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电图

儿童脑电图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门诊号/住院号:病区:

床号:

检查位置:坐抱卧半卧合作程度:合作或不合作吵闹检查时意识:清醒倦睡昏迷给用药后入睡

检查记录:(供医师参考)

枕区主要电活动为 μV 低、中、高电位 Hz δθ α β波节律及睡眠波,调幅差、可、欠佳、佳。两半球电活动大致对等。癎样波发放于额、颞、中央、顶、枕区明星显,尤以左、右侧为甚。双侧不同步、同步发放。视反应:(完全、部分无)抑制(+)(-)。过渡换气:(完全、部分、无)(+)(-)。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9-10Hz α 、β节律性活动,调幅可。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散见少量θ波,过度换气时稍增多。视反应存在。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两半球背景活动较杂乱,有较多低幅快波及少量α 波组成。散见较多低幅θ 波及少许低幅δ波,过度换气时增多,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9-10Hz α 、β节律性活动,调幅佳。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弥漫性出现4-6Hz θ 波及散在少量2-3Hz δ波,过度换气时慢活动增多。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7-8Hz θ 、α节律性活动,调幅尚可。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较多低幅 5-7Hz θ 波及少许低幅δ波,过度换气时慢波增多。常呈中—长程节律。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过渡换气时两半球为弥散性中高电位4-6Hz θ 波,间有1.5-2.5Hz δ波,慢活动两侧偏胜不定,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两枕部α 波缺如。

主要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3-5Hz δβ 及睡眠波,两半球电活动大致对等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脑电地形图:δθ α β 频段能量增强,于左、右额、颞、中央、顶、枕区明显、显著。

脑电印象:

正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未见异常

异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界限性癎样放电活动

(建议随访复查)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视频脑电图报告 (从结论部分或脑电印象分析) 第一部分慢波(含背景活动慢) 脑电图非癫痫样异常 1.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 1)背景节律不对称 2)不同步:(1)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2)双侧同步慢节律(3)局灶性慢波 3)特殊模式:(1)背景活动变慢(2)周期性(3)昏迷 不对称 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 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 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 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痫发作后缺失, 颅骨缺损。 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慢波常提示(1)颅内感染(2)癫痫发作后脑功能损伤。 局灶性慢波 1.频率小于8HZ的θ或δ波 2.通常涉及2-3个导联,可以一侧或一叶 3.一般提示急性或进行性结构异常 4.功能性的异常过程包括:血管疾病,癫痫发作后期,系统性疾病 5.经常伴随其他的脑电异常,如:不对称,癫痫样放电,在癫痫样放电时,该部位有定位作用。 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 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 1.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痫所致的脑水肿。2.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 3.慢波一般会抑制快活动 4.中央,顶区较少出现慢波, 一般为后头部、额区。 5.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 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 1.广泛的θ慢波提示中毒,脑炎,白质损伤,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 2.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Herniation),代谢性疾病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一:原理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 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5/s以下;θ频率带:4~7.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 以上)。以周/秒(c/s)表示。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 的波。在中睡期出现)。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常用0.1秒和0.3秒)。脑电的振幅,从几微伏到几百微伏。脑电图波形的相位,也称波的极性,以波形基线为标准,朝上的波称为负相波,朝下的波称为正相波。两个波顶之间的时间差称相位差,相位差一般用时间ms表示。 一般概念: 1)背景活动:在脑电图描记中,除了阵发或局限的显著变动部分外,其表

小儿抽动症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研究200例

小儿抽动症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研究200例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抽动症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 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00例抽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EEG正常143例(71.5%),EEG异常57例(28.5%)。在57例EEG异常患儿中,异常表现:43例(75.4%)为背景脑波发育延迟(包括散在波增多、α波指数减少、节律偏慢)、14例(24.6%)为阵发性异常(包括颞区、中央区、额区少量尖波、棘波或散在波减慢)。检查期间,有101例发作抽动,同期常规EEG未发现同步发作性异常波。 结论:在小儿抽动症的临床诊断中,脑电图检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电图小儿抽动症临床特点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158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04-01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目前关于抽动症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阐释。抽动症多发于青少年和儿

童时期,且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某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快速地、反复地、不由自主地抽动或发声抽动,例如耸肩、摇头、伸颈、张口、吸鼻、皱额、挤眉、眨眼等,并常会伴有喉中发声或清嗓声音[1]。为研究小儿抽动症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点,笔者对200例抽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00例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DSM-Ⅳ(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Ⅳ版)诊断标准。男168例,女32例,年龄在3~11岁,平均(7.3± 2.6)岁。其中123例为短暂性抽动,77例为Tourette综合征。经智力检测,均无异常,均排除难产儿、早产儿、出生时窒息患儿,既往无家族癫痫史和高热惊厥史。临床表现:以吸鼻、皱额、眨眼为首发症状127例,以挺腹、耸肩、摇头、伸颈、伸舌、张口、做怪相为主31例,喉中异常发声、清嗓21例,四肢抽动4例,秽语5例,轻中度行为紊乱12例。 1.2方法。应用南京伟思公司生产的16道脑电图机,对所有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按照国际10~2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