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建议

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建议
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建议

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建议

一、怎样理解导学案

客观地说,导学案发明的愿望非常善良,教师不教了,而学生不会学怎么办?这就需要在教师“不教”与学生“自学”之间需要搭一个桥,旨在引导学习发生。导学案这个概念怎么理解?“导”即“引导”,“学”是“目的”,“案”是“方案”,因而可以概述为“引导学习的方案”。

作为课堂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件和“抓手”,导学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去支撑新课堂的运行。导学案还有别的称谓: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路线图、施工图。还有用“渡船”这个意象来阐述导学案。

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三维目标、学习过程,也能呈现学法指导和课堂流程、课堂形态。甚至还可以这样说,导学案是反照教师教育观、教学观、生命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导学案。

二、编写导学案的应该有的认识

一、教师需要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我称之为“三本”,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二、对学习者成长方式的认识。

“从儿童出发”,按照学生的“个性化”方式,让儿童通过“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中心”,才能真正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有必要再次加以强调,学习即体验。认知的方法依然是感知——分析——综合,认知的途径是表象——属性——实质。

三、学生是教学的最大资源,对教师而言,就是充分放手,将学生带入学习情景,发动学生自学。

可以这样说,当导学案一旦变成了对学习者的囚禁和个性化学习的扼杀时,那么导学案则名副其实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又一个“凶器”,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曾私下讲,导学案也已成为除教师霸占课堂外的又一“毒瘤”,不无道理。课堂最高的境界一定是回到“自然”状态,尽可能消除任何外在的、人为的干预,乃至于任何形式的“主导”。所以,我们不要太受制于理论化的东西,不要太过追风。我们只要脚踏实地,面对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自己,尊重自己通过实践并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方式,就很不简单!

三、导学案的基本流程

课堂基本流程是

第一步:独学。要求:“找出不会的问题”;

第二步:对学、群学。要求“围绕找出的问题,自主尝试解决”;

第三步:小展示。要求:在小组长带领下,以组为学习单元,展示学习成果,暴露学习问题;

第四步:大展示。要求:教师协助学生解决“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导学案、对子或者组内反馈。要求:查缺补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