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传统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加以总结。

关键词:天然药物中药提取分离

Progress in the Techniques of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Natural Products

Abstract: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 briefly,and summarized the new techniques and new method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Natural products;Chinese medicin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1引言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华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传统用药强调炮制和复方,中药的功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被证明是稳定有效的。在当下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凑中,西药由于其快速、便捷的特点,使其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首选。但是随着绿色养生的生活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中药被更多地现代人所应用。为了使中药能够走出国门,我们对于中药的研究方法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进而更好的为世人服务,而从中药中提取天然产物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中极具潜力的原料资源,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复杂,含量低,难于富集,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不仅步

骤繁琐,能源及材料消耗大,而且产率及纯度不高,尤其难以分离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组分。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在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中推广和应用。在此就中药的提取分离技术以及方法进行综述。

2提取方法

提取是为了有效的得到活性部位(药效团),有效的得到有效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物料中的溶质由固相传递到液相的传质过程,由湿润、渗透、解析、溶解、扩散、置换等过程组成。提取的要求是尽可能的提尽所需要的化学成分,留下不需要的化学成分。一般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有物料的粉碎度,溶媒的选择,提取所用的时间,提取时的温度,提取工艺,所用提取设备,提高溶质和溶剂的接触几率等。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溶质与溶剂接触的速度和几率,二是细胞膜内外溶质的浓度差。

2.1常规提取方法

2.1.1溶剂法

溶剂法分为浸渍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溶剂法是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常用方法,在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费时,费工,同时浪费大量的溶剂,在工业上应用较少,但在实验室中是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提取方法。

2.1.2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系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药材成分的浸提,常用于精油的提取。刘婷等[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薰衣草中的精油并取得了成功。

2.1.3升华提取法

升华法是一种操作比较简单的提取方法,含有可以升华成分的生药可以采用此方法提取其中的化学成分,叶海亚等[2]采用升华法从红茶中成功提取了天然咖啡因,且操作简单易行。

2.2提取新技术

2.2.1微波提取法

微波加热是利用微波场中介质的偶极子转向极化与界面极化的时间与微波频率吻合的特点,促使介质转动能级跃迁,加剧热运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3]。由于微波具有穿透力强、选择性高、加热效率高等特点,所以被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安全、节能的潜力。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局限性,一是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产物.如寡糖、多糖、核酸、生物碱、黄酮、苷类等中药成分,对于热敏性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等,微波加热容易导致它们变性失活;二是要求被处理的物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或者说待分离的产物所处的位置容易吸水,否则细胞难以吸收足够的微波能将自身击破,产物也就难以迅速释放出来。戴玉锦等[4]采用微波提取法从柚皮中成功得到了黄酮类化合物,与传统水浴法比较,微波提取法的优点在于黄酮得率高,所需时间短,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2.2.2超声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等加速胞内有效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显著提高提取效率的提取方法。李钟玉等[5]采用超声波法从灵芝中提取灵芝多糖,表明在灵芝干粉中加入62.5倍的水,在pH 2.0的条件下用超声波提取45min得到的灵芝多糖的量最多。

2.2.3组织破碎提取法

组织破碎提取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室温和适当溶剂存在下,将药用植物在数秒钟内破碎至细微颗粒,同时通过实现高速搅拌、振动、负压渗滤三种因素的最佳

结合,使有效成分迅速达到药材组织内外平衡,通过滤过达到提取目的[6]。刘延泽等[7]采用破碎混合器,通过对植物材料在适当溶剂中充分破碎达到提取目的。经对六种植物材料进行提取试验,并与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显著优点,可以达到快速、充分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加热,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溶剂和能源。

2.2.4半仿生提取法

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SBE) 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过程,是一种适合中药和复方药效物质提取的新技术[8],模仿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过程,采用选定pH值的酸性水和碱性水,依次连续提取得到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物的中药和方剂[9]。张慧等[10]采用半仿生提取技术,测定了复方金钱草复方金钱草中广金钱草、路路通、车前子三种君药半仿生提取最佳条件为: 温度100 ℃、料液比1g∶35 mL,提取3次,3次提取液pH 值分别为4.0、7.0 和8.5,总提取时间为 2.5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质量分数为9.91 mg / g,总糖质量分数为62. 38 mg / g,浸膏得率为13. 86 % 。

2.2.5酶法提取

中药中的大多数为植物药,其有效成分多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在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溶剂需要克服来自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传质阻力。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选用合适的酶(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对中药材进行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产生局部的坍塌、溶解、疏松,减少溶剂提取时来自细胞壁和细胞间质的阻力,加快有效成分溶出细胞的速率,提高提取效率[11]。王晓等[12]采用酶法提取工艺提取山楂叶中的总黄酮,与传统工艺相比,提取率提高了16.9%,为山楂叶总黄酮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2.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代化工分离中出现的一种新兴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一种物理萃

取技术,近年来,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用[13]。它是以高压、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为溶剂[14],从液体或固体中溶解所需的组分,然后采用升温、降压、吸收(吸附)等手段将溶剂与所萃取的组分分离,最终得到所需纯组分的操作。SFE是通过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进行提取分离的,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超临界流体密度和液体相近,黏度只是气体的几倍,远低于液体,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左右,因此更有利于传质,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力。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进行控制,使其有选择性地溶解。然后通过减压、升温等方法可以使被萃取物质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目标提取物。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目前医药领域最广泛的应用之一。佟若菲等[15]利用超临界CO2从黄连中提取生物碱,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物料粒度40-60目,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 1.5h。此条件下黄连中生物碱萃取率为14.24%。

2.2.7逆流提取法

动态逆流提取(Dynamic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DCE)是指药材与溶剂在浸出容器中沿相反方向运动,连续而充分地进行接触提取的一种方法[16]。逆流提取能够充分利用固液两相的浓度梯度,逐级将有效成分扩散至起始浓度较低的套提溶液中,使出料的提取液达到较高的平衡浓度[17]。逆流提取的关键是保证在提取过程中物料周围始终存在最大的浓度差。韩平等[18]采用传统GMP提取方法和逆流提取法分别提取二参健脾和胃合剂,记录各自在能源及生产适应性等方面的数据,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不同,以便改进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逆流提取工艺节约了大量的水、蒸汽、工时和电力,且收膏下降较少,提取成本降低,质量的可控性也有保证,较GMP提取方法更适用于生产。

3分离方法

分离的目的是有效的得到目标成分,去粗取精有效得到目标活性部位。对目标产物进行分离主要依据所分离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不同,吸附性差异,分子大小差异,离解度差异等进行分离。

3.1结晶

结晶和重结晶是利用物质在某种溶剂中冷热时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提纯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许文林等[19]采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实现了对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精制和纯化,结晶法与化学法分离提纯豆甾醇和β-谷甾醇相比,具有操作步骤少、工艺过程简便、溶剂容易回收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等优点。

3.2萃取法

萃取法是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常用的一种方法,萃取分离的效果和萃取溶剂的选择和萃取的次数直接相关。其所选用的萃取溶剂要选择两相溶剂互不混溶,分配系数相差较大,且要保证两相溶剂有一定的密度差,形成一定的界面张力。经典的萃取方法有液-液萃取法,随着科学发展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所兴起的方法有逆流分溶法,液滴逆流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气液分配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等。Seger等[20]利用液-液萃取和Sephadex LH-20浓缩得到粗提物,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得到腐败菌素A、B 和E,纯度大于98.0%,总收率大于40.0 %。

3.3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交换基团且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它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根据树脂的表面性质可分为非极性,中极性和极性三类。非极性吸附树脂是由偶极距很小的单体聚合制得的不带任何功能基,孔表的疏水性较强可通过与小分子内的疏水部分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有机物,最适于由极性溶剂(如水中)吸附非极性物质。中极性吸树脂系含酯基的吸附树脂,其表面兼有疏水和亲水两部分,既可由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又可由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极性吸附树脂是指含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它们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极性物质。

大孔吸附树脂可以通过物理吸附从水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21],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解吸条件温和、再生处理方便、使用周期长、宜于构成闭路循环、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

向大雄等[22]采用D101型、D201型、AB-8型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进行吸附纯化,实验结果表明AB-8型树脂综合性能最好.适合于葛根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3.4膜分离

膜分离技术(Membrans Separation Technique)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23]。中草药除含有生物碱、苷类、酮类等有效成分,还含有蛋白质、鞣质、树脂、淀粉,粘液质等无效成分。由于中药成分的多元化,适宜的深加工分离技术,现代现代膜分离技术正是利用膜孔径大小特征将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因而正日益在中医药领域受到青睐。孔焕宇等[24]以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膜分离工艺条件,所得口服液与水煎液比较,绿原酸和黄芩苷膜分离的转移率分别是96.82%,92.37%,实验表明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复方中药银黄口服液的制备。

3.5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这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源于人们对抗体-抗原专一性的认识,利用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e imprinting polymer,MIP)来分离、筛选、纯化化合物的一种仿生技术[25]。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对目标物有较高的选择性可进行手性分离,又因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耐酸、碱及热的稳定性而将其视为性能优良的吸附剂。李礼等[26]分别以中药黄栌的主要成分非瑟酮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封管聚合法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研究了以不同体积比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时非瑟酮在柱上的保留行为;通过优化清洗及洗脱条件,使非瑟酮与它的结构相似物槲皮素在柱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3.6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resis,HPCE)又称毛

细管电泳(CE),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分析化学,尤其是生物分析化学领域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因其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自动化以及样品和试剂耗用量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研究和分析中。毛细管电泳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其基本结构包括进样系统、毛细管、检侧系统、高压电源、清洗机构、温控系统等。它的原理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

Morin等[27]研究了糖基不同的槲皮素糖苷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还比较了香叶木素、香叶木苷、香叶木素-7-O-葡萄糖醛酸、橙皮苷、蒙花苷、异野漆树苷等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和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孙莲等[28]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分离测定了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的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的含量。

3.7分子蒸馏技术

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又称短程蒸馏(Short Path Distillation),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技术。分子蒸馏具有分离真空度高、蒸馏温度低、物料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及产率高、产品质量高等特点,克服了常规蒸馏操作温度高、受热时间长、分离程度低的缺点,可解决常规蒸馏无法解决的难题,特别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活性物质或高相对分子质量、高沸点、高粘度物料的分离、浓缩与纯化。

不同的分子有着不同的分子有效直径,故它们的平均自由程也不相同,分子蒸馏技术正是在高真空的条件下,利用分子平均自由程差的不同导致其表面蒸发速率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崔刚等[29]采用分子蒸馏技术,探讨分子蒸馏不同因素对分离、提取大蒜中大蒜精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控制系统的压力105 Pa、进料质量流量1.2 g/min、进料温度40-55 ℃、蒸馏温度45.1 ℃时具有最好的二次分子蒸馏效果,大蒜精油的外观质量明显提高,平均总提取率可达0.476%,大蒜精油中水0.15%,质量分数达99.85%。

参考文献

[1] 刘婷,厍文波,王婷,等. 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萃取薰衣草精油抗氧化作用研究[J]. 时

珍国医国药,2009,20(12):3035-3036.

[2] 叶海亚,陈亚东,彭振博.红茶中天然咖啡因的提取研究[J]. 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16

(4):10-12.

[3] 张代佳,刘传斌,修志龙,等. 微波技术在植物胞内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中草药,

2000,31(9):附5-附6.

[4] 戴玉锦,卢明,冯玲,等. 微波法从柚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J]. 江苏农业

科技,2006,1:121-122.

[5] 李钟玉,张京东,李临生. 超声波法提取灵芝多糖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3(2):42-44.

[6] 刘延泽. 植物组织破碎提取法及闪式提取器的创制与实践[J]. 中国天然药物,2007,

5(6): 401-407.

[7] 刘延泽,袁柯,冀春茹. 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新方法——植物组织破碎提取法(EMS)

[J]. 河南科学,1993,11(4):265-268.

[8] 杨光义,叶方,王刚,等. 半仿生提取法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师,2010,

13( 8) : 1188-1190.

[9] 刘增琪,景涛.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进展[J]. 天津药学,2003,15(4): 64-67.

[10] 张慧,谭秋龙,黎行山,等. 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方金钱草中君药的半仿生提取工

艺[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3,29( 1):29-34.

[11] 余洪波,张晓昱.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展[ J ]. 中成药,2005,27 ( 5) : 591.

[12] 王晓,李林波,马小来. 酶法提取山楂叶中总黄酮的研究[ J ]. 食品工业科技,2002,

23(3):36-38.

[13] Xie C J . Discus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in the Extrac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Natural Products [J]. 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2012(4):91-92.

[14] Zhang Z J,Ren X W,Wang B,et al. Appl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chnology

in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J] .Drugs and Clinic,2011,26(6):44.

[15] Tong R F,Zhang Q S,Zhu X Y.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of alkaloids from Rhizoma

Coptidisby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J]. Tianjin Pharmacy,2010,22(5):71- 73. [16]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

社,2006:7.

[17] 王巧娥,任虹,曹学丽.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及其在天然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安徽

农业科技,2011,39(5):2535.

[18] 韩平,张燕,何平. 逆流提取工艺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J]. 西部医学,2009,21(2):

284-285.

[19] 许文林,黄一波,钱俊红,等. 结晶法分离精制混合植物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

[J]. 过程工程学报,2003,3(1):73-78.

[20] Seger C,Eberhart K,Sturm S,et al. Apolarchromatographyon Sephadex LH-20 combined

with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igh yield strategy for structurally closely related analytes-Destruxinderivatives from Metarhiziumanisopliae as a case study[J]. J Chromatogr A,2006,1117(1):67-73.

[21] 胡军,周跃华.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成分精制纯化中的应用[J]. 中成药,2002,24

(2):127.

[22] 向大雄,李焕德,朱叶超.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3,38(1):35-37.

[23] 万俊辉,游淦秀.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

104.

[24] 孔焕宇,杨丽平,陈玉武. 复方中药银黄口服液有效成分膜分离工艺及正交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3):1-2.

[25] 彭晓霞,迟栋,龚来觐.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9,6(1):102-103.

[26] 李礼,胡树国,何锡文,等. 应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提取

中药活性成分非瑟酮[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4):608-611.

[27] Morin P,Xillard F,Dreux M. Borate complexation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i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Ⅰ.Separation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differing in their flavonoid aglycone[J].Chromatogr A,1993,628:153-169.

[28] 孙莲,孟磊,陈坚,等.毛细管电泳测定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J].色谱,2001,

19:395-397.

[29] 崔刚. 二次分子蒸馏提取与市售大蒜油的气质联用分析和比较[J]. 食品科学,2011,

32(2): 248-251.

第三章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第三章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第一节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了解天然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TLC)的原理、用途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番茄和胡萝卜中都含有番茄红素和 β-胡萝卜素,这些都属于类胡萝卜素。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 β-胡萝卜素分子结构 利用类胡萝卜素在乙醇及石油醚中的溶解性,使番茄红素的红色素和 β-胡萝卜素的黄色素得以富集。然后利用薄层色谱使混合物分离。 三、器材及试剂 器材:50 mL(或 100 mL)圆底烧瓶,250 mL 烧杯,球形冷凝管,长颈漏斗,50 mL 锥形瓶,空心塞,20 mL 量筒,2B 铅笔,厚约 2.5 mm、100 mm×30 mm 的载玻片 3 片,150 mL 广口瓶,60 mm×60 mm 载玻片,长方形滤纸,2B 铅笔,直尺。 试剂:番茄酱,95% 的乙醇,石油醚,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镁,硅胶 G(GF254),0.5%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丙酮。

四、实验内容 1.提取 在 50 mL(或 100 mL)圆底烧瓶中称取 4 g 克番茄酱,加入 10 mL 95% 的乙醇,水浴加热回流 3~5 min。冷却后过滤(普通过滤),将滤纸和滤渣转移到烧瓶,再加 10 mL 的石油醚(60~90 ?C)加热回流 3 min,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加 5 mL 饱和食盐水[1]摇匀,分出有机层,加无水硫酸镁干燥。 2.薄层层析 (1)制板。将 5 g 硅胶 G(GF254)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到 12 mL 0.5%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调成糊状,然后将其倒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手轻轻振动,使涂层均匀平整,晾干。标准:无纹路,无团粒,看不到玻璃片上薄的涂料点。 (2)活化。薄层板经自然晾干后,再放入烘箱活化,进一步除去水分。 (3)点样。用铅笔(最好用 2B 铅笔)在层析板上距末端 1 cm 处轻轻画一横线[2],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若颜色浅,可重复点样,需前次样点挥发干后进行。样点直径不应超过 2 mm,否则易拖尾影响测定。样点间距在 1~1.5 cm 为宜,太近易重叠。 (4)展开。缸内壁贴一片环绕缸内 4/5 周长的滤纸,倒入展开剂,液面高度约 5 mm。滤纸下面浸入展开剂(丙酮与石油醚混合液)中,盖好瓶盖,使层析缸被展开剂饱和 5~10 min。待样点干燥后,将层析板点样一端放入层析缸中,样点不得浸泡在展开剂中,再盖好瓶盖[3]。待展开剂上升至前沿约 1 cm 处取出,迅速在展开剂最前沿处画一横线。晾干,量出展开剂和样点移动的距离。 (5)计算比移值 R f。对于一种化合物,当展开条件相同时 R f 值是一个常数。R f 可用作定性分析的依据。 本实验约需 5 h。 五、注释 [1] 食盐水防止乳浊液生成。 [2] 画点样起点线时应尽量避免划破硅胶,且起点线离边缘的距离要大于展开瓶中的展开剂高度,以避免样点浸入展开剂。 [3] 开始展开后,则不能再移动展开瓶。 六、思考题 1. 一根毛细管能否点多个样品?为什么? 2. 展开剂的高度超过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什么影响? 3. 如何利用 R f 值来鉴定化合物? 4. 为什么极性大的组分要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洗脱?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中药资源功能成分利用技术课程论文 姓名:王林 学号:SX20180417 年级:2018级 专业:药用植物资源工程 任课老师:陆英老师 指导老师:程辟老师

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仿制药品必将逐渐受到限制,这将给我国医药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我国拥有13亿人口,药品市场潜力股与供给量与日俱增。因此,探索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物责任重大。我国自古以来依靠中草药繁衍生息。因此,从天然产物方面着手,研究与开发新药物,将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天然药物大多来自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来源为主。天然药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其物质基础是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我国地域辽阔,天然产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1]。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包括有黄酮、多酚、萜类等几百种,其分子主要特点有: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从几百到几千,具有一定的极性,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国中药主要是传统的中药丸、散等药剂,经济效益低。而以天然产物为主的保健食品和药物目前具有相当的市场。但由于对中药中真正有效的成分并不了解,或由于分离纯化困难,很难达到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上有所突破,开发高效的天然产物分离方法对彻底改变中国天然产物开发层次低,生产方式粗放,技术落后有重要作用,对中国中药现代化及改造和提升传统中药行业有重要意义,而且纯化后的天然产物本身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中极具潜力的原料资源,分离纯化天然产物

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复杂、含量低、难于富集。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不仅步骤繁琐,能源及材料消耗大,而且产率及纯度不高,尤其难以分离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组分。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在天然药物中推广应用。现将近年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纯化新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 膜分离技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递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以达至分离、提纯目的。膜分离技术具有过程简单、无相变、分离系数大、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可常温连续操作、直接放大等优点。是一项高新技术。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将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还能提高我国中药的附加值,有利于中药出口。可以展望,膜分技术必将在21世纪推动中药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以高质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问的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的类液相分离技术。该技术用于分析中草药,具有以下优势:分离模式多,适合于中草药中存在的各类物质的分析;简化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分析时间一般比HPLC短;由于柱效高,有可能使同一个分离条件适合多种样品中多组分的分析;HPCE所采用的毛细管柱易于全面清洗,不必担心柱污染而报废:所用的化学试剂少、价廉、分析成本低,特别适合于我国国情。 超声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探讨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探讨 邬元娟1,王文亮2,岳 晖1,谷小红1,姜国华1,尚燕3 (1山东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济南 250100;2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济南 250100; 3 莱芜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莱芜 271100) 作者简介:邬元娟(1977~),女,山东济南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研发。 通讯作者:王文亮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新技术,分析了这些新技术在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天然产物;提取;新技术 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2,2008 2008年第2期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是指从再生资源中提取的具有独特功能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中许多有效成分是疾病防治、强身健体的物质基础。天然产物安全性高,已成为医药、食品及饲料的重要来源。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包括有黄酮、多酚、萜类等几百种,其分子主要特点有: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从几百到几千;具有一定的极性,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上取得突破,开发高效的天然产物分离方法对彻底改变中国天然产物开发层次低、生产方式粗放、技术落后等有重要作用,对我国中药现代化及改造和提升传统中药行业有重要意义[1,2]。 1超临界萃取 1.1超临界萃取的原理 超临界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一般采用CO2作为萃取剂,具有工艺简单、无有机溶剂残留、操作条件温和、不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优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提取分离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超临界萃取技术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逐步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是研究和应用较为成功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溶解能力和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对压力、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的特性,通过升温、降压手段(或两者兼用)将超临界流体中所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它兼有精馏和萃取两种作用[1]。 1.2超临界萃取的特点与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具有一系列优点:一是选择性好,可通过对温度、压力的调控改变物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有针对性地萃取天然产物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二是操作温度低,能有效防止中药中热敏成分和化学不稳定成分的高温分解和氧化。三是可调节萃取物的粒度,使萃取物达到期望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四是萃取率高,萃取周期短,溶剂回收方便简单,可循环使用,无污染。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挥发性成分、低分子质量、低极性和脂溶性成分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能,因而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上述成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极性较强的物质的提取,可以通过在萃取时加人夹带剂,提高这些物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提高和维持萃取的选择性。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全氟聚醚碳酸铵能使二氧化碳与水形成分散性很好的微乳液,从而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水溶液体系,现已经使强极性化合物蛋白质的提取成为可能。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较难普及。但随着国产化、工业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生产设备的开发,超临界萃取技术将在中药提取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1,2]。 2超声波提取技术 2.1超声波提取的原理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技术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技术 ■常温超高压技术 高压生物化学研究已经证明:压力达到一定值,蛋白质、多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大分子会发生变性,但生物碱、低聚糖、甾、萜、苷、挥发油、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则不发生任何变化。 在高压生物化学的研究中还证明了:高压灭菌的机理是,压力作用于微生物,使细胞壁变性、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泄,从而使微生物致死。在肉、鱼、水果、蔬菜的高压加工中也证实了细胞的这种变化。 超高压提取就是利用了超高压对生物材料的这种作用实现有效成分提取的。植物细胞壁上有很多微孔,因此我们可以把植物细胞壁看作是由许多微孔组成的薄膜。当植物细胞处于溶剂中时,溶剂将通过这些微孔进入细胞内部。 1.升压时: 通过渗透作用,溶剂进入细胞内部;由于我们施加的压力非常大,因此通量很大,细胞内部在短时间内就会充满溶剂。 细胞内部充满溶剂后,细胞壁两侧压力平衡。 2.保压时: 细胞内容物与进入细胞内部的溶剂接触,经过一段时间,有效成分溶于这些溶剂中。 3.泄压时: 细胞外部的压力减小为零,细胞内部的压力仍然保持平衡时的压力,此时压力差与施加压力时方向相反。由于我们施加的是超高压,因此这种反方向的压力差仍然是很大的。 4.在反方向压力作用下,细胞壁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了其反向变形极限,细胞壁破坏;于是,溶解了有效成分的溶剂泄出,与其它溶剂汇合。 5.如果在反方向压力作用下细胞壁的变形仍然没有超过其反向变形极限,细胞内部已经溶解了有效成分的溶剂将通过渗透作用排出,与其它溶剂汇合。由于反方向压力差非常大,因此溶解了有效成分的溶剂快速且完全地泄出。

常温超高压提取技术可以使用多种溶剂,包括水、不同浓度的醇和其它有机溶剂,可以从不同的天然产物中提取不同性质(如生物碱、黄酮、皂甙、多糖、挥发油)的有效成分。 ■超声波提取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的机械波。超声场主要通过超声空化向体系提供能量。频率范围在15-60kHz的超声,常被用于过程强化和引发化学反应,超声波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面已有了一定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对细胞膜的破坏,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与释放,超声波使提取液不断震荡,有助于溶质扩散,同时超声波的热效应使水温基本在57℃,对原料有水浴作用。超声波提取与传统的回流提取、索氏提取发比较,具有提取速度快、时间短、收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已被许多天然产物分析过程选为供试样处理的手段。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微波是一种非电离的电磁辐射。微波辅助提取(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 ion,MAE)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新发展起来的技术。被提取的极性分子在微波电磁场中快速转向及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起发热,可以保证能量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利用,易于溶出和释放。微波辅助提取(以下简称微波提取)的研究表明,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少、有效成分收率高的特点,已被成功应用在药材的浸出、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方面。它的原理是利用磁控管所产生的每秒24.5亿次超高频率的快速震动,使药材内分子间相互碰撞、挤压,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过程中,药材不凝聚,不糊化,克服了热水提取易凝聚、易糊化的缺点。 微波萃取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宜于对热稳定的产物。 ■酶法提取技术 天然植物的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其中的有效成分往往是包裹在细胞壁内。酶法就是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等(主要是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的细胞壁,以利于有效成分最大限度溶出的一种方法。酶反应可以较温和的将植物组织分解,从而大幅度提高提取效率。 ■分子蒸馏技术

几类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几类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几类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本人总结了一些分离方法,以抛砖引玉! 总述 1)提取前文献查阅综述和药材生药鉴定2)提取方法 ①粉碎成粗粉 ②有机溶剂法和水提法③水蒸气蒸馏法④升华法 3)分离纯化法 ①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a.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 b.改变溶液的极性去杂 c.酸碱法 d.沉淀法 ②根据物质分配比不同极性分离 a.液-液萃取法 b.反流分布法 c.液滴逆流层析法 d.高速逆流层析法 e.GC法 f.LC法:LC分配层析载体主要有---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有正反相之分;压力有低、中、高之分;载量有分析、制备之分。 ③根据物质吸附性不同极性分离 a.※极性吸附剂(如SiO2,Al2O3...)极性强,吸附力大 ※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力强(洗脱时洗脱力随洗脱剂的极性降低而增大)。 b.化合物的极性大小依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极性大小 而定; 溶剂的极性大小可按其介电常数大小排列 (极性渐大> ): 己烷苯无水乙醚CHCl3 AcOEt 乙醇甲醇水e 1.88 2.29 4.47 5.20 6.11 26.0 31.2 81.0 c.氢键力吸附聚酰胺吸附层析--洗脱剂的洗脱力由小到大为: 水> 甲醇> 丙酮> NaOH液> 甲酰胺> 尿素水液 ④根据物质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 如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 and LH-20...)过泸法等 ⑤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的分离法离子交换法: 强酸:-SO3H 强碱:-N+(CH3)3Cl- 弱酸:-CO2H 弱碱:-NH2(NH,N) 一、糖及苷类的提取和分离 1 溶剂处理法 2 铅盐沉淀法 3 大孔树脂处理法 4 柱色谱分离法 二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一提取方法: 一般选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可同时将游离态和成苷的蒽醌类化合物从药材中提取出来,浓缩后再依次用有机溶剂提取(多用索氏提取法),可根据极性大小不同进行初步分离(如将苷和苷元分开)。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技术】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技术】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 ■常温超高压技术 高压生物化学研究已经证明:压力达到一定值,蛋白质、多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大分子会发生变性,但生物碱、低聚糖、甾、萜、苷、挥发油、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则不发生任何变化。 在高压生物化学的研究中还证明了:高压灭菌的机理是,压力作用于微生物,使细胞壁变性、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泄,从而使微生物致死。在肉、鱼、水果、蔬菜的高压加工中也证实了细胞的这种变化。 超高压提取就是利用了超高压对生物的这种作用实现有效成分提取的。植物细胞壁上有很多微孔,因此我们可以把植物细胞壁看作是由许多微孔组成的薄膜。当植物细胞处于溶剂中时,溶剂将通过这些微孔进入细胞内部。 1.升压时: 通过渗透作用,溶剂进入细胞内部;由于我们施加的压力非常大,因此通量很大,细胞内部在短时间内就会充满溶剂。

细胞内部充满溶剂后,细胞壁两侧压力平衡。 2.保压时: 细胞内容物与进入细胞内部的溶剂接触,经过一段时间,有效成分溶于这些溶剂中。 3.泄压时: 细胞外部的压力减小为零,细胞内部的压力仍然保持平衡时的压力,此时压力差与施加压力时方向相反。由于我们施加的是超高压,因此这种反方向的压力差仍然是很大的。 4.在反方向压力作用下,细胞壁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了其反向变形极限,细胞壁破坏;于是,溶解了有效成分的溶剂泄出,与其它溶剂汇合。 5.如果在反方向压力作用下细胞壁的变形仍然没有超过其反向变形极限,细胞内部已经溶解了有效成分的溶剂将通过渗透作用排出,与其它溶剂汇合。由于反方向压力差非常大,因此溶解了有效成分的溶剂快速且完全地泄出。

几类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几类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本人总结了一些分离方法,以抛砖引玉! 总述 1)提取前文献查阅综述和药材生药鉴定2)提取方法 ①粉碎成粗粉 ②有机溶剂法和水提法③水蒸气蒸馏法④升华法 3)分离纯化法 ①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a.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 b.改变溶液的极性去杂 c.酸碱法 d.沉淀法 ②根据物质分配比不同极性分离 a.液-液萃取法 b.反流分布法 c.液滴逆流层析法 d.高速逆流层析法 e.GC法 f.LC法:LC分配层析载体主要有---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有正反相之分;压力有低、中、高之分;载量有分析、制备之分。 ③根据物质吸附性不同极性分离 a.※极性吸附剂(如SiO2,Al2O3...)极性强,吸附力大 ※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力强(洗脱时洗脱力随洗脱剂的极性降低而增大)。 b.化合物的极性大小依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极性大小 而定; 溶剂的极性大小可按其介电常数大小排列 (极性渐大> ): 己烷苯无水乙醚CHCl3 AcOEt 乙醇甲醇水e 1.88 2.29 4.47 5.20 6.11 26.0 31.2 81.0 c.氢键力吸附聚酰胺吸附层析--洗脱剂的洗脱力由小到大为: 水> 甲醇> 丙酮> NaOH液> 甲酰胺> 尿素水液 ④根据物质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 如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 and LH-20...)过泸法等 ⑤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的分离法离子交换法: 强酸:-SO3H 强碱:-N+(CH3)3Cl- 弱酸:-CO2H 弱碱:-NH2(NH,N) 一、糖及苷类的提取和分离 1 溶剂处理法 2 铅盐沉淀法 3 大孔树脂处理法 4 柱色谱分离法 二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一提取方法: 一般选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可同时将游离态和成苷的蒽醌类化合物从药材中提取出来,浓缩后再依次用有机溶剂提取(多用索氏提取法),可根据极性大小不同进行初步分离(如将苷和苷元分开)。 对于多羟基蒽醌或具有羧基的蒽醌(如大黄酸),在植物体内多以盐的形式存在,难以被有机溶剂溶出,提取前应先酸化使之游离。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姓名:吴震 专业:生药学 学号:201312283018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提取是中药制药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最终药物制剂的质量和成本,以及中药制药业的现代化水平。本文着重分析了近些年来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研究和应用进展。这些提取技术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酶法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等。 关键词:天然产物;提取技术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规范,提高中药的质量,研究开发进入国际中药市场的中药产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而提高中药的质量,让中药进人国际市场,这就对中药的制备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过程是其重要的关键环节。现将天然产物提取技术进行综述。 1天然产物传统的提取方法 传统中草药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两种。溶剂提取法有浸渍法、渗流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有效成分提取率不高,杂质清除率,低能耗,高生产周期长等缺点,直接影响了中药制药产业的发展[1]。 2天然产物现代的提取方法 2.1超声波提取技术 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的电磁波,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超声提取技术是近年来应用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的一种最新的较为成熟的手段。研究表明,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加速度、强烈空化效应、热效应、搅拌作用等,都可以加速药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节约溶剂,并且免去了高温对提取成分的破坏。 2.1.1超声提取的原理 (1)空化效应空化效应是超声提取的主要动力。液体中往往存在一些真空或含有少量气体或蒸汽的小泡,当一定频率的大量超声波作用在液体时,尺寸适宜的小泡能产生共振现象,它们在声波的稀疏阶段迅速胀大,在声波的压缩阶段又被绝热压缩,直至湮灭。小泡在湮灭过程中,能够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和几千个大气压的高压冲击波,这就是空化现象。这种强烈的冲击作用能使物料破碎,也能造成生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破裂,从而加速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及溶解。 (2)机械效应超声在传播过程中,会引起介质质点交替的压缩与伸张,构成了压力的变化,这种压力的变化将引起机械效应。对于中药提取过程,这种机械效应包括简单的骚动效应和溶剂与药材组织之间的摩擦。这种骚动效应可使蛋白质变性,细胞组织变形;而超声波引起的介质质点的加速度与超声波振动频率的平方成正比,有时超过重力加速度的数万倍,由于溶剂和药材组织获得的加速度不同,即溶剂分子的速度远大于药材组织的速度,从而使它们之间产生摩擦,这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综述

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中极具潜力的原料资源,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复杂,含量低,难于富集,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不仅步骤繁琐,能源及材料消耗大,而且产率及纯度不高,尤其难以分离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组分。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在天然药物中推广应用。现将近年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纯化新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超临界流体是温度与压力均在其临界点之上的流体,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有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与气体相接近的黏度及高的扩散系数,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动、传递性能,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较多。目前,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已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得挥发油、生物碱、苯内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苷类、萜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这项技术不仅可提高提取效率,还可大量保存热不稳定及易氧化成分,可提取含量低的成分,以及选择性地提取目标产品[2]。 2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递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目的。膜分离技术具有过程简单、无相变、分离系数大、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可常温连续操作、可直接放大等优点,是一项高新技术。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中

的应用将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还能提高我国中药的附加值,有利于中药出口。可以展望,膜分离技术必将在21世纪推动中药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是一种不用任何固态载体或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该技术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具有制备量大和溶剂消耗少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医学、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近年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在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王凤美等[4]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丹酚酸B化学对照品,所用的溶剂系统为正己烷- 乙酸乙酯- 水- 甲醇(1.5∶5∶5∶1.5),一次分离可制备63.4 mg 丹酚酸B,纯度为98.16%,同步完成复杂样品的分离、纯化和制备。 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以高质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的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的类液相分离技术。该技术用于分析中草药,具有以下优势:分离模式多,适合于中草药中存在的各类物质的分析;简化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分析时间一般比HPLC短;由于柱效高,有可能使同一个分离条件适合多种样品中多组分的分析;HPCE所采用的毛细管柱易于全面清洗,不必担心柱污染而报废;所用的化学试剂少,价廉,分析成本低,特别适合于我国国情[5]。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自学报告

8.3.1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分子量小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故可以用此法进行提取。 (2)有机溶剂提取法 游离蒽醌类成分常用不同极性的溶剂顺次进行分级提取,并可得初步的分离,所花时间较长。提取液再进行浓缩,有时在浓缩过程中即可析出结晶。 (3)碱提取-酸沉淀法 用于提取带游离酚羟基的醌类化合物。酚羟基与碱成盐而溶于碱水溶液中,酸化后酚羟基被游离而沉淀析出。 (4)其他方法 提取蒽醌苷类一般选用乙醇或甲醇做溶剂,此时亦可同时提出游离蒽醌类,故回收溶剂后可得到总蒽醌。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在醌类提取中也有应用,既提高了提出率,也避免了分解。 8.3.2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1)游离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一般采用溶剂分步结晶法、梯度PH萃取法和色谱法。对于结构极性差别大的蒽醌混合物,可利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分别萃取分离 梯度PH萃取法是分离游离蒽衍生物的经典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手段。但此法也有局限性,酸性差别不大的羟基蒽醌混合物的分离存在着局限性。此法对水溶性的蒽醌苷类不适用。 色谱法对蒽衍生物的分离效果好,一般都先用经典方法对蒽衍生物进行初步分离后,再结合柱色谱或制备性薄层色谱作进一步的分离。 (2)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蒽醌苷类与蒽醌衍生物的苷原的极性差别较大,故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含有蒽醌衍生物的乙醇提取液浓缩后,用与水不相混的有机溶剂反复萃取,游离蒽醌将转溶于有机溶剂中,蒽醌苷类仍流域水溶液。 (3)蒽醌苷类的分离 蒽醌苷类因其分子中含有糖,故极性较大,水溶性较强,分离较苷原困难,一般不易得到纯品,需结合吸附或分离柱色谱进行分离。待在色谱之前,需要采用溶剂法或前沉淀法处理粗提物,出去大部分杂质,制得交春的总苷后再进行色谱分离。 色谱法为分离蒽醌苷类化合物的最有效方法。常用的柱色谱填料有聚酰胺、硅胶及葡聚糖凝胶等。 大黄中5种游离苷原可用博层色谱检识。展开剂:石油醚(30~60度)-甲酸乙酯-甲酸(15:5:1)或正乙烷-乙酸乙酯-甲酸(30:10:0.5)。显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再置氨蒸气中熏数分钟后,于日光中检视。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传统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加以总结。 关键词:天然药物中药提取分离 Progress in the Techniques of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Natural Products Abstract: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 briefly,and summarized the new techniques and new method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Natural products;Chinese medicin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1引言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华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传统用药强调炮制和复方,中药的功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被证明是稳定有效的。在当下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凑中,西药由于其快速、便捷的特点,使其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首选。但是随着绿色养生的生活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中药被更多地现代人所应用。为了使中药能够走出国门,我们对于中药的研究方法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进而更好的为世人服务,而从中药中提取天然产物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中极具潜力的原料资源,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复杂,含量低,难于富集,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不仅步

第2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习题】 (一)选择题 [1-210] A 型题 [1-90] 1.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2.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丙酮 B. 醋酸乙酯 C. 正丁醇 D. 氯仿 E. 石油醚 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 乙醚 B. 丙酮 C. 甲醇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D. 乙醇 E. 丙酮/甲醇(1:1) 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A. 甲醇 B. 正丁醇 C. 丙醇 D. 丙酮 E. 乙醇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 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 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 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A. 石油醚 B. 氯仿 C. 苯 D. 乙醚 E. 乙酸乙酯 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A. Et2 O B. CHCl3 C. C6 H6 D. EtOAc E. EtOH 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 Et2 O B. EtOAc C. CHCl3(氯仿) D. EtOH E. BuOH (正丁醇)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 A. MeOH、Me2 CO、EtOH B. n-BuOH、Et2 O、EtOH C. n-BuOH、MeOH、Me2 CO、EtOH D. EtOAc、EtOH、Et2 O E. CHCl3 、Et2 O、EtOAc 1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 内容简介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简介: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热点问题,要求精细、高效利用生物资源。吾国生物资源丰富,每种生物又由多种物质组成,它们都属于动物、植物、昆虫、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主代谢和次代谢的化学物质,也叫天然产物,这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天然产物资源。 生物体中化学物质的研究和深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求的社会经济价值。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就是运用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组成的化学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的过程。 本书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系统地阐述了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以及各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工艺特性。本书可供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化工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用作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目录:第一章绪论 一、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的特点 二、天然产物开发利用概况 三、天然产物分离工艺设计策略和技术进展 四、天然产物提取过程的选择 五、天然产物提取利用建议 第二章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 第一节天然产物开发利用方案确定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查阅文献资料和收集信息 三、天然产物提取实验设计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四、天然产物提取中试设计 第二节原料细胞结构与提取工艺特性 一、原料与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特性 二、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天然产物成分的浸出 三、破坏细胞膜和壁的方法 四、原料的质量控制 五、原料的前处理 六、提取时对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保护措施 第三节天然产物传统分离纯化方法 一、提取法 二、萃取法 三、微波提取 四、超声波提取 五、过滤 六、蒸发浓缩 七、沉淀法 八、结晶 九、干燥

第二章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1

第二章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 第一节天然产物开发利用方案确定 天然产物提取程序依研究目的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分为选定研究对象、生物材料采集和品种鉴定、文献资料调研、化学成分预试验、活性提取部位和活性化合物跟踪分离和结构鉴定、活性成分结构改造和构效关系、药理、毒理、药物代谢动力学、制剂工艺(处方及工艺、质量分析与控制、稳定性实验、生物利用度)、临床实验、中试、正式生产等步骤。 研究对象的确定 ?总则:选题应与社会发展和需求密切相关,围绕天然产物研究的趋势和方 向确定所研究的天然产物对象。 ?根据古代医学典籍、民族医学实践提供的资料或民间经验和临床观察确定 研究对象; ?根据当地植物样品随机选取研究对象; ?根据天然产物成分信息确定研究对象; ?在已有的天然产物、医药学及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文 献检索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市场商品要求确定研究对象。 相关文献资料和收集信息 ?与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有关的期刊杂志、数据库主要有: ?Natural Prodouct Report,1984,英国皇家化学会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美国化学会与美国生药学会合办 ?Phytochemistry,国际植物生物化学与天然有机化学的专业期刊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中国和日本合办 ?The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韩国药学会主办 ?Journal of Natural Remedies,印度主办 ?Journal of Essential Oil Research,美国主办 ?Phytochemieal Analysis,英国主办。 ?Phytochemical Reviews,英国主办,欧洲天然产物学会会刊 ?Phytomedicine,国际植物疗法和植物药理学杂志,德国主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