体现出当代艺术是每个作者个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作者将思想表达出来,挖掘人性的每一个方面,用自己独有的手法公布给世人,使世人去了解,去思考和反思人性。这就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即可以吸引你去深层次思考人性。看不懂当代艺术,是因为没有了解足够多作者的背景,没有融入当时的历史环境。 1 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区别 1.1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 现代艺术是按照时间去划分的,当代艺术是按照思维划分的。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很容易混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但是,“当代艺术”不仅体现了“现代性”,而且还体现了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的作品和所体现的思想就是当今时代的特征。 1.2 对当代艺术作品的理解 如果你用美来衡量一件艺术作品是好是坏,肯定是对当代艺术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因为当代艺术的标准不是好不好看,而是重不重要,用美不美是衡量不出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和价值的。 所有的艺术作品,体现出的有四种现象:第一种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作品象征的是有关于社会的思考,关于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于环境和身份的个人思考,最后引起的是对人性的反思。第二种是反映过去的社会状况,就是过去的当代历史作品,放在当今,也能有很深远的意义和轰动,所象征的也是社会、文化、环境、身份以及历史的深刻含义,最终体现出来的也是对人性的思考。第三种是对人性的思考,象征的是生存,最终体现的是人性某一方面的特质。第四种就比较特别,是一种没有较大内涵的单纯的视觉吸引,往往单纯视觉吸引的当代艺术作品更能引起人们的猜想,也很容易出现单纯的炒作,不能引起任何深层次的反思。

先秦两汉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Ⅰ 【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 【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总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分期 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编先秦两汉文学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文学概况,掌握先秦文学的形态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先秦文学的形态特点;2、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 二、先秦时代文化呈现的综合形态 三、先秦文学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蔡邕的五言诗 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 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 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 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 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 6、纪行赋述志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到 周代,在周公和孔子的努力下,文化成了主流。 2、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最具有神话价值。 3、《春秋》以一字寓,在谨严的措词中表 现出作者的爱憎。 4、触蛮相争的寓言出自,“缘木求鱼”出 自。 5、《招魂》的主题是“外, 内。” 6、《史记》中司马迁想通过叙事写人来达 到 的宗旨。 7、赵壹的代表性赋作是。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创世神话《七发》互见法述志赋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离骚》的主题是什么? 2、汉乐府诗歌表现了那些社会内容?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举例论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当代表演艺术赏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构想 15115118 吴晨阳 根据北京冬奥申委此前公布的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北京2022年冬奥会计划于2月4日(星期五,大年初四)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北京2022年冬季残奥会计划于3月4日(星期五)开幕,3月13日(星期日)闭幕。 我认为,此次冬奥会的开幕式需要着重考虑两点元素——北京和冬。北京即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应当展现出的是这个城市的包容性,这一点要体现在节目之中。其次,从本次冬奥会的时间来看,应当正值我国传统的农历春节假期中,我们在节目中也可以重点突出“春节”对中国人的含义。 以下为具体的节目构想。首先在表现内容上,开幕式应当重点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在艺术风格上,开幕式可以“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以北京的标志的“万里长城”为线索,可以用VR技术模拟长城的图像,在墙上拼字。这一部分主要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北京的特色符号。 其次,展演可以以红色为主题色,突出“春节”的气息。因为春节在国人心中占据着最重要的节日地位,我们可以将这一点推广到世界。其中心为“希望、和谐”,在具体演绎中,可以用绚烂的色彩展示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用富有创造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赋予开幕式以现代性和国际性的风貌。 本次的冬奥会口号为——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在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可以将白色融入在长城环节,制造一种银装素裹的感觉,配乐也可以清冷一点,此时主要展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然后突然从音乐开始突然热烈,造成一种强烈的矛盾,白色收红色起,冷暖交融,由爆竹、春联、窗花等元素渲染出国人的热情,以达到“即使冰天雪地,也可以宾至如归”的温暖感觉。在节目的最后可以将我国的山水画卷融在长城图像中,以最终展现我国悠久的文化。 以上就是我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节目的一点不成熟的小构想。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doc

习题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 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有哪些? 3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举例说明中国神话可分为哪几类? 5什么叫做“风、雅、颂”? 结合《诗经》中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6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 7举例说明《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又可分哪几种? 8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 9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10简述《诗经》在句式、章法上的特点。 11《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 12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13《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 14举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 15《左传》和《国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异同比较。 16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17结合作品分析《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8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和思想。 19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0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21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22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3简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作用。 24怎样理解荀子之文博大精深的特色? 25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的文体演进过程。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8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 29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0试论《离骚》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1《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32《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33《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 34楚辞与赋有何区别? 35简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6试论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