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练习带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2F 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 )

A .

164和166 B .169和162 C .81和83 D .42和8

3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体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 ( ) A .3/8 B .5/8 C .3/8或5/8 D .1/16或9/16

3.具有TtGg (T =高度,G =颜色,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的2个个体交配,其后代只有1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多少( )

A .9/16

B .7/16

C .6/16

D .3/16

4.ddtt DDTt (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 .100%

B .50%

C .25%

D .0

5.将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两对性状自由组合),F 1全是黄色盘状南瓜。F 1自交产生的F 2中发现有30株白色盘状南瓜。预计F 2中遗传因子组成为杂合体的株数是( )

A .120

B .60

C .30

D .180

6.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 ×EeFfGg

B .eeffgg ×EeFfGg

C .eeffGg ×EeFfGg

D .EeFfGg ×eeFfGg

7.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8.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 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

A .4和9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9.基因型YyRr 的个体与YYRr 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10.能产生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六种基因型的杂交组合是( )

A .YYRR ×yyrr

B .YyRr ×YyRr

C .Yyrr ×yyRr

D .YyRr ×yyRr

11.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数量分别为49、52、50、51,这株植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MmNnPP

B .mmNnPp

C .MmNNpp

D .MMNnPp

12.AaBbDd 与AaBbdd 杂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Dd 的所占比例数是(三对等

位基因独立遗传)( )

A .

81 B .161 C .32

1 D .641

13.豌豆黄色(Y )对绿色(y )呈显性,圆粒(R )对皱粒(r )呈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 )与乙豌豆(yyRr )杂交,其后代中四种性状表现的比例是( )

A .9∶3∶3∶1

B .3∶1

C .1∶1∶1∶1

D .3∶1∶3∶1

14.将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植株杂交(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后代表现

型比为( )

A .1:3:3:9

B .2:2:4:4

C .1:1:1:1

D .1:3

15.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a 和B 、b)所控制;基因A 和B 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

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

现型的比例为( )

A .3种,3:1

B .3种,1:2:1

C .9种,9:3:3:1

D .9种,1:4:6:4:1

16.正常鸡和爬行鸡(一种腿短的鸡)脚的长短是由一对等位基因(C 和c )控制的。

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①爬行鸡×爬行鸡→1872正常鸡:6655爬行鸡;②爬行鸡×正常鸡→1674爬行鸡:1661正常鸡。则爬行鸡的基因型应是( )

A .Cc

B .CcDd

C .cc

D .CCdd

17.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YRR 1、YYrr 1、

Yyrr 1、YyRR 1、YYRr 2、YyRr 2,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YYRR 和YYRr

B .YYrr 和YyRr

C .YYRr 和YyRr

D .YyRr 和YyRr

18.狗的黑毛(B )对白毛(b )为显性,短毛(D )对长毛(d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只白色短毛狗交配。共生出23只白色短毛狗和9只白色长毛狗。这对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BbDd 和BbDd

B .bbDd 和bbDd

C .bbD

D 和bbDD D .bbDD 和bbDd

19.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有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绿色波粒77粒。亲本的杂交组合是( )

A .yyrr YYRR ?

B .yyRr YYRr ?

C .YyRr YyRr ?

D .yyrr YyRr ?

20.牵牛花的红花(A )对白花(a )为显性,阔叶(B )对窄叶(b )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21.甲乙两只黑色短毛纯种雌鼠,甲与白色短毛纯种雄鼠交配,生一窝3只黑色短毛小鼠,乙与丙纯种鼠交配.生一窝3只黑色长毛小鼠。则丙鼠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CcDd

B .ccDd

C .ccD

D D .CcDd

22.黄粒(A )高杆(B )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杆占

83,黄粒矮杆占83,白粒高杆占81,白粒矮秆占8

1,则双亲基因型是( ) A .AABb aaBb ? B .Aabb AaBb ?

C .AaBb AaBb ?

D .aaBB AaBb ?

23.豌豆黄色圆粒(YYRR )和绿色皱粒(yyrr )杂交后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产生F 1,自交得到F 2,然后将F 2中全部的绿圆豌豆自交,问F 3中纯种的绿圆(yyRR )豌豆占F 3的 ( )

A .1/2

B .1/3

C .2/3

D .5/6

24.水稻有芒(A )对无芒为显性,抗病(B )对不抗病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株杂合体水稻杂交,但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株水稻的基因型为( )

A .AABb aaBb ?

B .AABb AaBb ?

C .aaBb AaBB ?

D .AABb AaBB ?

25.在香豌豆中,只有当C 、R 两个显性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一株红花与一株遗传因子组成为ccRr 的植株杂交,子代有3/8开红花,则这株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杂合的红花植株占( )

A .1/10

B .1/8

C .1/4

D .1/2

26.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 )对绿皮基因[y ]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 )存在时,则基因Y 和y 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4种,9:3:3:

B .2种,13:3

C .3种,12:3:1

D .3种,10:3:3

二、简答题

1.鉴别一只黑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多指为显性遗传,丈夫为多指(Ss ),其妻子正常(ss ),这对夫妇双亲中都有一个先天性聋哑患者(bb ),预计这对夫妇生一个既多指又聋哑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 ,若通过无性生殖产生后代,后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通过自花传粉产生后代,后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假定某植物籽粒中淀粉的非糯质(W )对糯质(w )为显性,非糯质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质的花粉遇碘呈红棕色。圆花粉粒(L )对长花粉粒(l )为显性。Ww 和Ll 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让纯种非糯质圆花粉类型同纯种的糯质长花粉类型杂交,取其1F 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经显微镜观察发现有:蓝黑色圆形、蓝黑色长形、红棕色圆形、红棕色长形四种花粉。试分析:

(1)蓝黑色花粉与红棕色花粉的理论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2)四种花粉粒的理论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上述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D

5、A

6、B

7、C

8、C

9、C 10、D 11、C

12、B 13、D 14、C 15、D 16、A 17、C 18、B 19、D 20、A 21、C

22、B 23、A 24、D 25、D 26、C

二、简答题

1.测交

2.1/16

3.aaBb;aaBB、aaBb、aabb

4.(1)1:1

(2)1:1:1:1

(3)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几种变式练习 1.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2.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3.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9/16 B.1/2 C.8/9 D.1/4 4.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以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作母本,与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子粒的表现型 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5.一种观赏植物的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1紫:1红:1蓝B.1紫:2蓝:1红 C.1蓝:2紫:1红D.2蓝:2紫: 1红 6.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基因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 9:3:3:1 B 3:3:1:1 C 4:2:2:1 D 1:1:1:1 7.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白花甜豌豆间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B、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9:3:3:1 C、若杂交后代性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 D、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是3:1或9:7或1:0 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几种变式 一、常见的变式比有9:7等形式。 例1:(08年宁夏)某植物的花色有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请回答: 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基因型是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基因型为和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小专题三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学案新人教版

小专题三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因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倾角、传送带速度、传送方向、滑块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传送带问题往往存在多种可能,因此对传送带问题作出准确的动力学过程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传送带模型: 1.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3)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典例1]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 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 m/s 运行。一质量为m=4 kg 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 间的距离L=2 m,g 取10 m/s 2 。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 处,求行李从A 处传送到B 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解析: (1)行李刚开始运动时,受力如图所示, 滑动摩擦力 F f =μmg=4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解得a=1 m/s 2 。 (2)行李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后匀速运动, 则v=at 解得t=v a =1 s 。 (3)行李始终匀加速运动的运行时间最短,且加速度仍为a= 1 m/s 2 ,当行李到达右端时,有 2min v =2aL 解得v min 2aL 故传送带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 m/s 行李运行的最短时间t min = min v a =2 s 。 答案:(1)4 N 1 m/s 2 (2)1 s (3)2 s 2 m/s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这条规律反应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教师和学生的本质联系。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决定着学,学影响着教。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教育者,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就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的活动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由此看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和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起来,因此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师生二者积极的配合,协调一致。 总之,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 二.教学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 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期间,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认识活动。因此,学习间接经验,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也是认识世界的一条途径。通过教学,学生用最有效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书本知识,,并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但是教学如果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与现实脱节,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是片面的不完全的。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就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又要密切的结合实际,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这条规律又称为“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规律”这条规律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辩证关系,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从教学任务来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为了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人才。因此,教学要用一定的社 会文化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去要求和影响学生就成为客观的必 然要求。 (2)从教学内容来看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内容。各各个学科的教材的教育内容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些客观规律和科 学知识都具有深刻的道德因素 (3)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以外,她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其思想状况,学习动机、态度、意志的影响,教师要加强对其思想觉悟方面的教育, 使之树立学习的自觉性。 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 知识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备条件,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智慧。

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经典习题汇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B .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 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则速度一定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0 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0;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时,速度却可以最大 2.升降机天花板上悬挂一个小球,当悬线中的拉力小于小球所受的重力时,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 .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 B .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 C .竖直向上做减速运动 D .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 3.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合力方向的关系是 ( ) A .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力方向三者总是相同的 B .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方向成任何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力方向相同 C .速度方向总是和合力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可能和合力相同,也可能不同 D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可以成任意夹角 4.一人将一木箱匀速推上一粗糙斜面,在此过程中,木箱所受的合力( ) A .等于人的推力 B .等于摩擦力 C .等于零 D .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 5.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第1 s 内所受合力为F 1,第2 s 内所受合力为F 2,第3 s 内所受合力为F 3,则( ) A .F 1、F 2、F 3大小相等,F 1与F 2、F 3方向相反 B .F 1、F 2、F 3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 .F 1、F 2是正的,F 3是负的 D .F 1是正的,F 1、F 3是零 6.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两物体之间及M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对M 施加一个水平力F ,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M 受到的摩擦力等于F B .若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m 与M 间无摩擦,M 受到水平面的摩 擦力大小为μmg C .若两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M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M a D .若两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M )g+m a 7.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使静止的质量为m 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由底端向顶端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去掉推力,物体刚好能到达顶点,则推力的大小为 ( ) A .mg(1-sin θ) B .2mgsin θ C .2mgcos θ D .2mg(1+sin θ) 8.从不太高的地方落下的小石块,下落速度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 ) A .石块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B .石块受到的空气阻力越来越小 C .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大 D .石块受到的合力的方向始终向下 9.一个物体,受n 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将其中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力逐渐减小到零,而其他的力保持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 ( ) A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B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C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 D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 10.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 B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 C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 D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及受到的重力都没有变化 1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放在倾斜为θ的木板上,在木板倾角逐渐增大到某一角 t/s 0 2 2 1 3 -2 v/ms -1 第 5 题 F 第 6 题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九:传送带问题

专题九:传送带问题 一、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 1、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和其它情况下分析物体如何运动方法完全一样,但是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具体方法是: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 (2)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 (3)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相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2、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 (1)物体对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就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V是传送带的速度,V10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20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 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则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减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长度足够长的话,最终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传送带的速度V共同匀速运动。 (2)物体对地初速度不为零其大小是V20,且与V的方向相同,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也就是物体冲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①若V20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且V20小于V,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匀速运动。 ②若V20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且V20大于V,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如图2所示,摩擦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20方向相反,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减速运动,一直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后以V匀速运动。

高等教育 现代教育原理 任务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2.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4.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 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5.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 6.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形式有(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咨询与指导、休闲指 导)。 7.“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学记)。 8.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10.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 断改造)。 11.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尊重的 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12.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清楚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13.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 大支柱,它们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4.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5.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追求教育民主化的众向发展、追求教育的多样 化、追求教育的国际化、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1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17.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8.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癸卯学制), 它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9.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20.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2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 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儿童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22.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终身性、针对性)。 23.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的发展规模 和速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方面。 24.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科目、学科开设顺序、各门学科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 学周安排)。 25.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 26.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作业)。 27.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社会式、学校式、家庭式)。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每题4分,共48分。)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上面两个物体既然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3、关于物体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B、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一定做变速运动 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 4、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6、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情况()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 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1,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7、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 3

(完整版)_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9331的变式

合肥中科教育高一下学期生物练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之9:3:3:1的变式比命题者:王进传 配套练习 1、某植物的花色有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现有纯合蓝色品种与纯合红色品种杂交,F1都是蓝色,F1自交所得F2为9蓝:6紫:1红。请分析回答: (1)根据题意推断可知花色呈蓝色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3)F2代中纯种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 (4)F2代中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且是纯合子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2、用南瓜中结球形果实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结果如下图: P: 球形果实×球形果实 ↓ F1:扁形果实 ↓ F2: 扁形果实球形果实长形果实 9 : 6 : 1 根据这一结果,可以认为南瓜果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请分析: (1)纯种球形南瓜的亲本基因型是和(基因用A和 a,B和b 表示)。 (2)F1扁形南瓜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F2的球形南瓜的基因型有哪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有没有纯合体?,若有,其占同种瓜形的比例为________。 3、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存在于染色体上。 (2)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黄颖的基因型有种。 (3)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植株中黑颖纯种的比例是。 (4)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4、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之传送带模型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之传送带模型 1.水平传送带 水平传送带又分为两种情况:物体的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含物体初速度为0)或反向.在匀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只要物体和传送带不共速,物体就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朝着和传送带共速的方向变速(若v物v传,则物体减速),直到共速,滑动摩擦力消失,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或由于传送带不是足够长,在匀加速或匀减速过程中始终没达到共速. 计算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路程要分两种情况:①若二者同向,则Δs=|s传-s物|;①若二者反向,则Δs=|s传|+|s物|. 2.倾斜传送带 物体沿倾角为θ的传送带传送时,可以分为两类:物体由底端向上运动,或者由顶端向下运动.解决倾斜传送带问题时要特别注意mg sin θ与μmg cos θ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进一步判断物体所受合力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确定物体运动情况. 【题型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在以v=4 m/s的速度匀速顺时针转动,质量为m=1 kg 的某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将该物块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上(g取10 m/s2). (1)如果传送带长度L=4.5 m,求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2)如果传送带长度L=20 m,求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题型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初速度v0=6 m/s顺时针转动.现在传送带左侧轻轻放上m=1 kg的小滑块,与此同时,启动传送带制动装置,使得传送带以恒定加速度a=4 m/s2减速直至停止;已知滑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块可以看成质点,且不会影响传送带的运动,g=10 m/s2.试求: (1)滑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滑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2)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t. 【题型3】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l=16 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10 m/s,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 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也”。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 子使作善也”。 4.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 观念的活动。 5.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 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 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6.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7.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8.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 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9.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0.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 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1.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 产性(8)民族性 12.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3.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 计者和具体实施者;(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 动;(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1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 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15.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16.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 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7.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是派生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8.教育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及解析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及解析 1.(2020·福建六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两物体P 和Q 叠放在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上,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P 恰好能与Q 保持相对静止,设P 与Q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P 与Q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μ4 B.μ2 C .μ D .2μ 解析:选C 对P 、Q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2m )g sin 30°-μ(m +2m )g cos 30°=(m +2m )a ,设P 与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P 恰好与Q 保持相对静止,静摩擦力恰好达到最大,对P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0°-μ′mg cos 30°=ma ,联立解得μ′=μ,选项C 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水平方向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速度大小恒为v =2 m /s ,一物块从B 端以初速度v 0=4 m/s 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 取10 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如果物块从A 端离开传送带,两端A 、 B 间距离可能为3 m B .如果物块从B 端离开传送带,两端A 、B 间距离可能为3 m C .如果A 、B 间距离为4 m ,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D .如果A 、B 间距离为4 m ,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 解析:选BC 物块刚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传送带足够长,由于v 0>v ,物块先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μg =4 m/s 2。若物块向左匀减速从A 端离开,设物块运动到A 端速度恰好减为零,则根据0-v 02=-2ax 得x =2 m ,AB 最长为2 m ,故A 错误;若从B 端离开,只要传送带长度大于2 m 即可,故B 正确;若A 、 B 间距为4 m ,则物块向左匀减速2 m ,然后向右开始匀加速运动,物块匀加速运动的距离为x =v 2 2a =0.5 m<2 m ,物块速度达到2 m /s 后,与传送带一起向右以2 m/s 的速度运动直到离开传送带,故C 正确,D 错误。 3.(2019·昆明4月质检)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放置在光滑 水平地面上,左侧面是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面,当 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滑块A 上时,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可视为质点) 在圆弧面上与A 保持相对静止,此时小球B 距轨道末端Q 的竖直高度 为H =R 3 ,重力加速度为g ,则F 的大小为( ) A.53Mg B.52Mg C.53(M +m )g D.52 (M +m )g 解析:选D 连接OB ,设OB 连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测验卷 一.命题双向表 二. 期望值:65 三. 试卷 (三)牛顿运动定律测验卷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 4分共 40分 ) 1.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B.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物体表现出惯性时,一定遵循惯性定律 D.惯性总是有害的,我们应设法防止其不利影响 2.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后来物体所受的各力中只有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后 又逐渐增大,其它力保持不变,直至物体恢复到开始的受力情况,则物体在这一过程中A.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零 B.物体的速度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另一数值 C.物体的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D.以上说法均不对 3.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且v1

图-1 图 3-3-7 A .力F 与v1、v2同向,且m1>m2 B .力F 与v1、v2同向,且m1m2 D .力F 与v1、v2反向,且m1 2a 1 D a 2 = 2a 1 9、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分别是F 1和F2.如果发现质量为m 1的物体先落地,那么 A. m 1>m 2 B. F 1<F 2 C. F 1/m 1<F 2/m 2 D. F 1/m 1>F 2/m 2 10、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0.1kg 的物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竖直轻弹簧固定在升降机内,当升降机和物体以4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上运动时,上面的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0.4N ,当升降机和物体以8m/s 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 时,上面弹簧的拉力为 A 、0.6N B 、0.8N C 、1.0N D 、 1.2N

最新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几种变式附答案

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几种变式 一、常见的变式比有9:7等形式。某性状存在双显性时表达,其它情况不表达 二、常见的变式比有9:6:1等形式。圆:扁:长 三、常见的变式比有1:4:6:4:1等形式。 例1.人的眼色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体中, 若有一对黄色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共有5种。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5/8。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黄色:浅蓝色= 1:2:1。 (4)若子女中的黄色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概率为1/12。 跟踪练习 1:假设某种植物的高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并且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物高度呈正比,AABB高 50cm,aabb高30cm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F1的高度是40 cm。 (2)F1与隐性个体测交。测交后代中高度类型和比例为40cm:35cm:30cm = 1:2:1。 (3)F1自交,F2中高度是40cm的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aaBB AAbb。这些40cm的植株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3/8。 跟踪练习 2: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D) A 3种3:1 B 3种1:2:1 C 9种9:3:3:1 D 9种1:4:6:4:1 四、常见的变式比为12:3:1 、 13:3、 9:3:4等形式。 例2.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传送带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传送带问题 【例1】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7°,从A到B的长度为16 m,传送带以10 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处由静止放一个质量为0.6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练习】若上题中的传送带是顺时针转动的,其他条件不变,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练习】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7°,皮带以12 m/s的速率运动,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若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24 m,g取10 m/s2,则小物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多少?

【例2】传送带两轮A、B的距离L=11 m,皮带以恒定速度v=2 m/s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A端,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传送带的倾角为α=37°,那么物块m从A端运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g取10 m/s2,cos37°=0.8) 【练习】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以v0=2 m/s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为m=10 kg的工件(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时间1.9 s,工件被传送到h=1.5 m的高处,g取10 m/s2.求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例3】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2 m,斜面部分bc=4 m,bc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一个小物体A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5,传送带沿图示的方向运动,速率v=2 m/s.若把物体A轻放到a处,它将被传送带送到c点,且物体A不会脱离传送带.求物体A从a点被传送到c点所用的时间.(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 科技进步 B 生产力发展 C 政治需要 D 产业革命 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要做到() A 相互衔接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教学相长 3、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 科学实验 B 社会经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4、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 A 教育的文化功能 B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 教育的本质属性 D 教育的社会属性 5、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的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 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 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 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 可以制约人口迁徙 6、学校精神文化包括() A 校园文化和制度文化 B 学生文化和校园文化 C 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 D 制度文化和教师文化 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 学校物质文化 B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 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有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从而为国解忧,为民解愁,建立和谐社会。这体现了特殊教育的() A 政治目标 B 经济目标 C 社会文化目标 D 精神信仰目标 9、()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教书育人 B 以人为本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社会主义 10、从影响形式上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A 间接性 B 直接性 C 公开性 D 开放性 11、“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这是()的要求 A 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 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C 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D 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 12、现在所倡导的“大学要引领社会”的精神体现了教育对文化所产生的() A 选择功能 B 融合功能 C 传承功能 D 创新功能 ACDBB CDADA AD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代名词。 2、“一刀切”违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3、非正式性是学校文化的特征之一。 XXX 1、中外教育史上,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有() A 教育独立论 B 教育万能论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基础练习题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课时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4、对物体的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克服和避免。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任何物体无论它运动还是静止,无论运动状态是改变还是不改变,物体都有惯性,且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物体惯性(质量)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物体的运动状态易改变。(4)惯性不是力。 5、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公式是:a=F合/ m 或F合 =ma 6、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运动规律可以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中,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合=ma是矢量式,F、a都是矢量且方向相同。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定义了力的单位:“牛顿”。 7、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8、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传送带与滑块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传送带与滑块专题 1.(双选)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恒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2.如图所示,长为L=6m 、质量M=4kg 的长木板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有一大小可忽略,质量为m=1kg 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开始时物块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 块施加F=8N ,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求:(g=10m/s 2 ) (1)小物块的加速度; (2)长木板的加速度; (3)物块从木板左端运动到右端经历的时间。 3.如图所示,有一长度x =1 m 、质量M =10 kg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一端放置一质量m =4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要使物块在2 s 内运动到小车的 另一端,求作用在物块上的水平力F 是多少?(g 取10 m/s 2 ) F m M

4.长为1.5m 的长木板B 静止放在水平冰面上,小物块A 以某一初速度从木板B 的左端滑上长木板B ,直到A 、B 的速度达到相同,此时A 、B 的速度为0.4m/s ,然后A 、B 又一起在水平冰面上滑行了8.0cm 后停下.若小物块A 可视为质点,它与长木板B 的质量相同,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5.求:( g =10m/s 2 ) (1)木块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 (2)小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3)为了保证小物块不从木板的右端滑落,小物块滑上长木板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5.如图所示,货运平板车始终保持速度v 向前运动,把一个质量为m ,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放在车板的前端A 处,若物体与车板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物体不滑落,车板的长度至少是多少?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长L=2m ,质量为M=4.5kg 的木板(厚度不计),一个质量为m=1kg 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 和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开始均静止.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 ,(g 取10m/s2)求: (1)为使小物体不从木板上掉下,F 不能超过多少. (2)如果拉力F=10N ,小物体能获得的最大速度? A v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