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读书笔记

园林景观读书笔记

【篇一: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

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

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

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

理的布局与组合。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

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

系统、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

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

微观、具体、细线条、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

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1.科学依据:工程项目上科学原理和技术,如生物科学、建筑学及水、土科学等。

2.社会需要:游憩职能。

3.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决定设计手法。

4.经济条件:有限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

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

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

形性质,

以原有绿地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等各方面利弊,做到点(公园等公共绿地)、线(街道、滨水绿地、游憩绿地)、面(单位附属绿地)结合,大中

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占地

比例合理、均衡分布、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做

到远近结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既要丛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远景目

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又要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出发安排近期目标和

工程项目,分清轻重和缓急,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作到远近结合,避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在发挥园林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

容等综合功能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形成多种经营,为社

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收入。

三中国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

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

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

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

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由此我们可以把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1.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殷、周为奴

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

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豪门

土族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以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

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

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

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

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

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园林的发展也

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

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

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相应的,园林的发展

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

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园林的发展,一

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

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

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大量涌人,中国园

林的发展亦相应地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

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近现代园林阶段。

四中国古典园林特色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等的地方

性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

其中江南、北方、岭南差异尤为突出,代表了中国园林风格发展的

主流。各种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1.江南园林(庭院)

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园林受诗文绘画的直接影响也更多一些。不少文人画家同时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匠师也多能诗善画。因此,

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

2.北方园林(北京室园)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

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园林的规

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

格调。

3.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

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

遮阳的效果,外墙减少了,室外暴晒的热辐射会相应有所消减,同

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

4.巴蜀(川西)园林

巴蜀园林有别于富丽豪华的皇家园林、细腻清雅的江南园林与精巧

纤细的岭南园林,它自然天成、古朴大方,是以“文、秀、清、幽”

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不论是巴蜀的名人纪念园林还是寺观园

林都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面向的对象和范围

不同,因而更陵近民间,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特有一

种质朴之美。

五外国园林概述

1.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

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

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日本庭园受中国苑园的启发,形成东

方系的自然山水园,而日本庭园的发展变化又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和民族感情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风格。

2.欧洲古代园林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

林之先河,直接影响着古罗马、意大利及法国、英国等国的建筑、

园林风格。后来英国吸收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造园之中,对

欧洲造园也有很大影响。

3.西方近、现代园林

近代园林

一般而言,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

开端,资

产阶级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唤醒了低落的人文精神。园林

的变革要相对迟一些,而且是曲折的,一般认为它经历了传统园林

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兴起、城市绿地系统观念的形成两个阶段。

现代园林

我国王晓俊在他2000年出版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一书中总结

了现代园林的设计的九种倾向:①设计要素的创新;②形式与功能

的结合;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④自然的精神;⑤对意义的探索;

⑥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⑦生态与设计;⑧当代艺术的影响;⑨向

传统挑战。

六园林规划立意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创作原则

1.自然在造园艺术领域,“自然”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

是总体景象的硕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如山水景象要符合自然界山

水景观生成的客观规律,是对自然山水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二是每

个山水景象要索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2.淡泊建筑物小巧朴实,不追求宏伟华丽.色彩清新淡雅,不浓

妆艳抹。

3.恬稳中国土大夫的心理特征是内向、封闭、习惯于沉思内省以

取得内心的清静与心理平衡,审美情趣便是恬静。幽静的山峦涧谷,水波不兴的江湖溪流;以及苍劲古朴的老树,静寂的山居茅舍。

4.含蓄含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共同特点。唯有含蓄,才能发人联想、回味无穷,而显露的、过于具体的形象,反而干扰了联想的深

入和对意境的挖掘。

七园林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总体布局结构是指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之间搭配的关系、

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总体效果。具体地说是指整个平面布局、各个景

物和空间的立体造型以及整体的空间组织所呈现的一种总体效果和

布局方式。中外各种园林绿地布置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1.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

体造型以

【篇二: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地形

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

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

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

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

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

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

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

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

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

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

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

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

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

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

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

3)所有等高线总是各自闭合,决无尽头。

4)等高线决不会交叉。每一条等高线其一侧是较高点,而另一侧是

较低点。较低点决不可同出现在一条等高线的两侧。

5)除了要表示一座固有的桥梁或某一挑悬物,等高线是不能互相交

叉的。等高线也不应在一幅没有围墙或伸出物的土质园址平面图上

交叉出现。但是,如确有围墙的存在,那么等高线将相互重叠,从

而在平面图上形成一条单一的直线。

10. 在对某一标高点使用插入法时,首先应确定制图比例尺和等高距离比例。第二步是测量水平距离的比例。标高点距离等高线和低等

高线的比例,这样便建立了这两个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11. 修建居民住宅坡度分析:0-1%斜坡,,太平坦不利于排水;1-5%斜坡,理想的地形条件,只需最小程度的挖方;5-10%斜坡,适于楼房建造,但需在坡度较高范围内更仔细地选址;10-15%斜坡,住宅

单元需呈错层状,并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挖填土方量,同时还需

建造挡土墙;15%以上的斜坡,住宅需采用特殊建筑方式进行修建,如支持柱式工程,道路的铺设及设施选取不易且造价高。

12. 用作商业中心以及附属停车场的工地的坡度分析:0-1%坡度,

太平坦不利排水;1-5%坡度,可供选取的理想挖掘条件;5-8%坡度,需进行定量的土方挖掘,停车处应与等高线相平行;8%以上的坡度,不宜进行工程修建,以避免毁坏环境。

13. 许多醒目的形状和色彩被安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以利用这种背景特性,而雕塑式的建筑便是一个例证。

14. 水平地形的中性特性,还可任其他表面被雕饰成立体的和中空的画面。仅就为原有水平地形增加特性和调剂其单调性来说,这种方

式还是可行的。

15. 地平面范围、斜坡坡度、地形天际线在封闭空间中都同时起作用。在任何一个限定的空间内,起封闭程度依赖于视野区域的大小、坡

度和天际线,一般的视域在水平视线的上夹角40-60度到水平视线

的下夹角20的范围内,而当谷底面积、坡度和天际线三个可变因素

的比例达到或超过45(长和高为1:1),则视域达到完全封闭,而

当三个可变因素的比例少于18度时,其封闭感便失去。

16. 一般说2:1的斜坡比例,乃是地表土壤堆筑的最大绝对极限。

斜坡超过2:1的比例,若不在其上筑起石块或其它硬质,不受腐蚀

的材料,那么这些斜坡极易产生侵蚀现象。即使是2:1的斜坡,也

必须覆盖地被植物和其它植物,以防止其水土流失。

?植物

1. 风景园林师的智慧应闪烁在通晓植物的综合观赏特性,熟知植物

健康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以及对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效应的了解方面。

2. 因为,地被和灌木一般先于乔木达到成年,因此,设计师还需拟

定一项定期更换衰老灌木和地被植物的计划。

3. 一般植物在室外环境汇总能发挥三种主要功能:建造功能、环境

功能及观赏功能。

1)建造功能:植物能在景观中充当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墙面等

限制和组织空间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视线的方向。

在涉及植物的建造功能时,植物的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也

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环境功能:植物能影响空气的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3)观赏功能: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而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也就是说,植物因其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4. 在城市布局中,树木的间距应为3-5m,如果树木的间距超过了

9m,便会失去视觉效应。

5. 为了增强由地形构成的空间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植物种植

于地形顶端、山脊和高地。与此同时,让低洼地区更加透空,最好

不要种植物。

6. 为了取得一有效的植物障景,风景园林师必须首先分析观赏者所

在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

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所需植物屏障的高度、分布以及配置。

7. 研究植物屏障各种变化的最佳方案,就是沿预定视线画出区域图。然后将水平视线长度和被障物高度准确地标在区域内。最好,风景

园林师通过切割视线,就能定出屏障植物的高度和恰当的位置了。

8. 地被植物还能稳定土壤,防止陡坡的土壤被冲刷。因为在一个具

有4:1坡度的斜坡上种植草皮,剪草养护是极其困难而危险的,因此,在这些地方,就应该用地被植物来代之。

9. 纺锤形和圆柱形植物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的方式,突出了空间的垂

直面。它们能为一个植物群和空间提供一种垂直感和高度感。如果

大量使用该类植物,其所在的植物群体和空间,会给人一种超过实

际高度的幻觉。当与较低矮的圆球形或展开植物种植在一起时,其

对比十分强烈。

10. 水平展开形植物的形状能使设计构图产生一种宽阔感和外延感。展开型植物会引导视线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这类植物通常用于布局中从视线的水平方向联系其它植物形态。如果这种植物形状重复地灵活运用,其效果更佳。在构图中展开植物与垂直的纺锤形和圆柱形植物形成对比效果。展开形植物能和平坦的地形、平展的地平线和低矮水平延伸的建筑物相协调。若将该植物布置于平矮的建筑旁。它们能延伸建筑物的轮廓,使其融汇于周围环境之中。

11. 圆球形植物在引导视线方面既无方向性,也无倾向性。因此,在

【篇三:《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场地设计初体验

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

一、引言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

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

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

疑和探索。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

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

对于这门课:

大学本科时期我学的是建筑学,并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读研的时

候选了这么课,我当时的想法是想通过上课学到点什么。场地设计

这门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以前做设计的

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实际地形,所有的地形都自动想象成平地,

上了课之后,我才意识要是不做场地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真的可能

造成大的灾难!

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由于没有做场地设

计所造成的大灾难的照片。场地设计原来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如此重

大的作用。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课上老师详细结合实例讲了

在场地设计时要注意条件甄别、地形分析、顺山就势、路网合理、

确定标高、防洪排洪、边坡和挡土墙、土方平衡、土方优化、场地

排水、雨洪利用、干管敷设、有机整合、留有余地、算工程量这十

六条。

还记得比较深刻的就是老师说的“美女一定要肠子通畅”,的确,最

近几年感觉各种灾害发生的频率比较频繁,排洪防洪对一块场地乃

至一座城市来说都很重要。因此,场地要进行标高,要考虑河道洪

水位;对河流岸线进行整治,满足景观和使用要求。对于场地的排水,有四字原则“渗”、“蓄”、“收”、“排”。

在场地设计中,感觉平原是比较容易设计的。我家山东,地处平原

地区,平时都不太会接触到像四川那样的山地丘陵的设计。可是上

完课后,我发现,坡地丘陵山地的设计真的很复杂。一个好的建筑

设计体现在对现有环境的利用,保留其独特性,而不是完全的把坡

挖平。丘陵山地必须做地形分析,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

和自然排水分析。要注意顺山就势,合理布置路网,进行竖向设计。边坡和挡土墙的设计也很重要,要做到“三看”,“上三下二”等原则。场地无疑是建筑设计构思的基础平台,缺少对场地的解读和剖析,

任何人都很难做出一个合适的场地设计。设计过程中必然牵扯到场

地平整的问题,场地平整不仅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场地的土方优化

真的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设计费和设计周期。

这门课学完了,我个人感觉收获很大,这门课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

配合各种实例的讲解。单纯的说一些概念规范,我估计会感到很枯燥,可是配合上生动的例子和图片,我就很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问题。老师的这种讲课方法我个人很喜欢,觉得比较生动形象。可是,短短的几次课,我只能够对场

地设计有个大概的认识,由于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在听

课过程中,对于“竖向设计”、“断面法”、“方格网法”、“算工程量”、“计算土方量”等一些计算的问题都感觉不太理解,感觉很有必要去

跟着本科生听一下课。自己对于场地设计还是知道了解的太少。

对于读的书:

读了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我有很所感悟。作者说“设

计的方法实质上并不是对于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不是原则的应用。

真正的设计方法来源于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规划只对它所服务

的对象具有意义,应最大限度的给他们带来便利,融洽和乐趣。规

划是在整体体验之上的各种最佳关系的创造。”

我们要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

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一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

体验自然,体验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体验自然过程。自然有它自

己的发展规律,它对人类干扰和破坏的承受程度是有限的。目前比

较受关注的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

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

体验场地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场地设计的认

同感。场地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那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对场地规划设计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人类是相互影响的。场地设计只有在把握了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理解,才有可能使其作品

得到大众的认同,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书本上,无论是赵老师还是西蒙兹先生,都在向

我们传达场地设计的重要性,都在向我们传达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一种精神,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要善待自然,要我们去体验自然,保持环境的独特性。

我们人类的终极追求是秩序和美,那么规划从根本上来说,是试图

寻找和谐与自然的平衡,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自然一份

子的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寻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

只有我们深入内心真实的渴望,回到原点,虔诚地去体验、去感受

大地景观、宇宙曼妙的法则,我们才能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只是能体会到一种精神,一种传达的感召,只能用自己的简单的话语,表达一些自己心里的感受??

五、附录:(摘抄《景观设计学》)

1、作者的部分观点:

城市街道的关系成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有不断增加的价值和意义;

相互关联的单元群体的一员和整体中的重要组成;

必要过渡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