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写作教学大纲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概况]

[学时分配]

[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包含五个实验,进程表安排如下: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歌曲写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歌曲写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理解歌曲写作的概念、职能、写作方法及歌曲写作质量要求等知识。

[重点难点]

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乐曲的艺术形式

一、大体的艺术形式:古典民族流行

二、古典(交响乐,歌剧,钢琴曲,协奏曲美声等)

三、民族(民乐合奏,民歌)

四、流行(通俗歌曲,摇滚,说唱,乡村音乐等

第二节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作曲的侧重点不同,所学的分类。

1、侧重学习作曲者,应全面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各种曲式和体裁的作曲技巧;

2、侧重学习作曲技术理论者,应深入系统地掌握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侧重学习视唱练耳,应深入系统地掌握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侧重学习戏曲音乐作曲者,应系统地掌握戏曲音乐艺术的基础知识、戏曲作曲的基本技能和创作规律,具备从事戏曲作曲创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5、侧重学习电子、电子计算机音乐者,应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的有关知识,能较熟练地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音乐分析、研究和创作。

二、总体上作曲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对不同风格及体裁的作品分析方法;

3.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和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节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一、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必要性

(一)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如何体现

(二)如何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

二、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性

[练习题]

分析:查询古典音乐中贝多芬奏鸣曲的数量。

第二章节奏、节拍、节奏元素及节奏型与运用

[教学目的]

1.正确辨别节奏与节拍、拍子与拍号。

2.学会击拍并了解如何用指挥图式击各种拍子。

3.学会正确划分节拍并正确组合音群

[重点与难点]

节奏型的运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节奏与节拍的基本概念

2.拍子与拍号

3.各种拍子

4.图式击拍

5.切分音

6.音值组合法

7.节拍的正确划分

[练习题]

分析:用小切分、大切分以及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写作一段无旋律节奏。

第三章大小调上的主要三和弦

[教学目的]

1、关于多声部音乐与单声部音乐的概念,关于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概念。

2、和声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3、关于和声、和弦的概念,以及关于大、小调基础上建立的和弦。

[重点与难点]

和声进行逻辑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1、大小调式上的正三和弦:Ⅱ(T)、N(S)、V(D)

2、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

3、声部进行;四声部;密集与开放排列法。

4、和弦连结的基本方法(和声连结与旋律连接法)

5、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旋律配和声。

[练习题]

1、理论上分清楚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第四章正三和弦的转位

[教学目的]

在正三和弦原位的基础上,掌握正三和弦转位后的和声功能性以及命名,有利于音乐创作中使作品具备更多的和声色彩,从而丰富音乐作品的形象。

[重点与难点]

两个六和弦的连接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和弦的转位与连接

1、第一转位——六和弦。

2、六和弦与三和弦的连接法。

3、两个六和弦的连接法。

4、第二转位——四六和弦。

5、用转位和原位和弦为旋律配四部和声。

[练习题]

1、熟悉第一、第二转位在四声部写作中重复音的规律。

2、练习一个三和弦和一个六和弦的四声部写作;练习两个六和弦的四声部写作,而后在琴上弹奏。

3、四六和弦着重练习辅助式的、经过式的用法。

第五章属七和弦与终止和声

[教学目的]

熟练地掌握原位和转位属七和弦的预备与解决的写作,并能够在琴上弹奏。

[重点与难点]

属七和弦的转位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属七和弦的概念及运用

1、七和弦、属七和弦、不协和和弦的概念。

2、属七和弦前面的预备与后面的解决。

3、属七和弦的第一、二、三转位。

4、和声的终止写法;终止;半终止;完全与不完全终止;正格与变格终止;加终止四六和弦的用法。(注:必要时,这一项的部分内容也可提前到第二章或第三章)。

[练习题]

各种终止形式的练习;从结构上会合理安排半终止与终止。

第六章旋律及旋律的写法

[教学目的]

掌握旋律的一般发展手法,以使以后学习歌曲伴奏的写作奠定基础,同时也是音乐作品发展的重要知识点。

[重点与难点]

旋律发展的形式结构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旋律的重要性

1.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及特点

2.旋律的基本形态

3.主题音乐的写作

4.旋律发展手法

5.单乐段旋律的写作

第二节单乐段旋律的发展

1、旋律发展的过程

2、旋律发展与形式结构

3、旋律发展的核心及其演绎方式

4、单乐段结构的旋律发展类型

第三节重复型乐段旋律的发展

1、重复型乐段结构的旋律发展类型

2、主题材料单一的乐段写作第二节

[练习题]

练习写作单乐段的旋律。

第七章曲式结构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歌曲写作的种类和格式,熟练掌握单旋律各种结构的组织方法,掌握不同曲式结构对歌曲产生的不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单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乐段结构

1.两句体

2.三句体

3.四句体

4.五、六句体

5.多句体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

1.A段的特点

2.不同程度对比的B段

3.再现与不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

1.不同程度对比的中间段

2.再现(A B A)与不再现(A B C)的单三部曲式

第四节:多段体结构

[练习题]

写作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旋律。

第八章旋律与歌词的结合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歌词与旋律结合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目的是认识给歌词编配旋律中的重要性,掌握不同的歌词与不同旋律配合基本知识和技能。

[重点与难点]

歌词声韵与旋律的相互作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歌词的情绪节奏及声韵对旋律的影响

1.歌词情绪与旋律

2.歌词节奏与旋律

3.歌词声韵与旋律

4.词曲结合中的艺术性手法

[练习题]

分析《送别》这首歌曲词曲搭配的特点。

第九章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了解歌曲写作有关知识,掌握整体把握局部发展写作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乐曲高潮的设置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歌曲写作的步骤

1.酝酿

2.乐曲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3.前奏、间奏、尾声

4.修改

[练习题]

重新为歌词《送别》配置新的旋律。

第十章如何学习、运用民间音乐语言进行歌曲写作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各种民间音乐的改编方法,明确各种旋律发展技巧在改编民歌中要求和步骤。

[重点与难点]

如何抓住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歌改编

1、如何改编民歌

2、改编民歌时要注意的方面

3、如何在改编民歌的同时具备个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节.对原素材作较大的加工发展

1、如何为民歌加入曲式结构

2、改编民歌时候使用怎样的旋律发展技巧

3、善于抓住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能创造性运用

[练习题]

改编民歌《兰花花》

第十一章计算机绘谱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简谱以及五线谱的绘谱方法,了解各种打谱软件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并能够将自己手写的谱子绘制成标准的出版级音乐乐谱。

[重点与难点]

Sibelius 7的操作技巧。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绘谱基础知识

1.计算机绘谱的发展历史

2.计算机绘谱软件的分类

3.计算机绘谱的硬件配置

4.计算机绘谱软件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常用计算机绘谱软件介绍

1.Sibelius

2.Finale

3.Encore

4.Overture

5.TT作曲家

第三节Sibelius7的使用

1.Sibelius7界面介绍

2.新建乐谱前的界面

3.新建乐谱后的界面

4.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及测试

5.播放示范曲

6.乐谱的新建与保存

7.音符的输入方式

8.音符输入的基本操作

9.音符及休止符的输入

10.连音符的输入

11.变音记号的输入

12.连音线与延音线的输入

13.装饰音的输入

14.重音、跳音、保持音记号的输入

15.单行多声部的输入

16.单声部跨行的输入

第四节记号、术语及歌词的输入

1.输入记号、术语

2.力度记号

3.速度标记

4.演奏法记号

5.小节线类型及反复记号

6.线形记号

7.表情术语

8.震音记号

9.排练记号及小节序号

10.和弦标记

11.踏板记号

12.附加声部

13.文本框

14.歌词的输入

第五节乐谱编辑

1.编辑对象的选择

2.修改音符

3.常用编辑命令

4.删除

5.增加小节

6.更改谱号、调号、拍号及速度

7.更改谱号

8.更改调号

9.更改拍号

10.更改速度

11.移调

12.按音程移调

13.更改调号的移调

14.等音调的移调

15.乐谱排版

16.分行、分页

17.调整乐谱行距和边距

18.调整乐谱尺寸

19.符杠、符杆及连线的调整

20.符杠的重组

21.调整符杆及连线

22.特殊连线

23.隐藏、显示对象

24.添加音高及音程

25.添加乐器

26.声部转换

27.过滤与查找

28.过滤

29.查找

第六节管弦乐总谱及其他特殊乐谱的绘制

1.绘制管弦乐总谱

2.乐器的选择及排列

3.编组括线

4.乐器名称

5.移调乐器

6.隐藏、显示休止谱行

7.总谱、分谱快速切换

8.聚焦乐谱和乐谱显示比例

9.绘制特殊乐谱

10.散板乐谱

11.吉他六线谱

12.打击乐谱

13.现代乐谱

第七节回放效果及乐谱的个性化设置

1.回放效果的设置

2.设置调音台

3.设置Performance

4.设置Dictionary

5.控制码的使用

6.乐谱的个性化设置

7.更改文本风格

8.更改符头形状

9.更改五线谱样式

10.更改版面规格

[练习题]

绘制《土耳其进行曲》、《驼铃》这两首乐曲的曲谱。

第十二章电脑音乐制作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能够学会用电脑音乐制作的宿主软件以及各种音色插件,并能利用这些软件使乐谱成为一个音乐成品。

[重点与难点]

编曲。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音乐基础知识

1.计算机音乐概述

2.计算机音乐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MIDI的产生与计算机音乐的发展

4.计算机音乐设备的配置与连接

5.计算机乐器的简单配置方式

6.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

7.设备的连接

8.计算机音乐的制作流程

9.MIDI信息的输入

10.MIDI信息的记录与处理

11.MIDI信息的转换

12.音频的录制与处理

13.输出音乐成品

14.计算机音乐常用的基本术语及概念

15.GM、GS、XG标准

16.MIDI端口与MIDI通道

17.音源与采样器

18.VSTi、MP3和WMA文件

19.WAV、MP3和WMA文件

20.采样频率与采样分辨率

21.ASIO、MME、WDM和GSIF

第二节计算机应用作曲常用软件介绍

1.绘谱类软件

2.Sibelius

3.Finale

4.音乐制作类软件

5.Cbase/Nuendo

6.SONAR

7.智能作曲类软件

8.BandinaBox

9.FLStudio

第三节音乐作软件Cubase/Nuendo的基本操作

1.软件界面介绍及工程文件基本设置

2.界面介绍

3.工程文件基本设置

4.VSTi虚拟乐器的使用

5.MIDI录入

6.鼠标录入

7.实时录入

8.步进录入

9.MIDI编辑

10.常规编辑命令

11.量化

12.时值、音高编辑

13.力度编辑

14.速度、节拍编辑

15.插入、删除小节

16.MIDI控制器

17.MIDI转换音频

18.音频编辑及处理

19.音量调整

20.淡入淡出

21.音频测速和变速

22.音频移调

23.时间伸缩

24.EQ调整

25.音频效果器

26.音频效果器简介

27.插入效果器

28.混音3.9.1调音台

29.混音基本步骤

30.自动化处理

31.画笔操作

32.录入操作

33.导出混音

第四节作曲基础知识

1.旋律写作知识

2.旋律的定义及一般特征

3.主题写作

4.旋律发展手法

5.曲式结构

6.曲式的类型与基本结构特征

7.常用小型曲式结构模型分析与写作练习

8.和声与复调的运用

9.和声运用的基本原则

10.和声的配置

11.复调的基本类型及其运用

12.配器常识

13.乐队音响的表现要素

14.配器的基本法则习题第5章音源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5.管弦乐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6.弦乐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7.木管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8.铜管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9.打击乐及色彩性乐器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0.民乐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1.拉弦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2.吹管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3.弹拨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4.打击乐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5.旋律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6.背景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7.效果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8.打击乐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第五节音乐织体的类型与运用

1.音乐织体概述

2.主调音乐织体

3.旋律声部层

4.和声伴奏声部层

5.低音声部层

6.复调音乐织体

7.对比式音乐织体

8.模仿式音乐织体

9.综合性音乐织体

第六节音乐织体的写作

1.以管弦乐器为主的织体写作

2.以管弦乐器为主的音乐织体概述

3.轻快、跳跃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4.喜庆、热烈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5.辽阔、宽广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6.抒情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7.1.6行进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7.舞曲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8.旋律层的织体写作

9.和声层的织体写作

10.低音层的织体写作7.2.5打击乐织体的写作

11.音乐织体写作的整体布局

12.音乐织体写作的整体构思

13.呈示与再现部分的织体写法

14.对比与展开部分的织体写法

15.高潮部分的织体写法

16.前奏、间奏及尾声的织体写法

第七节乐曲编配实践操作

1.作品分析

2.编配构思

3.音色选择

4.和声设计

5.低音设计

6.打击乐设计

7.副旋律设计

8.织体设计

9.软件设置

10.MIDI录入

11.MIDI编辑

12.分轨导出音频

13.混音8.7.1音频导人

14.音量及相位调节

15.编组通道

16.均衡器调节

17.插入效果器

18.发送效果器

19.自动化处理

20.总线处理

21.音频导出及CD刻录

[练习题]

给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制作电脑音乐伴奏。

[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

单旋律创作

[实验目的] 通过单旋律的写作,使学生对歌曲写作有一个感性认识,掌握单旋律发展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以后进行词曲搭配创作技能和分析歌曲写作问

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 运用模进、变化、重复的写作技法。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环境]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 单旋律创作。

[实验考核] 以满分5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实验二

曲式结构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分析其他歌曲的曲式结构,从而对歌曲的结构框架有一个理性认识。

[实验要求] 掌握单一乐段,复乐段的模式。

[实验时数] 1学时。

[实验环境] 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分析歌曲结构图式。

[实验考核] 以满分5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实验三

三和弦旋律创作

[实验目的] 通过以三和弦作为旋律单音的基本内容,从而在三和弦中选取单音并加入经过音、变化音等,以此使单旋律的写作有和声的根基而对以后为旋律编

配伴奏有合理的和声基础。

[实验要求] 掌握以和声为基础的旋律写作方法。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环境]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 将三和弦中的音抽离出来写作旋律。

[实验考核] 以满分10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实验四

属七和弦

[实验目的] 通过对属七和弦的运用,使单旋律具备句读感,结束感,使旋律具备更深厚的和声逻辑与发展逻辑,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实验要求] 掌握属七和弦在旋律配置中放置的位置。

[实验时数] 1学时。

[实验环境]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 属七和弦在单旋律发展中的使用。

[实验考核] 以满分5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实验五

民歌改编

[实验目的] 通过将已有的民歌进行改编,从而对各地民歌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从中掌握它们的特点,从而为今后的音乐提供更多的可能以及发展方法。

[实验要求] 掌握民歌改编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环境]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 将以后民歌进行技术改编。

[实验考核] 以满分5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技能+平时考核”模式,实行百分制。理论考核占50%,技能考核占40%,平时考核10%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 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 1、2 学分 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 《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1 2. 课程中文名称:学术论文写作 3. 课程英文名称:Academic Thesis Writing 4. 课程总学时数:16 5. 课程学分数:1 6.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 7.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修课,也是我院针对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学科体系中居重要地位。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帮助、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实践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决定学生毕业时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严谨工作态度,良好学术道德,锻炼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活学生的知识输出与输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撰写规范,知道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并掌握写作论文的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文献材料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地引用他人的观点,避免有意或无意的抄袭现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从选题、文献调研、资料分析、列提纲、起草、修改到编辑的写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摘要、引言、正文、结语的写作方法及文献引用方法等,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独立思维、科学探索的能力。 2.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公安应用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1)

《公安应用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掌握有关应用写作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技法; 二、学生能掌握公安应用写作知识的规律性,提高学生正确、科学地 运用公安写作知识,合乎规范地制作各类公安文书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 的实际写作能力; 三、使学生了解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考察重点,熟悉常见题型的应 试技巧,提高申论考试的应试能力。 四、通过全面有序地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公安工 作的需要,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教学对象: 本科:全体本科生 教学时间: 第六学期,总学时:48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次授课内容学时数(48)第一章公安应用基础写作概述 2 第二章写作内容构成要素 2 第三章写作形式构成要素 2 第四章写作表达方式 2 第五章行政公文概述 1 第六章行政公文的撰写10 第七章事务文书概述 1 第八章事务文书撰写 4 第九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概述 1 第十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撰写10 第十一章警犬使用应用文书概述 1 第十二章警犬使用应用文书的撰写 2

第十三章申论8 第十四章毕业论文 2

《公安应用写作》课讲授大纲 第一章公安应用基础写作概述(2学时)重点: 公安应用文的特点、写作特点和作用 难点: 写作特点 第一节公安应用文的含义和特点 一、公安应用文的含义 二、公安应用文的特点 三、公安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第二节文体类别 一、文学创作类 二、应用写作类 第三节警犬技术专业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内容 一、基础理论知识 二、文体写作训练 第五节公安应用文的作用 思考题: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基础写作属于基础实践课。它的相关课程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专科阶段后续课程《应用写作》、本科阶段的《写作专题》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2006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的掌握; 2.文字教材的编写全面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音像教材的制作要做到形象、活泼,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尽可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收听收视录像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文字教材的预习,课后布置必要的思考题或作业。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 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建设中)、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460课程名称:实用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课程性质: 必修通识课程 总 学 时:36学 分:2 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实用写作》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用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学习实践类、校园文化类、求职就业类、行政公文类等应用文文体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用写作》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酽锕极額閉镇桧 猪訣锥顧荭。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用写作》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1 绪论 1 1 1 3 多媒体 2 校园篇:请假条、证明信、调查报告、学术论 文、消息、通讯、计划、总结、 10 1 4 1 16 多媒体 3 求职篇:求职信、个人简历、演讲词、申论 5 1 2 1 9 多媒体 4 职场篇:广告文案、合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函、 8 1 2 1 12 多媒体

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阅读和写作教学大纲》

《阅读和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 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教育专业的中专阶段的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200学时 (三)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课程设置总目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具有适应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一定的幼儿文学改编、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基本要求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语基础写作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2,总学时数68 四、学分:4 五、开课时间:第3-4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 八、教学目的:《英语写作》是针对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不同种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及基本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 九、课程内容: (1)文体:exposition, narration, description, argument, etc. (2)文体拓展方法:illustratio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making analogy, classifying and dividing the subject, repetition, etc. (3)基本写作技巧:ways of brainstorming, ways of beginning, ways of conclusion, ways of development, readership awareness, genre awareness, peer editing, peer respon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responding to teacher feedback, how to use dictionaries, how to search and mak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etc. 十、教学时间安排: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写作》课程教学大 纲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3000、0933001 课程名称:写作(1)、写作(2) 总学时数:40+40=80学时 实验学时:15+15=30学时(另见“实验大纲”)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传授写作理论(含传统与现代),指导写作实践,培养专业素质和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熟练运用写作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分析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讲授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写作四体”、“写作过程”和“写作技法”;讲授并训练写作的基本文体“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和“应用写作”四大类型。 学生应了解写作的特性,熟悉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能写出文风端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4.教学重点、难点 上学期,即《写作》(1)着重讲解写作“四体理论”,即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写作过程”理论,涉及到思维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下学期,即《写作》(2)着重介绍各大类型文体的特征以及写法,着重训练各大类文体中的基础文体。社会评论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应用文的实用性操作也是教学的难点。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当堂实验操作法、课后自我练习法等综合运用。

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训练为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以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辅。讲评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8年6月版 主要参考书: 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②张佐邦主编.《现代写作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 ③刘孟宇,诸孝正主编.《写作大要》(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④姚承嵘著.《写作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⑥张德实主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⑦尹德刚,周胜著.《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⑧康贻祥编著.《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⑨江少川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⑩江少川,张泽萱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训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其他 (1)关于本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严格按照《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试行)》编写,以“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为本大纲的教学体系,并注意运用“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成果”;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为非师范类学生,因此,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写作教程》中的“写作教学论”等章节未被纳入。在具体使用中应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写作新现象、新规律以及写作学的新理论,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写作技能的需要。 (2)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总课时为96,周学时为3。考核方式为“N+2模式”: 3≤N≤5,占50%;1为课堂笔记,占10%;1为期末考查占40%。 二、正文部分

歌曲写作基础教学大纲2016版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注:本课程大纲根据201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歌曲写作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歌曲写作中体裁、曲式、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巧,能够独立完成较高艺术水准的歌曲作品。并为《即兴伴奏》、《曲式与作品分析》、《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音乐创作能力,课程从简单一段式体裁歌曲入手至三段式复杂歌曲;课程注重谱例分析与实际创作并重,引入模仿写作的手段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以现场演唱的形式演绎学生作品,互动性强。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歌曲创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较熟练地掌握小型声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主题发展、词曲结合、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并能在分析和创作中运用各种创作技术。从而为分析、研究和创作中大 - 4 -

型声乐作品及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并逐次指定作业人员对其作品进行展示。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指定作业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伴奏、演唱三位一体的课堂表演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进度 - 4 -

- 4 -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歌曲写作基础》 朱敬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①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②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③马 辉《歌曲写作教程》,华乐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理论+实践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12 制定日期制定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应用写作》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实践性强,实用性突出,是本门课程的 主要特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写作知识和方法,获取必 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他们的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并为毕业作业写作做好充 分的知识准备。 具体地说,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应完成以下三项教学任务: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 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必须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选用 那些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 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在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光讲不练,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 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尤其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 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应用类文章的基本特征,大致了解应用写作的涵义 以及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途径。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绪言 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 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加强思想修养 二、积累生活经验 三、扩展知识 四、学习语言 五、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 第一节写前的准备 一、感知和发现 二、确定写作目的 三、选取材料 四、形成构想 五、编写提纲 第二节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四、初稿一气呵成 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二、改好表现形式 三、用原稿纸誓清 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三、主题的限定

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第三节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第四节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 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 二、 创意的整合 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 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材料 素材、题材 资料 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一、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获取 材料的积累 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一、 材料要确实 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三、 材料要有魅力 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一、 列举 二、 自然的顺序 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 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 五、 阐述的顺序 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 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 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 九、 习惯的顺序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 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 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 段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阅读云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基础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了专业英语的阅读与翻译技巧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教材,掌握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和英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一般科普类英语的文体,掌握科技英语浏览和阅读的基本技巧; 2.掌握科技词汇的一般构词和使用方法; 3.掌握英文正式书信和其他常用应用文的描述与写作方法; 4.掌握英文中图、表和曲线的描述与写作方法; 5.熟悉专业英语文体、阅读及翻译技巧。 6.熟悉专业英语文献的基本结构,如摘要、引用、时态、参考文献等,借鉴IEEE文献格式,掌握专业英语中写作的一般方法。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科技英语阅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科技英语阅读包括三个阅读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核心阅读内容(CRT)和一篇补充阅读内容(SRT)构成。每个单元附有大量的阅读练习,包括科技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翻译等。每单元4学时。 (1) CRT:Stampede on the Superhighway SRT:The Complete Survival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2) CRT:Traffic Technology Drivers to clear the road SRT: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3) CRT:Once and Future Landfills SRT: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三--五年级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大纲和内容安排

三——五年级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大纲 三年级: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各类修辞手法。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初步学习写游记和童话。 4.学状物类文章,能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在记事类文章中学习顺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学习建议: 1、有意识地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对于一些易错字音或字形,最好能够随时记录下来;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泛读和精读; 3、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总结阅读技巧,例如:能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近义词解释词语,能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大意,能够参考重要语句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4、要养成留心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5、老师指导过的作文一定要及时修改,改后的作文也最好让老师看一看; 6、从现阶段开始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古诗、成语的积累;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类广告专业、社会学类秘书专业及政治学类行政管理专业、管理类乡镇管理专业等其他有关管理专业、部分理工科专业等专业门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是本门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作业的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从本质上说,本门课程应为一门注重实用、讲求实效的技能型课程,强调学以致用,力求做到“教了便能学会”、“学会便能用上”,应是本门课程所依循的教学原则。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 总之,本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本门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72学时,共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学时的具体分配如下: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 1 概论 4 2 行政机关公文15 3 事务文书13 4 公关文书12 5 财经文书10 6 法律文书8 7 生活文书 6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文写作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畴:文秘教育专业 学分数:2 学时数:40 一、教学大纲讲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公文写作》是一门应用性专门强的课程,它以党和国家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要紧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政职权和实施治理的过程中公文形成与办理的差不多规律与方法。其内容具有政治性、综合性、规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文秘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行政机关公文与处理的差不多理论, 差不多知识与差不多技能,认识机关公文形成和处理的差不多规律,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体式稿本、行文规范、写作要求以及公文办理、公文立卷与归档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升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胜任工作需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习题、讨论及课外资料的查询、分析等方法来传授知识。教学手段要紧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外资料查询、分析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独立性较强,前期若能开设《应用写作》对本课程较有关心,学完该课程,对学生大四开展的毕业论文写作较有关心。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 岳海翔.公文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胡双宝.有用公文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公文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的含义,公文的产生与进展的差不多想讲;认识公文的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公文分类的意义,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公文名称。 公文概述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公文的分类与名称 第二章公文写作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公文写作的特点和公文写作的差不多要求;明确公文写作的一样步骤、方法以及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素养修养。 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 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体式的含义及文体特点;懂得并把握公文结构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在文面上的格式安排,了解并熟悉公文的外观形式及装订要求;懂得公文在写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文稿与文本的含义及其作用。

《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A01150 课程名称:大学写作 英文名称: College Writing 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 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 学分:1.5 适用对象:全校所有专业 推荐教材:夏秀、于瑞桓、陈晓洁:《大学写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1.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 2.(前苏联)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大学写作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文体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以便适应将来实际写作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入思考能力、清晰表达能力等的目的,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综合素质。大学写作课程的任务是全面地剖析写作过程,讲授各类文学文体的特点、写作要求和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写作训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过程的基本情形,纠正关于写作的种种误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必须首先正确理解写作,否则不可能找到进入写作之门的有效途径。 2.借鉴已有的文章,即要加大阅读量。要在阅读借鉴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借鉴成熟的文章建构方式和方法。 3.锻炼思路,提升思维水平。即要有意识地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只有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全面把握客体,才能准确反映其本来的面貌。 4.强化实践环节。既不仅要重视理论层面的知识讲授,更要重视写作实践,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写多练。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写作基础》教学大纲

《写作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写作基础(12TS1002) 课程学分与学时:2 分/ 32学时(课堂讲授18学时,实验实践14学时) 先修课程:人文素养 适用专业:特殊教育(听障)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特殊教育听障本科生的素质与能力基础课程,是根据听障生写作实际和特殊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学习本课程,使听障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能适应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懂得写作与自己的切身生活、做人处事的关系,重视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讲授 第一章写作基础理论(4学时) 第一节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二、学习该课程的要求 三、关于现代写作 1.现代写作的内涵 2.现代写作的特性及规律 3.现代写作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写作原理论及实践论 一、四体化一律 1.何谓四体

2. 四体化一 二、三重转化律 1. 写作内化 2.写作意化 3.写作外化 三、四环操作律 四、知行结合律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理论(4学时) 第一节应用文文体常识 一、应用文的概念和功用 1.概念 2.功用 二、应用文的发展沿革 1.发展的七个时期 2.举例分析 三、应用文的特点 1.价值的实用性 2.鲜明的时效性 3.格式的程式性 4.表述的简约性 5.读者的确定性 6.政策性与真实性 四、应用文的分类 1.公务文书 2.事务文书 3.会议文书 4.礼仪文书 5.传播文书

6.经济文书 7.司法文书 8.科技文书 第二节应用文写作基础 一、主题和材料 1.文章写作四要素 2.主题的含义和要求 3.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二、结构与文本模式 1.结构的含义、特点 2.应用文常见结构模式 3.结构的表现形式 4.应用文的结构原则 三、语体特征和语言特点 1.语体的含义和类型 2.文体与语体的对应关系 3.应用文的语体特征 4.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四、表达方式 1.叙述 2.说明 3.议论 五、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1.准备 2.构思 3.表达 4.修改 第三章应用文写作(10学时) 第一节申请书的写作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 (一)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人文学院新闻采编和制作专业的职业理论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能适应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懂得写作和生活、做人的关系,重视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质量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掌握写作基础理论及文学文体、理论文体等常用文体的写作要求,并用以指导实践,进行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具备较高的辞章修养和较强的表达技能,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结构严密,语言流畅,文理通顺,具有一定文采的文章。 2、结合各章节的单元要求,认真阅读范文和其他有关作品,加深对所学写作理论知识的领会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 3、明确写作基础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意义,增强写作基本功,为学好《新闻采访和写作》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了解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2)掌握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基本素质:生活素养 学识修养 人格品位 审美理想基本能力:观察能力 感受能力

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 2、能力培养要求:学习和培养写作者必备的能力。 第二章主题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理解“主题”的涵义。 (2)识别、辨析主题和课题、论题、标题等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并能解释说明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它能决定材料取舍,支配谋篇布局,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影响遣词造句。 (4)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确定主题的要求:明确: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实证的科学立场和艺术的审美色彩;集中:简明,单一; 贴切:能同材料完美有机地结合;深刻:能充分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 2、能力培养要求懂得提炼主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性质意义,理解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寻找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并能反复锤炼,开掘举深化。 第三章材料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理解“材料”概念的涵义,辨析和素材、题材、资料、文献等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2)识别文章中可能用到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材料:事实材料和观念性材料;个别材料和综合性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原始材料和转手材料的具体形态。(3)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材料的把握、使用,对于提炼、形成、表现、深化主题、传递文章信息,影响、制约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4)解释说明“观察”、“体验”、“调查”、“检索”等几种获取材料的方式方法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5)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文章材料的选择为什么需要以及怎样体现可靠、确凿、典型、生动、新颖等原则。 2、能力培养要求在写作实践中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处理好材料的取舍、详略、组合和联系等问题。

《阅读和写作》教学大纲完整版

《阅读和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课程类别:中专段必选课 适用层次:本大纲适用于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各方向 一、教学目的 1、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具有适应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一定的幼儿文学改编、创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要求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5.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7.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8.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二)写作 9.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0.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1.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12.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