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系统

机械控制系统
机械控制系统

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周江琛2013301390008

摘要:意味着通过它可以按照所希望的方式保持和改变机器、机构或其他设备内任何感兴趣或可变的量。控制系统同时是为了使被控制对象达到预定的理想状态而实施的。控制系统使被控制对象趋于某种需要的稳定状态。

控制系统有几种分类方法

1、按控制原理的不同,自动控制系统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在开环控制系统中,系统输出只受输入的控制,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特性都比较差。在开环控制系统中,基于按时序进行逻辑控制的称为顺序控制系统;由顺序控制装置、检测元件、执行机构和被控工业对象所组成。主要应用于机械、化工、物料装卸运输等过程的控制以及机械手和生产自动线。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反馈原理基础之上的,利用输出量同期望值的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可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性能。闭环控制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

2、按给定信号分类,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恒值控制系统:给定值不变,要求系统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接近给定希望值的系统。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高度、电动机转速等自动控制系统属于恒值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给定值按未知时间函数变化,要求输出跟随给定值的变化。如跟随卫星的雷达天线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给定值按一定时间函

数变化。如程控机床。

在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大致情况后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发展历程:其实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使用了,早期的现场基地式仪表和后期

的继电器构成了控制系统的前身。以PLC和DCS为代表,从70年****始应用以来,在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等工业过程控制中获得迅猛的发展。从90年****始,陆续出现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基于PC的控制系统等,将简要介绍各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并分析控制系统的演进过程和发展方向。

70年代中期,由于设备大型化、工艺流程连续性要求高、要控制的

工艺参数增多,而且条件苛刻,要求显示操作集中等,使已经普及的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在此情况下,业内厂商经过市场调查,确定开发的DCS产品应以模拟量反馈控制为主,辅以开关量的顺序控制和模拟量开关量混合型的批量控制,它们可以覆盖炼油、石化、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及市政工程等大部分行业。设备配套,而后逐步扩大到工艺装置改造上,与此同时,也分成大型DCS和中小型DCS两类产品,使其性能价格比更具有竞争力。DCS产品虽然在原理上并没有多少突破,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外界环境变化和需求的改变,共出现了三代DCS产品。1975年至80年代前期为第一代产品,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为第二代产品,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第三代产品。

控制站:DCS系统中,控制站作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它的主要I/O设备为现场的输入、输出处理设备,以及过程输入/输出(PI/O),

包括信号变换与信号调理,A/D、D/A转换。控制站是整个DCS的基础,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为重要,死机和控制失灵的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冗余、掉电保护、抗干扰、构成防爆系统等方面都应很有效而可靠,才能满足用户要求。关于DCS控制站的系统软件,包括实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及编译系统、数据库系统、自诊断系统等,只是完善程度不同而已。第二代DCS控制站开始有面向过程语言和高级语言;第三代DCS控制站的系统软件可以完成离线组态及在线修改控制策略。为了完成控制策略,对于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组态编程,各种DCS控制站采用不同的方法。DCS操作站:DCS操作站具有操作员功能、工程师功能、通信功能和高级语言功能等,其中工程师功能中包括系统组织、系统维护、系统通用(Utility)功能,还有系统配置、操作标记、趋势记录、历史数据管理、总貌画面组态、控制站组态、工艺单元或区域组态等。实际的DCS操作站是典型的计算机,它与控制站不同,有着丰富的外围设备和人机界面。在人机界面方面,逐渐过渡为以GUI图形用户界面为平台并采用鼠标,组态时制作流程图和控制回路图等采用菜单、窗口等,使人机界面友好。第三代DCS操作站是在个人计算机(PC)及Windows操作系统普及和通用监控图形软件已商品化的基础上诞生的。DDE或OPC接口技术,以太网接口与管理网络相连。DCS系统组态、操作组态、控制站组态均有相应软件,为DCS用户的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人机界面。有的DCS的采用通用监控图形软件,或以此类软件为核心,进行二次开发。

控制系统[4]

数据通信及网络

因为数据通信标准牵涉到网络结构、通信介质(信道)、通信协议、IEEE802.4令牌总线传输方式和IEEE802.5令牌环网传输方式的通信协议在DCS系统中应用最广,是否能够成为今后DCS的通讯标准,还有待观察。

PLC的诞生和发展:196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油压部门确立了第一个可编程控制器的标准,他们的目的是消除既复杂又昂贵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该设计规格需要固态系统和电脑技术,并要求能够在工业环境中生存,也能够方便地编程,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到1969年,第一个PLC诞生。当时称为可编程控制器,英文是Programmable Controller,缩写为PC。由于第一代PLC是为了取代继电器的,因此,采用了梯形图语言作为编程方式,形成了工厂的编程标准。这些早期的控制器满足了最初的要求,并且打开了新的控制技术的发展的大门。在很短的时间,PLC就迅速扩展到食品、饮料、金属加工、制造和造纸等多个行业。

PLC通常根据CPU所带的I/O点数的规模分为微型PLC、小型PLC、中型PLC、大型PLC、PC插卡式PLC以及PC兼容的PLC。一套典型的PLC通常包括CPU模块、电源模块和一些输入/输出模

块,这些模块被插在一块背板上。如果配置增加,可能会包括一个操作员界面、监控计算机、通讯模块、软件以及一些可选的特殊功能模块。可编程控制器不仅容易安装,占用空间小,能源消耗小,带有诊断指示器可以帮助故障诊断,而且可以被重复使用到其它的项目中去。尽管有PLC的功能,如运行速度、接口种类、数据处理能力已经获

得了很大的提高,但PLC一直保持了其最初设计的原则,那就是简

单至上的原则。今天的PLC:PLC的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停地

发展。这些发展不仅改进了PLC的设计,也改变了控制系统的设计

理念。过去,PLC适用于离散过程控制,如开关、顺序动作执行等

场所,但随着PLC的功能越来越强大,PLC也开始进入过程自动化领域。

控制系统[4]

PLC分类:微型PLC 固定I/O点,砖块式<32点替代继电器,分布式I/O;小型PLC 砖块式,模块式33-128点工业机器开关控制和商业用途;中型PLC 模块式,小机架129-512点复杂机器控制和一些分布式系统,大型PLC 大机架>513点分布式系统,监控系统PC插卡式PLC ISA或PCI总线卡式>129点机器控制,监控

系统PC兼容控制器模块式,大或小机架>129点机器控制,监控

系统

PLC的硬件进展

以下列出了PLC的硬件进展:

·采用新的先进的微处理器和电子技术达到快速的扫描时间;

干熄焦控制系统[5]

·小型的、低成本的PLC,可以代替四到十个继电器;

·高密度的I/O系统,以低成本提供了节省空间的接口;

·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I/O接口扩展了分布式控制能力,典型的接口如PID,网络,CAN总线,现场总线,ASCII通信,定位,主机通讯模块,和语言模块(如BASIC,PASCALC)等;

·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和端子的结构设计改进,使端子更加集成; ·特殊接口允许某些器件可以直接接到控制器上,如热电偶、热电阻、应力测量、快速响应脉冲等;

·外部设备改进了操作员界面技术,系统文档功能成为了PLC的标准功能。

以上这些硬件的改进,导致了PLC的产品系列的丰富和发展,使PLC 从最小的只有10个I/O点的微型PLC,到可以达到8000点的大型PLC,应有尽有。这些产品系列,用普通的I/O系统和编程外部设备,可以组成局域网,并与办公网络相连。整个PLC的产品系列概念对

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节约成本的控制系统概念。PLC的软件进展与硬件的发展相似,PLC的软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大大强化了PLC的功能:

·PLC引入了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并且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61131-3的标准形成了多种语言;

· 小型PLC也提供了强大的编程指令,并且因此延伸了应用领域; ·高级语言,如BASIC,C在某些控制器模块中已经可以实现,在与外部通讯和处理数据时提供了更大的编程灵活性;

·梯形图逻辑中可以实现高级的功能块指令,可以使用户用简单的编程方法实现复杂的软件功能;

·诊断和错误检测功能从简单的系统控制器的故障诊断扩大到对所控制的机器和设备的过程和设备诊断;

·浮点算术可以进行控制应用中计量、平衡和统计等所牵涉的复杂计算;

·数据处理指令得到简化和改进, 可以进行涉及大量数据存储、跟踪和存取的复杂控制和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尽管PLC比原来复杂了很多,但是,他们依然保持了令人吃惊的简单性,对操作员来说,今天的高功能的PLC与30年前的PLC一样那么容易操作,甚至更为简单。比如,三菱的重点定位是在微型和小型PLC的市场,而且试图以大规模的销售和广泛的服务网络来达成低廉的成本;而西门子重点在工厂集成能力、广泛的产品范围、和电子商务能力的整合;欧姆龙则在中型以下的PLC市场取得了领先的位

置;罗克韦尔瞄准大型高端市场,并把自己定位于从工厂底层到管理顶层的制造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日本光洋集中于微型和小型PLC,但在PC兼容的PLC也有不俗表现;施耐德则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完整的集成方案,产品建立在中型和大型PLC上;ABB对于过程工业有深入的了解,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PLC的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与产品本身的发展,还取决于PLC与其它控制系统和工厂管理设备的集成情况。PLC通过网络,被集成到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系统中,把他们的功能和资源与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技术、个人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分层软件系统结合起来,在工厂的未来发展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新的PLC的技术进展包括,更好的操作员界面,图形用户界面(GUI),人机界面,也包括与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接口,并支持人工智能比如逻辑I/O系统等。软件进展将采用广泛使用的通讯标准提供不同设备的连接,新的PLC指令将立足于增加PLC的智能性,基于知识的学习型的指令也将逐步被引入,以增加系统的能力。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工厂自动化中,PLC将肯定占据重要的地位,控制策略将被智能地分布开来,而不是集中,超级PLC将在需要复杂运算、网络通信和对小型PLC和控制器的监控的应用中获得使用。

第一种控制系统

?单片机+PC联合作用的控制系统。单片机的成本更低?但更轻便?更能灵活的嵌入硬件切割机内。但单片机的最大缺点是处理能力不够强大,所以很多很复杂的控制程序必须要单片机结合PC来共同完成,也

就是说对于那些负责的运算或者很复杂的切割式样,单独依靠单片机目前还有一定的设计难度。

第二种控制系统

以PC作为处理平台的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是最容易设计也是最容易实现的,灵活性高,原因是基于PC为处理平台的控制器可以有着丰富和大家都很熟悉的软硬件资源,所以这样的控制平台设计性很强大,运作性能也很强大?如果能充分的利用PC软硬件资源,设计灵活和复杂的控制程序显得轻而易举。但缺点是这种控制系统不能脱离PC独立运行,所以相对来说成本会显得比其他方式更贵点机械控制的未来:工程机械从其诞生之日起,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的工程机械不断涌现出来,使工程机械的应用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很多场合,经常是要多种工程机械进行联合作业。因此,如何协调这些设备的运行,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工程机械控制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初期,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对这些设备的共同作业,采用的是集中控制模式,即用单独一个控制单元,来控制协调设备的运作。然而,随着工程机械规模化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基于集中控制方式的方案,其导致的控制系统安装、维护的繁琐,运行的可靠性、应用灵活性的降低,维修难度的增大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如何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应用的灵活性和方便性,降低系统的应用成本和维护成本,成为工程机械控制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工程机械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在控制系统方面使产品更具竞

争力,也是未来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发展的重要方面。

探究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98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 中的应用通用范本

探究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 的应用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国内汽车机械控制方面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自动化技术从过去繁琐复杂的机械操控中解脱出来,快速向高度集成化的模式方面发展;并且自动化的各类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原有的工作效率,还能将产品质量控制的十分到位。在汽车机械的控制系统中,全面深入的引入自动化的各项技术,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的同时,还能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所以本文从自动化的技术角度,来探讨在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答案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过程控制系统通常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分类方法有:按照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定值,随动,程序】;按照系统的结构特点【反馈,前馈,前馈-反馈复合】。 热电偶测量的基本定律是什么?常用的冷端补偿方式有哪些 均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匀介质或半导体介质组成的闭合回路中,不论截面和长度如何以及沿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动势,因此热电偶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其截面和长度大小不影响电动势大小,但须材质均匀;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 中间温度定律:一支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为t 、t0 时的热电势,等于两支同温度特性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 、ta和ta、t0时的热电势之代数和。只要给出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关系,便可求出冷端任意温度时的热电势,即 由于冷端温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难以自行保持为某一定值,因此,为减小测量误差,需对热电偶冷端采取补偿措施,使其温度恒定。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冷端恒温法、冷端补偿器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和补偿导线法。 为什么热电阻常用三线制接法?试画出其接线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电阻测温信号通过电桥转换成电压时,热电阻的接线如用两线接法,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会给电 桥输出带来较大误差,必须用三线接法,以抵消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对电桥的影响。 对于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试回答: 变送器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变送器的任务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什么是变送器零点、零点迁移调整和量程调整?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输入电路主要是在热电偶回路中串接一个电桥电路。电桥的功能是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测量零点的调整。

鸡舍环境控制系统

标准化鸡舍环境控制系统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畜禽产品的安全性以及环境保护提出了强烈要求,对畜禽养殖环境的改善和疾病的控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以往的养鸡经验中,养殖者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使用疫苗和用药控制鸡群发病上,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虽然鸡群没有发生暴发性的疾病,但整体生产性能也不很理想,经济效益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兴起,标准化或半标准化鸡舍的硬件操作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养殖场效益高低的重要环节。人们逐渐认识到,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要想取得好的生产效益,要想健康养鸡——养健康的鸡,必须把舍内环境控制运作好,而鸡舍的通风、温度和湿度管理又是环控的最主要内容。应该说,不论是鸡场管理人员,还是饲养员,还有兽药技术员了解和掌握标准化鸡舍的日常操作管理,主要是了解和掌握通风、温度和湿度的人工可控状态,使鸡舍局部小环境维持在符合鸡群生长、生产的目标范围内。鸡舍环境控制的要

素也就是温度、湿度、鸡舍气流的流向和速度,空气中的含氧量、二氧化碳含量、氨气含量等等看似简单的几项,关键是使环境要素处于合理的组合以便挖掘在不利天气条件下环境控制潜力。 1、上海昊玄实业公司研发的欧德·西电系列环境控制 系统,是利用微电脑程序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化产 品,它把温度、湿度、风机运行参数、水泵运行参数等数据进行采集,并实时的显示在主控机上,使人一目了然,并根据相应的数据自动开起或停止排风、加湿等各种控制环境的设备,使禽类每一分钟都处于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控制主机可以通过 GPRS无线传输系统把禽舍的数据传送到我们或业 主的控制中心,能够使相关人员快速准确的了解禽舍的工作状况,大大地提高了饲料转化率,节约了饲养成本,增加饲养者的利润。 控制框图如下:

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原理

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原理 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实际上是一种压力式(气压式)温度控制器,其控温原理如图5-6所示。图5-6 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的控温原理 从结构上看,机械式温度控制器主要由感温器和触点式微型开关组成。其中,感温器叫做温压转换部件,它是一个封闭的囊体,主要由感温头、感温管和感温腔三部分组成。根据感温腔的形式不同,感温器又分为波管式和膜盒式两种感温头位于蒸发器的表面或电冰箱箱体内,用以感应电冰箱箱内的温度。感温管内充有感温剂,温度控制器旋钮用以设定电冰箱的制冷温度。 当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上升并超过温度控制器旋钮设定 的温度时,感温管内感温剂的压力增大,感温腔中的隔膜在压力的作用下压迫传动支板,使触点接通,电路闭合,压缩机开始运转,电冰箱开始制冷。当蒸发器表面的温度逐渐下降至设定值时,感温管内感温剂的压力下降,弹簧的收缩力大于感温腔隔膜对传动支板产生的推力,传动支板即在弹簧的收缩作用下微微向上抬起,使得触点断开,压缩机便随之停止运转。 电冰箱制冷温度的调节是通过调节温度控制器旋钮实 现的。当调整温度控制器旋钮时,温度控制器旋钮便带动调

温凸轮转动,从而使温度控制板控制弹簧的张力。 图5-7为温度控制器的调温凸轮与温度控制板的关系示意图。图5-7 调温凸轮与温度控制板的关系示意图 调整温度控制器旋钮时,旋钮的转动实际上就带动调温凸轮转动,便会造成温度控制板的前移或后移,从而控制弹簧拉力的增大或缩小。若弹簧拉力较大,就需要待蒸发器温度较高时使感温剂压力增大,产生较大的推动力使得传动支板前移,推动触点闭合,压缩机才会启动工作。这就是调高电冰箱温度的方法。反之,若弹簧拉力较小,当蒸发器温度稍微升高时,感温剂所产生的压力就足以推动传动支板,使触点闭合,启动压缩机工作,这样就将电冰箱的制冷温度调低了。 图5-7中的温度调节螺钉是用来调整温度范围的,将该螺钉顺时针转动(右旋),相当于加大了弹簧的拉力,使得 温控点升高。如果电冰箱出现不停机的故障,可将该调节螺钉顺时针旋转半周或一周。反之,若逆时针转动该温度调节螺钉(左旋),则相当于减小弹簧的拉力,使得温控点降低。当电冰箱出现不能规律性启动的故障时,可将该调节螺钉逆时针旋转半周或一周。 值得注意的是,电冰箱温度的调节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电冰箱的工作时间和耗电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通常在夏季时,周围的环境温度较高,这时最好不要将电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机械制造中的三种成形方法为( ),受迫成形,堆积成形。 2.零件表面发生线的4种形成方法是:轨迹法、成形法、()、范成法。3.在车床上钻孔时,工件的旋转是主运动,钻头的直线移动是()。4.在钻床上钻孔时,( )是主运动,钻头的直线移动是进给运动。 5.常见的切屑种类有( )、节状切屑和崩碎切屑。 6.切削热传出的四条途径是:切屑、工件、刀具和()。 7.切削热的三个主要来源是:第一变形区的切屑变形,( ),工件与后刀面的摩擦。 8.Z3040中,“Z”的含义是钻床,“40”的含义是()。 9.在机床型号CM6132中,字母C表示车床,主参数32的含义是()。 10.一般大平面限制了工件的3个自由度,窄平面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 11.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主要由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和基准位移误差引起。 12.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工件的定位方式分为()、部分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 13.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 14.把工艺过程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单元,他们分别是工序、安装、()、工作行程。

15.加工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表面层的( )、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15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物理因素及()等。 16.机械加工中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17.机械装配的基本作业包括清洗、()、平衡、校正及调整、验收试验等。 18.零件结构()就是指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和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19.大批量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和降低成本。 20.工件以内孔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有( )和定位心轴两种。 21.生产中对于不同的生产类型常采用不同的工艺文件,大批大量生产和重要零件的成批生产时采用机械加工( )卡片。 【单件小批量采用工艺过程综合卡;】 【成批生产或重要零件的小批生产用机械加工工艺卡】 22.主轴的回转误差可分解为()、纯轴向窜动和纯角度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23.从几何因素分析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措施有减小主偏角、减小副偏角和减小()。 24.安排装配顺序的一般原则是()、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先重大后轻小。 25.装配工艺性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性一样,也是()机械产品设计好坏的标志之一。

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

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 “机器人、无处不在的屏幕、语音交互,这些都将改变我们看待‘电脑’的方式。一旦看、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你就可以以新的方式进行交互。”----比尔?盖茨在某电视节目中,预测未来科技领域的下一件大事时表示: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改变世界!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延伸,除了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塑料橡胶、3C、医药等行业,机器人在风能、太阳能、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物流甚至废品处理等行业都可以大有作为。 当然,即将“改变世界”的机器人不仅仅具有代替人工的价值,在很多人类无法实现的领域也将出现机器人的身影。譬如,派送采矿机器人到月球和小行星上采挖稀土矿,将有望成为现实。 而更令比尔?盖茨寄予厚望的是机器人将像“电脑”一样改变人类的生活。 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人员推出一种新型仿人型家务机器人。它集安全性、可靠性和灵巧性于一身,还具有仿人脸的外观。在工作时,它将一名男子抱下床,与他聊天并为他准备早餐。由于拥有和成年女性大小相当的灵巧双臂、双手,这种机器人能够用夹子将面包从面包机中取出,而丝毫不弄碎它。 英国阿伯丁大学启动了一项新的研究计划,在3年内研发出允许机器人与人类进行交谈,甚至讨论具体决定的系统……。 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机器人市场中,目前80%的市场份额仍由跨国公司占有,其中瑞典ABB、日本发那科FANUC、日本安川yaskawa和德国库卡KUKA四大企业则是市场第一梯队的“四大金刚”。其它有瑞士史陶比尔Staubli、德国克鲁斯CLOOS、德国百格拉、德国徕斯、德国斯图加特航空航天自动化集团(STUAA)、意太利瀚博士hanbs、意大利柯马COMAU、英国Auto Tech Robotics等。 目前国内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主要有:中科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哈工大海 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 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预计将达35000台,占全球比重16.9%,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 一、机器人的系统构成 由3大部分6个子系统组成。 3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 6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

分布式禽舍环境检测控制系统

分布式禽舍环境检测控制系统

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初赛报告书(范本) 参赛编号:学校:天津工业大学 作品名称:分布式禽舍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荣锋 参赛队员:刘晓勇,谢艳娜, 采用单片机型号: HT66F70A 日期:2015 年12 月20 日 一、作品摘要 家禽生产受养殖品种、饲料、疫病、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占20%~30%。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畜禽的生产潜力,增强动物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继而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目前,国内对畜禽养殖环境的监测主要靠养殖人员的人工观测,其调节有滞后性,生产效率低,占用人力资源多,不能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禽舍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并详细说明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案。系统综合了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对禽舍多种环境参数进行多点同步连续监测,根据设定的逻辑和阈值自动地控制环境调控设备,将禽舍环境参数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并具有锂电池充放电功能,给系统提供了双电源供电方案。 分布式禽舍环境监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HT66F70A为主控芯片的人机交互模块和以增强型51单片机为控制芯片的环境参数测量和调控设备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就是设定环境参数,并实时的显示各种环境参数的值,以及环境调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测量和调控设备控制模块主要是对禽舍环境中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周期性地采集,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基准进行加热、风机组等的控制,并且实现高温、低温、过流和停电报警功能。用户在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人为强制性开关控制系统,从而达到对禽舍环境的有效控制。 本设计方案已经和相关公司签订合同协议,并依据公司要求设计出样机,已经在部分禽舍试用,下一步将对生产出的样机进行功能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字:禽舍;环境监控;充放电管理;HT66F70A 二、作品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国际市场对肉食品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由禽舍环境问题造成畜禽大量死亡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禽场的环境质量及管理。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正处于由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化、科学化养殖转型阶段,而大中型养殖场家禽种类繁多,每种家禽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又不相同,使得大中型养殖场管理复杂、混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的分布式禽舍环境监测控制系统是一款集干烧式锅炉、通风、冷却、照 -1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简答题汇总

控制论两个核心:信息和反馈 控制论与机械工程控制关系: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控制论在机械工程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学科。 控制论发展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的自动控制理论,即经典伺服机构理论,成熟于40~50年代。针对工程技术运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建立起来的在复数域(频率域)内以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概念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主要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第二阶段的自动控制理论,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控制理论。主要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主要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线性或非线性)系统研究其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测性等系统分析、综合以及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问题。第三阶段的自动控制理论,即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大系统理论,主要针对规模特别庞大的系统,或者特别复杂的系统,采用网络化的电子计算机进行多级递阶控制。第四阶段的自动控制理论,即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智能控制理论。使工程系统、社会、管理与经济系统等具有人工智能。 机械工程控制论研究对象: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以机械工程控制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具体的讲,是研究在这一工程领域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即研究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即输入与干扰)作用下,系统从某一初始状态出发,所经历的整个动态过程,也就是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控制系统研究涉及问题分类:1)系统确定,输入已知而输出未知,要求确定系统输出并分析系统性能,此类问题为系统分析。2)系统确定,输出已知而输入未施加,要求确定输入使输出满足最佳要求,此类问题称为最优控制。3)系统已确定,输出已知而输入已知但未知时,要求识别系统输入或输入中有关信息,此类问题即滤波与预测。4)当输入与输出已知而系统结构参数未知时,要求确定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类问题即系统辨识。5)当输入与输出已知而系统尚未构建时,要求设计系统使系统在该输入条件下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类问题即最优设计。 信息:在科学史上控制论与信息论第一次把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概括为信息概念,并把它列为与能量、质量相当的重要科学概念。 信息传递:所谓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的过程。 系统:所谓系统,一般是指能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控制系统:系统的可变输出如果能按照要求由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则称为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组成:主要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两部分组成。控制装置包含给定元件、测量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和校正元件,给定元件给出系统的控制指令即输入;被控对象则是看得见的实体,输出即被控量是反映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物理量。 控制系统分类:1)按微分方程分类,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根据微分方程系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2)按传递信号性质分为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3)按控制信号变化规律分为恒指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及随动系统。4)按是否存在反馈,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的返回到输入端,再输入到系统中去。 控制系统基本要求: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的快速性、响应的准确性。 第2章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 复数表示方法:点表示法、向量表示法、三角函数表示法和指数表示法。 零点与极点:当s=z1, …, z m时,G(s)=0,则称z1, …, z m为G(s)的零点;当s=p1, …, p m时,G(s)=∞,则称p1, …, p m为G(s)的极点。

全自动控制系统操作说明

全自动控制系统——脱机手柄操作说明1.手柄与控制卡用网线连接好,上电启动,进入启动界面 2.弹出机械回零对话框,按确定或停止取消键进行相应的是否机械回零操作 3.进入主界面: 1. 按回零键:XY轴回零;Z+键:X轴回零;Z-键:Y轴回零 2. X-,X+键:X轴手动运行;Y-,Y+键:Y轴手动运行 3. XY-0键:设置工件原点 4. 高速低速键:手动运行高速低速选择 5. 手动模式键:手动运行连续,点动,距离模式选择 6. 回原点键:回工件原点 7. 菜单键:进入主菜单界面,Y+,Y-菜单选择(其中指令设置 菜单另加说明),选择相应菜单后可以进行相应参数设置,进 入参数设置界面后,按修改键就可以对参数修改 8. 运行键:进入工件界面 4.指令设置与运行: 1. 主界面按运行键进入工件界面,如果是上电后首次进入工件 界面会弹出是否清除上次工件指令,按确定和停止取消键进 行相应的是否操作,之后进入工件界面后不再弹出该对话框 2. 在主菜单界面选择指令设置也可以进入工件界面,如果是上 电首次进入与1相同 3. 进入工件界面后按运行键运行工件指令,按重刻键清除工件 所有指令,按对刀键增加工件指令进入指令增加界面,进行 指令选择后,按确定键进入指令参数设置界面 设置好之后按确定键指令添加到工件指令中,按暂停键和取消停 止键该指令没添加工件指令中,且按暂停键之后返回指令增加界 面,按停止取消键返回主界面,按确定键进入工件指令浏览界 面,按Y-,Y+工件指令选择,按对刀键进入工件指令增加界面, 按重刻键可以删除最后一条指令,进入工件浏览界面后也可以按 运行键运行指令 4. 运行指令:在运行过程中按暂停键暂停加工,按停止取消键 放弃工件加工,弹出是否会工件原点对话框,加工完之后也 会弹出该对话框。 5. 指令设置: 有四种指令:X轴设置,Y轴设置,IO设置,延时设置 轴设置,Y轴设置有两个参数:距离和速度。距离:X轴和Y轴行走的距

答案_机械制造技术试卷

机械制造技术 试卷 答案 院别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入( )中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B )。 A .机床 B .工件 C .砂轮 D .切屑 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是( B )。 A..完全定位 B .欠定位 C .不完全定位 D .过定位 3、车削螺纹时,产生螺距误差、影响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C )。 A .回转精度 B .导轨误差 C .传动链误差 D .测量误差 4、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安排零件表面加工顺序时,要“基准先行”的目的是( D )。 A .避免孔加工时轴线偏斜 B .避免加工表面产生加工硬化 C .消除工件残余应力 D .使后续工序有精确的定位基面 5、( A )使车刀锋利,切削轻快。 A .增大前角 B .减小前角 C .减小后角 D .增大刃倾角 6、砂轮的硬度指( A )。 A .磨料与结合剂的粘接强度 B.结合剂的硬度 C.磨料的硬度 D.砂轮材料的总体硬度 7、主运动是直线运动的机床是( D )。 A .普通车床 B .钻床 C . 外圆磨床 D .牛头刨床 8、不属于超硬刀具材料的是( B )。 A .陶瓷 B .硬质合金 C .金刚石 D .立方氮化硼 9、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组成环数较多时,生产中常采用( C )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 A. 互换法 B. 选配法 C. 修配法 D.调整法 10、通常把近切削刃处切削层内产生的塑性变形的区域称为( B )。 A .第Ⅰ变形区 B .第Ⅱ变形区 C .第Ⅲ变形区 D .塑性变形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也被称之为_ 误差敏感方向 __。 2、工件在加工过程后如果其形状误差与毛坯相类似,这种误差被称之为_ 误差复映_ _ 。 3、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 固定的工作地点 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工序 。

(完整版)基于PLC的物料分拣机械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韶关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基于PLC的物料分拣机械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陈浩 学号:12101102015 系(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专业:自动化专业 班级:2012级2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韩竺秦讲师 起止时间:2015年10 月—2016年 5 月

基于PLC的机械手分拣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在现今的生活上,科技日新月益的进展之下,机械手在先进制造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搬运货物、分拣物品、代替人的繁重劳动,可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机械手臂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结合近年来整个机械手的发展,并分析了机械手系统和机械手方面的设计,提出了用气动驱动和PLC控制设计方案。考虑了软、硬件各自的特点,对物料分拣机械手的整体结构、驱动系统、执行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我们可以采用整体化的设计思想并进行互补和优化。在气动驱动和PLC控制设计方案中,其驱动系统中采用气动驱动,控制系统中选择PLC的控制单元来完成系统功能的初始化、机械手的移动、故障报警,分拣等功能。我们很容易得出了一种简单、易于实现、理论意义明确的控制策略。 通过以上部分的分析,得出了经济,实用,高可靠的材料分拣机械手设计方案,对于其他经济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机械手;触摸屏(HMI);可编程控制器(PLC);自动化控制;物料分拣

Automatic sorting line PLC control system design Abstract: In today's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oon, the manipulator in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field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t can carry goods, sorting goods, can realize the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of production, can be used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human body, the applicati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widely.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arm is also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The machine is a kind of high-tech automatic production equipment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decades. It is widely used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etallurgy, electronics, light industry and atomic energ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hand in recent years,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 the mechanical hand technology is analyzed, and the design scheme of pneumatic drive and PLC control is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6068252.html,ing the holistic design idea,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ftware and the hardware, the software and the hardware are complementary and optimized.The whole structure, drive system, the structure and control system of the material sorting manipulator are analyzed and designed.In its drive system,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PLC control unit is used to complete the initialization of the system function, the movement of the manipulator, the fault alarm, the sorting and other functions.At last, a simple, easy to implement, and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hrough the work abov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conomic, practical, high reliable material sorting manipulator design scheme, the design of PLC control system in other economic type also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manipulator ; touch screen (HMI);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automatic control;sorting materials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1-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按偏差控制的系统。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介绍一下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分类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种: 一、按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分类 在数学上通常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按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可将系统分成两类: 1.线性自动控制系统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如方程的系数为常数,则称为定常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相反,如系数不是常数而是时间t的函数,则称为变系数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线性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因此数学上较容易处理。 2.非线性自动控制系统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是非线性微分方程。非线性系统一般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因此数学上处理比较困难,至今尚没有通用的处理方法。 严格地说,在实践中,理想的线性系统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对于所研究的问题,非线性的影响不很严重时,则可近似地看成线性系统。同样,实际上理想的定常系统也是不存在的,但如果系数变化比较缓慢,也可以近似地看成线性定常系统。 二、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 1.连续系统系统中传递的信号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则称为连续系统。 2.采样系统系统中至少有一处,传递的信号是时间的离散信号,则称为采样系统,或离散系统。 三、按控制信号r(t)的变化规律分类 1.镇定系统() r t为恒值的系统称为镇定系统(图1-2所示系统就是一例)。 2.程序控制系统() r t为事先给定的时间函数的系统称为程序控制系统(图1-11所示系统就是一例)。 3.随动系统() r t为事先未知的时间函数的系统称为随动系统,或跟踪系统,如图1-7所示的位置随动系统及函数记录仪系统。

环境控制器

LX-H6J·W微电脑智能环境控制器 使用说明书 青州市领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简介 (3) 2.安装 (3) 3.操作 (4) 4.读取设定值 (4) 5.修改设定值 (5) 6.设置点 (6) 6.1 温度设置 (6) 01. 时间 (6) 02. 设定温度 (6) 6.2 风机设置 (6) 03. 风机组1 (6) 04. 风机组2 (6) 05.风机组3 (6) 06.风机组4 (6) 07.风机组5 (6) 08.风机组6 (6) 09.低温保护 (7) 10.定时风机组 (7) 6.3侧风窗/幕帘设置 (7) 11. 侧风窗角度1设定 (7) 12. 侧风窗角度2设定 (8) 13. 侧风窗角度3设定 (8) 14. 侧风窗角度4设定 (8) 15. 侧风窗角度5设定 (8) 16. 侧风窗角度6设定 (8) 17. 侧风窗开启延时开风机 (8) 18. 最低温度保护 (8) 6.4冷却系统 (8) 19. 冷却温度 (8) 20. 低温报警 (9) 21. 高温报警 (9) 22. 传感器温差设定 (9) 6.6灯光控制 (10) 23. 灯光控制表 (10) 6.7 数据采集 (10) 24. 温度采集 (10) 25. 自动降温设定 (10) 7.调试 (11) 26. 侧风窗调试 (11)

1.简介 首先欢迎您使用LX-H6J·W微电脑智能环境控制器,本仪表采用先进回流焊工艺使得性能更加稳定,采用微电脑进行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更加贴心,采用大屏幕LED触摸屏全中文显示,界面更好操作,容易上手更加易用,室温测量采用进口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大、精度高、稳定可靠。并且有完善的温度保护功能。 本智能控制器是一个独立的畜禽舍环境控制器,它能够控制7组风机(包括一组定时风机通风系统)、1组冷却系统(湿帘水泵)、1组灯光系统、1台风窗电机、1台幕帘电机和1组用于报警输出的继电器。 温度对鸡生产性能影响最大,在育雏期,雏鸡的抵抗力较差,必须进行人工供温。而在育成期、产蛋期或育肥期,适宜的温度能保证鸡发挥正常的生产性能,若温度较高,则鸡的采食量下降,肉鸡增重减慢,蛋鸡蛋重减轻,产蛋率下降;而低温会使维持需要增多,料蛋比和料肉比增高。 采用微电脑智能环境控制器,可以精确的控制鸡舍环境温度。根据鸡的日龄设定最佳饲养温度,通过控制风机,风窗,水泵等控制温度的变化。并且还有曲线降温功能,可以自行设定每天降温度数,从而精确的控制鸡舍温度,提高鸡的生产性能。 在饲养过程中,光照对鸡的生长同样至关重要。光照一方面使鸡看到采食;另一方面能促进鸡的性成熟和产蛋,不同日龄的鸡,所需要光照强度跟时间是不同的,通过本设备中的定时灯光设置可以实现灯光的自动控制。 鸡舍内的空气中有许多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时浮尘中还有许多微生物。适当的通风可改善鸡舍内的空气环境同时可降低室内的温度和多余的水汽,减少疾病的发生利于鸡群健康,同时还使室内各部位温度均匀。设备中通过控制定时风机跟风窗,可以实现鸡舍内良好的空气环境。 智能环境控制器真正实现了鸡舍环境的自动控制,通过控制风机、风窗、幕帘、水泵等设备使鸡群每一分钟都处于最适合的养殖环境中。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饲料转化率,节约了饲养成本,进而提高了饲养的利润。 2.安装 1.温控仪背面已打好四个角φ6安装孔,用φ6的自攻螺钉将温控仪安装 在离电控箱1米远的干燥墙上; 2.温控仪连接了 2个温度传感器。根据连接电缆长度把温度传感器放在合适的位置; 3.把继电器输出连接到不同的装置上。所有输出都是干式触点2A/220V NO/NC;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作业

第一题:生活中常见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综合性能分析。 电加热炉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综合性能分析 一、反馈及反馈控制 反馈:所谓信息的反馈,就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负反馈:如果反馈回去的信号与原系统的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称为负反馈。正反馈:如果反馈回去的信号与原系统的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同,称为正反馈。 系统中还会存在外反馈、内反馈。外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达到某种控制目的而人为加入的反馈,称为外反馈。内反馈:在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形成的反馈,称为内反馈。它是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相互耦合的结果。内反馈是造成机械系统存在一定的动态特性的根本原因,纷繁复杂的内反馈的存在使得机械系统变得异常复杂。 二、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只受控于控制作用,而对控制作用不能反施任何影响的控制方式。采用开环控制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例如: 电加热炉。 被控制对象:炉子 被控制量(输出量):炉温

控制装置:开关K和电热丝,对被控制量起控制作用。 开环控制的特点: 由于开环控制的特点是控制装置只按照给定的输入信号对被控制量进行单向控制,而不对控制量进行测量并反向影响控制作用。这样,当炉温偏离希望值时,开关K的接通或断开时间不会相应改变。因此,开环控制不具有修正由于扰动(使被控制量偏离希望值的因素)而出现的被控制量与希望值之间偏差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差。 开环系统主要问题:无法自动减小或消除由于扰动而产生的误差。 三、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与控制作用之间存在着反馈的控制方式。采用闭环控制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或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是一切生物控制自身运动的基本规律。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闭环系统。 如图所示:该电热炉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整个控制过程是闭合的,故也称为闭环控制。 可以看到: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影响,或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故这种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说明的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的影响称为“反馈”。闭环系统:控制的是控制对象的输出量 (被控量),测量的是输出量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因此只要出现偏差,就能自动纠偏,用它可以实现准确的控制,因此,它是自动控制系统工作的主要方式。其框图如下图所示:

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

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 作为现代化企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制造,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显著特点,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它所具有的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发明显,一大批新兴产业也随之而生。在加工过程中,对降低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起到关键作用,便是对科学工艺规划应用绿色制造技术。规划主要是系统的阐述了机械加工工艺规划体系,并提出优化绿色制造工艺过程规划的方案。 标签: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应用 在机械加工中,为了做出符合要求的成品或零部件,常常形成许多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量,还产生了噪声污染。所以,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现在,绿色制造势在必行。对于当前这个领域的現状以及国内外的绿色制造研究需求,文章介绍了面向机械加工工艺制造技术的研究问题,明确了绿色制造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1 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概述 因为在企业加工生产零件的过程中,要符合低耗高产清洁安全的基本要求,所以生产的工艺过程必须遵守制造工艺学的制作方法与原理。并且要在实际生产中,结合具体的生产条件来确定生产的实际方案,在此过程中不能依靠经验主义盲目的进行判断。由此确定的工艺文件包含两种格式,工序卡片和工艺过程卡片。而工艺文件则是描述和规定零件、机械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的有关文件。在新产品投产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为其现场生产提供了依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拟定各道工序和工艺路线的详细操作。给机械加工过程、新建改建以及扩建车间提供主要的技术文件。 2 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结构概述 绿色制造技术会影响到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有时还可能会是多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选择材料、设计产品、加工制造、对产品的包装装配以及产品的使用和管理回收再制造等。绿色制造则要考虑这全部的生命周期,特别是要考虑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影响,也要兼顾效益与技术因素,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外在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化。 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4R”,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怎么实现重用(Reuse)、减量化(Reduce)、再制造(Remanufacturing)以及再生循环(Recycle)。面向机械加工的制造体系主要包括三项具体内容,两大制造目标,还有两个层次过程的控制。旨在给人们提供机械加工与绿色制造的全面视图与模型,实现外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协调和优化,最大可能的降低资源消耗、优化配置,让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绿色制造在机械加工制造体系的应用

控制技术在机械自动化的作用

控制技术在机械自动化的作用 1.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传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处理程序本身的逻辑运算指令时,大多采用单任务的时钟扫面或者监控程序,然后再刷新。这样的话,应用程序来决定了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速度,从而导致I/O通道的高效实时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具有类似大型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具有多样化的应用软件设计,采用分时多任务机制,构筑其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这样,应用程序的运行周期,由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决定,而与程序长短并无关系。因此,应用程序的扫描周期与外部的控制周期,被区别开来,使得实时控制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因此,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满足了高效实时控制的要求。它在工业控制中的广泛应用,显现出了其具有的强大优势功能。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2.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些机电一体化产品,对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其使用、调试都很简单方便,更加符合定位精度的数字化控制模式这一潮流。交流伺服系统,它的驱动器,是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对电机轴尾端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采样,在驱动器和机电之前形成位置和速度,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在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系统中,数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控制系统中,通过充分发挥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相对高效精准的运算能力,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增益调节,乃至跟踪变化。然而,这种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在工作中,多半采用的是用半闭环的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在工作中,这种控制方式的编码器,不但要作速度环,而且同时又要做位置环,导致传动链上的间隙和误差,得不到补偿。对此,国外运动控制新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张晓晖出现了能够弥补此种半闭式缺陷、很好地实现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那就是全闭环数字式伺服系统,它能够有效克服半闭环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全闭式的伺服驱动器,由于其将装在最后一级的机械运动部件上的反馈元件,来作为位置环,而电机上的编码器只作速度环。这样,传统机械系统存在的间隙得到了克服。同时,传统机械控制系统中制造的误差,也能够得到补偿,从而得到了较高的精确度,展现了全闭环控制的优势和功能。 3.直线电机驱动技术。近年来,在机械自动化机床进给系统中,直线电机

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及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服务器,用于存储包括各类报文、环境参数的系统信息;客户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控制报文、接收服务器存储的环境参数、查询服务器存储的环境参数及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报警报文;下位机,包括所属的环境控制设备;所述下位机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报文,根据控制报文中的控制参数启动对应的环境控制设备,对环境参数进行调整;所述服务器、客户端和下位机之间通过互联网、移动公网等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及方法适用于多种场合,尤其适用于对环境参数要求较高的畜牧养殖行业,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用于存储包括各类报文、环境参数的系统信息; 客户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控制报文、接收服务器存储的环境参数、查 询服务器存储的环境参数及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报警报文;

下位机,其下属包括环境控制设备;所述下位机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 控制报文,根据控制报文中的控制参数启动对应的环境控制设备,对环境参数进行调整; 所述服务器、客户端和下位机之间通过包括互联网和/或移动公网的有线 和/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下位机还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分布于所述下位机所属的环境控制设备范围内;所述传感器组用于获取环境参数,向所述下位机发送包含环境参数的反馈报文;所述下位机根据传感器组的反馈报文,调整其下属的环境控制设备,使环境数据处于预设的范围参数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启 动用于调节某一环境参数的环境控制设备达到预设的阈值时间后,下位机获取的该环境参数仍然超出范围参数,则生成包括该环境参数,用于调节该环境参数的环境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间的报警报文,向服务器发送报警报文;服务器接收报警报文,向客户端发送报警报文;服务器记录报警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客户端包括固定端和移动端;所述固定端包括PC;所述移动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备通信功能的移动智能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传感器组包括温度传感器组、湿度传感器组、光照传感器组、特殊气体传感器组;所述环境控制设备包括空调、风机、电控窗帘、电控水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