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有哪些有趣生活习惯

日本人有哪些有趣生活习惯
日本人有哪些有趣生活习惯

日本人有哪些有趣生活习惯

日本人有哪些有趣的生活习惯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日本人的有趣生活习惯

1、日本人很喜欢泡澡,不过是在一家人轮番洗完之后,大家坐在一起泡。

一方面:毕竟已经洗干净了[身体がきれいになった]嘛。

另一方面:一个一个泡太浪费时间了呀!

2、爸爸会和女儿一起泡澡,上文讲了为了节约时间,女儿还小的时候还好,极个别家庭女儿上高中了还跟爸爸一起泡……大家自行想象吧。

3、仍然流行长子(女)继承制:

记得《寿司之神[寿司の神]》里面就是大儿子继承父亲的店铺,小儿子只能自己另外开店,做一样的寿司也不能用爸爸的招牌。

寿司之神的店铺在银座,下图为他的二儿子开的六本木分店。

4、成人礼、婚礼、葬礼……一个公司可以全部搞定,公司员工去主持的时候一定要确认着装是否得体,否则……

公司还有会员服务,很多家庭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加入会员,每月给一点会员费,之后孩子的每一次X礼都能得到这个公司的服务了~

5、僧人只是一种职业,大多是家族传承,可以结婚(不然怎么家族继承?)。

《朝九晚五》里的山下智久不仅结了婚,撩妹还撩到了全世界。

6、日本分开过的情人节:2月14日是女生给男生送礼物,一般是送巧克力。一种是送给恋人的“本命チョコ”,另一种是送给朋友同事的“義理チョコ”。

如果中国女生和日本男生谈恋爱,那在2月14号这天很容易分手吧……

日本男生:诶,我的巧克力呢?她是不是不爱我了?

中国女生:为什么情人节不给我送礼物?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不过3月14日就轮到女孩子收礼物啦,这次礼物没有特定,随便什么都可以(所以男生们还是得绞尽脑汁选礼物啊)。

顺便告诉男孩子们忘记送女朋友礼物应该怎么道歉呢?

私を殺してください!

一定会得到女朋友的原谅的~

7、日本人很多时候更喜欢独来独往,所以很多咖啡店、餐厅都设有一人桌,一个人吃饭[一人でご飯を食べる]也不会觉得尴尬~(为什么看起来更凄惨的样子……)

8、日本女孩子看起来软软萌萌的,在外吃饭也只吃一小块,真的能吃饱吗?[いっぱいになれるんですか?]

显然不会,她们只是为了不在人前保持优雅斯文的形象,没人的时候再狂吃狂吃回来啦!

9、不仅女孩子真的在下雪天穿短裙丝袜,男生也很少穿大衣,因为……“别人都不穿啊[みんなは着てないよ]。”

秋田在日本东北部,然而66人中55人不穿大衣……难道男

孩子比较不怕冷吗?

还是挺冷的……

同样在意形象的日本男孩子觉得穿大衣显得臃肿不好看,更重要的是看起来身体不好(虚……)的样子。

10、黑社会很合法:可以登记成为组织和社团法人,“结社自由”「結社の自由」,可以申请执照,有必要的话还会很老实的配合警察调查。

当然了,犯法了的话照样会被警察叔叔惩罚,不过并不会因此强制取缔组织和社团,只惩罚犯罪的个人。

一部の暴力団は非合法な活動を展開する組織体であるが、組織および維持すること自体は日本国憲法第21条の「結社の自由」により法的に保証され原則としては国家権力も迂闊な介入は出来ない。

部分暴力团虽属于进行非法活动的团体,但组织的存在及其维持得到日本国宪法第21条“结社自由”的保护,所以国家权力不能随便插手。

11、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吃饭前会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吃完了再说一句「ご馳走さまでした(多谢款待)」,有人说这是要让饭菜做个心理准备……

我认为是给周围的人表示:我要吃饭啦你们不要打扰我!

12、日本人基本不会自己给自己倒酒,都是互相倒酒,如果一个人的话,老板也会给你倒酒哦~

13、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出了名的不给人添麻烦的性格,但是具体到什么程度了呢?

ほかの人に迷惑をかけないでください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人自杀就算是卧轨也要选末班车,以免妨碍白天的列车运行;

但是很少有人选卧轨,因为死后现场不太美好,警察收拾起来很麻烦;

更不会在出租屋自杀,因为房东再次出租不利;

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还会预先准备好丧葬费用……

如果死后可以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的话,我想日本人一定会这么做的。

还有很多很多日本人独特的文化习俗,以及很多词义用法上的注意事项,不了解这些就贸然去日本的话,很可能引起误会和不满的!

浅析老舍语言幽默特质及原因【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浅析老舍语言幽默特质及原因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阅历有利与他创作幽默风格的形成。1924年之后五年旅居英国的生活,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大量阅读了外国文学作品,其中狄更斯的作品对他影响最大。在英国生活的这五年,帮老舍打开了他的眼界,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的兴趣。1926年写成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创作了另二部长篇《赵子曰》(1926年)与《二马》(1929年),作品中幽默俏皮的语言一下收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到30年代中期,其创作进入鼎盛时期。期间最出色的作品《骆驼祥子》(1936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此外,还贡献了《猫城记》(1932年)、《离婚》(1933年)、《牛天赐传》(1936年)等长篇巨制,《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以及《断魂枪》、《月牙儿》等短篇小说。老舍是多产作家,一生共写了一千多篇作品,约七八百万字。纵观老舍的作品,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一贯的幽默风格始终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用曹禺的话说就是“他的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那么崇高的地位,那么我们的老舍先生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 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矛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特别是他的幽默特质,在现代作家中别具一格。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老舍说“北平人,正像别处的中国人,只会吵闹,而不懂什么叫严肃”,“北平人,不论是看着一个

日本各部门称谓

日本各部门称谓 日本的省相当于我们的部,省的长官可以称“大臣”,相当于“部长”;厅的级别比省低,相当于我们的总局。 还有,防卫厅已经升格为防卫省。 内阁官房:(日文:ないかくかんぼう;英文:Cabinet Secretariat)相当于我们中央书记处、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综合职能,但职权更大些。是日本内阁所置的行政机关,负责整理阁议(内阁会议)事项、内阁的庶务,以及对各部门的施政做出总合调整。内阁官房长官兼国务大臣,是首相的左右手,往往会参与首相的组阁过程。 国家公安委员会:相当于我们的公安部。警察厅只不该委员会下属的一个部门。 总务省:(そうむしょう、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其主要管理范围包括了行政组织、公务员制度、地方行财政、选举制度、情报通信、邮政事业、统计等。 厚生劳动省:是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厚生劳动省设有11个局,主要负责日本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提供、药品和食品安全、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等职责。以及7个部门,在卫生领域,其涵盖了我们的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劳动社保部的医疗保险、民政部的医疗救助、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境卫生检疫等部门的相关职能。 国土交通省:(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其业务范围包括国土计划、河川、都市、住宅、道路、港湾、政府厅舍营缮的建设与维持管理等。相当于我们的国土资源部、交通部、水利部、铁道部等部门。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分析《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的言语幽默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分析《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的言语幽默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幽默不仅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同时活跃和改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幽默是必不可少的交际技能与交际润滑剂。根据其特有的人所具有的品质、能力与技能,幽默可以归为人类的区别特征之一。 因此,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与专家,诸如哲学、文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开始进行了多角度多元化的幽默言语分析与阐释,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都是成绩斐然的。根据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与作家阿瑟·凯斯特勒关于幽默的分类来看,学界普遍认同将幽默分为言语幽默、情景幽默与文化幽默。纵览言语幽默研究发展历程,对于言语幽默的研究呈现出从一元化、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多元化、多学科、重应用的研究层面转变。 而近年来,虽然言语幽默研究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一直还没有一个能够完全阐释出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机制与过程。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发展,给予了言语幽默研究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与理论视角。这其中,就包括了近来不断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 虽然这两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言语幽默认知层面的问题,但是它们仍旧只是比较笼统不太系统的理论原则,并没有完全详细的展示出言语幽默的具体形象的心理认知过程与步骤。因此,本文参照王文斌在2004年提出的幽默言语的解读认知过程即以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之间的互补性来解读言语幽默的认知机制。本文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第八季为语料,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即从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与此两者之间的互补性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来分析

言语幽默产生、发展、理解的认知机制。 通过对《生活大爆炸》——第八季言语幽默的分析,旨在对比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在言语幽默的实践分析中阐释将其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进而能够进一步的运用到言语幽默认知机制的实践当中去。本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引言主要简述的是国内外言语幽默研究学者所得出的理论成果,旨在通过回顾言语幽默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方式,剖析出认知语用学角度分析言语幽默的合理性与创新性所在。 正文由三章所构成: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首先此章节对于认知语用学进行简要概述,说明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认知语用学的重要意义,以为本文进一步将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互补性来分析语言幽默作出理论基础:接下来逐一简要概述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具体内容;其次对于幽默的定义、幽默的分类、幽默研究综述进行简要分析与归纳,最后将《生活大爆炸》第八季进行简要介绍与概括,分析其言语幽默特点背后的文化信息。第二章、第三章为本论文的主体。 第二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将关联理论原则与概念整合理论应用到分析《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的三种言语幽默即语言言语幽默、情景言语幽默与文化言语幽默。本章节旨在通过借助两种理论比较性地来分析言语幽默,进一步为下一章节探究两种理论互补性提供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践支撑。第三章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分析概括下关联理论在分析言语幽默时的不足之处;接下来分析概括下概念整合理论在分析言语幽默时的不足之处;接下来分析该两者理论互补结合在分析言语幽默中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介绍当前较为权威的互补性理论——幽默言语的解读认知过程即将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之间的互补性来解读言语幽默的

关于幽默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幽默理论的研究综述 黄奕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心理系师范班10070330128)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幽默研究的主要理论以及其在最新领域的进展,回顾了传统的三大理论,即:从社会行为角度而言的蔑视论/优越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然后着重介绍了幽默在认知方面的重要理论和最新进展。也有三个理论,即:框架转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并对以上理论做出稍许阐释。最后简要介绍了最新幽默研究在语言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幽默的大脑加工机制,在这些新的领域所获得的幽默研究也具有其特别之处,丰富了对幽默的研究。 关键字:幽默;蔑视论;释放论;乖讹论;框架转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理论 1 引言 幽默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它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评价一个人很幽默,则某种意义上代表着这个人比较受欢迎。幽默也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幽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以后的世纪里不断得以修正、检验和发展。关于幽默的研究比较丰富多彩,大体有三大传统理论范畴:从社会行为角度而言的蔑视论/优越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这三种理论中,第一种优越/ 蔑视论展示了言语编码者的一种不良心态,第二种释放论表明信息传递所产生的效果,第三种是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将不和谐或不协调的对象在大脑中以某种方式统一起来并联通,只有该理论涉及幽默的生成机制问题。此外还有从语言学,机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语言学等领域的幽默理论和幽默研究概况。 2 三大传统理论 2.1 蔑视/优越论 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期,柏拉图就曾经讲到,幽默是人们对相对无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亚理士多德则认为喜剧是对于逊于一般人的模仿。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喜剧是对逊于一般人的人们的模仿。后来霍布斯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观点,在对人类情绪情感范围的合成性分析中,他指出了优越感在幽默中的作用。他阐释说,人们总是处于相互竞争中,并

中国维新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中国维新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都因长期停滞在落后的封建社会里,先后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然而日本,一个又小又穷,资源贫乏的偏僻岛国,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通过明治维新,便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多方面的脱胎换骨,变为资本主义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其发展之快,令人惊异。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希望学习日本通过维新变法振兴国家,却惨遭失败。中国维新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在相似的历史时空下,却有着不一样的结果。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领导人的影响深远 狭义的明治维新指的是1868年日本讨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明治政权(所谓“王政复古”)。日本有所谓的“万世一系”这一说法。即日本的天皇从第一任的神武天皇起,都是以血缘世袭,代代相传,从未中断。但事实上,天皇在日本实际上掌握政权的时期只有500年,政权却旁落了1000年。天皇可以说是只是一个傀儡。然而幕府统治终于在时代的发展 之下走向了末路。天皇的作用在特殊时期显得重要起来。日本学者丸山竹秋说:“天皇制——那种建立在有几千年历史培养起来的情感基础上的天皇制,是全体日本人生命的存在,这不是来自于某种道理和简单的情感,而是来自于漫长的历史中有那种刻骨铭心的‘永远互相信赖的敬爱’结成的一体感。这种一体感平常也许感觉不到,甚至还会忘记,一旦日本面临重大历史关头,它的重要性就自然而然的显示出来。”在国家的特殊时期,天皇又重新登上 了历史舞台,掌握了政治实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治天皇无疑是特殊又幸运的一代天皇。明治天皇英明果敢,富有想象力,锐意进取,发誓变法图强。明治天皇已掌握了政权,并得到国内实力派资产阶级的支持,封建势力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了,因此各项政策的推行必然雷厉风行,卓有成效。 而中国维新派依靠的是无实力的皇帝,光绪虽然是一位希望有所作为的青年皇帝,无奈他手中并没有实权,他于1875年即皇帝位,到1908年去世,在位共34年,其中头15年是慈禧垂帘听政。1898年后的19年里,光绪被慈禧软禁。他真正可以有所作为的只是从1889年3月亲政开始到1898年9月戊戌变法为止的不到10年的时间,而且在这十年里,他也还是受到慈禧的牵制,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自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有英明的决策,也无法有效的实行。新政的推行在帝党和后党的争夺中步履艰难,最终夭折于慈禧的宫廷政变。权责相符。一个政治系统,其最高领导者,没有实权,成了傀儡,无疑已经是濒临险境的系统。因此光绪无法通过戊戌变法做出成就。这一原因也导致了变法失败。 第二、阶级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当时中国历史的新生力量,它的成分相当复杂,有的是由握着封建财富的地主、官僚和旧式商人投资与近代企业转化来的,他们与本国封建势力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是由发了财的买办投资与近代企业转化来的。①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和中下层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与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不同,其政治要求也不同:上层倾

日本对月份的叫法

一月睦月(むつき):正月初春月年始月太郎月年端月 睦月的意思是睦表示对人尊重…关心他人...与他人保持友好关系…正是因为这样...一年的开始用睦月最合适… 二月如月(きさらぎ):梅月解月花月草生月芽月 如月的意思是欢庆... 三月弥生(やよい):桜月花见月花咲月桃月嘉月春惜月梦见月 弥生的意思是新生…一到春天...花草皆露新芽…初生之象... 四月卯月(うづき):卯の花月鸟月花残月清和月得鸟羽月夏初月 卯月的意思是生长…正是草木发芽万物更醒之际...代表无尽的活力与发展力… 五月皐月(さつき):早苗月五月雨月雨月橘月早月菖蒲月 皋月的意思是热暑...因为从这个季节开始天气会逐渐变得炎热… 六月水无月(みなづき):风待月松风月伏月常夏月鸣神月鸣雷月葵月水无月的意思是没有水的月...象征日本的雨季…猜得出这或许是出于对天神的虔诚谢意而起的名字...因为天神把雨全部降到地球上面…所以天上就会没有雨水了... 七月文月(ふみづき):七夕月七夜月女郎花月兰月凉月文披月 文月的意思是书信往来的月…也许正在你焦急等待之时会有信来... 八月叶月(はづき):秋风月月见月木染月浓染月红染月雁来月 叶月的意思是离家出门…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季节... 九月长月(ながつき):菊月菊咲月夜长月小田刈月红叶月寝觉月 长月的意思是夜长的月…可能是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夜晚将会变的漫长的原因吧... 十月神无月(かんなづき):神有月(出云) 神去月雷无月初霜月时雨月神无月的意思是神仙离开的月…据说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各地的各路神仙都会聚集到出云这个地方来开会...在日本除了出云这个地方把神无月叫作神有月之外…其他的地方都会叫做神无月...神有月的意思是神仙回来的月… 十一月霜月(しもつき): 霜降月雪待月神楽月神帰月雪见月露隠叶月霜月的意思是结霜的月...因为从这个季节开始天气会逐渐变的寒冷… 十二月师走(しわす): 极月蜡月春待月限月果月亲子月梅初月 师走的意思是连平时很悠闲的老师都会变的繁忙...这反映出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大家都会忙于筹集钱财和还清欠债的习惯...总而言之…对于每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时期...

幽默言语研究简介提纲

幽默言语研究简介 一、幽默研究的意义 人类独有的品质、交际方式 “幽默是人类的区别特征”(Nash1985) “幽默的诸多方面都需要解释”(Raskin1985) 关涉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 “何谓幽默,为何幽默,怎样幽默,何时幽默,对谁幽默”??? “幽默容易辨认,但是不易分析——分析能帮助你运用幽默来创造幽默力量。”(斯坦恩2002) 探索语言与逻辑、认知、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人类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奥秘 幽默是一种交际中的会话含义,幽默言语的研究语用学不可回避 了解幽默的特点、规律,有助提高言语交际能力和人文修养,改善人际关系了解了幽默的认知机制,可以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心理治疗、人力资源管理 计算机语言以及人工智能的合成 对于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中幽默认知差异解读的意义 幽默奥妙的探索对于文学、美学、人类学、文化学以及哲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幽默”的由来及界定 “幽默”humour: “体液”→美学范畴 《九章〃怀沙》:“孔静幽默”→林语堂“幽默” 确定幽默含义,“是一桩了无止境的操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见。” 西方界定趋泛(笑话为主),中国界定偏窄(意味深长) 定义: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包括口语形式和书面语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引人发笑的作品 三、幽默的分类 西:

言语幽默(verbal humor)、非言语幽默(non-verbal humor); 有意幽默(intentional humor)和无意幽默(unintentional humor); 主动幽默(active humor)和被动幽默(passive humor); 攻击性幽默(aggressive humor)和非攻击性幽默(non-aggressive humor) 笑话(joke)讽刺(satire)、机智(wit)、反讽(irony)、喜剧(comedy)、俏皮话(wise-crack)、轶闻(anecdote)、parady(模仿)、farce(闹剧)、pun(双关) 政治笑话、性笑话、宗教笑话、犹太笑话等 中: 《笑林广记》:古艳、腐流、术业、形体、殊禀、闺风、世讳、僧道、贪吝、贫窭、讥刺、谬误等十二部 《古今谭概》:迂腐、怪诞、痴绝、专愚、谬误、无术、苦海、不韵、癖嗜、越情、佻达、矜嫚、贫俭、汰侈、贪秽、鸷忍、容悦、颜甲、闺诫、委蜕、谲知、儇弄、机警、酬嘲、塞语、雅浪、文戏、巧言、谈资、微词、口碑、灵迹、荒唐、妖异、非族、杂志 四、西方传统幽默理论 1.优越论/蔑视论(Superiority/Disparagement Theory)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黑格尔、达尔文、赫兹里特、贝恩 笑者借嘲笑别人或事物的不幸,或通过蔑视别人或事物来显示自己的优越2.释放论/慰藉论(Release / Relief Thoery) 斯宾塞、弗洛伊德、伊斯特曼 笑是社会约束所产生的紧张和压抑心理的一种释放和宣泄 3.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 康德、黑格尔、叔本华、贝蒂、马洛、苏斯、柯哀斯勒 两个或更多不一致、不适合、不协调的部分或情况,在一个复杂的对象或集合中统一起来,或以一种头脑能注意到的方式获得某种相互关系,笑便源出于此4. 机械说(Theory of Mechanism) 柏格森 从生命哲学和生命绵延说出发,用机械、僵硬、刻板定义滑稽

助动词ようだ そうだ らしい

助动词“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用法辨析 1.引言 “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从大的意义方面上来讲,“そうだ?らしい”可以表达“传闻”,即“听说……,据……说”。另外,三者都有表达推断(推测、判断)的用法。关于后者的用法,是对三者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日语语法书把“推断”叫做“推量、推定、婉曲な断定”等。相当于汉语的“好像(是)”、“似乎(是)”。关于三者异同的研究,许多学者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许多研究更侧重于理论方面,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真正使学生正确自如的运用三者。因此,这也为我们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现实存在的问题 3.问题的解决 为了全面掌握“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的用法,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应该明确每个助词的意义与用法,在细微处注意其各自的区别,掌握在表达传闻意义中“~そうだ”与“~らしい”的区别。其次,重点放在对三者在表达推断意义上的分析。3.1 传闻的“そうだ”和传闻的“らしい”的区别 传闻的“~そうだ”与“~らしい”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听说……”、“据……说”。传闻的信息来源经常用“によると”或者“では”来表示。虽然翻译成汉语时意思一样,但两者还是需要区别使用。除了他们在接续方式上的不同以外,在信息来源上有着些许细微的区别。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两个例句来理解。 例文①山下さんは今日は来ないらしいですよ(直接聞いたわけではないが、他の人がそう言っていた)。/山下先生今天好像不来了(不是直接听他讲的,而是别人那么说的)。 例文②山下さんは今日は来ないそうです(山下さんから「行かない」という伝言があった)。/听说山下先生今天不来了(山下先生留言说“不去了”)。 一般说来将本人直接听到的事情传达给他人的时候使用传闻助动词「~そうだ」,传达间接听到的情报时使用「~らしい」。当对传闻的内容有一点点不确定的时候,日本人使用「~によると~らしい」。 例文①天気予報によると、今日は雨が降るそうだ(→降るらしい)。 例文②手紙によると、鈴木さんは元気だそうだ(→元気らしい)。

日本十二个月的称呼和来历

日本十二个月的称呼和来历 01。睦月(むつき):正月、初春月、年始月、太郎月、年端月 02。如月(きさらぎ):梅见月、梅月、雪解月、初花月、小草生月、木芽月03。弥生(やよい):桜月、花见月、花咲月、桃月、嘉月、春惜月、梦见月04。卯月(うづき):卯の花月、鸟月、花残月、清和月、得鸟羽月、夏初月05。皐月(さつき):早苗月、五月雨月、雨月、橘月、早月、菖蒲月 06。水无月(みなづき):风待月、松风月、伏月、常夏月、鸣神月、鸣雷月、葵月07。文月(ふみづき):七夕月、七夜月、女郎花月、兰月、凉月、文披月 08。叶月(はづき):秋风月、月见月、木染月、浓染月、叶月、红染月、雁来月09。长月(ながつき):菊月、菊咲月、夜长月、小田刈月、红叶月、寝觉月10。神无月(かんなづき):神有月(出云)、神去月、雷无月、初霜月、时雨月11。霜月(しもつき):霜降月、雪待月、神乐月、神归月、雪见月、露隐叶月12。师走(しわす):极月、蜡月、春待月、限月、果月、亲子月、梅初月 请继续阅读:日语中十二个月的别称,日语各月份别称及意义。 睦月的意思是,睦表示对人尊重,关心他人,与他人保持友好关系。 正是因为这样,一年的开始用睦月最合适。 如月的意思是“欢庆”。 弥生的意思是“新生”,一到春天,花草皆露新芽,初生之象。

卯月的意思是“生长”,正是草木发芽、万物苏醒之际,代表无尽的活力与发展力。皋月的意思是“热暑”,因为从这个季节开始天气会逐渐变得炎热。 水无月的意思是“没有水的月”,象征日本的雨季。 猜得出,这或许是出于对天神的虔诚谢意而起的名字, 因为天神把雨全部降到地球上面,所以天上就会没有雨水了。 文月的意思是“书信往来的月”,也许正在你焦急等待之时会有信来。 叶月的意思是“离家出门”,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季节。 长月的意思是“夜长的月”,可能是因为从这个时侯开始夜晚将会变得漫长的原因吧神无月的意思是“神仙离开的月”,据说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各地的各路神仙都 会聚集到“出云”这个地方来开会。在日本除了“出云”这个地方把“神无月”叫作“神 有月”之外,其它的地方都会叫作“神无月”。“神有月”的意思是“神仙回来的月”。 霜月的意思是“结霜的月”,因为从这个季节开始天气会逐渐变得寒冷。 师走的意思是“连平时很悠闲的老师都会变得繁忙”。这反映出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大家都会忙于筹集钱财和还清欠债的习惯。总而言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时期。

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作用

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作用日本漫画及其周边产品充斥市场,而它并不象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流行于青少年间的时尚和游戏而已,卡通化的'新新人类'的诞生,代表的既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也是在特定时期,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强烈的文化认同乃至趋同。正如八九十年代对欧美文化的认同以麦当劳快餐、耐克鞋为载体,新世纪,对日韩文化的认同就变成以漫画为载体.卡通化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那么,能够了解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作用,也许真的有助于对这股潮流的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一、日本动漫的历史 日本动画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战前草创期 二、战后探索期 三、题材确定期 四、突破期 五、成熟期 六、风格创新期 二、日本动漫的特点: 1.战争 2.机器人 3.战斗与决斗 4.青春 5.偶像 6.美少女 7.美少年 8.宠物 9.剑 10.魔法 11.超能力 12.忍者

13.神话、传说 14.历史 15.感情 16.生活 17.校园 18.恋爱 19.孤儿 20.心理学 21.侦探 22.不死身 23.完美 24.破坏 25.幽默 26.悲剧 27.喜剧 28.人造人 29.双重人格 30.忆者 31.英雄 32.解谜 33.妖魔 34.理想 35.残酷 36.重要物件 37.后宫 38.Boy's Love(BL) 39.Girl's Love(百合) 三、日本漫画流行的原因 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很多小学

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都看过很多日本动漫。为什么日本漫画会那么流行呢?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漫画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儿童漫画(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少年漫画(以6~18岁的少男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少女漫画、唯美漫画、女性漫画(以超过20岁的女性,尤其是家庭妇女和白领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青年漫画(以18~25岁的青年男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有着更多成人化的元素,内容多表现上班族和大学生生活)等等。 其次,日本漫画的画风非常丰富和漂亮,很受读者的欢迎。而且故事的情节或紧凑、或新颖,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心态。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据三菱研究所的调查,在日本本土,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目前,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是日本的第三大产业。 四、日本文化对漫画发展的影响: 日本文化对漫画发展的影响,依我看,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大拓展了漫画的取材范围 在视独创性为第一生命的文学艺术界,但凡作品的创作都很讲究题材的选用,题材选对了,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譬如给中国的绘画史划分发展阶段,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什么时候轮到什么类型的画唱主角。漫画亦然,它要生存发展,首先就要在题材上不断寻找突破口。日本文化是种既开放又封闭的文化,它的封闭性表现在始终坚守所谓的民族特色上,不管那是在什么领域;它的开放性表现在能积极主动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上,只要是自己还没有的,只要是自己显得落后的,它都要。日本人自嘲地说这是'岛国根性',可正是这'岛国根性'大大地促进了漫画事业的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迪斯尼从中国的民间传说里取材拍年度大作《花木兰》,有人称之为西方的'东方文化热',事实上,西方文化向东方文化靠拢,这是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时尚。正因为东西方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文化,所以它们要发展自己便要先从对方身上吸收营养,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融合来达到自身的完

老舍的语言幽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语)。伟大的作家都是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一部“教科书”。张清常先生曾认为老舍的语言是“提炼过的,艺术性的有丰富表现力的精粹国语”,并认为他在探索并推动中国新时代的文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①与老舍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冰心也说:“我感到他(指老舍)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每一个书中的人物都同他或她的最合身份,最地道的北京话说出了旧社会给他们打上的烙印或创伤。这一点是在我们这一代的作家中独树一帜的”②研究和回顾本世纪来的文学创作与语言发展,老舍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而且充满生命激情的语言范式。无论从口语艺术、遣词造句特色,还是意韵俱全的形象描写,多姿多彩的修辞。或者人其作品所展现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心理都是让一个有良心的后来者在欣喜惊叹之余惭愧不已,倍感肩上责任之重。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或者更早些),到今天止,研究老舍的相关专著或文章已不胜历数了。虽然其系统性还有待加强,但研究老舍似乎已走到了需另僻蹊径的阶段。笔者才疏学浅因为热爱文学画作曾从语言学角度老舍作品进行过一些粗线条的梳理。笔者认为以纵向的无时的方向来看,老舍一学语言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提炼,由铺张到凝重的艺术化过程。1922年,老舍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我们还可以看出它的试验的影子。到1925年,《老张的哲学》,老舍的语言风格就初见端倪了。此后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面世,到六十年代《正红旗下》,老舍文学语言已炉火纯青。这过程中体现了老舍对白文的探索过程。“老舍早年的作品似乎是把注意力放在从北京土提炼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他后来的作品似乎就是有意识地在使北京话向普通话靠拢得更近,水浮交融”③老舍对国语的探索,从张先生这一论述就可见一改五。从横向来看,老舍坚持了他语言的民族性、艺术性和独创性。这些也已有相关论证④在此不赘述。让笔者感慨良深的是老舍先生幽默的语言艺术。就这一方面来讲,前面也已有专家反复论述过了。但笔老在此仍不惜浪费笔墨,是欲通过对老舍诙谐幽默语言艺术的分析来探求他幽默语言艺术的构成和形成方式,以期有些新的发现。 曹禺先生曾说: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受那么崇高的地价,那么我们的老舍生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⑤虽然曹禺先生在此只突出了老舍的幽默,但实际上,当时中国的一大批作才都有着幽默或滑稽,讽刺的风格。虽然在“幽他一默”方面老舍独树一旗,但透过鲁迅、钱钟书、梁实秋等先生的作品,我们事实上可以发现那个时代文学家们所崇尚的语言风格。无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老舍出生于一个下属旗人家庭,自小生活在北京。幼时身体赢弱,童年性格抑郁寡欢。就心理学方面分析,有过这种个性经历的人善于创造一种冷幽老舍擅母演讲,喜欢如相声,快扳之类的民间艺术,又受英国幽默大师狄更斯的影响,因此使他一下笔就以“幽默辛辣的特色震动了文坛。”被人们誉为“幽默小说家。在此后的创作中,老舍虽在某段时间曾“故意禁止幽默”但不久就认为自己“是个爽快的,教我哭丧着脸讲严重的问题与事件,我的心就沉下去,我的话也上不来”幽默一直必是老舍文学语言一大特色。老舍认为幽默是执有同情的理解之心的人,运用智慧,聪明和技巧创造的使人发笑而富于教育意义的作品。⑥譬如: “说起‘胡涂’来,我近几日非常的高兴,因为在某画报上看见一段文字——题目是老舍,里面有这么两句:‘听说他的性情非常胡涂,抽经抽得很厉害。从他的作品看来,说他性情胡涂,也许是很对的。’‘抽经’的‘经’字或者是个错字,我不记得曾抽过《书经》或《易经》。至于‘性格非常胡涂’在这个年月,是很不易得的夸赞。”⑦ 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他主张幽默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幽默的作家也必须有极强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有极强的正义感”,“决不褊袒自己”⑧樊骏评价老舍说:“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⑨可

日本人的和与忍

【和】与【忍】——从自然环境看日本人性格 董江洪(武警学院日语教研室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日本人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自然观对日本人的生活文化以至性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把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和】与【忍】,从自然环境出发对这种双重性格的形成、特点以及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和;忍;自然;性格 日本列岛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周围被海洋所包围,这就形成了日本温和湿润的季风性气候,适宜的温度,丰沛的降水,使日本列岛森林茂密、生机盎然,这种气候环境使古代从事农耕生活的日本人产生了和自然的亲和感,这种亲和感对日本人的生活、文化以及性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而火山、地震以及灾害性天气台风、暴雪时时侵袭着狭小的日本列岛,让日本人枕戈待旦,小心翼翼,同时也激发他们奋发图强,造就了今天的日本社会。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日本人独特而矛盾的性格特点。 1.日本人与自然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宇宙万物的一个种类,人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是应该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这表现在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 在日本饮食中,非常注重材料的新鲜,追求保持原味的烹饪,这也源于日本自然丰富的赐予,早春野菜做成的天妇罗、鲜美的生鱼片,那种至味没有日本人会不喜欢。居住方面,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风格,简洁舒适的居室环境,使身居其间的人心境也变得宁静自然。清晨醒来,躺在榻榻米上静听近在耳边的泉声,推开纸窗,竟然可以看到小鹿在山林中徜徉,这样的和式旅馆会让人尘虑顿消。日本人热爱沐浴的习惯,尤其是日本独具特色的露天温泉更是让人觉得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日本人与自然的亲近也反应在日本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书信开头随季节而变化的问候语,日本短诗俳句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季节风物的季语,以及追求简朴淡泊的日本茶道无不体现了日本人崇尚自然的天性,形成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这也发展成为日本人性格的一大特点,即【和】,【和】可以诠释为平和、和谐、合作。 2.【和】的美德 圣德太子在公元604年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开头就写到【和を以って贵しとなし】——和为贵,打出了【和】的道德思想,由此【和】的观念就成为日本的一个传统。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这一观念,他们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和谐并存。6世纪佛教最初传入日本时,并没和固有的神道教产生冲突,日本人把佛教和神道教同时接纳了,在佛教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人就已经具备了包容性的思想。 日本人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都是形成本民族文化模式的过程:古代日本虔诚地吸收唐风文化,然后转化为本民族的和风文化;明治维新后励精图治,积极吸收西方文化,使本国成为唯一在东方发展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国家。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外来文化,并融合本民族文化传统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吸收、选择、融合,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过程中,贯穿了日本人【和】精神和智慧。 日本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置可否的语言、不明所以的笑容,常常被外国人指责为态度暧昧、没有主见,这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日本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总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为对方着想,同样期待对方也这样做。所以,日

日语|日本人称词汇大全

自学日语|日本人称词汇大全 电脑相关的日语充斥了大量的外来语,即便是汉字,也和中文有微妙的差异,不下一番功夫,必然学不好。 在外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家庭成员 祖母【そぼ】 (so ba) 祖母 祖父【そふ】 (so fu) 祖父 父【ちち】 (chi chi) 父亲 母【はは】 (ha ha) 母亲 叔父【おじ】 (o ji) 叔叔 叔母【おば】 (o ba) 婶婶 姉【あね】 (a ne) 姐姐 兄【あに】 (a ni) 哥哥 弟【おとうと】(o to u to)弟弟 妹【いもうと】(i mo u to)妹妹 注: お兄さんおにいさん一般性称呼,和别人说话时指的是别人兄长,您哥哥,这时候说自己哥哥是あに、或者是うちのあに、うちの兄さん,和自己哥哥说话时,才是当面称呼。 お兄ちゃんおにいちゃん一般是小孩子称呼,既可以是当面称呼也可以是代称,跟别人说可以是我哥哥,也可以是你哥哥。 お兄様おにいさま和a ni u e 兄上电视电影中身份尊贵的人的称呼。 a ni ki兄贵多是黑帮帮派间所称呼的老大,大哥。也是少年男子间不拘小节表亲切的叫法。 姐姐也差不多。

称呼:私「わたし」 翻译:我 说明:最普通的自称,也是非常有礼貌的自称。在动画中女性经常用,也有读作「わたくし」(敬语形态),后者更加有礼貌。虽然在动画中男性很少使用这个称呼,但是这个称呼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有些人觉得说「わたし」显得有女孩子气那是多虑了。 称呼:僕「ぼく」 翻译:我 说明:十分自谦的称呼,也是小孩子经常用的。小孩子用的话不分男女都是一样的,成年人中一般只有男性才这样称呼自己。这种称呼显得十分文质彬彬,发现没有,动画中戴眼镜的角色一般都是自称「ぼく」。 称呼:俺「おれ」 翻译:我 说明:比较粗犷的自称,男性专用。基本上所有比较狂的男主角都是以此自称的。这样的自称非常随便,好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以及对长辈说话的时候,有些人会回避一下这种自称。顺便一说,本人在日语的对话中就是用这个词自称的。感觉不这样说就没有男子气概,嘿嘿。 称呼:俺様「おれさま」 翻译:本大爷/老子 说明:「様」是对人的尊称,但是自己用到自己身上,这就显示十分狂了。动画片里面十分狂的人有时就会这样自称,在山贼强盗出现的场面中最常见到。另外,说自己的名字后面加「さま」也是同这个意思一样的。但是有时主角透露内心想法时(自己一个人想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什么危险或关键时候),也会用这样的词,因为不是对别人说,所以也不会显得很狂,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称呼:自分「じぶん」 翻译:自已/自身 说明:表示自已,自身的意思。 称呼:あたい

日本防灾意识

凡事想最坏的方面,“末日情结”雕塑日本人气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小说《日本沉没》曾引起巨大轰动,这部预言日本末日到来的作品持续再版和改编,被认为是揭示日本人内心深处危机意识的最好范例。在日本书店里,《日本危机》、《日本即将崩溃》、《日本的悲剧》等拥有惊心动魄书名的图书常年热销。习惯了总有人喊“狼来了”,日本人凡事都从最坏的方面去考虑,从不敢掉以轻心。 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匮乏,加上频繁的灾害,在漫长的时间里雕塑着日本人的气质。整个日本民族都在用一种小跑的姿态工作着、活动着。无论你是在政府部门办事,到银行取款,到邮局寄东西,还是到餐馆吃饭,到商店购物,接待你的人一个个都全神贯注,手、脚、眼、嘴并用,走起路来都是一律的“小碎步”。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并非完全出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也与日本人敏感迅捷、内心总不踏实的国民性格有关。[详细] 土地随时可能震裂或陷落,地震列“四大最害怕”之首 在有关危机发生的持续的、复杂的社会报警系统中,对于地震的恐惧被列在国民“最害怕的四个东西”之首。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板块移动剧烈,地震频发、台风频袭,火山活跃。仅在20世纪,日本就遭遇过10次死亡人数超1千人的大地震,关东大地震更加曾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BBC的出镜记者曾在大阪地震的废墟上说:“对于日本人来说,再发生这样的地震不是会不会,而是何时与何地的问题。而如果震中是在东京,那么,全世界都会强烈感受到它的烈度。” 防灾教育从小开始,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 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但是在日本,由恐惧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抓起的危机意识和行动。日本国民从小接受防灾教育,教科书中写有应对灾难的基本知识,学校也专门开设不同类型的防灾课程。以兵库县为例,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要实施1至2次防灾演练,近30%的小学每年举行防灾演练4次以上。

浅析老舍语言幽默特质及原因【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浅析老舍语言幽默特质及原因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阅历有利与他创作幽默风格的形成。1924年之后五年旅居英国的生活,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大量阅读了外国文学作品,其中狄更斯的作品对他影响最大。在英国生活的这五年,帮老舍打开了他的眼界,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的兴趣。1926年写成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创作了另二部长篇《赵子曰》(1926年)与《二马》(1929年),作品中幽默俏皮的语言一下收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到30年代中期,其创作进入鼎盛时期。期间最出色的作品《骆驼祥子》(1936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此外,还贡献了《猫城记》(1932年)、《离婚》(1933年)、《牛天赐传》(1936年)等长篇巨制,《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以及《断魂枪》、《月牙儿》等短篇小说。老舍是多产作家,一生共写了一千多篇作品,约七八百万字。纵观老舍的作品,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一贯的幽默风格始终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用曹禺的话说就是“他的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那么崇高的地位,那么我们的老舍先生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 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矛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特别是他的幽默特质,在现代作家中别具一格。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老舍说“北平人,正像别处的中国人,只会吵闹,而不懂什么叫严肃”,“北平人,不论是看着一个绿脸的大王打跑一个白脸的大王,还是八国联军把皇帝赶出去,都只会咪嘻咪嘻

日本人的自杀心理

自杀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一种文化现象,引起自杀的原因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因素。从日本人对自杀者的宽容、日本人自卑的处世哲学、日本人的“死亡即美”的观念等角度,解读日本人在生死问题上特有的文化心理,即死是生之延续,死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修身律己的行为。关键词:日本人;自杀;文化因素;文化与自杀特征;生死价值观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08)05-0144-05 收稿日期:2008-05-16 作者简介:郑宪信(1965~),男,河南兰考人,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讲师。2007年6月8日新华网日本警察厅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日本自杀人数为32155人,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但这是连续第9年自杀人数超过3万人,其中学生自杀人数为历史最高。近半数的日本自杀者患有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又占日本总人口的七分之一。据统计,在抑郁症与自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因果链条:高失业率让日本人引以骄傲的终身雇用制不复存在,“再就业”使一些日本人难以适应。日本人工作很努力,但如果所有努力得不到认可,那么他就会在社会上陷于孤立,失去生活意义;日本学校恃强凌弱的现象严重,青少年的生活空间成了一种“封闭的社会”,许多小挫折在他们看来则是要命的大事,很可能因此陷于绝境;毕业大学生就业难,日本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五分之一找不到工作,而且很多人迫于谋生而“人错行”,职业的烦恼使年轻人的自杀率也直线上升;疾病缠身、失去亲人、退休后人生乏味等都会导致日本人的自杀。此外,日本社会贫富分化也加剧了人们自杀行为的产生。所以,日本关西学院精神医学专家野田正彰认为,自杀者的增加是因为“社会分化的影响”,社会竞争的“赢家”对弱者没有同情感,“输家”则体会到强烈的挫折感。自杀是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青少年自杀率急剧上升,为了更好地实施危机干预,日本学者对自杀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日本学者对自杀现象的研究呈现出由关注宏观的社会因素转向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理和个性特征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有关日本人自杀行为的研究也在增多,董佳佳的文章《从不同自杀群体分析日本人的自杀原因》(刊登在2007年第10期的《科学大众》上),通过列举四类不同的自杀群体,分析了日本人不同的自杀原因;李建军的文章《历史文化因素与日本人的自杀行为》(刊登于2007年第6期的《思想战线》),阐述了日本人的自杀行为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笔者拟从日本人对自杀者的宽容、日本人自卑的处世哲学、日本人的“死亡即美”的观念等角度,解读日本人在生死问题上特有的文化心理,即死是生之延续,死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修身律己的行为。日本人在捐献生命之际,能体验到一种慷慨凄凉的道德的升华。 一、日本人自杀的现代特征日本对自杀心理的广泛研究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集聚了一大批很有造诣的学者。加藤正明博士(1996年)系统地研究了现代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年龄特征和性别特点。他发现,从纵向比较,日本15岁到29岁的青少年的自杀率在二战中有所减少,战后迅速增加,而40岁以上的人自杀率在二战中和二战后变化均不显著。从横向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日本突出地表现为20岁左右的青少年自杀率远远高于上述几个国家,20岁以后的自杀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到55岁左右又迅速上升。在青年层中,男子的自杀率是6/10000,女子是3.8/10000,青年男女自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总的来说,日本人的自杀行为的年龄分布呈现出青少年和老年高、中年低的“马鞍”型的特点。 二、从传统文化看日本人的自杀在1897年出版的《自杀:一项社会学研究》一书中,法国社会学家埃姆雷·达克汉姆把自杀行为分为失范性自杀、利他性自杀、利己性自杀和宿命性自杀四类,这被公认为是对自杀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开始。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在不同民族和文化环境中的自杀现象的不同,实际上往往体现在这四种自杀的比例的不同上。日本的自杀行为蕴含了大量的利己性因素,进而形成独特的“唯美主义”(日语为“耽美”)的概念。干净秀美的风光、“刹那寂灭”的樱花,在日本国民心里象征着格外美丽的死亡。日本人崇尚自杀,在自杀者弥留之际,能体验到一种人格的升华和一种慷慨凄凉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