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疗法知识大全

传统中医疗法知识大全
传统中医疗法知识大全

传统中医疗法知识大全【珍藏版】

传统中医疗法知识大全【完美珍藏版】 1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晚上腿疼,早上腰疼, 2――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3――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 4――受寒的诊断与治疗 5、寒热不调证的诊断与治疗 6――筋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7――骨刺的诊断与治疗 8――进补的学问 9――金不生水导致的肾虚10――水不生木导致的肝虚 11――木不生火导致的心火亢盛12――火不生土导致的脾胃不足、土不生金导致的肺气不足 13――肝经受寒的症状及治疗 14――脾虚的诊断与治疗 15――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16――煤油燃烧的故事――如何祛寒 17――游山洞的感悟:不同类型失眠的诊治 18――表里证的诊断与治疗:小肠经受寒会引起心脏病? 19――表里证的诊断与治疗:便秘会引起咳嗽? 20――虚证的诊断与治疗:四种心血不足的治疗 21――虚证的诊断与治疗:肝血不足的治疗 22――虚证的诊断与治疗:肠道气血亏虚,产生便秘 23――虚证的诊断与治疗:头部气血虚的治疗24――虚证的诊断与治疗:耳朵气血虚的治疗 25――原汤化原食的启示:秋石\鸡内金\竹沥 26.废物利用的故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万病从根治1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 ? 1.?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

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最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想明白了最近一些疑难病症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湿性趋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分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作为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却用得少,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其实,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人站立时间长,湿性趋下,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会出现双腿很累的感觉;如果是湿邪较重的病人,表现就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自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双腿了,而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性趋下”,应当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事实正如此,不少病人反映,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开始慢慢出现腰痛,凡是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很痛,早上五六点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我曾经诊治过这样一位患者,40来岁的女性。一周以来都觉得自己的两条小腿沉重难受,上午病情还算轻,下午加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在当地三甲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做头颅 CT,她因嫌费用太贵,放弃检查,寻求中医治疗。我

给她讲了湿毛巾的故事,病人高兴地笑了:“听你这么一说,我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如何治疗?”“也好治疗,只需要将您体内向下沉的寒湿向上输送就可以了!以后注意保暖,少接触凉水。”“水能向上流动吗?”“你看看这地上的水,太阳照射后不就化为了水蒸气,向上升成为云彩吗?人体也是这样的,只要肾的火力足了,双腿就不怕冷,下面的寒湿就会化气上升了。”谈完这些话,我给病人开了处方:乌附片、炒白术、茯苓、干姜、黑豆、甘草。肾居人体下部,肾火足了,就能将下肢的寒湿化为水汽,徐徐上升。这里面的乌附片就是附子炮制而成的,附子辛、甘,大热,能够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它是补肾火的良药,用上它,人体肾阳就会旺盛,下肢的水湿就会被蒸腾,化为气而上升。但因为附子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需要先煎一到两个小时,去毒后才能使用。白术、茯苓、干姜是温脾健脾的药物,因为脾主湿,主运化。脾脏位于人体中部,只有通过脾脏的传输,肾脏将水湿化为气之后,水汽才能向上升,才能到达人体的上部。用黑豆是因为它能入肾,利湿,直接将体内的湿邪通过小便排泄出来。患者服用两天后,双腿的沉重感明显消失了,随后我让她再继续服用三天,巩固疗效,平时间断性服用补肾的桂附地黄丸,半年来,患者病情没有复发。除寒湿,可用艾叶水泡脚。也有些患者嫌中药味道太苦,难以下咽而不愿意服用,遇到这样的患者,可采用艾叶水泡脚的办法。有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是下岗工人。一个月来,每天凌晨5点左右就开始腰痛,起床后,活动活动腰部,疼痛很快缓解,

患者笑着说,想睡会儿懒觉是不可能的事情。最近他发现疼痛的发作提前了,早晨4点钟就开始,大冬天的,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他十分苦恼。听完他的描述,再看舌象,切完脉。我发现他的身体也是肾阳虚衰,寒湿偏重。据他自己说,以前从事过体力劳动,腰部有劳损的旧伤。这就是典型的肾阳虚衰,体内寒湿停留,由于体位变化的原因,白天积于下肢,夜晚则汇集于腰部,因为湿邪不重,下岗后在家休息,所以双腿感觉不明显,但腰部有过劳损的旧伤,属于薄弱环节,晚上刚入睡时,湿邪尚未汇集,所以疼痛不明显,睡到凌晨,寒湿在腰部的汇集慢慢增加,就必然导致局部气血不畅,腰部僵硬、疼痛。我讲明上述这些道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就不那么担心了,但他不愿意喝汤药,问我还有没有简单、便宜、效果又不错的办法。于是我告诉他,艾叶几块钱一千克,买上两千克,每天晚上用艾叶煮水泡脚20分钟。艾叶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这样体内的寒湿会慢慢减少,病情也就可以慢慢恢复了。如果想要好快点,还可以将艾叶锤绒,用火纸卷成艾条,点燃后熏烤腰部,以发热发烫为度,将腰部劳损形成的淤血、寒湿散开,这样用不了几天,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果然不出我所料,他采用这样的治疗方法,一周后就好转了。 2――上火的诊断与治疗作者:余浩郑黎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妻子说:“过年这几天,吃了太多荤菜,上火了,牙痛,家里有没有去火药?”“咱家药铺都是中药,没有中成药,等会回家后,我给你弄点中药泡茶喝。”“太苦了。”“那就去买盒黄连上清片吧。”“为什么叫黄连上清片,有没有

'下清片’?”妻子开玩笑地问。下清片?为什么没有下清片?妻子是学西医的,她这一句玩笑话还真把我问住了。我一边走,一边思考,不由得回想起放孔明灯的小姑娘和她所说的话:“火为什么向上烧,不会向下烧?”这不就是中医所说的“火性炎上”吗?火往高处走,上火必然先上头因为热升冷降的原因,大自然中的火都是向上的,同样的道理,人体内的火也是向上的,所以人体上火,都表现在上焦,表现在头面部,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最基本的法则。也正因为有了火性炎上的特性,人体头面部才会火力旺盛,才会不怕冷。《黄帝内经》说:“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应该汇集在头部,一旦头部的阳气不足或过剩,就会出现病理变化。当阳气过剩时,“气有余便是火”,人体头面部就会表现出各种上火的症状,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红肿,目赤肿痛,脸上长包……这些都是上火,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啊!

而当阳气不足时,人体头部就会畏寒、怕风,出现一些慢性虚寒型疾病,就是头部阳气不足的表现。由下清片联想到孔明灯,由孔明灯联想到火性炎上,由火性炎上联想到头为诸阳之会,由头为诸阳之会联想到头部阳气的亢盛与不足……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突然觉得很多头面部慢性疾病的病机清晰起来。妻子服用黄连上清片后,咽喉不适很快就好转了。没过几天,一个慢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患者鼻塞已经三年了,最近一个月明显加重。借用患者的话说,三年来,每天鼻塞,鼻子时常处于通而不畅的状态,稍稍遇冷,立即喷嚏不断,早上起床时病情也会较

重,但活动后就减轻。一月前吹空调后,病情加重,晚上睡觉只能靠嘴来呼吸,长时间用嘴呼吸又导致口腔干燥,嗓子难受。使用麻黄素滴鼻液后,当时效果挺好,但使用后不出两小时,病情依然如旧。医院诊断是慢性过敏性鼻炎,治疗一周,病情不见明显好转,于是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鼻流清水,鼻塞不通,伴有额头疼,颈部僵硬。舌苔薄白,六脉浮紧,左寸虚无。切完脉后,我告诉她,鼻塞是头部受寒所致,受寒是因为头部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又是因为体内心火不够。就好比阴天,我们头顶上没有了太阳的照射,感到很阴冷一样,人体心脏没有火力,头部就会阳气不足,就会怕冷,稍稍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伤风鼻塞。病人似懂非懂地听完了我的分析,然后问道,那以后是不是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上火”的东西?我点了点头,给患者开了一个处方:桂枝、白芍、葛根、生麻黄、通草、生姜、大枣。我让她先服五剂,每天一剂,早、中、晚分三次,饭后内服。患者才服用三剂后,病情就大为好转,五剂服完,头疼鼻塞,彻底痊愈。这是一个典型的头部阳气不足的案例,组成以葛根汤为基础方,加了一味通草。许多人都知道,通草是下奶的药物,它有清热利尿、下乳的作用。其实通草还有其他功效。此物色白,入气分,能疏通体内气机。凡是遇到体内气郁不畅,导致血淤、湿阻的问题,搭配通草皆有奇效。另外,通草能上行于头,所有头面部孔窍不通的问题,也都可以配伍使用。上面这个案例中加入一味通草,就是考虑到它有通鼻窍的功效。头面部阳气不足,便会生寒;阳气有余,则会

中医各特色疗法

中医各特色疗法 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是以中医外治法为主,采用古老疗法的毫针体针疗法、艾灸、拔罐、火针、药物敷贴、推拿按摩、手法正骨,也包含了现代发展的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皮内针、小针刀疗法以及各种高、中、低頻理疗仪器、骨科牵引床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症采用特色医疗为主、辅以其它方法,具有疗效迅速、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 中医正骨特色:中医正骨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折疡”概括了击、堕、跌、仆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正规的正骨术只在全国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不论从继承中华传统医术,还是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角度来看,重塑骨伤治疗原则——先用中医正骨,其次考虑手术治疗很有必要。 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才被不少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称得上我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国家政策也要扶持正骨疗法,保护传统医学技术。 中医正骨术能治疗绝大部分的骨折、脱臼、关节疾病。而且,不开刀、没有痛苦的治疗方法,能杜绝感染的可能性,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只有对于流血等开放性创伤骨折和关节囊内骨折这两类疾病,西医才具有优势,因为西医能迅速止血,解决骨关节大、夹板难固定等正骨术的不足之处。 除了开放性骨折(单纯皮肤刺破骨折)、多段骨折、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以及一些难以整复固定的关节内骨折、儿童肱骨外踝及肱骨内上踝翻转移位等骨伤手法不能整复的骨伤疾病外,其余的骨伤疾病都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中医正骨以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病人自觉练功为主的骨折治疗方法,具有骨折愈合快、疗程短、功能好、痛苦少、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收费低廉,符合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因此,治疗骨科疾病时,医生应该把握住一条准则——保守的正骨治疗先行,其次再考虑手术治疗,杜绝违背医疗规则的行为。 中药外敷特色: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米醋、清水、鸡蛋青、蜂蜜等介质调匀,外敷局部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等治疗作用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中医五行养生 五行音乐 音乐与五行用药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

中医五行养生五行音乐音乐与五行用药中医五行音乐疗 法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而是用(音樂)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

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中医针刺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 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 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 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 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 医疗保健作用。 中医火罐火罐 火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热力排除罐 内空气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 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保健推拿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 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 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 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 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 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 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精油刮痧刮痧 精油刮痧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 体的防御机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 加快新陈代谢。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 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 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芳香疗法芳香 芳香疗法利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芳 香气味和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 以特殊的按摩方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 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 运用植物的治疗进行养生、美容、疗理 身体和稳定情绪,使人的身、心、灵三 者达到平衡和统一。 中药熏蒸熏蒸 熏蒸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选苗族 民间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 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部位,达到扩张局 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 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 保健、美容的目的。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曲目大全,一曲终了,病退人安!值得收藏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曲目大全,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值得收藏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用乐如用药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

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一、心:五脏中的君主★心脏通常不会偷懒,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最佳曲目:《紫竹调》。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伴茶:准备一杯红茶,略加少量绿茶,可以补益心脏。 二、肝:五脏中的将军★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属肝的音阶: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角调式乐曲:有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科室中医建设与管理,我们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管理 首先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采取了如下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科室学习中医计划、中医大讲堂、中医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西学中以及外请上级医院中医主任查房等措施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现科室中医人员占全部医生的80%,建立了中医学术带头人制度,确定吴宏生副主任医师为本科中医学科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中医发展方向。 学习中医药文化特色,牢固树立将中医传承并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科室制定重点病种诊疗方案,并定期优化整理,同时制定重点病种的协定处方,已实施于日常工作中。 二、注重中草药的使用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使用,科室制定了奖惩措施门诊草药处方指标必须完成35%以上,如每降1%点,处罚相关人员100元,降5%以上,处罚相关人员500元,并取消院内中药奖励,连续三个月不完成

指标者,调离门诊岗位,完成指标者给予科内奖励。全科中药、中成药使用率达65%以上。 三、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为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科室门诊已开展足浴、耳穴压豆,新增穴位敷贴等项目,应用比例在10%以上。病房开展了足浴、针灸、耳穴埋豆,并新增语言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等项目达70%。 四、努力提高科研创新 在科室制定协定处方的前提下,注意原始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争取为取得“院内制剂”及申请中医科研项目做好基础工作。 科室争取每年发表中医学术论文三篇以上。 脑病科

康复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具体实施方案

康复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中医技术操作,发挥中医特色,改进工作模式,改善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扎实推进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康复科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工作小组: 组长:房洪波 副组长:焦金保、刘景荣、 成员:高瑞婷、王宏辉、王淑萍、王素香、毛仲歧、张东优、崔亭兰、范晓贝 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督导,评选。 二、实施中医特色疗法工作目标: 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实施优势,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 三:实施计划 (一)、加强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 开展组织科室讲座、进行晨间学习提问等方式,强化中医中医特色疗法实施的培训。并对学过的知识每月进行考核。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形式函授学习,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修养。 每月进行中医特色疗法实施操作学习和考核两项,并通过参加中医传统疗法技术观摩和技术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中药灌肠、拔火罐、针灸、艾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贴敷等传统技术疗法。 针对科室收治范围,制定了中医辨证施治、施护病种。根据病种制定辨证诊疗及护理常规,并逐年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将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康复护理之中。将治未病的预防观贯穿于患者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病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概念。重视情志对手术疾病的影响,食疗和药膳对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以及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自觉地在精神护理、生活起居、饮食均衡、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 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 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 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

中医音乐疗法

一、中医音乐疗法的起源 1、远古 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可以从遥远的古代回溯到近代,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一些图案中已有音乐舞蹈行为,并可以意会到其中的保健治疗意义。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原始歌舞实际就是一种音乐运动疗法,对舒解郁气、畅达筋脉、调理心身确有好处,而且容易普及施行。 2、春秋战国时代 随着中华古代文明的全面发展,中国音乐保健治疗意识和方法也得到完善和发展,这以《乐记》音乐理论和《内经》的五音学说为集中代表,形成早期的中医音乐疗法的思想体系。 2.1 《乐记》 《乐记》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音乐理论专著,为《礼记》的一个篇章,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相传为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汉成帝时,刘向校《礼记》辑得二十三篇,以十一篇编入《乐记》,这十一篇包括: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言、乐象、乐情、乐化、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师乙篇等。《乐记》对音乐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把五音(角、徵、宫、商、羽)的理论确定下来,探讨音乐的原本;音乐的产生与欣赏;音乐对社会与个人作用,重视乐和礼的关系。《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从中可透视出音乐与心身调理的关系。 2.1 《黄帝内经》 先秦时代的《黄帝内经》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通的,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不但与人体内脏、情志、人格相密切联系,而且可以用来表征天地时空的变化。 《灵枢·五音五味篇》有专章命题论述,把五音所属的人,从性质和部位上,分别说明它和脏腑阴阳经脉的密切关系,并指出在调治方面所应取的经脉。同时又列举五谷、五畜、五果和五味,配合五色、五时对于调和五脏及经脉之气各有重要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详细地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灵枢·阴阳二十五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 准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按从病人入院所需要的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将其分成中医推拿技术的使用、中医物理疗法技术的使用、中医针灸技术的使用等三大模块,涉及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药物外治法等五项具体工作任务。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结合临床最新知识、技术进行调整,每项具体工作增加职业态度要求、医疗用品的处理、康复治疗师对自身防护措施等。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3种方式为主:一种是以技能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病例设计教学情景,主要训练学生单项操作技能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另一种以病案为中心,根据护理程序和病人特定需要进行技能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过程;第三种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结合前两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综合护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把关的作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本课程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将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

中医音乐疗法 五首曲子保你健康

中医音乐疗法五首曲子保你健康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Tips:阴阳五行体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音--商角羽徵宫 五窍--鼻目耳舌口 为了适应读者的五行排序,本文以“金”打头中国音乐追求的清、静、淡、远的意境,与中医学提倡顺应自然“恬惔虚无”的法则出一辙。 肝——五脏中的将军 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压豆法 1.定义: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外,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2.中医理论基础: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其一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其二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黄帝内经》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等。后来医家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大大丰富完善了这一原理。《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视,耳无所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现代实验电针耳穴胃区,对胃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如此产生阳性反应,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3.现代研究基础:其一耳廓的神经血管淋巴很丰富,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和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混合枝,颞浅动脉,颈外动脉,耳后动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有学者认为这些结构组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作用机制密切联系。其二生物体是一个大系统,构成整体的全息胚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全息胚包含着小全息胚,层次我们用级来表示,整体以下的全息胚的级由高向低由大向小依次称为第1级、第2级,......,第n级,...。全息胚的级越高(n越小),全息胚与整体的联系就越密切,全息胚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大,整体各部位在这样的全息胚可以有较精确的缩影定位。其三全息质是全息胚与整体,全息胚与全息胚之间全息相关的内容。全息质相关内容相同,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也最大。其四人体耳穴电特性是经穴特性的一种表现由于耳穴具有反映病变的特异性,电特性测量能给出比较准确、可靠的定量观察指标。人的体表电位由恒定电位和瞬变电位迭加成。耳廓以软骨为支架,由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和结缔组织等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也有汗腺。耳穴电位反应病变的特异性存在差异,不同穴位鉴别不同疾病的临界指标不同。这种耳穴特异性的差异是电特性测量中的共同特点。正因为有这种特点,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如何正确诊断病位和病症变得较为复杂,人们不易在耳穴电特性检测中,由获得的特征参数简便地得到临床印象。 总之,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的外形似肾,而肾阴肾阳又是元阴元阳之本。因此耳穴具有疗效高应用广的特点。耳穴中的肾、肾上腺、内分泌、睾丸、卵巢等穴位具有中医肾的内涵,因此这些穴位与中医“肾”的全息质较高。 4.耳穴诊疗的取穴法: ①中医辨证法: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进行治疗。如呃逆跟胃气上逆有关,治疗时可取耳穴胃区。 ②相应取穴:就是身体某一部位有病,在耳区相应部位上取穴。 ③特定取穴法:根据每个穴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按照某一疾病,可选取某一穴区进行治疗。高血压病,取降压点。 ④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法:耳穴有两套,一是国内的,一是国外的。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神经、体液等理论,如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消化道溃疡皮质下、交感穴等。 ⑤时间取穴法:人是一个整体,体针的处方取穴原则同样可以运用于耳穴治疗上。如时间治疗学上的子午流注,《针灸大成》十二经络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进行配穴,即十二个耳穴与十二个时辰相配,依据这种配穴方法,如寅时针刺耳穴肺,卯时针刺耳穴大肠。 5.操作程序: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中医特色疗法

乐至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传统疗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2.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2.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3.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3.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音乐养生 经典

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是“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等情绪以声音形式的体现”,音乐的魅力可以抵达人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让人在流动的、玄想的体验中浇注心灵的药方,音乐以独特的形式反映了宇宙的本质,也反映了人类的心灵状态,它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的身心,具有独特的养生功能。故产生了以音乐保健医疗为内容的“音乐疗法”,亦称为“音乐养生”或“音乐医疗”。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而从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更能体验“乐者,心之动”,“乐者,德之华”之妙。 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音乐养生源远流长 作为现代医学一个分支的音乐治疗学,它的一些原理,早在几千年前,就被我国的音乐家和医学家所了解。用《易经》上的这句名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正为说明我国音乐养生的历史悠久,它比Altshuler在五十多年前才提出,而后被各国音乐治疗家所认同的“同质原理”早了好几千年,而且含义更加深刻。医和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音乐治疗专家,春秋时代,秦医和为晋平公诊病,就对音乐与健康的关系作过深刻论述,医和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固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繁手淫声,堙心耳,乃忘平和,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己,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徴为五声,淫生六疾。”对于音乐治疗中如何选用音乐的问题医和已说得较为清楚。孔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作为一代思想家,也都对音乐养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孔子提倡音乐应“中声以节”,庄子的“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的精辟论述其实已涉猎了音乐欣赏心理,荀子提倡礼乐治人、治国[2]。 自唐宋以来,音乐空前繁荣,音乐的养生和治疗作用,被人所知晓,利用音乐治疗疾病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深谙音乐之理的伟大诗人白居易在诗篇中有很多关于音乐养生的诗句,曾有诗《好听琴》曰:“本性好丝桐,心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诗句强调了音乐对人的心理调节功能。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欧阳文忠公集》中记载:他曾因忧伤政事,形体消瘦,屡进药物无效。后来,孙道滋以“宫声数引”治愈了“幽优之疾”,欧阳修深有感触地说:“用药不如用乐矣。”这可以算是我国历史上以音乐治病的典范事例之一。 金元时期,四大家之一张子和善用音乐治病,如在《儒门事亲》中载“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等。他还提出“好药者,与之笙笛”,提倡学习乐器,以提高音乐素养来冲淡疾病的痛苦。 至明清时期,音乐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音乐治病的机理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代的张景岳对音乐疗法推崇备至,并对其治病机制研究颇深,他在《类经附翼》中对音乐疗法有专篇《律原》进行论述,提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明代龚居中提出“歌咏可以养性情。”清代名家吴师机,尤其重视音乐疗法的作用。他在《理论骈文》中赞曰:“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医家徐迪、万全、张潮均有关于音乐疗疾病例的记载。清代医书《医宗金鉴》更进一步深入地将如何发五音,五音的特点与治病的机理作了详细的描述。综观以上,音乐养生,在中医历史上可谓成就灿烂[3]。 二、阴阳五行,尽悉音乐——中医基础理论与音乐养生

中医特色疗法

1.定义: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外,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2.中医理论基础: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其一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其二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黄帝内经》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等。后来医家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大大丰富完善了这一原理。《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视,耳无所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现代实验电针耳穴胃区,对胃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如此产生阳性反应,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3.现代研究基础:其一耳廓的神经血管淋巴很丰富,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和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混合枝,颞浅动脉,颈外动脉,耳后动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有学者认为这些结构组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作用机制密切联系。其二生物体是一个大系统,构成整体的全息胚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全息胚包含着小全息胚,层次我们用级来表示,整体以下的全息胚的级由高向低由大向小依次称为第1级、第2级,......,第n级,...。全息胚的级越高(n越小),全息胚与整体的联系就越密切,全息胚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大,整体各部位在这样的全息胚可以有较精确的缩影定位。其三全息质是全息胚与整体,全息胚与全息胚之间全息相关的内容。全息质相关内容相同,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也最大。其四人体耳穴电特性是经穴特性的一种表现由于耳穴具有反映病变的特异性,电特性测量能给出比较准确、可靠的定量观察指标。人的体表电位由恒定电位和瞬变电位迭加成。耳廓以软骨为支架,由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和结缔组织等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也有汗腺。耳穴电位反应病变的特异性存在差异,不同穴位鉴别不同疾病的临界指标不同。这种耳穴特异性的差异是电特性测量中的共同特点。正因为有这种特点,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如何正确诊断病位和病症变得较为复杂,人们不易在耳穴电特性检测中,由获得的特征参数简便地得到临床印象。 总之,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的外形似肾,而肾阴肾阳又是元阴元阳之本。因此耳穴具有疗效高应用广的特点。耳穴中的肾、肾上腺、内分泌、睾丸、卵巢等穴位具有中医肾的内涵,因此这些穴位与中医“肾”的全息质较高。 4.耳穴诊疗的取穴法: ①中医辨证法: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进行治疗。如呃逆跟胃气上逆有关,治疗时可取耳穴胃区。 ②相应取穴:就是身体某一部位有病,在耳区相应部位上取穴。 ③特定取穴法:根据每个穴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按照某一疾病,可选取某一穴区进行治疗。高血压病,

五音疗法养生及其i代表乐曲

暴躁在五行中属“火”,这类人做事爽快,爱夸夸其谈,争强好胜,办事稍有挫折易灰心丧气。平时未发作时,应引导积极的一面,听些徵调音乐,如《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等,这类乐曲旋律激昂欢快,符合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奋进向上。在情绪急躁发火时,应听些羽调式音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能缓和、制约、克制急躁情绪。 压抑在五行中属“土”,这些人多思多虑,多愁善感。平时应多听宫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这些曲目风格悠扬沉静,能抒发情感。当遇到挫折,情绪极度恶劣时,应听角调式音乐,如《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此类乐曲生气蓬勃,清澈馨香,如暖流温心,清风入梦,使其从忧虑痛苦中解脱出来。 悲哀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们悲痛欲绝、欲哭不能的情况下,应给予引导排遣。听商调式乐曲,如《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能发泄心头郁闷,摆脱悲痛,振奋精神。 对于久哭不止,极度悲伤的患者,应听徵调式音乐,如《春节序曲》、《溜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等。其旋律轻松愉快、活泼,能补心平肺,摆脱悲伤与痛苦。 愤怒在五行中属“木”,在愤怒万分,压抑心头时,,应听角调式乐曲,舒肝理气,如《春风得意》、《江南好》,克莱德曼的现代钢琴曲等。在愤怒已极,大动肝火时,应以角调式乐曲,佐金平木,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艾尔加《威风堂堂》等。 绝望在五行中属“水”,这些人多因遇到大的挫折及精神创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绝望,故必须以欢快、明朗的徵调式乐曲,如《轻骑兵进行曲》、《喜洋洋》,中国的吹打乐等,能重新唤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五音分属五行木、火、金、土、水通肝、心、肺、脾、肾五脏。具体应用时应该在全面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针对病症发生的脏腑、经络结合阴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选择相应的音乐对病人进行治疗。一般用来治疗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身心疾病。 对于失眠、神经衰弱可选择一些亲切、温存,曲调低吟、节奏徐缓慢而平稳的音乐,于睡前收听,以起到安神宁心、镇静的作用如《平沙落雁》、烛影摇红》......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心悸、头晕、,可选择情调悠然、节奏徐缓的古典音乐与轻音乐。如《春江花夜月》、《平湖秋月》......

五音疗疾中医音乐疗法

五音疗疾——中医音乐疗法 中国是音乐治疗的发祥地之一。先民们早就探索宇宙旋律与生命节奏的秘密,浩瀚的典籍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值得含英咀华。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有历史记载的远古时代,音乐就被中国人应用于医学治疗。 据《xx·xx》所载: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以(音乐)舞蹈治病的记载。《史记》说: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晋代阮籍在《乐论》中提到: “天下无乐,而欲阴阳协调、灾祸不生,亦已难矣。乐者,使人精神温和,衰气不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用音乐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 xx在《送xx寘序》说: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记述了一位叫哈利发的阿拉伯国度元首,用观赏中国的琵琶音乐治好痼疾头痛等事件。元代名医朱震亨主张用音乐治疗疾病,他曾说“乐者,亦人药也”。明代有名的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提到“十二律为神物,可以通天地而和神明”。清代吴师机的著作《理瀹骈文》中说: “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中国古人对音乐有高深的认识,据《乐记》中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古人认为声音之本在人的心

神,心神所觉而后形于声色。《庄子。人间世》曾记载孔子对心斋的见解,曰: “敢问心斋,xx曰: 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故大音无声,大形无象,声音之始,其为太虚乎?这似乎比古埃及人说的“音乐是灵魂的妙药。”是更为深远的见识。《吕氏春秋·大乐》在开宗明义中讲: “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和而成章。”古人认为音乐起源于“太一”,音乐的本质是“道”,是阴阳的消长变化,有生命之气势、阴阳之灵变、宇宙之声音。音乐的清浊、疾徐、哀乐、刚柔,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需相化,正是阴阳之道的体现。东汉的《太平经》探讨了音乐的阴阳之理,说: 高为阳,低为阴;大调为阳,小调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金革之声为阳,丝木之声为阴等。在阴阳的基础上,古人更提出五音的见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声,章为五色。”。所以道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而有五音。《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音应五脏的学说,直接将声乐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与人体的五脏(脾、肺、肝、心、肾)结合起来,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素问》记载: “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肾,在音为羽。”《史记》中说: “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灵枢·邪客》曰: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亦可调五脏。正因为声音与人体不同的腑脏有不同的关

1、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方案及鼓励措施--发版

xxx 市中医医院 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疗中的优势,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所具有的创新潜力,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通过提高院内中医药技术的使用和创新,做大做强中医药事

业。 1加强我院中药使用,提高中药饮片、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使用率,做大做强我院中医特色优势,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2、加强中医技术临床运用管理,建立中医技术运用管理规定,制定各种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各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运用中医技术,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医技术运用率,突显我院中医特色浓厚、优势突出的新局面。 四、组织保证 1为了保障我院中医药继承发扬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继承发扬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在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负责中医药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 2、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在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传承与发扬的具体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收集整理、汇总资料,将传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工作做好、做细。 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