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

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严格执行建设单位对本工程提出的环境保护方案,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使工程施工对环境(水土保持、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土壤结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组建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任副组长,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与指导工作,积极主动接受建

综合办公室

专职环保工程师 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作业队环保小组

组 长:作业队队长

副组长:队技术负责人

专职环保监察工程师 作业队环境保护室

设单位、当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监理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各施工队建立环境保护室,由各施工队长担任组长,配备兼职环保人员,在项目经理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工班设兼职环保员,负责班组作业及日常活动期间的具体工作。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体系图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本投标人的环境方针为:保护环境,清洁生产,持续改进,预防污染本项目的环保和水保方针本投标人定为“预防为主、全面策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果”,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教育,让参建职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意义,懂得其重要性并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管理措施,保护植被,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山地和自然景观,避免因施工引起土地沙化、山地萎缩、水质污染及新的环境灾害;限制人为活动范围,减少主动破坏。

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施工营地及施工便道。施工驻地、便道、施工现场设在远离环境敏感区,主要河流两岸及植被繁茂地段设置,临时工程的修建不得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得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在线路两侧乱挖乱弃。

施工中缆沟的开挖一定要按照设计的要求,不得随意增加缆沟的宽度,在无法避开有植被、湿地等地方时,在开挖前购置彩条布铺设到地面上,防止堆放挖土对植被产生破坏,首先将缆沟表层的植被移走并派人加以维护,确保其成活,然后全面开挖,将土放在已布设的彩条布上,工期要短,减少环境破坏,及时回填。回填时要将挖出的土全部回填缆沟上,最后将移走的表层植被移回原处,派人养护确保成活。对于成活率达不到要求地带,进行补种。

径路按设计要求尽量选择无地表径流、植被稀疏的地方,严禁侵占河道、湿地、和缓冲区,不占用植被发育的地带。

施工中占用的道路边坡防护方案随施工随防护,对边坡

的裸露面,按国家《水土保持法》或设计进行整治保护和绿化,并做好排水设施,确保排洪畅通。临时工程造成的植被破坏,施工后及时恢复。

施工中,积极主动与当地规划、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联系,商定工程物资材料摆放的合理位置或有效利用途径,减少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

工程施工中,避免在农田内搭建临时设施和破坏野生植被,确因不可抗拒的因素需要搭建时,必须征得环保部门和监理部门同意并在农田地段采取平整、覆盖措施,严格按环保要求布置。临时设施、施工营地,不占用草地范围,不随意扩大占地范围。

对开挖电缆沟及临时占地范围内的植被进行分块移植,逐渐摸索、了解、掌握植被的生长规律,在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形成的边坡、开挖面等裸露场地进行必要的植被恢复,保护和改善环境。

挖坑取土时,防止开挖坑界以外的生态环境(地表植被等),在放置坑土时,要尽可能避开植被集中堆放,回填时

轻铲轻放,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采取积极措施,控制火源,避免引起火灾,造成对生态植被的破坏。

施工中妥善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其各类污染物,对能降解的垃圾物在不破坏植被的情况下,就地加深填埋,对不能降解的生产生活垃圾物,采取统一处理的方式,集中拉到垃圾处理厂处理,不随意乱弃。

施工完毕后,对施工营地及各种建筑物场地进行清理、规整,进行植被恢复或采取其他环保措施。

1、水环境保护

施工队伍上场前,首先调查施工区域内的水源、河流、地表水径流及地下水分布情况,评估由于施工营地、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及工程本身对地表水、地下水活动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对水环境和水质造成污染,保证河流和沟渠的原有泄洪能力。

做好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的布置及临时排水设施,保证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不污染水源;合理布置大型临时设施,

不压缩、不侵占既有水利设施,保证排洪顺畅。生活废水、机械排放的含油污水等按规定处理达标后排入指定的区域;施工废水集中沉淀除油后排放。

施工营地、施工场地距河流、湖塘等水源较近时,在施工营地、施工场地与水源间挖截水沟或筑堤坝,防止生活废水、垃圾、施工废水污染水源。

对开挖的河岸边坡,采取及时有效的岸坡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2、空气环境保护

对施工场地、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防尘;行驶车辆上路前,首先经过洗车台对其进行冲洗;运输、储存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以防止和减少粉尘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开展机械设备的环保达标评比活动,减少机械废气、排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机械设备采用高标号、优质燃料,减小发动机尾气有害物资的排放量。

施工人员的餐饮、取暖采用清洁能源,优先采用电力能源,太阳能、环保型锅炉,采用优质煤作为燃料时,要尽量使其完全燃烧,避免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空气。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控制施工火源,做到能不用火的尽量不用火,非用火不可的要逐级审批,方可使用。

加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管理,杜绝采用焚烧的方法清除垃圾。施工全过程中,加强防火,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火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

3、噪音控制

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空压机、电钻、发电机等高噪音施工作业合理安排时间,减少噪音污染。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噪音的等级。

选用低噪声设备或加装消音、减震装置降低噪声。合理分布机械设备的工作场所,避免在一个地方运行较多机械,降低噪音污染。

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减少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在夜间不

安排噪声较大的机械施工。同时,加强机械维修保养,降低噪声的等级。

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加强对施工范围内的垃圾管理,建筑、生活垃圾集中分类堆放,按照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要求集中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生活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炊具;不易降解的塑料制品等废弃物集中存放,定期运至指定地点处理;避免产生白色垃圾污染环境。

项目部微机实现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无纸化,节约纸张,减少纸张污染;对墨盒全部回收,统一处理。

施工营地设特制垃圾箱,与垃圾清运车配套使用。施工现场定点设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场。定期清理,做到工完,料净、场清。

施工营地设置废旧电池专用回收箱,对使用的废旧电池统一回收,专门保管,分类处理,避免碱性物质与其他垃圾混装处理或遗失当地,造成对施工地水土和环境的损害。

对于生活和施工垃圾,统一进行处理,防止乱丢、乱弃

和随意焚烧。对有害垃圾通过临时处理后,运至指定地点进行综合处理,以防止泄露,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对施工中废弃的零配件、包装箱、水泥袋、废电缆等具有再生价值的废品,及时进行清理回收。

修建临时设施的废弃土按照设计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运至指定地点堆弃,随弃土随平整、碾压,施工完成后,填表层土植草绿化,并按要求及时修建永久防护设施,并保证与主体工程同等质量。

工程施工完成后,对所有的生产、生活用地进行必要的环境恢复,开挖面和固体废弃物存放地的裸露面按设计或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进行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5、保护野生动植物措施

对所有野生动物严禁偷猎,遇到野生动物时,不驱赶、不惊吓、不有意干扰其正常活动。

当野生动物迁徙至临近人群活动范围时,减少或停止大规模施工作业,降低野生动物受惊吓的程度,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尽量减少对动物活动的干扰。

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严格禁止猎捕野生动物。严格禁止施工人员追逐、惊扰、袭击野生动物,禁止施工人员人为干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爱护鸟类,不攻击、惊吓、驱赶鸟群,不拣拾鸟蛋,不接近鸟巢,把鸟类当做是人类的朋友。

在遇有动物跨越公路及施工便道时,司机提前减慢行车速度,确保动物的生命安全。野生动物因意外需救助时,及时给予救助,并通知相关保护区管理部门。

施工临时用地尽量选取荒漠地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的原则,施工营地紧凑布置,减少占地。

严格规定施工便道的便道宽度和行车路线,限制人为活动范围,设立标志牌,注意保护地表植被,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地扰动。

路堑、低路堤开挖沟槽时,采取必要的施工保护措施,以保护地表植被。

沟槽开挖时,路堑处的草皮先切割成规则的草皮块并堆放一处加以养护,待回填完成后,移回重新铺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