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的一些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非线性系统的一些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非线性系统的一些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釜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南京,200410.28-29复杂非线性系统的一些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陆启韶王士敏

f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北京10083)

E-mail:qishaolu(岔hotraail.eom

摘要本文根据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复杂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非线性,复杂系统,动力学,控制

前言

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非线性系统丰富的运动模式和演化过程,是非线性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深刻揭示非线性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非线性系统运动的复杂性来源于多个方面,例如几何关系、本构关系、约束条件、拓扑结构、激励因素、耦合方式、时空尺度、演化机理等,它们都会带来复杂的运动模式。30多年来,尽管非线性动力学对单自由度简单振动系统和低维映射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发现了大量新的非线性现象。提出并发展了基本的理论方法,但是面对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中遇到的高维复杂系统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仍然缺乏有效的分析策略和手段。因此,复杂非线性系统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根据当前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希望引起同行关注,共同开创该方面研究的新局面。1.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组合振动、全局分析和同步实际非线性振动系统通常是多自由度的,且存在多种外界激励,因此组合振动和模态相互作用是普遍的重要现象。对单自由度系统来说,组合共振只能在多种激励并存的情形下出现。但是对多自由度系统,由于可以存在内共振和自参数共振机理,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72011)资助项目此在单个激励作用下也可能发生组合共振。内共振(或自参数共振)发生在其线性化系统的各模态的固有频率可以通约或接近通约的情况,其类型依赖于非线性项形式和相应的分岔类型。在没有内共振时,系统的共振响应只包含由外部激励直接激发的主共振或亚,超谐共振模态。但是内共振会引起与非线性项有关的间接激发模态,并导致多模态相互作用,产生诸如饱和、跳跃、锁相、周期调制、混沌调制等复杂现象,造成弹性结构中由高频激励引起的低频大幅共振事故。现在对多自由度系统的组合振动和模态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已经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并且扩展到梁、板、壳、弦线、悬索、传送带、流一固耦合结构等系统,涉及不同的本构关系(包括粘弹性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约束条件和控制方式,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具体问题,对于组合振动的一般规律和分析方法仍有待于深入探讨。

高维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全局动力学分析是十分重要且难度很大的问题。目前仍然主要依靠数值模拟手段.成功地用于全局分析的理论方法不多,主要是高维Melnikov方法和Shilnikov方法。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大重新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除了混沌激变、瞬态混沌、奇怪混沌不变集之外,还有超混沌、Wada吸引域、筛形吸引域、混沌鞍等,需要从机理上予以明确阐述。因此,当务之急是将动力系统理论、强非线性系统

的定量方法和数值方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研究同、异宿分岔、环面分岔、吸引子和吸引域结构及演化等全局分析问题。

同步是耦合振子系统的~种常见现象,在机械、电路、控制、生物系统中有重要意义。在历史上,同步研究只涉及振子周期运动的相位和频率关系。但是近年来,同步研究已经扩展到非周期运动,

特别是混沌和随机运动;同步的含意也包括完全同步、相位同步、滞后同步、不完整的相位同步、广

义同步、测度同步、随机同步等不同概念。此外,

不同形式的激励和噪声对于同步的耦合作用也有

不同的影响。在应用上,目前混沌同步研究以电路和信息系统偏多,其它领域仍然较少。因此,全面研究各个领域的不同类型的同步现象的机理、存在性和稳定性判据、实现同步的方法和实际应用,这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

2.非线性时变参数系统或时滞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动力系统理论主要研究自治(时不变)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然而,在大量的力学、工程、控制、

生物系统等实际问题中会遇到非自治系统,这里着重提及时变参数系统和时滞系统。

以往研究较多的时变参数振动系统主要是参数随时间作简谐变化的缓变系统,它们通常可以用适当的摄动方法处理,至于参数随时间作非简谐变化的一般情形研究很少。研究表明,参数时变对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有很大影响,例如,当参数随时间变化经过定常分岔值时,定常分岔图一般不再保持,会出现分岔转迁的滞后或跳跃现象;振动过程对初值和参数变化规律有明显敏感性;有时产生记忆效应、双稳态、动滞后环、脉冲振动等。至于参数时变规律对吸引子、吸引域和安全盆的影响也很大。对于一般的时变参数振动系统,拟静态处理方法已不再适用。摄动方法也有很大局限性。为此,

应当重视时变参数系统定性规律和定性方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配合数值研究的开展。

许多力学、电学、控制、生物系统存在时间滞后现象,可用时滞微分方程、时滞微分-积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研究表明,时滞对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有很大影响,即使很小的时滞量,也会导致与无时滞情形截然不同的结果。由于时滞动力系统是无

2限维系统,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的难度很大,目前大多数研究是对线性、单自由度、固定参数等情形进行的。在非线性时滞系统方面,稳定性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特征值法和Lyapunov泛函法;

解的定性研究包括振动性、周期性、有界性、稳定性和渐近性等:分岔分析主要是Hopf分岔,对其它分岔很少涉及:混沌研究大都是数值结果,其机理和判据的理论分析极少。因此,在非线性时滞振动系统中,多自由度、多时滞、时滞参数等情形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此外,时滞状态控制、参数控制、鲁棒控制和最优控制等问题也是重要的内容。

3.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

在实际系统中往往存在碰撞、冲击、干摩擦、开关、阈值、脉冲控制等大量非光滑或不连续因素,它们主要是由约束条件、本构关系和控制方式决定的。传统的动力系统理论是针对光滑系统的,而非光滑系统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特点,例如向量场的不可微性或间断性导致的强非线性和奇异性,能量耗散机理的复杂性,参数测定的困难等,使得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引起广泛兴趣。目前讨论最多的是有分段光滑向量场的系统和有刚性约束的脉冲系统。

非光滑系统研究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模型,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约束力。以碰撞为例,需要在传统的刚性碰撞或弹性碰撞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针对单面或双面约束、完整或非完整约束等不同情况,对系统状态变量的协调性、耗能机制与碰撞过程等给出合理假设,进行细致分析和综合之后才能建立更合适的模型。

非光滑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数值分析主要依靠Poincar6映射去实现。虽然目前理论分析多限于低自由度筒谐激励的碰振系统和电路系统,但是在冲击机械、地震、转子碰摩、航天技术、运输设备中的实际应用开始受到重视。为了透彻地认识非光滑动力学现象的本质,必须发展非光滑系统的定性理论和计算方法,特别是约束系统的降维方法、约束分岔理论和规范形计算方法、高精度数值仿真方法等。对于非光滑系统特有的擦边分岔现象和通向混沌的道路,以及相应的控

制问题更应深入探讨。

4.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

随机动力学主要研究动力学系统在非确定性激励(包括外部激励和参数激励)作用下的动态相应特性,在航空航天、通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海洋工程、地震等领域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现在已进一步扩展到生物、经济、信息等领域。线性随机系统的研究比较成熟。非线性随机动力学需要考虑随机激励与非线性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难度很大。近年来虽有较大进展,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科学技术的需要。值得指出的是,非线性随机系统的Hamilton体系的建立为其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在非线性随机响应预测方面,传统工程上使用的统计线性化方法不再适用,FPK方程的精确求解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实现。人们发展了一些近似方法,如等效非线性系统法、随机平均法等,以及FPK方程数值解法,但它们仍限于低维系统。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随机响应和可靠性估计问题尚无实用可行的方法。

在非线性随机系统定性研究方面,首先,有关随机稳定性的定义较多,比较常用的有矩稳定性、平均稳定性、概率稳定性和几乎必然稳定性等,但是它们的应用背景和合理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尚不够清楚;研究方法主要是Lyapunov函数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其次,随机分岔也有不同研究思路,主要依靠最大Lyapunov指数或平稳概率密度去确定,目前仅对低维系统的跨临界分岔、叉形分岔和Hopf分岔有较多研究。至于随机混沌的概念和识别问题仍然在探索之中。

随机共振现象的研究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课题,其表现为弱噪声可能诱发较强的随机响应,在电路、神经、信息等系统中有重要背景,受到人们关注。目前随机共振的理论研究主要靠FPK方程求解和线性随机响应特性,也有一些电路、光学和神经方面实验结果,不过迄今对随机共振的机理和特征尚未了解清楚。此外,随机自共振(相关共振)现象的研究也受到关注。

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状态控制和最优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是先用统计线性化方法化为等效线性系统,再应用线性控制策略处理,显然很不成熟。今后应当重视多自由度系统和非Gauss白噪声的随机激励作用下的非线性随机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此外,还可进一步考虑时滞控制或脉冲控制策略在非线性随机系统中的综合应用。

5.分岔和混沌的控制

分岔和混沌的控制是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现象,起初人们主要关心在参数变化的条件下,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性态的相应变化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求,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控制手段去改变以及利用分岔和混沌的阋题。

分岔控制的本质是对系统的奇异性加以控制和改造,通常包括下列内容:镇定不稳定的分岔轨道、调整分岔点位置、改变分岔类型或分岔轨道形式(例如控制平衡点和极限环的数目及定性性态)、引进新的分岔、优化分岔行为、通过控制分岔过程去进行混沌控制等。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线性及非线性反馈法、差值滤波器法、规范形法、频域分析法等。分岔控制对于调整实际系统在临界工作状态附近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事故等有熏要意义,并在机械、电力、电路、航空航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混沌系统具有极端敏感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对控制中使用的扰动也十分敏感:混沌吸引子中稠密地嵌入了大量的不稳定周期轨道,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控制。因此混沌控制具有与常规控制显著不同的特色和优点。由于混沌运动在实际中广泛存在,因此混沌控制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混沌控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抑制混沌的出现、镇定平衡态或周期运动、调整混沌吸引域、将混沌状态转换为指定的周期运动或其它混沌状态等。更进一步,还可以考虑在有耦合作用的混沌系统之间实现混沌状态同步的控制问题,以及无穷维系统的时空混沌控制问题。目前控制混沌方法的研究相当活跃,相继出现OGY法及其改进方法、延时反馈控制法、外力反馈控制法、脉冲控制法、自适应控制法、参数周期扰

动法等。混沌控制在道路、通讯、光学、化学、生物、经济等领域的应用也得到重视。

6.微、纳结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微、纳结构系统是指具有微米或纳米尺度结构的

电子机械系统。与通常的宏观结构系统不同,其工作原理和制造技术中都有大量新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需要重新认识,是细观和纳观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微、纳结构系统的材料物理特征、结构形式、

参数范围、工作环境和运行过程都与宏观结构系统存在很大差别。尺度效应、表面效应、隧道效应,

以及量子效应的出现,使得微、纳结构远离宏观力学和物理定律的适用范围。例如在微尺度范围内,

宏观结构的模拟原理和相似理论不再适用,表面力(如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和分子层吸附)和电磁力的影响相对于体积力和惯性力而言渐居主导地位:

流体介质中以层流为主的流动方式,表面接触的粘着、变形、摩擦的新机理等。在纳观尺度上,力学系统兼有连续介质与离散描述的特征,更需要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力学兼容的多尺度理论分析和模拟算法。对于微、纳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来说,完善其力学理论体系和发展有效算法仍是关键问题。

7.神经和信息系统动力学

生物、信息、经济等领域存在更多、更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对这些非传统交叉学科领域的非线性问题的研究极具挑战性。

生物神经系统是由数量十分巨大的神经元相互联结的极其复杂的多层次信息网络系统。神经元通过放电活动对信息进行编码。从而实现神经信息的产生、整合和传递。神经元产生和传输电脉冲串的过程涉及大量影响因素(如各种离子通道、内外噪声、外界刺激等)和复杂的突触连接方式,因此神经元放电活动和信息编码过程中存在复杂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且与传统的机电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有显著差别,例如神经元放电节律模式的分岔本质和编码规律、噪声引起的随机共振和随机自

4共振、耦合神经元的同步,以及神经电生理实验中发现的各种新现象等。至于大脑神经网络系统的感知、学习、思维、记忆等认知功能,以及联络和调节整个生物体活动的功能,更是典型的最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生物的其它器官系统、生态系统、流行病系统等,都有大量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杂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和控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既包括信息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大型信息网络系统,也包括大型电力网络系统、大型交通网络系统、生物信息网络系统、生态网络系统、经济网络系统。这些复杂网络系统都具有时空复杂性、协同性和统计性的特征,是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向超大型复杂系统进军的重要突破点,也是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的又一个重要结合点。

正如s.霍金在世纪之交时指出的:“我认为下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广大非线性动力学工作者在新世纪里要继续坚持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紧密结合的优良研究传统,加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敢于开拓创新,一定可以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和控制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陆启韶,黄克累.非线性动力学、分岔和混沌.《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与控制)最新进展》(黄文虎、陈滨、王照林主编).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lI-18

3.陆启韶,陈予恕,徐建学.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第一卷)(庄逢甘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129-136

4.陆启韶.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力学2000}(白以龙、杨卫主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94.99

DYNAMICSANDCONTROLSUBJECTS0NCOMPLEXNONLINEARSYSTEMS

QishaoLuandShimhtWang

ScienceSchool,BcUm8.UniversityofAeronautlcsandAstronautics,Beijing100083

E-marl:qishaolu('dlhotmaiLcorn

Abstract:BasedonthetendencyandstatusofnoIll.meardynamicsresearches,someimportantsubjectsandtheir

amdiscussed.

prospectsofdynamicsandcontrolincomplexnonlinearsystems

Keywords:nonlinearity,complexsystems,dynamics,control

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复习要点new

1. 卫星轨道六要素是哪些P2-7 ),,,,,(p t i e a ωΩ,其中a 半长轴,e 偏心率,i 轨道倾角,Ω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 角,p t 卫星经过近地点时刻。 2. 卫星发射三要素是什么P17-18 ),,(L t A ?,其中?发射场L 的地心纬度,A 发射方位角,L t 发射时刻。 3. 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P23 选择轨道半长轴a 和倾角i 的组合使d /)(9856.0?=?Ω,则轨道进动方向和速率,与地球绕太阳周年转动的方向和速率相同(即经过365.24平太阳日,地球完成一次360°的周年运动),此特定设计的轨道称为太阳同步轨道。 4. 什么是临界轨道、冻结轨道P24-25 若远地点始终处在北极上空,即拱线不得转动,轨道倾角满足02sin 5.22 =-i ,即 ?=43.63i 或?=57.116i 。此值的倾角称为临界倾角,此类轨道称为临界轨道。若选择合 适的偏心率及合适的近地幅角,使0==e ω ,近地点幅角ω被保持,或称被冻结在90°。轨道的倾角和高度可以独立选择,此类轨道称作冻结轨道。 5. 回归轨道的回归系数是什么P26 轨道经过N 天回归一次,在回归周期内共转R 圈,每天的轨道圈数(非整数)Q 称为回归系数。R C Q I N N ==±,+表示轨迹东移,-表示轨迹西移。I 为接近一天的轨道圈数, 为正整数。 6. 静止轨道的特点、三要素是什么P28 (1) 轨道的周期与地球自旋周期一致 (2) 轨道的形状为圆形,偏心率0e = (3) 轨道处在地球赤道平面上,倾角0i = 7. 星座轨道的全球覆盖公式 相邻卫星星下点之间的角距为2b ,覆盖带宽度为2c ,

非线性系统分析

第八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8-1 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意义、方法,常见非线性特性种类。 二、重点 非线性概念,常见非线性特性。 三、教学内容: 1 非线性系统概述 非线性系统运动的规律,其形式多样,线性系统只是一种近似描述。 (1)非线性系统特征—不满足迭加原理 1)稳定性:平衡点可能不只一个,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结构参数、初始 条件及输入有关。 2)自由运动形式,与初条件,输入大小有关。 3)自振,自振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的运动形式,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受初 始扰动表现出的频率,振幅稳定的周期运动。 (2)非线性系统研究方法 1)小扰动线性化处理(第二章介绍) 2)相平面法-----分析二阶非线性系统运动形式 3)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及自振。 2、常见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 1)死区:(如:水表,电表,肌肉电特性等等)

饱和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 进入饱和后等效K ↓??? ??↓↑↓↓,快速性差限制跟踪速度,跟踪误统最多是等幅振荡) (原来不稳,非线性系振荡性统一定稳定)原来系统稳定,此时系(%σ 死区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 ?????↓ ↓↑↓动不大时)]此时可能稳定(初始扰[原来不稳定的系统,,振荡性声,提高抗干扰能力差),能滤去小幅值噪跟踪阶跃信号有稳态误 等效%(e K ss σ 可见:非线性系统稳定性与自由响应和初始扰动的大小有关。 2) 饱和(如运算放大器,学习效率等等) 3) 间隙:(如齿轮,磁性体的磁带特性等)

间隙对系统影响: 1) 间隙宽度有死区的特点----使ss e ↓ 2) 相当于一个延迟τ时间的延迟环节,%σ→↑ 振荡性 减小间隙的因素的方法: (1)提高齿轮精度 ; (2)采用双片齿轮; (3)用校正装置补偿。 5) 摩擦(如手指擦纸) 摩擦引起慢爬现象的机理 改善慢变化过程平稳性的方法1)2)3)?? ??? 、良好润滑、采用干扰补偿、增加阻尼,减少脉冲,提高平衡性 摩擦对系统运动的影响: 影响系统慢速运动的平稳性 6)继电特性: 对系统运动的影响:

实验八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实验八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二阶系统的奇点在不同平衡点的性质。 2.运用Simulink构造非线性系统结构图。 3.利用Matlab绘制负倒描述函数曲线,运用非线性系统稳定判据进行稳定性分析,同 时分析交点处系统的运动状态,确定自振点。 【实验原理】 1.相平面分析法 相平面法是用图解法求解一般二阶非线性系统的精确方法。它不仅能给出系统稳定性信息和时间特性信息,还能给出系统运动轨迹的清晰图像。 设描述二阶系统自由运动的线性微分方程为 分别取和为相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并将上列方程改写成 上式代表描述二阶系统自由运动的相轨迹各点处的斜率。从式中看出在及,即 坐标原点(0,0)处的斜率。这说明,相轨迹的斜率不能由该点的坐标值单值的确定,相平面上的这类点成为奇点。 无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中心点; 欠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稳定焦点; 过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稳定节点; 负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不稳定焦点; 负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不稳定节点; 描述的二阶系统的奇点(0,0)称为鞍点,代表不稳定的平衡状态。2.描述函数法 设非线性系统经过变换和归化,可表示为非线性部分与线性部分相串联的典型反馈结构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写出非线性系统经谐波线性化处理线性化系统的闭环频率响应为

由上式求得图中所示非线性系统特征方程为 ,还可写成 其中 称为非线性特性的负倒描述函数。若有 使上式成立,便有 或 ,对应着一个正弦周期运动。若系统扰动后,上述周期运 动经过一段时间,振幅仍能恢复为 ,则具有这种性质的周期运动,称为自激振荡。 可见自激振荡就是一种振幅能自动恢复的周期运动。周期运动解 可由特征方程式 求得,亦可通过图解法获得。 由等式在复数平面上分别绘制 曲线和 曲线。两曲线的 交点对应的参数 即为周期运动解。有几个交点就有几个周期运动解。至于该解是 否对应着自激振荡状态,取决于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1. 相平面分析法 (1)二阶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不同奇点的性质 例8-1 设一个二阶对象模型为 2 2 2 ()2n n n G s s s ωξωω= ++ 绘制2,n ωζ=分别为0.5、-0.5、1. 25、0时系统的相平面图及2 4()4 G s s = -的相平面图。 图8-1 当2,0.5n ω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相平面图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Teacher:Han-qing Zhang College of Astronautics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Text book: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A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roach https://www.360docs.net/doc/887579572.html,/s/1o6BF32U (1) Wertz, J. R. Spacecraft Orbit and Attitude Systems, Springer. 2001 (2) 刘墩.空间飞行器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章仁为.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4)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1. Introduction Space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young compared to other modern technologies, such as aircraft technology. In only forty years this novel domain has achieved a tremendous level of complexity and sophistication. The reason for this is simply explained: most satellites, once in space, must rely heavily on the quality of their onboard instrumentation and on the design ingenuity of th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非线性动力学之一瞥_Lorenz系统

非线性动力学 非线性系统之一瞥——Lorenz系统 2013-01-30

0 前言 0.1非线性系统动力学 线性系统是状态变量和输出变量对于所有可能的输入变量和初始状态都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非线性系统就是这些量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非线性系统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不胜枚举,也远远多于线性系统。 非线性动力学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各种运动状态的定性和定量变化规律,尤其是系统的长时期行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有分叉、混沌和孤立子等。 0.2洛伦兹方程 洛伦兹方程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模拟天气这一非周期性现象时确定,这个方程的三个变量分别模拟温度、湿度和压力。可以得出结论,初期微小的差别随着时间推移差别会越来越大,洛伦兹基于此提出长期的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这也被视为研究非线性混沌理论的开始,所以洛伦兹系统在研究非线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借助洛伦兹系统对非线性进行简单的介绍。洛伦兹方程如下。 方程中,、和都为实参数。实参不同,系统的奇点及数目也是不同的。

1 奇点和稳定性 1.1 奇点 洛伦兹系统含有三个实参数,当参数变化,奇点的数目可能不同。首先,一定是系统的奇点。时,当时,系统仅有一个奇点;当时,系统还有另外两个奇点。 下面仅解时的两个非原点奇点。令 方程第一式得,第三式可得,将两式代入第二式得 即,。 1.2 奇点稳定性判别 下面根据Liapunov稳定性判别方法,找出系统在原点处大围渐进稳定的条件,取Liapunov函数。考虑,的情况。则有 将洛伦兹方程 代入上式,可得 变换为二次型,系数矩阵为

已知,,则系数矩阵负定的条件是。所以该系统是大围渐进稳定的条件是,前提是,。 Liapunov函数V总是存在的,只要构造出合适的Liapunov函数,就可以通过Liapunov稳定性定理直接判断奇点的稳定性,而不需要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有的Liapunov函数不易构造,则可以通过奇点处导算子的特征值来判断:若所有的特征值实部都小于0,则方程组在该奇点是局部渐进稳定的;若特征值实部至少有一个为正,该奇点是不稳定的。仍以洛伦兹系统为例,求出导算子的特征值。 特征矩阵的行列式(特征方程)为 特征值 显然,当,时,,,要使方程在原点处渐进稳定,必须小于0,因此 两边同时平方可得 因此

(完整word)MIMO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初步理论

第五章 MIMO 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初步理论 引言: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仍可以用下列紧缩的形式的方程来描述: )()()(x h y u x g x f x =+=& (*) n R x ∈ 若输入的个数与输出的个数的数目相同时,可令 ) 1( )](),...,([)()1()](),...,([)()()](),...,([)() 1() ,...,() 1(),...,(11111?=?=?=?=?=m x h x h Col x h n x f x f Col x f m n x g x g x g m y y Col y m u u Col u m n m m m )(),...,(),(1x g x g x f m 均是光滑的向量场,)(),...,(1x h x h m 是光滑的函数,均定义在n R 的某个开集上。 5.1 向量相对阶和总相对阶: 一个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在οx 处有向量相对阶},...,{1m r r 是指: (i) 0)(=x h L L i k f g j 对所有:111-<≤≤≤≤i r k m i m j οx x ∈?的邻域 (ii) m m ?矩阵 ?? ?? ? ? ?????? ??=------)(.. ) (. ...)(..)() (.. )()(11212111 11 12211 1 1x h L L x h L L x h L L x h L L x h L L x h L L x A m r f g m r f g r f g r f g r f g r f g m m m m m 在οx x =处是非奇异的。 注意: (1)该定义涵盖了SISO 系统。 (2)整数m r r ,...,1中的某个i r 是与系统第i 个输出)(x h i 有关的。行向量: )](),...,([111x h L L x h L L i r f g i r f g i m i --,至少有一个元素是非零的,

第五章线性系统状态反馈1

第五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设计 闭环系统性能与闭环极点(特征值)密切相关,经典控制理论用输出反馈或引入校正装置的方法来配置极点,以改善系统性能。而现代控制理论由于采用了状态空间来描述系统,除了利用输出反馈以外,主要利用状态反馈来配置极点。采用状态反馈不但可以实现闭环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而且还可以实现系统解耦和形成最优控制规律。然而系统的状态变量在工程实际中并不都是可测量的,于是提出了根据已知的输入和输出来估计系统状态的问题,即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5-1 状态反馈与闭环系统极点的配置 一、状态反馈 1、状态反馈的概念 状态反馈就是将系统的每一个状态变量乘以相应的反馈系数反馈到输入端与参考输入相加,其和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 设SISO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bu Ax x += cx y = 状态反馈矩阵为k ,则状态反馈系统动态方程为: )(kx v b Ax x -+= bv x bk A +-=)( cx y = 式中: k 为n ?1矩阵,即[]11 -=n o k k k k ,称为状态反馈增益矩阵。 )(bk A -称为闭环系统矩阵。 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 (bk A I --λ。 可见,引入状态反馈后,只改变了系统矩阵及其特征值,c b 、阵均无变化。 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例5.1.1】已知系统如下,试画出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u x x ?? ? ? ? ?????+??????? ???--=10020 110010 , []x y 00 4= 解:[]x k k k v kx v u 21 -=-= 其中[]21 k k k k =称为状态反馈系数矩阵或状态反馈增益矩阵。 ??? ?? ??=+-=+-==1333222142x y u x x x x x x x 说 明:如果系统为r 维输入、m 维输出的MIMO 系统,则反馈增益矩阵k 是一个m r ?维矩阵。即 m r rm r r m m k k k k k k k k k k ???? ??? ??????= 2 1 2222111211 2、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的计算 控制系统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的位置。因此,对系统进行综合设计时,往往是给出一组期望的极点,或者根据时域指标提出一组期望的极点。所谓极点配置问题就是通过对反馈增益矩阵k 的设计,使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处于s 平面上所期望的位置,以便获得期望的动态特性。 本节只讨论SISO 系统的极点配置问题,因为SISO 系统根据指定极点所设计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是唯一的。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3描述函数法一.本质非线性特性的谐波线性化 1.谐波线性化具有本质非线性的非线性元件在正弦输入作用下在其非正弦周期函数的输出响应中假设只有基波分量有意义从而将本质非线性特性在这种假设下视为线性特性的一种近似 3.应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前提 a 非线性特性具有奇对称心 b非线性系统具有图a所时的典型结构 c非线性部分输出xt中的基波分量最强 d非线性部分Gs的低通滤波效应较好 b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的求取方法二.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1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 2死区特性描述函数 3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 1 引言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非线性指元件或环节的静特性不是按线性规律变化非线性系统如果一个控制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静特性的元件或环节则称这类系统为非线性系统其特性不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一.控制系统中的典型非线性特性下面介绍的这些特性中一些是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所固有的如饱和特性死区特性和滞环特性等这些特性一般来说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是不利的另一些特性则是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而人为加入的如继电器特性变增益特性在控制系统中加入这类特性一般来说能使系统具有比线性系统更为优良的动态特性非线性系统分析饱和特性 2死区特性危害使系统输出信号在相位上产生滞后从而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产生自持振荡危害使系统输出信号在相位上产生滞后从而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产生自持振荡 4继电器特性功能改善系统性能的切换元件 4继电器特性特点使系统在大误差信号时具有较大的增益从而使系统响应迅速而在小误差信号时具有较小的增益从而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抑制高频低振幅噪声提高系统响应控制信号的准确度本

非线性动力学练习题

2013 “非线性振动” 练习题 1、简述绘制相轨线的原理及其作用。 2、用小参数摄动法求 )1(220<<=+εεωx x x x 的一阶近似解。 3、 用多尺度法或均值法求 (第三章16) )1(320<<=+εεωx x x 的一阶近似解。 4、 用多尺度法求周期激励范德波尔方程 0)0(,)0(,cos )1(220220=-+=+-=+x F A x t F x x x x ω ωωεω 的非共振解。 5、 设运动微分方程为 )1(cos 220<<+-=+εωεωt F x x x 试求0ωω≈的主共振解。 6、 简述非线性单自由度保守系统自由振动的主要特点及与线性系 统的区别。 7、 简述非线性单自由度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强迫振动特点。 8、 简述自激振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9、 以两自由度非线性系统为例,简述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的 主要特点。 10、 简述分岔和混沌的概念。(考试从中选取5题)

1、简述绘制相轨线的原理及其作用。 答:绘制相轨迹线的原理如下: 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x,)=0x f x 转化为以状态变量表示的状态方程组 ..==-(x,y) y x y f (1) 在利用上式消去微分dt,得到y x 和的关系式 ,=-dy f dx y (x y ) (2) 这个式子所确定的平面(x,y )上的各点的向量场,就构成了相轨迹族。 绘制相轨迹线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等倾线法。等倾线法的原理如下,令方程(2)右边等于常数C ,得到(x,y)相平面内以C 为参数的曲线族 (x,y)+Cy=0f (3) (3)称作相轨迹的等倾线族,族内每一曲线上的所有点所对应的由方程(2)确定的向量场都指向同一方向。 第二种方法是李纳法。其原理如下: 适当选择单位使弹簧的系数为1,设单位质量的阻尼力为-(y)?,则有f(x,y)=x+(y)?。相轨迹微分方程为 +(y)=-dy x dx y ? (4) 在平面上做辅助曲线=-(y)x ? 。此辅助曲线即上述零斜率等倾线,过某个相点 P (x,y )作x 轴的平行线与辅助曲线交与R 点,再过R 点作y 轴的平行线与x 轴交于S 点,连接PS ,将向量PS → 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方向就是方程(4)确定的相轨迹切线方向。 相轨迹线可以帮助我们定性地了解系统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运动全貌。当系统是强非线性振动的时候,近似解析法(如小参数摄动法,多尺度法)不再适用,此时可以采用相轨迹法来研究。(相轨迹线的作用) 非线性动力学主要研究非线性振动系统周期振动规律(振幅,频率,相位的变化规律)和周期解的稳定条件。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保守系统中的稳定性及轨道扩散问题;振动的定性理论;非线性振动的近似解析方法;非线性振动中混沌的控制和同步问题;随机振动系统和参数振动系统问题等。

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

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 姓名:引言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纵深发展过程。在控制领域方面也是一样,最先研究的控制系统都是线性的。例如,瓦特蒸汽机调节器、液面高度的调节等。这是由于受到人类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客观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限制,因为对线性系统的物理描述和数学求解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线性理论和分析研究方法。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系统都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特性千差万别,目前还没一套可行的通用方法,而且每种方法只能针对某一类问题有效,不能普遍适用。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们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另外,从我们对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来看,用线性系统理论来处理目前绝大多数工程技术问题,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一个真实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了,或者被用各种线性关系所代替了。这就是线性系统理论发展迅速并趋于完善,而非线性系统理论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控制理论的发展目前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 其中最明显的挑战来自大范围运动的非线性复杂系统, 同时, 现代非线性科学所揭示的分叉、混沌、奇异吸引子等, 无法用线性系统理论来解释, 呼唤着非线性控制理论和应用的突破。 1.传统的非线性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非线性研究是以死区、饱和、间隙、摩擦和继电特性等基本的、特殊的非线性因素为研究对象的, 主要方法是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是Poincare于188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方法。通过在相平面上绘制相轨迹, 可以求出微分方程在任何初始条件下的解。它是时域分析法在相空间的推广应用, 但仅适用于一、二阶系统。描述函数法是 P. J.Daniel于1940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大作业

《飞行力学与控制》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大作业报告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飞行器设计 学号 学生姓名

目录 一.飞机本体动态特性计算分析 (2) 1.1飞机本体模型数据 (2) 1.2模态分析 (2) 1.3传递函数 (3) 1.4升降舵阶跃输入响应 (3) 1.5频率特性分析 (5) 1.6短周期飞行品质分析 (6) 二.改善飞行品质的控制器设计 (7) 2.1SAS控制率设计 (7) 2.1.1控制器参数选择 (8) 2.1.2数值仿真验证 (12) 2.2CAS控制率设计 (13) 三.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飞行控制设计方法 (16) 3.1特征结构配置问题描述 (16) 3.1.1特征结构的可配置性 (16) 3.1.2系统模型 (16) 3.2系统的特征结构配置设计 (17) 3.2.1设计过程 (17) 3.2.2具体的设计数据 (17) 3.2.3结果与分析 (18) 四.附录 (20)

一. 飞机本体动态特性计算分析 1.1 飞机本体模型数据 本文选取F16飞机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及控制器设计,飞机的纵向状态方程形式如下: . x =Ax +Bu y =Cx (1.1) 状态变量为:[]T u q αθ=x 控制变量为:e δ=u 基准状态选择为120,2000V m s H m ==的定直平飞。选取状态向量 ()T u q αθ =x ,控制量为升降舵偏角,则在此基准状态下线化全量方程所得 到的矩阵数据如下: -0.0312 -1.1095 -9.8066 -0.5083-0.0013 -0.6543 0 0.9185 0 0 0 1.00000 -0.3828 0 -0.6901???? ? ?=???? ??Α (1.2) []-0.0167 -0.0014 -0.0956T =B (1.3) []1.000057.295857.295857.2958diag =C (1.4) 1.2 模态分析 矩阵A 的特征值算出为: 1,23,4-0.6778 + 0.5926i -0.0100 + 0.0769i λλ== 对应的特征向量如下: 0.9874 0.9874 -1.0000 -1.0000 0.1137 - 0.0053i 0.1137 + 0.0053i 0.0011 - 0.0000i 0.0011 + 0.0000i 0.0521 - 0.0629i 0.0521 + 0.0629i 0.002=V 1 + 0.0078i 0.0021 - 0.0078i 0.0019 + 0.0735i 0.0019 - 0.0735i -0.0006 + 0.0001i -0.0006 - 0.0001i ?? ?? ? ??????? 由系统特征值可知,系统具有两对共轭复根,也即具有两种运动模态:长周

分数阶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特性及其图像处理应用研究

分数阶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特性及其图像处理应用研究 非线性动力学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引入图像处理领域,是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应用的新思路,也是图像处理的新手段。 本文以分数阶非线性动力学和同步控制为理论基础,研究分析了新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索其与图像处理领域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图像处理模型。新模型的构建拓宽了非线性理论的应用领域,可为人脑感知系统的内部机制提供新的解释和预测,在图像处理领域和神经动力学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分数阶蔡氏系统和变形蔡氏系统,构建了复分数阶(时滞)蔡氏系统和分数阶复变形蔡氏系统,利用相图、分岔图、最大Lyapunov指数等定性和定量的手段对两类复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将分数阶微积分定义扩展到复数阶,得到复数阶微积分定义的计算方法,并将其用于复分数阶(时滞)蔡氏系统的仿真。 对于分数阶复变形蔡氏电路系统的研究是将复系统转化为6变量的实系统实现的。在对两类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中,通过改变系统阶次,观察到不同周期窗口、分岔、单涡卷等丰富的动力学行为。 最后讨论了两类复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异同点及分数阶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与构建图像处理模型之间的关系。(2)基于分数阶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了分数阶Relaxation振子对于不同外部刺激的稳定域和振荡域,结合相图、分岔图分析得到其产生的振荡为节律振荡;利用节律振荡特性构建图像增强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了新模型在图像增强方面的有效性。

首先利用分数阶稳定性理论分析分数阶Relaxation振子在不同外部刺激时其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而分析其对应的相图、分岔图,确定使分数阶Relaxation 振子产生节律振荡的外部刺激的范围。根据不同外部刺激使系统产生节律振荡的特性,构建了类Gamma曲线(QGC)。 将QGC和其相近模型进行比较,量化指标和直观效果均验证了我们所提模型在图像增强方面有较好的性能。另外,此模型模拟的增强机制也可能是人类视觉系统实现自动适应外界光线条件的机制。 (3)基于分数阶混沌系统的主动控制方法和分时同步策略,实现了单个分数 阶系统与多个分数阶复杂子网络的分时相同步。利用该方案构建了含中枢单元的两层图像目标选择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引入分数阶主动控制策略和分时同步思想,通过线性关系将子网络转化为混合系统,实现了单个混沌系统与子网络(混合系统)间的分时相同步。然后利用该方案构建包括中枢单元和分割单元两层的目标选择模型。 分割层是由相互耦合的分数阶神经元组成,通过相同步实现不同目标物的分割。中枢单元由一个振子构成,通过分时主动控制策略在不同时段与代表不同目标物的混合系统达到相同步,实现目标的选择与转移。 另外,此模型也是对人类视觉系统中目标物选择和转移机制一个很好的解释。 (4)基于分数阶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实现了1+N分数阶复变量节点的复杂网络不 同系数的函数投影同步方案。 将此函数投影同步方案用于构建图像分形特征的识别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首先,构建了1+N节点(复混沌系统)驱动响应复杂网络模型。 根据分数阶系统稳定性理论,设计合理的控制器,实现了分数阶1+N节点复

线性系统理论中状态反馈综述

线性系统理论中状态反馈综述 学号:1402028 姓名:王家林 现代控制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极大值等原理为形成标志,经典理论中以单一输入变量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频率进行控制,现在控制理论以线性空间理论为基础,在时域中研究系统,能够定量的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发展,现代控制也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控制系统是有受控对象和反馈控制器两部分组成的闭环系统,经典控制理论通常采用输出反馈,而现代控制理论多采用状态反馈。闭环系统极点的分布情况决定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因此,可以根据对系统动态品质的要求,规定闭环系统的极点所具备的分布情况,把极点的配置作为系统的动态品质指标。这种把极点配置在某位置的过程称为极点配置。在空间状态法中,一般采用反馈系统状态变量或输出变量的方法,来实现系统的极点配置。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航天等技术发展和控制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大,经典线性控制理论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它既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也不能解决理论本身提出的问题,这就推动了线性系统的研究,于是在1960年以后从经典阶段发展到现阶段。美国学者R.E.卡尔曼首先把状态空间法应用于多变量线性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能控性和能观性两个基本概念。其研究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时域状态空间分析法,线性二次型最优状态调节器法,状态观测器控制法,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法以及极点配置法等。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需要大计算量的现代控制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同事工业生产的告诉发

展,是的工程界对控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由此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在控制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设计反馈控制率,将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在制定的位置上,从而保证闭环系统具有所要求的动态和稳态特性。由于模型的不确定因素和各种扰动的存在,使得精确极点配置的控制方式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世纪设计中只能将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在指定的区域内,就可以使系统获得满意的性能。近年来,对D稳定理论的研究十分活跃,利用这一理论研究区域极点配置问题已取得一些成果,包括最优控制、鲁棒性等方面。 在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其极点的位置紧密相关,因此极点配置问题在系统设计中是很重要的。为此,需要根据分析和设计的目的,将系统极点配置在指定区域内或指定某个位置。 所谓极点配置问题,就是通过反馈矩阵的选择,使闭环系统的极点,即闭环特征方程的特征值恰好处于所希望的一组极点位置上或者是某个区内。由于希望的极点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因此极点的配置也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对于线性系统而言,其稳定性取决于状态的零输入响应,因而取决于系统极点的分布,当极点的实部小于零时,系统是稳定的;当极点分布在虚轴上时,系统是临界稳定的;当极点的实部大于零时,系统是不稳定的。同事,系统动态响应的基本特性也依赖于极点的分布,若系统极点是负实数,则系统动态响应时非周期的,按指数规律

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方法

非线性系统稳定性问题的判定方法和发展趋势 任何一个实际系统总是在各种偶然和持续的干扰下运动或工作的。所以,当系统承受干扰之后,能否稳妥地保持预订的运动轨迹或者工作状态,即系统的稳定性是首要考虑的。一个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平衡态的稳定性问题和任一运动的稳定性问题。而对于给定运动的稳定性可以变换成关于平衡点的稳定性问题。 对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将平衡点的稳定性定义为李雅普诺夫稳定、一致稳定、渐进稳定、一致渐近稳定、按指数渐进稳定和全局渐进稳定,除了全局渐进稳定,其他都是局部的概念。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不满足叠加原理或其中包含非线性环节。包括非本质非线性(能够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进行线性化处理的非线性)和本质非线性(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不能解决的非线性)。它与线性系统有以下主要区别: 1.线性控制系统只能有一个平衡点或无穷多的平衡点。但非线性系统可以有一个、二个、多个、以至无穷多个平衡点。非线性系统与线性定常系统明显不同,其稳定性是针对各个平衡点而言的。通常不能说系统的稳定性如何,而应说那个平衡点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2.在线性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外,还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由于非线性控制系统与线性控制系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用线性理论去分析它,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还没有一种象线性控制系统那么普遍的分析、设计方法。 现代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系统上的分析方法有基于频率域分析的描述函数法和波波夫超稳定性,还有基于时间域分析的相平面法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等。这些方法分别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能提供关于系统稳定性或过渡过程的信息。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分析和设计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在工程上还经常遇到一类弱非线性系统,即特性和运动模式与线性系统相差很小的系统。对于这类系统通常以线性系统模型作为一阶近似,得出结果后再根据系统的弱非线性加以修正,以便得到较精确的结果。摄动方法是处理这类系统的常用工具。而对于本质非线性系统,则需要用分段线性化法等非线性理论和方法来处理。目前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常用方法如下: 1、线性化方法 采用线性化模型来近似分析非线性系统。 这种近似一般只限于在工作点附近的小信号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种线性化近似,只是对具有弱非线性(或称非本质非线性)的系统。 常用线性化方法,有正切近似法和最小二乘法。 此外,对一些物理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比较显著,甚至在工作点附件的小范围内也是非线性的,并且不能用一条简单的直线来代表整个非线性系统特性的系统,可采用分段线性化方法。2、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一种基于时域的分析方法,一种用图解法求解一、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图解法将一阶和二阶系统的运动过程转化为位置和速度平面上的相轨迹,从而比较直观、准确地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平衡状态和稳态精度以及初始条件及参数对系统运动的影响。相轨迹的绘制方法步骤简单、计算量小,特别适用于分析常见非线性特性和一阶、二阶线性环节组合而成的非线性系统 对于分段线性的非线性系统来说,相平面分析法的步骤为: (1)用n条分界线(开关线,转换线)将相平面分成n个线性区域;(2)分别写出各个线性区域的微分方程;(3)求出各线性区的奇点位置并画出相平面图;

第一章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

第一章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6学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力系统、相空间、稳定性的概念; 2、掌握线性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3、掌握奇点的分类及判别条件; 4、理解结构稳定性及分支现象; 5、能分析简单动力系统的奇点类型及分支现象。 二、教学重点 1、线性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奇点的判别。 三、教学难点 线性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并适当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建议 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要复习常微分方程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

本章只介绍一些非常初步的动力学分析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应用上是十分有效的。 1.1相空间和稳定性 一、动力系统 在物理学中,首先根据我们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划定系统,即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再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按一定原则从众多的要素中选出最本质要素作为状态变量。然后再根据一些原理或定律建立控制这些状态变量的微分方程,这些微分方程构成的方程组通常称为动力系统。研究这些微分方程的解及其稳定性以及其他性质的学问称为动力学。 假定一个系统由n 个状态变量1x ,2x ,…n x 来描述。有时,每个状态变量不但是时间t 的函数而且也是空间位置r 的函数。如果状态变量与时空变量都有关,那么控制它们变化的方程组称为偏微分方程组。这里假定状态变量只与时间t 有关,即X i =X i (t),则控制它们的方程组为常微分方程组。 ),,,(2111 n X X X f dt dX ???=λ ),,,(2122 n X X X f dt dX ???=λ (1.1.1) … ),,,(21n n n X X X f dt dX ???=λ 其中λ代表某一控制参数。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来说,i f (i =l ,2,…n)一般是{}i X 的非线性函数,这时方程(1.1.1)就称为非线性动力系统。由于{}i f 不明显地依赖时间t ,故称方程组(1.1.1)为自治动力系统。若{}i f 明显地依赖时间t ,则称方程组(1.1.1)为非自治动力系统。非自治动力系统可化为自治动力系统。 对于非自治动力系统,总可以化成自治动力系统。 例如:)cos(t A x x ω=+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习题与解答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习题与解答 7-1 三个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环节一样,线性部分分别为 (1) G s s s ()(.)= +1011 (2) G s s s ()()=+2 1 (3) G s s s s s ()(.) ()(.) =+++21511011 试问用描述函数法分析时,哪个系统分析的准确度高? 解 线性部分低通滤波特性越好,描述函数法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越高。分别作出三个系统线性部分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可见,L 2的高频段衰减较快,低通滤波特性较好,所以系统(2)的描述函数法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7-2 将图示非线性系统简化成环节串联的典型结构图形式,并写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 解 (a) 将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为图(a)的形式。 G s G s H s ()()[()]=+111 (b) 将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为图(b)的形式。 G s H s G s G s ()() () () =+1111

7-3 判断题7-41图中各系统是否稳定;)(1A N -与)(ωj G 两曲线交点是否为自振点。 解 (a ) 不是 (b) 是 (c) 是 (d) c a 、点是,b 点不是 (e) 是 (f) a 点不是,b 点是 (g) a 点不是,b 点是 (h) 系统不稳定 (i) 系统不稳定 (j) 系统稳定 7-4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 图中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为N A A A A ()()=++>6 2 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 (1)使该非线性系统稳定、不稳定以及产生周期运动时,线性部分的K值范围; (2)判断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计算稳定周期运动的振幅和频率。 解 (1) -=-++126N A A A ()(), -=--∞=-101 3 1 1N N (),() dN A dA A ()()=-+<4 202 N(A)单调降,)(1A N -也为单调降函数。画出负倒描述函数曲线)(1A N -和 G j ()ω曲线如图所示,可看出,当K 从小到大变化时, 系统会由稳定变为自振,最终不稳定。 求使 Im[G j ()]ω=0 的ω值: 令 ∠=-?-=-?G j arctg ()ωω902180 得 arctg ωω=?=451,

《从非线性动力学到复杂系统》

《从非线性动力学到复杂系统》 段法兵 系统理论博士生课程

第一讲动态系统的发展 系统是一些相互关联的客体组成的集合,动态(动力dynamical)系统是系统状态变量,比如温度、位移、价格、信号幅值等,随着时间变化的。它的描述可以用微分方程或者离散方程。 微分方程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牛顿、伽利略、欧拉、雅克比等人,用以描述行星的运动轨迹。研究中发现即使满足牛顿引力定律的三体运动也非常复杂,其微分方程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是指不满足叠加定律的方程,解无法利用已知函数进行描述,如果能够描述的我们称为显式解。因此,庞加莱在1880年-1910年期间,试图利用解的拓扑几何性质来解释动态系统的运动规律,发现即使确定性系统,其运动规律也会出现随机性态,非常复杂(确定性系统是指其外力是确定的不随机,只要知道初始条件和演化方程,其运动是可预先确定的)。 非线性系统运动的复杂性:李雅普诺夫研究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问题,随后本迪尔松等发现系统的解包含(1)平衡态(静止不动);(2)周期运动(比如行星)(3)拟周期,就是几个频率不可公约周期之和。 接着1975年Li和Yorke提出了混沌的概念,即系统的解是非周期的一种类似随机运动的现象,这其中就包含了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根源在于这类非线性动力系统对于初始条件的极其敏感性,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导致了系统状态的巨大改变,从此有关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异常迅速,形成了现代动力学理论,其最重要的贡献是揭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可能蕴含了无比复杂的动力学性态。 例子:Van der Pol(范德波尔)方程 1920年Van der Pol利用电子震荡管研究心脏的跳动问题,比如人工心脏起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样本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教学目的 : 经过学习本章, 使学生掌握秒素函数法与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教学要求: (1)认识非线性系统区别于线性系统的运动过程特点. (2)掌握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3)明确函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熟悉典型非线性的妙描述和负倒描述函数 特性,掌握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分析自振,计算自振参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 12学时 教学重点: (1) 非线性的相关概念. (2) 典型系统的相平面表示. (3) 典型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形式. 教学难点: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求法; 利用负倒数法分析系统稳定性. 本章学时: 12学时 主要内容: 8.1 非线性系统的概述 8.2 描述函数法 8.3 相平面法分析线性控制系统 8.4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进系统的控制性能

8.1非线性系统的概述 8.1.1 非线性模型 ㈠组成 ---------x-------非线性环节---------线性环节------------ 组成: 非线性环节+线性环节 ㈡. 分类 ①从输入输出关系上分: 单值非线性 非单值非线性 1,从形状特性上分: 饱和 死区 回环 继电器 ㈢特点 稳定性与结构, 初始条件有关 ; 响应 ㈣分析方法 注意: 不能用叠加原理 1.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没有同意的求解方法, 只有同意求近似解的方法: a. 稳定性( 时域, 频域) : 由李亚普洛夫第二法和波波夫法判断 b. 时域响应: 相平面法( 实际限于二阶非线性系统) 较精确, 因高阶作用

太复杂 描述函数法: 近似性, 高阶系统也很方便 研究非线性系统并不需求得其时域响应的精确解, 而重要关心其时域响应的性质, 如: 稳定性, 自激震荡等问题, 决定它的稳定性范围, 自激震荡的条件, 震荡幅度与频率等。 2,死区继电器: f(e) +m -△e 3 4.滞环特性( 间隙)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