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复习材料重点知识教材

森林昆虫学复习材料重点知识教材
森林昆虫学复习材料重点知识教材

1、昆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2、昆虫种类和数量

种类多: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纲,全世界已知者有百多万种,占已知动物界总种数的2/3。(我国已知3万种/15万种)。数量多 3、广为分布的原因

(1)具翅(2)体小(3)口器多样化(4)繁殖力强(5)变态特性 4、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 2.头部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 3.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由9-11节组成,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有转化为外生殖器的附肢。 5.具有变态特性: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系列内、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 5、昆虫的头、胸、腹及其各部的附器 一、昆虫的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

头部(head) 由几个体节愈合而成,形成一个坚硬的头壳,并以可收缩的颈与胸部相连。着生口器、1对复眼、1对触角、有的还有2-3个单眼,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图1—2)。 (一)头部的构造

沟和区:头部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在头壳的形成过程中,由于体壁的内陷,表面形成许多沟缝,因此将头壳分成许多小区,这些小区都有一定的位置和名称,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二)头部的附器 1.触角(antenna)

(1)构造:由许多环节组成

柄节:基部一节称柄节 梗节:第二节称梗节,上述两节内都有肌肉着生 鞭节:梗节以后各节统称鞭节,形状多变。 (2)种类

①线状或丝状:蟋蟀、♀蛾、天牛等②念珠状:白蚁、褐蛉③锤状:瓢虫④球杆状:蝶类⑤羽状或双栉齿状:♂蛾⑥锯齿状:芫菁、叩头虫⑦鳃片状:金龟子 ⑧刚毛状:蜻蜓、蝉⑨具芒状:雄蚊 ⑩膝状或肘状:蜜蜂、象甲

2.眼(eyes )

分单眼和复眼,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其数目、位置或排列可作为分类特征。 纲名 体躯分节

触角 足

翅 生活环境 代表

甲壳纲 头胸部、腹部

复眼1对

2对 至少5对

无 水生 虾、蟹

多足纲

头部、胸腹部

复眼1对

1对

每节1-2对

无 陆生

蜈蚣、马陆 蛛形纲 头胸部、腹

部 单眼2-6个

0 4对

陆生

蜘蛛

昆虫纲

头部、胸部、腹部

复眼1对单眼0-3个

1对

3对

2对或1对 陆生、水生

蝗虫、龙虱

复眼:分辨近距离和移动的物体。

复眼(Compound eye)由多数小眼组成。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小眼面的数目、大小和形状在各种昆虫中变异很大,雄性介壳虫的复眼仅由数个圆形小眼组成。家蝇的复眼由4000个小眼组成,蝶、蛾类的复眼有28000个小眼。小眼面的大小,不但在不同种的昆虫中不同,而且同一个复眼中不同部位的小眼面也可不同,如雄性牛虻,复眼背面的小眼面较大;有些毛蚊(Biblio),其前后部的小眼面的大小也不同,可划分为两个区域。这些变化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等有关。

在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中,雄性的复眼常较雌性的大,甚至两个复眼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式(holoptic type);雌性的复眼则相离,称为离眼式(dichoptic type)。雄性具有发达的复眼与其活泼的习性及寻找雌性有关,这种差异常可用以区分这类昆虫的雌雄。从苍蝇的复眼可以看出,上方雄性的复眼为接眼式,下方雌性的复眼为离眼式。

3 .口器

基本的共由五个部分组成:上唇、上颚、舌、下颚、下唇

(1)咀嚼式口器

蝗虫及鞘翅目昆虫

上唇:头壳前下方的1薄片,具有味感器。

上颚:左右两个坚硬的齿状物,分磨区(磨碎食物)和切区(切断食物)。

下颚:由轴节、茎节、内颚叶、外颚叶、下颚须构成。

下唇:口器底部,主要盛托食物。

舌:位于左右上下颚之间,袋形构造。

(2)刺吸式口器

上唇:很短,三角形小片。

下唇:延长成喙,有保护口器作用。

上颚、下颚:变成细长的口针,上颚在外,下颚在内。两者相嵌组成食道和唾液道。

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怎么防治?

咀嚼式:触杀剂、内吸剂和胃毒剂

刺吸式:触杀剂和内吸剂

(3)虹吸式口器

蝶、蛾(以幼虫为害,吸果夜蛾除外)

上唇:退化。下颚的外颚叶极发达,形成螺旋状卷曲的喙,内有1细食道。

下唇:为小形的薄片,着生发达唇须。

其它口器类型

(4)刮吸式:牛虻(5)嚼吸式:蜜蜂(6)舐吸式:蝇类(7)锉吸式:蓟马

(三)头部的形式(头式Head types)

1.下口式;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幼虫等。2.前口式:虎甲、步甲等。3.后口式:蝽、蚜虫、蝉等。二.昆虫的胸部——运动中心

共3个体节:前、中、后胸,分别着生前、中、后足;前翅着生中胸,后翅着生后胸。

四块板:背板、腹板、侧板(两块)

(一)足依次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1.构造:由5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组成。

(1)基节:基部,短而粗。

(2)转节:基部第二节,常最小,少数2节。

(3)腿节:长而大,常最大,善跳者腿节最发达。

(4)胫节:常细而长,与腿节成膝状,常具刺和距。

(5)跗节:2-5小节组成,端部常有1爪和中垫。

2.类型

a.步行足:步行虫b.跳跃足:蝗虫的后足c.捕捉足:螳螂的前足d.开掘足:蝼蛄前足e.游泳足:龙虱的后足

f.抱握足:龙虱的前足g.携粉足:蜜蜂的后足

昆虫多种类型的翅和足与什么有关系?

(二)翅

三缘三角四区

1.翅的类型

昆虫的翅一般多为膜质,但有些昆虫由于适应特殊需要和功能,而发生变异,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覆翅翅的质地如皮革质,翅脉隐约可见,常覆盖于体背。如蝗虫的前翅。

②鞘翅坚硬角质化,似刀鞘,翅脉消失,两翅相接于背中线上。如甲虫类的前翅。

③半鞘翅翅基部为革质或角质,端部则为膜质。如椿象的前翅。

④平衡棒翅退化为小型棒状体,飞行时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如蚊蝇类的后翅。

⑤缨翅翅细长,前后缘具有长缨毛。如蓟马的前后翅。

⑥鳞翅翅膜质,翅面被有鳞片。如蛾蝶类的翅。

⑦毛翅翅膜质,翅面布满细毛。如石蛾的翅。

⑧膜翅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的翅。

昆虫翅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在昆虫纲内有近半数的目是以其翅的特征命名的。如直翅目、双翅目等。

2.理论脉序(hypothetical venation) 假想脉序

昆虫翅的两层薄膜之间有纵横行走向的翅脉(veins)。有加固翅的机械作用。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它们各有一定的名称和缩写方法。

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称为脉序或脉相(venation)。具一定规律性,在同科、同属内有比较固定的形式,常作为分类的依据。假想的原始脉序,不是实际存在的。

3.翅的连锁

同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以前翅为主要的飞行器,后翅一般不太发达,飞行时必须将后翅挂在前翅上,才能保持前后翅行动一致,因此连锁器(wing-coupling apparatus)就发生在这些昆虫的翅上。连锁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翅扼;(2)翅缰和翅缰钩;(3)后翅的翅钩和前翘的卷褶;(4)前翅的卷褶和后翅的短褶

昆虫胸部的结构与功能?

三.昆虫的腹部--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除末端几节具有尾须和外生殖器外,一般没有附肢。第l一8节两侧常各

具有气门一对。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不具发达的侧板。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相邻两腹节的前后缘常互相套迭,使得腹部有较大的伸缩能力,并有助于昆虫的呼吸、交配、产卵和释放性外激素。

腹部的附肢

(1)外生殖器(genitalia):雌性外生殖器—产卵器(ovipositor),位于腹部第8、9节的腹面,由3对产卵瓣组成,第l对称腹产卵瓣,第2对称内产卵辩,第3对称背产卵瓣,生殖孔开口于第8、9腹节之间(图1—11)。

(2)尾须(cerci)。为着生于腹部第11节两侧的一对须状物,分节或不分节,长短不一,具有感觉作用

(3)幼虫的腹足。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等的幼虫,腹部具有行动用的腹足(pro1egs)。鳞翅目幼虫通常有5对腹足,着生于第3至第6和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上的又称为臀足(anal legs)。腹足构造简单,呈筒状,末端具趾钩。膜翅目叶蜂的幼虫从第2节开始有腹足,一般6—8对,有的多达10对,腹足末端无趾钩,可与鳞翅目幼虫区别。

6、昆虫的体壁

体壁(integument)是昆虫身体最外层的组织,硬化,着生肌肉,构成了昆虫的体壳。还具有脊推动物的皮肤的功能,如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脏免于机械损伤和防止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侵人,同时体壁上还有很多感觉器官,可与外界环境取得广泛的联系。

(一)体壁结构

1.底膜:位于体壁的最里层,是紧贴在皮细胞下的一层薄膜,一般认为它是皮细胞所分泌的非细胞物质。2.皮细胞层:是体壁中唯一的活组织,由单层细胞组成,并常有一些细胞特化成刚毛、鳞片和各种形状的感觉器及特殊的腺体。

3.表皮层:是由皮细胞向外分泌而成,由内向外大致分为三层:内表皮层、外表皮层和上表皮层。

(1)内表皮:最厚,质地柔软而有延展性

(2)外表皮:质地坚硬,致密

(3)上表皮:最薄,结构最复杂,一般由内向外分为:角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3层,有时在角质精层上也还有一多元酚层。角质精层和护蜡层都是脂类和蛋白质的复合物。蜡层主要是蜡质,可以保护体内水分免于过量蒸发和防止水溶性物质侵入。

体壁的不透性能阻止病原微生物、杀虫药剂和其他外源物的侵入。因此,在化学防治中,必须考虑杀虫剂的穿透问题。

各层都是疏水性亲脂性的。

体壁与触杀剂防治的关系:

触杀剂必须接触虫体,并穿过体壁渗入体内,才能发挥药效。但从体壁构造来看,常具重重障碍,如体表的许多毛、刺、鳞片阻碍了药剂与体壁接触,更重要的是上表皮具疏水性的蜡质使药剂不易粘附,老龄昆虫体壁较厚,药剂难于入侵。但是,昆虫体表各处体壁厚薄不均,膜区和感受器区域体壁较薄,幼龄幼虫体壁较薄,药剂易于渗入,故在使用触杀剂防治害虫时最好在幼虫低龄阶段,使用粘附力、穿透力强的油乳剂为好。

7、体腔Coelomic cavity即血腔Haemocoele:昆虫体壁所围成的腔。根据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各器官浸泡在血液中。

昆虫胸部或腹部的横切面:两层膈膜将整个体腔分为三个血窦:

(1)膈膜:背膈膜、腹膈膜

(2)血窦:背血窦(心脏和大动脉)、围脏窦(消化、排泄、生殖器官)、腹血窦(中枢神经系统)

8、昆虫的内部系统(九大系统)了解

9、昆虫的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

一、两性生殖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卵生。两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后,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

二、孤雌生殖

在昆虫中,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也不少见。这种现象统称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昆虫的孤雌生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偶发性、经常性、周期性

偶发性(Sporadic parthenogenesis)。即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可能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在蛾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如较熟悉的家蚕,就能进行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经常性(Constant parthenogenesis)。

在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雌蜂在排卵的时候并非所有的卵都是受精的。还有一些经常孤雌生殖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有的甚至雄虫还没有被发现过。这些种类的生殖完全或几乎完全通过孤雌生殖。例如一些叶蜂、瘿蜂(没食子蜂)、小蜂、竹节虫、蓟马、蓑蛾等,都有这类情况。

周期性的孤雌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即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即所谓“异态交替”(Heterogeny)。蚜虫是最熟悉的例子。

三、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polyembryony)是指1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现象多见于膜翅目一些寄生蜂类,如小蜂科、茧蜂科、姬蜂科、细蜂科、及捻翅目部分昆虫等。

卵核至少经一次成熟分裂发展为两个胚胎,多者可达上千,分裂一次加倍一次子核数量,发生胚胎数量的多少,由寄主的承受能力决定。如广腹细蜂(Platygaster vernalis),当寄生于瑞典麦杆蝇时,产生15-20个胚胎,而当寄生于甘蓝夜蛾时,可产生2000个胚胎。

四、胎生和幼体生殖

胎生(viviparity)

多数昆虫为卵生,但一些昆虫的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完成的,由母体所以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根据幼体离开母体前获得营养方式的不同,胎生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

(一)卵胎生(ovoviviparity) :是指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全部由卵供给,只是卵在母体内孵化为幼体后才被产出体外。所以从营养来源看,与卵生相同,只是其生殖方式属于幼生(1arviparity)。如麻蝇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以1龄幼虫产出。

(二)腺养胎生(adenotrophic viviparity):是指胚胎发育的养分也由卵供给,但幼体在母体内孵化后并不马上产出,而是仍寄居于母体的阴道膨大而成的"子宫"内,由母体的附腺(子宫腺)供给养分,直至幼体接近化蛹时才产出,刚产出的幼虫即在母体外化蛹,因而又常被称为蛹生(pupiparity)。这种生殖方式为舌蝇、虱蝇科、蛛蝇科和蜂蝇科所特有。

(三)血腔胎生(haemocoelous viviparity) :是指一些没有输卵管的昆虫,当卵发育成熟后,卵巢破裂,卵释放于血腔内,胚胎发育在血腔中进行,胚胎直接利用血淋巴中的营养物质而发育的一种胎生方式。胚胎发育完成后,孵化出的幼体从母体的抱室开口爬出(如捻翅目);或取食母体组织,最后破母体而出(如瘦蚊科的Miaster和Oligarces属等)。

(四)伪胎盘生殖(pseudoPlacental viviparity) :是指一些昆虫的卵无卵黄和卵壳,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完全依靠一种称为伪胎盘的构造从母体吸取。构成伪胎盘的物质来自母体,或来自胚胎本身,或兼有上述两种成分。最常见的行伪胎盘生殖的昆虫是蚜虫,当行孤雌生殖时,同时行伪胎盘生殖。

五、幼体生殖(Paedogenesis)

少数昆虫在幼虫期就能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因其幼虫期即具生殖能力,又行腺养胎生,所以幼体生殖属孤雌生殖和胎生。其成熟卵无卵壳,胚胎发育在囊泡中进行,孵化的幼体取食母体组织,继续生长发育,至母体组织消耗殆尽,破母体外出行自由生活,这些幼体又以同样的方式产生下一代幼体。

10、昆虫的个体发育

(1)变态及其类型

昆虫的这种由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昆虫在进化过程中,随着成虫与幼虫体态的分化、翅的获得,以及幼虫期对生活环境的特殊适应和其它生物学特性的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变态类型。

1增节变态(anamorpllosis)

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节肢动物中的三叶虫纲、甲壳纲及多数多足纲的动物的胚后发育都属于此种变态类型,因此这是节肢动物祖先遗留下来的特征。其幼期与成虫期之间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

异外,腹部的节数随着脱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初孵化幼体腹节为9节,至性成熟时增加到12节,所增加的3节均是由第8腹节(即尾节前一节)增而生来的。这种变态在昆虫纲中仅见于低等的内颚纲的原尾目昆虫。

2表变态(epimorphosis)

也属于原始变态类型。其变态特点是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外,其它生物学特性并无区别,故又常称为无变态。此类变态至性成熟的成虫期仍能继续脱皮,因而也保留了节肢动物祖先遗留的特征。属此类变态类型的包括内颚纲中除原尾目以外的弹尾目、双尾目和无翅亚纲昆虫。3原变态(prometamorphosis)

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其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稚虫)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亚成虫(subimago)在外形上与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1至数小时,即再行-次脱皮变为成虫。亚成虫期是性已成熟的时期,其卵子和精子可以在生理盐水中结合受精,并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亚成虫脱皮属成虫脱皮现象,是从低等表变态类演化到有翅昆虫时保留下来的原始特性。同时,蜉蝣目昆虫的幼期水生,腹部具有由附肢演化而成的气管鳃,属多足型,在整个幼期发育中是没有寡足阶段的,颇似无翅亚纲昆虫,而同所有其它有翅亚纲昆虫是不同的。

4不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态类型。其特点是胚后发育经过幼体和成虫2个虫态,幼虫期时的翅在体外发育。不全变态与原变态的主要不同点是成虫不再脱皮、幼体无腹足,属寡足型。又可分为以下3个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1a): 特点是幼体与成虫在体形、习性及栖息环境等方面都很相似,但幼体的翅发育还不完全,称为翅芽(一般在第2-3龄期出现),生殖器官也未发育成熟,特称为若虫(nymph)。所以转变成成虫后,除了翅和性器官的完全成长外,在形态上与幼期没有其它重要差别。常见的如直翅目、螳螂目、等翅目、蜚蠊目、半翅目、同翅目等昆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

特点主要是其幼体水生,成虫陆生;二者在体型、取食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以致成、幼体间的形态分化较显著。其幼体特称为稚虫(naiad)。由于雅虫适于水生生活的某些适应性构造在转变为成虫时全部消失,所以这些构造常被称为"暂时性构造"。常见的如蜻蜓目、绩翅目昆虫。

(3)过渐变态(hyperaurometabola)

为缨翅目、同翅目中的粉虱科和雄性蚧类具有的变态类型。其特点是若虫与成虫均陆生,形态相似,但末龄若虫不吃不动,极似全变态的蛹,故常称为伪蛹或拟蛹。其幼体的翅芽发生在体外,与全变态幼虫的翅发生在体内有根本差别。因其比渐变态稍显复杂一些,故称为过渐变态。它是昆虫由不全变态向全变态演化的一个过渡类型。

5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胚后发育经过幼体、蛹和成虫3个发育虫态;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期不仅生殖器官没有分化,外形、内部器官以及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同,特称为幼虫。是有翅亚纲内生翅类的各目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

幼虫期(1)

昆虫幼虫或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蛹(全变态昆虫)或成虫(不全变态昆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1arval stage)或若虫期(nymph stage)。

(一)生长和脱皮

幼虫体外表有一层坚硬的表皮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形成新表皮,脱去旧表皮,这种现象称为脱皮(moulting)。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exuvia)。幼虫的生长与脱皮周期性的交替进行,每脱皮1次,身体增大一点。

从卵内孵化出的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以后每脱1次皮增加1龄,即虫龄(instar)。相邻两龄之间的历期,称为龄期(stadium)。

有的昆虫不同性别脱皮次数也不同,一般雌虫比雄虫多脱皮l一2次,如衣鱼、蝗虫、蚧类等昆虫中较常见。环境因素如温度、食料等也影响脱皮次数,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增高,脱皮次数趋于减少,营养不良往往造成

脱皮次数增多。

种内同一龄幼虫个体间的体长常有所差异,但头壳宽度,一般变异很小,可以此作为识别虫龄的重要依据之一。Dyar(1890)曾对28种鳞翅目幼虫头壳宽度进行了逐龄测量,发现各龄间头壳宽度按一定几何级数增长,即各龄幼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即:

上一龄头壳宽/下一龄头壳宽=1.4, 戴氏律(Dyarfs Law),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在实践中仍有一定应用价值。可用于推知幼虫的龄期。

(2)幼虫类型

全变态昆虫种类多,幼虫形态差异显著。根据胚胎发育的程度以及在胚后发育中的适应与变化,又可将其分为以下4个类型。

1、原足型(protopod)幼虫幼虫在胚胎发育早期孵化,虫体的发育尚不完善,胸部附肢仅为突起状态的芽体,有的种类腹部尚未完全分节。如膜翅目中的寄生蜂类幼虫。

2、多足型(po1ypod)幼虫幼虫除具胸足外,还具有数对腹足。如鳞翅目和膜翅目的叶蜂类幼虫。鳞翅目幼虫有腹足2-5对,腹足末端具有趾钩,称为蠋型幼虫。而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腹足多于5对,其末端不具趾钩,称为伪蠋型幼虫。也有人把多足型通称蠋型。

3、寡足型(oligopod)幼虫幼虫具发达的胸足,无腹足。常根据其体型和胸足的发达程度分为以下3种类型。 (1)蛃型(campodeiform)又称衣鱼型,其幼虫为前口式,胸足很发达,行动迅速。大多数为捕食性昆虫。如步行虫、一些瓢虫、草蚜和蚁蛉的幼虫。(2)蛴螬型(scarabaeform)幼虫体肥胖,呈"C"形弯曲,胸足较短,行动迟缓。如金龟子幼虫。(3)蠕虫型(vermiform)幼虫体细长,略扁平,胸部和腹部粗细相仿,胸足较短。如叩头虫、拟步行虫等幼虫。

4.无足型(apodous)幼虫幼虫既无胸足,又无腹足。一般认为,此类幼虫是由寡足型或多足型幼虫由于长期生活于容易获得营养的环境中,行动的附肢逐渐消失而形成的。根据其头部发达或骨化程度,常分为3种类型。 (1)显头无足型幼虫(eucephalous larva)有明显骨化的头部。如吉丁虫、天牛、蚊、跳蚤等幼虫。 (2)半头无足型幼虫(hemicephalous larva)头部仅前半部分骨化而显露,后半部分缩入胸内。如大蚊科和多数虻类幼虫。 (3)无头无足型幼虫(acephalouslarva)又称蛆型幼虫。头部退化,完全缩入胸部,或仅有口钩外露。如蝇类幼虫。

蛹期

蛹(pupa)是全变态昆虫在后胚发育过程中,由幼虫转变为成虫时,必须经过的一个特有的静息虫态。蛹的生命活动虽然是相对静止的,但其内部却进行着将幼虫器官改造为成虫器官的剧烈变化。

(一)前蛹和蛹

末龄幼虫脱皮化蛹前,停止取食,为安全化蛹,寻找适宜的化蛹场所,有的吐丝作茧,有的建造土室等。随后,幼虫身体缩短,体色变淡或消失,不再活动,此时称为前蛹(prepupa)。前蛹实际上为末龄幼虫化蛹前的静止时期。在前蛹期内,幼虫表皮已部分脱离,成虫的翅和附肢等已翻出体外,只是被末龄幼虫表皮所包围掩盖。待脱去末龄幼虫表皮后,翅和附肢即显露于体外,这一过程即称为化蛹。自末龄幼虫脱去表皮起至变为成虫时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蛹期。

(二)蛹的类型

蛹分为3种类型

(1)离蛹(exarate pupa) 又称为裸蛹,其特点是翅和附肢除在基部外与蛹体分离,不紧贴于蛹体上,可以活动,腹部各节间也能自由扭动,-些脉翅目和毛翅目的蛹甚至可以爬行或游泳。长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的蛹均为此种类型。

(2)被蛹(obtect Pupa)

特点是翅和附肢都紧贴于身体上,不能活动,大多数腹节或全部腹节不能扭动。鳞翅目、鞘翅目的隐翅虫、双翅目的虻、瘦蚊等昆虫的蛹均属此种类。

(3)围蛹(coarctate pupa)

双翅目蝇类特有。围蛹体实为离蛹,但是在离蛹体外被有末龄幼虫未脱去的蜕。如蝇类幼虫将第3龄脱下的表皮硬化成为蛹壳,第4龄幼虫就在蛹壳里,成为不吃不动的前蛹,前蛹再经脱皮即形成离蛹,而脱下的皮又附加在第3龄幼虫的皮下。

(二)雌雄二型及多型现象

1、雌雄二型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官(第1性征)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第2性征)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sexual dimorphism)。如蚧类雄虫有翅,雌虫无翅;蚊的雄虫触角发达,羽毛状,雌虫则为环毛状;锹形甲雄虫的上颚比雌虫发达得多;蝉、蟋蟀和螽斯的雄虫有发音的构造,而雌虫则常无;许多蛾蝶类雌虫与雄虫的翅,在色泽、花纹上也不相同等。

2、多型现象

多型现象(Folymorphism)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成虫期,但有时也可以出现在幼虫期。多型现象可有不同的成因。因季节变化而出现变型的,这种现象称为季节变型。

多型现象在"社会性"昆虫中更为典型。如膜翅目的蜜蜂、蚂蚁及等翅目的白蚁等。

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尤其是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夜蛾科等昆虫,在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其成虫羽化后性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对性细胞的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3)昆虫的世代

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generation),简称为一代或一化,一个世代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等虫态。

昆虫一年发生的世代数的多少是受种的遗传性所决定的。一年发生l代的昆虫,称为一化性(univo1tine)昆虫,如大豆食心虫、梨茎蜂、舞毒蛾等。一年发生两代及其以上者,称为多化性(po1yvo1tine)昆虫,如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棉蚜一年可发生l0~30余代。也有些昆虫则需两年或多年完成1代,如大黑鳃金龟两年发生1代,沟金针虫、华北蝼蛄约3年发生l代,十七年蝉则需17年发生1代。

(4)昆虫的年生活史

昆虫的生活史(1ife history)又称生活周期(1ife cycle),是指昆虫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昆虫在一年中的个体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年生活史是指昆虫从越冬虫态(卵、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后复苏起,至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

一年发生1代的昆虫,其年生活史与世代的含义是相同的。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其年生活史就包括几个世代。多年发生完成1代的昆虫,其生活史则需多年完成,而年生活史则只包括部分虫态的生长发育过程。一些多化性昆虫,其年生活史较为复杂,如棉蚜等完成其年生活史需要世代间的寄主交替(越冬寄主和夏季寄主)和生殖方式的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从而形成了年生活史的世代交替现象。

11、休眠和滞育

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一定的日照等),暂时停止活动,呈静止或昏迷状态,以安全渡过不良环境,这种停育现象是物种得以保存的一种重要适应性。这一现象如呈季节性的周期发生,即所谓越冬或冬眠、冬蛰(hibernation),越夏或夏眠、夏蛰(aestivation)。从生理上看,昆虫的停育又可区分为休眠和滞育两种状态。

休眠(dormancy) 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如东亚飞蝗以卵越冬,甜菜夜蛾以蛹越冬等都属于休眠性越冬。休眠性越冬的昆虫耐寒力一般较差。

滞育(diapause) 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一旦进入滞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否则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进行生长发育。滞育性越冬和越夏的昆虫有固定的滞育虫态。滞育又可区分为专性滞育和兼性滞育两种类型。

专性滞育和兼性滞育

专性滞育(obligatory diapause) 又称确定性滞育。这种滞育类型的昆虫严格为一年发生1代,滞育世代和虫态固定。不论当时外界环境条件如何,按期进入滞育,已成为种的巩固的遗传性。如舞毒蛾一年发生1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产卵,此时尽管环境条件是适宜的,但也不再进行生长发育,以卵进入越冬状态。其它大豆食心虫等也皆属专性滞育越冬。

兼性滞育(facuitative diapause) 又称任意性滞育。这种滞育类型的昆虫为多化性昆虫,滞育的虫态固定,但世

森林防火知识试题

森林防火知识试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B ) A 扑救为主,综合治理; B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C 预防为主,打早打了; D 综合治理,积极消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_________ 。( C ) A 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 B 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 C 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 D 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 5《. 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B ) 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 B 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 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6. ________ 加强对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A ) A 人为火源; B 进山人员; C 生活用火; D 生产用火 7. ___ 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 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B ) A 1988年5月6日; B 1987年5月6日 C 2002年7月28日; D 2002年10月2日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地方政府要适时发布禁火令,重点林区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火险天气,一律停止 野外生产、生活用火。( C ) A 四级风以上; B 五级风以上; C 三级风以上; D 二级风以上 9. 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 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扑救森林火灾___________ 。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森林火灾有哪些危险和后果? 答:①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②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③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④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及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3、森林防火期,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并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 4、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级为能够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用火。 5、什么是森林防火期?我省的森林防火期规定在什么时间? 答: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省划定全年为森林防火期,每年的10月1日到第二年的5月31日为森林防火特防期。 6、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答: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 7、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8、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 9、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在可燃物和天气条件都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 10、森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答: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11、什么是地表火?地表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2020考研】——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考研情况分析及经典专业问题问答

森林保护专业分析001林学院 森林保护学

专业课资料 612:初试复习资料和服务;模拟卷三套 811:初试复习资料和服务;模拟卷三套 816:模拟卷三套 经典问答 1、这个专业怎么样? 国家林业局、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2、难考吗? 难度一般,但是报考人数在增加,所以难度也有所增加 3、参考书在哪里买呢? 淘宝网、当当网等都可以买,但是也要关注,参考书目可能会增加或改变4、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 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习时间比较多,学硕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主要还是看自己偏向工作还是更深入学习了 5、专业课的书目和其他学校一样么?有重复的么? 不一样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材,如果你觉得专业课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购买我们机构的复习资料配套使用。 6、初试报录比是多少啊? 18年是1:3左右 7、这个专业每年南林内定本校的人数占多少?外校考难度大不大? 内占人数倒不知道占多大比例,外校考生难易程度得看分数线和招生人数,如果招生人数低于5人,不建议报考 这个专业难度还是有的 8、专业课大概需要考多少分才能被录取?去年他们平均大概考了多少分? 过国家线基本上可以,但是越高排名越前,优势越大,你报我们机构,我们

专业课是针对性辅导的,我们成立针对专业的教研组进行该专业教学研究的,辅导老师一般为该专业老师或者教授推荐的有过辅导经验的研究生团队组成。9、我是跨考的,考上的几率大吗? 跨考的话,你的专业课要好好复习,如果你自己搞不定,我们这边对该专业有一定研究,可以帮助到你,这样你会轻松很多。 10、我现在还不知道哪所学校比较好? 1.南京林业大学(全国排名第4) 11、排名怎么样?好考吗? 在江苏,南林这个专业排第一,难度还是有的 12、有辅导班吗?报名在哪儿报啊?辅导班怎么报名啊? 有辅导班的,可以在南林考研网上报名,也可以来南林报名,主要是针对南京林业大学专业考研进行的相关辅导 看你想报哪个班次的辅导班。 13、专业课在哪儿查到? 首先推荐你可以去我们本校官网南林研究生院,其次可以在我们南林考研盒子上查到。 搜索南林企鹅裙:叁零肆捌捌捌玖贰壹 14、专业课如何复习? 专业课还是建议早点复习,早做准备,自学或者报辅导班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15、资料在哪儿买啊?有啥资料可以推荐的嘛?请问的资料里面包含什么? 一般可以在我们官网南京林业大学考研盒子购买,我们资料是南林最权威的。 真题,真题答案,笔记,期末试卷,题库,答疑录音以及笔记等的资料,南林内部最权威的资料都包含在里面 16、考数学吗 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 17、英语考英一还是英二? 考英一,比英二难,难在超纲单词比较多,且不会标注意思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问答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问答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问答一: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准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3、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4、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5、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 6、森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答: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7、山地林火有什么特点? 答:在山地条件下,冲火,特别是阳坡的冲火,火势猛烈,蔓延迅速,不易扑救;而坐火。其火势弱,有利于扑救。 8、扑火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扑救森林火灾一般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离带灭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灭火方法。直接灭火常采用的方法是扑火人员使用手中的工具 沿火线直接打灭火。间接灭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树冠火人力 无法接近扑打时采用的,以劈火路斩断火源的方式达到灭火目的。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问答二: 9、扑打山火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答:扑打山火时,两脚要站到火烧迹地内侧边缘内另一脚在边缘外,使用扑火工具要向火烧迹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拍 打时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点。拍打时要做到重打轻抬,快打慢抬,边打边进。火势弱时可单人扑打,火势较强时,要组织小组几个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落, 打灭火后一同前进。打灭火时,要沿火线逐段扑打,绝不可脱离火 线去打内线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进行阻拦或扑打,尤其是扑打 草塘火和逆风火时,更要注意安全。 10、在扑救林火中,怎样做到既扑灭火灾,又不伤亡人员? 11、扑火中常见的人身伤害事故有几种? 答:(一)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C,人只能 生存7.5秒一18秒。 (二)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 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 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 伤害事故。

森林病理学复习要点

森林病理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1、病原:引起森林植物发病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但在某些植物生病时,往往会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植物发病的最直接一个因素才是病原。病原为生物的通常又称为“病原物”;病原为真菌或细菌的称为“病原菌”。被病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2、植物病害三角关系: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植物病害的发生,所以三者也是森林植物病害发生的最基本要素。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之病植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三角形的每个边各代表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角形的面积代表发病程度。 3、症状:利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能够看到的植物非正常表现。包括1)植物本身的不正常(病状)2)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征)。 第二章林木病害的病原 1、营养:1)缺氮:植株矮小,黄化2)缺磷:叶片发紫、发红—松苗紫化病3)缺钾:叶缘叶尖黄化—海桐缺钾性黄化4)缺铁:嫩叶黄化,老叶绿色—樟树缺铁性黄化5)缺硼:抽梢粗短,芽肥大6)缺锰:叶表面坏死小点7)缺镁:叶肉黄化,叶脉绿色 2、温度:1)高温:破肚子病、果实灼伤、地表烫伤2)低温冻害(狭叶十大功劳)3)水分4)有毒物质5)盐害

3、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营寄生和腐生生活的一类生物。真菌的营养体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营养方式是异养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孢子。 4、真菌的营养体的多为丝状(除酵母菌外),叫菌丝(hypha)。菌丝的集合体叫菌丝体。低等的真菌菌丝无隔膜,高等的有隔膜。 菌丝的主要功能——吸收营养(靠菌丝内部高的渗透压吸收营养)。 菌丝细胞的全能性——只要有一个细胞,就可以长成一个完整的菌株。菌丝的变态——菌核、菌索、子座。 1)菌核: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耐久体。形状大小各异,质地坚实。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2)菌索:由高等真菌的菌丝纠结而成的一种索状物。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还有扩展的功能。3)子座:由菌丝组成的一种块状或垫状物,有时其内部还混有部分寄主组织。通常在子座的上面或里面产生真菌的繁殖器官和孢子。有抗不良环境和繁殖的功能。 5、真菌的无性生殖:真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各种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真菌产生的厚壁孢子,抗不良环境的作用等)。真菌的无性生殖没有通过性的配合;真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各样的无性孢子。真菌的无性生殖非常发达,一年往往产生多次,在病害流行中有重要作用。 6、真菌生活史:孢子—菌丝,无性多次,有性一次。 7、真菌的生理和生态:营养、水分、PH值、温度、光照

病理学2

1. 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 A.健康是指体格健全没有疾病 B.不生病就是健康 C.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D.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E."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2. 疾病的概念下列哪项提法较正确 A.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B.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 C.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 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E.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 参考答案:A 3. 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 A.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 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C.对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 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 E.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4. 病因学研究的是 A.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B.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C.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机制 D.疾病转归的机制 E.因果转化规律 参考答案:B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种疾病一般来说都有病因 B.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C.没有病因,不可能发生相关的疾病 D.没有病因也可发生某些遗传性疾病 E.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有时是可转化的参考答案:D 6. 疾病发生的条件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B.它们本身不能引起疾病 C.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促进疾病的发生 D.年龄和性别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发生条件 E.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固定不变的 参考答案:E 7. 下列正确的陈述是 A.只要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B.有条件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C.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会发生 D.有诱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E.同时具备条件和诱因才能引起疾病发生 参考答案:C 8. 发病学主要研究 A.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 B.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C.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关系 D.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B 9.

森林防火知识全套整合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3、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并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 4、经批准的用火单位和个人,在用火时必须做到“五不烧”指什么? 答:防火路不合格不烧;防火人员及扑火工具未到位不烧;天气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上山火不烧;四级(含四级)以上天气不烧。 5、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准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6、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级为能够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用火。 7、什么是森林防火期?我省的森林防火期规定在什么时间? 答: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浙江省划定每年的11月1日到第二年的4月30日为森林防火期。 8、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答: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 9、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 11、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在可燃物和天气条件都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 12、森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答: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13、什么是地表火?地表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答:地表火又叫地面火,指沿林地面扩展蔓延,烧毁地被物的火。地表火能烧毁地表1.5米以下的幼苗、幼树、灌木,烧伤乔木树干基部的树皮表层以及靠近地面的根系。林木受害

森林防火知识与黑板报

一、剖析森林火灾 1、什么是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2、说一说引起森林火灾的各种原因。 ⑴烧荒;⑵炼山造林;⑶烧灰积肥;⑷烧田埂;⑸烧秸秆;⑹林区内吸烟、乱丢烟蒂;⑺林区内野炊、烧烤;⑻林区内上坟烧纸、烧香点烛、燃放鞭炮; ⑼林区内使用枪械狩猎;⑽进入林区的汽车漏火、喷火;⑾旅客和司乘人员乱丢烟蒂火种;⑿机械跑火;⒀雷击起火。以上人为用火行为和自然灾害都会引发森林火灾。 3、“护林防火工作是神农架林区天大的事” ⑴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本,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向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⑵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山洪、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⑶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⑷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4、神农架护林防火重要性: 神农架成为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这里拥有当今世界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境内森林覆盖率88%,保护区内达96%。这里保留了珙桐、鹅掌楸、连香等大量珍贵古老孑遗植物。神农架成为世界同纬度地区的一块绿色宝地,对于森林生态学研究具有全球性意义。 1990年12月,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作者: ————————————————————————————————日期: ?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4、经批准的用火单位和个人,在用火时必须做到“五不烧”指什么??答:防火路不合格不烧;防火人员及工具未到位不烧;天气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上山火不烧;四级(含四级)以上天气不烧。 、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级为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 、什么是森林防火期?我省的森林防火期规定在什么时间? :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山西省划定每年的11月1日到第二年的30日为森林防火期。 、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9、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炭等,均属可燃物。 1、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在可燃物和天气条件都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1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什么是地表火?地表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地表火又叫地面火,指沿林地面扩展蔓延,烧毁地被物的火。地表火能烧毁地表1.5米以下的幼苗、幼树、灌木,烧伤乔木树干基部皮表层以及靠近地面的根系。林木受害后,能使长势减弱,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木材材质变劣,有时甚成大片森林枯死。?14、什么是树冠火?树冠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答:地表火遇强风或遇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火焰烧至树冠上部,并沿着顺风迅速扩展,而成为树冠火。树冠火经常与地表火同时发生,烧遍整个林分的地表的树冠,对森林的性大,扑救比较困难。遇到此类火,一般不打,而是使用隔离带。 、影响森林火灾的地形因素有哪些? 16、什么叫“冲火”?什么叫“坐火”? :有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 :林火从山下向山上蔓延,速度快,称为“冲火”。火苗由山上向山下蔓延,速度慢,称为“坐火”。 7、山地林火有什么特点??答:在山地条件下,冲火,特别是阳坡的冲火,火势猛烈,蔓延迅速,不易扑救;而坐火。其火势弱,有 18、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什么? 扑救。?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必须以“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争分夺秒地将林火消灭在初发阶段。?19、扑火的方法有哪两种? :扑救森林火灾一般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离带灭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灭火方法。直接灭火常采用的方法是扑火人员使用手中的工具沿直接打灭火。间接灭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树冠火人力无法接近扑打时采用的,以劈火路斩断火源的方式达到灭火目的。?20打山火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扑打山火时,两脚要站到火烧迹地内侧边缘内另一脚在边缘外,使用扑火工具要向火烧迹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拍打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点。拍打时要做到重打轻抬,快打慢抬,边打边进。 势弱时可单人扑打,火势较强时,要组织小组几个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同落,打灭火后一同前进。 灭火时,要沿火线逐段扑打,绝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进行阻拦或扑打,尤其是扑打草塘火和逆风火时,更要注

森林病理学 南京林业大学 考试笔记

森林病理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的影 响,使生长受到抑制、品质变恶劣,甚至死亡的现象。 (1)非生物的因素:缺少、冻害、污染等。 (2)人为的、动物的干涉不叫病害,称为损伤。 (3)芝麻蕉的黑点也不是病害,因为它使香蕉更甜。同样的,根瘤菌也不是。 二、植物病害的三要素 1.病原:引起植物病害最直接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1)生物因素:真菌(植物上较多),细菌(植物上较少), 植原体,病毒,类细菌,类病毒,线虫,寄 生性种子植物。 大小比较:细菌>植原体=类细菌>病毒>类病毒 2.植物:①寄主: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②受害植物:非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3.环境条件 4.植物病原发生的三角关系: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病原、环 境和植物,其面积代表受害程度, 面积越大受害越深。当三个条件都 充分时,病害程度最大。 三、植物病害发生的症状

1.症状: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看到的植物的不正常表现。分为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和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症状的类型: (1)变色:①黄化或白化。因为叶绿体的缺少。是营养元素, 如N、Fe的缺乏;植原体的感染等原因造成的。 ②花叶。因为叶绿体分布不均。是病毒导致的。 ③紫化。因为胡萝卜素含量上升。是却磷导致的。 (2)坏死:①斑点:有叶斑、果斑等。是病原物分泌毒素将植物 细胞杀死造成的。真菌和细菌较多。 ②腐烂:细胞中的胶层被分解。 ③溃疡:是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植物会在伤口附 近形成与上组织,这一点与腐烂相区别。 (3)畸形:①丛生: 因为不定芽抽生过多。主要有植原体造成, 真菌也会(例如竹子的丛生)。 ②瘤肿: 激素分泌不均匀造成。由真菌、细菌和线 虫造成。 (4)枯萎:由根部被破坏或干部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 (5)流脂流胶:枝干上流出液体。松柏类称为脂,核果类称为 胶。 (6)粉霉:①白色粉末:白粉菌 ②黑色粉末:煤炱菌 ③黄色粉末:銹菌

森林防火知识课教材

森 林 防 火 知 识 课 教 材 吉水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 二00九年十二月

森林防火知识课教材 一、森林防火基本常识 (一)森林的作用有哪些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能够提供氧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排除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较高。林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主要作用有: 1、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厂,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1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2、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林木能减低风速,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 3、有一些特殊的树种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据测算松林每天可以从1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1公顷柳衫林每年都可以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分析表明:落叶树吸硫能力最强,常绿阔叶数次之,而针叶树较差。 4、树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许多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出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5、森林还具有警报作用。有些树木可以当作大气污染的报警器。

树木和人一样都要呼吸,许多树木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反应比人和动物敏感得多。它们只要稍微受到污染物侵害,就能在叶子或花上表现出病态。 6、树木还可以提供社会各项建设材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树木具有清洁空气、降低噪声、保护和美化环境及发展生产的综合效应。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二)森林火灾有哪些危险和后果 1、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2、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3、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4、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 林火基础理论主要阐述林火的性质、林火燃烧现象、林火行为,林火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林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它是阐述林火预防和扑救的基础。 第一节森林燃烧 1、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森林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1)有焰燃烧:在点燃后,能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也称为明火。 (2)无焰燃烧:在燃烧时,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不产生火焰,也称为暗火。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三者构成燃烧三角。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的两重性。林火具有害和有益两重性,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但火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改善某些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产脂、更新等等。我们要限制火对森林有害的一面,利用火对森林有利的一面。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1、森林可燃物 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2、火险天气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3、火源 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1)自然火源。自然火源有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和可燃物自燃等。

南林森林病理学考点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概念 1. 林木病害的定义: 森林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来自其他生物的侵害,或受到一些不利的非生物因素影响,以致在生理上、解剖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反常变化,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引起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林木病害分为两大类: 由寄生生物侵染而引起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寄生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由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如温度或水分不适,施肥不当,有毒物质影响等。(缺乏养分—生理性病害) 2. 病原、病原物和寄主 但在某些植物生病时,往往会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植物发病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才是病原。 病原为生物的通常又称为“病原物”;病原为真菌或细菌的称为“病原菌”。 被病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非生物侵染中称为受害植物。 一种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除需要有病原存在外,还要有感病的森林植物存在和合适的环境条件。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植物病害的发生,所以三者也是森林植物病害发生的最基本要素。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三角形的每个边各代表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角形的面积代表发病程度。 只有在三者有机配合时,三角形面积才最大;如果缺少任何一边,病害就不能发生。 4. 包括:植物本身的不正常(病状);和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征)。 病征和病状统称症状 5. 植物病害症状7大类型 1)变色:(黄化,白化,花叶):由于植物叶绿体减少,造成植物叶片表现黄化或白化。植物体内叶绿体分布不均匀可导致花叶症状,如病毒感染。 ○1植物体内缺少某种元素(如钾、铁、锰等)可产生黄化症状; ○2植物受到“植原体”感染也可产生黄化症状; 例:海桐缺钾性黄化、樟树缺铁性黄化、枣疯病(有叶黄化现象)、泡桐丛枝病、杨树花叶病、茶花叶病、柑橘黄龙病(类立克次氏体病害) 2)坏死:(斑点,腐烂,溃疡):由于病原物产生“毒素”或“酶”,使植物细胞坏死或组织解体,产生斑点(叶斑,果斑)或腐烂(树干腐烂,果实腐烂,根部腐烂等)症状。溃疡为植物组织解体以后寄主产生愈伤组织形成。 毒素一般由真菌或细菌产生;酶由真菌、细菌或线虫产生; 腐烂——果胶酶破坏了中胶层,未产生愈伤。溃疡——腐烂斑的扩大与愈伤包围不断进行,产生凸起。 例:松针褐斑病、杨树黑斑病、各种叶斑病、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杨树大斑性溃疡和水疱性溃疡病、枝干腐烂、果腐 3)畸形(肿瘤,丛枝):由于植物体内激素分布不平衡,导致植物生长异常。有病原物产生或病原物侵入植物以后使影响植物体内的激素正常分布。真菌、细菌、线虫等都可使植物产生畸形症状。 肿瘤——细胞分裂素大量积累。 例:辐射松根癌病(细菌)、油橄榄肿瘤病、楸树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竹子丛枝病(真菌)、竹丛枝病、松栎锈病、缩叶病引起的变形、樟树小叶病 4)枯萎(根部坏死,维管束被破坏):由于病原物产生毒素,使植物根部或维管束坏死。 真菌、细菌都能产生毒素。由于干旱,水淹,冻害等也可使植物枯萎。 例:松材线虫病、栎枯萎病、榆枯萎病、苗木猝倒病、毛竹枯捎病、松树枯梢病、冻害(狭叶十大功劳) 5)粉霉(白粉菌,煤污菌,锈菌):几种真菌侵染植物后,其营养体或繁殖体可以生活在植物表面,表现出白色、

森林防火知识

森林火灾知识 一、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二、影响火灾的三要素 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故意纵火情节严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四、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 (一)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oC ,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二)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五、森林防火中的“三早”、“两快”“一强” “三早”,就是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三早”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早发现是指早发现火情,迅速传递火情信息。早出动是指扑火队伍接到扑火命令后,迅速到达火场。早扑灭是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火扑灭。“三早”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扑火基本原则和“三少”(人力、物力投放少、森林火灾损失少、直接扑火费用少)的保证。 “两快”就是领导上得快和火灾扑灭快。领导上得快:接到火情后,不管是小火、大火、还是近火、远火,当地政府的领导要迅速带领扑

最新整理森林防火知识课教案

最新整理森林防火知识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新闻、讲故事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2、使同学们了解发生森林火灾时的一般特征。初步学会防护森林火灾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 3、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 4、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森林防火措施。 5、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6、认识各种灭火设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的方法。 学会本领,化险为夷。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7、学习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防护森林火灾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争当护林防火的宣传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防火与护林之间联系。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森林防火措施。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森林火灾的一般理解。 2、归纳森林火灾的一般特征和学习防护森林火灾。搜集从小爱森林、爱自然的名人的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火,是一种“神圣”的物质。它,是一种大家最熟悉的东西,而且常常回接触它;可是,它有是一种对大家伤害最大的物质。虽然做饭、炒菜都用得着它,可是你听说过火灾对森林的危害吗?老师在早会时经常讲过它的危害。报纸上已做过许多的批判。谁能举例说一说。 2、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指名后小组交流。) 3、展示另一图片,图中一个男孩子以矫健的身手,协助森林中的动物们从容逃离森林火场等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采用指名、小组合作或者同桌交流等方式反馈。如: (1)为什么会发生森林火灾? (2)图片中有几种动物?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神情? (3)那个男孩是怎么样协助动物们逃生的? 4、小结:是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如此美丽,但又是如此脆弱。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提高防火意识,象图片中的英勇男孩一样掌握一些自救逃生的方法。 二、剖析森林火灾 1、什么是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2、说一说引起森林火灾的各种原因。 ⑴烧荒;⑵炼山造林;⑶烧灰积肥;⑷烧田埂;⑸烧秸秆;⑹林区内吸烟、乱丢烟蒂;⑺林区内野炊、烧烤;⑻林区内上坟烧纸、烧香点烛、燃放鞭

森林防火知识宣传(一)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3、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预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消灭是被动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预防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不发生火灾或少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将其消灭。因此,在森林防火各项工作措施中,我们必须做到两手同时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扑救,两手都要硬。 3、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并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 4、经批准的用火单位和个人,在用火时必须做到“五不烧”指什么? 答:防火路不合格不烧;防火人员及扑火工具未到位不烧;天气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上山火不烧;四级(含四级)以上天气不烧。 5、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准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6、森林火警、火灾是如何区分的? 答: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不足一千公顷的;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 7、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级为能够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用火。

森林病理学试题B

森林病理学试题(B卷) 姓名班级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计10分) 1、病征 2、子囊果 3、寄生 4、转主寄主 5、病害侵染循环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森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和()。 2、子囊果的四种类型为()、()、()、()。 3、真菌典型生活史包括()和()两个阶段,其典型的繁殖方式为()。 4、植物病害的发病过程包括()期()期()期()期。 5、白粉病是由()菌亚门的()菌所致。 6、植物病害的病三角是指()、()和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 7、构成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流行的条件有(),()、()。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则划“×”。每小题1分,共5分) 1、子实体是由菌丝体形成的产生繁殖体的组织体。() 2、真菌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外界其他有机体中吸收所需的现成营养物质。() 3、白粉菌分属的主要依据是闭囊壳的数目和闭囊壳外附属丝的形态。() 4、.植物发病后所表现出来的生理上,形态上的反常现象叫病症。() 5、由菌丝交织而成的容纳孢子的座垫叫菌核。()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择后请将其序号填在括号中。共5分) 1、真菌性病害() A 既有病状又有病症 B 有病状无病症 C 无病状有病症

2、园林植物病害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病原引起,属于生物性病原的是()。 A.真菌、寄生性种子植物 B.营养贫乏 C.有毒物质、高温 3、梨、桧柏锈病造成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是()。 A.易于患病寄主 B.适宜发病的环境 4、波尔多液应在()时喷施效果最好。 A.感病前 B.感病中 C.感病后 5、下列孢子类型中属于无性时期的是()。 A.子囊孢子 B.孢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2、简述侵染性病害发生过程经历哪几个时期? 3、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包括哪几种类型? 4、什么叫植物病害的垂直抗性? 六、连线题(将下列病害与相应的病原用线连起来,共10分) 马铃薯青枯病真菌 西瓜枯萎病真菌 苹果花叶病细菌 大豆菟丝子病病毒 葡萄霜霉病真菌 桧柏锈病细菌 大豆根结线虫病寄生性植物 月季黑斑病真菌 柑橘溃疡病线虫 黄瓜白粉病真菌 七、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从哪几个方面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