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物理学-物理师资料-94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肿瘤学试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 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 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 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 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 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 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 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

教学大纲放射肿瘤学

承德医学院 《放射肿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放射肿瘤学 英文名称:radioation onc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 总学时:54时讲课学时:48时实验学时:6时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 课程简介: 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各类射线单独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一门临床学科。本课程系统介绍了放射肿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见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总的治疗原则、放射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放射治疗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以临床医学教育为基础,再学习本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放射肿瘤学专业人才;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任务: 1.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医师。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放射肿瘤 学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放射肿瘤学的 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教委专业设置的要求,力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放射肿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合格的医学肿瘤学专业人才。 (1)教书育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从医思想。目前,肿瘤是尚未完全攻克的玩疾之一。肿瘤患者有别与其他疾病患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同学们的爱心。 (2)联系相关知识,放射肿瘤学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知识,教师应注意联系有关知识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讲深、讲透、深入浅出。 (3)注重实习课教学,特别是放射治疗适应证、放射野的设计和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较为抽象,实习课更为重要。

肿瘤放射物理学

放射物理复习 轨道电子结合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把电子从所在的能级转移至不受原子核吸引并处于最低能态时所需的能量叫轨道电子结合能。 核子结合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质子和中子等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的能量叫核子结合能计算水和人体骨组质的有效原子序数 计算水和人体骨组质的电子密度 计算Co-60源比活度的极限值 指型电离室测量照射量的原理:绝大部分次级电子来自于室壁材料,少部分来自中间的空气,周围介质产生的次级电子可忽略 指型电离室作为空腔的测量原理:次级电子全部来自于周围介质材料,可忽略来自室壁材料和中间的空气次级电子 何谓电子平衡?离开某一区域的次级电子所带的能量等于进入这一区域的次级电子所带 的能量,就认为这一区域实现了电子平衡 如何描述辐射探测器的特性?能量响应特性(越平坦越好)、剂量率线性(响应)、积分线性、空间分辨率高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能量转递的方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用拟合公式表达标称加速电压与PDD20/PDD10之间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对应策略:外照射是多射野分野照射;近距离照射是合理布放射源 比较深部X射线、高能X( )射线、高能电子束、和重带电粒子的深度剂量特点。

深部X射线高能X射线高能电子束重带电子粒子 Dmax点皮肤表面在建成区后皮下一定深度 Bragg Peak 适形定义,调强定义 适形:是一种治疗技术,它能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调强:是一种治疗技术,按照一定要求调整射野内各处的剂量注量率的过程; 3DCRT与IMRT的异同点 调强更要求靶区表面和靶区内部各点剂量相等 多叶准直器叶片的描述方式 高度(至少5个半价层)、等中心处宽度、端面形状 多叶准直器整野(Cone Beam)调强的方式 整野调强、扇形束调强 加速器使用束流均整器的目的 将符合高斯分布的射野变成符合一定平坦度要求的射野 临床形成不规则射野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MLC和铅挡块;MLC易成形,形状粗糙、铅挡块制作复杂,形状精细 楔形板的用途及种类 改变射野剂量分布形状; 种类:利用准直器形成的动态楔形板、一楔合成板(60°)、物理楔形板 楔形板楔形因子的测量方法 Co60 :一定源皮距,10cmX10cm, d=5cm,分别测量开野和楔形野 加速器:一定源皮距,10cmX10cm,d=10cm,分别测量开野和楔形野 独立准直器的用途 形成偏轴射野(非对称)、动态楔形板 治疗机剂量处方的规定点(MU/cGy)

肿瘤放射生物学期末复习

肿瘤放射生物学 一、名解 1、核反应:指在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轰击下,入射粒子(或原子核)与原子核(称靶核)碰撞导致原子核状态发生变化或形成新核的过程。 2、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 3、半衰期:放射性核素衰变其原有核素一半所需的时间。 4、原初效应:指从照射之时起到在细胞学上观察到可见损伤的这段时间内,在细胞中进行着辐射损伤的原初和强化过程。 5、继发效应:是指在原发作用发生的基础上,因原发作用形成的各种活性基团不断攻击生命大分子,导致生物显微结构的破坏,继而发生一系列生物学、生物化学的损伤效应。 6、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沉积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和激发,破坏机体的核酸、蛋白质、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质,这种直接由射线造成的生物大分子损伤效应称为直接作用。 7、间接作用:电离辐射首先作用于水,使水分子产生一系列原初辐射分解产物(H·,OH·,水合电子等),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后者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8、确定性效应:指发生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随着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生物效应。这种生物效应存在剂量阈值,只要照射剂量达到或超过剂量阈值效应肯定发生。 9、随机性效应:指生物效应的发生概率(而不是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剂量阈值。 10、辐射旁效应:电离辐射引起受照细胞损伤或功能激活,产生的损

伤或激活信号可导致其共同培养的未受照射细胞产生同样的损伤或 激活效应,称辐射旁效应。 11、十日法规:对育龄妇女下腹部的X射线检查都应当在月经周期第1天算起的10天内进行,以避免对妊娠子宫的照射 12、复制叉:DNA在复制时复制区域的双螺旋解开所产生的两条单链和尚未解开的双螺旋形成的“Y”形区。 13、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可复制成两个DNA分子,新合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每个子代DNA 中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链,这种合成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4、分子交联:生物大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发生互相连结,电离辐射作用后,可通过自由基的作用,产生DNA-DNA交联、DNA-蛋白质交联。导致DNA正常分子结构的破坏。 15、亚致死损伤修复:将预定的照射剂量分次给予,生物效应明显减轻,表明在两次照射间隔中细胞有所修复,这种修复称作SLDR 16、潜在致死损伤修复:照射后改变细胞所处的状态和环境,如延长接种或给予不良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均能提高存活率。 17、损伤的“耐受”:DNA分子的损伤有时不能立即修复。特别是在复制已经开始,而损伤又在复制叉附近时,细胞会通过另一些机制,使复制能进行下去,待复制完成后,再通过某种机制修复残留的损伤。复制时损伤并未消除,故称“耐受”。 18、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重要基因,当受到物理、化学、病毒等生物因素作用被活化而失调时,才会导致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

肿瘤学习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精心整理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 C. D. E. 2. A B C D E 3. A B C D E 4. A B C D E 5. A、1 B、1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1. 2. 3. 4. 5. 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 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 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 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 10. 1. 2. 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

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

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 临床放射生物学是研究电离辐射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效应以及研究这两类组织被射线作用后所引起的生物反应的一门学科。它是放射肿瘤学的四大支柱(肿瘤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放射治疗学)之一,因此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医生必须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物理和化学基础 第一节线性能量传递 一、概念 线性能量传递(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是指射线在行径轨迹上,单位长度的能量转换。单位是KeV/um。注意,LET有两层含义,其物理学含义为带电粒子穿行介质时能量的损失即阻止本领,而LET的生物学含义则强调带电粒子穿行介质时能量被介质吸收的线性比率。例如,γ射线在穿过细胞核时,以孤立单个的电离或激发形式将大部分能量沉积在细胞核中,引起DNA损伤,其部分损伤又能够被细胞核中的酶修复,1Gy的吸收剂量相当于产生1000个γ射线轨迹,故γ射线属于低LET;α粒子在穿过细胞核时产生的轨迹少,但每条轨迹的电离强度大,因而产生的损伤大,这种损伤常常累及邻近的多个碱基对,于是损伤难以修复,1Gy的吸收剂量相当于产生4个α粒子轨迹,故α粒子属于高LET。一般认为10KeV/um 是高LET和低LET的分界值,LET值<10KeV/um时称低LET射线,如X 、γ、β射线, LET 值>10KeV/um时称高LET射线,如中子、质子、α粒子。 二、高LET射线特性 1.物理学特点:高LET存在Bragg峰,即射线进入人体后最初的阶段能量释放(沉积)不明显,到达一定深度后能量突然大量释放形成Bragg峰(即射线在射程前端剂量相对较小,而到射程末端剂量达到最大值),随后深部剂量又迅速跌落。 2.高LET生物效应特点:(1) 相对生物效应(RBE)高,致死效应强,细胞生存曲线的陡度加大;(2) 氧增强比(OER)小,对乏氧细胞的杀伤力较大;(3) 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小,细胞生存曲线无肩部;(4)细胞周期依赖性小,高LET能够杀伤常规放疗欠敏感的G0 期和S 期细胞。 图01 不同LET的细胞存活曲线 如图01所示,1.相等照射剂量的情况下,随着LET值的增加,细胞杀伤作用增强,2. 随着LET值的增加,细胞存活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峭,曲线肩部越来越小。

肿瘤学试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 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 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 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 .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

放射生物学复习重点

精心整理 1、名词解释:间期死亡、增殖死亡、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骨痛症候群,衰变常数、半 衰期、氧效应、相对生物学效应; 间期死亡:指细胞受较大剂量(100Gy或更大)照射后,不经有丝分裂,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死亡。 增殖死亡:即细胞受照后经历1个或几个有丝分裂周期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引起的死亡。 一定 疼 的现象2、 3、 4、 5、 结合能:由若干个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出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 原子核的稳定性指标:平均结合能 6、熟悉核衰变的类型及其反应式,会简单计算。 α衰变:X→Y+He+Q主要在重核中发生,由重核原子衰变成轻核原子,释放出氦的原子核。 Β正衰变:X→Y+e++v+Q(e为正电子v为中微子,质子数为0,质量数为0) 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 β负衰变:X→Y+e-+v+Q(e为负电子v为中微子,质子数为0,质量数为0) 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负电子

γ衰变:X→Y+γ+Q原因: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7、带电粒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 带电粒子: 1电离带电粒子通过介质时,直接与介质的原子核的壳层电子碰撞,或者发生静电库仑作用,带电粒子将一部分能量或全部能量传给壳层电子,使壳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也叫做电离。而这个自由电子和相对应的正离子通常被称为离子对。脱离出原子核束缚的自由电子又可以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继续在介质中引起其它原子或分子的电离称为次级电离。 2激发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壳层电子获得的能量还不够大,不能成为自由电子,而只是从较低的能态跃迁到较高的能态,这个过程称为激发。一个原子经过激发后的状态我们把它叫做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他必定会向稳态跃迁,跃迁时还会放出其它的电磁辐射。 3散射质量很轻的带电粒子在介质中通过时,由于它们和核或核外电子的电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运 电离辐射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生物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大致经过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化学和早期生物学五个阶段造成生物分子的损伤,表现出严重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1自由基(freeradical)独立存在、带有不成对电子(一个或多个)的原子、离子、分子或基团。形成自由基的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直接引起靶分子电离和激发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的作用称之为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水分子产生的自由基在与生物分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的作用称之为间接作用。(有加成,抽氢,电子俘获) 1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特点。能分辨不同细胞,不同细胞周期辐射敏感性的差异。

肿瘤放射物理学-肿瘤放射物理学重点整理

试题题型 ●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DRR、PDD、PTV、CT模拟、放射性 活度) ●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复习提纲 1.原子的结构特点和描述原子结构的参数。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由主量子数n,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轨道方向量子数m l, 和自旋量子数m s决定。 ●主量子数n:取值1,2,3….,对应的壳层分别为K,L,M,N,O,P,Q 壳层,每个壳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为2n2,例如K层和L层可以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8.(主量子数n是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或者说它是决定电子层数的。n相同的电子为一个电子层,电子近乎在同样的空间范围内运动,故称主量子数。)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也就是说, 不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对每一个n,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可取值:0,1,2,3,…,n-1, 在一个壳 层内,具有相同l量子数的电子构成一个次壳层,l=0,1,2,3,4,5,6依次对应次s, p, d, f, g, h, I ●次壳最多可容纳2(2l+1)个电子 ●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角动量量子数也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因素。所以, 在多电子原子中,主量子数相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不同的电子,其能量是不相等的,即在同一电子层中的电子还可分为若干不同的能级(energy level)

或称为亚层(subshell),当主量子n相同时,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愈大,能量愈高。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 ●轨道方向量子数m l:取值范围-l,-l+1,….l-1,l。 ●磁量子数m是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m取值受角量子 数取值限制,对于给定的l值,m=0,±1,± 2,…,±l,共2l+1个值。这些取值意味着在角量子数为l的亚层有2l+1个取向,而每一个取向相当于一条“原子轨道”。 ●自旋磁量子数m s:对电子可取值为1/2和-1/2 ●原子中电子除了以极高速度在核外空间运动之外,也还有自旋运动。电子有 两种不同方向的自旋,即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自旋。它决定了电子自旋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ms=+或-1/2。ms= 1/2,表示电子顺着磁场方向取向,用↑表示,说成逆时针自旋;ms=-1/2表示逆着磁场方向取向,用↓表示,说成顺时针自旋。 2.放射性核素的概念和三种放射性衰变的特点、过程、产物。 概念: ●放射性衰变:不稳定元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释放辐射线(光子或粒子),转 变为另外一种元素,这一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发出的射线种类有,β,γ射线,还有可能有正电子,质子,中子等其他粒子。 ●发生衰变前的核称为母核,衰变后的核称为子核。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称 为衰变能,它等于衰变前后诸粒子静止能量之差对应的能量。如果衰变后的子核处于激发态,则激发态与基态能量之差也是衰变能的一部分。

肿瘤专业护士培训大纲

肿瘤专业护士培训大纲 一、培养对象 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 二、培训目标 (一)掌握肿瘤临床治疗方法、原则; (二)掌握肿瘤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 (三)掌握肿瘤患者化学治疗静脉的管理; (四)掌握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护理; (五)掌握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 (六)掌握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 (七)掌握肿瘤患者的姑息护理; (八)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要点; (九)掌握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十)掌握肿瘤护士的沟通技巧及职业压力调试; (十一)掌握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原则。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为2个月,可采取全脱产或者半脱产学习方式。其中1个月时间进行理论、业务知识的集中学习,1个月时间在具有示教能力和带教条件的肿瘤专科医院或者三级综合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实践技能学习。 (一)理论学习(参考学时:不少于16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肿瘤护理概论,肿瘤临床治疗的方法、原则,肿瘤化学治疗概述,肿瘤化学治疗的毒副反应及护理,化学治疗静脉的管理,放射治疗概述,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及护理,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肿瘤患者的姑息护理;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护士的沟通技能及职业压力调试,肿瘤治疗中的职业安全防护;等等。 (二)临床实践学习(参考学时:不少于160学时) 在具有示教能力、带教条件的肿瘤专科医院或者三级医院进行1个月的临床实践技能学习。

四、培训内容 【肿瘤护理概论】 (一)肿瘤专科护理的特点及发展; (二)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三)肿瘤的分类及分期; (四)肿瘤的流行病学。 【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原则及护理】 (一)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 (二)肿瘤外科治疗及护理; (三)肿瘤化学治疗及护理; (四)肿瘤放射治疗及护理; (五)肿瘤介入治疗及护理; (六)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及护理。 【化学治疗静脉的管理】 (一)化学治疗静脉的评估和合理选择; (二)化学治疗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化学治疗药物外渗的正确处理; (四)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学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 (一)恶心呕吐的护理; (二)便秘、腹泻的护理; (三)口腔合并症的护理; (四)疼痛的护理; (五)疲劳的护理; (六)发热的护理; (七)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 (八)恶性积液的护理; (九)上腔静脉症候群的护理。 【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

肿瘤放射物理学 胡逸明 超简略学习笔记(详细)

将单质看成单个原子,将化合物作质量加权处理后,每克电子数A A e N M Z N =,电子数密度(单位体积电子数)A e N n ρ= 衰变常数Ndt dN = λ,放射性活度t e A N A λλ-==0 Bq Ci 10107.31?= λ 693 .02 1= T ()γX 光子和非单质的相互作用可以等效为与一单质的相互作用,这种单质用有效原子序数 来表示,m n m i i Z Z ∑=1α,其中m 取3到3.8,() ∑= n i i i j j j j M Z w M Z w 1 //α 光电效应为光子将轨道电子电离留下空位,外层电子退激发出X 射线或将能量传递给更外层电子将其电离(俄歇电子),光电效应的 ρ μτ与8 .3~3Z 成正比,与()3νh 成反比 康普顿效应为光子将一部分能量用于电离轨道电子,自己损失能量后改变运动方向,康普顿效应的 ρ μc 与原子序数无关,随能量增大而减小 电子对效应为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在库仑场的作用下生成一对正负电子,其ρ μp 随原子序数增大而迅速增大,随能量增大而增大 能量从小(keV 200)到大(MeV 5)为光康电 线性衰减系数Idt dI - =μ,质量衰减系数ρμ 在空气中,()γX 辐射产生的次级电子所电离出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量dQ 与dm 的比值为照射量X ,单位是库伦每千克,伦琴和它的关系是1 4 1058.21--??=Kg C R ,照射量不考虑轫致辐射产生的电离 吸收剂量为不仅仅考虑空气时,照射量所转化成的能量,物质对辐射的吸收就是辐射产生的 次级电子对物质原子的电离和次级电子产生的轫致辐射对物质原子的电离,这过程中有次级电子的动能被物质吸收,吸收剂量不考虑轫致辐射的部分,D 的单位1 11-?=Kg J Gy ,和拉德的关系是Rad Gy 1001=

辐射生物效应-放射生物学-夏寿萱主编-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物超所值)

辐射生物学效应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布喇格电离峰P6:粒子的速度控制着能量丧失的速度。快速运动的粒子的电离能力要比慢速运动的小。ɑ粒子质量较大,运动较慢,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在短距离内引起较多的电离。当ɑ粒子穿入介质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和更多电离事件的发生,能量耗失,粒子运动变慢,而慢速粒子又引起了更多的电离,这样就形成了通常称为的布喇格电离峰。 2.活性氧P24 :从强调O2对机体不利一面的角度出发,将那些较O2的化学性质更为活跃的O2的代谢产物或自由衍生的含氧物质称为活性氧。 3.靶学说P46 :靶学说认为辐射生物效应是由于电离粒子包括电磁波击中了某些分子或细胞内的特定结构(靶)的结果。 4.细胞凋亡P178: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既包括生理性的程序死亡,又指由外来因素诱发的细胞自杀。 5. 辐射增敏剂P270:主要指那些能够增加机体或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的化学物质,临床上用于增强射线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6.染色体畸变P319:当人员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后,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中早期即可见到染色体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之为染色体畸变。 7.辐射的遗传效应P413:辐射对生物体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损伤,即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可能会在子一代(F1)中表达为各种先天性畸形,而且还会在以后的许多世代中出现,这就是辐射的遗传效应。 8. 水的辐解反应P26:辐射可使水分子分解为·OH和·H两种自由基,这一过程与液相中水分子的自发性电解有着明显区别,因此称为水的辐解反应。 9. 细胞坏死P178:通常是由突然及严重的损伤所造成的细胞意外死亡。 10. 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P28:是指来自放射源的能量或粒子直接作用于溶质分子、并造成结构与功能损伤的过程。 11. 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P28:指的是水的辐解反应产物与溶质分子之间发生的可能导致溶质分子结构变化的各种反应。 12. 氧效应:P12:受照射的生物系统或分子的辐射效应随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氧效应。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试题(一)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试题(一) 单选题-1/知识点:医学伦理学 明末清初有一位文人叫杨思坚,病危,临终前要求名医傅青主诊治,当时适值酷暑时节,又有数百里之遥,傅青主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前往救治,经受日晒雨淋,整整五天五夜才赶到。这个案例说明了我国古代医学家哪方面的传统医德 A.一心赴救 B.精勤不倦 C.不分贵贱 D.科学严谨 E.清廉正直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食管癌的根治性放射治疗中,下列哪项是常见并发症 A.食管狭窄 B.气管食管反应 C.放射性肺炎 D.肺纤维化 E.以上都是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A.Karolinska

B.Carol https://www.360docs.net/doc/884164946.html,rs Leksell D.Bjarngard E.Makie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放射敏感性与可治愈性的关系 A.等于可治愈性 B.不等于治愈性,但两者有关系 C.与可治愈性无关 D.与可治愈性关系不大 E.以上说法均不对 单选题-5/知识点:医学伦理学 下列关于护理道德本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护理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B.护理科学发展的快慢对护理道德影响不大 C.护理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D.护理道德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 E.护理道德受社会道德的制约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当调强束照射且射野数很多时,射野可以____,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靶区的剂量分布 A.直接穿过重要器官 B.避开重要器官 C.减少 D.增加 E.不变 单选题-7/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照射剂量超过多少时,可出现第二次食管炎 A.2000cGy B.3000cGy C.4000cGy D.5000cGy E.7000cGy 单选题-8/知识点: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动态楔形板 A.是使用固定楔形板运动实现的 B.是使用独立准直器实现的 C.是使用60°楔形板合成的 D.是利用剂量率动态变化实现的 E.对射线质有影响,使射野输出剂量率减少,照射时间加长

肿瘤学试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6.2.4)?A、1/3~1/2 ?B、1/3~2/3 ?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 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 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 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 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 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 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 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

肿瘤学试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 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 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 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 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 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 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 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 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 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放射生物学复习重点

1、名词解释:间期死亡、增殖死亡、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骨痛症候群, 衰变常数、半衰期、氧效应、相对生物学效应; 间期死亡:指细胞受较大剂量(100Gy或更大)照射后,不经有丝分裂,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死亡。 增殖死亡:即细胞受照后经历1个或几个有丝分裂周期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引起的死亡。 急性放射病: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慢性放射病: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歇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的电离辐射作用,达到一定累计计量后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通常以造血组织损伤作为主要表现。 骨痛症候群:受亲骨性核素损伤的病人,出现四肢骨、胸骨、腰椎等部位的疼痛,其特点是疼痛部位不确切,与气候变化无一定关系。 衰变常数λ:每秒衰变的核数为原有放射性核数的几分之几 半衰期T=λ:放射性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氧效应:受照组织、细胞或者溶液系统,其辐射效应随周围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相对生物学效应:由于各种辐射的品质不同,在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辐射的生物效应也是不同的,反映这种差异的量称之为相对生物效应。 2、熟悉哪些是电离辐射(直接、间接),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均称为电离辐射。(不仅包括粒子辐射,还包括了部分电磁辐射X、γ) 紫外线及能量低于紫外线的电磁辐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相对于粒子辐射而言的。 3、熟悉传能线密度的概念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路程时,由能量转移小于能量截止值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4、熟悉元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 元素: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态完全相同的一类原子。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而仅仅是能量状态不同的两种核素。5、熟悉结合能、平均结合能的含义反映原子核的稳定性的指标是什么 结合能:由若干个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出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 原子核的稳定性指标:平均结合能 6、熟悉核衰变的类型及其反应式,会简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