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大气环流(解析版)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解析版)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解析版)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7: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一、单选题

1、读图,完成题。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B、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低纬地区

C、南北纬4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D、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3、读图,回答。

若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甲、乙两地在地表()

A、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

B、③代表信风带

C、甲处为少雨地带

D、乙处有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4、当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印度半岛盛行(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5、当亚洲低压控制亚欧大陆时()

A、亚洲低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东部吹东南风,南部吹西南风

D、亚洲东部吹西南风,南部吹东南风

6、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高纬地区

B、南北纬30o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C、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o附近相遇

7、盛夏上海出现伏旱天气,主要是受()

A、副极地低气压的影响

B、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

C、赤道低气压的影响

D、亚洲高压的影响

8、下列地区,降水稀少的是()

①信风带大陆东岸

②信风带大陆西岸

③高气压中心控制地区

④西风带大陆西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D、随地球自转运动而移动

10、1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 )

A、亚洲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11、该图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

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三圈环流

D、季风环流

13、由动力原因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以下各组风带中,风向基本相同的是()

A、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北半球的信风带

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C、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和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

15、下列深受冬季风影响,而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蒙古西部

B、韩国南部

C、朝鲜北部

D、日本南部

16、下列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风带影响的内陆地区降水丰富

B、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气温较低

C、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降水都比较多

D、季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17、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8、读下图“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④处的箭头表示风向,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读下图,有关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温度:a > b > c > d

B、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气压:d > a > b > c

C、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b处有冷暖气流相遇

D、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④为热力原因引起的下沉气流

20、读右图“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 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2、关于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近地温度低,空气下沉运动

B、②气流影响下,当地多阴雨天气

C、③气流影响下,风向多为西北风

D、由气压带位置,此值北半球夏季

2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及其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D、亚洲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4、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压带影响地区温和多雨

B、丙气压带影响地区寒冷干燥

C、B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A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25、下图为某地相关资料统计图,该地()

①位于南半球南温带地区② 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③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显著④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6、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小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

B、上升,热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3)只在③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其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常年炎热干燥

D、常年温和湿润

27、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问题。

(1)此时,图示半球的节气可能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的高气压带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28、读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上图代表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B、②——赤道低气压带

C、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D、④——极地高气压带

(2)《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其主要原理之一对应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29、读下图“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两幅图中表示1月份的图是________图,图中②处的风向为________风。该风的冷热干湿性质为

________。A图中的高压名称为________,其强盛时中国容易产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2)根据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______风。(3)据图分析,③处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处季风的形成原因是?(4)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有(单选)()

A、年降水量分配均匀

B、夏季普遍高温

C、雨热同期

D、年降水量丰沛

30、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处是________(填气压带名称),②处是________(填气压带名称),③是________风带。(2)7月份,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①、②、⑤三个气压带中,________(填数字代号)气压带被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其中,在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该气压中心是由于海陆________差异形成的,当该气压中心强盛时,南亚地区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点是________。(3)常年受①气压带影响,形成的降水特征是________;②气压带是在________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气压带①、风带③交替控制的地区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4)四地气候资料图中,b气候类型是常年受________气压带(填数字代号)影响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在大陆西岸,受②气压带、④风带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风由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形成气压带的原因有动力原因和热力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集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答案】 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带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高纬地区;南北纬3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赤道附近辐合上升。所以本题选择D 选项。

【点评】掌握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规律此题就不难理解。

3、【答案】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性大气环流。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甲处气流上升,为热力原因赤道低压带,乙为30°附近,为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③代表信风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答案】 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当地公转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北半球的夏季,南亚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而形成西南季风。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远日点的具体时间,结合冬夏两季南亚不同的季风风向判断即可。

5、【答案】 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当亚洲低压控制亚欧大陆时,陆地为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为北半球的夏季,亚洲东部吹东南风,南部吹西南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答案】 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赤道地区由于盛行上升气流,故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故由赤道指向高纬,A正确;南北纬30°附近,由于大量空气堆积被迫下沉,B正确;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都由30°吹向0°附近,形成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C正确。南北纬60°附近为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而形成极锋,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三圈环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

7、【答案】 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太平洋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国盛夏上海出现伏旱天气,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8、【答案】 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和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信风的风向为东风,所以受西风影响的西岸降水少;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9、【答案】 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10、【答案】 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由于亚欧大陆上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上低,故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分析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即可。

11、【答案】 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判断,①表示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②表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③表示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④表示60°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而在副极地地区由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而形成极锋,暖气团沿着锋面爬升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结合气压带的成因即可分析。

12、【答案】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定义考查,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点评】本题属于定义考查,难度较小。

13、【答案】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30°附近高空,大量空气堆积被迫下沉,而使近地面形成高压带;60°附近由于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沿着锋面爬升,则近地面形成低压带。说明②③是由于动力原因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三圈环流掌握全球主要气压带的成因,并比较分析即可。

14、【答案】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点。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都是东南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特征即可轻松作答。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风带。

15、【答案】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蒙古西部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离冬季风源地近,故深受冬季风影响,而由于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而韩国南部、朝鲜北部和日本南部都位于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既受冬季风影响,也受夏季风影响。

16、【答案】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西风带影响的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距海远,水汽到达的少,降水少。A错。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气温较高,B错。信风带影响地区一般是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只有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地区,降水较多,C错。季风影响地区,冬夏季风对吹,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时,水汽多,降水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时,水汽少,降水少。D对。

17、【答案】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赤道低气压带,因受热最多,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气流处于上升状态,A对。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是下沉状态,B错。没有副热带低气压带,C错。极地高气压带也是盛行下沉气流,D错。

18、【答案】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考查季风。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受西北季风(①)和东南季风(④)影响。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冬季受东北季风(②)影响,但夏季的西南季风的形成是由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不断北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为西南季风,综上选C。

19、【答案】 C

【考点】大气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读图,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根据箭头方向,受热处,温度高,空气上升,遇冷处温度低,空气下沉。所以近地面温度b>a。A错。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所以近地面气压a > b 。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所以a >d , b > c,B错。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近地面空气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a处是副热带高压带,b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在b 处有冷暖气流相遇,也叫极锋天气,C对。④为动力原因引起的下沉气流,不是热力原因,D错。

20、【答案】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图中D处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即为盛行西风带,根据风向形成的直接原因和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判断北半球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为西北风,结合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为南半球(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顺时针)。故选B。

【点评】本题组考查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21、【答案】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各地昼长最长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由图示判断A项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选A;B项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S以南,整体南移,不符合题意。C项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南移,错误;D气压带风带关于赤道南北对称,说明太阳直射赤道,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组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2、【答案】 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且气压带位置南移,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故D项错误;①地气体下沉的原因是动力因素,即高空气体的堆砌导致下沉运动,与地表温度无关,故A项错误;

②气流影响下,形成极锋天气,当地多阴雨天气,故B项正确;③地是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故C 项错误。选B。

【点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23、【答案】 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北半球的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60° 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夏季30°N附近原为副热带高压带,因为陆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之保留在海洋上。选A。

【点评】季风环流

24、【答案】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三圈环流,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与,A错;丙为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锋面和气旋雨道,B错;B风带为盛行西风带,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对;热带季风气候是冬季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D错。

【点评】三圈环流、气压带风的性质及对天气的影响。

25、【答案】C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是90°,所以虚线是降水量,实线是正午太阳高度。根据图中实线在5-7月份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判断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②对,①错。根据降水集中分布的夏季,冬季降水少,判断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对。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应是全年干燥少雨,④错。所以C对。A、B、D错。

26、【答案】(1)D

(2)B

(3)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图示以②副热带高压所在的位置为代表,出现南移,故判断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则南半球的夏季。(2)①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则多阴雨天气,且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故气候特征:高温多雨。(3)③为盛行西风带,在其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类型形成的具体影响。

27、【答案】(1)B

(2)C

(3)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图中西风带为逆时针,所以为北半球,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所以为北半球的夏季。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位于图中③位置。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3)图示区域为北半球,所以高气压带是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海陆分布的影响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认真读图;二是熟练掌握教材基本理论知识,以此来解答此题组相关问题。

28、【答案】(1)B

(2)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若上图代表气压带,①处等压线向上凸起,说明①是高压,A错。②的等压线向下凹,说明是低压,此处等温线向上凸,所以气温较高,气温高,气压低,②可能是赤道低气压带,B对。③处等压线向上凸起,说明是高压,等温线向下凹,说明气温低,③不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 错。④处等压线向下凹,说明气压低,④不会是极地高气压带,D错。(2)燃木崖上,使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热力环流,与图②相似,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降水。灰烬增加空气中的凝结核,使水汽易凝结。B 对。高压不会出现降水,A 、C错,气压低,气温低的情况不存在,D错。

二、综合题

29、【答案】(1)A;西北;干冷;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潮

(2)西南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4)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北半球的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60° 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冷高压)为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故1月份为a图。根据风的成因,②为西北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在冬半年,西北季风的影响,我国常出现大风、霜冻、降温等天气,即寒潮。(2)夏季30°N附近原为副热带高压带,因为陆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之保留在海洋上。故B图为夏季,故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南亚地区风由印度洋(南半球的东南信封)吹向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3)东亚地区的季风环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风有海洋吹向陆地,源地来之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中心。(4)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中国东部在夏季风影响,造成当地的气候特点为雨热同期,满足作物的水分和热量的需求。

【点评】季风环流。

30、【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

(2)②;亚洲低压(印度低压);热力性质;西南(季);高温多雨

(3)(全年)多雨;动力;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4)②;c;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①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②处位于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为东北信风带。(2)7月份,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陆地上温度高,形成低气压,切断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上题分析,②处位于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②处气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上的低压中心为印度低压。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南亚地区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带来大量降水,高温多雨。(3)由上题分析,①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②处位于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由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干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为干季。(4)读图可知,a 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c为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是由于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②)控制形成的。主要分布

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在大陆西岸,受②气压带、④风带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d)。

【点评】气压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4)一般地,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 °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纬线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纬线附近。

全球性大气环流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引言:1、大气环流的概念: 2、作用: 一、三圈环流 1、形成三圈环流的假设条件: 2、形成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是和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重点内容,要熟读、理解) (问题:1、三圈环流是指哪三圈?各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2、假如地球不自转,大气环流形势会怎样?) 4、画出三圈环流的示意图(①在右图中填注各气压带名称、风带名称 ②画出风向 ③在各气压带旁注明气流的运动情况 ④注明极锋的位置) [课堂小练习] (1)在各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盛行下沉气流的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2)在各风带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原因是 不容易形成降水的是原因 4、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①原因 ②规律: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北半球: 海陆相间分布 气压带呈状分布 2、南半球:气压带呈状 分布 原因是 (注意:同纬度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同纬度海洋上气温高,为低气压控制。7月,同纬度大陆的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因此大陆上形成热低压,海洋为高气压。) 三、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 2、季风的成因① ② 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东北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南亚的夏季风(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则是 3、为什么东亚的季风最为显著? 因为: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范围大致包括我国的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 4、读课本2、20亚洲季风图(注意:①图中高压、低压的位置 ②东亚、南亚季风的风向及其成因)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朱胜祥434000 [ 教材分析] 天气和气候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之一,它是自然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也直接影响到人文地理的各项要素。《全球性大气环流》这节内容是学习天气和气候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讲到了两种全球性大气环流现象,即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因而难度较大,是中学地理教材中的一个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知识。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逐一突破。事实证明这套办法效果很好。 第一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不公转,也不自转f单圈环流; 第二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不公转,但自转一三圈环流; 第三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有自转,也有公转一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第四步,地球公转、自转,地表也有海陆分布f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五步,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北运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季风环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模式; 2、理解 1 月、7 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逐步分析三圈环流的成因; 2、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3、分析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对我过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和季风环流,认识地理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从而告戒我们人类要敬畏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和谐的人地关系; 2、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 1、三圈环流的成因及其对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的基本特点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赤道与极地间的冷热差异,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地球自转偏向力最终导致三圈环流的形成,于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它们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赤道低压带为中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压带和低压带相间分布。 2.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冷热不均)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大气运动)形成的。 3. 一般情况下,低压上升湿润,高压下沉干燥;西风湿润(从低纬吹向高纬地区,有利于水汽凝结),东风、信风干燥(从高纬吹向低纬地区,不利于水汽凝结)。 4.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三圈环流是一种假设的状态,但由于受海陆分布等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成断块状分布(陆地面积广大),南半球特别是南纬30o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成带状分布(海洋面积占优势)。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具体名称如下图所示:

三、副热带高压(或夏季风)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 1. 正常年份副热带高压的移动与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规律,可用顺口溜来形象记忆:夏季风吹雨带移,雨带移哪儿哪儿雨季;三月登陆要北上,四五月份到华南;六月江淮为梅雨,东北、华北七(月)、八(月)到;九月南下到江南,十月雨季结束离大陆。 2. 副热带高压(夏季风)异常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时,夏季风向北挺进的速度较快,易造成北涝南旱;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时,夏季风向北挺进的速度较慢,易造成南涝北旱。 四. 季风环流 由于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因而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显著,列表比较东亚季 比较内 容 东亚南亚 季风类 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 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风向及源地冬季:偏北,西北风;来自亚洲大陆内部冬季:东北风;来自亚洲大陆夏季:偏南,东南风;来自太平洋夏季:西南风;来自印度洋

全球性大气环流练习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练习题一 2.有关P点此时气候特征的说 法, A.炎热多雨 B.温和多雨 C.寒冷干 燥 下图是世界四个区域简图(阴影为海域),读图完成下列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依次属于 A.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 C.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4四区域的 海域中,风浪最小的是 A.甲 B.乙 图为我国东南某临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题。 5.关于该地区大气运动成因及天气的叙述,正确 的是 A.风向变化的主因是城市热岛效应 B.风向变化的主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 巳 异 C.陆地的气压白天高于夜晚 D.陆地天气以晴朗炎热为主 6.甲风明显强于乙风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F图为东亚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7图示季节,南亚地区主要盛行 A.东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8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 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 下图为不同季节近地面气压带、风 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 题。 1.图中左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 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10°主要盛行下沉 气流 C. 20°?30°盛行东南风 共分) 防 行东信风详■/: 图例MUK带固M气压带口 D. 30°?40°盛行西北风 40° 0& 正确的是 D.高温少雨 B.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 D.大洋洲、北美洲、亚洲、非洲 C.丙 D. 丁 D.冬季 40" 1 20 盛 =2° ° iK-1 € O B.地表形态入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J \ “r 甲弋乍帯 C.秋季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练习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练习题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 2.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 )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 C.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完成3~4题。 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图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 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6.关于图中三圈环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读右图,回答7~11题。 7.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 ) A.白天的海风目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8.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 A.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B.③表示西风带 C.乙地多锋面气旋活动 D.③表示东南信风带 9.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10.若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一般情况下 ( ) A.甲处以晴天为主 B.甲处气温比丁地低 C.甲处气温比丙地高 D.甲处的气温较乙地低 11.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侧视图,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则a 处为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信风带12.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近地面形成西风带 D.高空中形成信风带 1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C)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读图,根据图中的风向箭头判断,②④是高气压带,①③是低气压带。 2.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D) A.①⑤ B.②⑥ C.④⑦ D.③⑥ 解析结合图示风带风向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知其位于北半球,⑤是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在大陆西岸形成沙漠气候。②是副热带

高气压带,以干燥气候为主。④是极地高气压带,受其影响地区降水少。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极锋,降水多。⑥是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降水多。 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解析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结合图中指向标,则可以判断图示环流位于南半球。 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Q地盛行东北风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解析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所以可以判断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

Q地盛行西南风。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B)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D)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解析]第(1)题,考查图像的判读能力。注意图中纬度不是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纬,均为北纬。0°纬线左侧是北半球7月份的风向和风速,0°纬线右侧是北半球1月份的风向和风速。判读四个点的风速和风向季节变化时,需要结合纬度和高度进行分析,即找到四个点关于0°纬线的对称点,然后对比分析即可。例如②点7月份的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 m/s,在右侧(1月份)相应的纬度和高度找出对应的点,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分析命题趋势 全球大气环流是高考必考的 内容,全球大气环流的自然地 理的基础内容,高考各套试卷 都有涉及,有直接考查本考点 内容,也有间接考查本考点,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试题 难度系数0.65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 考查的统计,该考点是高频考 点,主要通过最新的新闻背 景、区域图、数据资料作为命 题素材,将与大气环流有关的 生活、生产知识进行命题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重庆卷,10,4分)下图为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则图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图形解读】

【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知,马尔代夫位于0°—10°N之间,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答案】C 【考点透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影响 1.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技巧】巧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左手法 (2)歌谣法 纬度基本,带状分布,0 3 6 9,三低四高。高向低流,形成风带,东北、东南,信风不同。40~60(度),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常年吹送。信风、西风,十分重要,气压风带,南北移动。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图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雨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纬度地区因大气运动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其分布及与雨带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风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替控制 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时位于夏威夷附近,称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全球性大气环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与特点。 能力目标: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图上理解并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在季风形成图上理解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与水量平衡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各地的天气与气候,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制约的辩证关系。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季风的形成以及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假设条件的逐步否定,引导学生渐进式的分析问题,最终得到符合实际条件的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对基本理论的处理上,做到“重新发现”与“重新组合”,强调自主学习。〕教辅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大气时刻在运动,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所发生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区域,比如城市风等,也可以是一个大区域。就全球性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本节课咱们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2.4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板书〕 〔讲授〕概念:具有全球性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与意义: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高低纬、海陆间水热交换 〔讲授〕1.单圈环流: 〔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为简化起见,考虑三条假设条件,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赤道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而终年炎热,大气因受热膨胀上升,两极因纬度高,太阳斜射而终年严寒,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进而在赤道与两极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讲授〕2.三圈环流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但考虑地球自转,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 〔分析〕①关于低纬环流 赤道大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赤道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转西南风再到西风。结果在30°n附近上空堆积因重力下沉,在30°n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低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东北信风带。这样在赤道与30°n 之间就形成低纬环流圈。 ②关于中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还有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向),与此同时,在近地面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向)。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分别流向副高与极高上空,补充其下沉气流。这样在30°n与北极之间分别形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 〔分析〕①关于低纬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理解、识记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2.读“季风和大气环流示意图”,学会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规律;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形成和区别。 2.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绘图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会引起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那么这种差异给全球大气带来怎样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全球性大气环流。 【板书】一、大气环流 1、 定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板书】二、三圈环流 【教师在黑板上绘图】 第一步 赤道空气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空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极地空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蓝箭头向南弯),形成单圈环流。 【板书】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教师总结,继续启发】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刚才所说的单圈环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高考地理专项训练试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项训练试题全球性大气环流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下图为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峰可能属于() A.秦岭山脉 B.太行山脉 C.武夷山脉 D.祁连山脉 2.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 A.1000米以上 B.1000米以下 C.1400米以上 D.1400米以下 【答案】 1.C 2.B 【解析】1.读图,根据图中信息,该山峰北坡山麓地带1月气温大于0°C,可能属于亚热带地区。 A.秦岭山脉的北坡,太行山脉、祁连山脉山麓地带1月份气温小于0°C,A、B、D错。应是武夷山脉,C对。 2.根据图中曲线,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曲线有一交点,从交点向剖面线做垂线,与剖面图有一交点,交点的海拔大致位于海拔1 000米以下,B对。A、C、D错。 考点:不同区域气温差异,读图分析能力。 大安的列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加勒比海北缘,年平均气温25°C~26°C,8月最热;年降水量因向风、背风而异,山地迎风坡达1500毫米以上,背风坡在1 000毫米左右。下图为大安的列斯群岛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海峡①和海峡②盛行()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 4.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高峰为杜阿尔特峰,海拔3 175米,其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的是() A.东南部——热带荒漠带;西北部——热带草原带 B.西南部——热带草原带;东北部——热带雨林带 C.东南部——热带草原带;西北部——热带荒漠带 D.西南部——热带雨林带;东北部——热带草原带 5.杜阿尔特峰所在岛屿的河流特征为() A.全岛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B.水流平稳,利于航运 C.流域面积较小,含沙量大 D.河流短小,水流急 【答案】 3.B 4.B 5.D 【解析】3.大安的列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距大陆较远,受季风影响小。图中海峡①和海峡②位于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信风,A 错,B对。北美大陆面积较小,季风气候不典型,影响小,海洋中没有季风气候,C、D错。 4.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高峰为杜阿尔特峰,海拔3 175米,受地形与东北信风影响,其山麓自然带西南部是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东北部是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B对。信风带自海洋,携带水汽较多,降水多,没有形成热带荒漠带,A、C、D错。 5.由于岛屿面积狭小,地形起伏较大,杜阿尔特峰所在岛屿的河流特征为河流短小,水流急,D对,B、C错。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小,A错。 图甲所示国家,每年春天都会吹起令人烦恼的“五旬风”,长达近两个月,请结合“五旬风”出现时的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能力目标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德育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教具准备 投影仪(片)、自绘或多媒体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其运动图、季风图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板书)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两种环流形式: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三圈环流。 一、三圈环流(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