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

“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

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

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

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

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

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

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

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

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

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

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

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

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

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

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

样说?

(交流要点: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

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③语言要自然、流畅。

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

样演呢?

(交流要点: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②

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③各自熟悉“台词”。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⑤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

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

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

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

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

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

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板书设计

19 草船借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课外阅读训练1(含答案)

课外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 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方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头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大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会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决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地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用这个办法的。”部下听了都很敬佩他,说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来。 1.填一填。 ()惊()战()()飞扬()()失措 ()酒()琴轻松()()满脸()() 2.诸葛亮用空城计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同学们好。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 学生: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四个人物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你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 学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 老师:好,诸葛亮排第一。 学生1:周瑜排第二。 老师:周瑜第二。 学生1:曹操排在第三。 老师:曹操第三。 学生1:鲁肃第四。 老师:鲁肃第四。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有不同意见吗?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意见。好!请你说。 学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老师:前面两个没问题。 学生2:前面两个不变。 老师:不变,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还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3: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 老师:噢,周瑜成第三了。 学生3:周瑜排第三,鲁肃排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 学生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 老师:诸葛亮第一。 学生4:曹操第二。 老师:噢,曹操第二。 学生4:鲁肃第三。 老师:好,鲁肃第三。噢,周瑜最笨。哈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 学生5: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老师: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学生5: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老师: 周瑜第三,曹操最笨。请坐下。噢,非常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五种答案,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学生:(齐答)诸葛亮排第一。 老师:

《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

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 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 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的故事介绍

草船借箭的故事介绍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草船借箭的故事介绍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更多内容请点击: 课外知识、综合知识 文言知识、文学知识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草船借箭 课本剧

草船借箭课本剧 五年级六班石仪琳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旁白、背景、诸葛亮的小童、吴国士兵、曹操手下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一日,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军事。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 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思量片刻)用弓箭最好。 周瑜:(阴险的笑了笑)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想了想,算了算)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好奇)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扇一扇扇子,微微一笑,用手指了个“三”字)只要三天。 周瑜:(吃惊)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笑了笑)哈……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高兴地大笑)快,取文书来。 诸葛亮:(写完军令状,想一想)今天来不急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周瑜:哈哈哈……拿酒来!孔明先生,请!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扇扇扇子,就走了。】 鲁肃:(充满了疑问)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的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轻蔑地笑)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是! 【鲁肃离开了,来到了诸葛亮身边】 诸葛亮:(摇摇扇子笑着)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无能为力的样子)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鲁肃:(犹豫了一会儿)好吧。(准备走。) 诸葛亮:(突然想起什么,拉住鲁肃。)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了,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点点头答应了) 【鲁肃来到周瑜那儿。下。】 鲁肃:报!诸葛亮说他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就能造好十万支箭。周瑜:(疑惑起来)嗯?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准备好了诸葛亮所说的东西。到了第三天四更。】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事情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热身: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或者在网上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部分;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主题曲。 2、调动积累,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3、围绕课题质疑。 二、把握脉络,心理入境 1、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自主读书,理解文章的脉络,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解疑,汇报交流。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后。播放录像《草船借箭》片段,并提出观看要求,再放第二遍,学生复述经过。 3、由一张剧照(幻灯片)导入文章中心句。 三、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同时课件出示中心句。 2、品读感悟,这篇课文写了诸葛亮的很多内容,现在请你们仔细读一读,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四、深入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1、概括出人物特点,

2、围绕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点,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对人物特点的认识。 3、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学生汇报后,老师总结。 4、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以“读”“演”为主。 5、师生互动交流。 以“感受诸葛亮的‘笑’”为例,教学设想如下: 师:本文诸葛亮说有十几处,唯独有一处是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诸葛亮的这一笑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值得研究,他在笑谁,笑什么?好好揣摩揣摩。(老师幻灯出示句子) 生:(自由读) 角色扮演、扮读。 师: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生:表演,并读句子。 师:他还可能笑谁,这又是什么笑?怎么笑?怎么读? 生:表演,并朗读。 五、朗读诗歌,体味经典 周瑜妒忌诸葛亮,逼亮立下军令状。 孔明识破陷害计,神机妙算应周郎。 巧用天时与地利,周密安排不慌忙。 擂鼓呐喊骗曹操,箭如雨下插满舱。 按期交箭服周瑜,诸葛美名天下扬。 六、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1、阅读课本选读教材“空城计”,可以谈谈体会。 2、常言道:“有借有还。”那么,诸葛亮此次“借”来的箭是怎么“还”回去的,请同学读读《三国演义》原著。 七、布置作业 1、收集三国人物卡片。 2、搜集三国人物歇后语。 (后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 诸葛亮,他是我最崇拜的古人之一,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他虽然不是大将军,但他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百战不殆。今天,WTT为您介绍的是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吗,一起来重温经典吧!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一: 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他。 有一天,周瑜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造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并且说三天就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以为诸葛亮上了当,心里很高兴。 周瑜派鲁肃去问诸葛亮的打算。诸葛亮见了鲁肃,让鲁肃帮他备齐受箭用的工具,然后说:“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周瑜。”第一天和第二天没有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把鲁肃叫了道船里,驶向了曹军水寨。 这是是大雾天气,诸葛亮让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摆开,再用绳索连接起来,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曹操听到这声音,派一万多名弓弩手朝江中放箭,不一会儿,船的一面扎满了箭,诸葛亮又让船尾朝西,船头朝东,又没过多久,另一面又扎满了箭。 诸葛亮看天渐渐亮了,又看看船的左右两边都扎满了箭,就回去了鲁肃把经过告诉了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二: 有一天,周瑜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万支箭。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条船,每条船上要三明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鲁肃私自拔了二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吩咐把二条船,朝北岸开去。 江上大雾,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叫军士呐喊。曹操听到呐喊声,马上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天渐渐亮了,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接着诸葛亮叫二条船驶回南岸。 周瑜派来五百个军士在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她!”

《草船借箭》剧本75502

《草船借箭》课本剧 时间:三国时代 地点:东吴都督周瑜军帐、草船上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第一幕军帐中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欣然赴约,来到周瑜军帐中) 瑜:(故装诚恳,向诸葛亮请教)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 亮:(即刻应答)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瑜:(面带笑容)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因军中缺箭,劳请先生监造十万枝箭。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亮:(拱手)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 瑜:(装作疑惑,心中暗喜)十日之内,可办完否? 亮:曹军将至,若侯十日,必勿大事。 瑜:(甚是疑惑)先生料几日办完? 亮:只消三日,便可纳箭十万。 瑜:(试探)军中无戏言。 亮:(拍拍胸脯,保证)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当场取了军令状,又置酒款待诸葛亮) 亮:(饮酒几杯)今日已不及,来日起造。至第三日,可采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随后即离) 肃:(小心地对着周瑜的耳朵问周瑜)孔明莫非诈乎? 瑜:(春风得意)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对众要了军令状,我等即吩咐军

匠人等故意延迟,凡应用对象,都不备齐。如此,必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劳请公代我前去探听。 (随即,鲁肃由周瑜营上,转入诸葛亮营上) 亮:(见鲁肃,疾步向前,诚恳大呼)三日如何能造箭十万?子敬救我!肃:(无奈地叹息)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你?不成将汝送还江夏? 亮:谢子敬一番心意。不过,望子敬借船二十予我,每船要军士三十,上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置于左右,吾别有妙用。子敬,定不要让公瑾得知。 (鲁肃不知其意,回到周瑜营上,果不相提) 肃:(回报周瑜)孔明言他不用造箭之物,自有妙方。 瑜:(又是疑惑)看他三日后如何交付。 第二幕凌晨大雾草船上 (诸葛亮一二两日,皆未有何动静,直至第三日四更时,江上大雾漫天,甚是不清,诸葛亮密请鲁肃至船中) 肃:(问诸葛亮)公召我来何事? 亮:(欣然回答)特请子敬同往去取箭。 肃:(更是疑惑)何处去取? 亮:子敬休问,去去就知。 亮:(命令各船)各船用长索相连,往北岸进发! (五更时,船已近曹军水寨) 亮:(又命令各船)吾令你们使船头西尾东,一字摆开,不断擂鼓呐喊!肃:(惊慌)倘若曹军齐出,如何奈何? 亮:(微笑道)曹贼多疑,故吾料那曹贼在此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管饮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曹操水寨中,听到这擂鼓呐喊声,毛玠、于禁火速向曹操报告)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鳌头三小——李庆彬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写而成的课文。(出示课题后齐读)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 2、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学生介绍三国的知识。 介绍背景: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课件出示三国形势图) 3、质疑:看到《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中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学生能够读准“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能正确书写“妒忌”等容易写错的词。 2、生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妒忌诸葛亮并设计陷害他是发生这件事的——起因,诸葛亮神机妙算用草船来借箭是这件事的——经过,诸葛亮如期交箭让周瑜自叹不如是这件事的——结果) 3、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板书: 诸葛亮神机妙算) 4、理解“神机妙算”。( 神奇的机智巧妙的谋划。)针对“神机妙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预

课本剧 草船借箭 剧本台词

课本剧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迟。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的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惩罚。 周瑜:太好了,摆酒。 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将士到江边搬箭。告辞。 鲁肃: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遵命。 鲁肃:拜见诸葛先生 诸葛亮: 你来得正好,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请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侧,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知道了。 周瑜:今天是第几天了 鲁肃: 第三天了 周瑜:诸葛亮箭造得怎么样了 鲁肃: 启禀元帅,他还没有动手 周瑜:噢?哈哈,三天时间,明天到期,十万支箭造不好,别怪我手下无情。 鲁肃: 唉。 诸葛亮:走。 鲁肃: 去哪,做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草船借箭》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类文阅读-5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①那年,曹操占领了荆州,又派兵追赶刘备。考虑到自己兵马少,抵挡不住曹操,刘备决定先撤退。 ②在撤退过程中,当地很多百姓追随而来。大家扶老携幼,推车挑担,慢慢腾腾地赶路。见此情景,不少将领劝说刘备:“干脆把百姓留下吧!曹军追上来,可就完啦!”“想想后面的曹军,可都是轻骑,一天一夜能跑三百多里呀!”“不”!刘备回过头望着连哭带喊的百姓们,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怎么忍心丢下这老老小小不管呢?走,一起走!”刘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就这样,军队中夹杂着许多百姓,一天才走十几里地。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了。 ③一场恶战开始了。曹军的兵力强盛,把刘备的人马打得七零八落。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④忽然,有人来报告他说:“赵云将军不见了!” ⑤刘备大吃一惊,心想:赵云是自己得力的战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哇!这时候,有人说看见赵云往北跑了,还断定:“赵云一定投降曹操去了!” ⑥“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⑦正说着,又有人高声喊:“赵将军回来了!”刘备高兴地迎上前去,只见赵云抱着他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刚才断定赵云去投降曹操

的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⑧所以,刘备虽然兵力弱,但还是有很多能人愿意投奔他,并助他成就了大事业。 1.根据上下文,试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 2.给文章划分段落(用“△”标出),再把下面的段落大意补充完整。(1)由于刘备坚持带百姓一起撤退,在长坂坡_____________ (2)曹军大败刘军,赵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能人投奔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5~7自然段,从中摘录描写刘备心情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 4.读下面语句,想一想,它们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动作描写②外貌描写③语言描写④心理活动描写 (1)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 (2)“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5.读了故事,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前发生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等) 师:相信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字词)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师实时引导) 3、同学们,用主要人物和事件和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双凫小学潘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 3、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英雄的故事却说不完道不尽。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那充满谋略、充满智慧的故事。(齐读课题:草船借箭) 二、回顾全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就已经谋划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取得了成功。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请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学生齐读) 师:是呀,诸葛亮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他神机妙算,究竟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充分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呢?我们一起来读书。 三、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下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然后再仔细读一读,并旁边做好批注?(巡视)5分钟 四、交流汇报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请你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 预设:(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1、知天文 句子一、“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朗读、谈体会。 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注意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 谁来做诸葛亮来读读这句话?请2个学生读。 师:评学生咱们再来一次,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再读,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预备开始。 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PPT 出示对比句) 学生谈理由:只有这样写,才更能体现出诸葛亮沉得住气,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师:诸葛亮是这样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比起在一旁干着急的鲁肃、在一旁不知内情的鲁肃、在一旁火烧眉毛的鲁肃,他哪里知道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 也就是说他算准了第三天的天气。(板书:识天文) 师:这就是诸葛亮! 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妙不妙?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一一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学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就是用前后联系的方法,把诸葛亮的预测和后面发生的事实联系起来,真正

草船借箭(A、B案)

19草船借箭(A、B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 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 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 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 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 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一:《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首页 1 2 教案续页(第课时) 3 4 5 篇二:公开课--草船借箭 校级公开课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陈立彦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是初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好课例。《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并根据学生预习时查阅过的资料,想想: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 教学过程 一、先学过程(15分钟) (一)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自由读课文,勾画批注,对不懂的问题可与小组同学小声地讨论交流。 (二)自学检测 1、完成填空:《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编的。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一读: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强调读准字音。 指导写字。 适当提示下面词语的意思:妒忌、军令状、迟延、疑惑、调度、虚实、弓弩手、丞相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小结。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二、以学定教(15分钟) (1)填空式讲故事梗概。 ②对话中周瑜和诸葛亮心中是怎样想的?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③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在“说”或“问”前面加提示语,批注在书上。小结:通过对周瑜、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3)鲁肃答应了。 (设计思路:这些带“然”字的词,不仅仅是体现语汇丰富,主要是通过这些词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4、激发兴趣,开始名著之旅 篇三: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19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19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一、《草船借箭》的破题开篇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大家一起说,学哪一课?生:《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师:大家再看这个剑,(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这种剑后面是一个把儿,前边有剑刃子是一种短兵器。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生: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 师:对不对?(生齐:对)是的,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有手把,双面刃;这个箭是远战时用的,所以文中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知道了吧?生:(齐)知道了。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的时候。 师;三国,都有哪三个国?生:有东吴、西蜀,还有一个魏国。 师:你知道东吴由谁统治吗?生:孙权。 师:西蜀呢?生:刘备。 师:那么魏国呢?生:魏国,原来是曹操保着汉献帝,后来曹丕篡位,他当了魏国的皇帝。 师:那是以后的事了。在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曹家还没有人当皇帝,但是魏国的大权实际上在曹操的手里。对不对?生:对。 师:大家结合预习想一想,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生:讲了周瑜、诸葛亮,还有鲁肃和曹操。(教师板书这四个人名) 师:刚才在讲三国的情况时,曹操提到了。现在我要问,诸葛亮是谁,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生:诸葛亮是西蜀刘备的军师。 师:也是丞相,对不对?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周瑜呢?哪国的?干什么的?生:他是东吴的都督。 师:什么是都督?生:就是统帅三军的元帅。

师:对,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什么的。鲁肃呢?生: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将领。 师:对,东吴的一个大臣。我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一个一个说,诸葛亮和周瑜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周瑜很妒忌诸葛亮,想用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答应了。 师:这句话说通没有?想用十万支箭为难他,通吗?生:我认为他没有说清楚。应该是,周瑜想陷害诸葛亮,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说,他只用三天。 师:简单地说就是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可以不可以?生:我认为您说的有点不对了,光说造箭.不说期限,那什么时候造出来都可以。应该说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 师:他的发言是要强调短时间内。具体的问题,我们研究课文时还要议论,现在只说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他让他造箭,他答应了,简单地说,联系起来没有。生:联系起来了。师:诸葛亮和鲁肃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很简单,还能再简单吗?生: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还能再简单吗?生:鲁肃帮助诸葛亮。 师:鲁肃帮助诸葛亮,鲁肃主动帮助?生:我认为就是借船造箭。 师:还是不正确。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可以吗?(生答:可以)最后看诸葛亮和曹操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生:最简单的方法回答是:曹操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诸葛亮没去,曹操就借给他了?生: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师:再说得明确一点。生:诸葛亮用计借来曹操的十万支箭。 师:很好。那谁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话连起来说一下。生:周瑜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师:说得不错。刚才他说的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课文的什么?生:(齐)主要内容。师:如果我现在请大家给课文分段,能分不能分?(学生沉默)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这件事情的起因,我认为是周瑜妒忌诸葛亮,让诸葛亮在短期内造箭。 师:可以吗?(生:可以)事情的结果,刚才没说,是什么?生:诸葛亮得到了箭。师:那么剩下的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什么?

五年级下语文课本剧19草船借箭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课本剧-19草船借箭人教新课标时间:三国时代 地点:东吴都督周瑜军帐、草船上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第一幕 [幕启。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 周瑜诸葛军师,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你看水上交战,用什么武器最好? 诸葛亮(不假思索)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到一起来了。可是,现在军中缺箭,我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十天可以造得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才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那么先生预计要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啊! 诸葛亮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写军令状,交付。) 周瑜摆上酒来,我要同诸葛军师、鲁大夫痛饮一番!哈哈哈哈…… 诸葛亮大都督,到第三天,请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亮告辞。 (诸葛亮下,鲁肃略送急回。)

鲁肃都督,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得出来呢?诸葛亮不是在说假话吧? 周瑜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又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还有什么话说。你去探听探听,来回报我。 (周、鲁同下。鲁肃、诸葛亮从不同方向复登场。) 诸葛亮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你可要帮我的忙喽! 鲁肃(不解地)都是先生自己惹的,我怎么帮得了你呢? 诸葛亮其实,我也不要你帮什么大忙,只不过向你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二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人,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过,请你不要让都督知道就是了。 鲁肃这一切,按先生吩咐的照办,保证不让都督知道。 (诸葛亮、鲁肃下。) ——幕落 第二幕 (画外音:第三天。天未亮,江上大雾弥漫,对面什么也看不清。) 诸葛亮鲁大夫,请您和我一起到船上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到哪儿去取箭?! 诸葛亮不用问了,去了就知道了。 (诸葛亮、鲁肃做上船状。) (画外音:船上军士把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向江北曹营开去,擂起战鼓,发出进攻呐喊……把船头向西,一字儿摆开……) 鲁肃(吃惊地)诸葛先生,你这是叫我同你一起送死去?这样,曹军杀过来,怎么得了?! 诸葛亮江上雾这么大,曹军一定不敢出来。来,来,我们饮酒。(鲁肃战战兢兢。)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出示课件2】 (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3】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 简介《三国演义》。【出示课件4】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太原人。 设计意图: 简介《三国演义》,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6】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