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B .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C . 《老山界》一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 《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

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祈祷督学

B . 思量墙璧

C . 惨白阻塞

D . 戒尺溜冰

3. (2分)下面句子中选出的词全是表示动作的一项是()

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A . 亲手栽屋顶

B . 栽绕爬

C . 紫藤窗口屋顶

D . 如今一直爬到

4. (2分)句中划加线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本文详写和略写巧妙搭配,使得文章浓淡相宜,错落有致。

B . 进一步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C . 可视电话使得你和远方的朋友虽天各一方,却交谈甚欢,如近在眼前。

D . 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5. (2分)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选出对三幅画和三个“○”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自己总结出的人生教训和悔恨。

B . 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一生不懈追求的理想。

C . 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一生的写照,三幅画是过程,三个“○”是结果。

D . 三幅画和三个“○”形象地告诉人们:遇难而退,将一事无成。

6. (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 .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 .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D .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7. (2分)读课文《最后一课》,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________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②画眉在树林边________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③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的气氛。

④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A . 何况委婉严厉奇怪

B . 况且委婉严肃奇怪

C . 况且宛转严肃诧异

D . 何况宛转严厉诧异

8.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时候,路野对画画只是信笔涂鸦而已,现在竟成了一个著名的画家。

B . 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谜”、“书呆子”。

C . 他既然不愿意多说,一定有他难言之隐的苦衷,你应该多体谅才是。

D . 这一番话犹如晨钟暮鼓般一直警醒着我,催我奋发,催我前进。

9. (2分)读课文《金色花》,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 . 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 . 赞美孩子的可爱。

D . 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10. (2分) (2019八上·天台月考) 阅读,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对下面这段话的批注,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慣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A . 烈十暮年,壮心不已。

B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D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 (2分)下面各项中对修辞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运用

了比喻,生动写出了人们只要牢牢记住母语,就能激起爱国意识,团结起来,从而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B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两句话里运用了排比和夸张,写出了安塞腰鼓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力量之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 .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运用拟人,赋予国旗以“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的情态,生动写出了挪威国旗在风中飘扬飞舞的样子,表现了斯科特他们当时失败的沮丧、痛苦。)

D . 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良方。(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爱国情怀的赞美。)

12.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截至3月31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B . 中国在未来10年中能否继续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

C . 最近,西方国家以防止不让叙利亚发生人道主义灾难为幌子,开始谋划制裁叙利亚。

D . 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蒲、采百草等习俗在温州民间广为流传。

13. (2分)划线字字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耸立(惊动)深渊:(深水)

B . 崩塌(倒塌)息怒:(停止)

C . 横溢(更加)豁然:(开阔或开通)

D . 落幕(衰败)泄漏:(发泄)

14. (2分)下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 宛转操炼有趣胳膊

B . 早晨心谎温和纵身

C . 漂亮绿色皱边发奖

D . 视查柔和感谢钓鱼

15. (2分)对《音乐巨人贝多芬》中“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来人胆大妄为,竟然无所顾忌。

B . 作为音乐巨人很傲慢不愿让人来访。

C . 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都以为贝多芬很可怕,很难接近,有人来访他很吃惊。

D . 来访的人很勇敢。

二、填空题 (共7题;共26分)

16. (2分)《蜘蛛》同步练习作者________ ,________国作家。

17. (3分)阅读《白杨礼赞》,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①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

②白杨树自身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

③白杨树内在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

18. (8分)下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①我本来打算乘那一阵喧闹偷偷地遛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我们必需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槛狱大门的钥匙。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19. (2分)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在横线上再续写一个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

例句: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仿句:________,________。

20. (4分)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________

②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________

③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________

④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________

21. (2分)(2018·淮安) 年级举行汉字书写比赛,下面是主持人一段结束语,其中两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修改。

同学们,写字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①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写字水平;②也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出一手美观的汉字。

修改①: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

22. (5分)《背影》作者着力刻画了父亲怎样的一个“背影”?

三、语言表达 (共3题;共16分)

23. (6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喧哗喧闹吵闹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土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②观察检查视察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③严肃肃静严厉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的气氛。

④惊奇惊异诧异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⑤后悔懊悔懊恼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________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⑥责备责怪谴责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

24. (5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矮胖老师继续用黑板刷轻敲课桌,以镇压教室里的嘈杂声。“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

②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现在,我就请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来,用不着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画圆和三角形……”

③简直要让人笑破了肚子,几何课竟变成了图画课!

④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转眼间,只见男女同学轮番走上讲台。

⑤可是,大家哪里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和画三角形?笑得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⑥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请概括这六个自然段叙述的主要事件。

25. (5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中从敌我两方面议论我军取胜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7题;共26分)

16-1、17-1、

18-1、19-1、20-1、21-1、

22-1、

三、语言表达 (共3题;共16分)

23-1、

24-1、

25-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内容透析全套

《最后一课》内容透析全套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最后一课》,即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二)谋篇立意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2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点,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这是小说的中心部分。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得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第24—29自然段):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的精神。(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1.巧妙的叙述角度。本文写的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切入的角度却很巧妙, 作者在构思上下了一番工夫,他选择了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那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心理变化的过程,间接地写出沦陷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2.描写生动,细致人微。本文精心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这篇 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如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却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义,发人深思。对于小弗郎士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准确的抓住了一个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了小弗郎士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小弗郎士性格及其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从贪玩不想学习到为过去没好好学习而懊悔,再到专心认真学习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韩麦尔先生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的,以此来表达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3.烘托和重复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烘 托”和“重复”的手法。为了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通过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和到学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景象。这些不平常的情况,就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同时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这句话像珍珠一样贯穿全篇连成一线,光芒四射,从而加深了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借鉴: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选择了一个 足以表现重大事件本质的生活片断;最后一堂法语课,使得普法战争的悲剧性后果,表现得十分鲜明。同时,小中见大又使“小”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作者把一个小学校里的法语课提升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显示了庄严的意义,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一种动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120分/120分钟) 第I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2分)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B)3分 A、蜕.变(tuì)饥.寒(jī)缀.连(zhuì)倔强.(jiàng) B、洗濯.(zhuó)玷.污(zhān)扒窃.(qia)诅.咒(zòu ) 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庸.人(yōng) D、鬓.发(bìn)寂寥.(liáo)榆.杨(yú)当.心(dāng) 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A)3分 A.洗濯玷污碌碌终生绝处逢身 B.稀疏雏形红灯绿酒回味无穷 C.嬉戏厄运心旷神怡异国他乡 D.固执懊恼猝然长逝问心无愧 3.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C) 3分 A.为了避免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通过这次严肃的教育,使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我们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语文水平。 D.全体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班长的报告 4.下列诗句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C)3分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 C、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D、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课内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15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找出下列句中的没运用通假字的一项(D)3分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是知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 1.文学常识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3.重点字词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4.重点句子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4)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6)“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文学常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重点字词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7最后一课(练习2)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7.最后一课 1.都德是著名小说家,该文以为背景。(2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哽咽()惩罚()祈dǎo()chà异()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 强:()()() 称:()()() 差:()()() 4.“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2分) 5.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2分) 6.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3分) 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9.下面几句话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笔,请找出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并在照应句中找出表示照应前文的词语:(2分) ⑴(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⑵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10.下边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2分) ⑴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⑵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⑶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⑷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⑸对祖国语言的赞美。⑹对学生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⑺对亡国的悲痛。⑻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 第二单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相应的汉字吗?(3分) (1)后来发生了fēn 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尽头一口shuǐbōlín lín()的鱼塘。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dàn yǎ(),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shēn chén(),pōpōsǎsǎ(),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琦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武汉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D.《散文诗二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5.古诗默写。(3分)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泰戈尔《金色花》) (2)母亲啊!你是,我是。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冰心《荷叶·母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知识讲解

《最后一课》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知识积累 1.宛转:同“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普鲁士:18世纪德意志境内一个最强的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3.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4.征发:政府向人们征调人力或财物。 5.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 6.喧闹:喧哗热闹。 7.捂.(wǔ):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8.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9.踱.(duó)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10.纵.(zòng)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11.督.(dū)学: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12.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13.干脆:直截了当;爽快。 14.祈祷 ..(qídǎo):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15.哽.(gěng):声音阻塞。 16.柏.(bó)林 17.要挟.(xié) 18.郝叟 ..(hǎo sǒu)19.懊.(ào)悔 20.惩.(chéng)罚 21.糊涂 ..(qiǎngpò) ..(yàoshi) 23.强迫 ..(hútu) 22.钥匙 24.膝.(xī)头 25.赚.(zhuàn)钱 考题例析 1.(2015·湖北武汉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 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 2.(2015·北京中考)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法国总价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是从说“布告牌传出坏消息”转换到说“‘我’上学的情形”;语段(二)中的画线语句,是用“最明白,最精确”解释“最美的语言”。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精品教案

最后一课 都德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2、通过听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重要语句的探讨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突出小说的主旨。 3、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学习第l一10节。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

这一时代背景。 二、生字、生词 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 叟(sǒu) 膝(xī) 诧(chà) 惩(chéng) 赚(zhuàn) 钥(yào) 匙(shi) 藤(téng) 祈(qí) 祷(dǎo) 哽(gěng) 挟(xié) 懊(ào) 皱(zhòu)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 三、课文分析 1.请学生粗读课文。 问: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文章用"我"--小弗郎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 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7-10)上课之前。 第三部分(11-23)上课经过。 第四部分(24-29)宣布放学。 2.讲读课文第l一6节,请学生朗读,要求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 问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 "连……也……""怕""想"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 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 问3:"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 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 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问4: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 --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为他后来的心理变化作了辅垫。那么,布告牌前为什么围了那么多人?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 3.讲读课文第7-10节,请学生朗读课文。 问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满分:120分) 班级____姓名___座号____ 一、积累及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宛转嘹亮抖擞喜出忘外 B 茏罩澄清化妆花枝招展 C烘托粗犷莅临翻来覆去 D 决别憔悴分歧各得其所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上山赏雪。 B 春华秋实 ....,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开始向我求情。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 兰州地铁的建成和投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状况。 D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3分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6、按要求默写句子。9分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设宏伟意境,表现了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 (3)《次北固山下》中借时序的交替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7、综合性学习: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 成下列各题。(4分)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 (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任选一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本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

七年级语文上同步字帖

七年级语文上同步字帖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2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3零落断续收敛宽恕卑微一丝不苟4终极迸溅繁密伫立凝望凝视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6饥寒离乱缀连运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7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

稀疏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8慧心嬉戏风韵闲适禀告厄运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9执着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长逝问心无愧11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静

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12镶响晴温情安适肌肤秀气绿藻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13黛色灵秀贮满匍匐融融澹澹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14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冽梦寐16奇幻远古骸骨乌有潜行裹藏葱茏幽雅叹服造物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17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姿态

万千变化无常18扰乱哀鸣狩猎哀号喧嚣喧腾喑哑沉寂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连续不断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19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21筝秃蟹蕾堕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22抹攥逮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搓捻(cuō niǎn)绽开(zhàn)怦怦直跳(pēng)B.小憩(qì)繁衍(yǎn)恍然大悟(huǎng)C.遨游(áo)觅食(mì)花团锦簇(cù) D.迁徙(xǐ)茁壮(chuó)冥思遐想(xiá)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中,“茁”应为“zhuó”。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选出划线词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氛围fēn 颓丧tuí滋味zī B.报酬chóu 跳跃yuè呼啸xiào C.潦倒lǎo 青睐lài 天籁lài D.羞怯què风靡mí面包屑xiè 答案:D 解析:分析:D 项中“怯”应为“qi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冥思遐想截然不同B.感慨万分疲惫不堪

C.不求甚解由然而生D.迷惑不解痛快淋漓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中应为“油然而生”。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4.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迷迷糊糊小心冀冀停滞不前独具慧眼 B.模模糊糊不求深解宽洪大量出人意料 C.疲倦不堪混为一谈花团锦蔟蛛丝马迹 D.美不胜收恍然大悟持之以恒芬芳扑鼻 答案:D 解析:分析:A.“冀冀”应为“翼翼”。B.“深”应为“甚”。C.“蔟”应为“簇”。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5.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B.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样子。 C.美不胜收:美的很特殊,让人难以接受。 D.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答案:C 解析:分析: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 点评: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文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 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

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17 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了什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概括、讨论与点拨法 :课件 : 一、导语设计: 投影出示:国、亡国奴的解释 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

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投影出示生字词 四、深入探讨 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重塑生命的人》 1、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依恋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 2、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 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慈爱的蔡老师的挚爱。 3、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老师真的要打我吗?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不是真的要打, “笑”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为什么用“狡猾”一词?) 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是贬义词褒用。他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的看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对老师,急于与老师亲近

的情感。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这里改用第二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情感。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我的早年生活》 课文第一段: 1、使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句话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 比喻;萤火虫的特点:虽然弱小但在黑暗中顽强地发出光芒。 这句话是丘吉尔的直白,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它体现了自信,蕴涵着努力。 2、思考丘吉尔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 吉尔以一种坦然乐观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 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是能清醒客观的认识自己,对眼前形势作出判断,并保持一种谦逊、乐观、坦然的心态,化劣势为优势,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如他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即说明他并不是比别人差,只是不符合当时教育机制下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3、“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如何理解?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

课题《最后一课》(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况;自主解决字词问题,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结构,理清文章脉落。 3.抓住小弗郎士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分析小弗郎士的形象。知识链接: 一、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都德简介: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二、如何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或简称为: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学习导航学习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同步字帖

七年级语文上同步字帖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2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3零落断续收敛宽恕卑微一丝不苟4终极迸溅繁密伫立凝望凝视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6饥寒离乱缀连运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7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

稀疏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8慧心嬉戏风韵闲适禀告厄运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9执着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长逝问心无愧11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静

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12镶响晴温情安适肌肤秀气绿藻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13黛色灵秀贮满匍匐融融澹澹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14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冽梦寐16奇幻远古骸骨乌有潜行裹藏葱茏幽雅叹服造物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17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姿态

万千变化无常18扰乱哀鸣狩猎哀号喧嚣喧腾喑哑沉寂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连续不断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19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21筝秃蟹蕾堕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22抹攥逮树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检测题 姓名班级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和?i()xu n耀()造ni ()无y?n()浩h n () 2.释词: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好劳动: ⑵我依然看到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蹒跚: ⑶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绚丽: ⑷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汗马功劳: 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以“小巷深处”为题含义深刻,“小巷深处”究竟有什么呢? 5.海伦·凯勒是国、。 6.莎利文老师教了海伦·凯勒什么? 7.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邓稼先,那就是:他是一个的人。 8.《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 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和。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9.依据句子后面括号内的意思,请为下面语句标出重音。 ⑴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不是篮球)

⑵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你别推托了) ⑶我知道你会打台球。(只有我一人知道) ⑷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不一定会做台球) ⑸我知道你会打台球。(只知道你,别人我不清楚) ⑹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你瞒不了我) 第二部分: (一)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0.选文直接照应课文开头的句子是,照应了开头的哪一句? 11.讳言“母亲死了”,而说“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2.“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是指。 13.将选文分成三个层次,并归纳层意。 14.从作者来讲,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就我们来讲,尽忠于我们的民族,最重要的是要作什么? 15.两个“尽忠”,其目的是什么? 16.“创造了”和“创造着”区别何在? 17.母亲的平凡和伟大分别表现在哪里? 18.在母亲灵前写下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多项选择) A、对母亲深沉的爱 B、报答祖国和人民以报答母亲的坚强决心 C、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 D、同国民党集团战斗到底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