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常识汇总

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常识汇总
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常识汇总

特殊儿童家庭假期出行必备手册

十一长假在千唤万唤之后终于到来了,举国上下已经蠢蠢欲动,开始了旅游大迁移。这之中,自然少不了特殊家庭。但是在人山人海中带娃出门绝非易事,收好以下攻略有备无患—

1 防走失演练

假期出门,游客众多,是孩子走失的高发时刻,除了必要的让孩子带上通讯工具,记下家人的电话,佩戴上有家人的电话地址的卡片等,提前做防走失演练也非常重要。

下面的防走失技巧来自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科主任邹小兵教授,他说,身边有家长运用两三次后,孩子在外面就彻底乖了!

邹小兵说在外面不要想着如何抓住孩子的手,而是要让孩子懂得自己来抓你的手,这是可以这样来练习——

爸爸和妈妈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出门前,提醒孩子“不要乱跑”(当然,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不会听进心里去的)

来到公园,孩子玩嗨了,开始四处窜。此时,爸爸妈妈悄悄撤离孩子身边,转接为第三人上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戚朋友,但在孩子眼里要是陌生的。

“陌生人”跟在孩子后面,观察孩子的情况跟爸爸妈妈保持对接,如果孩子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有点着急,10分钟后,家长可以出现,假装找到孩子,并再次强调“要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不能自己乱跑。”

如果孩子对爸爸妈妈不见了这件事毫无反应,半小时后,“陌生”的叔叔上场。他上前,抢走孩子的玩具,用温和的方式“欺负他",甚至还可以把孩子轻轻推倒在地。

此时爸爸妈妈突然跳出来,跟叔叔大吵一架,甚至可以打一架,帮孩子赶走坏人,然后再次提醒孩子,要跟在爸爸妈妈身边,让他知道,外出时只有待在父母身边才是安全的。

邹教授说,当有一天,你带着孩子出门,他被其他东西吸引想要过去时不是自顾自地跑走,而是有意识地来拉你的手,示意你跟他一起过去,那么防走失干预就是成功了!

2提前跟孩子聊目的地

在旅行前,和孩子聊一聊旅行的目的地,购买地图或者在网上搜索地图,让孩子看到我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可以顺便增加孩子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3学习急救知识,告诉孩子旅途中会出现意外情况

在出发之前,同孩子一块儿学习一些旅途中的急救知识,告诉孩子在旅途中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让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告诉他,如果父母或者其他人有需要,孩子就可以用这些知识去帮助他们。这样有利于孩子乐于助人以及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错的。

4 准备好工具!

对于爱写爱画的孩子,要记得准备一本空白的涂鸦本,鼓励孩子写写画画,一边增加他的动手能力,一边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家长应该准备好适当的工具,比如塑料小铲子等等,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探索能力。

5如何处理枯燥的交通过程?

出门旅行,很容易在坐车或者其他的时候都会容易产生厌倦,尤其是孩子。家长要试着让枯燥的等待变成游戏,比如坐飞机,可以利用飞机上看到的东西发现乐趣,让孩子看窗外的云:哇,大面包!大人自己也要调整心态,把搭飞机当成一件好玩的事。

6让孩子学会自立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承担一部分的行李。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同时,让孩子成为旅行的参与者而不是跟随者。很多家长带孩子出游的时候,总会把孩子照顾的非常好,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为何不趁着这样难得的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这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加有意义。

7引导孩子观察

不同的旅行目的地,其所在地的民俗风情也不尽相同,适当的引导也许就能激发出孩子的兴趣,从而去学习和了解,增加孩子的见识。

去自然风景区旅游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对自然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孩子对于自然界中动植物感兴趣从而停下前进的脚步的时候,建议家

长也停下来同您的孩子共同探讨,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蜘蛛网的形状,各种不同的植物等等,激发孩子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

8鼓励孩子收集他感兴趣的东西

或许这只是一片树叶或者这只是一块石头,但是你的鼓励或许就可以激发孩子对于事物的研究能力。

9保护环境

喝完的矿泉水瓶、吃完的食物包装袋,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帮忙收拾,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让孩子学会听指令。

10拍照方法论—不要再拍路人照!

在景点前站着比“耶”之类的姿势太流水线了!出去玩,是捕捉孩子动态的好时机,比如孩子自己搬行李,路上发现新事物惊喜的表情,甚至闹脾气大哭的样子,都可以迅速抓拍下来,这些都是做生活故事书的好材料。

11 旅行归来后,

和孩子一起做一本生活故事书吧!

家长可以把出发前的准备资料、交通路线、住宿照片、游玩时的照片等整理成图片故事,配上文字,做成一本简单意义上的生活故事书。

做好后与孩子翻阅,教会孩子“距离”等概念,也有利于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认知甚至社会交往的养成。一本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也是家长和孩子间最宝贵的回忆。

最后,特别提醒,出门游玩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安全、安全!

六岁自闭症孩子父亲:从“甩手掌柜”到“优质奶爸”的蜕变!

通常在一个自闭症家庭中,妈妈是干预孩子的主力军,赚钱养家的爸爸们一般退居二线。

当爸爸开始有模有样给孩子做起干预来,会是怎样的情形?

“大米和小米”正好收到读者轩轩妈妈的来稿,她说:“在自闭症这个圈子,每个人都很不容易,但是我发现大多数的家庭都是把重担压给了妈妈,爸爸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想写一点我家爸爸的事,宣传一下爸爸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轩轩妈妈笔下的爸爸是怎样的吧——

从“甩手掌柜”到“优质奶爸”的蜕变

文/轩轩妈妈“儿子学会游泳了,能游十几米!!!”

从电话里,我都能听出轩爹此刻有多兴奋,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遍又一遍地跟轩爹确认:“是不是没带游泳圈?是不是会换气了?是不是中途没停连续游了十几米?”

得到所有肯定答复后,我终于相信了!

那个2岁就被确诊为自闭症,被宣判终身不能生活自理的儿子轩轩竟然在6岁10个月学会了游泳,这可是他继学会骑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活力板之后又一项运动技能!

这一切,轩爹功不可没!

曾经,面对孩子的种种异常

他不愿相信更不愿承认

4年前,我和姥姥带着年仅两岁的轩轩来到深圳妇幼保健院万国斌医生(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主任)的诊室里,眼看着医生在测评的指标中一个个写下中度或重度,最后得出一张令人绝望的“判决书”,上面赫然写着:自闭症谱系障碍!

那天医生交代了很多很多话,那句“你的孩子是自闭症,可能终身不能生活自理”一直回荡在我的脑子里,多年来一直挥之不去。

此前,有好几次发现孩子不对劲,快两岁了不会说话、不会看人、叫名不应……情况越演越烈,和轩爹提了几次要不要去看看,可是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承认,或者干脆逃避。

但是当诊断书赤裸裸地放在他眼前时,他比任何人都不安,着急,以至于吃不下,睡不着,仅一周的时间就瘦了10斤。

我们也强迫自己用那一周的时间从理性上去接受这个事实,我们翻看了大量的资料,案例。特别是轩爹,他把陈婕老师写的《蜗牛牵我去散步》,来回看了三遍,一遍遍地与思想做斗争,甚至想过抱着孩子去跳楼!还好,还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轩爹重拾了信心。

爱运动的爸爸

这样给孩子做起了干预

从那时候起,轩爹变了,不再是那个一下班就想着和同事朋友爬山、打球、真正有了一个爸爸的样子。

他和我一起罗列出孩子的问题,比如叫名不应,没有眼神;不会发音,没有语言,听不懂指令;肌张力低,站不稳,不会跑,不会跳;害怕陌生环境,挑食,失眠障碍……然后我们开始挑选适合孩子情况的机构,并根据家庭现实情况选择由姥姥白天带孩子在机构训练,晚上、周末我和爸爸在家干预的模式。

“缺什么补什么”是我和轩爹最初达成的共识,虽然轩轩缺的东西非常多,但先抓基础准没错。运动是爸爸的强项,轩轩在感统方面弱势明显,于是爸爸的干预任务主要集中在运动这一块,我便主要教认知和生活自理。

作为新手爸爸妈妈,很多的东西我们只能边学边尝试,尝试→失败→调整→再尝试→成功→新的尝试,成了我们遵循的定律。

“跟着爸爸动起来”

轩轩长得胖乎乎的,身体素质很差,3岁了还不会跳、也不会跑。因此,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我们对感统的训练尤其重视。轩爹经常说:“运动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

所以,每天下班后,轩爹必做的事情就是带轩轩做各种运动:

不会跑,那就找个有坡度的路,轩爹和我拉着娃一次又一次的从坡上往下跑;

不会跳,除了在机构训练外,我们在家里还买了大龙球和跳床,每天拉着轩坚持跳;

上肢没有力量,带他玩各种攀爬,从最基础的开始到十米高;

本体能力太弱,站不稳,坐不住,那就练习他的整体身体素质,从2岁半开始一到周末就去爬山……

就这样,轩轩慢慢地学会了玩单双杠、跳绳、骑单车、滑冰(旱冰+冰刀)、滑板车、蛇板、甚至游泳!

孩子在里面哭,我在外面哭只有轩爹……

这几年,为了达到每周40小时的训练时间,我们一天都不敢懈怠,一下班就往家里跑。

轩爹尤其能够坚持,自闭症孩子学东西慢,有时候一件事情反反复复教都学不会,这时我常常觉得崩溃不已,但是爸爸不会,他会非常耐心,遇到瓶颈就再换一种方式,还是不会,就先放一放。

记得轩轩刚上机构时,听不懂老师指令也完全不配合,整整一周的个训课,他都在里面哭得撕心裂肺,我也教室外面哭得不能自已,我打电话给轩爹:“我实在承受不住了,要不我们换老师吧。”

轩爹安慰我说不用心急,再观察一下。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一周后,轩轩开始慢慢地适应和接受。

说话的问题也是,我们找了许许多多语言培训机构和言语老师,可是轩轩两岁时不会说话,3岁还不会,4岁依旧不会,快5岁了还是没有说,有段时间我绝望崩溃到了极点,一想起孩子的情况就哭,感觉自己被关进了小黑屋,看不到一丝光明和希望,只有轩爹的安慰声一直在耳旁响起:“没事,儿子

一定能会说话的,迟早的事”“没事,我们调整一下,总会找到突破口的”……

不管怎样的处境,他一直很乐观地觉得孩子一定是可以教好的,只要用心,有耐心。

随着一点点的努力,我们确实看到了轩轩的进步,3岁-4岁时,开始知道自己名字了,也能听懂一些话了,会吹蜡烛了,会跳了,还会简单的动作模仿;5岁时,终于开口叫爸爸了,开始有了仿说,6岁时叫了妈妈,能简单地对话,几乎没有了情绪问题……

他就像一只小蜗牛,进步一直很慢很慢,但只要坚持,耐心,总是看到的。

“耐心等待一只小蜗牛”

如果不是有了自闭孩子

我还真没发现爸爸身上有这么多闪光点

一部我很喜欢的电视剧有一句台词说:“坐小船渡过太平洋,如果一个人的话,会很害怕。还有,比起一个人划桨,两个人划桨速度更快。”

其实对于自闭症家庭,这句话真的很适用!在这个圈子里,大多数家庭都是爸爸上班,妈妈全职带孩子训练,甚至有的爸爸因为接受不了现实而选择离开。

我和轩轩或许是这之中的幸运者,因为有轩爹的支持,让自闭症康复训练这件伴随我们一生的事变得不那么艰难,因为在彼此迷茫,沮丧时,还有另一个在身旁守候,有他的加油打气,一起想办法攻克难关,也有另一个人分享着孩子成长中那点来之不易的进步!

从轩轩2岁前基本不管,到现在能够独立带孩子出去爬山、滑冰、游泳,我看到轩爹完成从一个大男孩到一个好爸爸的转变。我时常跟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轩轩是自闭儿,我还真没发现轩爹身上有这么多闪光点。”

前情提要:

甄岳来的女儿曾患孤独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孤独症在中国医疗和教育领域还鲜为人知,在没有任何资讯、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和现成理论、方法可以参照的情况下,甄老师夫妇对女儿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性"教育,女儿完成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20岁大专毕业后找到第

一份工作,25岁恋爱,26岁结婚,29岁怀孕生女…像每一个女孩一样,她体验了人生该经历的各个阶段,完成了为人妻、为人母的人生角色。甄老师说,这一切都得于“社会性康复教育”七个字!

亲眼看到这样的“传奇”,“大米和小米”的粉丝们沸腾了,一位家长留言道:“甄岳来老师对孤独症家长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甄老师说,她想把这句话改为:“强调社会性对孤独症孩子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现在,甄岳来老师自闭症社会性康复教育专栏第一期新鲜出炉,让我们一起跟着甄老师的步伐,开启她给家长们分享的“社会性康复教育”学习!

追问:社会性康复的唯一目标

------“裸奔”的康复,还要继续下去吗?

文 | 甄岳来

“中国第一代家长”

孤独症社会性康复教育创始人

我对“传奇”的解读

我怎样解读大家认为我女儿所谓的“康复传奇”呢?

奇,不是因为女儿在绘画、钢琴、游泳或者其他技能上具有显耀的“才能”,也不是因为她有记忆复杂信息的超强大脑,更不是因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学业成绩。

奇,反而是因为她太平常,太普通——她参与、感受着每个日子中的家长里短、油盐酱醋;

奇,是因为她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及职业生涯中,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恰当理解与把握;

奇,是因为她内心做母亲的渴求,是因为她在哺育孩子过程中付出着辛苦,享受着快乐……

奇,是因为在她的身上有着常态化的社会功能。

其实,不仅是我自己的女儿,还有很多不管是轻度,还是中重度的孩子,通过社会性康复教育,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人的脱变。

下面是一个14岁重度孤独症少年的居家生活视频。看完之后,我难掩内心兴奋,其中大哥哥喂小弟弟的场面,虽然短暂得一闪而过,但,我还是被震撼了。我知道,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机械的动作,那是孩子对自己与家人关系可贵的理解与表达——这,就是发生在一个重度自闭症身上的蜕变!

那么,我一直强调的“社会性”、“社会功能”,它对于孤独症父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形式训练浮云去

生死存亡看功能

一年前,全国心智障碍家长联盟创始人王晓更女士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儿子。她的离去,萦绕在我心底的那个声音又一次炸响——“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孩子怎么办?”因为我们的孩子不管身体长多高,年龄有多大,站在社会人群面前,他们似乎永远都不能成年。

30年,不管孤独症康复方法怎样一潮一波地更迭变换,“功能,功能,还是功能”,它始终是我心里一盏不熄的明灯!我知道,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那天,只有社会功能,只有女儿学会了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才能为她赢得有质量地生存下去的可能。

从生活自理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到女儿的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这一个高级社会心理,最终再到母亲这一社会角色的成功打造,提高她的社会性成了我和女儿30年不变的目标!

晓更离世不久,我应邀主讲一个面向大龄孩子的家长培训,主要内容是“怎样培养大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说实话,讲这个内容,开始我也有点不解,可是,当我了解到确实17岁,20多岁,甚至30多岁的成年自闭症,父母还在为其擦屁股的事实,震惊之后我沉默了……

中国孤独症康复轰轰烈烈走过了20多个年头,我眼前这些大龄/成年的孩子,他们在早期也曾经历过千辛万苦的训练,如今,却怎么还是远离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底线呢?!是孩子根本就学不会呢?还是我们从来没有像教拍球、串珠子那样下功夫去教过呢?

“形式训练浮云去,生死存亡看功能”——深思之后,我用这句话确定了培训主题。这句话,刺痛,也刺醒了很多父母。自闭症的康复“传奇”,“奇”的只能

是孩子的社会性,只能是社会功能,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这就是自闭症的康复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

从目标进入

正确开启自闭症的康复程序

一纸诊断书无情降临的时候,父母们便急迫地开启了康复程序:

一找方法:急于知道什么方法能够把孩子康复好;

二找专家:急于寻找谁更权威,能把我的孩子康复得更好;

三找机构:谁更专业,能替我把孩子训练好。

这一模式长期统治着我们的思维。有一个妈妈甚至告诉我:上午听到诊断,下午就把孩子送到了机构训练。妈妈曾觉得特别心安,认为自己一点儿没有耽误孩子。如此不问目标却奋力“裸奔”的康复,有的妈妈甚至会持续好几年而自己都没有醒悟。

后来慢慢发现:孩子就算在桌面上有很不错的训练成绩,认知、配合、模仿、语言各种表现似乎还算令人满意,但是,生活中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一个12岁的高大男孩,训练了五六年,我看见的依然是爸爸给孩子穿袜子,妈妈扶着手帮助孩子刷牙,奶奶弯着腰教孩子铺床。这样触目惊心的情景比比皆是。

“裸奔”三年五载之后,面对孩子不但不能上学,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状况,很多父母最初的激情与决心日益消磨殆尽,从失望到无奈,从漠视到放弃,这是一条被很多家长重复的轨迹。到了十五六岁,不少孩子甚至早期训练成果几乎归了零,这时,找个安顿孩子的去处,就成了不少父母最后的愿望与努力了。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根据我的经验,我想告诉家长的是,在康复开始前,首先我们要点击目标,然后规划方向和道路,最后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这才是我们开启自闭症康复程序的正确思维。

先问康复目标

问自己:“我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康复目标,比如,切盼孩子摘帽、治愈、NT。在不了解自闭症的真相时,我们会把自己的主观心愿当成客观上的康复目标。但更多的家长是有具体、微观的直接目标,比如,每个具体的、细节的训练项目都有目标,缺少的是目标的目标,也就是说没有终极目标。

康复过程恰似苦海行舟,谁都盼早一日上岸,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清楚这只孤独的船最终要驶向哪里,不然,就会出现虽然努力训练多年。但,孩子没有社会功能,船依然在原地打转,我们自己依然在苦海里挣扎。

再问康复内容

定位目标后,必然要问:教孩子学会什么才能实现目标呢?目标是我们选定教育内容的依据,先有目标后有内容,这一逻辑不容颠倒。孩子重点教什么,什么可以忽略不学,教会什么才最有价值——由于目标定位不同,每个家长训练内容的锁定,自然就会相去甚远。

从孩子幼年时,我就看准了这一辈子必须要竭尽全力去“提高孩子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每时每刻,我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感知我们的日常生活,参与常人的社会活动,在每个日子里锤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到何处我都会告诉女儿她在这里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每个生活交往情景中,教女儿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并没有在意过她是否会精准地串上珠子,但是,我很在意她是否知道什么是“亲人”,什么是“陌生人”。自始至终,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都是我培养女儿社会功能、开发女儿思维能力的主要领域,是我优先瞄准的教育内容!

(大米旁注:甄老师可以在30年前就领悟这些,真的非常棒!当然现在好的康复机构早已经不把桌面知识或者串珠子当成主要训练目标和形式了,也强调社会性交往为核心,强调随机干预、自然情景干预)

寻找训练方法

自闭症康复具有“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太多的失误是因为我们精于“战术”而疏于“战略”,不问目标,只求方法就是失误之一。很多家长没有悟到目标、内容和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长期以为是方法决定着孩子最终的康复效果。

我觉得,只要把“提高孩子的社会功能,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战略目标定了,只要能够让我们达成目标,又何论“白猫”“黑猫”呢?

我接待过不少精通方法的家长,当我问道“您用这些方法教了什么内容呢?”我发现,家长们教了很多和孩子解决问题无关的东西,孩子好不容易学会了一些项目,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若再继续追问:“您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这些东西呢?目的是什么呢?”在目标层面上,混乱和空白太多了,这是最大的遗憾!

当然,为了达成目标,为了落地内容,方法是船,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工具,比如,ABA是我用来训练女儿社会功能的首选工具。但是为目标而方法,先有目标,而后找方法,这也是不能颠倒的逻辑。

“裸奔”的康复

还要继续下去吗

什么叫“裸奔”的康复?我认为没有把社会性作为主要目标的康复,就是“裸奔”的康复。“裸奔”的结果很可怕,也许我们越是努力,孩子距离社会功能反倒越是遥远。

那么,结束“裸奔”的第一步,该怎样迈出?首先,我们必须要抓住自闭症孩子的康复命脉——“社会性”。

如果给人和动物找一个分水岭,那就是“社会性”。

在我看来,“社会性”指的是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感知、理解和把控。社会性水平关系到孩子的社会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社会性的体现就是孩子在适应社会生活时必须用到的各项具体的社会功能,比如生活自理功能,遵守规范功能,自我意识功能,情绪表达功能,社会认知功能,语言应用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等。

“社会性康复教育”就是以提高孩子的社会功能为目的的教育,它不但直接以各项具体的社会功能本身做为教育内容,并且以促进孩子社会功能的发展为唯一目标。

如果说甄老师和女儿是一个传奇,那么,创造这个传奇的首先不是方法。自闭症的康复充满挫折,很多家长半途而废不是因为缺少方法,而是因为难以坚持。30年,支撑我不断前行的,正是我日夜不敢忘却的社会功能目标!

前言

甄岳来:中国第一代家长,孤独症社会性康复教育创始人。

甄岳来的女儿曾患孤独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孤独症在中国医疗和教育领域还鲜为人知,在没有任何资讯、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和现成理论、方法可以参照的情况下,甄老师夫妇对女儿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性教育,女儿完成了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20岁大专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25岁恋爱,26岁结婚,29岁怀孕生女…像每一个女孩儿一样,她经历并体验了人生应该经历的各个阶段,完成了为人妻、为人母的人生角色。

这就是甄老师和她的女儿缔造的传奇,这就是中国的社会性教育缔造的传奇!

二十多年来,甄老师将帮助迷茫中的家长当做自己的责任。她身患癌症后,仍然坚持为家长和教师进行社会性康复教育指导,在全国各地开展讲座,并出版了《孤

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两部著作,撰写了《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自闭症儿童智力开发》《自闭症言语功能康复训练》《自闭症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自闭症儿童情绪与人际交往功能训练》《自闭症儿童数学教育》《自闭症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等10部社会性教育系列教材。

甄岳来:丑小鸭的蜕变

女儿从小就显露出了早慧的特征,两岁认识一千个汉字,能背几十首儿歌,语言清晰。后来,她的发展似乎开始停滞,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起来,女儿显得有些不一样。

比如,常常独自一个人长时间踱步、转圈,双手无意义地举起晃动,并伴有自言自语。固执地“依恋”一件小物品,如小玩具、纸片、草棒等,拿在手里单调地重复抖动,走路、吃饭,做任何事时都不肯放下。

与大人对话时,只有短暂的目光对视,然后转而注释其他物品,或表现为目光散乱,不看谈话对象。缺乏主动语言,很少主动和父母说话,不提问题,但是问他时可以有被动的应答语言。

语言词语刻板,缺乏生活化语言,说话时节奏急,语调高,使用“你”、“我”、“他”较晚。不和同龄孩子说话,更不会和同龄孩子游戏、交往,别的孩子主动接近她时,她总是躲开,喜欢一个人独处。按成人的指令做事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刻板化,一但打破了她的刻板化程序,便大哭大闹,情绪反映激烈。睡眠时间比同龄儿童少20%——30%,入睡困难,长期熬夜,兴奋起来就难以控制。动作不协调,偏食,消瘦。

1

女儿入小学时,我们确定了通过教育干预在年满16岁,也就是青春期时实现康复的总目标,并且制定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这四个阶段目标。行为一个一个地纠正,难点一个一个地突破,效果一点一点地积累。回顾起来,孩子每一阶段的发展,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1990年,5岁半的女儿进入普通小学的学前班,这是她接受的唯一一年正规的学前教育。

1991年,6岁半的她进入普通小学,6年后,她和其他学生一样,完成相同的学业,通过了小学毕业考试,取得她人生中社会性发展水平的第一个证明——小学毕业证书。

随后,3年初中,3年职业高中。岁月如歌,虽然艰苦卓绝,但当年的丑小鸭实现着向社会人的一步步蜕变,经过中学、高中,女儿的问题行为明显地消失了,情绪也越来越趋向于平复,尤其是自我认识大踏步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她能够做到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调节。更可贵的是,高中时期,女儿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她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有较大进步。

2003年,高中毕业后,她升入大学,学习商务英语专业,并于2007年毕业。毕业后不久,经过独立面试,她顺利在一家便利店就业,成为一名营业员。

2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中国孤独症康复行业日益崇洋媚外、形式化训练到处盛行、各路方法遍地泛滥的同时,我们毅然让女儿置身于常态的社会生活当中,在生活中训练,在训练中生活,将正常社会环境下的压力转变为动力,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断遇到问题,然后辅助孩子解决问题,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使孩子的思维能力、社会功能都获得最好的发展。依靠长期不懈的社会性教育,

原来步路蹒跚的丑小鸭,一天一天,蜕去了原来的容貌,终于,她变成了一只期待着飞翔的天鹅。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是女儿上初中时,有一天,我在房间里忙着,听到女儿在客厅里清亮的一声喊:“妈,吃饭了哈,饭做好了!”这一声,平平常常,带给我的却是莫大的享受。

3

我的女儿,她打理着日常家务,开启了职业生涯,更揭开了情感生活的序幕。

在她的伙伴们纷纷恋爱结婚的时候,我看到了女儿的眼中飘逸着憧憬,脸上绽开了对爱情的向往。那几年,爱情与婚姻是她与同龄女孩间说得最多的话题,于是,在女儿26岁那年,经人介绍,我带着女儿前去相亲。

生命的花季如期到来了。女儿有了属于自己的情感期待,有了自己的秘密,有了我无法给予她的心理感受和生命经历。那以后,我发现她经常躲在房间里,关上门打电话。我永远记得让我感动至深的那一天:女儿打完电话,从房间里走出来,脸颊绯红,眉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妈,这个世界上,除了您和我爸,还没有人说爱我,今天,我听到了这句话!”

这是她的人生,她体验到了应该属于她的东西。一年以后,女儿走进了婚姻。

4

2013年,在全家的企盼中,一个小生命开始孕育了。女儿的妊娠反应非常剧烈,几乎无法进食,三四个月内,体重减了近40斤,而且伴有高血压。我心理压力极大,心疼女儿,几次劝说,想让她终止妊娠。

但是,女儿坚持要做妈妈,她坚定地说:“我一定要生下我的宝宝,谁也别想反对!”我被她做母亲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

2014年春天,女儿顺产,生下了她的女儿。这一天,在中国姥姥的行列里,多了一个甄老师。伴随着婴儿一声声的啼哭,一个健康、聪明的小生命,给我和女儿的人生,也给一家人的平凡生活,铺就了最动人、最绚丽的华彩!

宝宝出生四个月后,我因为结肠癌住进了医院,这一次离家,近四十天时间,出院后,接着就是化疗、复查、中医,频繁地往返医院。家里没有月嫂,没有小时工,没有保姆,女儿承担了喂母乳、洗衣服、夜里照顾孩子等等大部分家务。母亲,这一角色激发出的爱与责任心,真的让我异常地感慨……

转眼间,四年多了。

一个屋檐下,每天柴米油盐,锅碗瓢勺,老人孩子,生老病死;一个五口之家,有时候吵吵闹闹,有时候其乐融融,这是传奇吗?

其实,这就是生命与生活的交响曲,而奏响这一旋律的,不是哪个高明的专家,更不是哪个“神奇”的方法,而是属于中国的社会性教育

我们知道自闭症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运动障碍,为了改善孩子的运动状况,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做职能治疗,或者让孩子学习游泳,跑步,踢球……

在运动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不仅得到了放松,找到了兴趣爱好,还改善了他们的情绪行为等诸多问题。

在游泳运动中获奖无数的台湾自闭症孩子冠文的妈妈就说:“我个人认为,运动对冠文来说是非常受益的,至少改善了他很多情绪问题,减少了他的自我刺激……”

(详情请点击:我终于战胜了自闭儿子的抽动症!)

另一位自闭症孩子攸攸的妈妈也认为:“因为攸攸是重度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有健康充实的生活,有足够的运动量消耗过剩的精力,经过多年的不断分解重复训练运动技能,现在14岁的他已经学会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溜冰、游泳等等各种各样的运动。”

(详情请点击:教会孩子“输”“赢”那些事儿)

很多妈妈都像上面的妈妈一样,把运动作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身体锻炼已经是一种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已被很多家长和老师采用。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美国哥伦毕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石荟老师专门讲讲“身体锻炼”这个干预手段——

儿童自闭症的三大症状

摘要: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会使患儿同时伴有智力、感知觉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自闭症有三大主要症状,家长要注意判断。 曼丽是一位漂亮聪颖的女性,她和丈夫都在一家银行供职,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儿子扬扬的出世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让他们尝到了为人父母的喜悦。扬扬长得白白净净,五官端正,一副聪明伶俐的样子,非常可爱。一家人视之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真是“放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时间在紧张而繁忙的节奏中飞逝,扬扬会坐了、长牙了、会站了,每一点进步都让爸爸妈妈欣喜不已。八九个月的时候他还曾喃喃地叫过“爸爸”呢,虽然只是无意识的,可足以让爸爸心里美滋滋的了。转眼扬扬已满1周岁了,他身体一向很好,极少生病,每次体检也都正常,这让曼丽省了不少心。扬扬开始蹒跚学步了,不过仍不会说话。到一岁半的时候,周围的同龄孩子都会对着父母亲昵地喊“爸爸”、“妈妈”了,扬扬却还不会,曼丽就有点着急了。可两位老人疼爱孙子,说:“说话晚一点不用急,他爸爸也是2岁才开始说话的,你看他活蹦乱跳的,机灵着呢,多教教他不就行了。”曼丽想想也是,于是一有空就教他说话,带他和其他小朋友玩,想多给他一些语言刺激,促进他学说话。可这样一来,曼丽倒是越来越不安心了,她开始觉得扬扬和其他孩子的确有些不一样,总不喜欢和他们一块玩,而更喜欢自得其乐。这是怎么回事呢?疑惑之中,她带着扬扬来到了我们诊室。经过详细询问扬扬的生长发育史和对他行为的观察,我们诊断扬扬患了“自闭症”。“扬扬还这么小,怎么就得自闭症了?”曼丽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自闭症,孤独的孩子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个主要症状,患儿同时伴有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的异常。目前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500,其中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约5∶1。 自闭症既然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并不是说一出生就会出现症状。三大障碍在儿童发育的不同时期表现各异,通常患儿自2岁起症状才逐渐明显。 患儿1岁之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仍有一些与普通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如婴儿常出现抚养困难,这类婴儿睡眠少,喜欢哭闹,父母只有把他放在童车里推着走,听音乐或者节奏感强的声音才能使其安静,像扬扬就是这样,但家人往往还可能觉得孩子对音乐有天赋而为之高兴呢。有的孩子则表现得特别安静,这样的孩子又容易让家长误认为很乖,不用父母操心。他可以整天不声不响地躺着,不注意周围的动静,即使饿了或不舒服了也无所表示;常常在童车里摇晃,并对发光或旋转的东西极感兴趣,而对一般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却无动于衷;对人缺乏兴趣,妈妈抱着给他喂奶时,他不会将身体贴近妈妈,也不会对着妈妈微笑,甚至回避与父母慈爱的目光对视,也不会依恋父母;对周围人的存在与否漠不关心,也不愿与小朋友在一起,独自一人反而自得其乐;一般孩子7~8个月时开始认生,而他似乎一点不怕生,什么人抱他都一样;也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发出咿呀学语声……另外,患儿还可能存在发育进度和次序的异常,如有的患儿4个月时已能集中注意力看大幅的画面,而其他方面发育又明显落后甚至缺乏。 患儿1岁以后症状会逐渐显现。但也有的孩子在1岁以前发育完全正常,1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 1.语言交流障碍。许多患儿的家长会首先注意到患儿说话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晚,直到2~3岁还不会说话,有的好像会说话,但其实只是简单地发音或自言自语,哼哼唧唧地像在说“天书”,谁也听不懂,扬扬的情况就是这样。 2.社会交往存在障碍。患儿常不爱与小朋友交往,而喜欢独自一个人玩;爸爸、妈妈离

3-6岁育儿知识-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导读】现在大多数都缺乏带孩子的经验,家长与小孩之间的交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将越来越疏远。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当红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红火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如果孩子不说呢?一般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很沉默呢?是否是得了自闭症呢?那么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当红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红火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如果孩子不说呢?一般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很沉默呢?是否是得了自闭症呢?那么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1、刻板行为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2、人际关系障碍 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3、对外界反应异常 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象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4、沟通障碍 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 幼儿自闭症的原因 幼儿自闭症的孩子总是异于常人,你常常能在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他。他们有着纯真的眼睛,很少会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那么幼儿自闭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关于幼儿自闭症的原因目前医学界也尚不能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 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自闭症儿童表现与特征

自闭症儿童表现与特征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兴趣狭窄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其他症状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案例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案例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就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主要症状表现 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与行为异常,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 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 1.社会化行为缺陷。对人情感淡漠,对事缺乏应有的反应。与亲人不亲,与同伴分离,不会建立友谊与伙伴关系。不参与游戏或不懂游戏规则。 2.语言障碍。缺乏正常的有来有往的交流;常保持缄默,对语言的理解低下,常出现一些异常言语。 3.兴趣狭窄,行为活动方式刻板、单调。 4.感觉与动作障碍。不同程度表现出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痛觉的敏感或迟钝。 5.特殊依恋。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物表现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 6.智力障碍。80%以上的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智力障碍。但部分患儿可表现出某方面较强的能力。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初期训练 一、研究对象 小华(化名)男孩,独子,4岁,出生时顺产,体重正常。母亲孕期无疾病与用药史。父母亲均为公司职员,学历专科以上,健康状况良好,无遗传疾病史。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偏上。该儿童现上幼儿园小班,过敏性体质,经常生病,患有气喘性气管炎,白天由爷爷奶奶照顾或去幼儿园,晚上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小华1岁3个月能开口叫“baba”、“mama”,能发出很多声音,身体动作发展良好。两岁以后声音逐渐消失直至没有。由于无语言、表现异常,家人带她到处求诊。据上海儿童医院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与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但两岁半时的智 力测试结果为弱智。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结果表明无明显孤独症表现,但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得分高。 二、观察及访谈结果分析 1.儿童行为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该儿童喜欢独处,常常发呆或玩弄某个物体,不与她人玩耍,不参加她人的合作性游戏,几乎与她人没有任何交流,比如对家人的叫唤没有任何应声或回头的动作,即使 对着她耳朵大声叫,也无任何反应。该儿童不喜欢拥抱,与亲人缺乏目光对视,父母离开时既没

儿童自闭症三大表现

儿童自闭症三大表现 文章发布者:panpan来源:525心理网收藏本文 看过电影《美丽的心灵》的观众都会记得:那个看似怪异的孩子在数学方面有着超人的才能,他不仅能迅速正确地口算天文般的数字,而且十分复杂的数学算式在他看来却异常简单。他是一个有着心理精神疾病的人,正如他一样,许多自闭症儿童在绘画、音乐、记忆等方面具备超常天赋,训练得当能开发出卓越的特殊能力。 杨晓玲教授说,多数自闭症患儿的智力发育比同龄儿滞后,他们当中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更强。如有位三四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交往。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他们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很少微笑。 (2)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 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 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 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 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 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 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 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 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 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 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 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 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 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 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自闭症练习题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自闭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美国教育部门认为,自闭症通常在岁前症状已显现,广泛地影响儿童的教育成绩。 2、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工具有、、儿童孤独症筛查表和。 3、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包括四个亚类型:、艾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及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4、对于自闭症的成因,现在的诸多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指向的探讨。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孤独症的特征?( ) 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2、“鹦鹉学舌”是哪一类儿童语言的常见现象?( ) A.多动症 B.孤独症 C.弱智 D.恐惧症 3、一个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其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提高。这反映了以下何种理论?(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4、下列属于孤独症儿童特征的是( ) A.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缺乏交会性注意 B.缺乏交会性注意、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不拒绝环境变化 C.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 D.缺乏交会性注意、不拒绝环境变化、鹦鹉学舌5、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正确的态度是:() A.用药物治疗 B.进行教育训练 C.以药物治疗为主,教育训练为辅;D.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6、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时即得到一种强化物,如这种强化物满足了行为者需要,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境或刺激下这一行为出现的几率大大提高的现象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的理论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D.观察学习理论 8、有社会交往功能损害、言语及语言功能损害、重复刻板性的行为兴趣三大核心特征即是() A.孤独症 B.多动症 C.语言发展障碍症 D.智力落后 9、“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一行为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这指的是() A.区别强化 B.正强化 C.消退法 D.间歇强化 10、孤独症儿童的最大问题是( ) A.交流障碍 B.社会化障碍 C.心理障碍 D.刻板行为 11.母亲忙于家务,女儿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几分钟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这时母亲立即坐下来与女儿一起玩一小会,以后孩子就可能与布娃娃玩而不打搅母亲了,这是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_________方法的具体运用。( ) A.正强化 B.间歇强化 C.区别强化 D.消退 三、简答题 1、简述孤独症儿童的概念和表现。 2、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方式有哪些?

怎么确诊儿童自闭症

怎么确诊儿童自闭症 【篇一:怎么确诊儿童自闭症】 近一年来,我在“静观育儿”有限的线下见面会上,就遇到过两位妈妈忧心地询问我: 罗老师,我的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两个妈妈和孩子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点是:妈妈们都神色黯淡,看起来心力交瘁,让人心疼。最近,“静观育儿”微信后台又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希望我看看,她的孩子是否是自闭症。 所以,今日的文章,我想专门来聊聊自闭症。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自闭症的表现 1.刻板行为 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行为。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摸嘴唇、耳朵,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2.对外界反应异常

自闭症的认识及基础训练

自闭症的认识及基础训练 香港复康会世界卫生组织复康协作中心 蔡诗慧(注册职业治疗师) 本课目的: 让大家认识自闭症儿童的三大问题 认识基本训练的方法 行为问题的处理 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美国精神科学会,DSMIV 社交能力的发展障碍, 沟通能力的发展障碍 狭隘、重复性及定型的行为模式和兴趣附带问题有 1、缺乏与人交往的意向和技能 例如是: 目光接触 极度自我中心 合作性低 模仿力弱 少参加与人交往的游戏 2、未能掌握使用口语和非口语跟人沟通.例如是: 语言发展迟缓 理解力低 异常的言语模式 3、特殊的感知模式 某些感官刺激反应异常 用异常的方法去探索对象 不恰当的选择性专注 附带问题有 智能发展障碍 象征性运作 感知辨别操作 记忆 同时是弱智 特殊的行为问题 自我伤害 容易发脾气 过度活跃 异常的情绪表现 攻击性行为 不合常理的恐惧 进食 睡眠问题 学习的过程 (图)

学习动机 内源动机: 完成一件工作后所带来凡的满足、成功感和控制能 外源动机: 别人的认同和奖励 学习的过程 (图) 先决技能和知识 在学习新东西时,要具备各方面的基础能力 自闭症孩子的学习困难的主因是 缺乏学习动机 先决技能不足 先决技能不足 在社交和沟通方面 缺乏 共同专注、模仿和轮流作转的能力 理解指令和要求的能力 认知方面 欠缺适当的选择性专注 学习时,不能集中有关事物最重要和有意义的部份。 在象征性理解及思为能力有障碍 符号(如文字) 较抽象的概念(如因果、次序、类别、对比、部份与整体的关系) 想象力及抽象思维(比喻、假设) 强项 感知辨别(抄写、颜色形状配对) 操作对象时的空间概念 难以应用技能 联系性思想弱,不能将学习的技能转移到相似的情况。 行为问题 自我中心、偏执倾向和沟通上困难,使孩子做出与环境要求不相配的行为。 对环境理解力差、不懂正确方法表达思想和情绪,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和激烈的发脾气方法来表达不安。 自闭症儿童的教学目标 (图) 视觉策略 视觉策略是利用各种视觉讯息,如图像、文字、相片等来帮助沟通的教学法。 视觉用具 例如:时间表、程序图 (图) 日常生活的视觉讯息

孤独症(自闭症)的早期诊断

早期识别孤独症并不困难,只要父母仔细地观察和比较,会发现某些发育指标落后于同龄儿童并伴有一些奇特行为,就应引起注意. .照料困难:孤独症儿童中一部分表现很乖,特别安静,整天不声不响地躺着,不哭也不闹,不注意周围地动静.也有一部分表现睡眠少,哭闹不止,只有在车里推着走,听音乐或节奏感强地声音才能使他们安静下来,但他们大部分都不喜欢被别人拥抱,抱他们时不能与母亲身体贴近,常常回避眼对视.在—个月时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对玩具不感兴趣,迷恋地玩自己地手,机械地重复某一个固定动作,有地孩子经常拿着洗浴用品,瓶盖或饮料瓶爱不释手,甚至吃饭、睡觉时也不能松手. 、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发育正常地儿童个月会爬,岁可独立行走,有意识地叫爸、妈,孤独症地儿童大多不会爬,而是直接站起来就走或还走不稳,就以跑代走,发育较一般儿童延迟,这种发育进度和次序紊乱,对早期识别孤独症也是重要指标. 一:与众不同地内森 二岁地内森`卡茨曼“一出生”看起来就与众不同,他妈妈妮科尔说:“回想起来,我觉得不同地地方大概是目光接触.”内森地父亲马克也这么说:“那种感觉就好象他地目光没有落到我们身上,而是直接穿透我们.”让卡茨曼夫妇不安地迹象还在不断出现.马克说:“你叫他地名字,他却没有任何反应.我们有时和他玩一些婴儿游戏,他也没有任何反应.”内森在一周岁零几个月还不会说话,甚至连婴儿学语地咿呀声也没有,这时父母着急了.他们认为,儿子可能是聋儿.然而他不是,经检查,内森患有孤独症.在美国像内森这样刚刚学步就诊断为孤独症地孩子越来越多. 卡茨曼夫妇希望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对内森地病会有帮助.专家说:这确实是可能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沟通障碍专家埃米`韦瑟比说:“如果及早行动可能大不一样.”患有孤独症和相关疾病(以下简称)地患儿在于他人沟通时存在障碍,缺乏适当地社交技巧,而且表现出反常地重复行为.许多患儿都智力迟钝.但是病情地严重程度和具体问题因人而异.有些孤独症患儿,永远不说话,也学不会照顾自已地基本生活技能,而另一些患儿长大却能独立生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幼儿身上有时很难准确描述儿童孤独症()地特殊性,许多医生都不愿意给刚刚学步地孩子贴上孤独症()地标签,韦瑟比说,研究表明,在美国,确诊孤独症()地平均年龄为岁半.但是,这种情况看来正在改变,原因之一是,家长和医生对孤独症()地意思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研究人员逐渐了解到更多关于孤独症地早期迹象,对早期治疗增强了信心,对许多孤独症患儿来说,通过治疗可以提高智商,改进沟通技巧,和社交技能,降低他们对特殊教育地需求,对在——岁诊断患有孤独症()地患儿是这样,较早确诊地患儿能收到较好地治疗效果.人们曾经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罕见地疾病.但是,最近开展地政府研究发现,在亚特兰大,每个正常孩子中就有三名是孤独症患儿. 解析: 对于孤独症患儿地确诊只能从行为表现来确诊(如两岁以前最主要地是病儿不能对亲人有正常孩子地目光接触,叫他或玩婴儿游戏没有反应,也没有正常儿童咿呀学语地声音,二岁半以后稍大点地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病态就更加凸显,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学习语言,表现在说话晚,或语言偏离如重复语言,人称代词你,我,他,不会运用等.较为明显,最突出地是交往障碍,轻一点地患儿没有玩伴,想玩但不会玩,较重患儿,干脆就不愿意接触小朋友,沉浸在自已地小天地里,如对某种玩具或物品“爱不释手”行为怪异刻板,自身旋转或喜欢圆地东西,转地东西,或出门愿走同一路线,愿听广告词,天气预报,或较喜欢唱歌,在饮食方面较单调,不多样化,尤其对蔬菜不太感兴趣.还表现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多数患儿不能自理生活,较重者大小便不能自理…….这些症状每个患儿不一定都存在或表现轻重不一. 在亚特兰大开展地政府研究发现,一千名儿童中就有名孤独症患儿,也就是万分之,和我国估算地——万分之地发病率相差甚远,按我国万分之地发病诊断,孤独症地误诊率应是也就是说在我国名孤独症患儿才确诊名,有名患儿漏诊.因本病地发病率不论何种国籍,何种肤色,何种民族他地发病率都是一样地,按这样地准确推算,我国按人口基数患儿地发病就不是万——万了,而是万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探索诊断方式与孤独症病儿多胎发病率 目前还没有任何血液测试或脑扫描能准确诊断孤独症地.医生必须根据患儿地行为加以判断.兰达和韦瑟比

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区别

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因此早期识别自闭症便显得十分重要。自闭症患儿与正常宝宝比较,通常存在明显差异。下面列出的情景描述了正常宝宝和患有自闭症的宝宝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妈咪可据此推断宝宝是否具有自闭症倾向。一旦发现宝宝表现异常,一定要及早就医,并尽快实施早期干预。 社会性及人际关系障碍 1.正常宝宝:不到半岁的宝宝就会注视他人的脸,对他人的逗弄与亲近表现出期待与高兴的情绪。大约半岁左右,宝宝开始认生,表现为不愿意与妈咪或者亲近的监护人分离,如果有陌生人靠近,会哭闹或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 自闭症宝宝:宝宝不会注视妈妈的脸,也不会对人微笑;妈妈给宝宝喂奶时,不将身体贴近妈妈;妈妈伸手抱宝宝时,不会做出迎接的姿势,眼睛也不正视搂抱他的人,对他人的逗弄与亲近没有反应,对父母没有正常宝宝的那种依恋行为,父母来了或走了,都显得无所谓。很少哭,从不粘人,通常比正常的宝宝显得乖很多。 2.正常宝宝:周岁之后,宝宝总是像个小影子似的跟着父母或其他亲近的监护人,模仿他们的动作,并以眼神、动作、简单的词句主动与人交流。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等都会寻求成人的安慰。 自闭症宝宝:宝宝对父母没有依恋的感觉,与陌生人相处也没有畏缩的感觉,更不懂得与人主动交流,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通常也会显得无动于衷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 3.正常宝宝:两岁以上的宝宝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热衷于各种有趣的游戏与活动,玩玩具和游戏时内容丰富,花样繁多,并且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已经懂得遵循游戏规则。 自闭症宝宝:宝宝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喜欢独来独往,不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不懂如何玩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只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玩耍,对一些不是玩具的物件十分迷恋,特别喜欢作单调、重复的动作,对物品摆放的位置十分敏感,不喜欢任何形式的变化。如果有人试图改变他,会表现得非常烦躁。有时候也想与小朋友交流,但是不懂得交流技巧。比如,可能突然跑去拍人一下、打人一下或者揪人一下,然后又若无其事地离开。他的行为看起来显得毫无意义。 金童专家提醒:为了自闭症患者身心早日康复,自闭症患者的家人应该注意给患者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对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协助患者对过去一些错误的思维重新认识,让患者逐步溶入社会。 北京金童医院独家引进由上海生产的TMS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拥有国内10项专利,通过了临床和质量体系的严格认证,实现了脑部疾病诊断(SX)与治疗(ILF-TMS)的整体解决方案。应用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诱发一定强度的感生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并产生诱发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治疗时无声响、无痛苦、无副反应,安全可靠,频率小于0.2Hz,磁场强度在500GS以内,0.5岁以上人群均可治疗。对儿童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儿童发育障碍及智障等脑部疾病的治疗上疗效确切肯定。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轻微自闭症十七个症状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接纳,引导社会服务的健康发 轻微自闭症十七个症状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都比较的忙碌,平时很少有时间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而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沟通,易出现一些轻微的自闭症情况,一般来说,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就好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一样,不与外界交流,不闻不听不看,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这样,也是十分的着急,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其实孩子的自闭症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等到家长发现的时候,孩子的自闭症已经非常严重了。那么,轻微自闭症十七个症状主要有哪些呢?主要有哪些表现呢?下面爱维小编我为您说明,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症状 1.对声音没有反应 2.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接纳,引导社会服务的健康发 5.鹦鹉学舌 6.喜欢旋转物品 7.莫名其妙地发笑 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动作发展不平 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 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闹 15.特别好动或不动 16.拒绝拥抱 17.对危险不惧怕 二、表现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接纳,引导社会服务的健康发 1. 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罪典型的症状,而语言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因为语言发育迟缓,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的原因,所以我们需要带孩子做一个专门的检查,一般来说,家长们在发现孩子2~3岁还不会说话,或者不会说一些连冠的字词句,口齿不清,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情况不仅没有改善,还出现了语言能力倒退,或者是丧失了语言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早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并且针对原因作出一系列的治疗。 2. 社交障碍:很多家长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有什么社交啊!但是一般来说,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孩子,对于周围的事情应该都是充满着好奇的,但是自闭症的孩子恰恰相反,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会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是什么样的动荡都没有办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有一种别人进不去,自己出不来的感觉。 3. 兴趣狭窄: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孩子有自闭症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父母要多加注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有自闭症表现形式 孩子自闭症一般情况下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才能够确诊,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三岁了但是却与一般的孩子有很多的不同,就一定要排出患上自闭症的可能,孩子自闭症表现有哪些?四大表现表明自闭症。 1、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 自闭症儿童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并且在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是不看对方的脸,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回避别人的眼光。不喜欢与人交往,喜欢一个人独处,一人玩反而觉得自在,缺乏必要的同情心,表现出没有感情的症状。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 孩子一旦是出现了自闭症,往往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刻板、非常严

格,对于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小儿自闭症患者的情绪变化,比如:一旦是发现环境出现了变化就比较容易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时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患儿对环境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不能有任何的变化,一旦是出现了变化就往往会出现非常严重的不适应的症状。 3、言语障碍 所有自闭症儿童都会出现语言障碍,但是表现形式有一些不同表现。有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会出现多言多语,但是患儿的领会能力非常低,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甚至是发音不正,甚至是会出现自言自语和发出一些非常奇怪的腔调;也有一些可能会在在一岁左右时还能够说一些比较简单的词,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却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说话、拒绝与人交流甚至是发展到完全沉默,一言不发。 4、不安多动 自闭症患儿常常表现为坐不住,活动过度,经常性的用脚尖走路,注意力往往也会比较分散,习惯性的东张西望,或者是伸颈,装相等怪异的举动。 孩子自闭症原因

自闭症的基本特征

自闭症的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发育行为为疾病,他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表面上,更表现在对儿童未来发展的危害。通常在3岁前已表现出所有特征,跟先天基因缺陷有不可忽视的联系。由于现在整个社会对自闭症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家长将自闭症儿童当作了“弱智”,自闭症的典型特征表现是不能进行人际交往。自闭症儿童可能在某些能力方面有超常表现,但这个比例只有20%。多数自闭症儿童的智商是低于平均标准的。一般而言,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三岁前会出现的基本特征有下列方面: 社交发展: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沟通: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自闭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作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自闭症是身心发育不健全的表现。通常在3岁前已表现出所有特征,跟先天基因缺陷有不可忽视的联系。 金童专家提醒:为了自闭症患者身心早日康复,自闭症患者的家人应该注意给患者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对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协助患者对过去一些错误的思维重新认识,让患者逐步溶入社会。 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以大医精诚为怀,以救济苍生为任,凭借鲜明的专科特色、雄厚的技术力量、优质的专家资源、高端的医疗设备、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周到的服务理念,成为全国唯一集科研、教学、治疗为一体的中医儿童脑病权威诊疗机构,特别在中医儿科儿童抽动症、自闭症领域位列全国第一。与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两大儿童医疗机构形成中西互补,构成北京地区儿科领域三足鼎立局面,为首都乃至全国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多年的厚积薄发,金童团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专注之路、特色之路,阳光之路,为国内中医儿童脑病的研究与治疗树立了新的标准,并逐渐成长为中医儿科领域的黄金品牌。 由上海生产的TMS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拥有国内10项专利,通过了临床和质量体系的严格认证,实现了脑部疾病诊断(SX)与治疗(ILF-TMS)的整体解决方案。应用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诱发一定强度的感生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并产生诱发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治疗时无声响、无痛苦、无副反应,安全可靠,频率小于0.2Hz,磁场强度在500GS以内,0.5岁以上人群均可治疗。对儿童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儿童发育障碍及智障等脑部疾病的治疗上疗效确切肯定。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心理的特点精品

【关键字】化学、活动、设计、方案、意见、情况、道路、方法、环节、条件、进展、空间、质量、模式、增长、计划、认识、问题、系统、有效、继续、平衡、合理、良好、健康、持续、配合、沟通、执行、保持、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掌握、研究、规律、特点、突出、安全、稳定、情绪、思想、根本、要素、基础、需要、氛围、环境、资源、负担、能力、需求、方式、作用、结构、水平、主体、任务、反映、速度、关系、增进、分析、营造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心理的特点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心理与正常儿童有着很大的不同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认知方式上,孤独症儿童认知能力差,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是场独立型的,对外部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被动的,外部世界在他们看来与自己毫无关系,他们所感知的事物有限。他们认知的方式表面上看与正常儿童没有区别,都是通过人的感知觉器官来认知的,但是许多东西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意义,尽管事实上不是这样,因此他们所认知到的事物不是事物原来所应具备的一些属性,而是他们自身赋予事物的。例如积木,他们不能用来搭建一些模拟建筑,而是把它们当成陪自己解闷的一些东西。他们对玩具的玩法并不是原来玩具的玩法。 (2)在认知兴趣上,细心的家长和老师不难观察到,孩子的兴趣是对物体的某些特性感兴趣,反复触摸某些“光滑”物体的表面,如光亮的家具、雪白的墙壁、光滑的书刊封面、质地滑软的衣料、柔软的皮毛制品等,甚至产生依恋,但是对亲人却不产生依恋。由于缺乏变化与想象力,患儿常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重复一些身体工作,重复相同的生活,如反复给玩具排队,总要玩弄自己的脚趾,穿衣顺序相同,坚持某些物件的摆置形式,不能变动。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极为沮丧,别人变动,患儿便大吵大闹。对自己房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表示反对和不安,如家具的移位、装饰品的变化等。他们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3)在认知水平上,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水平低于同龄儿童,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大多少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严重不足,无法对周围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极度缺乏,许多儿童对人际交往、沟通中的最基本的语言都无法理解。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会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接触别人的眼睛。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低下,无法理解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不会理解和运用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音调等。缺乏想象力和社会性模拟,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去用玩具“做饭”、“开火车”、“造房子”。有的患儿语言刻板,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