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兴国之魂,铸就凝聚力量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个体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人们总是尽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价值追求去生活。同样,一个国家和社会也有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主导价值观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文化发展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维系中国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摆在重要战略位置,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明确指出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兴国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的高度。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在开放与包容中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一致性、方向性,也在尊重差异中凝聚共识,在包容多元中增进和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几个基本的概念。

(一)价值、核心价值的含义

价值在一般意义上具有两种含义。一是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二是在研究价值观上,主要指的是价值的哲学意义。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如果把“价值”理解为一般价值,理解为一系列观念形态的多元集合,那么“核心价值”就是这个多元集合中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因子,即对一个社会发挥根本性指导作用、能够影响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或价值目标。

(二)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所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诸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社会生活中在多种价值体系中居于统领、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全体国民或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循、自觉践行的主流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内涵丰富的价值观系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精神内核,它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光明日报》一版头条刊登了一个让人流泪的故事《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河北农业大学五名毕业生,十五年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的父母。《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之所以会如此感人,是因为他们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其人格是鲜活的、现实的。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谁都可以学、可以做的。可以说,他们的事迹本身就是一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科书。1996年10月1日,在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上学的李宝元继哥哥去世后也不幸因病去世,宝元的母亲邓桂云接受不了接连失去两个儿子的残酷现实,一口气吞下了一大把安眠药。那段日子,宝元的父亲李维贺至今不愿回忆,每次回想起来都像刀子剜心一样疼,一家四口,转瞬间只剩下了两位白发人。宝元虽然不幸去世了,但他的河北农业大学的同学们没有忘记两位老人。“15年前,毕业前夕的一个晚上,班级里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

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来,也让人们看到了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在同学们的来信鼓励和汇款资助下,李维贺老两口坚强地面对人生。那些年,为了给两个儿子看病,李维贺一共借下了7万多元的外债,几乎借遍了全村300多户人家。他有一个账本,上面清楚地记着借钱人的姓名、钱数。在他的心里,欠债还钱必须说到做到,这是他对乡亲们做出的庄严承诺。“这笔债要不还,从良心上是说不过去的,到什么时候都得讲诚信。”十五年时间,李维贺坚守着自己欠债还钱的承诺。2011年春节,他终于用自己的诚信还完了所有的欠债。

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在天边,而在你我的生活中,我们欣慰,中华史册上记载的醒世恒言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响亮,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导向更加鲜明。“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对待自己的老人那样对待别人的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别人

的孩子,这种朴实的理性和自觉,千古流传,在新的时代更新生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我们感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今天,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在完善。牛树起、杜彦敏、李景刚、时翠平、祁业凤,这五名当代大学生,他们也有生活的压力,也有家庭的负担,然而,

十五个春秋,一年又一年,增长的是思念,不变的是守约,付出的是真情,收

获的是信念。这承诺,是两代中国人之间的真挚关爱,是守望相助的古训新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马克思曾经说过,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的提出就是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和对时代诉求的积极回应。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不仅引发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人们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人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足、道德失范等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人们面临各种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面对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面对种种新的考验,我国大力提倡对社会主流价值进行重整和构建,这就迫切需要树立一个既能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又符合时代潮流,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就社会整体而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马克思主义能不能继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用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怎样认识和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怎样认识和看待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有一种科学理论的明确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着眼于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全面总结思想道德建设经验而作出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中国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如果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了社会,个人的理想目标等只有在与社会的理想目标等相协调后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理想是统一于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中的,因此.我们应该把个体的理想追求与共同理想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目标融进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之中,这样把二者辩证的统一起来,在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博弈中,实现互利互律,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的追求目标的实现,这样的价值目标是社会成员认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表明新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不移的决心,也抓住了理想的特性。理想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只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共同理想就一定能实现。当代中国人通过为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又是一致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爱国主义不仅表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体现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而且在“苟利国家生

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得到完美的诠释。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翻开中国历史看一看,历朝历代,多少爱国将士,用他们伟大的一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榜样!而我们当代的爱国主义,又具有更强的时代精神,更高的壮美境界!随便举几个事例,就可以令我们为之感叹!就拿长征的两个数字来说吧。

第一个数字: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有多少人呢?有30多万!可是两年之后,到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的时候,一清点人数,还有多少人呢?只有三万人了!长征的路,是红军用鲜血和头颅铺成的啊!

第二个数字:

我们江西赣南有个兴国县,县里有个烈士陵园,陵园里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碑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红军烈士的英名,有多少呢?一共有35 200人。这35 200人中,在长征中牺牲的有多少人呢?13 000人!兴国是个小县。光是这个小县,就有这么多红军壮烈牺牲!就光拿兴国红军在长征中牺牲的13 000红军来说,长征的路程是25 000里,就是12 500公里,那就是说,长征中,红军每前进一公里,就倒下一个兴国县的红军!这是多么壮烈的数字啊!红军长征和万里长城一样,它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世界文明的顶峰,它使全世界人民世世代代为之震惊、为之敬仰!它为我们留下的精神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国之情,这是人们历经千百年陶冶出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对祖国深沉的爱、真挚的爱、纯厚的爱,这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怀。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也是女的,毕业之后去求职,一个外企,一家意大利的公司招人,她就去应聘了,应聘了之后选中了,面试的时候,这个外国人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本公司的利益和你们贵国的利益发生矛盾,你会怎么办?这个女孩子就想当然了,你不是考我吗,我就对付你。她说:“我既然进了公司,我当然以公司的利益为重。”这句话从一般的道德判断来讲,她不那么爱国。就像这位网友提的,精于算计,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职位来算计出这么一个答案来。她算计出这么一个答案来之后,这个公司理所当然的不会用她。但是公司很清楚,你的国家培

养了你20多年,你今天为了一个职业,你就会背叛国家的利益。你到我们公司来,任何一个小的引诱都可能把你引诱走了,我当然不能用你。这个女孩就落选了。我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的前途做各种算计不是坏事。因为这个社会有许多东西逼他,你非得为自己着想,如果变成“傻瓜”一样的,那就悲哀了。所以要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最大的成就。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就曾提出:道德和文化品格才是一个民族的基石。荣辱观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道德基准。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行为规范,道德要解决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奉献与索取的关系问题。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中国古代先贤所强调的“荣义知耻,德之大端”,就说明荣辱观的树立在道德建设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同样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因此必然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内核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括提炼,是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实基础,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精神内核,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具有数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成为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国家。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与国家社会现实相结合,指导我国人民解决重大问题,完成历史使命。而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文化、观念也大量涌入,进行着交汇与碰撞;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巨大挑战。如果缺乏坚强的价值信念和有力的价值引导,这些思想就会侵蚀人们的头脑,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威胁社会的和谐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中华民族未来前景的重大意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具有坚定的价值信念,才能抵御不良文化、观念的侵扰和腐蚀。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我们国家在任何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都能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力量。身为炎黄子孙,不论身处何地,不论相互之间有着何种背景、经历等方面的差异,都无法改变我们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气质。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仁爱、礼义等传统观念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在每位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这些有着深刻底蕴的文化观念是最为重要的民族文化标志,也是所有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身份标识。爱国主义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存在,中华民族才能够在各种苦难之中巍然屹立,历经劫难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生生不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为中华儿女提供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纽带:随着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炎黄子孙也更多地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也许,如今的人们较以往有着更为多元的个体特征,但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气质,却是为大家所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爱国主义等中华文化精髓就如血缘一样,连接着所有同根同源的中华同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本质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世界的发展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蓬勃、迅速。知识化、信息化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现代国家的竞争已经演变成知识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谋求优势地位的主要途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抛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知识、经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而全球经济的纽带让所有国家在相互之间结成深度的经济联系,并且不可避免地卷入国际竞争之中。这种联系和竞争,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占据知识、技术的制高点。改革创新充分彰显了当今世界的时代气息,将为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注入活力与魄力。改革意味着能够吸收、采纳、学习一切先进的知识、技术、文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和国际竞争之中。创新则要求我们勇于开拓、勇于进取,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我国不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要引领世界的变革,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改革创新已经深刻融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之中,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经济、军事等物质领域的支持,更需要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的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伦理美德与现代公民道德相结合的伦理价值观念体系,旗帜鲜明地指明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道德价值追求,为社会成员作出道德判断、选择道德行为提供价值依据和具体的原则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有助于培养具备高尚人格和道德理想的社会公民。培育公民道德、增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感是构建、维系良好社会秩序,优化社会道德氛围的重要工作。我国近来所出现的公共道德事件更是显现出社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扬弃和精

炼概括,又融入了公民社会的道德要求,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引领。只有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国家公民,才能完善公民社会的道德建设。形成健康的道德风尚,将促进我国社会正义的实现,为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五、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说到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在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并首次将其写入具有指导地位的中共中央全会文件,这是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重大创新。公民的社会公德状况,是一国国民精神面貌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1995年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社会和道德危机。”当代西方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遇到令人担忧的道德问题。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自古格外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但是,我们既要为已有的辉煌道德成果而自豪,也要正视目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一些领域和地方道德严重失范,如: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模糊;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常有发生;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屡禁不止;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成为时尚……这些“缺德”现象,严重损害着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更妨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那么,如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呢?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要对广大干部群众的价值观、价值追求进行教育和引导,防止一切危害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干扰。加强领导,形成社会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统帅和引领各种价值观念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

(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充分调动各种宣传舆论力量,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作用以及行业组织、民众自治组织的辅助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广大人民群众感知、认同和接受,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努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方法、新手段,为在全社会形成思想共识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努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力加强诚信建设,通过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使诚信美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一个月前,一个令人心寒的“小悦悦”事件在全国各大媒体上被广泛传播,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带着世人的冷漠安静地离开了人世。“小悦悦事件”引发舆论的沉痛反思,人们有发自内心的刺痛和疑问,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让人变得如此冷漠、冷血,道德被搁置,良善被嘲弄。我们或许不得不直面残忍的现实——人性冷漠、心灵麻木、道德滑坡已经是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这个有着优秀道德传统的民族和国家,目前确实缺少高昂的道德底气。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难道还有上个世纪鲁迅笔下的看客吗?当年鲁迅弃医从文,在他的笔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疗救看客。但不幸的是,鲁迅的这一愿望至今依然没能实现,疗救看客的教化依旧在继续。

在一些人看来,不害人、不做亏心事就是遵守道德,对他人的疏离、

麻木、冷漠则与道德无关,是某种现实下的无奈。这样的想法充满自私和自以为是,是对道德责任的自动逃避。“小悦悦事件”经由媒体传播后,已经广为人知,也受到了海内外华人的重视。而在中国国内,此事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道德反思热潮。毫无疑问,两名司机肇祸逃逸的不负责任行为,以及那18名路人见死不救的表现,都应该受到谴责,而见义勇为的拾荒阿姨陈贤妹也应该受到表扬。

“两岁女童被车碾轧,18人路过无人救”事件发生后,引起外国媒体关注。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小悦悦事件不仅在中国国内,在全世界都触动和激怒了数百万人。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对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而言,“幼童掉到井里,要不要拉一把?”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看日本如何报道评论小悦悦被碾十多人无视的事件,日本人这样说道:“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日本许多的电视台都在播“中国小悦悦事件”。朝日电视台在时政节目中,用了2分钟的时间,还制作了不少图板,来解释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到的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看了令人深思。新闻节目的题目是“中国人无视被碾女孩”,节目主持人惊讶的表情,加上“冷血”两个字,说明了一般日本人对于这一事件的感觉和看法。节目主持人说,最后还是有一位善良女性来救了这一位孩子,也许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份善良还没有磨灭。

数位嘉宾认为,中国社会过于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建设,才导致“小悦悦悲剧”的发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光有金钱是不行的,更需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各国人民尊敬的国家。

孩子作为没有足够自我保护能力又很容易受到侵害的弱势群体,尤其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保护。这对孩子的保护不仅仅是在道德良知方面的共识,还应该在法律制度上予以确认。比如说,肇事司机碾倒小悦悦是否要比撞到一个成年人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小悦悦的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义务是否要承担责任?来往路人见死不救是否要担责?这些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并无具体规定。当让法律是必需的,却并不是万能的,一个有爱的社会才能是和谐的社会,没有爱的法律只会造成强制和抵触。虽然小悦悦的死要我们反思法制漏洞,亡羊补牢。但除法律外,我们更需要补救的,恰恰是我们那“冷漠的灵魂”。

“见死不救”,在更大的层面上叫做“见危不助”。目前,在刑法典中规

定见危不助罪的国家主要集中于欧洲大陆。欧洲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据学者统计,有超过20个国家规定了见危不助罪。对于一般的人来讲,“见危不助”明明是一个道德问题,怎么能用刑法来规范呢?不过,欧洲的法学家们认为,在现代社会,国家的任务不是惩罚一种不道德的思想观点,而是要惩罚“对个别成员或法律共同体造成危害或危险的行为”。认为见危不助有害,是因为不进行救助会使伤者失去获救的可能。因此,“延误成功避免危害的实际机会”便是立法惩罚见危不助行为的“刑事基础”。对于更为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也立法来惩处见危不助,

但这样的法案仅有少数州推行,未发展到全国。大多数美国人坚持认为,非特殊情况,人们不负刑法上的作为义务;道德义务并不必然产生相应的法律义务,即使他人正面临生命或健康危险,即使救助行为不会给救助者或他人带来任何损害或危险。

法与道德间的关系不能任意模糊。正如学者秦晖在评论汶川地震中“范跑跑事件”时说的,(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老师范美忠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自己率先跑出教室,不顾学生安危逃生。这一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范美忠这样解释自己的思想:“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也正因如此范美忠所在的学校对其发出解聘。作为追求自由的个人,和站立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范美忠和范老师显然面对着不一样的道德评判。)“正当”与“善”不能互为否定,“小人”“恶人”也不能混为一谈。如果这18路人确实被证明是冷漠,我们可以谴责他们是“小人”,但却不能说他们是“犯了罪”的“恶人”,因为法律并没有规定他们必须救人的义务。事实上,在立法方面,目前也确实未到要新设立刑事罪名的地步。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还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只要问题都解决好,“见死不救”自然会少起来,“见义勇为”多起来。把道德诉诸于法律,这是忽视道德基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唯法思维,只会造就一个更加冰冷的社会,道德问题必须从道德本身入手。痛恨冷漠,谴责冷漠,这是应该的,但愤怒的火种不能烧过了界。提倡“人人都是雷锋”没有问题,但要是强迫每个人都成为“雷锋”,那社会只能成为一个乌托邦。

希望小悦悦事件为我们找到道德暴跌的“底部”,让麻木的人们不再对道德盲目“看空”,以实际行动挽救道德“崩盘”之危。政府也要积极“护盘”,要通过网络、媒体、社区、学校等展开道德教育攻势,加大道德构建的投入,对社会各因素造成的道德缺失从教育上进行“补仓”,为人们提供道德实践相关的法律、经济和技术支撑,引导他们自觉参与道德实践,从

而使道德“熊市”反转为道德“牛市”,为经济发展提供道德拉力。例如参照美国的经验,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中,启动一些技术性的知识培训,搭建一些培育公民应对危机能力的平台。

从目前对于小悦悦事件的反思力度来看,整个舆论已经完成了一次道德启蒙。我们不断告诉自己,一旦遭遇类似事件,我们每一个个体都责无旁贷,理应担负起我们的道德责任。当然中国社会也不乏乐于助人、勇于助人的好人好事,近一段时间以来,从“最美大妈”薛明秀伸手接不慎从四楼窗户坠下的84岁高龄的老人,到“最美女孩”余书华口对口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到“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地用双手接住10楼坠落的2岁女童,再到“撑伞仙女”暴雨中为行乞的残疾大爷撑伞而淋湿自己半边身子,无数平民英雄的义举让我们明白,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仍是社会主流,基本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标准一直存在,我们的社会仍然充满着阳光和正气,无私帮助别人的人终究会得到公众的称颂和敬重。在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传统美德虽然遭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却是越发坚韧和顽强,它正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善行不分大小,好人不分长幼。从小事做起,从小我做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要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参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只有根据不同特点分类进行教育引导,汇集全民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使之真正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行为规范,发挥实际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我们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力量、提升素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认识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得政府与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得价值取向,也就就是共同理想。切中利益得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得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得利益诉求与价值愿望。 党得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得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内核最高抽象,党得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慨括为“三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与谐、文明,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建小康、促进社会文明与谐得光荣使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与深刻内涵,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表述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与谐”,这8个字,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得发展目标,已经写入党章与宪法,反映了党、国家与人民得共同意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光明愿景,就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字,既就

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得人类共同价值准则与理想社会目标,又就是我们党与国家始终追求与奉行得核心价值理念,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得价值导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得底线伦理,就是作为价值主体得每个公民所应遵循得根本道德规范,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抓舆论引导,二要抓学习提高,三要抓实践养成,四要抓文化涵养,五要抓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就是高高在上得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公务员为群众办好得每一件实事,就是敬业得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得每一件商品,就是诚信得代言;瞧见需要帮助得人热心上去搭把手,就是友善得暖流……每个人都就是道德建设得奉献者,也就是道德风尚得受益者、作为城市文明创建一份子得我们,更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积极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市得工作中,让我们得城市更加美丽。 总之,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项复杂得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会融合,协调发展。 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得时代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得主动参与,从人们思想得共鸣与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得强大正能量。如何在多元思想得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释?继承了中华文化哪些优秀传统?反映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0篇完整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资料?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必须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此刻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此刻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资料,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也能够说,富强、民主、礼貌、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目标。 透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务必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构成思想共识,团结不一样社会阶层、不一样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透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持续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也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务 必坚持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他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到兴国之魂

从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到兴国之魂 2012-05-12 09:28:39 来源: 光明网(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此前,我党曾先后提出了“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四者联系起来,表明了我们党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治国理政方略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笔者把“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兴国之魂”简称为“兴国四宝”,并对它们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979年,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后国内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此后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这一点,并且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把四项基本原则提到“立国之本”的高度。 立国之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国的根本,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以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它自身也在发展,现在表述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项基本原则之所以是立国之本,是因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他们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巩固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离开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就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走歪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后,党的十三大提出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1998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把改革开放提到了“强国之路”的高度。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对外开放,就是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兴国之魂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都在生活在中国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经历长起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引导着和保证着吗民族持久的生生不息向前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奋斗目标,使我们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更快更好,这些就是我们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呢其实很容易理解的“富强就是民富国强,是社会之一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前提和基“民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体现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的价值追求,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更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和谐”是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个领域及其内部最理想的关系状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语文化发展所追球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人民素养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置之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的目标。“自由”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生成的基本前提,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公正即公平正义,这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最佳状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的取向。“爱国”是一种情操,是我们的祖国走向辉煌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敬业”是种责任,也是一种爱国爱家的体现。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格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格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富强国家富强是民众幸福的最可靠保证。 民主实行广泛民主,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的斗争”。 文明讲文明的人越多,这个国家也就真正地文明起来了。 和谐要和谐,不要斗争;谋和谐,不谋纷争;求和谐,不求私利。 自由没有社会自由,无异于困守危城。 平等平等不是别人对你的施舍,打破不平等必须靠自己努力。 公正端平一碗水不难,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很难,但很值得。 法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治的国家终究是乌合之众。 爱国中国值得我们爱,爱国是我们自发的情感。 敬业在家孝亲,在外敬业,这是做人的根本。 诚信诚信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受欺骗。 友善以友善的心接人待物,以平凡的情连接世界。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对人们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产生导向作用。 当我们追求的目标或自我的认定改变时,人生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 一个人的上进心与之成就决定人生价值。 管理是一种客观职能,它取决于任务,也取决于文化条件,从属于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P·德鲁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做人最重要的是品格、态度、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任何事都要自己亲历才能体会人生的喜怒,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关键是看其有无廉耻之心,其次是看其成就的大小。 为工作烦恼的人是由于在不当的时间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的做出的错误的定位。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短短人生,只有知足,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活出快乐! 人生价值观相投,文化程度相近,家庭背景相似的恋人,其爱情路上会少坎坷,多幸福。 爱是精神的化身,它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让我们更有人生价值观,更有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是来自他自己的生活历练,所拥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处事态度而拓展延长。 时间可以让人忘记原以为不会忘记的事物,可以疏远自己曾经最亲近的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融汇了理想与现实、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整体。

第三课 诚信: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铸就兴国之魂 ——诚信: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一、设计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授课题目 诚信: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三、教前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失信现象严重,诚信普遍缺失,小学生尚处于对事物的认知时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铸就兴国之魂》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我们诚信,提高我们的诚信意识。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诚信之花永不凋零。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是为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诚信与失信带来的不同影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是非明辨能力。(为什么) 3.引导学生将诚信切实落实到学习生活中,培养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成一种习惯与品质。(怎么做) 五、教学重难点 1.诚信的含义与重要性

2.诚信的重要性及如何将诚信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六、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关诚信的故事或事例揭示诚信的含义与重要性; 2.课堂讨论法:学生分组自由讨论,表明自己对诚信的见解;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的诚信意识。 七、教学过程 诚信之花,永不凋零 (一)故事引入(动画播放):商鞅立木取信(5min) (文字译):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向国人宣布,能搬者给予五十金。终于有个胆大的人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立马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实施。 提问:为什么变法能在商鞅“立木”后顺利实施? (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进入上课状态;同时引出课题,有一种礼貌叫诚信,请同学们不要忽视自己的诚信档案,老师予以讲解诚信档案) (二)小组讨论:什么是诚信?(5min) 各组自由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初步自主概括其所理解的“诚信”的含义)

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教案

发扬光大民族精神4.2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发展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在全而建小康的新阶段,)能力目标:(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重难点:)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1 教学重点:(神。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知:感受民族精神 1.教师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学生齐唱国歌。 2.设问:国歌反映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导入新知。 (二)设疑自探: 1、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自读教材102--105页内容,并尝试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2、师归纳补充为本节的“自学提示”: (1)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作用?2 (. (3)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4)当代中国,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 (三)解疑合探:

1、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组长做好组织和分工,确保人人有事做。 2、教师出示展示评价分工: 3、教师对重难点做适当点拨: (1)搜集体现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体会伟大的民族精神 源流远长的伟大中华民族精 名言名句历史典故体现精神民族精神 核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端午节祭屈原、爱国主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林则徐“虎门销烟” 汗青爱国团结统一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炎黄子孙的由来、主郑成功收复台湾、义爱好和平张骞出使西域、和为贵,与人为善.郑和下西洋四海之内皆兄弟勤劳勇敢愚公移山、大禹治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自强不息红军长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如何实现中国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方位发展,中国梦已然成为历史框架下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理论方针的指引下,中国梦又以它深刻的精神内涵散发出独具特色的时代光辉。 说到底,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是梦的实践者的主体。诚如歌里的声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每个中国家庭,每个中国人,都与中国梦息息相关。 那么,中国梦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方向,它是一种力量,它更是一种信仰。怀揣着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我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希望看到祖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希望看到和谐社会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希望看到中华文明灿烂光芒的独标高格,希望看到个人价值更加自由地全面发展,我们有更大的激情去做好这个梦,去奋斗一个生机勃发的明天,去创造一个民族更加光辉的未来。 而要一步步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中国之梦。无疑,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好远,我们要做的还有好多。 放眼国际风云,有的国家运筹帷幄,有的国家举重若轻,有的国家大智若愚;有的国家水深火热,有的国家风雨如晦,有的国家举步维艰。然而中国无需妄自菲薄,更不必志得意满,而是要在中国梦的指引下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用东方大国特有的气质与自信去书写一个大国的风范。 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清楚中国道路,坚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凝聚中国精神,弘扬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我们要发扬中国力量,铸就不可战胜的新生代力量。 中国道路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之一,近百年来,在一代又一代的党的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逐步完善发展,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八荣八耻,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无不凝聚着领导人的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历史的选择告诉我们,唯有坚持不懈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为此,要做好长期努力不懈奋斗的准备,各层党组织及干部队伍要有良好的作风,每个人亦要处理好各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全方位协调好,中国梦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中国精神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之柱。千百年来,华夏民族作为龙的传人经过了百折不挠的锤炼,铸就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反对民族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表现出了不畏强暴,前赴后继,坚贞不屈的民族品质。所以,作为一个大写的中国人,我们要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去坚持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这强国之魄终会燃放民族之火,给我们光明和可靠的未来,一切,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中国力量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如果劲儿不往一处使,谈何建设与发展?而在利益格局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都在生活在中国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经历长起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引导着和保证着吗民族持久的生生不息向前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奋斗目标,使我们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更快更好,这些就是我们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呢?其实很容易理解的“富强就是民富国强,是社会之一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前提和基“民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体现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的价值追求,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更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和谐”是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个领域及其内部最理想的关系状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语文化发展所追球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人民素养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置之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的目标。“自由”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生成的基本前提,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公正即公平正义,这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最佳状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的取向。“爱国”是一种情操,是我们的祖国走向辉煌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敬业”是种责任,也是一种爱国爱家的体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生存之道,立业之基。“友善”是一种品格,也是对人的态度,是净化社会风气,密切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道德力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准则。 在生活中,有许多活的例子,像一生清廉爱国的知识分子,朱自清,在困境中不丧失,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的爱国,像让千百家感受公平与正义的,模范法官陈燕萍,办案认真负责,审理的3000多起案件,无一错案的公正,像李群苦找顾客7天,只为还两块钱的诚信,像和谐大家庭一(4)班的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和谐,像……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所以我们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美婷

第五单元第二课 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全面建小康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和“三步走”战略;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确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民族精神”、“三步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状况,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2.教学重点: (1)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难点: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三)学情分析 由于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人生观、世界观处于萌芽状态,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需要加强责任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九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懂得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大事,因此,要尽可能地从具体事实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去懂得道理,去感悟知识,去体会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文化建设宣传口号

文化体系建设宣传标语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3、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4、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5、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7、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8、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9、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10、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11、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3、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5、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6、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17、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18、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1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20、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22、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5、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6、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8、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9、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0、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2、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33、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当前,国内社会思潮多元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紧迫。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真理性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开放的“体系”,更在于它是“核心”,是基本,是主心骨,是精气神,是国之魂。 如何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众说纷纭的焦点。我认为,要正视以下七大矛盾。 第一,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先进性和包容性统一起来。 第二,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

第三,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把科学清晰与适当抽象统一起来。 第四,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把革命性和道德性统一起来。 第五,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不宜“局部生病、全身用药”。 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紧迫、实在的课题,就是建立我们自己的、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伦理”,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抑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促进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形成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不在这个方面对症下药。 第六,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有压力驱使人付出,也要有动力诱导人获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切中利益的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的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慨括为“三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和谐、文明,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建小康、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光荣使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8个字,是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已经写入党章和宪法,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愿景,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

观中居于统领地位;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字,既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又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追求和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是作为价值主体的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抓舆论引导,二要抓学习提高,三要抓实践养成,四要抓文化涵养,五要抓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作为城市文明创建一份子的我们,更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积极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会融合,协调发展。 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主动参与,从人们思想的共鸣和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如何在多元思想的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从国家、社会、公民三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 ——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2014年9月26日星期五 刘文嘉 65年,历史江河奔流不息。 从天安门广场的开国礼炮鸣响时起,中国就一直在被西方困惑、怀疑、警惕的目光打量着。 65年,这个大国沧桑巨变,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类发展指数上升最快的国家,既保持着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又在迅速革新完善着民主法治制度、教育科技体系。它成为世界新兴力量的象征,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为什么能? 答案是: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支撑着这一切的“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是兴国之魂,这是强国之魄。 爱国主义:传承民族血脉 爱国传统源远流长,数千年以降,让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绵延不绝,万川归海。 它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对华夏疆域空间的守护,对民族独立、自由、尊严、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它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度,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抱负,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襟,亦是“恨不抗日死”的血性,是“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梦想。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根脊梁,在65年共和国历史中更显分量。这条血脉,一直传承到今天。 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会战,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铁人队伍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桶提运水开钻,硬是在东北荒原上竖起了钻机、打下了油井,纾解了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朴素口号,至今仍回荡在东北大地。 70年代的中国航天事业,以戚发轫、孙家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政治运动频繁、个人境遇跌宕的情况下,克服了连正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都没有的困难,终于放飞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让世界惊叹“中国人过去被大大低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仅塑造了航天人,还成为激励整个中国社会奋发图强的动力。 65年,一个大国和平发展。一个个时代先锋、英雄楷模,他们的精神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为爱国主义的浩荡春潮。正是爱国主义,将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活力、创造热情、创新能量汇聚起来、发挥出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力量。 新世纪,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一系列磨难,一个全民参与、众志成城、生死守望的中国社会,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让中国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凝练,让中国力量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彰显。 恰如汶川地震后俄新社播发的评论:“一个总理在两个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元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拥堵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65年,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在于精神。

治国名言100句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014.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020.用好手中的权力靠的是责任,带好身边的人员靠的是品行。 021.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022.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学习,清清白白为官。 023.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024.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5.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026.拒腐蚀永不沾,牢记“两个务必”;除私心为民众,甘当人民公仆。 027.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028.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9.清正廉洁无所畏惧,坚持原则人心凝聚。 030.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031.官为轻,民为重;权为轻,责为重;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 032.位不必尊显,期于无负国家;功无须丰伟,要在全意为民;才毋望八斗,重乎勤勉力行;德勿求皆碑,惟有不懈修身。 033.做事当于世有益,为人应求心所安。 034.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 035.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为民近乎忠。036.立党为公贵在公平公正,执政为民旨在民富民安。 037.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 038.与民同乐乃万乐之本,为民办事乃万事之先。 039.矜持规矩,慎作方圆。 040.党心是旗,民心是尺。 041.心诚不在酒宴盛,事实何须文墨多。 042.官以廉生威,人以德立身。 043.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当贪官遗臭万年。

《兴国之魂》读后感

提升自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兴国之魂》这本书系列的向我们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践行和意义。读过此书之后我深刻理解了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价值体系、我们党员要如何做才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个人而言,读此书,既坚定了我忠党、爱国的信念,又指引我在工作生活中的奋斗方向。具体感悟有以下几点: 在个人信念、理想方面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更是提高个人素质,提升个人品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指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了我忠党爱国、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提高了我勇做表率,敢于实践的决心;增加了我生活工作中的实用技巧。 在工作方面的感悟提高。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勤业精业的业务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我们青年人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既要做到会干活,干好活,还要学会会干很多活,不断提升自己,做到“一专多能”;工作中厉行节约,创造低碳工作环境;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向榜样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成为榜样为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有事业心的员工是公司成功的保证,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在生活方面的指导意义。首先,信义为先。就是做到诚实、不疑、不欺,诚是人内在的德行,信是诚外在表现,诚于中,必信于外。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应当信义为先,先义后利;其次要待人于善。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人交往中抱着学习、平等的态度坦诚相待,才能受人欢迎,更有益于团结和工作的展开;最后,学会宽容和理解。宽容的前提是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多做换位思考,才能化干戈为玉帛,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 对个人身体素质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践行,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创建好和谐社会,切实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搞好学习工作,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就必须要有一副好身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有一个好身体才有条件更好地创造价值,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活动,带头实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者、优秀带头者和忠实执行者。 《兴国之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直观生动的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对现实生活和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会根据要求,做好在个人内在素质的提高,积极在学习和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带头者的作用,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最高愿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努力争取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是我们的崇高目标。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辑。这种价值观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但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

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4.2 《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第102~109页。 (二)教情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全面建小康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和“三步走”战略;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确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民族精神”、“三步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状况,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2.教学重点: (1)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难点: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三)学情分析 由于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人生观、世界观处于萌芽状态,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需要加强责任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九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懂得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大事,因此,要尽可能地从具体事实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去懂得道理,去感悟知识,去体会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民族精神,兴国之魂;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发展 【情境体验活动 1 】感受民族精神 1.教师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学生齐唱国歌。 2.设问:国歌反映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3.学生回答。 【自主探究活动 2 】探究民族精神的内容及意义 设计意图: 列举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及事迹……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