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分析

新闻作品分析
新闻作品分析

复旦大学新闻实务之新闻作品分析——消息部分

一、基本分析

(一)采访方面

1、作者的新闻敏感怎样?是否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新闻

2、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

3、是否遵循了新闻政策

4、是否有效利用了网络资源

5、现场观察是否细致

6、采访是否深入

(二)写作方面

基本环节:

1、标题:是否揭示、符合新闻事实?有没有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导向、导受作用怎样?是否吸引受众?

2、导语:实(有无概括、突出主要新闻事实?)简洁灵活否?吸引受众?

分类:直接式:直接陈述新闻事件直接交代时间要素;

延缓式:采用迂回、简洁的方式交代事件,时间要素比较含糊,甚至不交代。

《北京人争赏香山红叶》:导语:用对比手法简要交代新闻事实,突出新意。报道总理不采取官的视角,而是平民的视角。

3、主题:其生命力来自其内生性(新闻事实本身)、关联性(此事物与彼事物、环境的联系)?

题材是否重大典型新鲜?是否集中突出?现实意义、全局意义?政治重要性?受众关注?迫切、偏杂?强行硬化?分散空泛?雷同浅薄?

4、角度:新颖?小而深?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典型事例揭示全局?

5、语言:可读性、通俗性(专业术语、数字的处理)、生动形象性、准确性、简洁性、规范性(语无语法错误)、内容是否空洞?是否行政化太浓,官样文章、打官腔、只有宣传味没有新闻味?

6、结构:严谨?用交代新闻来源的方法把段落分开,分得散而均衡。

7、新闻背景:衬托、解释、启示、灵活穿插

8、结尾:耐人寻味、干脆利落、寓意深刻。使用注释性背景材料做结尾,有助于对新闻的理解,增强知识性,深化新闻价值

内容方面:

1、时效性,有无交代获取信息的时间

2、真实性如何,消息来源是否交代,是否单一,是否真实权威?是否有主观想象、合理想象成分,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3、客观平衡性怎样?有没有把冲突各方的意见均衡交代?

4、思想性怎样?是否涉及迫切普遍的问题

5、是否善于用事实说话:滥引政策条文、领导讲话、新闻文章化?用议论代替事实?是否多细节少议论、多解释少晦涩、精选事实、插叙场景、背景、人物活动及语言?

6、材料内容:典型性、扎实有力、以少胜多还是繁杂、细节是否丰富具体?

7、引语尤其是直接引语的作用:1)现场感、2)感染力、3)真实感、可信性、4)戏剧性、

趣味性;5)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如见其人鲜明生动;6)帮助作者表达

观点、态度,是用事实说话的方式之一,融真情于客观手法之中。

引用那些话:独特的话、用独特的方式说的话、重要人物的重要话。

要求:保持完整、力求正确,间接引语:必要的技术处理,适于新闻稿件的播发。

8、政治上:有无全局意义,问题的紧迫性、普遍性、严重性

9、是否点面结合

10、准确性:抓住线索、交代要素、阐释事实(用再现原貌的词句叙事)、揭示意义

二、题材分析

刘海贵版不同题材新闻的写法口诀

政治脑真作题识,外事组速现礼纪;会议宗旨原事实,军事变原效慎实。

立场坚定,头脑冷静;实事求是,保证真实;作风踏实,深入实际;宏观选题,微观选材;知识广博,善于社交

依靠组织,熟悉情况;抓住战机,迅速成篇;亲临现场,捕捉细节;注重礼仪,遵守纪律。

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

时代转换,题材转移;明确原则,突出重点;讲求效应,注重节制;谨慎从事,严守秘密;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科结深虚长效个解评,文艺特观背来群实评;体育快准观察识分情。

善于结合,提升品味;深入采访,力求真实;虚心求教,正确认识;长期积累,密切联系;讲究效应,把握时机;突出个人,兼顾群体;注重解释,巧用修辞;慎重评价,切忌溢美。体现特点,明确职责;亲临现场,认真观察;穿插背景,增强深度;常来常往,成为知音;心系群众,贴近生活;严格核实,杜绝失实;实事求是,准确评价。

以快制快,分秒必争;熟悉情况,深刻准确;强化观察,伺机提问;掌握分寸,切忌偏激。

特写严紧小奇艺术精,社会闻闲社友趣全导,故事真奇慎活言实小。

观察须严细,结构须紧凑,篇幅须短小;角度须奇异,表达须艺术;选材须精当。

闻风而动,刻不容缓;利用空闲,捕捉线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广交朋友,建立热线;讲究趣味,反对庸俗;力求辩证,客观全面;注重导向,提升品位。

人物事件要真,故事情节要奇,涉及褒贬要慎,表现形式要活,语言文字要实,取材范围要小。

事典突思具政延,连续报道优系反;教育新闻知友视,卫生作风度实观。

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

注意优化组合;注意系统思维,注意反馈失调。

知识广博,见多识广;密切联系,善交朋友;视野开阔,面向社会。

作风踏实,虚心求教;报道有度,善唱和声;客观公正,求真求实;微观细察,力求通俗。

人新重点个节路,灾害解导情科普,经济理论知识技,批评查访准当朴。

突出重点,忌大忌全;避免雷同,突出个性;粗细结合,注重节制;路子要宽,选人要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热情讴歌,正确导向;融入感情,弘扬人性;科学普及,常抓不懈。

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政策;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情况(能判断、预见问题;能提出、交谈问题;能解释、说明问题);善于从业务堆里跳出来(抓问题、事实、角度、趣味、通俗)

深查细访,捕获细节;反复核实,无求准确;语言质朴,巧用含蓄;分寸得当,褒贬有知。

风貌讯跑变情识,专访人观话向时,人讯主题选情境。

强调个跑字,围绕一个变字,融进一个情字,兼顾一个识字。

精心选择人物,准确把握时机,合理安排观察,注意访谈纪实,控制访谈方向。

主题明确,特点鲜明;精心选材,富有气息;抓好情节,带动全篇;重视环境,兼顾群体。

一般作品

《别了,不列颠尼亚》

1、情景交融:或借古说今,或托物寄情,在报道中既能清楚明白叙事,又能在看似不经意间说理,以其特有的情怀刻画景物。

2、在历史与现实对接中揭示真理:将历史背景材料与新闻现场气氛有机结合产生历史纵深感。

3、史料引用的价值:通过与眼前现实的对比说明事实现在状态的意义

《雾锁申城,高温三十度,今天立夏》

留心处处皆精品:留心:小中见大;接近性:选材(地理、心理)、表达:贴近受众口味,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

非事件性消息:新闻由头的选择至关重要:1)最新事件:最近的时间节点,典型新近的事例;2)新闻来源上下功夫:如以著名人士的言论、事件开头。3)与新闻素材相关的日常生活小事,平凡人物。

主体展开方法:

层次:以新闻要素划分;

段落:

第二段:对导语形成支持性的段落,用典型数据形成强力支持、提供比导语更多、更具体可感的现场细节、权威信息。自然而有逻辑地将导语和后面段落连接起来。事实放于第二段才最有力量。

整体性段落:有主题句,其他句子围绕主题句展开。

过渡连接的方法:连词、“换言之”法、新闻来源

叙事:

由近及远、由果及因、由事及人、由个别到一般(由体现新闻价值的单个特殊事情、事物反映出许多个别事物所属的一般事物由此引起人们对一般事物的关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宏观:气势;微观:场景描写。第二段:视觉性材料、直击式材料、数据材料。

不同类别

动态新闻:

要求:

1、识别动态,突出新意: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动态;

2、简洁明晰,突出动感:多写短段落(可使消息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阅读节奏明快,增强可读性),合理搭配长短句(快速紧迫的节奏。使读者振奋、紧张,不停的思索),多用动词(使处于变动中的事实活灵活现,富有动感)。

范文:

《十五斤牛肉干成了问题》宏观思维:用一个四川人送礼没送成揭示上海的党风作风的好转:纵向考察:放在时间长河中;横向考擦:绝非偶然事件。

《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场景中展现5W:交代事件发生的准确空间位置,对人物在空间中活动景象的描绘。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以节奏突出动感:短段落作用:1、思考中的一个停顿;2、思考角度的转换;3、阅读的又一次开始。

综合新闻

含义:不同地区、单位有某种共性的消息组合。从不同角度、侧面反映宏观情况、表现共同主题。

特点:组合型、全局性、阶段性、理论性

要求:

1、概括准确,分析渗透;

2、点面结合,以事明理(概括性材料、统计性材料、典型性材料)

《我国八亿农民搞饭吃的旧局面开始发生变化》:统计数据化大为小,概括性材料用比喻处理,面上的材料也可感可触,生动形象。

《浙江贫困农民依法享有最低生活保障》:

1、手法多样(有叙述有说明有议论有背景有故事),展示深透。

2、高处着眼,实处着墨(将事件放在时间长河中、放在全国观察。)

人物新闻

特点:短、快、活、强

要求:1、写新闻事件;2、写故事;3、突出人物个性,力求真实生动,提倡直接引语;4、拒绝合理想象:心理活动。

范文:

《俞平伯赴香港说红楼》妙用精彩的第一手引语:作用:1、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2、有现场感增强文章可信度;3、融真情与客观手法之中。

《经济学家赶集》概括式导语,不拖泥带水。语言凝练简洁,短句为主,富有弹性。

《中国画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逝世》笔下含情,写活讣闻:1、把任务写“活”刻画其性格2、在悲哀和欢乐两极之间的感情要渲染得恰到好处;3、两个基本部分一是明确告知死者的姓名、身份、时间地点死因。而是列举其主要生平事迹。

《昔日伐木建功,今朝栽树还债》标题高度凝练、对仗工整,生动有趣,抓住读者好奇心理;导语:设置悬念;化繁为简,重点突出的有机统一()不贪大求全,要重点突出,不稀松平常,要突出个性,不平均用力要繁简适度。

《我也是一片绿叶》平民视角,不意味着不讲政治,亲和力强,讲政治效果更好。

社会新闻

特征:1、社会万象的镜子;2、浓郁的人情味;3、丰富的知识性。

写作:1、消遣性;

2、健康社会观(不诲淫诲盗,不猎奇斗艳,应体现思想性、知识性);

3、风格多样化(以知识性见长,讲求科学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以软性见长,寓教于乐,寓理于趣,以反映社会问题见长客观公正平衡;时效性:真切迅速)

范文

《上海的严寒》今昔对比大手笔,诗韵镶嵌文采美:口语:亲切、平易的表达效果,书面语、文言:典雅庄重的文化色彩,简洁,有文化含量。

《浙江:今年高考无状元》热中求冷,正确引导:1、提问式导语:开发热点,吸引读者兴趣;2、无事有新闻:形成于人们的心理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3、抓住社会热点进行正确引导;

4、谋篇布局:行文层层推进。语义传达完整,结构清晰明了。

5、冷热统一:热是感情,是进取姿态,冷是理智,是规范制衡。记者应在树立敏锐的职业敏感的同时,保持头脑冷静清醒,面对滚滚热浪注重理性分析,追求报道平衡。

《簰州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硬新闻的软着陆:1、硬新闻的主题,软新闻的写法。

2、途径:标题扮靓;导语求活(延缓式导语:用鲜活场面有声有色给读

者强烈刺激,印象深刻);语言显趣(诙谐幽默,清新别致)

《56名女工状告工厂搜身侵权》恪守客观平衡的报道原则:事实观点分开(1、追求准确:信息可验证;2、平衡:给争执双方平等的话语权;3、提出偏见)

《义务外来务工人员首次当选人大代表》:寻找易爆炸的新闻点:首创性;事物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吸引众多受众的重要性。

经济新闻

要求:

1、多进行形象比喻

2、多解释说明

3、滴水见太阳,以小见大;

4、让典型说话:典型不仅有引人瞩目的故事性,还包含深刻的含义。让典型说话,关键是写出它与常态下的其他事物或此前自身状态的不同。

5、让人物亮相: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6、让数字跳舞(变枯燥为新鲜,化呆板为动感:数字换算,把原始统计数字换算成具体可干的形象;数字对比)

7、为受众代言:留意日常生活与经济变化的关联并报道,下可以传达群众心声,上可以提醒有关部门主义改变决策、策略。

范文:

《周末一条街夜市受欢迎》胸有全局,于细微与平凡之处见其大:立意:站得高看得远,不可囿于一隅就事论事,要事连宏旨,事藏精义,用事实来透露经济规律。

《大寨也不吃大锅饭了》以历史典型展现新闻价值。

《国资竞拍出天价,飞标竟然是废标》:让人物和冲突亮相,让对话陈述事实和意见,多向参与的话语方式。

《投资33亿,负债65亿,河南两重点项目贪大求洋酿苦果》:运用有效数据,在对比中显示指导意义:1、在经济新闻中数据的使用必须围绕一个变字,进行纵横对比、衬托,展示经济领域的新成就新变化新信息的重要性或问题的严重性。

2、突出一个实字,在交代问题的事实信息时,跳出据悉、据统计等老路,而是用简要客观的叙述语言与活的事实材料,将数字巧妙地编织到报道中。

用经济新闻的有用性来吸引受众:information信息、interest兴趣,impact 影响

科技新闻

要求:见物又见人,见物为主,见人为辅。

1、准确恰当地解释和阐述科学,写出知识性和科学性,尽可能用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准确解释、阐述新闻中的科技知识,将专业名词、公式、符号、图表等进行释义性陈述……修辞技巧

2、贴近生活,写出通俗性和生动性,趣味性,表现关注感:对生活有什么好处,科技攻关故事,新闻人物的故事。

3、跳出技术界限,写出人物的科学精神:用科学性制衡轰动性,以科学性为第一把标尺,遵循科技成果发布规范和国家相关规则。

4、展现科技成果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写出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知识性含义。

范文:

《我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亮相》用知识性和趣味性吸引读者眼球

《中国人的骄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科技精神在具体事实和典型数据中闪光:

1、记者能选择恰当的新闻事实,又能把这些具有独特专业性的事实解释翻译的让普通读者看懂。

2、在事实的选择时,有概述有具体有人物自述有他人衬托,做到了层次丰富,信息立体。

3、在事实的安排上叙事错落有致,视角内外兼备,前者是指信息安排上概括性的,详细具体的事实交替,客观变动的事实和评价性的信息交替;后者指报道的叙述角色,有记者的第三方客观叙述,有当事人的陈述,还有他人的讲述、评价。

述评新闻

特征: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尊重新闻事实,新闻要素表述齐全完整,有新闻性。所持论点要靠新闻事实来支撑,用事实说话。议论部分要依据对事实的叙述,简洁具体,主要是对新闻事实的直接判断,不做逻辑推理,不能脱离新闻事实泛泛而谈。

2、内容的复杂性和主体的针对性

写作方式:

1、寓理于事,叙事出理;

2、叙事明理,夹叙夹议。

《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科学预测,决胜未来:

怎样做:1、有超前意识,敢于预测;2、立足现实,科学预测;3、观点明确,表述严谨。

《天体十字语言宣告破产》提炼富有针对性的主题:1、舆论导向的需要;2、实际生活的需要;3、受众的需要。

《东北现象引起各方关注》形象性概括的魅力:1、比较纵向比较见异常,横向比较显差异;2、拟人化手段:不仅形象而且增加概括表现力;用事实结尾,更有表现力。

手法:1、对所概括事实个性化特征形象化的表达;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摹状等;

3、对比;

4、对数字的多样化处理。

《对水,要看的长远些》运用发散思维:1、开拓意义重大的主题;2、提高分析问题的准确性;3、寻找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

《国庆长假,消费掀热潮》用组合事实说话:从面到点,点面结合,善于用数字对比和组合事实说话,数据多,信息量大,而不觉乱,场景转换多而益显层次清晰。

特写新闻

特征:镜头感(借鉴电影手法通过描写将对象镜头化,来自对新闻事实巧妙截取和适当的放大);现场感;形神兼备。

手法:抓准镜头;用精彩的细节传神;巧妙运用背景材料。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精品源于成功的采写:注重时效,迅速及时;深入观察,形象感人;穿插细节,生动传神;缜密构思,一气呵成。

《这边明星表演,那边顾客受气》在画面组合中升华新闻主题:对比出新闻,对比吸引人,导语平中见奇。

《陕北有煤海》以生动的形式包装内容

《飞天凌空》定格片段,描述元数据:比喻:不但增加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情景更加可视可感;遣词:准确形象。

会议新闻

问题:数量过多,篇幅过长,内容空泛,形式陈旧,官腔十足,千篇一律。

着眼于会议程序而非会议中的新闻事实,忽视会议新闻的基本归属,使真正的新闻被大量繁琐的程序、空话套话所淹没,最终导致会议新闻无新闻的怪事。

要求:

1、强化新闻意识,突出会议中的新闻。

2、强化受众意识,满足受众需求:突出会议中与受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跳出会以寻找受众兴趣点;讲究人情味儿对会议活动进行人性化报道,突出会议中人的活动,关注人的情感,选用富有人情味的语言细节。

3、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在内容先后顺序的安排上,作者打破常规,不以会议进程为序,而是将整个会议中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按照与主题的关系及读者关心的顺序次第排开。

《首都女记协纪念杨刚逝世40周年》既有真实可信生动活泼有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既凸显了会议的新闻价值有成功引导了读者。最佳角度(有利于突出新闻价值,表现事物本质特性;有利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会议中的直接引语:

1、表现会议现场感,增加人情味、趣味性,是报道生动活泼;

2、充实报道内容,言之有物,避免空洞乏味;

3、使用直接引语,标明出处可是报道真实可信,当引语来自权威人士或部门时可增强报道权威感;

4、巧妙的帮助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是用事实说话的方式之一。

选择:

1、重要人物说的重要的话;

2、会议中别具特色的发言:或是内容独特,或是说话方式与众不同;

3、能反映会场气氛或代表人物心态的语言。

《北京将投入250亿解决缺水问题》为读者解读会议信息:

解读不同于解释,它指对混乱信息的一种整理,使之还原为能看得懂的形式,在会议报道中,就是帮助读者把信息理清,把他需要和感兴趣的传达出来。

新闻评析角度

新闻评析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就是否真实就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就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新鲜,就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瞧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与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就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记者认识与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就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就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就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就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就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与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与侧重点。 如何评析: 就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就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就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就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与细节描写。就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与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就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就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扬州大学武新宏 主要内容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二、广播新闻作品类型 三、电视新闻作品类型 四、网络新闻作品类型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消息、通讯两大类,新闻写作之宗。 消息:简讯、动态消息、人物消息、非事件消息、 述评消息 通讯:人物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专访、 新闻特写、深度报道 (一)消息: 最悠久的新闻题材,也是最常用的题材。 明显标志有电讯头、消息头,新闻5要素 俱全,可长可短。 2003年梅尔文·文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十项原则 1、先理解事件,再写作。 2、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 3、要展现,不要讲述。 4、把好的引语或重要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位置。 5、把最有趣的故事放在显著位置。 6、使用具体名词和生动的动词。 7、避免大量用副词、滥用形容词。 8、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 9、不要提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10、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1、简讯 又称单细胞新闻、简明新闻、简讯。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无标题新闻。 特点:快、短、重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丧命》5行、91个字 《新闻作品选读》93页 2、动态消息 迅速及时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消息。 适合时效性强、事实清楚,事件不太复杂的题材。 要求5个要素俱全。导语、主体、结尾,也可穿插背景资料。 (1)文字简约 (2)用事实说话,疏于议论。 (3)写好导语,善用背景。 (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 (5)交代来源、真实可靠 《选读》114《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14页《翔纪录:罗伯斯破了》 26页《奥运主题歌无线下载创纪录》 3、人物消息 以人物为主的消息,抓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行为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境界等。 篇幅小、叙事单一、主题集中,时效性强。 (1)标题精彩 (2)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3)角度新 32页《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 4、非事件消息(综合消息) 不以动态事件为目标,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做法。 (1)广阔的报道空间 (2)不明确的时效性 (3)显著的思想性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最新新闻评论评析范文培训资料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一 专栏评论 老当“易”壮 “老当益壮”这句格言,是指思想、意志、精神状态而言的,是说人年纪大了,志气更应该豪壮,不是说人越老精力越壮。从生理上说,老不如壮,人到了老年,体质减弱,精力不济,毕竟不如青壮年,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因此在谈“老当益壮”的时候,有必要谈谈“老当易壮”的问题。 有些老同志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勉,其志可嘉。但曹操咏这诗句时,年纪才五十二三岁,他虽存“志在千里”雄心,尚自喻为“伏枥”的“老骥”,而这时的曹操同我们一些老同志相比,只能算是“小字辈”。现在我们不少老干部年逾“花甲”近“古稀”,在体力上,更不能不正视“老不如壮”的现实。再要这些老干部长期地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像十几年、几十年前那样干,恐怕就强其所难了。因而,我们称道“老当益壮”,更倡言“老当易壮”。易者,移换,替代也,易位于壮也。此事虽则要按不同的情况与规定稳妥慎重地进行,但态度应当积极。 我们的革命事业任重道远,要像接力赛跑一样,代代相传地去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要适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断地新老更替。尤其在目前,干部队伍的老化问题相当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老当易壮“显得更为紧迫。半个多世纪来,革命老干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开国大业南征北战,为建国大业日夜操劳,弹精竭虑,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今天进行建设四化的兴国大业,要攀“十八盘”,过“南天门”,上“玉皇顶”,老干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以体力和精力的支付而论,总是年轻的胜过年老的。所以各级领导岗位应当越来越多地由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唱主角,让他们去负重任、挑重担。这里我们分别看到了两种带规律性的现象:从人们的年岁增长来看总是“壮当易老”,即壮年时代总要发展到老年时代去;而从领导班子的配置来看,则相反是“老当易壮”,即老年人让位于壮年人,今日之壮年若干年后.又要让位于来日的壮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说“老当益壮”是否可以免了,不,我们还是要提倡‘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中讲得好:“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用现代的话讲:这个“壮”,主要体现在“志壮”上,就是说要有共产主义胸怀、远大的眼光、革命事业的责任心。而作为老同志的第一位的责任心是什么呢?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老干部要把选拔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可见从工作出发,不恋权,不计个人名利,热心选拔培育和交班于中青年,真正做到了“老当易壮”.也最好地体现了“老当益壮”的精神,也才能自豪地说;“吾乃老当益壮也”。不久前煤炭部和三机部有13名副部长主动辞去副部长职务.易位于“壮”.最近国务院机构改革,又有一批老革命名领导愉快地让位。他们是”老当易壮”的模范,也是“老当益壮”的模范!好了,愿“老当益壮”与“老当易壮”携手并行! (原载1982年3月27日《长江日报》.1982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 评析范文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新闻作品赏析

《女班长宿舍碰撞遭同学围殴抄水果刀将同学捅死》 新闻作品赏析 从作品的标题来看,标题中主要揭露了新闻六要素中的四要素,即人物(女班长、同学),地点(宿舍),原因(碰撞),结果(将同学捅死),这四个基本要素,就可以大体的传达了整个事件的信息。此标题,准确客观的交代了新闻事件,并且“女班长”捅死同学,使得这个新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作品的导语来看,“走路碰一下引宿舍群殴,湛江一初中女班长将同学一刀致命。公安局长称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集中体现。”该导语语言简洁明了,简明扼要的概述了整篇新闻的内容。“走路碰一下引宿舍群殴”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湛江一初中女班长将同学一刀致命”交代了事情的人物地点结果。“公安局长成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对该事情的发生做出了分析,在原新闻的基础上了进行了扩展延伸,从局部到整体,由小见大,引出了该新闻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与新闻标题相比,该导语是在新闻标题的基础上作了近一步的扩展发散,整个事情的新闻要素也比标题中的多了,使得事情情节渐渐丰满,有血有肉了,其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加强了。且三句话中使用的句式各样,动宾句、主谓句,不雷同,比较活跃生动,长短句结合,更加增添了它的生动性。而且,句子有短到长,符合一般人的阅读习惯。总而言之,该导语是比较成功的。 从作品的主体来看,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分为:事件回放、家长反思、校方坦言、公安局长张荣辉案件分析和女班长的忏悔等几部分。这些部分比较全面的叙述了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主体部分的内容是从不同社会角色的不同角度出发叙述问题的。“事件回放”这部分,大概由三四百字构成,叙述的是该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时间为记叙线索,真实客观了把新闻全貌展现在了读者眼前。记者在用词造句方面是比较成熟的,可以说是“用最少的字,来揭露最真实、最多信息的新闻”。“家长反思”这部分,是从与新闻主人公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家长的角度来对这个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反思的。家长从这个新闻事件中得到了要好好教育子女的启示,反思到以前的那种对子女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不能只一味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道德法制等精神层面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家长反思”这部分,引发了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现象的反思,这非常具有社会意义,并且很具有典型性,其新闻价值是比较大的。“校方坦言”这部分,则是从学校的角度来叙述的。学校经过这个事件,对法制教育的缺失做出了思考。因为不学法、不懂法,则不知法、不畏法,如此才有此等悲剧的发生。这个轻率犯法的事件,势必会引起学校对法制教育的真心关注。如此看来,其新闻价值算是很大的,能使得学校做出改变调整,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这对以后的学生来说,就是件大幸事。“公安局长案件分析”部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叙述分析的。这个部分使得整个新闻上升到了一定的社会层面——青少年犯罪,其典型性逐渐显现出来。作品的深度也有了拓展加深。由这个案例延伸到其他的类似案例,从而对此类现象做出了分析处理。这部分的延宕性较强、典型明显。最后一部分“女班长的忏悔”则是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记叙。由女班长的忏悔,给广大的青少年以警戒。希望能起到“前车之鉴,后世师之”的作用。 作品中所提到的角色是较为全面的,但若是能加上对那几个对女班长群殴学生的采访,可能就更加的好了。整体而言,该新闻作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是比较大的。是部较为优秀的作品。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这篇作品从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呈现了这些老兵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感怀。该作品以小见大让社会引起对老兵的感恩与祖国统一的热烈渴望。 该作品标题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台老兵”突出新闻核,包含巨大信息量;“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新意十足,富有音韵美,诙谐之中饱含无奈与同情。全篇作品更是以“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后续新闻采访内容。该作品的采访由来偶然性十足,记者“在高雄采访时”,当地陪同的蔡金树先生讲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激起了记者的兴趣,“正好原定是采访行程还早,临时决定去看看仍然在世的老兵。”于是,记者团来到高雄市左营区长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才产生了这篇报道。该作品全面深入了解了老兵居住环境与日常活动,在四十位老兵中更是深刻地采访了几位老兵代表,其中有浓重东北口音的陆先生、来自黄山脚下的胡老先生、原籍福建的郑松岭老人,还包括蔡金树先生的介绍。正是有这些作为当事人的老兵的话语,记者才能深入了解到这些1949年前后,来到台湾的五六十万名国民党军人如今只剩五万多名老兵的现状,更是证实了这些采访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 整篇作品包含记者深深的感情,感人至深,和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该作品直观的评论性语句少之又少,大多直接性组织采访材料,巧妙布局。举例来说,记者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运用两个小标题分层表述。第一部分,开篇选用蔡金树先生讲述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开门见山又不乏趣味性来挑明主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者来到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记述了老兵们的日常活动,小标题“看着聊得热闹,其实各说各话”更是道出了这四十多位老兵们的心酸经历,简略描写了几位代表性老兵的采访;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为这五万多位老兵们修建的眷村屋落的环境,还重点描写了了郑松岭老人的现状与采访,小标题“无儿无女,垂垂老矣”悲伤四溢,生动道出这些老兵们的现状与内心的孤苦。全篇语言优美,描写性文字居多,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交换运用,给记者表达主题增强气势。文末记者的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更给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该作品反映的主题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用事实说话令人信服。其中所报道的事件重要性巨大,影响范围和深度广阔。并且该报道的事件还具有趣味性、接近性、显著性。例如该作品涉及祖国统一这个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于是这篇报道又引发社会上对老兵与祖国的新的一番思考。不仅如此,整篇报道包含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该作品对老兵的感恩与敬佩,对大陆与台湾的思考,都耐人寻味。深刻的表达了对大陆与台湾和谐团结的美好祝愿,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弘扬社会正气,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传播正能量,传播祖国优秀文化。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

爱国与害国,只有一步之遥 (奖次:二等奖项目:文字评论题目:爱国与害国,只有一步之遥作者(主创人员):冯雪梅编辑:丁先明刊播单位:中国青年报)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与不满。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瞧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就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就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 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 爱国与害国,有时候只就是一步之遥,理性就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与冲动,不就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您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与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以此来审视此次的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它们必须得到严惩——的同时,也向那些理性的参与者致敬。 15日,北京民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当日,北京市公安局就在“平安北京”的官方微博发言:“在表达爱国热情过程中,大家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配合现场民警引导,现场秩序井然。在此,北京警方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大家!” “贵阳新闻网”的官方微博报道:“今天(15日)的贵阳,没有人掀车、没有人破坏同胞财产,所有人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文明贵阳人,就是理性的爱国者,决不会伤害自己的同胞。” 网友“南京正在发生”的微博说:“总体来瞧,南京今天(15日)十分理性,没有瞧到掀翻的日系车,没有瞧到日系车被包围,没有 瞧到店铺被砸,没有瞧到纵火,没有造成恐慌。”对于南京在示威过程

四篇新闻作品评析

四篇新闻作品评析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作品:和大桥相守的日子 刊发媒体:宁波日报 刊发时间:2012年12月3日 评析: 一个和大桥相守拖了大半年的婚纱照,一个和大桥相守拍出了全国金奖,一个和大桥相守家乡的十几亩葡萄遭受了严重损失,这三个故事构成了这篇新闻作品《和大桥相守的日子》。 这篇新闻作品总体给我的感觉是真切感人。文章的标题很诗意很温暖,“相守”一般是用于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这个标题一语道出了这些高速交警五大队的警员和大桥之间的深厚感情,他们工作勤勉、负责、忘我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语言平实又带点风趣,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是感情真挚真实,比如说文章中的“谁知到了五一,“磨叽哥”又出“状况”了”,“一个高速交警却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这个”宏大”心愿,不过他镜头下的“孩子”名叫杭州湾跨海大桥。” 文章结构完整,叙述了三个警卫员和大桥之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运用了小标题。这篇新闻作品,作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只是客观地讲述,没有评论,没有感慨。但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读者在读完新闻作品后,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 题材好,记者勤于深入采访和挖掘,去找真人其事,去寻找感人的细节,高速交警宁波支队五大队的警员是多么平凡普通的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不会引起其他记者的关注,但是作者善于寻找善于挖掘,把他们的故事放大。现在,我们有些记者,不远在深入来访上下功夫,因而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真切感人的作品来。

新闻作品:印尼创意经济彰显青春活力 刊发媒体:人民日报 刊发时间:2012年11月26日 评析: 这篇新闻作品写的非常充实,构思精巧,详略得当,介绍的非常具体、到位、细致,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让读者感到仿佛自己就在印尼创意产品展欣赏一幅幅新颖别致的展品。文章简单地介绍了第六届印尼创意产品展举行的时间、地点、主题、目的,详细介绍了锻造成印尼皮影戏人形的刀具,桌面中间有一个呈旋涡状的大洞的茶几,可以用报纸来操纵的赛车游戏,用藤条全手工编制的手提包,外观、用途、创意点等都介绍得非常细致。 文章配了一张一名中学生用报纸操纵赛车的图片,记者还采访了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资源开发秘书瓦鲁,戏展台前的店员,玩赛车游戏的女孩子们,足见这篇文章真实性强,深切感受到印尼青春活力的创意经济,印尼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潜力。 文章末尾,“记者在结束采访的时候,看到露天舞台上,几个印尼年轻人在表演舞蹈,有一种别样的生机”,意味深长,留下无穷的遐想,让我们对印尼创意产业充满了期待。文章语言平实真切,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 印尼的创意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创造属于自己的流行文化,并将其推向全世界,让我们对中国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刻思考,所以,这篇作品的也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标题“印尼创意经济,彰显青春活力”,虽然简洁凝练,读者一看标题便明白文章是在讲印尼创意经济,但是我觉得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丁刚来源:人民网人民时评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来做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最近, 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曾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和 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连日来,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的作法,中国民众表达了强烈不满,展现了爱国主义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还有如此劣行,是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原因的。它既与日本对战争缺乏深刻反思有关,也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有关,而美国的亚洲战略又一直影响着日 本对待历史、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些不同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日本出现了 右倾化的思潮。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 义愤。但是,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 题的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既要有热情的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揭露日 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授人以柄,给右翼分子攻击中国、欺骗日本民众增加 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改变这一基础,既要有义愤和激情,更需要智慧与自信,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当年犹太人为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为了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纳粹的危害,扎扎实 实地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揭露德国纳粹反人类罪行,通过对战犯 坚持不懈的追查,让纳粹分子在国际上成为丧家之犬。二战的反思能够渗透到德 国和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与犹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奥斯威辛”早 就超越了地名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 的象征。在历史学、哲学、神学、文学等诸多人文学科中,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 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而在战后这些学科的发展中,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和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和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和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辑缜密; 四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是要有标题,二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是要有本论,四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 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内容新,它总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 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 消息之短,指消息篇幅简短. 消息之实,指消息的主要任务是报道事实,它是要依靠事实说话. (2)消息写作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背景,主题,结尾 (二)关于通讯的评析写作 (1)对通讯主题的评析:通讯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所表现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是报道的主旨,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主题是通讯的"灵魂".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紧扣时代的脉搏,艘是衡量通讯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

新闻评析作品

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佳作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主题专一,中心突出。刘熙载〔清〕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的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细、写深、写透,能把一个事件、一个意思写清楚、写透彻,这篇文稿便算是好文章;要是分散笔墨,这也写一点,那也写一点,成了“大杂烩”,不仅篇幅会拉长,而且什么问题也没有写清楚。兵书上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作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一篇文章中,宁可集中反映和说明一个问题,也不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罗列十个问题。这篇通讯就是这样一篇主题专一、中心突出的好新闻。 报道从大局出发,围绕当前党的中心工作,披露了安徽省淮北市某些领导为了出“政绩”,盲目决策,上马一些有形象、有影响但不切实际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政治上、经济上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令人民群众失望和不满的事实。文章主题重大,寓意深刻,提出问题尖锐,但行文并没有咄咄逼人,更没有戴帽子、打棍子,而是在平和、客观的陈述和剖析中渗透着对淮北现象专一的批判,凸显其力度。也正是由于此,文章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收到了“治病救人”的效果。 ——足够的投入,高质量的产出。在许多人眼里,记者“上通天下入地”,“吃香的喝辣的”,是地道的“无冕之王”。然而,美国一权威机构曾做过一项关于劳动量大小的调查,排第一位的是矿工和码头工人,其次便是警察和记者。参加过悉尼奥运报道的中新社体育记者魏群说,在悉尼期间,每天工作时间最少是16个小时,一个汉堡一顿饭是常有的事,许多棒小伙儿都累趴下了。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恐怕难以胜任记者一职。农民种地没有足够的投入不会有好收成。企业家做市场没有足够的投入就难以创出名牌。军事家攻城略地没有足够的兵力投入就难以取胜。当然并不排除农民碰上了好天气,企业家碰上了好运气,军事家靠敌人的疏忽大意侥幸取得成功的,但从规律上讲,要有足够的投入才会有比较大的胜算。 同理,要写出新闻精品,也要有充分的投入。要投入思想,投入智慧,投入情感,投入精力,没有足够的投入,或者投入不到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报道。记者就像猎人,武器再先进,也要到深山中去,否则是难以打到好猎物的。 据介绍,2002年年初,人民日报编辑部和淮北市一些干部群众告知人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淮北一些领导干部盲目决策,要在这个人口不到200万、经济又不发达的城市里上马高尔夫球场、建设耗资30亿元的高消费的温哥华城,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作者敏锐地感到,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各级干部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而对淮北现象的核实和剖析,正能从反面揭示这个主题。当地干部为了“政绩”而搞形象工程,问题的实质是没有处理好“做官”与“为民”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出政绩与办实事的关系,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为此,记者排除重重困难,先后两次到淮北,跑工地,进农家,拍照片,采访干部、外商、工人、农民等150多人,收集了大量材料,历经两个多月方正式成稿。采写过程中,编辑部与记者进行了多次沟通,并精编此稿。由于有了足够的投入,因而写出的稿件主题集中、鲜明,行文简练、明了。仅2000字,就将一个涉及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失误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写得很有说服力,不能不说这是一篇深入采写、精心修改出佳作的成功范例。

浅论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

浅论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 O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way news works and new ideas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新闻作品赏析中常见的方法和新思维。新闻作品的赏析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两者关系密不可分。除常见的新闻作品赏析方式外,经过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作品的赏析中又出现了新的思维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news reports, the common appreciation of the methods and new thinking. News appreciation the work is divided into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re inseparable. In addition to common works of appreciation approache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news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appeared in a new way of thinking. 关键词:新闻作品新闻作品价值赏析方法新思维 Keywords: news reports, news reports, the value of appreciation of methods and new thinking 正文: 所谓新闻作品就是:可指一篇稿件、一张图片、一个栏目、一个版面,也可统称新闻作品。其一是能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二是根据新闻的基本规律,把握和体现新闻事实的正确性、真实性、生动性、及时性;三是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新闻作品的具体的形式有8种:新闻链接,图表新闻,表格新闻,滚动式新闻,采写人物新闻,采写系列报道,采编连续报道,采写跟踪摄影报道。新闻作品的价值在哪里?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二是使读者产生先睹为快的审美感觉;三是从作者公正客观的态度中吸取教益;四是通过传播媒体引起广泛的社会反映;五是使人们茶余饭后有了谈话消遣的材料。但笔者认为,新闻作品的价值远不只于此。好的新闻作品,它不仅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永恒的历史意义。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新闻事件时站得高,看得远,从宏观角度架构,从微观处入手。所谓宏观,就是要求作者站在历史发展、人类文明进化、时代精神演变、社会经济走向的高度,去认识把握自己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而这些事件,又必须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它必须抓住社会现象、阶级矛盾的本质,要能象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那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微观,就是作者能从复杂纷纭、司空见惯的平凡事件中,发现其隐藏的闪光点。这就是于毫发处见泰山,“于无声处听惊雷”。用文学创作术语说,新闻作品的微观,就是以小见大。一篇能载入史册的新闻作品,必须具备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的特点。由此可见全面分析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好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宏观上) (一)、政治学的分析方法: 主要要新闻事业的政治性决定的,侧重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即新闻的倾向性和指导性. 倾向性: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或明或暗表现出的特定的政治立场,也指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暴露出的思想倾向.举例说明,2009年8月2日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

一 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 1新闻本位原则: 构成新闻的要素:事实新鲜报道 2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真实(消息)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5W) 引用材料、背景材料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2)事实的概括真实 3)单个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总体要一致 新闻评析的真实性原则 分析消息来源: 是否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的选择、倾向 同质消息源与异质消息源的选择 分析记者提问 分析现场感 3 把握作品新鲜性原则: 时效性:事实是否新鲜: 报道的角度是否新颖 4、新闻价值的判断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引起受众兴趣的素质。 分析新闻作品中的新闻价值 是否具有重要性 是否具有显著性:显著性除了表现在人,还表现在特定的地理空间、特定的事件,特定的生活领域等。 是否具有接近性(地理、心理) 是否具有趣味性:(可读性) 积极方面:唤起人们肯定、欣赏的追求真善美的事件和人;消极的方面:满足人们猎奇、窥探欲望的暴力、犯罪的事件。 是否具有人情味:一方面指写出感人的故事,靠真情实感打人;更表现在媒体的人文关怀。将人放在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人文关怀的基本要素就是对生命的关怀 5 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原则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媒介舆论监督 6 社会指向与文化批评原则 二新闻作品分析的方法: 个案研究:对特定的新闻作品中的不当进行分析对新闻报道的模范文本进行分析 比较研究 综合研究:对作品表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新闻报道的一般趋势,审视新闻价值观,是否触及突出社会问题,维护公共利益。 三新闻作品分析的角度 1 新闻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的要求: A 准确:表达恰如其分知识准确时间准确:尽量避免使用近日、日前等词表达准确要形象具体避免笼统抽象 不要滥用修饰词及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套话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 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和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和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和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辑缜密; 四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是要有标题,二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是要有本论,四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 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内容新,它总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 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 消息之短,指消息篇幅简短. 消息之实,指消息的主要任务是报道事实,它是要依靠事实说话. (2)消息写作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背景,主题,结尾 (二)关于通讯的评析写作 (1)对通讯主题的评析:通讯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所表现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是报道的主旨,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主题是通讯的"灵魂".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紧扣时代的脉搏,艘是衡量通讯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标准,也是从

新闻作品消息赏析

徐金波吴忠新陶涛 2012年12月18日0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12月17日电(徐金波吴忠新陶涛)年初承诺,年底“验收”。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17晚正式开场,多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当晚的首场考试,那些信心满棚进场的官员却“哭着”走了出来。 武汉电视问政的出题人是普通百姓。今年3月1日,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针对百姓普遍反映的部门职责不清、新城区工业化水平不高、审批流程复杂、出租车营运秩序不规范、小餐饮脏乱差与扰民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市交委、城管局等2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向社会作出公开整改承诺。 武汉电视问政的评委也是普通百姓。本期电视问政就是让5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特约评论员等,手持“笑脸”(表示满意)和“哭脸”(表示不满意),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改承诺进行“拷问”、“验收”和“打分”。 17日晚20时正式开始的首场电视问政,以“兑现承诺,优化环境——让服务更到位”为主题。为给“考官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武汉市委组织部部长胡志强、市政府副市长秦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市编办主任黄松如、市法制办主任李子林、市人社局局长潘汉生等6位“考生”,满脸笑容地提前了20分钟入场,并频频向现场“考官们”挥手致意问好。 在开场总结年初承诺阶段,政府官员们显得成竹在胸、高谈阔论,认为自身的工作应该得到考官们满意的笑脸。然而,随着暗访人员将小餐饮整改存在“盲点”、卤味作坊“五味杂陈”、低价羊肉卷由鸡鸭肉混合造、民众维权遭遇多个部门推诿等问题,以短片的形式在现场一一呈现,刚刚还危襟正坐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做出“自我批评”,连忙道歉,甚至现场办公督促其职能部门立即查处。 轮到评委们现场打分时,虽然大多评委对政府官员一年的成绩表示“满意”,但也有评委表达“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而评论员犀利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在近两个小时的问政过程中如坐针毡。场内外观众积极踊跃地献计献策,则让他们甚感宽慰。 中共武汉市纪委负责人表示,武汉电视问政就是要通过“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武汉社会发展软环境。(完)

新闻作品赏析范文写新闻作品赏析

新闻作品赏析范文写新闻作品赏析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 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和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和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和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 辑缜密; 四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 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是要有标题,二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 是要有本论,四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 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 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内容新,它总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 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

新闻作品分析

复旦大学新闻实务之新闻作品分析——消息部分 一、基本分析 (一)采访方面 1、作者的新闻敏感怎样?是否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新闻 2、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 3、是否遵循了新闻政策 4、是否有效利用了网络资源 5、现场观察是否细致 6、采访是否深入 (二)写作方面 基本环节: 1、标题:是否揭示、符合新闻事实?有没有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导向、导受作用怎样?是否吸引受众? 2、导语:实(有无概括、突出主要新闻事实?)简洁灵活否?吸引受众? 分类:直接式:直接陈述新闻事件直接交代时间要素; 延缓式:采用迂回、简洁的方式交代事件,时间要素比较含糊,甚至不交代。 《北京人争赏香山红叶》:导语:用对比手法简要交代新闻事实,突出新意。报道总理不采取官的视角,而是平民的视角。 3、主题:其生命力来自其内生性(新闻事实本身)、关联性(此事物与彼事物、环境的联系)? 题材是否重大典型新鲜?是否集中突出?现实意义、全局意义?政治重要性?受众关注?迫切、偏杂?强行硬化?分散空泛?雷同浅薄? 4、角度:新颖?小而深?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典型事例揭示全局? 5、语言:可读性、通俗性(专业术语、数字的处理)、生动形象性、准确性、简洁性、规范性(语无语法错误)、内容是否空洞?是否行政化太浓,官样文章、打官腔、只有宣传味没有新闻味? 6、结构:严谨?用交代新闻来源的方法把段落分开,分得散而均衡。 7、新闻背景:衬托、解释、启示、灵活穿插 8、结尾:耐人寻味、干脆利落、寓意深刻。使用注释性背景材料做结尾,有助于对新闻的理解,增强知识性,深化新闻价值 内容方面: 1、时效性,有无交代获取信息的时间 2、真实性如何,消息来源是否交代,是否单一,是否真实权威?是否有主观想象、合理想象成分,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3、客观平衡性怎样?有没有把冲突各方的意见均衡交代? 4、思想性怎样?是否涉及迫切普遍的问题 5、是否善于用事实说话:滥引政策条文、领导讲话、新闻文章化?用议论代替事实?是否多细节少议论、多解释少晦涩、精选事实、插叙场景、背景、人物活动及语言? 6、材料内容:典型性、扎实有力、以少胜多还是繁杂、细节是否丰富具体? 7、引语尤其是直接引语的作用:1)现场感、2)感染力、3)真实感、可信性、4)戏剧性、 趣味性;5)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如见其人鲜明生动;6)帮助作者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