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教材文言文一遍过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教材文言文一遍过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教材文言文一遍过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教材文言文一遍过学案

教材文言文一遍过

必修1

一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他对晋国无礼,而且还对楚国怀有二心)。晋军.(驻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如今情况紧急了才求助于你,这是我的过错啊)。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用绳子把人或物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增加)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

..(古义为行使

的人)之往来,共.(通“供”,供给)其乏困

..(古义为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使……受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以乱易.(替代)整,不武。吾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还也。”亦去.(离开)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鄙

①越国以鄙.远(动词,做边邑,以……为边邑)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见识短浅)

③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境,边邑)

2.封

①既东封.郑(动词,做疆界)

②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动词,划定)

3.与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

②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表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②则名微.而寡众(形容词,细小、细微)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

5.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

④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B.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不谷等。

D.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还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答案 A

解析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B.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秦晋之好”。

答案 C

解析《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二荆轲刺秦王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

..(名词作状语,早晚)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如果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拜会)之。今行而无信.(信物,凭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悬赏)之金(古义是金属的总称)千斤,邑万家。诚

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通“悦”,高兴)见臣,臣乃得有以

..(有用来……的)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愿足下更虑之!”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被)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眼泪)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

..(这样,

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被)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

..(古义是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

愿意)乎?”樊於期偏袒

..(古义是袒露一只臂膀)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④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⑤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⑥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乃令秦武阳为副。

⑦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未来,而为留待。

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太子嫌荆轲走晚了),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通“已”,已经)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通“返”,回来)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名词作动词,上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名词作动词,向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⑩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古义是礼品)物,厚遗.(赠送)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通“震”,恐惧)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

举国为内臣。比.(并,列)诸侯之列,给.(供)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派使者来让大王知道)。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谢罪)曰:“北蛮夷之鄙人

..(见

识浅陋的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

..(古义是宽容,原谅)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趁机)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省略主语“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通“猝”,突然)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音dǐ,掷击)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举起)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遭受)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生擒、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左右既.(已经,表示一种动作已完成)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发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词,出发)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动词,打开)

③东窗事发.(动词,暴露)

④发.尽上指冠(名词,头发)

2.兵

①不得持尺兵.(名词,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

3.顾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拜访)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连词,只是,但是)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

4.还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②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环绕)

③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旋”,掉转身)

5.之

①工以药淬之.(第三人称代词)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结构助词,的)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顷之.未发(助词,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6.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转折)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连词,表并列)

③伏尸而.哭(连词,表修饰)

④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递进)

7.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③以.次进(介词,按照)

④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

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B.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也可称为皇太子,燕太子丹即为此意。

C.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的礼仪。

D.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多用以尊称对方。

答案 B

解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

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B.郡县: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

C.宗庙:供奉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天子外的人也可以设宗庙。

D.筑:中国古代传统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

答案 C

解析“天子外的人也可以设宗庙”不当,庶人不准设庙。

三鸿门宴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沛公军.(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动词,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垮沛公的部队)!”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

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

..(古义是崤山以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建君王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叔父)也,素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好,交好)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动词,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音shuì,劝说)我曰:‘距.(通“拒”,把守)关,毋内.(通“纳”,接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音dānɡ,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

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

他杀了人,我让他活了下来);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

..(与……比,哪一个……)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张良出,要.(通“邀”,邀请)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是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登记)吏民,封

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古义是意外的变故)也。日夜望将

苏教版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必修一

学案1 必修一 ——《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了解一下通假规律。3.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 1.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金就.砺则利颓然就.醉 B.????? 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 C.????? 虽.有槁暴虽.一毫而莫取 D.????? 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答案 B 解析 B 项这/那么。A 项接近,到。C 项即使。D 项凭借。 2.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知日. 之入 C.?????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答案 C 解析 C 项意动用法,以……为师。A 项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东进,名词活用为动词。B 项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太阳,名词。D 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不同,低于/攻下。 3. 写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而????? 登高而.招表顺承,不译,连词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不译,连词扣舷而.歌之表修饰,不译,连词至无所见而. 犹不欲归表转折,却,连词 ②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介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介词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介词寄蜉蝣于.天地在,介词 4. “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因为它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 词短语。如何区别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其次,可以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请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体会一下辨析方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吾从而.师之 ③则群聚而.笑之 ④顺流而.东也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到则披草而.坐 ⑦穷山之高而.止 ⑧箕踞而. 遨 答案 承接:②⑤⑥⑦。修饰:①③④⑧。 5.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犹且从师而问焉.风雨兴焉. C.????? 生乎.吾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假舟楫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的人”。A 项就/却。B 项之/于之。C 项在/词尾,……的样子。 6. 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④何以知之 ⑤大王来何操 ⑥沛公安在 答案 均为宾语前置,条件是疑问代词作宾语。 7. 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内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 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 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 (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2)有的文言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当它们合在一起运用时,不必拆开解释。但是当它们单独使用时,意义是有区别

叶丽经典文言文群文阅读教案

经典文言文群文阅读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叶丽 一、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教材文言文复习 学案2

学案2 必修二 ——《六国论》、《阿房宫赋》 学案目标 1.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瞻前”而“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2.背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对关键句进行精准翻译。3.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患????? 诸侯之所大患.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亭长妻患. 之,乃晨炊蓐食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②使????? 使. 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宜可使. ③暴????? 暴. 秦之欲无厌 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 ④举????? 举. 以予人 函谷举. 杀人如恐不举.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 B .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李牧连却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C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 D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六王毕.,四海一(结束)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 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②????? 秦爱.纷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 始速.祸焉不速. 之客

④?????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未易量 ⑥????? 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 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③④⑤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 ①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云何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义.不赂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朝歌夜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始速祸焉. B.????? 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 C.????? 其势弱于.秦齐人勿附于.秦 D.????? 苟以.天下之大不赂者以. 赂者丧 6.说出下面的句式特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洎牧以谗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人不暇自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赵尝五战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名篇默写,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汉字。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探寻金钥匙,打开阅读文言之门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近两年中考题的探究,归纳中考考点,熟悉常见的中考题型; 2、探究有效的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掌握翻译实词、理解句意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如何寻找出有效的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中考是一场战争,则我们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彼”就是知道考什么?怎么考?“知己”就是掌握有效的方法,从容答题。本节课我们就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出发点来探讨中考文言文的复习的有效策略。 (二)探究考题,归纳考点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下发的材料——我省10、11年的中考题,归纳考点。 金钥匙一:明确考点 朗读节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把握文意 概括要点、探究写法、领悟情感、评价人物 关键考点:文意把握:朗读节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 其中朗读节奏定为选择题,答题方法以后再讲,本节课重点讲实词理解,句子翻译。(三)细读题目,明确要求(熟悉题型) 比较两种题干设置语: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都强调了什么要求?要翻译语境含义(词不离句) 比较 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有什么不同的要求?上一句是要求意译,下一句是直译。 音译与直译也是两种方法:直译:字字句句落实。意译:基本意思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难以直译则用意译。

(四)认真解题,归纳方法 1、学生做题:文言文(一) 讨论做题方法。 2、学生做题:文言文(二) 讨论做题方法。 3、教师归纳:实词解释的方法: 夯实基础(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调用积累、语境推测、利用常识、联系成语、参考注释等翻译句子三个要求: 信(准确翻译)达(流畅表达)雅(语言优美) 翻译句子六种方法: 留:专用名词可保留不译。如国号、人名、地名、官职等。 补:补充被省略的成分。如:省略的主语等要补充。 删:删去不必要译的词。如:某些发语词、语气词等可不译。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妻子”换成“妻子子女”。 调:调换词序。如:倒装句要调换词序。 选:对一词多义的情况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4、学生运用方法完成文言文(三) (五)课后练习 2011、2010江西中考题 (六)小结 今天我们寻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有这些钥匙在手,祝大家中考旗开得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 高考二轮复习 0402 09:41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 18个常考的文言虚词 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躏相如列传》。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一带。 3.: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1

教材文言文复习 学案1必修一 ——《劝学(节选)》、《师说》、 《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了解一下通假规律。 3.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

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说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而????? 登高而.招 侣鱼虾而. 友麋鹿 扣舷而.歌之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②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寄蜉蝣于.天地 3.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看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①君子生非异也: _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意有所极,梦亦同趣:_ 4.“而”的用法(请把下列的句子按照表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进行分类) ①吾尝跂而.望矣②吾从而.师之③则群聚而.笑之 ④顺流而.东也⑤耳得之而.为声⑥到则披草而.坐⑦穷山之高而.止⑧箕踞而.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6.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①何为其然也②而今安在哉③而又何羡乎 ④何以知之⑤大王来何操⑥沛公安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名篇默写,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 ①虽____槁____,不复挺者,____使之然也。 ②吾尝____而望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____。 ③蟹六____而二____,非蛇____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____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____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____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⑤位____则足羞,官____则近____。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____。 ⑦浩浩乎如____虚____风。 ⑧舳____千里,旌旗____空,____酒临江,横____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⑨寄________于天地,渺____海之一____。 ⑩取之无____,用之不竭。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题DOC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题 考查的考点、题型: 1、文言句子翻译。 (题型:用文字翻译形式考查) 2、评析人物、理解思想内容或蕴含的哲理。 (题型:以简答形式考查) 3、文言句子断句。 (题型:要求用“/”线断开句子) 解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解题方法指导: 1、文言句子翻译。 (题型:用文字翻译形式考查) (1)、要求:做到“信”、“达”、“雅”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步骤:解词——串意——顺意 (4)、方法:“增、删、调、补、留” 2、评析人物、思想内容或蕴含的哲理 (题型:以简答形式考查) (1)、读懂文章内容,从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方面描写去分析。(2)、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 (3)、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3、文言句子断句步骤、口诀 (1)、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2)、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2007年肇庆市文言文考题(不考课内文段)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10分)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①,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②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③。王翦行,请美田宅园地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④,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⑤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后王翦)大破荆军。 注释:①频阳: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富平东北。②荆兵:指楚国军队。 ③灞上:地名。④关: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⑤怚:通“粗”,粗暴。 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自驰如频阳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B、①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②秦皇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C、①请美田宅园地甚众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①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②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9、从上面所选的文字来看,你认为王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3分) 2008年肇庆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试题(既考课内又考课外)休①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②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③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节选自《资治通鉴》第213卷)注释:①休:姓韩,名休,朝中的一个大臣。②上:皇上。③萧嵩:朝中的一个大臣。 12、从这段文字看,皇上喜欢韩休这个大臣吗?为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13、用“/”为文中画波纹线的语句断句。(2分)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萧嵩③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必修1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作者:————————————————————————————————日期: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五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 6 必修五(一)讲义

学案6 必修五(一) ——《陈情表》《项脊轩志》《渔父》《报任安书(节选)》 [学案目标] 1.这几篇文言文是重点篇目,既要全面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又要背诵重点段落。 2.重点掌握“相”“见”的特殊用法及判断句式。 1.用“类聚法”写出表示“等,等到”之义的文言词:及、洎、逮、比、迨等。表示“不久”之义的文言词:寻、未几、已而、既而、已等。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①( ) A .而刘夙婴. 疾病 婴:缠绕 B .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 举:举荐 C .当. 侍东宫 当:应当 D .殆. 有神护者 殆:大概 答案 C 解析 当:担任。 ②( ) A .妪每. 谓予曰 每:每次 B .听. 臣微志 听:听任,允许 C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奏效,指获取功名 D .若望. 仆不相师 望:怨恨,抱怨 答案 A 解析 每:经常,常常。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 ) A.?????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 B.????? 辞不就.职草创未就. C.????? 门衰祚薄.日薄.西山

D.????? 幸勿为过.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责备。A 项怜悯/顾惜。B 项到/成功。C 项浅薄/迫近。 ②( ) A.????? 谨拜表以闻.闻.姊家有阁子 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 余问古事 C.?????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 为乡党所笑 D.?????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看。A 项使……知道/听说。B 项使……跟从/向。C 项慎重/更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太史公牛马.. 走司马迁再拜言 B.????? 太上不辱.先客逾庖而宴. C.????? 倡优..所畜垣墙..周庭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亦遂增胜. 答案 A 解析 A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B 项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C 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D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5.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 学情分析: 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征、识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了解高考考试大纲。 2﹑通过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通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 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____ 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 是寡人之过也。( )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4. 秦王还柱而走( ) 5. 卒起不意(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__ 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今义:鼻涕古义:__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_ 4. 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__ 5.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古义:__ 6. 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__ 7. 诸郎中执兵今义:中医医生古义:__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垂手拿着古义:__ 9. 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__ 10. 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和右两方面古义:__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学生用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编者:王珍审稿:袁训刚2013年10月4号 (一)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纲要 一、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二、识记高中课本中出现的通假字及古今异义的字词 见《高考经典》75------78页 三、词类活用类型盘点 四、文言文虚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五、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六、常见文言句式类型盘点 见《高考经典》87------90页 七、文言文断句技法示范 见《高考经典》98------99页 八、文言文翻译满分精读方案 九、文言文阅读注意事项

(二)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 一、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诗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文言实词的考查,是指在考查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与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文及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二、命题规律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形式十分灵活,从设题内容方面来看,主要有一下规律:1、考查以单音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偏义复词等。 3、从近几年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三、考点解读联系教材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 数量多,变化大,是考查的重点。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了 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情况。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十分灵活,有时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有时给出一个 词的多种意义,选择合适的一项,有时列出若干句子,比较各句中共有的某一词,区分不同的意义;有时还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掌握情况,等等。 文言实词的考查以常见词语为主,一般是作为一小题单独出现,分值大都为3分,如2013年广东卷考了“第、推、绳、知”的理解;有时是跟虚词一起混考,也是3分,如2013全国卷一考了“遂、遏、累、旷”的理解;有时是跟虚词一起混考,分值为6分,如2012年北京卷考了“假、竟、赆、多”的理解(3分),还考了“舍、然、为、以”的词义及用法的辨析(3分)。纵观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试卷,文言实词必考,故文言实词的复习应成为文言文这一板块除翻译之外的又一重点。 联系教材牛刀小试 (一)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1、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柳宗元《捕蛇者说》) 衣食.所巡,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百姓孰敢不箪食.(shí)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隆中对》)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韩愈《马说》) 月盈则食. (《易·丰》) 2、见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至三十三年》) 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 暴见.于王《孟子·庄暴见孟子》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 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