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比热容》教案(人教版初三)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人教版初三)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人教版初三)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人教版初三)

引例:海边邻近,在中午时,风经常由海面吹向陆地,到了晚间,风又常常由陆地吹向海

洋.你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吗?

智 能 提 要

咨询:如何样正确明白得比热容的概念?

答:(1)比热容是为了研究热传递而引入的一个物理量,在物态保持不变时,物体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改变量以及构成物体的物质本身都有关系,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自然会想到用相同的质量数,相同的温度改变量来讨论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最简单的相同质量数便是单位质量,最简单的温度改变量便是l ℃,因此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l ℃时所吸取(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 意义:反映条件相同的情形下,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3) 单位:J /(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比热容表:各种物质的比热容能够在比热容表中查到,从表中能够看出,物质不同,比热容也不同,可见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咨询:什么缘故讲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答:物质有许多特性,如已学过的密度等,所谓特性是物质所具有的,它具有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即使有些变化也是专门微小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吸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确实是讲,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其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它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 咨询:水的比热容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实际意义?

答:水的比热容特点是较大,正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吸取(或放出)的热量较多。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起到调剂气温的作用,因此,沿海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就不如内陆地区气温变化那么明显. 咨询:如何样运算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呢?

答:从比热容的定义,专门容易得出运算热量的公式:t cm Q ?=,其中Q 代表物体吸取或放出的热量,c 代表比热容,t ?代表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假设用Q 吸代表物体吸取的热量,

比热容

定 义 及 单 位 物质本身的属性

比热容知识的应用 热 量 的 计 算

Q 放代表物体放出的热量,t 0代表物体原先的温度〔初温〕,t 代表物体后来的温度〔末温〕,那么有:)(),(放吸t t cm Q t t cm Q -=-=00.

智 能 归 例

题型一 正确明白得比热容的概念

例1 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先的二分之一

B .吸取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取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知识点 正确明白得比热容的概念

闯关点拨 依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温度等无关,应选项A 是错的,从比热容的定义可知,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应当是在质量及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吸热的多少,故B 缺少条件,不正确.温度高的物体不发生温度或状态变化,是可不能放出或吸取热量的,故C 也不正确.由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 /(kg ·℃)可见,质量相同的水、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取的热量多,当质量相同的水、煤油吸取相同热量时,煤油升高的温度多. 答 选D

例2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

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不放入100g 和200g 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温随时刻变化的情形。记录数据分不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 m 1=100g 时刻/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6

6

表二 m 2=200g 时刻/min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

1

2

3

4

5

6

7

8

8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_____〔相同

/不同〕的。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___。

知识点利用操纵变量法探究阻碍物体吸热多少的因素

闯关点拨〔1〕当环境温度比水温低时,水放热降温最终降到与环境温度相同,故由表一数据可知甲烧杯所处环境温度为30℃,由表二数据可知乙烧杯所处环境温度为28℃。

两者所处环境温度不同。

〔2〕从两表第一和第三行数据可看出:随时刻的推移,水放热越来越多降温也越来越多,相同质量的水降低的温度与它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3〕比较表一和表二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数据可看出:降低相同的温度100g水要比200g水用时少,即放出热量少。

〔4〕综合两表数据可发觉水的一种热学特性即比热是个确定的值。因此水温变化相同时,水吸取或放出热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答〔1〕不同

〔2〕一定质量的水放出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降低相同温度时,水质量越大放出热量越多

〔4〕水放出的热量与质量、水降低温度的比值是个定值。

题型二用比热容讲明简单的日常现象和自然现象

例1 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

〝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讲明水对气温有显著阻碍,是因为( ).

A.水的透亮度高,容易吸取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

知识点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讲明日常现象

闯关点拨沙漠地区缺水且多沙石,沙石的比热容较小,夜间沙石散热较多,温度降低

较快,因而早晨气温较低;午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沙石吸热后温度升高较快使得气温迅速升

高,因此显现昼夜气温差不较大的现象.而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海洋与沙漠地

区在同样散热的情形下,海洋的温度降低不多,夜间气温不太低,白天气温也可不能升得过

快,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不大.选项B正确.

答选B

例2 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专门多都采纳让流淌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缘故是〔 〕

A .水比较廉价

B .水的密度小

C .水的比热大

D .水的沸点高 知识点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实际应用

闯关点拨 因为水的比热较大,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能够开释更多的热量. 答 选C

题型三 用温度—时刻图像形象地表述物体的吸热规律

例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刻的关系如图15-4中a

图线所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那么温度与时刻的关系图线正确的选项是 ( )

A .a

B .b

C .c

D .d

知识点 依照图像研究物体的吸热规律

闯关点拨 此题能够用取相同的横坐标,比较纵坐标的方法求解.

分析和解 依照)(吸0t t cm Q -=可知,比热容相同的物质,质量大的吸取的热量多.假设水的质量 前后都从起始温度升高到t ,

,即升高相同的温度,a 、b 、c 、d 四条曲线在温度

t ,时,对应的加热时刻t a 、t b 、t c 、t d 有:d c b a t t t t <<=.水的质量增加了,那么吸取

的热量要多些,也确实是加热时刻要长些,因此只有c 、d 才有可能,又因为水的沸点没有改变,故d 不合题意,正确的曲线应是c . 答 选C

题型四 会用热量公式进行有关的运算

例1 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取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

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A .9∶2

B .2∶9

C .1∶2

D .2∶1

知识点 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运算

闯关点拨 使用公式t cm Q ?=的变形公式t

c Q

m ?=进行运算. 解 由t cm Q ?=得t c Q

m ?=,因此2

9112313=??=????=甲乙甲乙乙甲乙甲t t c c Q Q m m 答 选A

例2 把质量是100克的铁块放在火炉里相当长的时刻后,取出来赶忙投入到盛有200克

水的杯子里,水的温度由15℃升高到59℃,不计杯子吸热和散失到空气中的热量,求炉火的温度.

知识点 考查热平稳方程的运用

图15-4

此题还有一个专门的解法,因为水的沸点没有改变,因此只有C 才有可能.

闯关点拨 当不计热缺失时,高温铁块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取的热量,即Q 放=Q 吸. 解 查表得:水的比热容c 1=4.2×103

J/〔kg ·℃〕 铁的比热容c 2=0.46×103

J/〔kg ·℃〕

水温度升高吸取的热量:)(01111t t m c Q -=

=4.2×103

J/〔kg ·℃〕×0.2kg ×〔59℃-15℃〕

=3.696×104

J

由Q 放=Q 吸可得,铁块放出的热量:

Q 2=Q 1=3.696×104J=)(0222t t m c -

因此:

答 炉火的温度是862℃.

中考典题精析

考题1 如图15-5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刻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刻变化的曲线应是 ;,(填写I 或Ⅱ)图中A 点的物理意义是 。假设水的质量为1.5kg ,在那个过程中水吸取的热量是 .

〔贵州省安顺市2005年中考题〕

闯关点拨 将热牛奶放入冷水中,牛奶放热,温度降低,因此热牛奶温度随时刻变化的曲线应是Ⅰ.热牛奶在冷水中,牛奶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当它们温度相同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现在对应的温度确实是牛奶和水的混合温度.

解 曲线Ⅰ;牛奶和水混合温度,混合温度是18℃;水吸取的热量

)(吸0t t cm Q -==4.2×103J/〔kg ·℃〕×1.5kg ×〔18℃-10℃〕=5.04×104

J

考题2 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专门凉。同样的太阳光照耀,什么缘故会显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因此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不装上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W 的白炽灯同时照耀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所示。

照耀时刻/min 0 2 4 6 8 10 12 温度

海水

31.0

31.6

32.1

32.5

32.8

33.0

33.1

C C kg C kg J J t m c Q t ?≈?+?????=+=8625901)/(1046.010696.33

4

2

22

02

这么高的温度能用常用温度计来测量吗?

甲 图15-5 乙

/℃沙子31.0 32.5 33.8 34.8 35.8 36.0 36.3 〔1〕小明探究的物理咨询题是什么?

〔2〕小明依照收集到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差不多画出了海水的温度随时刻变化的图像,如以下图所示。请你在同一方格纸上画出沙子的温度随时刻变化的图像。

〔3〕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或依照数据画出的两个图像,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4〕小明发觉〝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专门凉〞。请你用简略的语言从日常生活或自然中举一个类似的现象。〔辽宁省大连市2004年中考题〕

闯关点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此题表达了这一目标.对生活中遇到的咨询题进行科学探究,第一要提出咨询题.提出咨询题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如〝质量相等的海水和沙子吸取相同的热量谁温度升高快?〞注意了用操纵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此题〔2〕、〔3〕是考查同学们用图像处理物理咨询题的能力,由于图线是平滑曲线,而且开始一段较陡,后面渐趋平缓,因此只回答〝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取相同的热量,沙子升温快〞是不全面的.第〔4〕咨询,是开放性咨询题,答案不是惟一的.

解〔1〕质量相等的海水和沙子吸取相同的热量谁温度升高的快谁吸热本领强。〔海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相同吗?〕

〔2〕图像〔略〕

〔3〕①吸取相同的热量,沙子温度变化的快。

②水和沙子吸热温度变化随着时刻延长而减小〔或沙子和水温度越高时升温越缓

慢〕

〔4〕温差变化大。早稻育秧,晚间往秧田灌水,白天将水放出;夏天的柏油马路比水泥人行道热得多。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圆》教学设计

《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弧、弦等与圆有关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教学重点:圆及其有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集合性定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 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 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 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 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 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 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 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 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 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 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 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 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上册全套

标准 空气第一章 1 空气1§-【教学目的】.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1 学家。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我们每天都在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所以人们长期把空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体积。1/5罩水面上升了约所以,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1结论:被消耗了/5 5。/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文案. 标准 .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1 .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2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使空气受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到污染。公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 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是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

供清洁的的空气,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排放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围来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气体主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预习第二节容2 【布置作业】P10 1-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1 【教学目的】文案. 标准 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瓶氧气、燃烧匙、火柴【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20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理性质?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O)的物理性质:一、氧气(2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在水中只能溶而是不易溶于水,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与氧气的反应C1.碳(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文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

《圆》 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 是平面几何中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性质。本章是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圆的知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圆的概念和性质,点与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以及圆的弧长与面积的计算等问题。 本小节是圆这一章的第一节课,主要是研究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本节内容是继续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教材一开始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圆的形象的物体,结合小学学过的有关圆的知识,通过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导入圆的定义的。圆的定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定义,一种是集合性定义。圆的描述性定义,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加深理解;圆的集合定义,应通过观察、体会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圆和点两个方面去思考得出圆的集合定义。得出圆的定义后,接着介绍圆心、半径、弦、直径、弧、半圆、等圆、等弧等相关性质。教材中的例1是证明四点共圆,只要证明矩形的四个顶点到对角线的交点距离相等即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圆的集合定义的应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 2.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圆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对圆的两种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圆的集合定义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教具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观察下列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追问: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实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习圆的相关概念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问题2 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 化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在如今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正在逐步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化学作为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24.1 圆 第一课时

24.1 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圆的有关概念. 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垂径定理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讲授圆的有关概念.利用操作几何的方法,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通过复合图形的折叠方法得出猜想垂径定理,并辅以逻辑证明加予理解.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口答下面两个问题(提问一、两个同学) 1.举出生活中的圆三、四个. 2.你能讲出形成圆的方法有多少种? 老师点评(口答):(1)如车轮、杯口、时针等.(2)圆规:固定一个定点,固定一个长度,绕定点拉紧运动就形成一个圆. 二、探索新知 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问题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又有什么特点? 老师提问几名学生并点评总结. (1)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的新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 同时,我们又把 ①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线段AC,AB; ②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24-1线段AB; AC ③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C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中考总复习《与圆有关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与圆有关的计算课型:复习课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3.会利用基本作图作圆的内接正四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面积公式. 难点:灵活运用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中考调研,考情播报 活动内容:(多媒体出示复习目标) 1.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3.会利用基本作图作圆的内接正四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 处理方式:利用多媒体出示复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目标的揭示,让学生明确了复习内容和要求,为本节课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二、基础梳理,考点扫描 活动内容:(复习导学案出示回顾内容) 考点一正多边形 1.正多边形的概念: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把圆分成n(n≥3)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就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判定一个多边形是否是正多边形或作出一个正多边形.这个圆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3.对称性:

①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 边形共有n 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 边形的中心. ②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是对称中心. ③正多边形的旋转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最小的旋转角等于中心角. 考点二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1. 弧长公式:(其中l 为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2. 扇形的面积公式:21 3602 n R S lR π== 考点三 求不规则图形和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的几种常见方法 (1)公式法; (2)割补法 ;(3)拼凑法; (4)等积变形构造方程法; 考点四 图形的变换 在图形的翻(旋)转、滚动、翻折中求弧长或面积 考点五 圆的计算的综合应用 求弧长、求面积以及与函数有关的综合题 设计意图: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如果用课堂时间来看书梳理很占用时间,因此通过“导学案”形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回顾整理相关知识,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典例分析,导练结合 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 考点一:正多边形 例1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6cm ,求这个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R 、边心距r 6、面积S 6. 处理方式:学生讨论交流,在导学案上完成后再展示说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评,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所考查知识点. 设计意图: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正多边形的有关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由理解到应用的质的跨越. 跟踪训练: 180 n R l π=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4.1.1圆教案

第二十四章圆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1.1 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教学重点】 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圆的集合定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 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1.圆的定义 (课件展示)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界定: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 的圆,记作“⊙O”,读作“圆O”. 同时从圆的定义中归纳: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于是得到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思考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

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2.圆的有关概念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如图中的AC)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如图中的AB)叫做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B为端点的弧 记作?AB,读作“圆弧AB”或“弧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中的?AB)叫做优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如图中的?AB)叫做劣弧. 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反过来,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相互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三、巩固练习 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你见过树木的年轮吗?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树木生长的年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cm,这棵红杉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多少? 3.如图,一根5m长的绳子,一端拴在柱子上,另一端拴着一只羊,请画出羊的活动区域. 答案:1.首先确定圆心, 然后用5米长的绳子一端固定为圆心端,另一端系在一端尖木棒,木棒以5米长尖端划动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所画的圆. 2.23÷2÷20=0.575(cm) ,故这棵红衫树的半径每年增加0.575cm. 3.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

§ 5- 1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 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不能

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一一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 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一)木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圆》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本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 (1)圆有关的概念: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3)正多边形和圆. (4)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本章是在学习了这些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 (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和正多边的有关计算. (4)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了解概念,理解等量关系,掌握定理及公式.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 (3)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4)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的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运用. 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及其运用. 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及其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