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量(专业设计书)

公路测量(专业设计书)
公路测量(专业设计书)

G111国道改扩建工程富裕段

(地形图测绘、中桩敷设、横断面测量)

专业设计书

2016年9月3日

1.概述

1.1任务概述

1.1.1任务量

1)84公里延长线首级控制(平面控制、高程控制)计XXX点;

2)400米宽1:2000带状地形图84延长公里;

3)84公里延长线中桩敷设及纵、横断面。

1.1.2地理位置与行政隶属

1)地理位置:起点位于约东京124°30′36″,北纬48°00′36″;终点位于约东京124°04′48″,北纬47°27′00″。

2)行政隶属:道路全线隶属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2.自然概况与已有资料

2.1自然概况

改扩建道路北段、南段在原G111上进行,中断(富裕镇建成区以南的20公里)为新建路段,道路经过富裕县、两个镇(二道湾镇、塔哈镇)8个村屯(前长远、安居村、小榆树、群力村、县良种场、五家子、中和村、冯屯)跨越北引嫩总干渠、塔哈河两个较大水系,新建路段为草地沼泽区,首级控制、带妆测图、中桩敷设、断面测量都较为困难。

2.2已有资料

2.2.1地图资料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制作的1:50000地形图用于本项目的生产计划用图。

2.2.2控制点资料

平面控制得到CORS站的授权服务,用于本项目的平面控制联测。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一等水准点个,用于本项目的高程控制联测

3. 技术文件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4.技术指标

4.1数学基础

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等高距:1米;

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124°

成图比例尺为 1:2000。

5.控制测量

5.1施测要求

(1)一级控制点必须采用网络RTK测量。

(2)二级控制点宜采用网络RTK测量,也可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或导线测量。

(3)图根控制点上述测量方法均可使用。

(4)一级平面控制点、首级高程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联测,路线控制桩采用五等(含)以上水准联测。

(5)首级高程控制点也应按一级平面控制点要求施测点位坐标。

5.2精度要求

1)一、二级控制点最弱点中误差均不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均不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二级点不大于1/10000)。

2)图根控制点相对于临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成图比例尺图上0.1mm,高程不大于成图等高距的1/10。

3)路线水准各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mm。

5.3控制点编号

1)采用GPS测量的一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E+流水号01——99组成,如GE01则为第1个GPS一级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测量的二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F+流水号01——99组成。如GF01则为第1个GPS二级平面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编号

为T+流水号1——N组成。

2)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D+流水号01——99组成,如BMD01则为第1个四等高程控制点,采用五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F+流水号01——99组成,如BMF01则为第1个五等高程控制点。

3)补测的一、二级平面及观测控制点用相应的控制点类型及等级代码+流水号001——999组成,图根控制点在最大号后连续编号。

5.4首级控制点的测量

5.4.1首级控制点的布设

1)平面控制点沿设计道路中心线两侧间隔不大于3公里布设一对,控制点应布设在距离设计道路中心线不小于30米,不大于300米的范围内,同一对点的间距应大于200米,且相互必须通视。

2)高程控制点沿设计道路中心线两侧间隔不大于1.5公里布设一个,控制点应布设在距离设计道路中心线不小于30米,不大于300米的范围内。

3)平面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可重合也可分别布设。

4)当设计要求遇大型桥梁及构建物加布控制点时,按CO2JTG.T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要求布设。

5)首级平面控制点的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6)高程控制点的等级不低于四等。

5.4.2首级控制点选埋

1)首级控制点应埋设固定标石,标石可采用混泥土预制,也可采用实地浇筑标石。

2)标石底部应低于当地冬季冻土层以下30厘米,标石顶面高出地面5-10厘米。

3)平面控制点标志中心应有“十”字标记,高程控制点标志中心应有“凸”点。

4)控制点应选在易于标志长期保存及视野开阔、交通方便、便于其他测量手段的扩展和联测,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送线路及对卫星信号产生反射的物件。

5)控制点应按要求在控制测量点之记簿上绘制点之记。

5.4.3 GPS测量

1)网络RTK平面控制点的测量

(1)基本要求:

a.每个控制点需独立至少观测四次,观测成果平面坐标较差应小于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3cm,各测回坐标较差不大于4cm,超出时应增加测回数,取中数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

b.平面控制点必须使用三脚架对中,对中误差不大于1mm。

c.采用RTK方法施测的控制点,检测点数不得少于同一观测日点数的15%,同一控制点的检测时间不得与控制点同日实施,检测成果只用于检校,不作为成果使用。

(2)观测要求:

a.观测开始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观测应在RTK固定解收敛至水平精度(HRMS)小于2cm、垂直精度(VRMS)小于3cm,待观测值稳定得到固定解后开始记录数据。

b.每次观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c.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20个历元,采样间隔为2s,观测时间一般可设为60秒(在电子手簿的观测时间中进行设置),每次读数的坐标分量较差应不大于4cm,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测回间观测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60s。如果中间数据中断,本测回数据作废。

d.当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大于2cm或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大于3cm,应增加测回数。

e.经、纬度应记录到0.00001s,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到0.001m,天线量取精确至0.001m。

f.当初始化时间超过3分钟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断开通讯链接,重启GNSS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重试次数超过3次仍不能获得初始化时,应取消本次测量,对现场观测环境和通讯链接进行分析,选择观测和通讯条件较好的其它位置重新进行测量。

g. RTK作业GNSS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

h.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采用网络RTK测量各级控制点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限制,但应在网络有效服务范围内。

2:相邻点间的距离不宜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1/2,最长不应超过该等级平均边长的2倍。

(3)坐标取位

坐标取至0.001米

(4)网络RTK数据处理:

使用GPS仪器随机软件及时将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入计

算机,并进行数据备份,应提交原始观测记录,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修改,不得

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注意对数据采集器内存进行定期

整理。

5.5水准测量

1.5.1一般规定

1)路线高程控制网应全线贯通,统一平差。各等级路线高程控制网最弱点

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mm。

2)四等水准附合路线全长不应超过25公里,(五等水准附合路线全长不应

超过10公里)。当采用结点点网时,结点间的距离不应超过附合路线全长的0.7

倍。

3)当采用双摆站观测时路线长度不应超过附合路线全长2倍。

4)各等级高程控制点各测站高差取至0.1毫米,高程取至1毫米。

5)采用光学水准仪时各等级水准标尺至仪器的距离可直接读取,标尺的中丝读数至毫米,光学水准仪水准仪估读毫米位。四等水准标尺采用双面读数,(五等水准标尺采用单面读数)。

6)四等水准观测应偶数上站,连续各测站上安置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个脚平行于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另一只脚轮换安置在前进路线方向的左右。

7)光学水准仪的“i”角作业开始第一周每天检测一次,记录在每天作业前的观测手簿中,(单独一页记录)待“i”角稳定后可间隔15天检测一次,扔记录在每天作业前的观测手簿中,(单独一页记录)水准仪“i”角不得大于20″。

8)数字水准仪的“i”角应每天开测前进行检测。

9)观测间休息必须停在埋石点上。

5.5.2主要技术要求

1)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L以公里计算,保留一位小数。采用计算机计算时可按软件配置进行 2)观测要求

观测方法按下表执行

3)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要求执行

注:当采用数字水准仪时视线长可放宽至150米,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重复测量次数不少于2次,同一标尺两次观测所测高差之差按基補面读数差及基補面高差之差执行。

5.5.3记簿要求

1)采用纸质手簿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记事项目应实地记录,记录应齐全,原始数据应字迹清晰、工整、易读,不得擦改、涂改、追记和转抄,外业手簿页码应连续,不得有空页、撕页。

(2)距离的个位、十位,水准读数的厘米位、毫米位出现错误时必须立即现场重测,否则此测段重测。

(3)仪器与标尺的距离、距离差、积累差之间,黑、红面及基補面读数差之间不得产生连环涂改。出现此情况必须立即现场重测,否则此测段重测。

(4)允许划改的内容应用横线将错误数据正规划去,将正确数据记在划改数据上方,并在备注栏注明划改原因。

(5)超限及不符合记录要求的重测路段应补测在原观测记录的后面,并应注明重测原因及补测成果的所在手簿编号及页码。

2)采用数字水准仪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量的高程单位与记录到内存的单位应为m,最小显示应为0.0001m。

(2)日期应为年、月、日,时间应为24小时制。

(3)测站限差设置是否正确。(视距差、视距积累差、基補读数差、高差之差)

(4)应建立作业文件,应采用正确测量模式,测量需要的其他信息应正确

赋值。

6. 带状地形图测绘

6.1一般要求

(1)地形图符号绘制按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

(2)地形图外业数据采集可利用CORS 站支持下的网络RTK方法直接采集或单基准站RTK方法采集,也可采用符合细则要求的实测法采集。采用不同采集方法应满足细则中相应的要求。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地物不大于图上0.6mm,一般地物不大于图上0.8mm,等高线插值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三分之一等高距,高程注记点不0.22cm。

(4)地形图地物要素精度按测图要求执行,地形要素表示内容按1/1000要求执行。

(5)测图范围:道路中心线两侧30米范围内应详细表示;30米——200米内主要地物重点表示,一般地物可取舍表示。

(6)县城城区内利用建成路段测至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

6.2图根控制测量

6.2.1 网络RTK 测量

1)基本要求:

(1)每个图根点需独立至少观测2测回,观测成果平面坐标较差应小于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3cm,超出时应增加测回数,取中数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

(2)作业开始或重新设置之后,应至少检测一个同级或高等级已知点,检测点至少观测1个测回,检测点点位较差应小于5cm,作业完成后再联测该已知点或其它已知点,以保证成果可靠。每次开始作业前检查仪器并正确设置参数、天线高信息。

2)观测要求:

(1)观测开始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观测应在RTK固定解收敛至水平精度(HRMS)小于2cm、垂直精度(VRMS)小于3cm,待观测值稳定得到固定解后开

始记录数据。

(2)每次观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3)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历元,采样间隔为2s,观测时间一般可设为30秒(在电子手簿的观测时间中进行设置),每次读数的坐标分量较差应不大于4cm,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测回间观测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60s。如果中间数据中断,本测回数据作废。

(4)当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大于2cm或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大于3cm,应增加测回数。经、纬度应记录到0.00001s,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到0.001m,天线量取精确至0.001m。

(5)当初始化时间超过3分钟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断开通讯链接,重启GNSS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重试次数超过3次仍不能获得初始化时,应取消本次测量,对现场观测环境和通讯链接进行分析,选择观测和通讯条件较好的其它位置重新进行测量。

(6) RTK作业卫星状况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采用网络RTK测量各级控制点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限制,但应在网络有效服务范围内。

2:相邻点间的距离不宜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1/2.

3)网络RTK数据处理:

使用GPS仪器随机软件及时将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备份,应提交原始观测记录,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修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注意对数据采集器内存进行定期整理。

6.2.2单基准站 RTK测量

1)基本要求

(1)基准站的平面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2)每天应根据工作区域选择观测条件良好的控制点架设基准站;为确保精度,基准站的测量控制范围不宜超过半径为5公里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利用流动站进行界址点测量。

(3)连续采集一组50点数据结束,应检核一个重合点,检核点点位坐标差不大于图上0.5mm可继续测量。当天本测站观测结束应在一已知点(同级或高级点)上检核。

2)观测要求

(1)RTK 测量时,开始作业或重新设置基准站后,应至少在一个已知点上进行检核,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控制点上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cm;

在明显界址点上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5mm。

(2)在正式开测前应使用电台信号检查核实基准站的坐标,正确无误后再开测(一般应每站检查),流动站必须注重仪器气泡居中。

(3)采用单基准站 RTK方法测量时并应符合网络RTK测量2) 1.2.3. 5.6.要求。

6.3碎部测图

(1)采用网络RTK测量时不受距离限制,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时,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不大于5km,当采用测距法测量距离时碎部点至测站点最大距离不超过500m。

(2)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注记点间隔不大于70m,高程注记点注至0.1m。

(3)图上应展绘测图范围内的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各等级控制点、图根点等。水准点实测坐标展绘到图上。

(4)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表示。居民地内房屋应详细测绘,并应标注房屋的层次及建筑材料,建筑物、构筑物的凹凸小于图上0.5mm 时可不表示,按其主体直线连接。同排房屋两房之间间隔图上小于0.3mm时共线表示,否则单独表示。房屋层次不同、建筑材料不同、不是同一房屋时应绘分隔线。加油站加油处的遮雨棚用雨罩符号表示,地下储油设备用虚线表示范围,范围内绘不依比例储油设备符号,据实加注“油”“气”。依比例表示的独立地物按其外围轮廓表示范围内绘符号,不依比例表示的准确表示其定位点与定位线。

(5)各种电力线、通讯线、通讯光缆(含地下)均应表示。电压伏度大于10kv(含)电力线,用输电线符号表示(高压),电压伏度小于10kv(不含)电力线,用配电线符号表示(低压),35kv(含)以上的输电线路需注电压伏数。电力线、通讯线的塔架、杆应如实表示,电力线杆上的变压器如实表示,单杆上的变压器如实表示与电杆的相互方向关系,落地变压器按垣栅表示其范围内绘变电场所符号。当高压线与设计道路交叉时还应测注道路中心线与高压线交叉点与路面的比高。地下光缆指示桩应表示,只有指示牌的按指示桩表示。

(6)范围内的道路及附属设施应表示,道路应如实反映道路的铺面材料、铺面宽、路基宽,有道路编号的还应注记道路编号,道路铺面分界处用点线表示。居民地内的街道有名称的需注记名称。范围内封闭铁路测至道路一侧的铁路围护网,敞开的铁路如实表示铁路及附属设施并测注轨面高程,曲线段测注外轨面高程(转弯半径大的路轨)。人行小路不表示。道路上的各种检修井应表示(符号可缩小0.7倍表表示)。里程碑、路标应表示,涵洞宽度大于图上0.5mm 的宽度时依比例尺表示,有名称的桥应标注名称。

(7)范围内的河流、沟渠、养鱼池、坑糖、大口井应表示,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河流、沟渠用单线表示,水利设施应表示,沟渠应绘制流向。(依据高程绘制)水渠需测注渠底及渠顶高程,井需测注井台高程,坑糖需测注坑糖上边缘高程。

(8)地貌应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及高程注记点表示,土堆、坑穴、陡坎应表示,陡坎应测注坎上、坎下高程,水田可适当测注代表性高程,地形变换处、高处、凹处应测注高程点。当陡坎坡度的投影大于图上2mm时按斜坡依比例表示至坡脚位置。等高线遇房屋、双线河流、沟渠、堤、道路等及陡坎、斜坡、坑穴、水塘、鱼池、文字、数字等应断开表示,居民地内可不绘等高线,当图内等高线不易判别等高线坡向时应绘制示坡线。

(9)范围内的交规整的旱地、水田、林地、行树、草地等应表示,参差一起面积较小时可按其经济价值面积大小进行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田埂可按单线表示。

(10)只表示县级以上行政界线,可参照界线数据、行政区画图、地形图资料转绘。

(11)居民地、厂矿、机关、学校、医院、居民小区、街道、河流、排灌渠等按现名称标注,河流、排灌渠实地无名称时可按地形图资料标注。

7.中线敷设及横断面测量

7.1路线中线敷设

7.1.1路线中线敷设要求

1)路线中线敷设控制桩(起终点桩、里程桩、曲线要素桩、交点桩、转点桩等)的平面位置采用极坐标法、GPS RTK法施测(网络RTK、单基准站RTK)。高程采用五等(含)以上水准联测。起终点两端沿原道路线中线向外加测四个里程桩。采用极坐标法敷设控制桩时应符合《细则》的要求;采用单基准站RTK 法敷设控制桩时,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不大于3km;采用网络RTK法敷设控制桩时不受距离限制。

2)路线控制中桩新路段打入5×5×30cm木桩,木桩中心钉钢钉标记,木桩地面上不超过5cm。老路段路面打入钢钉,新、老路段道路边缘打5×1.5×30cm 木质的指示桩并书写桩号及里程。

3)中桩位置中误差不大于±5cm,桩位检测之差不大于±10cm,两次测量高程差不大于5cm。

4)路线中桩间距为25m;

5)路线经过下列位置应加桩

(1)路线纵、横向地形发生变化处(坡的最高与最低处,平变坡、坡变平的坡脚);

(2)路线与其他道路交叉处及其他线状地物交叉处;

(3)桥梁两端点(大型桥梁的桥中点)涵洞等构造物处;

(4)不良地质地段的起终点(新路沼泽地水泡地段)

(5)县级行政区划分界处;

(6)地形特征点、构筑物及路面面层类型变化处。

6)中桩位置钉好后应重新施测中桩位置的坐标,其与设计坐标的差值应小于中桩测量的桩位限差。

7)采用单基准站RTK法敷设控制桩时,应利用另一控制点进行检查,检查点的坐标差应小于桩位检测差的0.7倍。

8)起终点桩应检测,每段曲线上至少检测一个曲线要素桩,直线段每公里应检测1-2里程桩。

9)道路中线沼泽中的水域内的中桩展缓敷设。

7.2横断面测量

7.2.1横断面测量要求

1)横断面测量可采用水准仪—皮尺法、GPS RTK法全站仪法施测。

2)路线起终点、里程桩、曲线要素桩、交点桩、转点桩、加桩及起终点外侧加测的里程桩等处均应测设横断面。

3)横断面测量宽度道路中心线两侧各15m,外侧的点距道路中线必须大于15m。当遇房屋、围墙时断面测至建筑物。(栅栏、铁丝网等透空建筑除外)4)横断面测量点至中桩的距离取位至0.1m;高差读数取位至0.05m。老路面的铺面边线的高程应与道路中桩高程同时联测,点号采用里程号+“左、右”表示。如K12+125左,即为12公里加125米里程桩道路前进方向左侧的道路边线的高程点号。

5)横断面检测互差的限差

距离不大于(m) L/100 +0.1m

高差不大于(m) h/100+L/200+0.1m

注:L----测点至中桩的距离(m); h----测点至中桩的高差

6)横断面测量必须如实反映地形、地物的变化情况,当遇坎时需测2点;当遇“V”字型堤、渠沟时,需测3点;当遇梯形的堤、渠沟时需测4点。等倾斜地面时至少测3点,遇起伏不规则地面时高、低及地形变化处需测点。

7)横断面测量遇水面,断面测至水面边缘;断面与河道、有水的水渠重合时,断面免测。

8)路线控制桩落水的横断面展缓敷设。

8.上交资料

专业技术设计书

首级控制点点之记

平面控制点布点图

高程联测略图

首级控制点超过表

四等水准观测记录

四等水准计算书

带状地形图

分幅图结合表

路线控制桩坐标表

道路纵断面观测成果

道路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结合图

道路横断面成果

道路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结合图

自检报告

检查报告

技术总结

仪器检定证书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方法

池峰路市政工程测量方案 1施工测量仪器的配备 施工测量仪器的选用参见附表《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 器设备表》。 2关键过程控制 2.1关键工序在施工过程中监控要求及控制目标如下: 2.2监控记录 施工日记、交接桩记录、复测资料、测量复核记录、坐标及标高引测记录、测量施工放样记录、技术复核记录、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

3施工准备 3.1测量仪器配置 (1)、全站仪(详见右图所示):根据本标段工程实际情况配置仪器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2)、水准仪(S1、S3):控制标高引测及沉降观测等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S1精密水准仪,一般现场场地标高测量常采用S3水准仪。 (3)、花杆(2m):远距离对中及断面测量。 图全站仪 (4)、钢卷尺(50m、5m):进行实地短距离丈量。3.2作业条件 (1)、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在测量施工前,都必须经法定检测部门鉴定后才可使用。 (2)、熟悉施工图纸以及施工现场地理环境。 (3)、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控制桩或导线点以现场提供和书面形式移交施工单位。 (4)、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控制桩,先对其坐标、高程进行复核测量,复核控制点本身闭合差是否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同时依据 控制点坐标复核与拟施工道路相关联的已建建筑物和道路是否与该坐标控制体系有出入,经复核无误后才能使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桩。若发现控制桩复核误差超出《测量规范》GB50208-2002中所规定的允许范围,应向建设单位提交书面资料,要求重新提供。 (5)、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设计道路总平面图、施工现场地理环境、测量通视效果、测量便利程度和拟设导线控制点保护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设测量控制桩。控制桩布好后再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点,将布设的导线控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QB/SYGL—JS—LJ—1—2010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测量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理、地形资料、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总体控制技术方案;向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进行书面的总体测量施工技术交底。 3.1.2 对测量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预案。 3.2 仪器设备准备 3.2.1 测量仪器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棱镜、三脚架、50米钢尺、塔尺、花杆、直尺、盒尺、测绳等具有相应出厂合格证书。 3.2.2 数据处理设备:台式计算机、打印机、小型计算器、道路施工测量计算软件。 3.2.3 通讯设备:对讲机、充电器、信号旗。 3.2.4 其它工具:毛笔、记号笔、铁锤、木锯、太阳伞、文件柜。 3.2.5 交通设备:皮卡车或双排货车。 3.3 材料准备 小铁钉、线绳、木桩、油漆、工具袋、记录本、打印纸。 3.4人员准备 测量工程师、技术员、测工等均需考核,持相应级别证件上岗。 3.5作业条件 3.5.1天气:避免在高温、大风、大雾等天气作业。 3.5.2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具有相应的计量标定合格证。 3.5.3人员:测量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相应证书上岗。 4 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4.1.1控制测量 图纸审核→设计交桩→水准点导线点复核→布置路线施工控制网→水准点导线点加密原地面复测→向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进行书面的水准点导线点交底。雨季后、越冬后水准点导线点复核→交工验收测量→测量档案归档和移交。 4.1.2施工放样测量 计算放样资料→现场施工放样→复核点位→标记放样点并现场交桩。 4.2操作方法 4.2.1 图纸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对路基平纵断面逐桩高程、坐标、超高、加宽等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4.2.2设计交桩 工程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程师的带领下,测量组参加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的交接桩工作,逐一接收平面、高程控制点桩、交点桩、断链桩、合同分段桩、重要结构的中心桩,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办理交接桩签认。接桩后,与桩址所在土地的业主办理桩址占地使用、桩志保护合同,清理桩址周围杂物,建立醒目桩位标志。 4.2.3根据接桩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水准点、导线点等控制点复测及恢复定线。 1)工作开始之前,应向监理提交复测开工报告,内容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 班级: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XXXX年X月X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线路工程测量 学习目标: 1.了解线路工程测基本概念; 2.理解偏角法和坐标法测设圆曲线; 3.掌握勘测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 “线路”是指道路工程以及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线、通讯线及各种工业管道等的总称。在这些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中的线路工程也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建设。这些线路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内容有: 1.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2.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3.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地形图。 5.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称为中线测量。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的测量工作。 6.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 7.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工程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一)线路平面控制测量 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以GPS卫星测量为主,等级一般为D、E级;在布设网点时应充分考虑测图和施工测量的特点,重要地段每1km左右、一般地段1~2km必须有一对GPS点相互通视;各控制网点应非常稳定,便于使用和加密;布网时应尽量采用边连接,若条件较好时可以采用点连接;有关其它要求详见GPS测量规范及规程等。 (二)线路高程控制测量 平原和丘陵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以水准测量为主,山区则以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为主,等级一般为三、四等;在大沟谷和大河流的两侧、在穿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附近、在越岭的坡脚和垭口附近等处均应设立等级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为1~2km。 若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必须进行精度预计,确定点间的平均边长,以保证布点按平均边长要求进行;确定距离、竖直角、仪器高、觇标高的测量精度及测回数,以保证在同等距离条件下三角高程的高差测量精度等同于水准测量的精度。 (三)带状地形图的测绘

市政道路测量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前 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 一、做好开工前的测量交底 工程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测量交底, 按设计图认清现场水准基点、导线桩、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关于测量交底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桩位的保护,即在设计单位交桩以后,应及时采用砌砖墩或浇筑水泥墩等方法予以保护,以免丢失。这些桩一般在于农田或居民区内,很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一旦破坏,再让勘测设计单位来补测,则既耽误施工,又要增加一定的费用。 二、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 中线测量是在定线测量的基础上,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详细地标示出来。 它与定线测量的区别在于:定线测量中,只是将道路交点和直线段的必要转点标示出来,而在中线测量中,要根据交点和转点用一系列的木桩将道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在地面上详细标定出来。 定线测量一般由勘测设计单位实施,然后把有关桩位和测量成果交与施工方,由施工单位进行中线及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边桩。关于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图纸相符;如一个工程项目有几个标段,应注意与相邻标段的中心是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50~100米;应注意与桥涵 等结构物的中心是否闭合;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查明原因。 二是护桩的设置。道路中线桩护桩的设置,是路基施工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施工中 这些桩又容易被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中线桩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为了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把中线桩恢复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在施工前对道路上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桩点如交点、转点、曲线控制点等设置护桩。所谓护桩,就是在施工范围以外不易被破坏的地 方钉设的一些木桩。根据这些护桩,用简单的方法(如交点、量距等),即可迅速地恢复原来的桩点。 设置护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道路的每一直线段上,至少应有三个控制桩要设置护桩,这样即使有一个控制桩不能恢复时,仍可用其他两点,把该直线段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两方向线的交角尽可能接近90°,不应采用小于30°的交角;护桩应选在施工范围之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 设计书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参与编写人: 审核人: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一、前言 (2) 1、工程概况: (2) 2、线路测量目的: (2) 二、技术依据 (2) 三、线路观测的总任务及内容 (3) (1)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3) (2)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4) (3)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 (4) 四、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 (4) 1、准备工作 (4) 2、导线测量 (4) 3、中线测量 (4) 4、纵断面测量 (5) (1)基平测量 (5) (2)中平测量 (6) 5、纵断面图的绘制 (6) 6、横断面的测量 (6) 7、横断面图的绘制 (7) 8、土(石)方量的计算 (7) 9、参照以下要求设计道路的路面和竖向 (7) 五、人员设备配置 (8) 1 、仪器设备如下表 (8) 2 、人员组织 (9) 六、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9) 七、测量成果报告 (9)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XX位于桂林市雁山镇西南,距离市中心54公平公里,桂南公里西侧约500米,学校目前占地面积3005亩,现雁山校区第二期工程1040亩已获政府批复,其中XX占800亩,本工程属于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二期工程。该路线位于XX食堂附近,是通向XX后门的主要通道。该路段长达1.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路线中心一侧有学生宿舍楼和食堂,是同学们活动比较繁华的场所;另一侧则是荒地农田。现由XX测绘工程专业第七组实习小组负责该路段线路工程测量与方案设计。 2、线路测量目的: 线路测量之目的和意义在于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在勘测设计阶段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各种线形工程的测量工作大体相似,根据此次实习的具体要求其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进行四等和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 (3)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二、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实习工作安排表》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008年修订版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001-97》1997版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道路工程测量》word版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road engineering survey)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三、交点 JD(intersecting point) 的测设 (一)定义: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 JD 来表示。 (二)方法: 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 2、高等级公路: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 1、放点穿线法 放直线点——穿线——定交点 (1)放点 可用支距法(垂直于导线边的距离)、导线相交法及极坐标法进行。如下图:

公路工程测量论文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 姓名:王晓雪 学号: 10 班级:06201 专业:道路与桥梁设计施工技术 所属系部:公路工程系 指导教师:朱庆新老师 二○一一年六月

摘要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是利用测量技术将设计图纸上的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检测工程构造物的几何尺寸,以实现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物的质和量的转变。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各种构造物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测量规范等以及工程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通过控制测量,建立起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几何联系。以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利用传统测量仪器进行距离、高程和角度的测量放样或者利用全站仪和GPS进行三维坐标放样来确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在实地上的空间位置。在放样过程中,工程设计图纸是图解控制点和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几何关系的依据;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测量规范是核查放样结果精度的依据。只有利用精度符合标准的几何数据,才能精确地测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的准确位置,以指导施工。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目录 一、绪论 二、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1.已知距离的放样 2.已知高程的放样 3.已知点的放样 三、中线放样 四、路基的施工放样 1.路基横断面施工放样 2.路基边桩放样的一般要求 3.路基横断面的放样方法 4.路基边坡的放样 5.路基施工阶段各层次的抄平方法 6.线段路基顶面的抄平 7.线段路基顶面的抄平 五、路面施工放样 1.路槽的放样 2.路面放样 3.路拱放样 4.造物施工放样 5.挡土墙施工放样 6.沿线取土坑、弃土堆占地面积及土方量计算 7.占地面积的测算

道路工程测量样本

道路工程测量 一、概述: 道路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各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总称为路线测量。 道路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控制测量: 根据道路工程的需要, 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地形图测绘: 根据设计需要, 实地测量道路附近的带状地形图 .....。 (3)中线测量: 按照设计要求将道路位置测设与实地。 (4)纵、横断面图测绘: 测定道路中心线方向和垂直于中心线方向的地面高低起伏情况, 并绘制纵、横断面图。 (5)施工测量: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及时放样各种桩点作为施工依据。 另外, 有些道路工程还需要进行竣工测量、变形检测等。 二、初测阶段的测量工作: 道路初测中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 选点插旗、导线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 1、插旗选点: 根据方案研究阶段在已有地形图上规划的道路位置, 结合实地情况, 选择交点和转点的位置并插旗, 标出道路走向的大概位置, 为导线测量和各专业调查指出行进方向。 2、导线控制测量:

导线控制测量是测绘道路带状地形图和定线、放线的基础, 导线应全线贯通。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观测导线边长时, 导线点间距一般为1km, 但应在不长于500m处设置加点。采用光电测距仪传递高程时, 导线边长宜在200~600m 之间。 由于导线延伸很长, 为了检核导线的精度并统一坐标, 必须设法与国家平 面控制点或GPS点进行联测。 随着测量仪器设备的发展, 导线测量越来越多的使用GPS和全站仪配合施测。从起点开始沿道路方向直至终点, 每隔5km左右布设GPS对点( 每对GPS 点间距300~400m) , 在GPS对点之间按规范要求加密导线点。用全站仪测量相 邻导线点间的变长和角度, 之后使用专业测量软件进行导线精度校核及成果计算, 最终获得各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的观测 导线的观测包括转折角的观测和导线边的观测及导线点高程测量。 ①转折角的观测 转折角的观测一般采用测回法进行。在进行国家等级转折角观测时, 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在进行一、二级和三级导线转折角观测时, 一般应观测前进方向的左角。对于闭合导线, 若按逆时针方向进行观测, 则观测的导线角既是闭合多边形的 内角, 又是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对于支导线, 应按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以增加检核条件。 ②导线边长观测 导线边长能够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量, 也能够采用全站仪在测取导线角的 同时测取导线边的边长。导线边长应采用对向观测, 以增加检核条件。 ③导线点的高程测量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与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及控制测量技 术设计书 1.国家测绘局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2.国家测绘局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3.国家技术监督局 GB 12898-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4.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7929-1995《1:5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交通部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6.交通部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当规范、图式与本技术设计书要求有矛盾时,以本技术设计书为准。 2.2坐标系统与成图规格 1.平面系统:本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00′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成图格式:分段提供测区总拼图(dwg格式) 4.成图比例尺:1:2000 5.基本等高距:1米 6.图上高程注记点的密度:图上每平方分米注记点不得少于15个,高程注至0.1米 7.电子图X坐标按7位整数、Y坐标按6位整数输入,小数部分全部为三位。 .3主要技术要求 1.测图范围 路线长度为52公里左右(含正线38公里及比较线约14公里),一般路线带宽为600米(以设计线为中线每侧300米),互通范围扩大并包含连接线范围,淮盐高速范围长度为4公里,宽度约200米(以淮盐高速为中心两侧各100米)。具体范围详见提供的1:1万

地形图测图区域线。 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四等GPS测量: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 一级GPS测量:相对四等GPS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 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测量全中误差不得大于±10m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附合水准路线长度≤25km,控制网节点间长度≤17km。 由于该项目与在建234省道相交,所以平面及高程均应与234省道控制成果进行联测,平面及高程联测数量宜在3个以上。 3.地形图精度要求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0.6m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5mm。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0.27m,丘陵地≤± 0.40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平地≤±0.33m,丘陵地≤±0.50m。 树木稠密的隐蔽地区,上述2条的限差放宽0.5倍。 3、设计方案 3.1技术途径 沿设计的公路中心线进行航空摄影,航摄比例尺为1: 20000左右;沿中心线两侧交叉布设四等、一级GPS点,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联测像片控制点,像片控制点按单航线网布设;航线网空三加密;航测数字化测图;DTM制作;外业补测、补调;内业编辑成图;资料整理提交;过程检查、最终检查贯穿于各个工序。 3.2作业流程图

xxx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xxxx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一、测量目的 定测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最终线位进行详细的测量,提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资料。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路线,在初测的基础上,对导线、中桩进行实地测量放样,同时进行高程、建(构)筑物、青苗、土地属性和地界等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并进行必要摄像留样、表格填写等工作。二、坐标系 平面:海南平面坐标系; 高程: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三、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包含推荐线位(C线、B线、E线、F线)、比较线位(A线和D 线)和相交旧路等。 四、采用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五、定测要求 (1)平面测量:按附图中道路中心线实地放出中线,桩号编制按图,中桩间距20米。对地形图进行补测,道路中心两侧30米范围。特别是高压铁塔、新建成片住宅、已建道路、河塘和坟墓。(仅做推荐线位的平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2)纵断面地面线:中桩纵断定测基本间距20米,如遇地形变化较大或突变位置,应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增加测量中桩点。(仅做推荐线位的纵断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3)横断面地面线:横断定测断面位置与纵断一致,测宽为中线两侧30米(即左30米,右30米),采点间距为所有地形变化点,并不大于5m。(仅做推荐线位的横断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4)沿线水坑:测淤泥厚度。 (5)复核初测阶段提供的与路线相交的高压线最低点高程,对局部漏测点位进行补测。 (6)复核路线相交的地下管线的性质、管径、管顶高程,对局部漏测点位进行补测。 (7)复核测量路线设桥涵处现状沟渠的断面与沟底标高。 (8)与现状路相接处,加密高程点。 (9)对沿线地上物进行调查,并按设计提供表格进行现场填写,同时要求进行摄像。地上物包括:拆迁房屋、电力电讯设施、青苗等需经济补偿的其它设施。 (10)进行土地属性调查,地界调查,并按设计提供表格进行现场填写。六、纵横定测数据格式要求 纵断面格式:按提供的《纵断面地面线格式》记录 横断面格式:按提供的《横断面地面线格式》记录 附件 1、测量范围示意图 2、道路平面图 3、道路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4、道路逐桩坐标表 5、纵断面地面线格式 6、横断面地面线格式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数字金昌1:1000地形图测绘方案 班级:10级测量二班 姓名:王金鹏 学号: 2012年10月20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金昌市建设需要,受金昌市国土局委托,对金昌市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精度要求较高,而航摄精度较低,不能保证1:1000数字地形图的制作精度,为此成图方法改为航摄和野外数字采集补充、查核方法成图。 测区概况: 位于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北、东与民勤县相连,东南与武威市相靠,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接,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西与张掖市山丹、民乐县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10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内有金昌是国家等级点和测绘工程院前期所做的控制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测区内有金昌是国家等级点和测绘工程院前期所做的控制点控制点资料。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金昌市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1000,基本等高距。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cass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甘肃省测绘工程院专版cass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Autocad软件2008版本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以测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 二、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三、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四、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采用leica520仪器。此仪器经省测绘专用仪器计量站年检合格。 第八章高程控制测量

市政道路测量方案

市政道路测量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xx(xx—xx)和xx(东君路—xx)道路提升工程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xx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本工程施工范围共分两部分,即xx(xx—xx)和xx(东盐路—xx),具体划分如下: 1、xx xx(东盐路—xx)施工共分为四个部分,即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 (1)道路工程 1)施工范围为现状东盐路—xx,桩号范围K0+~K0+,全长约。本次施工内容包括道路路面结构,路基处理、侧、缘石和人行道铺装等。 2)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 路面轴载标准:BZZ—100(标准荷载); 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 横坡:车行道%,人行、非机动车混合道横坡1%; 车道宽度:内侧机动车道宽度为,外侧行车道宽度为; 车道数量:双向4车道;停车视距:40m。 3)横断面布置如下:振国路规划红线宽度,(人行道)+(设施带)+(内侧机动车道宽度为,外侧行车道宽度为)+(设施带)+(人行道)。 (2)排水工程 1)施工内容为该范围内的雨、污水管道施工。 2)雨水系统属于东沽雨水系统,东沽区域规划范围北起海河,南至津沽路,西起中央大道,东至海滨大道。雨水主干管分别位于xx和于新道上,规划雨水主干管自西向东铺设,最终接入位于于新道和滨海大道交口处的规划雨水泵站,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海河,在道路车行道下铺设d600—d1200mm的雨水管道,自西向东铺设接入xx的d2000mm雨水主干管。 3)污水系统属于东沽污水系统,东沽区域污水属于南排河污水处理厂系统。规划污水主干管位于xx上,污水管道自北向南铺设接入规划大东雨、污水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工程名称:市政配套道路工程 工程编号:09LL01-S054 工程地点:上海市宝山区 设计阶段:工可 测量阶段:详细测量 委托单位: 委托人: 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 所总工程师: 委托日期:

一、测量范围 本工程研究范围:一二八纪念路,西起新二路,东至规划二路,道路全长约682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5m。 规划一路,北起一二八纪念路,南至斜塘河,道路全长约182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为24m。 工程范围内共包括两个交叉口:一二八纪念路、新二路交叉口及一二八纪念路、规划一路交叉口。 二、技术标准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三、工程测量的控制系统 1、平面采用上海坐标系,引用城市坐标导线点布设一级导线控制网。坐标系由建设单位提供。 2、高程采用吴淞高程系,高程控制网精度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四、中线测量 按规划提供的道路中心线的控制坐标进行实地放桩,定出线路的起点、终点和转角点,以及曲线的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点。在测量过程中,实测线路与横向相交的道路、河道、各种地下和地上管线的里程、交角、交点坐标。如横向道路为规划道路,按规划中心线坐标定线并加桩;如横向道路为已建道路,按老路实地分中并加桩。埋设固定桩,如控制桩间距大于300m,则需进行加桩,并保证2个桩之间能够通视,对线路中的

控制桩须进行护桩,绘点之记,以便施工时交桩或恢复中线。 五、地形测量 1、测量内容 对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各20m范围以内的地形进行修测(特别是金钟路~北翟路南侧区域)。 2、横向道路测量范围 对与设计道路相交的横向道路进行修测,修测范围为:宽度为横向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各20m以内,长度以交叉口交点为基准沿横向道路中心线前后各80m。 3、测量要求 比例按1:500。实测地下、地上管线,建筑物以及地貌、地形、地物,并符合国家测绘总局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当线路与重要的管线、架空线相交时,须测量管线标高。线路红线范围内的浜塘需测出浜、塘底标高及淤泥厚度。 六、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要求按设计中线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号,一般间距为20米,遇地形起伏应加桩,反映地形特征。 七、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一般按20米间距实测,断面遇地形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宽度为红线两侧各10米。 八、跨河桥测量 1、实测与线路相交的天然河道位置与断面,每条河道测三个河床断面,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备注 一、咨询 【参考资料】 技术设计书编写原则规范、相似道路施工测量设计书实例等。 【工程资料分析】 某高速公路第四施工合同段,起于K19+800,终于K26 +600,全长。路基宽度整体式,设计速度100km/h,设计载荷:公路-I级。该高速公路在沿线附近首先每隔布设了一对相距800m的D级GPS点,并在此基础上按照I级导线标准布设导线,导线点平均边长为500m。以此同时,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标准对I级导线点进行了高程测量。本次任务包括: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的放样、路基边桩放样、路基边坡放样、路面放样。 图3-1 线路平面图 【任务内容及要求】 (1)道路施工测量的基本内容。 (2)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的放样、路基边坡的放样、路面放样的基本方法。 【相关知识】 道路施工测量概述 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边桩和坚曲线的放样。 在恢复中线测量后,就要进行路基的放样工作,在放样前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情况。通过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对测量的精度要求,掌握道路中线与边坡脚和边坡顶的关系,并从中找出施测数据,方能进行路基放线。常见的路基有:一般路堤、一般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陡坡路基、沿河路基及挖渠填筑路基等几种形式,如图3-1所示。

图3-2 典型路基横断面图 在施工测量中应认真研究典型路基、路面,从中找出放样规律,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不同等级的公路,其路面形式、结构是不同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是汽车专用公路,通常用中央隔离带分为对向行驶的车道(车道路数可根据交通量按双数增加)。 二、三级公路一般在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同时,允许自行车、拖拉机和行人通行,车道为对向行驶的双车道。 四级公路一般情况采用的单车道路面和的路基。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的双车道和的路基。 一、恢复中线测量 从道路勘测完成到开始施工这一段时间内,有部分中线桩可能被碰动或丢失,因此施工前应进行复核,按照定测资料配合仪器先在现场寻找,若直线段上转点丢失或移位,可在交点桩上用经纬仪按原偏角值进行补桩或校正;若交点柱丢失或移位,可根据相邻直线校正的 两个以上转点放线,重新交出交点位置,并将碰动和丢失的交点桩和中线桩校正和恢复好。 在恢复中线时,应将道路附属物,如涵洞、检查井和挡土墙等的位置一并定出。对于部分改线地段,应重新定线,并测绘相应的纵横断面图。 二、施工控制桩的放样 由于中线桩在路基施工中都要被挖掉或堆埋,为了在施工中能控制中线位置,应在不受施工干扰、便于引用、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放样施工控制校。放样方法主要有平行线法和延长线法两种,可根据实际情况互相配合使用。 1.平行线法 如图3-2所示,平行线法是在设计的路基宽度以外,放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pdf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备注 一、咨询 【参考资料】 技术设计书编写原则规范、相似道路施工测量设计书实例等。 【工程资料分析】 某高速公路第四施工合同段,起于K19+800,终于K26 +600,全长2.8km。路基宽度整体式33.5m,设计速度100km/h,设计载荷:公路-I级。该高速公路在沿线附近首先每隔4.5km布设了一对相距800m的D级GPS 点,并在此基础上按照I级导线标准布设导线,导线点平均边长为500m。以此同时,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标准对I级导线点进行了高程测量。本次任务包括: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的放样、路基边桩放样、路基边坡放样、路面放样。 图3-1 线路平面图 【任务内容及要求】 (1)道路施工测量的基本内容。 (2)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的放样、路基边坡的放样、路面放样的基本方法。 【相关知识】 道路施工测量概述 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边桩和坚曲线的放样。 在恢复中线测量后,就要进行路基的放样工作,在放样前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情况。通过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对测量的精度要求,掌握道路中线与边坡脚和边坡顶的关系,并从中找出施测数据,方能进行路基放线。常见的路基有:一般路堤、一般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陡坡路基、沿河路基及挖渠填筑路基等几种形式,如图3-1所示。

图3-2 典型路基横断面图 在施工测量中应认真研究典型路基、路面,从中找出放样规律,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不同等级的公路,其路面形式、结构是不同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是汽车专用公路,通常用中央隔离带分为对向行驶的车道(车道路数可根据交通量按双数增加)。 二、三级公路一般在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同时,允许自行车、拖拉机和行人通行,车道为对向行驶的双车道。 四级公路一般情况采用3.5m的单车道路面和6.5m的路基。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6.0m的双车道和7.0m的路基。 一、恢复中线测量 从道路勘测完成到开始施工这一段时间内,有部分中线桩可能被碰动或丢失,因此施工前应进行复核,按照定测资料配合仪器先在现场寻找,若直线段上转点丢失或移位,可在交点桩上用经纬仪按原偏角值进行补桩或校正;若交点柱丢失或移位,可根据相邻直线校正的 两个以上转点放线,重新交出交点位置,并将碰动和丢失的交点桩和中线桩校正和恢复好。 在恢复中线时,应将道路附属物,如涵洞、检查井和挡土墙等的位置一并定出。对于部分改线地段,应重新定线,并测绘相应的纵横断面图。 二、施工控制桩的放样 由于中线桩在路基施工中都要被挖掉或堆埋,为了在施工中能控制中线位置,应在不受施工干扰、便于引用、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放样施工控制校。放样方法主要有平行线法和延长线法两种,可根据实际情况互相配合使用。 1.平行线法 如图3-2所示,平行线法是在设计的路基宽度以外,放样两排平行于中线的施工控制桩。为了施工方便,控制桩的间距—般取10m~20 m。该法多用于地势平坦、直线段较长的道路。

道路工程测量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书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二、投入本工程的人员和设备 (1) 2.1作业人员 (1) 2.2投入设备 (1) 三、采用的软件系统 (1) 四、坐标系统 (2) 五、技术依据 (2) 六、控制测量 (2) 七、地形测量 (3) 7.1基本要求 (3) 7.2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成图 (4) 八、纵横断面测量 (4) 8.1纵断面测量 (4) 8.2横断面测量 (4) 九、质量保证 (5) 十、完成工作量 (5) 十一、本工程提交的资料 (5) 附件:控制点成果及点之记 纵横断面成果 现场照片

xxxx工程测量 技术报告书 一、工程概述 受xxxx建设指挥部委托,由xxxx承担了xxxx工程测量任务。本次xxxx 工程位于滨江区钱塘江围垦区,地势平坦。西起规划闻涛路,东至规划西浦路,道路长度约为517.2米。测量范围:a,xxxx区块;b,1:500地形图测绘范围由用地红线外扩30米范围;横断面范围由用地红线外扩10米范围。 在本院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于2015年3月21日派遣一个小组进场对上述地块进行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测量等内容,并于3月28日顺利完成以上各项测绘任务。 二、投入本工程的人员和设备 2.1作业人员 投入1个作业小组,其中工程师1名,技术人员3名。 2.2投入设备 1)中海达A8一台(编号为020*******); 2)中纬ZDL700电子水准仪一台(编号:4110300); 3)拓普康ES-602G全站仪一台(编号:FH1230); 4)手提电脑二台; 5)绘图仪两台。 三、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7.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 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②Autocad软件2004版本 四、坐标系统 平面采用杭州坐标系;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本工程施工工期紧张,施工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的平面位置正确,路面高程的精确,拟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以及科学的测试手段,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施工总平面控制及测量工作。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界桩点和有关图纸,确定道路中心控制点;并将所有控制点延伸至挖土影响范围以外适当位置,且采取混凝土加固保护措施。整个定位工作由我项目部专职测量师完成,并确定以下测量原则: (1)以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为基准,使用经纬仪及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用水准仪进行高程引测。 (2)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在施工区域设置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利用平面控制网中的某一点(满足通视和方便的要求),建立场地控制网。 (3)标高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点(以业主提供的最新数值为准),施工高程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 (4)先总体后局部的控制原则。 一、测量人员及设备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及施工要求,项目将配备1名测量工程师,2名专业测量员,组成项目测量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工程监测工作,负责日常施工中的定位放线、水准基点的测设、复核、交接以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测量仪器的计量送检工作。具体配备如下表: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二、平面控制 根据本工程的形状及特点,本着先总体后局部的原则,轴线控制点将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依据。尽量避免过多地依赖离基坑较近,受影响较大的控制点,

并用离基坑较远,受施工影响小的控制点来控制较近的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现场的周围环境情况,沿道路中心线建立轴线定位控制网,为了减少尺寸误差及提高测量精度,道路中心线采用激光全站仪精确布设,控制线及控制点用钢筋混凝土标桩标识并严格保护。在一定周期对控制网进行校核。三、高程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和规划院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现场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沿着道路方向,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3mm 。闭合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四、测量的精度控制及误差范围 我们定下的测量精度目标是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控制在1mm以内。 为保证既定的测量精度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实施科学周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复核方案,力求使实际测量精度完全控制在要求范围以内。 (1)测量:采用全站仪三测回,测角过程中误差控制在2"以内,总误差2mm 以内; (2)测距:采用全站仪进行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3)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测并进行温度修正。 五、测量监控及验线 1、监控制度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计量法》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并报监理备案。 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测量方案交底,并经技术部、监理审定同意后方可实施。做好原始点位的保护工作,以便在施工中进行校核。 2、验线制度 每道测量放线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预检,由验线员、质检员、工长及放线人员共同参加,预检合格后填写《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并填写《施工层测量记录》,一并交监理报验。报验应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