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专政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专政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专政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

西斯专政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成为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西班牙

D、日本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 )

①大肆屠杀犹太人②对被侵略国家的人民进行残酷杀戮

③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④产生于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标志是( )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C、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兽”反映的史实是( )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慕尼黑阴谋

C、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希特勒上台后制造的“国会纵火案”针对的是( )

A、德国共产党

B、资产阶级政党

C、犹太民族

D、垄断资本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法西斯国家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其中不包括(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欧洲战争的策源地是( )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日本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

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哪两条典型道路?其结果如何?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11月9日深夜,纳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活动,无数商店被劫,橱窗被砸,碎玻璃满地,故名“水晶之夜”,20000余名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此后又有大批犹太人被驱逐出境。1942年1月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灭绝种族的屠杀,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00万犹太人惨死在纳粹的屠刀下。

——金重远等著《世界现当代史》

材料二: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跪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代表德国人民向纳粹的受害者们谢罪。其后通过华沙电视台发表的讲话中,勃兰特说:“死难者撕痛着我们的心,对他们没有人能不悲伤”。有媒体论评说:“这一跪,使德国真正地站了起来。

——百度百科《华沙之跪》

材料三:2013年5月30日德国联邦政府与总部住于美国纽约的“犹太人索赔大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谈判,最终德国政府承诺给大屠杀幸存者增加援助。德国联邦政府将于2014年到2017年,向分布全球46个国家约5.6万名大屠杀幸存者赔付7.72亿欧元。

——2013年5月31日《环球时报》

根据材料一,概括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暴行。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德国对犹太人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你认为德国的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界30年代,就全球范围看,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充满暴力和反抗的年代,就中国而言,这又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人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即将迎来第一缕曙光。

请用图示法对这一时期的中外大事进行简要梳理。

请从你梳理出的中外大事中各选一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上探究对你学习历史有何启发?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共和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谋求欧洲的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

材料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联盟的威胁加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三:

近现代史上有人试图用武力统一欧洲,结果都失败了。回顾所学知识,请举出一位这样的历史人物。

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

上图是欧洲联合组织的旗帜,写出该组织的名称。它的成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从欧洲近代发展的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结盟在国际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国际关系中的结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代国际安全领域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就是新兴大国追求结伴和守成大国巩固结盟的并行现象。……传统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分化组合,主要是以结盟来完成的。由于结盟几乎无一例外地要针对第三方,从而很容易将国际关系带入分裂对抗的冲突逻辑中。……中国在内的主要新兴大国在对外关系上,没有将结盟而是将结伴作为外交开拓的重点。

-----摘自《新华网》当代国际关系新潮流

材料二: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采访时却说,“毫无疑问,我们将与中国发展关系。在军事领域,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信任关系,我们开始在海上、在陆地、在中国、也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举行联合军演,但俄罗斯不会考虑与中国结盟”。他还表示,“这种联盟形式已经过时”。

材料三:在2017年2月10日发布的《美日联合公报》中,双方重申,美日同盟是亚洲地区和平、繁荣和自由的“基石”。美国将坚持通过美国军事能力维护日本安全,确保美国军队在日本的长期、可持续存在。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历史上有哪些结盟使国际关系带入对抗冲突的(最少三例)

根据课本所学,你同意普京“这种联盟形式已经过时”的说法吗?理由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将“结伴代替结盟”的优选法有哪些高明之处?

你对材料三《美日联合公报》中的重申的美日同盟能成为亚洲地区和平、繁荣和自由的“基石“吗?为什么?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还是错误。

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A、正确

B、错误

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黑人奴隶制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正确

B、错误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A、正确

B、错误

1787年美国宪法出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A、正确

B、错误

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人民委员会。

A、正确

B、错误

“国会纵火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A、正确

B、错误

【答案】:无

【解析】: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我国大地上的最早人类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产生地是在非洲,距今约有二三百万年。 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3.能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生活在今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 2.北京人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还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三、山顶洞人 1.距今约3万年左右,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一、半坡氏族村落 1.半坡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村,距今约有6000余年。 2.半坡人属于母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石制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居住半穴居式的房屋,会制造彩陶。 二、河姆渡氏族村落 1.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有1万年。 2.河姆渡人属于母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和木骨制的耒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三、大汶口氏族村落 1.大汶口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距今约有5000至4000年。 2.大汶口人属于父系氏族,使用磨制石镰、石锄等,制作陶器有黑陶、白陶,制造玉器工业精美。 3.大汶口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020年中考(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复习背记手册 附录重大历史事件表

范文 2020年中考(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复习背记手册 1/ 6

附录重大历史事件表 附录: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世界古代、近代历史上的标志性、转折性事件公元前 18 世纪的《汉谟拉比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 7 世纪的大化改新希腊最早的史诗《荷马史诗》民间口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阿拉伯童话故事集《天方夜纪念碑” 谭》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1640 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1688 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1773 年 12 月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 1775 年 4 月莱克星顿枪声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 1776 年《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 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 1783 年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1789 年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标志1793 年雅各宾派掌握政权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764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用机器制造机器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1860 年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标志 1861 年,南方军队发动叛乱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标志1865 年,南方投降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1861 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1868 年,明治维新改革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 台的标志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871 年成立的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事件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最杰出的英雄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物瓦尔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美国的爱迪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制造者德国的卡尔·本茨飞机的发明者美国的莱特兄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 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 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 6

【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 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 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 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 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 家。 5.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 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 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 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 期。 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 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 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 样一种集体。 7.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见 后面表格)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 家。 9.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1 万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 今约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 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 于通风防潮,饲养猪、狗、水牛等,属于母 系氏族。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饲养猪、狗等,属于母系氏族。 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 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 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 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 文始祖”。炎帝的贡献:(1)改进农具,教 人耕田,(2)发明制陶技术(3)发明医药, 号称神农氏。黄帝的贡献:(1)修盖房屋 (2)种植谷物(3)挖井造车、船、兵器等 (4)发明文字、历法、音乐等。 11.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 盟首领。 1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 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 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3.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 —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14.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 朝。 15.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 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6.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7.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朝 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 1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 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1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 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0.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 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1.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 22.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 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3.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 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 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5.我国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 象始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铁农具、牛耕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26.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 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战国后期在咸阳修建郑国渠。 27.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2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29.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 1

七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期末质量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唐太宗鼓励魏征直言皇帝过错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人们基本肯定她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B 、她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 C 、她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D 、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相同点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④都出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唐朝时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鼓励交往的政策 D 胸怀博大,疆域广阔 6、邮政部门曾发行一套邮票,将唐诗微缩在3枚小邮票上,全新塑造了邮票图书的概念,你认为在此邮票上不会出现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7、书法是一门有着超时代意义的精深高妙的特殊艺术。右图所示书法作品筋力丰满,气派雍容,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之一,其作者是( )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赵孟頫 D 、黄庭坚 8、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9、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你认为错误的一幅是( ) 西夏 A B C D 10、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复习方法和步骤:(三步走,一路问) 1.结合提纲和笔记看书,并在书上打记知识要点。 2.结合试卷看书,补充知识和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与技巧。 3.做课外习题,查缺补漏。 4.如有不懂的问题,来问老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位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元谋和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6、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7、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8、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9、农耕和医药的始祖是炎帝,号称“神农氏”。 10、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11、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1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4、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1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6、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觐、纳贡,治理封国,战时出兵作战。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7 1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或钟鼎文。 19、商周是青铜器鼎盛时期。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20、“三星堆”文化(又叫“巴蜀文化”)遗址(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 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初中三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陈东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欧洲联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下面最有可能是其演说内容的是( ) A、“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原料、金属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 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B、“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方位本土。我们将在海洋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 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D、“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答案】: 【解析】:

2020年春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宋代《纺织图》、宋代海船图)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期末全一册历史试卷(1)

2014—2015学年湾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测试卷 (全卷三个大题,共31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是在() A.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B. 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C.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D.凯撒统治时期 2、古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河流息息相关。以下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A.金字塔B.《荷马史诗》 C.司母戊鼎盛D.《汉谟拉比法典》 3、对文艺复兴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B.开始于英国 C.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D.《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

4、图3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人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 名画匹配的是() A.《神曲》——但丁 B.《向日葵》——梵高 C.《蒙娜丽莎》——达·芬奇 D.《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5、某文献以人权、法治为主要内容,它确立的原则成为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该“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明确了议会主权高于王权,并初步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文献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7、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④废除农奴制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8、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英国王权”“君主立宪”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献 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9、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提示了() A.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C.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D.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9-18课)中华书局版

第九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必背) 一、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皇帝。 二、秦始皇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1.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三公之下设九卿。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 意义: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正式成立,从此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沿用了这个制度。 2.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在全国通行秦半两)、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在交通上,车同轨、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加强了对全国的军事控制。 4.在思想文化方面:书同文(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的文化出现断层现象。 5.在军事上,北击匈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把匈奴赶到大青山以北)、修筑长城(万里长城,西起临兆,东至辽东。万里长城的修建有利于民族的和平,对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南征越族、修建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四至(东至大海、西至今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至南海和越南北部、北至长城一带) 第十课、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 一、秦朝的灭亡(必背) 1.秦朝只存在了14年,推翻秦朝统治的人是刘邦。 2.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陈涉吴广起义(必背)(大泽乡起义) 起义的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戍边误期 起义: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建立张楚政权;结果失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二、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我国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其实,在我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领先南方的,直至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才最后完成。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粮食: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天工开物》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该项手工技术是( ) A、制作火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于陕西黄土高原,轰动世界的雕塑群像是( ) A、三星堆青铜文明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扁鹊 D、华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佛教的发源地是( ) A、日本 B、中国 C、天竺 D、朝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春秋》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 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 作物 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占城稻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 作物 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之处享誉世界。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4.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5.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在() A.唐朝关中地区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 6.“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现象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出现了精美的四羊方尊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南宋国家统一 D.宋代闻名世界 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 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10.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经典资料 第1课隋朝的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3、隋朝巩固政权的措施: ①、隋文帝的措施: A、★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B、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隋炀帝的措施:开凿大运河 A、★★★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隋朝大运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阳,从北到南分为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程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沟通的水系: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影响、历史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二、隋朝的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的统治(“贞观之治”): 1、★626年,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承皇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表现(巩固政权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③★★★、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④、★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断决大事,唐太宗就任用他们做宰 相。魏征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200多次,深受太宗器重。被称为“一面镜子”(“房谋杜断魏直谏”) 3、★★★历史意义: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 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景象,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作用、影响历史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3课盛唐气象 一、★★★武则天的统治: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1、建立: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2、政绩: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破格选用贤才,开创了“武举”和“殿试”制度,完善科举制度,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 3、历史意义:武则天的统治,使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社会秩序进一步安定,为唐朝的繁盛准备了必要条件。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4、★★★历史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开元之治): ①、措施:整顿吏治,裁剪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注重地方官吏考核,执法严格;重视农业生产,大兴屯田,加强农田水利的管理;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百姓负担。 ②、历史意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影响:★★★“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907年,唐朝灭亡。

2018年中考(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复习背记手册 附录重大历史事件表

附录: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世界古代、近代历史上的标志性、转折性事件 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 法典》 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 封建社会的标志 7世纪的大化改新希腊最早的史诗《荷马史诗》 民间口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 纪念碑”阿拉伯童话故事集《天方夜 谭》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3年12月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 1783年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 约》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标志1793年雅各宾派掌握政权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用机器制 造机器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标志1861年,南方军队发动叛乱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标志1865年,南方投降 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868年,明治维新改革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 台的标志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 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事件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最杰出的英雄人 物“南美的解放者”——玻利 瓦尔 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美国的爱迪生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制造者德国的卡尔·本茨飞机的发明者美国的莱特兄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 宣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及其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和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认识文学和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建议】 对牛顿和达尔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或图示的方式归纳和总结两人的主要成就及其成就的重大意义;对文学、音乐和绘画成就,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表演课本剧、听音乐、欣赏名画等方式来理解和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也可以召开鉴赏交流会,互相交流自己对名著、名乐和名画的心得体会。 【新课导入】 霍金的葬礼于英国当地时间2018年3月31号举行,地点位于剑桥大学冈维尔—凯厄斯学院附近的圣玛丽教堂。1942年1月8日,霍金生于英国牛津。他生前曾任剑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和黑洞,提出过与黑洞相关的“霍金辐射”理论。他还撰写过全球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这本书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销售量超过千万。霍金的骨灰将被安放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与历史上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达尔文等毗邻安息。与霍金毗邻安息的牛顿和达尔文取得过什么样的科学成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自主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 (1)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为何能取得重大成就?(引导学生从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2)17世纪至20世纪初,涌现了哪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哪国人?如何评价他们?他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些成就有何重大意义?(请用列表格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 (1)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突破。第二,思想解放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教会对思想的禁锢有所松动,人们有了更自由的思想。第三,文化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科学知识,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家。 (2)表格概况: 教师出示幻灯片,详细介绍牛顿。 材料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材料二牛顿一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一起看看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欢迎查阅!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专政;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 教学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 《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去探寻它的真相,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课型:新课审核: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分数 〖学习目标〗1、了解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南 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 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 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 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评价岳飞抗金 〖导入新课〗:阅读课本导入框内的故事《契丹的起源》。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 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宋朝又是怎样建立的?为什么称这个时期为民族政 权并立的时代?岳飞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 2、陈桥兵变及北宋建立 ①、陈桥兵变?? ③【引导阅读】“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师: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但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 方矛盾的同时,也为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冲突不断。 二、辽、宋、夏的和战 1、澶渊之盟: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天下,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著名的杨家将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而辽却大举攻宋。1004年,辽萧太后与皇 帝亲征,南下攻宋,长驱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 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下,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双方形成对峙状态。而 后辽宋议和,1005年澶渊之盟签订:双方为兄弟之国;宋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 此后,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 2、【历史小辩论】P51“动脑筋”——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师:(1)消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积极: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 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宋夏和议: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后来,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 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师】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逐渐强大。女真族建立的金成为北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三、金与南宋的对峙 2、金灭辽和北宋:那时候,辽和北宋的统治都很腐败,人民不断起义。1125年金灭了辽。随后大 举攻宋。宋徽宗惊慌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第二年改年号为靖康。1127年4月,金 军攻入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4、 (1)为什么金军中会流传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岳飞抗金最大的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 (3)岳飞被谁以什么样的罪名杀害??? (4)岳飞精忠报国,帮南宋收复失地,为什么宋高宗、秦桧却要杀害他?? 【师】南宋政权建立之初,投降派就左右着政局,宋高宗既怕败,又怕胜。败了,会为 金所灭;胜了,徽宗、钦宗回来,抗金力量和人民武装的发展,都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因此,高宗始终主张投降。只有在被金逼得走投无路时,才会用抵抗派抵挡一阵。而岳 飞抗金的节节胜利让宋高宗和秦桧非常紧张,他们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 治,因此赶紧求和,并杀害了岳飞。 5、宋金和议(1141年):和议的达成,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后来,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 统治,金迁都,改名为(今北京)。 6、如何评价岳飞抗金??? 评价岳飞抗金,关键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女真贵 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是非正义的。而岳飞抗金,保卫了人 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因此, 千百年来岳飞的事迹及其崇高的精神一直为人们交相称颂,人们对他的景仰之情绵绵不绝。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