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地下室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地下室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地下室基础工程

一、施工顺序

预留土方开挖→砼垫层浇筑→底板地防施工→电梯坑、积水坑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绑扎→砼墙柱插筋绑扎→之水钢板安装→底板基础模板支设→底板砼浇筑→满堂脚手架搭设→砼墙、柱钢筋绑扎→人防门框安装→砼墙、柱模板支设→砼墙、柱浇筑→地下室顶板梁板模板支设→顶板梁板钢筋绑扎→顶板梁板砼浇筑。

二、底板大体积砼施工

本工程基础为筏板基础,主楼底板板厚 2.0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具有水化热高、收缩量大、容易开裂等特点,故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作为一个施工重点和难点认真对待。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主要是将温度应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防止和降低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因此考虑采取如下施工措施。

(一)混凝土配合比

精心设计配合比。配合比设计考虑采用砼R60天强度。在保证砼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砼单位用水泥量,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三掺”(掺高效缓凝泵送剂、uea膨胀剂、粉煤灰),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砼。

①考虑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粉煤灰水泥具有低水化热、低选用

42.5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天然中粗砂,级配良好的石子。

②外加剂:掺加12%膨胀剂,替换部分水泥用量,并起控制砼内部裂缝的产生。掺加缓凝型高效泵送剂,初凝时间控制在 12~14h。

③掺入10%粉煤灰,以替代部分水泥用量,推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从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不利影响。采用Ⅱ级粉煤灰,细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具体各外加剂掺量应通过检测中心试验确定,详见配合比。

④施工期间,要根据天气及材料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比,并且应避免在雨天施工。

⑤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保证骨料级配良好。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 1%和3%,且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二)砼搅拌控制

为降低砼出机温度,砼在商砼搅拌站搅拌时采取以下措施:

1.气温较高时,砂石堆场应搭设防晒棚,避免砂石在太阳下暴

晒。

2.搅拌砼用水应采用井水进行砼搅拌。

(三)温度控制

为控制好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 25℃,施工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浇筑温度,必要时用湿润草帘遮盖泵管。

2.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避免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保温养护,保温养护时间根据测温控制,

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时(约4~5d),撤掉保温养护,改为浇水养护,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保湿保温养护措施:先铺二层草帘子,上面再一层塑料布,根据温差来决定草帘子的增加量。如遇雨天必须在草垫子上再增加一层塑料布防雨,并做好排水措施。

3.混凝土热工计算:

本工程混凝土保温方法采取铺二层草帘内铺塑料薄膜。

底板混凝土施工在六~七月份,当时大气平均气温(T0)取30度。下列式中t为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按经验计算:

Tmax=W×c/10+Tq+F/50 =350/10+30+70/50=66.3℃

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受外界气温、养护方法、结构厚度等的影响。

(1)混凝土的虚厚度

h'=0.666×2.03/3.5=0.38

本工程混凝土保温方法为铺二层草帘,取其导热系数0.14;内铺塑料薄膜,取其导热系数0.09

(2)混凝土的计算厚度:

H=h+2h'

=2.0+2×0.44=2.88m

(3)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T1= Tmax-To=66.3-30=33.3℃

T1—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

T= To+4×h'×(H-h')×T1/H2

=30+4×0.44×(2.88-0.44)×33.3/2.882=47.2℃

结论: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

Tmax-T= 66.3-47.2=19.1℃< 25℃故满足要求,可以保证质量。

(四)砼的浇筑

本工程主楼地下室底板尺寸较大,为80米×28米,为防止冷缝出现,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时采取斜面分层、依次推进、整体浇筑的方法,使每次叠合层面的浇注间隔时间不得大于8h,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现场采用1台地泵(1号),2台汽车泵(2号,3号),来进行浇筑。要求施工队准备三组人,结合现场具体浇筑实际情况调动,要求一定确保每一下料口混凝土能很好地覆盖上层已浇筑的混凝土,避免形成冷缝。按砼流淌坡度1:7计算,当顶面推进宽度按3米控制时,每一浇筑段砼量=560M3,3台泵按30 M3/T则每小时浇筑量为90 M3,接缝时间=560÷90=6.2小时,满足要求。

浇筑时1#、2#泵由1/7轴向42/7轴平行退行浇筑分段第一层砼,1#泵负责靠后浇带侧的底板砼,2#泵负责靠A轴侧的砼,3#泵负责第2层砼浇筑。

混凝土浇筑方法为斜面分层布料方法施工,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

在各自范围内,汽车泵采取“S”形行走路线,地泵采取“z”形行走路线

(五)混凝土的振捣

在每一下料口,三个振捣手均匀分布在整个斜面,沿图示中小箭头方向推进,确保不漏振,使新泵出的混凝土与上一斜面混凝土充分密实地结合。振捣应及时、到位,避免混凝土中石子流入坡底,发生离析现象。如图:

为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砼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裂缝,提高砼密实度,还应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动棒拔出时砼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砼中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间。

由于砼坍落度比较大且表面水泥较厚,会在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钢筋上部的砼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这种裂缝,在砼浇筑2-6小时后,先用长挂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搓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砼初凝前在进行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六)砼的养护

砼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砼表面覆盖二次草席,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新浇筑的砼水化速度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养护,防止砼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

竖向砼结构保温采取不拆除侧面模板,在模板外边再挂草席的方法。

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并根据测温情况拆除保温层,改用浇水养护。

(七)砼的温度监控

测温点的布置:在2米厚的底板浇筑前,应先在底板中埋设测温孔,测温孔采取埋设钢管的方法。钢管插入底板1.8米,上部露出底板10cm。测温孔按纵横间距5米埋设,电梯基坑需设置2处测温孔。

温度监测:所有测温孔应编号并建立测温台帐,温度监测在砼上升阶段应每隔2-4小时观测一次,在砼温度下降阶段应每隔8小时观测一次。每次观测均需对每个测温点的底部、中部、表面及大气温度进行测量记录。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差超过25度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砼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