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设计分析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

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

班级0914112 学号091411210 学生姓名崔灿指导教师何国锋

开题日期2015年4月7日

《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设计分析》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如图1—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太阳能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

图1—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据国际能源权威年鉴《BP世界能源统计2014》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耗量为108.785亿吨油当量。图1—2为中国与世界主要常规一次能源的探明剩余储量图,由此可见能源问题的严重性。

图1—2中国与世界主要常规一次能源的探明剩余储量图

因此,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分布式发电,是一种绿色清洁、具有巨大潜力的新能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设计结合起来,掌握单项全桥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掌握其控制方式及在电力并网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世界能源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深入开展利用太阳能等的并网发电技术的研究,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加快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网逆变器作为能量传输的桥梁,直接决定着光伏发电的效率和输出电能的质量,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对高效、高质量的输出电能尤为重要,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并网型逆变器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市场产品,例如在欧洲光伏专用逆变器市场中就有SMA、Fronius、Sputnik、Sun Power和西门子等众多的公司具有市场化的产品,其中SMA在欧洲市场中占有50%的份额。除欧洲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日本在并网型逆变器方面也都已经产品化。目前国外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最大功率跟踪和逆变环节集成的单极能量变换上,功率主要为几百瓦到五千瓦的范围,控制电路主要在用数字控制,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且具有各种完善的保护电路。

(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并网光伏逆变器的研究比较多的是采用最大功率跟踪和逆变部分相分离的两级能量转换结构,而且市场产品的种类还相对单一,系统构建死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投入商业化运行的应用,目前所建光伏并网系统均为示范工程。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核心环节的并网型逆变器还主要依赖进口或合作研究。

(三)逆变器及其种类:与整流相对应,把直流电流变成交流电称为逆变。当交流侧接在电网上,即交流侧接有电源时,称为有源逆变;当交流侧直接和负载相连接时,称为无源逆变。逆变电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可以按换流方式分类,按输出的相数分类,也可按直流电源的性质分类。若按直流电源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

半桥逆变器:半桥逆变器有两个桥臂,每个桥臂由一个可控器件和一个反并联二极管组成。在直流侧接有两个互相串联的足够大的电容,两个电容的连接点便成为直流电源的中点。负载连接在直流电源中点和两个桥臂连接点。其电路原理图和工作波形如图2—1所示。

图2—1半桥逆变器及其工作波形

全桥逆变器:将4个IGBT管子组成一个桥形的电路之后,使成对的两个桥臂同时导通,两队交替各导通180度,这样的电路称为全桥逆变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和工作波形如图2—2所示。

图2—2全桥逆变器及其工作波形

并网:所谓的并网是指逆变器交流侧输出接入电网中,也称并网运行。

并网逆变器: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并网逆变器是实现光伏阵列与电网间能量的传递与转换的关键环节。当光伏电池的输出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时,并网逆变器能够始终尽可能高效地将光伏电池输出的低压直流电转化为与电网匹配的交流电流送入电网。

并网逆变器的种类:逆变电路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直流

测是电压源的称为电压型逆变电路,直流侧是电流源的称为电流型逆变电路。并网型逆变器按照其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非为以下四种:电压源电压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首先,针对众多适用于光伏并网的逆变器拓扑进行详细的比较,选择最合适的逆变器拓扑,最终确定一台单相满载功率为5KW,并网电压为220V的逆变器拓扑及其主电路参数,对其输出滤波参数进行设计,并对其进行幅频特性分析。

其次分析和研究逆变器的并网控制策略。

接着,在分析光伏阵列的基础上,比较常用的几种MPPT控制方法,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和实验验证。

最后,根据以上结果,研制一台基于DSP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试验样机。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主要内容:

⑴、熟悉逆变器并网控制种类、掌握单相全桥逆变器控制原理。

⑵、确定控制方案并设计相应的主功率电路及控制电路。

⑶、用原理图PCB设计软件,画出相应的PCB板(原理图必须画出)。

⑷、设计电压控制环路、电流控制环路的开环、闭环伯德图。

⑸、编写控制程序流程图。

⑹、进行仿真验证。

⑺、完善设计并汇总,撰写设计说明书。

2、基本要求:

⑴、按计划进度,查阅资料,熟悉逆变器并网控制种类、掌握单相全桥逆变器控制原理,理论结合实际,独立思考,完成设计任务,做好毕业设计日志。

⑵、设计成果:选择方案,设计方案说明书,设计图纸(包括:电气原理图、软件流程图),仿真验证。

⑶、设计方案应针对给定功率等级系统进行设计,所有器件的选取应根据实际datasheet确定。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第5周:掌握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6周:拟定设计方案及步骤,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论证。

第7-8周:对5kW逆变器的主功率电路、滤波器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功率开关管、电容和电感;设计相应的调理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流采样。用原理图PCB 设计软件,画出相应的PCB板(原理图必须画出)。

第9-10周:根据硬件设计电路,设计电压控制环路、电流控制环路的开环、闭环伯德图。确定控制算法。

第10-11周:编写控制程序流程图、进行仿真验证。

第12周:针对控制指标,调试并优化控制器PI参数。

第13-14周:将前期设计进行总结,对整体的硬件与软件做出合理的调整与调试。第15周:答辩前的充分准备,迎接答辩。

六、参考文献:

[1] 马琳.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 孙龙林. 单相非隔离性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 梁雪峰. 5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2008.

[4] 余运江.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D].浙江大学,2008.

[5] 黄蕾. SIC单相光伏逆变器效率分析. [D].浙江大学,2014.

[6] 马琳,孙凯. 高效率中点钳位型光伏逆变器拓扑比较.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

[7] 张犁,孙凯. 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

[8] 肖华锋,杨晨,谢少军. 基于改进型全桥电路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

[9] 刘伟鹏.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D].北方工业大学,2014.

[10] 张荣.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D].重庆大学,2006.

[11] 刘伟.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数字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 [D].湖南大学,2007.

[12] 董密,罗安.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

[13] BP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2014.

[14] 昌金铭. 国内外光伏发电的新进展. [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

[15] 《电源咨询》杂志. 06年分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七、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八、教研室审核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伏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研究 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外文翻译

摘要 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提出,以解决电力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为目的的新能源利用方案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这使得研究可再生能源回馈电网技术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可靠地、高质量地向电网输送功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电能变换作用的逆变器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以全桥逆变器为对象,详细论述了基于双电流环控制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推导了控制方程。内环通过控制LCL滤波中的电容电流,外环控制滤波后的网侧电流。大功率并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相对较低,相对于传统的L 型或LC 型滤波器,并网逆变器采用LCL 型输出滤波器具有输出电流谐波小,滤波器体积小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本系统设计了LCL滤波器。本文分析比较了单相逆变器并网采用单闭环和双闭环两种控制策略下的并网电流,并对突加扰动情况下系统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在完成并网控制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并制作了基于TMS320LF2407DSP的数字化控制硬件实验系统,包括DSP 外围电路、模拟量采样及调理电路、隔离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辅助电源等,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实现功率因数为1的并网要求。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双电流环控制;DSP

Abstract With the concept of”Gree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as proposed.All kinds of new energy exploitation program are in the rapid promotion,which i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ower shortage,pollution and other issues.It makes exploring renewable energy feedback the grid technology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How to deliver power into the grid reliably and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the inverter mat Can transform the electrical energy in the system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 to be fed into the grid is becoming one of the hot points in intemation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bridge inverter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deduction of the control equation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strategy integrates an outer loop grid current regulator with capacitor current regulation to stabilize the system. The current regulation is used for the outer grid current control loop. The frequency of switching is slower in the high power grid-connected inverter. Compared with tradition type L or type LC, output filter and output current’s THD of type LCL are all smaller.So on this basis, the system uses the LCL filter.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net current of the single-phase inverter and net single loop and double loop under two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he case of sudden disturbance of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system. In complete contro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MS320LF2407DSP’s digital control hardware test system, including the DSP external circuit, analog sampling and conditioning circuit, isolation, driver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uxiliary power, etc., via MATLAB software 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Achieve power factor is 1 and network requirements. Keywords Grid-connected inverter;LCL filter; Double current loop control; DSP

开题报告--800W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800W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院系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8级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单位

800W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 1 设计目的与意义 1.1 目的与意义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中小功率逆变器是户用独立交流光伏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可靠性和效率对推广光伏系统、有效用能、降低系统造价至关重要,因而各国的光伏专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适于户用的逆变电源,以促使该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论文根据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特点,设计一台额定功率为800W的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该并网逆变器能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实现反孤岛效应控制功能,控制部分采用TMS320F240型DSP作为电流跟踪方案,实现与电网电压同步的正弦电流输出。 1.2 现状 目前我国在小功率逆变器上与国际处于同一水平,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上,合肥阳光电源大功率逆变器2005年已经批量向国内、国际供货。该公司250KW、500KW 等大功率产品都取得了国际、国内认证,部分技术指标已经超过国外产品水平,并在国内西部荒漠、世博会、奥运场馆等重点项目上运行,效果良好。 逆变器不仅具有直交流变换功能,还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太阳电池性能的功能和系统故障保护功能。根据采用隔离变压器的类型,并网逆变可分为低频环节、高频环节以及非隔离型并网逆变低频环节并网逆变器采用工频变压器作为与电网的接口,因此存在体积和重量大、音频噪音大的缺点;而非隔离型并网在一些国家禁止使用,因此现在普遍采用直接挂在电网上运行的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 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决定着系统的效率以及输出电流波形的质量。逆变器的拓扑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全桥结构。为了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现在许多国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对高效逆变器进行研究。目前国际上一些知名公司的逆变器产品整机效率已经可以达到93%~95%。 2 设计任务概况 任务要求 (1)完成电气原理图设计; 1

PWM 控制的单相逆变电路的设计及其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零一五年一月

目录 1 绪论 (2) 1.1 电力电子简介 (2)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 1.3 课程设计题目 (3) 1.4 仿真软件的使用 (3) 2 工作原理 (4) 2.1 逆变电路原理 (4) 2.1.1 电压型逆变电路 (4) 2.1.2 电流型逆变电路 (6) 2.2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 (10) 2.2.1 单极调制法 (11) 2.2.2 双极调制法 (12) 3 电路的设计过程 (13) 3.1 逆变控制电路的设计 (13) 3.2 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调制方式 (14) 3.2.1 正弦脉宽调制技术 (14) 3.2.2单极性调制方式 (15) 3.2.3 双极性调制方式 (15) 3.2.4 单极性倍频调制方式 (15) 3.3 3种调制方式下逆变器输出电压谐波分析 (16) 4 仿真实验与结果 (17) 4.1 单相桥式PWM逆变主电路原理图 (17) 4.2 仿真所得波形 (17) 5 仿真结果分析 (19) 6 心得体会 (20) 7 参考文献 (21)

1 绪论 1.1 电力电子简介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与此同时对变压变频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稳态精度高;二是动态性能好。因此,研究开发既简单又具有优良动、静态性能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晶闸管(SCR)、可关断晶闸管(GTO)、晶体管(BJT)、绝缘栅晶体管(IGBT)等阶段。目前正向着大容量、高频率、易驱动、低损耗、模块化、复合化方向发展,与其他电力电子器件相比,IGBT具有高可靠性、驱动简单、保护容易、不用缓冲电路和开关频率高等特点,为了达到这些高性能,采用了许多用于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如外延技术、离子注入、精细光刻等。IGBT最大的优点是无论在导通状态还是短路状态都可以承受电流冲击。它的并联不成问题,由于本身的关断延迟很短,其串联也容易。尽管IGBT模块在大功率应用中非常广泛,但其有限的负载循环次数使其可靠性成了问题,其主要失效机理是阴极引线焊点开路和焊点较低的疲劳强度,另外绝缘材料的缺陷也是一个问题。在现有的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产品中,为了得到SPWM波,一般都采用双极性调制技术。该调制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它的4个功率管都工作在较高频率(载波频率),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开关损耗,开关频率越高,损耗越大。本次课程设计研究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通过该电路实现逆变电源变压、变频输出。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力电子原器件的特性; 2.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电力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 法;

单相逆变器的软件设计

单相逆变器的软件设计

摘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逆变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等国防领域和电力系统,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工业控制等民用领域。特别是随着石油、煤和天然气等主要能源日益紧张,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新能源的关键技术--逆变技术,能将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其他新能源转化的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与电网并网发电。因此,逆变技术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设计结合起来,学习电力电子基本理论,掌握单相电压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SPWM原理,并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掌握其控制方式及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逆变技术,单相电压型逆变器,SPWM原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he inverter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aviation, navigation and other fields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transport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ial control and other civilian areas. Especially with the oil, coal and natural gas and other major energy shortag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inverter technology, the battery, DC can be converted into AC power grid connected power generation solar cell and fuel cell and other new energy conversion. Therefore, inverter technolog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apply on the books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design combine learning power electronics basic theory, mast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SPWM single-phase voltage type inverter, and design a detailed analysis, palm Hold the control mode and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wer system. Keywords: Inverter technology ,Single phas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SPWM principle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开题报告

说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1.我国的风力发电现状 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建立了单台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风力发电从1991年起开始步入了逐步推广阶段,到1995年,全国共建成了5座并网型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36.1MW,最大单机容量为500kW。1996年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500kW。风电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约90 个风电场,已经建成并网发电的风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广东、浙江、河北、辽宁等16个省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60万千瓦。 2.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仿真研究 2.1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结构 二极三相交流发电机转速约每分钟3000转,四极三相交流发电机转速约每分钟1500转,而风力机转速较低,小型风力机转速约每分钟最多几百转,大中型风力机转速约每分钟几十转甚至十几转,必须通过齿轮箱增速才能带动发电机以额定转速旋转。不用齿轮箱用风力机浆叶直接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是可行的,这必须采用专用的低转速发电机,称之为直驱式风力发电机。首先将风能转化为频率变化、幅值变化的交流电,经过整流之后变为直流,然后经过三相逆变器变换为三相恒频交流电连接到电网通过中间电力电子变化环节。 2.2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仿真研究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加深对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性能的了解程度,而建立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是对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不足;然后对风力发电系统中风速、传动部分、发电机等各个部分的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个模型的特点;最后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仿真软件,以及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

(完整版)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40本科毕业设计41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摘要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进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且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并且伴随“智能电网”理论的兴起,分布式电力系统正日益受到关注,光伏逆变系统作为分布式电力系统的一种重要形式,使得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论文在分析光伏逆变系统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光伏逆变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对直接影响光伏逆变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状态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光伏逆变器控制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 为研究光伏逆变系统,本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光伏逆变系统模型,主要包括光伏电池模块,前级DCDC变换器,后级DCAC逆变器,以及相应的控制模块。为了提高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论文设计了一种输出电压随温度光照改变的光伏电池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Boost 升压变换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并且将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技术(SPWM)应用于逆变器控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搭建了光伏逆变系统的整体模型,完成系统性的实验验证。 经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光伏逆变系统设计方案正确可行,且输出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进一步实现并网功能提供了条件,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光伏逆变系统;正弦脉冲调制技术

ABSTRACT With intensify of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 The solar energy because of its friendly-environmental advantage and renewable property.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the Smart Grid,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photovoltaic inverter system is the key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techniques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 system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techniques such as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which work efficiency and work condition and technology of PV inverter. In order to research PV inverter system, this paper builds an integral model, including PV battery model and DCDC converter and DCAC single phase inverter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control mode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paper

直流变换器开题报告汇总

开题报告 一背景 直流变换器是一种将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的半导体元件。按功能可分为:升压变换器、降压变换器和升降压变换器。在燃料电池汽车中主要采用升压变换器。变换器首先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将直流电源转变成交流电(AC),一般称作逆变,然后通过变压器(升压比为1∶n)升压,最后通过整流、滤波电路产生变压后的直流电,以供负载使用. 直流转换器与一般的变换器相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输出功率大、品种齐全等特点,用途广泛,输入输出完全隔离,输出多路不限,极性任选。宽范围输入变换器是专为满足输入电压变化范围较大场合需要而开发的一种直流稳压电源,其输入直流电压可以在DC100V-375V宽范围内变动而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此外,这种电源体积小,重量轻、保护功能完善,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本身具有过流、过热、短路保护。多档输出的变换器,它不仅提供电源而且有振铃和报警功能。该变换器分为军用、工业及商业三个品级,在诸如通信机房、舰船等蓄电池供电的场合极为适用。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 Converter)早在10年前就做成了元器件式样,在系统中损坏 时可以卸下更换。目前,它正从低技术、元器件型转向高技术、插件(Building black)型发展。系统设计师在开始方案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系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源输入、输出?DC/DC变换器作为子系统的一个部件,应该更仔细地规定它的指标以及要付出多少费用。有趣的是,全球声称可供给军用DC/DC变换器的厂家超过300家,但却没有两

种产品是相同的,这给系统设计师选用该产品时造成困难。设计师们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是:对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进行综合平衡,决定取舍。需求和市场决定制造厂的发展战略目前,对制造厂家而言,面临着要求降低噪声、减小尺寸以及提高功率和效率的挑战和市场竞争。现扼要介绍几家公司的做法。当今,在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电源都是以插件形式出现的。供应厂商均按用户的要求作相应改动以适应需求。DC/DC直流变换器的军品市场占很大比重,但增长缓慢。分析家们预测:到1996年,DC/DC变换器最大市场将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 美国InterPoint公司的研究开发战略是:针对军用及宇航系统应用,提供一种更便宜、功率更大、性能更好的产品,它们比现有DC/DC 变换器有全面改进。预计今后几年的实际问题仍是产品价格。采用模块化方法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DC/DC变换器输出功率。一些应用系统要求功率高达2KW,如果采用200W的产品去构建系统,至少要10~12个产品,既麻烦也影响系统可靠性。该公司认为必须研制出功率比200W大2~3倍的大功率电源,而且单件成本控制在1.3~1.7倍才合适。 模块化方法,可以通过消除非重复工程成本(NRE)使系统成本降低。这种模块化的器件也是分布式供电系统的基本构件。鉴于分布式供电比集中供电系统有更多优点,而绝大多数应用系统要求在母线级上直流电压要分别供给不同逻辑电路各种电压,例如+5V、+12V、+3.3V 等等。一些厂家利用板级(on-Card)DC/DC变换器来实现,另一些供应商则把几种输出合在一起,把电源放在靠近需要供电的电路板上。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毕业设计

2008级应用电子技术 毕业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设计姓名及 学号 学院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2008级3班 指导教师老师 2011年05月1日

题目: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整流技术的发展概况 (4) 第二章设计方案及其原理 2.1电压型逆变器的原理图 (5) 2.2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6) 第三章仿真概念及其原理简述 3.1 系统仿真概述 (6) 3.2 整流电路的概述 (8) 3.3 有源逆变的概述 (8) 3.4逆变失败原因及消除方法 (9) 第四章参数计算 4.1实验电路原理及结果图 (10) 第五章心得与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绪论 1.1整流技术的发展概况 正电路广泛应用于工业中。整流与逆变一直都是电力电子技术的热点之一。桥式整流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进行整流的最常用的电路。常用来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从整流状态变到有源逆变状态,对于特定的实验电路需要恰到好处的时机和条件。基本原理和方法已成熟十几年了,随着我国交直流变换器市场迅猛发展,与之相应的核型技术应用于发展比较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 目前,整流设备的发展具有下列特点:传统的相控整流设备已经被先进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所取代。系统的设计已经由固定式演化成模块化,以适应各种等级、各种模块通信设备的要求。加上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广泛应用,为分散供电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网运行可靠和通信质量。高频开关整流器采用模块化设计、N1配置和热插拨技术,方便了系统的扩展,有利于设备的维护。由于整流设备和配电设备等配备了微机监控器,使系统设备具有了智能化管理功能和故障保护及自保护功能。新旗舰、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高频开关整流器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电力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电力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 年3月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职称 课题来源自拟课题课题 性质 工程技术研究 课题名称电力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根据个人所选课题,把我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 1 部分为绪论,概述了谐波的产生与其危害及谐波抑制的各种方法。有源电力滤波器发展现状,阐述了当前 APF 的研究热点。 第 2部分分析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从多个方面出发对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了分类和介绍,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第 3 部分分析了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谐波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通过对比选择 ip-iq 算法作为本文谐波检测方法。 第 4 部分介绍了本次论文的总体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相关的原理框图。 第 5部分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三相三相制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模型,并对各个模块进行仿真和详细的阐述。选择不同的整流负载,对负载电流波形和补偿后的电流波形进行对比,验证了 APF 的补偿性能。 第 6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下一步的展望。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日益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装置自身所具有的非线性导致了电网中含有大量谐波,这些谐波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危害了用电设备和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虽然传统的无源电力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技术成熟、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只能抑制固定的几次谐波,并对某次谐波在一定条件下会与电网阻抗产生谐振反而而使谐波放大。 目前,谐波抑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有源电力滤波器也是一种电力电子装置,且相关技术的研究也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几种常见APF的拓扑结构及各自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比例控制和前馈控制两种电流环控制策略以及SPWM和SVPWM两种调制策略。介绍了电力有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设计了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其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文献综述 1.1谐波的产生 谐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大容量电力和用电蒸馏或换流设备遗迹其它非线性负荷造成的。电脑里系统中,一切负载的存在将要求电网提供非正弦电流。非线性负载产生了畸变电流波形,并引起电压波形畸变。 系统中的谐波源分为三种:1稳态性:产生的谐波成分和幅值基本稳定不变。如电网电压稳定时的变压器贴心非线性产生的谐波,带稳定负载的整流器等。2动态性:产生的谐波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如电弧炉,电气机车等。3突发性:该谐波源在正在运行并不产生谐波,只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如变压器空载合闸的励磁涌流,投入电容器组时的暂态过程。 1.2谐波的危害 谐波主要危害可以说是电网的一个公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电力设施的负荷,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有效容量和效率,造成了设备、线路的浪费和电能损失;引起无功补偿电容器谐振和谐波电流放大,导致电容器组因过电流或过电压而损坏或无法投入运行;产生脉冲转矩致使电动机振动,影响产品质量和电机寿命;由于涡流和集肤效应,使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因产生附加功率损耗而过热,浪费电能并加速绝缘老化[1];

逆变电源的设计开题报告

逆变电源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材料之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单片机的逆变电源设计课题类型: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院:指导教师:开题时间:一、毕业设计内容及研究意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设计一种基于AT89C51控制SA4828的逆变电源,它采用IGBT作为功率器件,IR2110作为IGBT的驱动芯片,并采用恒U/F的控制策略。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意义1.可灵活地调节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幅度和频率通过控制回路,我们可以控制逆变电路的工作频率和输出时间的比例,从而使输出电压或电流的频率和幅值按照人们的意愿或设备工作的要求来灵活地变化。 2.可将蓄电池中的直流电

转换成交流电或其他形式的直流电,这样就不会因为交流电网停电或剧烈变化而影响工作。 3.可明显地减小用电设备的体积和重量,节省材料在很多用电设备中,变压器和电抗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体积和重量,如果我们将变压器绕组中所加电压的频率大幅度提高,则变压器绕组匝数与有效面积之积就会明显减小,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明显地减小了。4.采用逆变技术的电源还具有高效节能的优越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许多应用交流电动机的场合,在其负载变化时,传统的方法是调节电动机的通电时间所占比例,这样电动机就会频繁地制动、起动。而电动机的起动、制动消耗的能量往往很大,如使用变频电源来调节电动机做功的量,则可节约很大一部分能量。 2)采用逆变技术的电源,其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小了,也即减小了铁心横面积和线圈匝数。变压器本身的损耗主要包括原、副边铜耗和铁芯损耗,铁

芯横面积和线圈匝数的大幅度减小也就大大降低了铜耗和铁耗。因此,采用逆变技术大大提高变压器的工作频率,使得变压器的损耗变得比工频工作时小得多,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3)传统的、采用工频变压器的整流式电源设备的功率因数一般在之间,这是因为其电流谐波成分和相移角都比较大。在逆变电源中,如果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能使输入电流的谐波成分变得很小,从而使功率因数约为1,节能的效果非常明显。 5.动态响应快、控制性能好、电气性能指标好于逆变电路的工作频率高,调节周期短,使得电源设备的动态响应或者说动态特性好,表现为:对电网波动的适应能力强、负载效应好、启动冲击电流小、超调量小、恢复时间快、,输出稳定、纹波小。 6.电源故障保护快于逆变器工作频率高、控制速度快,对保护信号反应快,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另外,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电子设备对电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负载要

1KVA单相逆变器设计

目录 1 概述及设计要求 (1) 1.1概述 (1) 1.2 设计要求 (1) 2 总体设计方案介绍及原理框图 (2) 2.1 方案概述 (2) 2.3 电压型逆变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3) 3 各电路模块设计 (4) 3.1 逆变电路的主电路设计 (4) 3.2 驱动电路设计 (4) 3.2.1 CMOS管介绍 (4) 3.2.2 信号放大器介绍 (5) 3.4 过流保护设计 (7) 3.5 滤波设计 (7) 3.6设计系统总电路图 (8) 参考文献 (11)

1KVA单相逆变器设计 1 概述及设计要求 1.1概述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应急电源,一般是把直流电瓶逆变成220V交流的。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它由逆变桥、触发电路和滤波电路组成。 日常用途:汽车上的逆变器所获得的220V电,是220V 50HZ,高档点的是正弦波的,便宜的一般是方波的。正弦波的那种和接插座上用的电,是一样的,而方波的其实也可以用,只不过如果用风扇等有电机的设备,会有一些噪音,之所以用方波,就是因为这种调制方式成本比较低。在电动车上,有一个叫DC-DC 的模块,他也叫直流转换器,这个模块输入48V,输出12V,那么你只要购买一个12V输入的车载逆变器就可以使用。当然若你能买到48V输入的逆变器更好,但估计很难买到而且,这个模块一般只能提供5A电流,最多不过10A,而且车灯什么的也要用,所以很容易过载,建议,如果可以,多买一个直流转换器,这个转换器专门给你那逆变器供电,然后如果直流转换器只能提供5A,那么逆变器输入就应当小于5A,否则可能会损坏那模块,当然有一些直流转换器电流是很大的,如果修车的地方没有,可以到一些电器店或叫他们修理的给你进一个大电流的,或者多个直流转换器并联也可以,总之,不要让他过载就可以。1.2 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输入为48V直流电压,输出容量为1KVA,输出电压为220V 单相交流电的逆变器。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含开题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 完成时间:2012.12.14 指导老师:刘彬 (一)简要背景说明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逆变电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交流电机调速用变频器、不间断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等电力电子装置的核心部分都是逆变电路。由于电压型逆变电路具有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大电容,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输出电压为矩形波,输出电流因负载阻抗不同而不同;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并联反馈二极管等特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电压型逆变电路主要用于两方面:①笼式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由于逆变电路只具有单方向传递电能的功能,故比较适用于稳态运行、无需频繁起制动和加、减速的场合。②不停电电源。该电源在逆变输入端并接蓄电池,类似于电压源。 图1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

(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设计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控制与保护电路,并通过使用simulink对课程中理论对电路进行仿真实现,进一步了解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及计算。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中,逆变电路是通用变频器核心部件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逆变电路是与整流电路相对应,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电路。逆变电路的基本作用是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将中间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为频率和电压都任意可调的交流电源。无源逆变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已有的各种电源中,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都是直流电源,当需要这些电源向交流负载供电时,需要通过无源逆变电路;无源逆变电路与其它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组合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电力电子设备,如无源逆变器与整流器组合为交-直-交变频器(来自交流电源的恒定幅度和频率的电能先经整流变为直流电,然后经无源逆变器输出可调频率的交流电供给负载)。当电网提供的50 Hz 工频电源不能满足负载的需要,就需要用交-直-交变频电路进行电能交换。如感应加热需要较高频率的电源;交流电动机为了获得良好的调速特性需要频率可变的电源。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原理。 2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结构。 3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画出原理图,标明器件的选择)。 4完成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数学模型的设计。 5建立simulink仿真系统进行建模,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设置。 6仿真结果与分析。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首先建立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在MATLAB中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相关控制模型,设置模型参数后,通过仿真得到电路的电压、电流结果,并对该结果进行分析。

单相逆变器设计

目录 摘要 (3) 1 概述及设计要求 (4) 1.1概述 (4) 1.2 设计要求 (4) 2 总体设计方案介绍及原理框图 (5) 2.1 方案概述 (5) 2.2 逆变电路及换流原理介绍 (5) 2.3 电压型逆变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5) 2.4 系统原理框图 (6) 3 各电路模块设计 (7) 3.1 逆变电路的主电路设计 (7) 3.2 驱动电路设计 (7) 3.2.1 MOSFET介绍 (7) 3.2.2 SG3524及IR2110芯片介绍 (8) 3.3保护电路设计 (11) 4 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摘要 本系统是根据无源逆变的实用原理,采用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工作方式,实现把直流电源(48v)转换成交流电(1KVA 220V)。在本设计电路中,将48V直流电压经逆变器转变为交流电压,再由工频变压器升压,最后通过低频滤波器滤波实现输出为220V 的交流电压。 关键字:单相、全桥、逆变、升压、滤波 abstract this system i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principle passive inverter, single-phase bridge inverter circuits work method, realize the dc power supply (48 v) convert alternating current (1 KVA 220 v). In this circuit design, 48 V dc voltage inverter into the ac voltage, again by industrial frequency transformer booster, finally through the low frequency filters filter realize output for 220 V ac voltage. key word: single phase, the whole bridge, inverter, and boost, filtering

五电平级联逆变器的设计与仿真开题报告

五电平级联逆变器的设计与仿真 开题报告 电信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题目的技术背景和设计依据,说明选题目的、 意义)

现在巳基本形成了集中结构定型的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新型电力电子逆变技术新学科。 当代的逆变技术,为了减少输出电压中的谐波含量和du/dt,有两种研究方向:一个是对两电平SPWM逆变器的研究,用高频化和软开关的方式来减少谐波和开关损耗,即用提高逆变器的SPWM开关频率的方法来减小输出电压中的谐波含量。该方法的特点是必须用高频IGBT做开关管,du/dt大,EMI大,开关损耗大,只能提高谐波频率,不能消除谐波。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调压;另一个是对多电平逆变器的研究,用增加电平数和逆变器的级联法来减小谐波,即用N个逆变器的级联叠加法,利用波形之间的相位差来消除某些低次谐波。该方法的特点是逆变器工作在基频,开关频率低,可以采用中、低速开关器件,du/dt小,EMI 小,开关损耗小,不用软开关,电路简单,成本低廉,但不能调压。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某些低次谐波。如果把这两个研究结果相结合,集两者的优点,弃其缺点,就可以得到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逆变方式,即将N个SPWM逆变器,按照多电平逆变器的级联叠加法进行叠加,由此就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具有较强消谐波能力的环保节能式SPWM多电平逆变器,这种逆变器既可以在不增加开关损耗的条件下把消谐波的能力提高N倍,又可以进行输出电压的调节。这种优良的逆变器,就是以级联叠加法为手段的H桥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其特点是使用的元器件数目少、不存在电容上电压的平衡问题;流过各个开关管的电流相同,便于模块化、控制简单、扩容方便,一般不用软开关。 2、设计依据 近年来出现了几十兆、甚至更大容量的设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为使传统的的两电平逆变器输出容量更大,只能靠器件的串并联来实现。级联型逆变器作为多电平逆变器是出现的最早的一种,是1975年P.Hammond提出的,级联多电平逆变器中每一个逆变单元可以输出方波或阶梯波,通过输出波形的叠加合成,形成更多电平台阶的阶梯波,以逼近逆变器的正弦输出电压,有利于减小电磁干扰(EMI),系统无环流,谐波含量少,对发电单元电压等级要求低。在中高压调速领域、新能源发电、交流柔性输电系统等应用中引起了电力电子行业的极大关注,成为中高压能量变换的首选方案。 本设计主要的技术指标为:额定功率1KW;额定输出电压220VAC;频率5OHZ;输出电压波动不超过2%。 3.选题目的和意义

单相PWM逆变电路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单相PWM逆变电路设计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一前言 1.1 电力电子简介 (2) 1.2 课题目的 (3) 1.3 课题内容及要求 (3) 1.4 课题意义 (3) 二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2.1 电压型逆变电路 (4) 2.2 电流型逆变电路 (6) 三单相桥式PWM逆变主电路设计 3.1 逆变控制电路的设计 (9) 3.2 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调制方式 (11) 3. 3种调制方式下逆变器输出电压谐波分析 (13) 四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 4.1 过电流保护 (14) 4.2 驱动电路的设计 (14) 五使用的元件 (16) 六仿真实验 (19) 七心得体会 (24) 八参考文献 (24)

一前言 1.1 电力电子简介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与此同时对变压变频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稳态精度高;二是动态性能好。因此,研究开发既简单又具有优良动、静态性能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晶闸管(SCR)、可关断晶闸管(GTO)、晶体管(BJT)、绝缘栅晶体管(IGBT)等阶段。目前正向着大容量、高频率、易驱动、低损耗、模块化、复合化方向发展,与其他电力电子器件相比,IGBT具有高可靠性、驱动简单、保护容易、不用缓冲电路和开关频率高等特点,为了达到这些高性能,采用了许多用于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如外延技术、离子注入、精细光刻等。IGBT最大的优点是无论在导通状态还是短路状态都可以承受电流冲击。它的并联不成问题,由于本身的关断延迟很短,其串联也容易。尽管IGBT模块在大功率应用中非常广泛,但其有限的负载循环次数使其可靠性成了问题,其主要失效机理是阴极引线焊点开路和焊点较低的疲劳强度,另外绝缘材料的缺陷也是一个问题。在现有的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产品中,为了得到SPWM波,一般都采用双极性调制技术。该调制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它的4个功率管都工作在较高频率(载波频率),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开关损耗,开关频率越高,损耗越大。本次课程设计研究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通过该电路实现逆变电源变压、变频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