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的应用

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的应用
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的应用

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的应用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空间信息进行组织、管理、分析的技术系统。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对城市规划管理要的提高,GIS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管理领域。本文论述了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在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指出在城市规划中运用GIS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管理和编制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GIS 城市规划应用

1 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GIS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中许多领域与部门,城市规划是GIS 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GIS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工具,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城市海量数据管理与分析、工程选址、城市环境监测等方法。城市规划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城市设施和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存储、分析和管理空间数据的技术,为日益复杂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可以协助城市规划工作者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随着GIS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应用的角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就包括了城市空间扩展与建设用地格局分析、城市土地评价、建筑分析、风景和流域的造型规划、公共设施的选址、小尺度的社区景观规划和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可以说,GIS为城市划、设计、管理提供了崭新思路,GIS能科学的管理和综合分析海量空间数据,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先进的辅助工具,在现代化城市规划工作中发挥巨大的效用。

2 GIS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中的可行性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包括两类:反映地理位置的空间数据和描述空间特征的属性数据。空间数据是指确定目标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以及与其它目标的空间关系的数据。在城市规划应用中,空间数据包括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如地形图、正射影像、卫片、地下管线、勘测数据等),城市规划图形信息(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产生的成果图等)等。属性数据是指描述空间目标的社会或自然属性的数据。在城市规划应用中,属性数据包括建设用地面积、性质、政策法规、审批周期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信息具有如下的特点:

1)数据量大。城市信息涉及到城市社会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来源广,数量庞大,既有反映地理位置的空间数据,也有描述空间特征的属性数据。

2)分析性。城市信息处理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性工作,不仅需要定性和静态的分析,而且需要定量、定位和动态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3)现势性。城市信息更新的速度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加快,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周期大大缩短,要求城市信息具有良好的现势性,对信息的处

理具有实时性。

从城市信息的特点来看,城市信息与GIS处理的数据是相一致的,并且从若干国内外成功实践经验也可得出,GIS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是完全可行的。

3 GIS 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3.1 GIS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GIS具有独特的建模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GIS的这些优势可以帮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现对相关信息的高速、动态查询与统计分析,并对各种规划方案与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模拟及预测,使GIS能够广泛应用在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公众参与等各个方面,促

进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智能化。

3.1.1 GIS与城市规划基础信息的收集

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GIS建设过程中硬件、软件、数据的投入构成比例应达到1:2:7,可见,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收集和存储的海量基础数据,特别是在城市基础地形信息方面,为城市规划编制和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数据。有机融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3S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了对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精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遥感技术(RS)通过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的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充分有效地分析利用所获得的卫星遥感图片蕴含的空间信息。为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3.1.2 GIS与城市规划报批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区内建筑项目施工前的必备法定材料,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必要的申请报批环节。电子报批是一新型的规划管理审批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将送交审批部门的送审图纸由以往规划报批图件采用的纸质材料转换为电子资料,由手工绘制转变为电子绘图,并通过贯彻一系列的标准化的计算机技术规程和规范的管理程序,使电子文件规范化、标准化,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电子化的规划审批手段、标准化的规划结果、更快速的设计结入库速度等。通过将以CAD信息形式存在的合格报批数据提交到后台GIS数据库后,实现GIS系统的动态更新,为GIS利用城市报批数据提供前提条件,对规划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

3.1.3 GIS与城市规划审批

GIS在城市规划审批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基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电子审批过程和基于三维GIS技术的规划审批过程。

基于Autodeskmap平台的电子报批数据到GIS数据的转换方法,通过AutoLISP和VBA 对GIS数据进行二次开发,与现有的电子审批系统能够完美结合,充分保证数据转换过程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利用基于Autodeskmap平台的电子报批数据到GIS数据的转换方法,将电子审批通过的合格电子报批数据转换为GIS数据,并利用三维GIS技术展示和分析规划方案,用动态交互的方式,给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立体、直观、全方位的场景,对要审批的规划建筑和现状建筑的空间关系以及协调一致性进行分析,方便非专业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同时,结合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为规划评审专家和规划管理决策者查询虚拟城市中建筑物的相关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并结合对建筑物及周边各种经济、环境、社会信息的空间功能分析,对各个规划方案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3.2 GIS 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编制是指根据国家的城市发展建设方针以及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它要为城市经济产业、政策措施等非物质规划对象提供实体空间,空间是城市规划的主角。而GIS除了具有海量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城市规划编制的核心在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决策,二者在“空间”上具有相互借鉴和吸收的契合点。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主要有城市空间扩展和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公共设施选址研究,城市交通网络研究等。在这些研究中最常用到的GIS传统空间分析模块是空间信息的查询和量算,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

网络分析等。近年来,随着GIS技术的进步,城市规划中的各种规划模型和GIS相结合可以完成复杂的空间决策问题,这些模型有选址模型、区位-配置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多准则决策模型等。传统的选址模型根据城市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GIS的缓冲区和叠加分析生成选址专题地图以供城市规划编制决策服务。区位-配置(LA)模型用来确定城市中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最佳区位,从而优化某种设施和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LA模型和GIS相结合是解决这类复杂空间决策问题的有力工具,通过GIS数据处理和调用、模型运算、GIS专题地图显示提供直观和精确的依据,可以将资源配置的最优区位呈现给城市规划决策者,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有效避免人为主观决策的随意性。元胞自动机(CA)模型是可以用来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的模型,它具有较强的空间动态模拟能力。近年来CA和GIS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二者结合既增强了GIS的空间模型运算和分析能力,也使得CA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更加深入。而目前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应用GIS技术最广泛的则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这是城市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将多准则决策(MCD)模型和GIS的基本功能相结合可以使基于GIS的建设用地评价技术走向深入和完善。传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仅使用GIS的叠合功能,没有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没有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和轻重缓急。将MCD 技术和GIS结合,以GIS作为评价的技术平台可以使土地评价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可行,而且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方面需要。随着三维GI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把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模型构筑于三维GIS平台上,可以运用三维GIS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的仿真模拟。这样不仅可以预测城市规划状态的变化,而且可以对各种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客观评价和选择,从而使城市规划问题解决得更好。实践证明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到城市规划编制中,可为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这必然会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4 结语

由于GIS和城市规划的“空间”本质相同,所以将GIS技术应用到现代城市规划中在实践上是必要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城市规划体系中运用GIS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的管理和编制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规划管理中利用GIS的海量数据库处理功能可以构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规划管理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在规划编制中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GIS确定和提供的空间建模框架下,可以对城市规划的不同目的构造各种各样的空间决策模型,对规划中的复杂空间问题进行辅助决策,从而使城市规划方案更加合理可行。

虽然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但也应看到GIS应用的局限性。GIS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城市规划中的一切问题,而且离开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GIS将不能发挥作用。目前GIS仅作为规划管理和编制过程中的决策支持工具而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把城市规划专家的知识和GIS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基于知识的GIS系统,才能更加充分发挥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潜力,从而实现GIS和城市规划更为紧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宋小冬,叶嘉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王远响.GIS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7):278,309.

[3]王永春.GIS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18):145-146.

[4]张雅琼.浅析GIS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3):55-57.

[5]张晓瑞,周国艳,等. GIS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J].地理空间信息,2009(6):64-66.

[6]刘月兰,何新东.试论 GIS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11):59.

【城市规划】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智慧城市总 体规划

XX市智慧城市建设 总体规划 201X年XX月 目录 1前言5 2XX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6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6 2.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6 2.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8 2.2XX市相关“十二五”规划要点10 2.2.1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点10 2.2.2XX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点11 2.2.3XX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12 2.2.4XX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13 2.3XX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14 2.3.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14 2.3.2“数字城市”基础15 2.3.3“平安城市”基础16 2.4XX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17 2.5XX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基础18

2.5.1产业特点及基础18 2.5.2物联网技术成果基础19 3XX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1 3.1指导思想21 3.2建设原则21 3.3发展远景22 3.4建设目标23 3.5建设任务24 3.6智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25 4XX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26 4.1XX智慧城市总体框架26 4.2XX智慧城市技术架构28 5XX智慧城市应用体系规划29 5.1应用推进的预期目标和考核指标29 5.1.1应用推进的预期目标29 5.1.2应用推进的考核指标29 5.2应用体系架构30 5.3应用体系规划30 5.3.1基础设施领域规划30 5.3.2资源环境领域规划35 5.3.3社会民生领域规划38 5.3.4产业经济领域规划44

5.3.5城市管理领域规划47 5.4应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1】51 6XX智慧城市运行体系规划52 6.1运行体系的预期目标和考核指标52 6.1.1资金准时准量52 6.1.2建设保质保量52 6.1.3运维周到全面52 6.1.4运行体系的考核指标52 6.2运行体系架构55 6.2.1XX智慧城市运行总体组织架构55 6.2.2XX智慧城市运行分项组织架构58 6.3运行体系规划59 6.3.1项目融资规划59 6.3.2项目实施规划64 6.3.3运行维护规划64 6.4运行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65 6.4.1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65 6.4.2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法规和政策66 6.4.3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66 6.4.4构建智慧城市运营机制67 6.4.5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67 6.4.6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和检查67

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

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5-09-28T10:38:11.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5期供稿作者:陆璐 [导读]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建设智慧城市是解决现阶段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优先办法,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门话题。 陆璐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 530022 摘要:智慧城市不仅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所使用过的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城市的制度、空间资源、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建设智慧城市是解决现阶段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优先办法,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门话题。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的具体发展状况、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对城市规划以及未来智慧城市相结合的思考等问题出发,对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进行探究。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当下,由于城市扩张速度过快,很容易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城市病,例如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产业发展、交通拥堵、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城市的发展中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智慧城市不仅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所使用过的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城市的制度、空间资源、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所以,建设智慧城市是解决现阶段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优先办法,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门话题。 一、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的具体发展状况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智慧城市建设受到各国高度的重视,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 计划”等。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发源地,在提出了智慧地球的观点后,美国政府逐渐加强与商业机构的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将服务与业务创新作为发展重点的相关绿色经济政策。其中,智慧城市的具体建设是以智能城市、数字城市以及信息城市等为基础的,以信息融合、数字化、无线网络、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现代化的技术为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智慧城市是由云计算、数字城市以及物联网等内容组成的,智慧城市可以通过职能的分析处理、感知以及建模等动态的方式对城市中的管理、运行以及生活等进行相应的优化配置与处理,从而科学合理的对城市来进行一定的规划,让城市可以在智能的状态下进行运行,从而促进城镇化融合、城市信息化、城市工业化的发展[1]。相应的,我国的智慧城市所获得的快速发展是经由温家宝总理在对无锡视察的时候所提出的“感知中国”的伟大宏图构想之后进行的。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将建设智慧城市列为现阶段的重点规划项目,并开始着手实施。宁波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推动六个智慧产业基底以及十大智慧应用建设,明确提出将宁波打造成智慧产业集群以及具有一定的国际港口城市特点的智慧城市。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宁波、深圳、武汉以及厦门等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城市。在首批公布的90 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明确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在副省级以上的地方规划共22 个[2]。一个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镇的高潮已经到来。 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智慧城市是在城市的发展规划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产物,将会对城市的规划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形态,是对城市规划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实施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 1、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行业比较广泛,包括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以及智慧能源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在对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智慧产业的业态进行创新的同时,也会促使产业规划进行创新,从而在城市的规划体系中应用新的产业规划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整合,使城市的规划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也使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3]。 2、从国外对于智慧城市的成功建设经验出发,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能有效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新的产业问世,并在发展过程中作为新的中心枢纽促进整个城市的运行与发展。 3、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智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对无限的虚拟空间进行利用,使城市的规模放大。对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相应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进而减少对空间以及土地资源的占用,加快我国的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4、在当下,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难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得到满足。例如,环境污染、公用设施匮乏、交通拥堵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缺少准确智能数据支撑,在编制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使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就可以使这部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4]。 三、对城市规划以及未来智慧城市相结合的思考1、以人为本作为工作重心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来说,居民是城市组成的主体成分,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须将居民作为这一工作的主要考虑对象,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工具以及系统的方法来对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以便能够合理的对资源进行运用,从而编制出比较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智慧城市需要在现有的城市的核心系统的基础上来进行相应的建设,使居民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其中包括医疗、经济、政府服务、居住、交通、公共设施以及教育等,通过城市规划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使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也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对相应的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制度,深入落实,让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使智慧城市能够融入到城市的规划中,为城市建设更好的服务[5]。 2、智慧城市的公用设施规划布局、城市的道路网络与环境保障是对城市的质量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所以,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智慧建设与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根据本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例如地形、资源以及气候等要素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对各种功能区域进行相应的划分,使用智慧城市的相应系统对分散的数据进行一定的整合,创建出一个具有综合性的系统平台,通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整理与分析,对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使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中的局限性降低[6]。 结束语在现阶段,使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结合起来,是对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的一次全新的变革,随着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态各异的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开始不断出台,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一定会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使城市规划的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1]董宏伟,寇永霞.智慧城市的批判与实践——国外文献综述[J].城市规划,2014,38(11):52-58.DOI:10.11819/cpr20141109a.[2]刘安全.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4).DOI:

城市大数据平台白皮书》解读: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城市大数据平台白皮书》解读: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城市大数据平台白皮书》,阐述了城市大数据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对于破解智慧城市建设难题的意义,并介绍了我国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发展现状。 同时,白皮书还提出了城市大数据平台的通用技术架构,梳理了城市大数据平台的运营模式,并就城市大数据平台发展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什么是城市大数据? 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数据应用的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和各行业运行产生的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城市大数据。 城市大数据是指城市运转过程中产生或获得的数据,及其与信息采集、处理、利用、交流能力有关的活动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用简单、易于理解的公式可以表达为:城市大数据=城市数据+大数据技术+城市职能。 城市大数据的数据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政务、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的总和。同时,城市大数据的异构特征显著,数据类型丰富、数量大、速度增长快、处理速度和实时性要求高,且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流动的特征。 按照数据源和数据权属不同,城市大数据可以分为政务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和社会公益大数据。政务大数据指的是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产业大数据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包括工业数据、服务业数据等。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公益大数据。当前,城市大数据多数为政务大数据和产业大数据,所以城市大数据的主要推动者应为一个城市的政府和相关的具有一定数据规模的企业。

为保障城市运转的安全高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存储与分析,并使用智能感知、分布式存储、数据挖掘、实时动态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城市大数据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支撑,是推动“政通、惠民、兴业”的重要引擎。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挑战 数据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白皮书认为,虽然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但仍存在着特色不明、体验不佳、共享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未能实现城市大数据资源与城市业务的良好融合。 具体而言,挑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烟囱林立,阻碍数据共享;二是数据治理普遍薄弱,价值大打折扣;三是数据管理水平不一,缺乏整体联动。 如何应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困难和挑战?白皮书认为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通过数据汇集加速信息资源整合应用 第一,城市大数据平台建立了数据治理的统一标准,提高数据管理效率。通过统一标准,避免数据混乱冲突、一数多源等问题。通过集中处理,延长数据的“有效期”,快速挖掘出多角度的数据属性以供分析应用。 通过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冗余、数据缺值等问题。 第二,城市大数据平台规范了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的共享流通,促进数据价值充分释放。通过统筹管理,消除信息资源在各部门内的“私有化”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增强数据共享的意识,提高数据开放的动力。通过有效整合,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水平。 二、通过精准分析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在交通领域,通过卫星分析和开放云平台等实时流量监测,感知交通路况,帮助市民优化出行方案;在平安城市领域,通过行为轨迹、社会关系、社会舆情等集中监控和分析,为公安部门指挥决策、情报研判提供有力支持。 在政务服务领域,依托统一的互联网电子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在医疗健康领域,通过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互通,既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能及时监测疫情,降低市民医疗风险。 三、通过数据开放助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将推动政企数据双向对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一方面,企业可获取更多的城市数据,挖掘商业价值,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8-09-18T14:08:11.9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陆光连 [导读] 随着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城市建设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558100 摘要:所谓“智慧城市”,即以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作为支持,实现卫生、安全、服务、环保等多个领域智能化运作的城市建设理念。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基于空间尺度下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基础进行了阐释;其后,围绕合理利用数据库技术、强化信息动态采集力度、提升城市居民建设参与度三个方面,重点研究了基于空间尺度下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智慧城市;数据库系统;近人尺度 引言:随着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城市建设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以安全、服务、环保为中心的智慧城市成为了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据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空间尺度下的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于空间尺度下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基础 所谓“智慧城市”,即以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作为支持,实现卫生、安全、服务、环保等多个领域智能化运作的城市建设理念。显而易见,在智慧城市的理念背景下,城市规划发展必须要将各类现代技术及其配套设施作为基础。具体来讲:首先,网络建设为智慧城市的数据产生提供了结构基础,是相关人员获得城市规划分析依据的重要保障;其次,各类传感器为智慧城市的数据采集提供了设备基础,是相关人员掌握城市运行动态的必要手段;最后,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为智慧城市的数据处理和响应提供了基础,是相关人员了解数据变化规律、实现城市规划可靠性与前瞻性的工具支持[1]。 二、基于空间尺度下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可行策略 (一)合理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智慧城市规划 为了实现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建设、运行以及管理的智能化,必须要应用数据库技术,将城市区域中各个行业的数据信息与城市空间体系结合起来,构建出一套完整、庞大的网络数据库。这样以来,在依靠建模技术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相关人员便可将具体的数据信息落实到设计方案当中,进而真实、生动地展现出城市空间中的交通线路分布、市政管线配置、建筑物形态等,为城市规划结果的科学合理做出支持。 同时,还可围绕某一城市建设领域建立出针对性的数据库系统,实施出特定方向的城市规划与分析活动。举个例子:在20世纪90年代,甲骨文公司为美国芝加哥市设计开发了名为“CLEAR”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在“CLEAR”系统的城市犯罪地图当中,相关人员便捷地查看到芝加哥市的所有犯罪数据及变化趋势,进而对城市空间内不同区域的治安状况、犯罪类型做出分析。 (二)强化各类城市信息的动态采集力度 在智慧城市的规划运行当中,除了原有数据信息、数据趋势的整合、分析和处理以外,实时信息的应用采集也同样同样重要。因此,相关人员还必须要在城市区域内构建出全面覆盖的传感通信网络,以此对城市空间的环境、电力、交通、商业等各个方面做出监测响应,并采集到大量真实的数据信息。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为相关人员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出实时性、动态性的数据支持,使其对城市运行周期内的细微变化做出了解,进而实施出科学、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设决策;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相关人员对当前城市运行状态下的能耗情况、安全水平、环境质量、人口结构、经济动向等信息体系进行全方位考量,为城市未来的精细化、改革化发展指明方向。 同样以上文所提芝加哥市的“CLEAR”数据库系统为例:在原有数据库网络架构的基础上,甲骨文公司还联合芝加哥市政府,将区域内各个街区的摄像头传感器与“CLEAR”数据库相连,并设计开发了相应的图像识别功能。这样以来,在摄像头传感器的支持下,芝加哥警察局相关人员在使用城市犯罪地图进行数据分析时,还可具象化地获得各犯罪活动的监控视频、动态图像,以及基于图像识别功能产生的罪犯身高、外貌特征、是否携带枪支武器等“二级描述”。由此,芝加哥警察局相关人员即可实施出阶段性的禁枪策略,或将犯罪信息面向社会公布,以此使各街区居民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自身所处城市环境的治安情况,并采取出相应的自我保护策略[2]。 (三)积极提升城市居民的建设参与度 要想保证智慧城市下城市规划的顺利开展,提升城市规划的实际价值,就必须要做好“近人尺度”的适宜性,积极实现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信息交互。从当前来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的应用普及,城市居民参与城市活动、促进城市发展的方法和渠道越来越趋于多样化。此时,政府相关人员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可在网络中通过官方网站、三维地理共享平台等工具,向公众展示出当前城市的面貌形态,说明城市建设的规划预期,并开放相应的评论区、电子邮箱,鼓励城市居民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体验感受。这样以来,一方面可有效实现传统城市建设活动公示手段的现代化改革,提升城市居民的参与便利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集思广益,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加多元化、实际化的数据信息支持。 总结:总而言之,在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等新型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必然结果。由本文可知,通过分析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基础,提出开发城市数据库系统、设置信息传感器、开通居民参与渠道等手段策略,能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出完备的数据信息支持,强化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可靠性与前瞻性,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梅,陈岳本,蔡震.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58-59. [2]王广斌,彭荔,杨洋,马国锋.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分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3(02):1-5.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2015-09-26 07:38:00 来源:数据观 手机看新闻扫描到手机楼盘消息早知道扫一扫,用手机看本文更加方便的分享给朋友评论 当前,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在云平台、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率先在美国“智慧星球”概念下诞生的“智慧城市”,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和选择。 一国外案例 自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先一步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实践,诞生了许多经典案例。 1. 迪比克 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它的特点是重视智能化建设。为了保持迪比克市宜居的优势,并且在商业上有更大发展,市政府与IBM合作,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数字化并连接起来,含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该市率先完成了水电资源的数据建设,给全市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不仅记录资源使用量,还利用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预防资源泄漏。仪器记录的数据会及时反映在综合监测平台上,以便进行分析、整合和公开展示。 2. 纽约 通过数据挖掘,有效预防了火灾。据统计,纽约大约有100万栋建筑物,平均每年约有3000栋会发生严重的火灾。纽约消防部门将可能导致房屋起火的因素细分为60个,诸如是否是贫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房屋建筑年代是否久远,建筑物是否有电梯等。除去危害性较小的小型独栋别墅或联排别墅,分析人员通过特定算法,对城市中33万栋需要检验的建筑物单独进行打分,计算火灾危险指数,划分出重点监测和检查对象。目前数据监测项目扩大到2400余项,诸如学校、图书馆等人口密集度高的场所也涵盖了。尽管公众对数据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心存疑虑,但是火灾数量确实下降了。 3. 芝加哥 通过“路灯杆装上传感器”,进行城市数据挖掘。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被应用在了芝加哥市的街边灯柱上。通过“灯柱传感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检测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光照强度、噪音水平、温度、风速。芝加哥城市信息技术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表明,“灯柱传感器”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它只侦测信号,不记录移动设备的MAC和蓝牙地址。在今后几年“灯柱传感器”将分批安装,全面占领芝加哥市的大小街区,每台传感器设备初次采购和安装调试成本在215~425美元之间,运行后的年平均用电成本约为15美元。该项目得到了思科、英特尔、高通、斑马技术(Zebra Technologies)、摩托罗拉以及施耐德等公司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4. 西雅图 利用数据节省电力能源。该市与微软和埃森哲(Accenture)合作了一个试验项目,以减少该地区的能源使用。该项目收集并分析从市区建筑物管理系统中得来的众多数据集,通过预测分析,找出哪里可以减少能源使用,或者根本不需要使用能源。项目的目标是将该地区的电力消耗减少25%。 5. 伦敦 利用数据管理交通。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负责运行伦敦公共交通网络的公共机构“伦敦运输(Transport for London)”,在使用者增加25%的情况下,使用收集自闭路电视

谈谈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

谈谈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 发表时间:2018-09-04T11:12:23.8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刘行艳 [导读] 大数据的定义多种多样,不同领域给予了不同的阐释。 重庆何方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摘要: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有力的可行性帮助。人们能够通过使用大数据充分地认知利用大数据解决当前的规划建设难题,从而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去改变现有的诸多困境。本文重点利用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且使其发挥出强有力的预判作用,从而推进城乡整体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智慧城市 大数据的定义多种多样,不同领域给予了不同的阐释。目前,大数据主要应用在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学科中,人工智能是其适用领域,主要有传输数据的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信息数据传输的多样性,拥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人们可以借助大数据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城市。 1大数据时代 所谓的大数据,其实就是一种数据信息量巨大、数据信息结构比较复杂以及数据信息类型众多的一种数据结合形式,大数据基于云计算处理语音应用模式而形成的一种数据资源共享,通过大数据能够将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全面结合。时代不断进步,促使数据量不断增加,同时业务的竞争力也就变得越来越激烈,传统的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数据需求,这就需要使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挑战。 2大数据时代下的城乡规划 2.1智慧化多规协同体系 在以往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时候,大多都是由政府规划建设部门负责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模式,大数据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方面。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通过海量收集和处理分类,从而为城乡规划带来极大的数据支持。 2.2智慧城市空间规划体系 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包含着多个环节,其中,最主要的工作环节就是城市总体规划环节。从根本上对智慧城市的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和谐稳定地发展。在应用大数据对智慧城市的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时,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要使城市的发展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在确定城市发展定位时,要充分结合城市现有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大数据在对智慧城市空间资源进行整理时,不仅需要处理好智慧城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与土地资源和土地规划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充分对网络数据进行严谨地分析与整理,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实现智慧城市用地规划的科学性。 2.3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重点 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时,需要着重注意规划与建设的重点问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规划设计和整体推进,还要注重技术方面的创新。规划与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实现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是系统性工程,只有从根本上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才能够在往后的建设与规划过程中科学地分配现有资源;同时,在整体推进时,才能够实现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协调一致。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断实现技术创新,能够打造出的良好社会和谐氛围,同时也能够保障技术创新的各种信息安全,最大限度地实现智慧城市规划目标。 3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 3.1大数据基础设施 对于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使用大数据首先需要规划基础设施,只有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信息化覆盖,才能够确保大数据在全方位无死角。基础设施信息化,可以提升整体数据的收集速度,还能够实现对不同阶段数据的快速处理。对于大数据来说,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对于国外的很多城市来说,互联网已经建设得较为完善,很多超高速宽带和网络十分便捷。对于全球城市来说,手机已经成为大数据的重要设施。通过开放相应的数据平台,能够实现对民众意见和建议的收集,还能够实现相应的可视化服务。 3.2智慧管理 对于目前的城市运行来说,很多领域都是可以用数据的形式进行收集和处理。对于城市的重要领域,交通、市政等都是城市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通过对这些行业数据的处理,能够获得城市的真正运行信息。城市智慧管理可以全面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可以使用摄像头等工具,实现获取各种城市视频信息。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始运用智能终端刷卡机,通过手机软件等,可以实现城市市民获取相应信息。另外,利用大数据对城市进行智慧管理,还能够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对于城市的相应突发事件,可以进行及时地管理和处理,确保提高对城市的智慧管理水平。 3.3智慧出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逐渐提升,大数据对人们的城市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智慧出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目前城市的智慧出行,主要是通过摄像头对城市的整体交通进行监控,将监控所得到的相应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获得全城的综合交通情况,进而通过全面的道路选择,实现智能出行。对于城市的很多停车场来说,目前都安装了相应的传感器,通过全面的传感器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相应的停车信息,能够实现市民的智能出行。 3.4智慧环境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相应的环境,但是到目前为止,智慧城市环境还没有被人们高度重视,目前主要推行的就是低碳生活和相应的低碳理念。人们未来生活聚集地主要是在城市,随着车辆和建筑物的不断增加,已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问题之一便是城市能源的合理使用与控制。在对环境进行智慧控制时,需要对每个用户的真实用电(气)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获得相应的数据进行针对性地

智慧城市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智慧城市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摘要: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大数据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多的数据资源他,通过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为城市建设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参考数据内容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同时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使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价值及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管理;应用 引言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推广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城市形态。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还可以创新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实现智慧城市的网络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 1大数据概述 1.1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技术又叫做巨量技术,在应用中难以使用一般的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大数据有较多的种类,在处理的速度上有着较高的要求。使用随机的数据难以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应利用数据库技术等进行处理,使数据能够得到高效的处理。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时候,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使用预测模型技术和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等。大数据在应用中的算法比较简便,通过网络技术和智能传

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大数据对城市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还可以对空间的情况进行了解,使城市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效率提升,同时在数据的使用中具有较强的智能化特点[1]。 1.2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优势 大数据智慧城市规划中具有较多的优势,包括:大数据技术使城市规划有了更多的信息数据,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并且涉及到了多个行业之中的数据信息,范围比较广,例如交通行业等,使城市的规划有更完善的条件,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城市测绘的准确性提升,使规划顺利进行。其次,在城市的规划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数据进行存储,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有更多的数据资源,并且提供海量数据平台,使数据的丢失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智慧城市规划中,大数据技术能够将数据孤立的问题排除,使数据之间的联系性加强,同时实现了数据的开放性,提升了数据的服务水平,使数据能在城市规划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保证了规划建设的质量。 2智慧城市管理中常用的大数据技术分析 由于智慧城市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多源性,要想保证智慧城市中各种数据的应用效率,并将之转换成优质的数据资产,就必须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处理[2]。 2.1大数据采集技术 大数据采集技术指的是对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各大机构信息系统网中的数据进行提取、转换以及加载的技术,可以为智慧城市管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思考和建议.doc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思考和建议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智慧城市数量达1000多个,中国试点城市数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先后于2012年、2013年和2015年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全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以上城市、45%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已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数量总计超过500个,总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自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创造产业经济价值,改善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但整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仍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工作,要确保建设成效,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充分做好前期调研。“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尚无成功、可复制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进行智慧雨花建设首先必须做好

充分调研,既要充分借鉴吸收各地先进有效经验模式,又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量身打造。可聘请第三方有资质的专业咨询机构,制定详细调研方案,一方面考察学习外地智慧城市建设先进优秀经验做法,另一方面详细调研区内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需求现状,充分掌握形式,摸清家底。 2.有力做好组织保障。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结合点,是点与面的统筹,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重视,要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一是要建立组织架构,形成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要亲自统筹调度,各职能部门要全员参与、全力配合,要动用全力做好点上的建设和面上的统筹。二是要借助专业力量,提供咨询服务。要从全国范围内遴选资质一流的专业咨询、设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等全流程的一揽子咨询服务。三是要出台政策文件,保障资金技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地政府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保障。 3.科学做好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工程,更是过程,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要从全局以及长远考虑出发,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迭代规划,做“有态度、有特色、有运营”的智慧城市。具体来说,一是充分借鉴,编制顶层设计文本。从“背景意义”、“指导思想”、“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建设任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好总体规划设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充分调研,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再一次深入调研,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如政务领域的智

智慧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项目概述

智慧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西安市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项目建设单位:西安城市一卡通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人:马敏 项目责任人:陈凌霞 1.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 1.4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1)《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 (3)《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8)《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文); (9)《GBT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1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11)《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题会议纪要》(第7次,2012年7月24日); (12)《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成立西咸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区筹建工作组的通知》(陕工信发〔2012〕339号) (13)《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14)《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 (15)《陕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 (16)《沣西新城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17)《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18)《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1.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5.1建设目标 依托西安城投集团及下辖一卡通、燃气、供水等18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先期以西安城市一卡通为基础面向集团18个子公司的现有各类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归集,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

Urban Planning and Smart Cities: Interrelations and Reciprocities
Leonidas G. Anthopoulos1, and Athena Vakali2
Assistant Professor,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TEI of Larissa, Greece lanthopo@teilar.gr 2 Associate Professor,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 Greece avakali@csd.auth.gr
1
Abstract. Smart cities are emerging fast and they introduce new practices and services which highly impact policy making and planning, while they co-exist with urban facilities. It is now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smart city’s contribution in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and vice versa, to recognize urban planning offerings to a smart city context. This chapter highlights and measures smart city and urban planning interrelation and identifies the meeting points among them. Urban planning dimen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al Cohesion Policy and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smart city’s architecture layers.
Keywords: Smart city, digital city, sustainability, urban planning, regional planning.
1
Introduction
Regional planning concerns the context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in a determined space via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vailabl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financial requirements. Urban planning particularizes regional planning in a residential area. Both regional and urban planning are policy frameworks that reflect the Government willing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s and development in a specific space for a limited time period [6], [9], [12], [14]. Planning accounts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population, financial cohes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public service networks. Smart cities appeared in late 80s as a means to visualize urban context and they evolve fast since then. Today, they enhance digital content and services in urban areas, they incorporate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they fac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Various international cases present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he smart city, while they capitalize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for multiple purposes, which vary from simple e-service delivery to sophisticated data collection for municipal decision making. South Korean smart cities for instance, use pervasive computing to measure various environmental indices [15], which are used by the local
adfa, p. 1, 2011. ?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1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数字城市技术把基础地理数据、正射影像、街景景象数据、全景影像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结合在一起,在政务网上,通过注册可以进行服务共享,在公共平台、互联网、公网上,通过二次开发可以提供各种交通、导航、旅游、文物、购物等服务系统。物联网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实现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智慧城市蕴含大数据 城市是生存繁衍最好的地方,城市是社会交往的地方,是文化享受的地方,按照城市的职能,我们让它智能化,比如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城管、智慧养老、智慧国土规划、智慧社区、智慧家居都是让人有更好的环境来生存繁衍。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推动智慧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在文化

享受方面,可以考虑智慧户外流媒体、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等。在社会交往方面,有智慧交通、购物、社会综合管理。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中,将产生从TB到PB级越来越多的数据,从而进入大数据时代。2011年,Science专刊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美国工程院院士也指出大数据可以让我们实现海量数据在预测、建模、可视化和发现新规律等方面应用的时代就要到来,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政府正式启动大数据研究发展计划,奥巴马认为大数据就是未来世界的“石油”,这个计划要超过以前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智慧城市建设的潮流已经到来。 空间数据方面,空间的传感器资源,美国有185颗卫星,中国有91颗卫星,到2020年中国将有200多颗卫星,卫星每天往回传输的数据可以达到PB级,空间数据资源、处理资源、空间信息资源、地学知识库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传到网上,通过可视化的服务,利用云计算环境,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来保证服务质量。 “天地图”挖掘海量数据 为了充分研究这些海量空间大数据,我们研发了一个软件,叫做“天地图”,“天地图”的数据已经超过了TB级,目前已经超过100TB。利用“4+1”倾斜相机城市三维模型,贵阳做了很多三维建模工作。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监测上海的地表下沉问题,把雷达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自动地、随时地检测地表下沉,不同地区的下沉速度不同,上海大概每年下沉20毫米,远郊区和市中心都在下沉。我们的检测结果同上海市国土局对比,精度可以达到3.9毫米和2.5毫米。我们已经对上海、苏州、天津、广州等很多大城市进行了自动检测。我们还监测了三峡,将来还要监测高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