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加减法说课稿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6、7的加减法说课稿范文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45—46页。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7的加减法,是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由以前的一副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摆小木棒和摆图片的两幅直观图,让两个小朋友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两个算式,从而引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副情境图,并配合情境图安排了摆一摆的例题,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巩固用一副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如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教材还安排了有关算式书写方法的内容,开始要求学生在练习格里写加、减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灵活掌握6、7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意,正确列式,理解加、减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采用动手操作,观察的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给学生创造思维想象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4+13+25-02+24-3

4+03-35-23-25-43+3

2、复习6和7的组成。

1和()组成6,4和()组成6,6分成()和(),6和()组成7,7分成()和(),7分成()和()。

(教学设想:复习旧知识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授课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6、7的加减法,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教学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数小棒图。

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数小棒?他们坐的位置是怎样的?桌上有几根小棒?小棒放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①、每一个同学拿出6根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1根,谁能说一说这一副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1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

②、请大家从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这样想: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

③、比较:看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算式。

问:这两个算式哪个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学生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4+2和2+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2朵小黄花。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自己摆的小花。从左往又看,先是几朵小红花?后是几朵小黄花?一共是几朵花?怎样列算式?

算式:4+2=6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从右往左看,先是几朵小黄花?后是几朵小红花?一共是几朵花?

算式:2+4=6

(2)、比较4+2=6和2+4=6。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想:4和2组成6,所以4+2=6)

怎样想:2+4得几呢?(4+2得6,因为调换4和2的位置,得

数不变,所以2加4也等于6)(教学设想: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的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3、教学7-1和7-6。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学生动手摆7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6和1.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计算?怎样列式?

列式:7-1=6

(2)、提问:计算7-1时怎样想算得快?

(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数;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数。

4、教学6-2和6-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摆2朵小黄花。去掉2朵黄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样列算式?

列式:6-2=4

教师:现在老师去掉左边的4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黄花?怎样列式?

列式:6-4=2

(2)、比较6-2=4和6-4=2.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6-2等于几?6-4等于几?(想:6可

以分成4和2所以6-2=4)(通过操作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拿7根小棒自由摆图形,说图意。

()+()=77-()=()

2、再让学生拿6个三角形自由摆图形,说图意。

()+()=66-()=()

3、指导学生写加、减法算式。

4、完成46页的“做一做”。(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吗?

五、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5+1=64+2=65+2=7

1+5=62+4=62+5=7

7-1=66-2=47-2=5

7-6=16-4=27-5=2

3+()=66-()=()

《6和7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说课稿

《6和7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说课稿 《6和7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减法”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重大作用。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学会6与7的组成。 教材难点: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的组成。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学会6与7的组成。 (2)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二、说教法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根据这些特征,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游戏法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6和7的组成”,并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游戏《手指对数》 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2—5的组成”,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于游戏,而不是在进行枯燥的学习。 (2)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情境的兴趣,我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问引入。 2、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根据学生的设问,出示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并说出6的组成。

2018-2019学年新课标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7的组成和相关的加减法。 1.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 2.2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 2.3 考点分析: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的应用。 3.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圆片、三角形等 4. 标签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摘果子游戏 在黑板出示一棵苹果树图(如图):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智慧树上已经结了几个果子了,谁想上来摘下来,并按顺序把它们排好队呢? 请6个学生上台摘苹果并排队。 2、引入新课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都很棒,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 (1)出示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2)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 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一个小小收获,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松弛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没有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写,有点遗恨。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松弛,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盛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松弛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6和7的认识》教案(附反思)

6和7的认识 教材分析: 6和7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0——5各数之后进行的, 是一次数的扩展。教科书在第42页安排了一幅主题图。首先,画面为学生数数提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就数人数而言,就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数,一是数出教室里有6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再加上一个老师,从6再数到7得出一共有7人,二是先数出教室里有6个人,门口又进来一个打水的小朋友,从6数到7得出一共有7个人。还可以数出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小朋友搬来的一把椅子得出一共有7把椅子。也可以先数出有6张学生用的书桌,再数出讲台上老师用的一张桌子得出一共有7张桌子。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会读,会写6和7,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 掌握6和7的书写方法。 3 培养数感,做个爱劳动,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会读写6和7 2 难点:7以内数的数序。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口哨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朋友,你们瞧,他们都是谁? 课件出示数字宝宝,并让学生读数。 师:瞧!这些数字宝宝太心急了,还没排好队就跑出来,请你帮他们排排队好吗? 学生自主排队,交流排法,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示按什么 数序排的。还可以怎么排? 课件演示:又走来两个数字宝宝6,7 师:咦,他们是谁呢?认识他们吗?(生读) 师:同学们愿不愿意认识他们,和他们做个好朋友。 (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课件出示主题 板书:6和7的认识 二自学为主,探索新知。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1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起: 一、巧用身边自然的资源 生态课堂要从生活的原生态出发,选取学生有经验的和感兴趣的典型事例,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让学生融入自然、理解社会。在《认识百分数》这一课中,首先是自然的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去初步体会,感悟生活中百分数的存在,得出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样直奔主题,引入自然,又尊重学生的起点。其次以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含棉量的百分数为素材,在学生会读百分数的同时,顺理成章的引出百分数的写法,最后继续以含棉量百分数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哪件衣服的含棉量高”、你是怎样比较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体会他们所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的数学”,从而将原本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数学的材料实践化,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与争论中看到了知识的成因,凸现了思维的过程。 二、顺应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 生态课堂倡导学生自主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这句话符合生态课堂的理念,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我注重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自觉激活启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意识。首先围绕“同样是衣服,哪件衣服的含棉量更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创造出了更完美的比较方案,“百分数”也就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自然产生了。又通过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感悟出百分数的意义并对百分数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百分数的特别之处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畅所欲言,说出百分数的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百分数的认识。 三、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与知识教学的自然融合 生态课堂是生命课堂和智慧课堂的有机统一,是在以情促智,以智生情,情智共生的过程中,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被点燃,从而促进生命的发展。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师生之间自然和谐的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沟通、补充,从而达到师生共识。首先,通过与学生交流哪件衣服的含棉量高,在师生的自然对话沟通中,智慧共生,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很容易比较他们的大小,百分数也因此而产生了。在自主探究百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极发言,相互补充。在互动交流百分数意义时,从学生身边的、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百分数入手,不仅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更让学生把学到的百分数应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了数学服务于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doc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七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计算。 三、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和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6和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也就是学生掌握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②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③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后续的学习,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以及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上。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课进行认真的设计。回顾课堂,几个小点还是有点值得回味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操作,感受“一图两式”。 为了学生能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安排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摆好小棒。(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根据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要求全组小朋友按从左往右的观察顺序,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算式。反馈中板演:1+5=6 5+1=6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一个小棒图会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而感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再次操作,形成概念,渗透加法定律。 教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根据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再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摆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当学生得出两道题的加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的情况后,形成算式:1+5 = 5+1你认为在这两个算式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齐读算式。那这样的算式你还能找几个吗?教师说一个算式,学生对一个算式。从而达到清晰建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

《6 和7 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减法”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 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巨大作用。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难点:从图意中学会收集信息,理解“一图四式”。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 下三点: - 八、、? 1、学会6 和7 的加减计算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二、说教法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根据这些特征,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游戏法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6 和7 的加减计算方法,并能从6 和7 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

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游戏《手指对数》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2——5 的组成”,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于游戏,而不是在进行没趣的学习。 2、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情境的兴趣,我创设新奇风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问引入。 (二)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根据学生的设问,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复习6 的组成,并能用统统的话正确的叙述图意(理解图意)。 2、提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严重手段;对教师驾驶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起着严重的作用。 因此,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严重环节。 3、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根据图意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习惯。 (三)提供探索机会,让学生探索。 1、操作。

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

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的学 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6和7 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6和7的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了“一图两式”,再直接过渡到“一图四式”这样的安排,既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6和7的加减法计算,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三、说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定为一下三点: 1: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3:利用“一图四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 6 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 出得数。 五、说教法学法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探索操作法,游戏法学法:学生通过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6 和7 的组成,我们先来玩一个有关 6 和7 的对口令的游戏,好吗?这一安排让学生感受到是在游戏,而不是枯燥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地里,多么高兴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用小朋友最感兴趣的小动物来引入新课,随即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怎么列式呢?再说说算式的意思。 2:课件显示小兔拿走了一个萝卜,让学生根据图意再列出算式。 使学生知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同时,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为 “一图四式”做好铺垫。 3:在黑板上贴4多红花,3多绿花。师:看着这幅图你能列出几道

1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教学反思3篇.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 6-10的数学的组成是学生在学生了2-5的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会通过操作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下面给大家分享《6~10的认识》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6~10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始,我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认识6-10各数。在导入部分,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人物,并用课件一一的出现,有前面认识过的0—5,还有今天认识的6—10。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数的顺序。 然后,出示主题图:在数数的时候,指导学生有序的数:可以按上下数;也可以按左右数;还可以以数的大小顺序来数。同时,再结合教室的实物来数,比如:数桌子、数椅子、数同学、数铅笔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很好。在认识了这些数后,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选用6-10中的任意一个自己喜欢的数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最后,用自己的小计数器拨数,先拨上6个,然后逐一的添加一个小珠子,在体会后继数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在此引发学生进行了深度的思考:6个添上一个是7个,还可以怎么得到7呢?让学生自己试着拨拨,在拨的同时孩子们会想到:5个添上2个是7个;4个添上3个是7个……同时,也为组成做了铺垫。 整节课,孩子们的情趣很高涨。总之,本节课,我尽量使课堂做到生活

化、活动化和趣味化,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且结合孩子好玩、好动的生理天性,让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的发展,个性得到的张扬,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数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 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 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6和7的认识以及加减法汇总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 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 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7(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 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情景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提升加减法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与能力趋于完善,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和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加减法,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与问题,探索认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及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思维与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分析概括认知加、减法意义、关系,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和7的认识》 人教版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摆、拨珠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 2、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磁性教具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的教室可热闹了,来了许多的老师,她们都是来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上课纪律好不好,谁的表现最棒,让我们都拿出最好的表现出来,好不好?那我们上课时小眼睛要——看清楚,小耳朵要——听仔细,回答问题要——先举手,我们开始上课吧! 二、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 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个) 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 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并和他们成为朋友。 三、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认识数字6、7 1、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出示课件:(主题图)这是他们进行大扫除时的照片。 师:同学们看见了什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5个人又来了1个人是6个人,5添上1变成6。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现在老师也参与进来了,现在一共有几个人? 师:6个小朋友和1个老师是7个人,6添上1变成7。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找一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6或7来表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个个都是火眼金精,找到了6和7这两个朋友。 3.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过6和7这两位朋友呢? (二)、教学认数 (1)画一画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画画它们。小朋友,拿出你的本子,在本子上先画出6个小圆圈,再画出7个三角形,老师看看,谁画得最好?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都很棒,咱们来表扬自己。 (2)数一数 师:小朋友们不但能找出6和7,而且会画出能用6和7表示的图形,那我们的教室中哪些物体可以数出6个或7个呢? 生:学生在教室寻找。 (三)、教学数序 1、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松鼠一会儿都不见了,他跑到我们教室里了.我们一起在教室来找找这7只小松鼠. 先找到了5只小松鼠,再添上1只,就是几只?(6只)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6、7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的教学计划:理解6号和7号教学计划(反思教学)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到6号和7号教学计划(有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和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6、7并知道实际代表他们的感知力,感知力在7或更少以内,学会看颜色的颜色,适合幼稚园老师参加中班数学活动班,来看看数字6和7的教案。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6、7并知道它们代表的实际含义。 2.感知7内的数字,并学习查看颜色。 3.您可以认真听取同龄人的声音,并能够独立进行自己的活动。 4.指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 知道数字6、7,并知道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困难: 了解数字6、7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片:果树(3束香蕉,5束蛤c,5梨,每棵树7个橘子),编号3、4、5、6和7。 2.学习工具:儿童操作材料,一支水彩笔。 活动程序: 首先,导入游戏:“看数字鼓掌” 人数是几个,只拍了几下就说:人数,我拍了几张。 其次,知道数字6、7 1.回忆数字3、4、5 老师:孩子们,黄老师发现了一个大果园。让我们看看果园里有什么水果?(香蕉,蛤,梨) 老师:请数,每棵果树上有几个水果。 3串香蕉用数字3表示,5串香蕉用数字5表示,4梨子用数字4表示。 2.知道数字6 老师:嘿,这里还藏着一棵大树。号码多少?(显示了带有六个橙子的橙树。) 老师:原来是一棵橘子树!来数一下,树上有多少个橘子?(6)老师:6个橘子可以用数字表示吗?(6号) 老师:6是什么样的?(哨)

老师:数字6可以代表这棵树上的六个橙子。还有什么意思?想一想。(6个桌子,6个糖果等) 简介:数字6可以代表很多东西!但是黄老师发现,不管是什么,只要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对吗? 3.知道数字7 老师:看,树上还有另一个橙子。多少?还是六个? 老师:这七个橙子应该用数字表示吗?(7号) 老师:7是什么样的?(镰刀) 老师:7是什么意思?(7名儿童,7茶等) 简介:数字7也可以表示很多东西,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它的数字为7,就可以使用7来表示。 三,经营活动 1.加强对数字6、7的理解 要显示图片,请儿童根据正方形中的数字6、7为相应的正方形着色。 2.看数字涂漆的网格 老师巡逻,鼓励能力弱的儿童阅读数字,并鼓励能力强的儿童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估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找出错误,纠正错误,并赞美有才能的孩子。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摘要:《《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 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6和7的认识和组成 第二课时

6和7地认识和组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得出并掌握6、7地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地认识。 2.初步发展学生地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交流意识、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地数学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地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地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地组成。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有序地掌握6、7地组成。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主动探索 1、谈话设疑:小朋友们最近学习非常认真,智慧姐姐知道了,托老师带了6个气球奖励大家。但是她有一个小小地要求,就是这6个气球要分在两只手里拿,你们猜有几种分法呢?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地气球创设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地数学,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地联系。] 2.教学6地分与合 (1)分一分: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代替气球自己动手分一分。 (2)讲一讲: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地想法,再指名上来用气球演示不同地分法。 (3)议一议: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按照一定地顺序有条理地说出各种分法,教师板书6地组成。 (4)填一填:填写教材第41页例题中地空格。 [评:教学中通过分一分、讲一讲让学生主动探索得出6地分与合,体现了学生学习地自主性。再通过议一议、填一填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操作和思考。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地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教学7地分与合 (1)提出要求:智慧姐姐看见小朋友学得这么好,要多奖一个气球给大家。现在一共有几个气球了?7个气球也要分在两只手里拿,一共有几种分法呢?看谁能按照一定地顺序有条理地分!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自己住在第7层”,“昨天口算训练做到第7页”,“七巧板中也有7”,“电话号码中也有7”,除了说一说以外,如果能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出7,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

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动一片圆片的体验中,观察左右两堆圆片之间的变化,感受有序的数学思维。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整个教学内容可以更具趣味性。比如设计小猴子过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请了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开始,导入6和7的认识。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车,咔嚓咔嚓,在声形并茂的过程中,教授数序和进行大小比较,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到了小猴子家里,小猴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呈现6种鲜艳、动态跳跃的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心的分成两堆。整个教学内容都贯穿在小猴子过生日的主线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研课6、7的加减法说课稿

《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6和7的加减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加减法》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6和7的加减法”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7、8、9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因为,务必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会写等,但在计算6和7的加减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两个分析,通过认真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4、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打算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