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丰润区岔河中心小学:王东青

当今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难: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验中不能体会到快乐?问题根源之一在于: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难以关注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和生活需要,片面强调知识的识记,使儿童在教育中难以体会到应有的童年生活和乐趣。因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教育是儿童生活的准备”,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和灵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体现实验,变传统的“书本知识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

我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以新的模式面对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从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兴趣,开启探索之门。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学生认知、情感、技能发展的主渠道。而一堂课的开始往往是学生能否进入主体角色的关键之处。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自然、亲切的生活知识导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主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例如,我在进行六年级十一册数学“百分比”的教学时,我以我校的篮球队员为例,因为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体育老师,有一个罚三分球的机会,有四名优秀队员,你会选谁?教师出示四名队员的成绩比较:

学生在讨论中选择、比较,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将对孩子们极具吸引力的篮球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园地,将枯燥的学习变成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进行小学数学十一册“圆的面积”的教学时候,请学生帮忙算出学校花坛的占地面积。在进行十一册“比例尺”的教学时,我请学生将校园的平面图画在指定的一张长方形纸上,学生产生已有知识与任务之间的矛盾,引出“比例尺”的概念。为校园画平面图,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还有许多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孩子的身边开掘教育资源,让学生从开始就进入主体的角色。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就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他们在学习时就会感到一种乐趣,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二、研究探索,合作学习,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知识,理解知识,举一反三。

上一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主体角色,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在第一阶段精彩纷呈的表现进行赞赏,要不断的肯定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使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例如“比例尺”的教学中,学生在遇到矛盾点时“如何将偌大的校园画在一尺见方的一张纸上”时,教师要适当引导,“你要哪里见过将广阔的地域画在一张纸上?”学生能很快的想到地图和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等。虽然学生只举了一两个例子,但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这样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建立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意义和充实意义,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学生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伙活动经验”。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将数学题变

成实例小品“到商店中买东西”。出示两个足球:甲标明100元,乙标明是甲的80%,要求学生学生买球时自己计算价格,如果正确就可以给本小组加分,合作学习。开始先买后卖,不同形式的练习,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例如,教学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有关事例,学生找到冰淇凌,是同底等高的圆柱冰激凌多,还是三个同底等高的圆锥冰激凌多呢?学生在小组中实验探索,很快得出结论,数学课堂的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而教师只有做学习者才能与学生同进退、共操作。例如,二年级学生在进行“克”的认识时,1克有多重?教师和学生一样困惑,先猜一猜,接着师生一起称一些东西,一粒黄豆,一个钢币,一小片树叶……学生在称的过程中认识了“克”,也完成了一种认知的探索。三年级的孩子刚认识“千米”时,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跑一跑,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还有六年级的比例尺,在写、算、画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不提比例尺的概念,也没有一步一步的概括,但整个活动,教师与学生都紧扣“比例尺的认识和应用”这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黑板也不在是教师神圣的领地,板书也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把定义写到黑板上,进行解说,这样的教学才是丰富动人的。

三、应用实际,促进发展。

在探索、研究后,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转化成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让学生获得积极深刻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得到发展。

例如,六年级十一册“比例尺”的应用,教师可设计成请学生制作教室的平面图,自主选择合适的比例,让学生在选择中体会什么叫合适。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一个延伸和深入,让学生体会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在生活中处处能发现它。认识百分数后,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找百分数,理解每个百分数的意义,巩固知识,也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此实例不胜枚举。练习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总之,只要教师有心的去设计,那么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处处有数学

的应用。

四、评价总结,肯定自我。

这一环节设计在教学后,给学生一小段时间,可以采用评价卡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将新评价引入课堂,对自己的每个环节进行肯定。低年级可以用发红星、红花、折纸等小礼物来表扬鼓励;高年级同学可以用一句话、一段评语,甚至是一个特权。例如,今天的作业你只做第三题、请班上的文艺分子唱一首歌,还可以由小组记下成绩,然后和评优秀生、三好生联系起来。可以在班会中整理记录。这样,学生每一节课都有一种自信的累积,他又怎么不喜欢数学课堂呢?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关键在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评出课堂的“每周之星”,对学生是一种何其荣耀的鼓励啊!

以上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际的浅见。诚然,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现实世界各种数量关系上升为形式化的过程。但新课程给了我们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也给学生一个更辽阔的发展空间。“淡化形式,注重发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来体现教学的严谨性,深刻理解“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联系。以生活激趣,在生活中探索、应用,当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心会的神情,就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人的最大幸福!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的建议,也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的,数学实践是积累数学经验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充分挖掘数学的现实意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自觉进行数学信息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丰富的生活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数学问题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时,学生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愤”、“悱”之情,学生乐于去解决身边的有趣问题,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例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情境导入,可以这样设计: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你们知道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是1∶1,脚底的长与身高的比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根据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再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的生活情境可以这样创设:手拿一个杨桃(也可以是其他水果),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你们画过水果吗?再出示从正面、上面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图片,大家看看老师哪张画得好?开始学生都说从侧面画的那一张好,经过思考后发现画得都对。为什么一个水果会画出形状不同的两张图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学生从这些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轻松愉快地走进数学,开始数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的学习需要。生活情境寓含“趣”与“思”,兴趣是求知的最佳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思”是兴趣背后的試金石,学生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就会成功地开启智慧之门。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课本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每一个练习题的设计,都源自日常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凝练,并运用于生活实践,处处体现“数学生活化”这一基本理念。可见我们的课堂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文本”演绎成学生的“生活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活数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

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 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 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 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

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_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_数学论文 一、案例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多媒体出示。)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14%,但日本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做一次性筷子,我国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学生各抒己见。 生1:65%表示日本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 生2:14%表示中国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 生3:我们要注意保护森林环境,不能过度砍伐树木。 2.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登陆万州,据统计,去年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150%。 生1: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150%。 生2:洋快餐的营业额比中式快餐营业额多50%。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 的实践 10 级学校教育 07 号 目录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 境(二)组织生活化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数学教学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二)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设计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激趣探索 正文: 人类“结绳计数” 告诉我们: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 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

谈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

谈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5-03-18T14:39:41.3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3月总第200期供稿作者:韩瑜 [导读] 在教学“两位数的加法”例题“42+54”时,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最后集体反馈,结果学生运用了多种独特的计算方法。 韩瑜江西省鄱阳县饶埠中心学校333134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把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 一、在实际生活中注入新的知识 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出数学书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时,就会感觉到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还不够精确,自然会产生问题:“有没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如果有,1毫米有多长?毫米与厘米有联系吗?那有怎样的关系?”“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吗?……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的乐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传授新的知识 在教学“两位数的加法”例题“42+54”时,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最后集体反馈,结果学生运用了多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在不同算法的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新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如《图形的拼组》教学中,学生用新认识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动手拼摆出:蜻蜓、房子、汽车、机器人……形态各异的图案。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找规律》这课,通过“懂规律—找规律—说规律”的教学后,最后让学生创作规律。学生四人一组用多种五颜六色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纸片,在八开的图画纸上拼贴出各种各样的规律:□□○○□□○○……,△○□△○□……,△△△○△△○……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创作数学美的能力。 三、挖掘生活素材强化新的知识 学习“立体图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练习,用橡皮泥、萝卜、木块等材料,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再如《认识时间》后,我让学生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做时间的小主人。《统计》教学后,我让学生调查全家喜欢吃的水果情况。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要调查全家每人喜欢吃的水果的种类和人数,收集整理数据,再制作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找规律》教学后,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学生认真观察,用他们明亮的眼睛寻找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规律。有的小朋友说,他家灯开关有规律;有的说,妈妈的衣服上的花纹有规律;有的小朋友说,她家地板的瓷砖,弹的钢琴的琴键有规律;有的小朋友说,他下的棋盘有规律;有的小朋友说,1、2、3、4、5、6、7……这些自然数,一个单一个双也是规律的。 四、深入生活现实应用新的知识 我举了一个实例。“小红带了162元到商场买一双新鞋,小红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红会怎样拿钱?”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拿法:小红从口袋中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红()元,这时小红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①162-97;②62+3;③100-97+62;④162-100+3。通过观察算式,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式③体现了操作的过程,算式④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算式②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学生不仅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还发现了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努力为科学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围,给学生自主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发现,是学生树立探究知识的信心,从生活中寻找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富有生命力、应用价值的学科。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 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 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笔 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只有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将生活化的理念深深地根植于脑海里,才有可能 使教学行为加以改变,才有可能把数学教学生活化践行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如此,作 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定会垂直作用于学 生并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身为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 材内容,并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把生产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把 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去,使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科学地、 恰到好处地相互融合。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 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 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 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 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能使学生感受到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要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 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新课教学生活化。 在进行新的数学知识教学时,要采取科学的生活化方法,例题的选择与编写要尽可能贴近学 生的生活实际,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可能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可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学校运动会拔河比赛中,规 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 赛中得到40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 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 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如在讲述函数内容时,可编写以下练习:我校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部分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这一教学理念,我们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因为学习数学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尽情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导入新知。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学生便会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感到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蕴含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在生活中。从而激起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好的情境设置,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也能激发学生

处处用到数学,从而达到运用生活素材,开发教学资源,整合数学资源的目的。 三、挖掘现实生活资源巩固应用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大屏幕展示)。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接着,我说,但是呀,动物园里有几只动物宝宝想难为大家一下,需要完成以下问题才可以通过:口算:49+10、49+17观察两道题的异同(加整十数、不是整十数),由此导出新知,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引出课题,这样,就使学生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通过借助这些情境来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我们农村家中或村里的专业户一般都有养家禽或家畜,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是可要求学生结合调查实际进行编题联习,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同的分数应用题。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体会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体会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需要老师去引领。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成为数学教师的研究课题。 标签:数学;生活化;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变化,引出“循环”的概念。 (2)运用教具创设情境。教学“圆的认识”时,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图,问学生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为什么?学生们回答:“不喜欢。因为这车虽然漂亮但踩不动。”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学生们还是说:“不喜欢,因为骑这样的自行车,即使是在平坦大路上也像在颠簸不平的路上骑一样”。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3)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准备几个平行四边形,鼓励他们动手操作,通过画、剪、移、拼等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然后推导出: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 (5)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如在教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安排一个游戏:先请上男、女学生各一名站在讲台前。然后,教师拿出4个月饼,请其余学生用手指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要求大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教师边分边说:“ 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伸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问:“如果只有1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1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这样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长坑三村小学王龙全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与深入开展,我们必须正确随着新课程的普及与深入开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生活的数学化”和“数学的生活化”之间的关系。“数学的生活化”已经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贯彻。然而如果在教学中只一味强调“生活化”而忽视“数学化”势必会导致数学质量的下降。正如一位教授所言:尽管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显得非常活跃,但是我们仍应仔细分析他们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是否真的有所增长,特别是什么又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兴奋点。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平时在小商店购买东西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买东西时找回钱是怎样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中时时刻刻在用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沈闸中心小学——王丽丽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今天大家是刚来学校的,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同学吗?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中了解到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又如,在教学“1 0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

谈谈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游戏化

谈谈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游戏化 孟连县幼儿园刘静 内容摘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我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孩子的天性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从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出发,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提高了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在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做法:1、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在游戏中积累经验;3、把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 数学是一门系统、逻辑性较强,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幼儿数学教学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幼儿学习数学的环境有两类:一是幼儿生活在其中的客观现实的大环境;二是为达到一定教育目标而设置的专门学习数学的环境。现在大量研究表明,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幼儿数学教学的目标明确指出:“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

兴趣,构建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都强调了生活环境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既要善于在生活环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又要注意引导幼儿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主张“快乐数学”,“轻松数学”,在活动中努力探讨设计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生活活动,建构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模式,促进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合理地综合运用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和游戏环境的创设, 为幼儿学习数学服务。 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游戏的研究总是从三个方面入手:游戏的定义、游戏的属性和游戏的功能。目前,教育学、心理学界对幼儿游戏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在“剩余精力学说”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找出了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即幼儿身心的飞速发展和幼儿的心理特点,需要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与幼儿本身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从而认定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发生完成的。 幼儿的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使得幼儿乐于参与游戏并且易于在游戏中受到教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时代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改革。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 学课堂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境,将数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 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鲜明特征,让学 生学会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文章从捕捉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在动手操作中、回归“生活天地”几方面阐述如何让数学教学 生活化的做法,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部分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现实生活 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 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境,将数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 切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鲜明特征,让 学生学会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由于学生对周边 的生活环境和事物非常熟悉,拥有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样对于数学的学习 自然而然的就会提起兴趣。学生能从生活周围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并且将数 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入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帮助学 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外国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机构的资 料表明,在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运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学校,学生日后 成才的可能性比那些运用传统方式的学校要高20至30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了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捕捉生活素材,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 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 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 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们需要注意 将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样既能 够帮助学生熟练地记忆相关的知识,还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坚 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学生日后的健康全面发展。注重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记忆知识。例如在讲授余数课程时,可以 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孔融有10个梨子,他要分给5个人要怎么分、要分给4个人要怎么分、分给3个人呢?此时学生运用除法可能并不能完全整除,因 此正好可以带入本堂课的主旨,让学生在讲授之前就对余数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上课的效率,保障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掌握。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上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性,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为学 生学习效率或者是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在课堂上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让学 生在课堂上能够切实的感受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 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进行整数乘法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 个情景:如果我们班的老师暑假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旅游,到了风景区售票处,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柴兆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柴兆金 发表时间:2015-04-16T14:59:50.1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2月总第148期供稿作者:柴兆金 [导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柴兆金甘肃省民勤县收成乡教学辅导站733399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