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量油计算密度修正系数

船舶量油计算密度修正系数

查表得出修正系数

密度修正系数为查表所得,供油商备有这种密度-----修正系数对照表,一般远洋船上也备有这种表。表8-8即为被公认的密度修正表。

表8-8 密度修正表

表中P15-----燃油在15 0C时的密度;

Y-----密度修正系数。

在有些国家,采用容积修正的方法来确定实际的加装燃油的数量,为此要通过实验,计算出容积换算系数,列成表格供查对。

?√

3. 修正燃油系数

根据P15,在表中查到修正系数Y, 再根据燃油密度随温度变化的修正公式计算出燃油在加油温度下的实际密度。

Pt = P15 - Y(t-15)

式中Pt--------燃油在t℃时的密度;

t---------加油时现场实测的燃油温度。

4. 确定加装的燃油容积

在确定加装的燃油容积时,船方要自测加到油舱内的燃油容积,而供方也将邀请船方代表去测量油驳剩余的燃油容积或检验流量表的读数,双方测量的结果会存在差异,有时会是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轮机长在确定自己无误的情况下,据理力争,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船舶所有人或租船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5.计算实际所加的燃油重量

根据修正后的燃油密度p1和加装的燃油容积即可计算出实际的加油量。如果不进行密度修正,将产生损失。例如加1000t 180mm2/S的燃油,供油商提供的供油密度为15℃时s,而当加油时的油温为45℃时,经查表可知,在45℃时的密度燃油应为s, 根据下式计算,将要少加(约)的燃油,因此轮机长应根据加油时的温度进行密度修正。

1000/=

燃料油标准

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及分类 发布:2014-09-29 一、品种特性 燃料油也叫重油、渣油,为黑褐色粘稠状可燃液体,粘度适中,燃料性能好,发热量大。用于锅炉燃料,雾化性良好,燃料完全,积炭及灰少,腐蚀性小。闪点较高,存储及使用较安全。 燃料油是原油炼制出的成品油中的一种,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动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100℃)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

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动力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ckes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含硫量。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3、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4、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油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5、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掺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6、机械杂质。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二、燃料油的分类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品种,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

常用单位换算与常见金属密度表

常用单位换算与常见金属密度表

常用单位换算表

密度表 水的密度: 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1.0X10^3kg/m^3,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时密度要小一点,但不会小太多,通常的计算可以将其忽略。 材料名称密度(g/cm3) 盐水 1.1>水 1.00>煤油0.8 玻璃 2.60 冰0.92 铅11.30 银10.50 酒精0.79 水银(汞) 13.60 汽油0.75 灰口铸铁 6.60-7.40 软木0.25 白口铸铁7.40-7.70 锌7.10 可锻铸铁7.20-7.40 纯铜材8.90 铜8.90 59、62、65、68黄铜8.50 铁7.86 80、85、90黄铜8.70 铸钢7.80 96黄铜8.80 工业纯铁7.87 59-1、63-3铅黄铜8.50 普通碳素钢7.85 74-3铅黄铜8.70 优质碳素钢7.85 90-1锡黄铜8.80 碳素工具钢7.85 70-1锡黄铜8.54 易切钢7.85 60-1和62-1锡黄铜8.50 锰钢7.81 77-2 铝黄铜8.60 15CrA铬钢7.74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0

20Cr、30Cr、40Cr铬钢7.82 镍黄铜8.50 38CrA铬钢7.80 锰黄铜8.50 铬、钒、镍、钼、锰、硅钢7.85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0 纯铝 2.70 5-5-5铸锡青铜8.80 铬镍钨钢7.80 3-12-5铸锡青铜8.69 铬钼铝钢7.65 铸镁 1.80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0 工业纯钛(TA1、TA2、TA3) 4.50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0 超硬铝 2.85 金属类 0.5镉青铜8.90 LT1特殊铝 2.75 0.5铬青铜8.90 工业纯镁 1.74 19-2铝青铜7.60 6-6-3铸锡青铜8.82 9-4、10-3-1.5铝青铜7.50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0 10-4-4铝青铜7.46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8.85 高强度合金钢` 7.82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8.85 轴承钢7.81 镍铬合金8.72 7铝青铜7.80 锌锭(Zn0.1、Zn1、Zn2、

船舶原理公式

船舶原理公式汇总 第一章 船型系数: 水线面系数C WP =A W /LB 中横剖面系数C M =A M /Bd 方形系数C B =排水体积/LBd 菱形系数C P =排水体积/A M L=排水体积/C M BdL=C B /CM 垂向菱形系数C VP =排水体积\A W d=排水体积/C WP LBd=C B /C WP 排水体积符号▽ 尺度比: 长宽比L/B :与船的快速性有关 船宽吃水比B/d:与船的稳性、快速性和航向稳定性有关 型深吃水比D/d :与船的稳性、抗沉性、船体的坚固性以及船体的容积有关 船长吃水比L/d :与船的回转性有关,比值越小,船越短小,回转越灵活 梯形法:A=?b a ydx A=l ?b ydx 0 =l(∑=n i yi 0 -(y 0+y 3)/2)注(y 0+y n )/2为首尾修正项 辛氏法:一法,A=1/3l(y 1+4y 2+y 3)二法,A=3l/8(y 1+3y 2+3y 3+y 4) 计算漂心X F =M oy /A W =? -2/2 /L L xydx /? -2 /2 /l l ydx 其中A W =2L δ∑yi ' M oy =2(L δ)2∑kiyi '所以X f =L δ∑kiyi '/∑yi ' 计算横剖面面积型心的垂向坐标Z a =M oy /A s =?d zydz 0 /?d ydz 0 其中横剖面面积As=2?d ydz 0 Moy=2?d zydz 0 又可以表达为As=2d δ∑yi '(注意首位修正) Moy=2(l δ)2∑kiyi '所以可以表达为za=d δ∑kiyi '/∑yi ' 第二章 浮心的计算dM yoz =x F A w d z dM xoy =zA w d z x F 为A w 的漂心纵向坐标 排水体积对中站面yoz 的静距M yoz =?d xfAwdz 0 浮心纵向坐标x B =M yoz /▽=? d xfAwdz 0 /?d Awdz 0 同理可以得排水体积对基平面xoy 的静距和浮心垂向坐标Mxoy=?d zAwdz 0 Zb=Mxoy/▽=?d zAwdz 0/?d Awdz 0 同理根据横剖面计算排水体积和浮心位置 dM yoz =x F A s d x dM xoy =z a A s d x 浮心纵向坐标Myoz=? -2/2 /l l xAsdx X B =Myoz/▽=? -2 /2 /l l xAsdx /? -2 /2 /l l Asdx

密度表及单位换算表

密度表及单位换算表 M=密度*体积 千克千克/立方米立方米 常用金属材料的密度表 材料名称密度,克/立方厘米材料名称密度,克/立方厘米 灰口铸铁 6.6~7.4 不锈钢1Crl8NillNb、Cr23Ni18 7.9 白口铸铁7.4~7.7 2Cr13Ni4Mn9 8.5 可锻铸铁7.2~7.4 3Cr13Ni7Si2 8.0 铸钢7.8 纯铜材8.9 工业纯铁7.87 59、62、65、68黄铜8.5 普通碳素钢7.85 80、85、90黄铜8.7 优质碳素钢7.85 96黄铜8.8 碳素工具钢7.85 59-1、63-3铅黄铜8.5 易切钢7.85 74-3铅黄铜8.7 锰钢7.81 90-1锡黄铜8.8 15CrA铬钢7.74 70-1锡黄铜8.54 20Cr、30Cr、40Cr铬钢7.82 60-1和62-1锡黄铜8.5 38CrA铬钢7.80 77-2铝黄铜8.6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7.85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 镍黄铜8.5 铬镍钨钢7.80 锰黄铜8.5 铬钼铝钢7.65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 5-5-5铸锡青铜8.8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 3-12-5铸锡青铜8.69 高强度合金钢` 7.82 6-6-3铸锡青铜8.82 轴承钢7.81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 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4-0.3、4-4-4锡青铜8.9 Cr14、Cr17 7.7 4-4-2.5锡青铜8.75 0Cr18Ni9、1Cr18Ni9、1Cr18Ni9Ti、2Cr18Ni9 7.85 5铝青铜8.2 1Cr18Ni11Si4A1Ti 7.52 锻铝LD8 2.77 7铝青铜7.8 LD7、LD9、LD10 2.8 19-2铝青铜7.6 超硬铝 2.85 9-4、10-3-1.5铝青铜7.5 LT1特殊铝 2.75 10-4-4铝青铜7.46 工业纯镁 1.74

绩效修正系数

(1)方法一: 在指标设置的时候,加设“完成难度”这一项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比如,公司对销售人员考核指标的设置比较严格,难以完成,而对后勤人员的考核比较宽松。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完成难度”一项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而后勤人员得分较低,从而使总体得分更为客观。 (2)方法二: 这种方法是将“完成难度”以“难度系数”的形式单独设立,与考核的结果相乘,来进行修正。比如,某个员工的考核得分为80分,其指标完成的难度系数为1.2,则其最终得分为80*1.2=96分。也可以考虑将每一项目标指标都设置“难度系数”。 (1)方法一: 设立公司的整体绩效基准分(可以是全体员工绩效考核的平均数),对各部门的考核均值和员工的考核得分进行部门差异调整,具体设公司整体绩效基准分为A,如员工绩效考核实际得分为B,该员工所在部门绩效考核平均分为C.则部门差异分及为D=C-A,根据部门差异调整员工绩效考核得分为B1=B-D,员工绩效考核系数可以相应的定为B2= B1/A.这种调整方法是假定部门绩效均维持在一致的水

平上,使部门间绩效相尽的员工考核得分接近,而部门内部则仍保持原由的业绩差异结构。 示例: 某员工甲,绩效考核得分为90分,部门考核平均分为80分,公司基准分为75分,则该员工调整后得分为B1=B-D=B-(C-A)=90-(80-75)=8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可确定为B2= B1/A=85/75=1.13. 与甲同部门的员工乙,绩效考核得分为80分,则调整后考核得分为:B1=80-(80-75)=7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为B2= B1/A=75/75=1. 与甲不同部门的但业绩相近的员工丙,由于部门经理对考核标准把握比较严格,绩效考核得分为80分,其所在部门的平均分为70分,则调整后考核得分为:B1=80-(70-75)=8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为B2= B1/A=85/75=1.13. (2)方法二: 在实行部门考核的公司,为了体现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一致性,还可以按以下办法进行调整: 第一,可将部门绩效赋予一定的权重作为员工考核的指标。比如设部门考核在员工考核中占有20%的比重,那么调整后的员工考核得分应为:

单位换算表

1千克/立方米(kg/m3)= 0.001克/立方厘米(g/cm3)= 0.0624磅/立方英尺(lb/ft3)  1磅/立方英尺(lb/ft3)= 16.02千克/立方米(kg/m3)  1磅/立方英寸(lb/in3)= 27679.9千克/立方米(kg/m3)  1磅/立方美加仑(lb/gal3)= 119.826千克/立方米(kg/m3)  1磅/立方英加仑(lb/gal3)= 99.776千克/立方米(kg/m3)  1磅/立方(石油)桶(lb/bbl3)= 2.853千克/立方米(kg/m3)  1波美密度(B)=140/15.5℃时的比重-130  API度=141.5/15.5℃时的比重-131.5 长度 编辑本段 1千米(km)= 0.621英里(mile) 1米(m)= 3.281英尺(ft)= 1.094码(yd) 1丝=1忽米=0.01毫米=0.00001米=10微米=0.001厘米 1厘米(cm)= 0.394英寸(in) 1,000,000,000纳米 = 1 米(m) 1,000,000纳米 = 1 毫米(mm) 1,000纳米 = 1 微米(µm)

1纳米 = 10 埃米(记为Å) 1埃米=10^-10m  1埃(A)= 10米(m) 1英里(mile)= 1.609千米(km)  1英寻(fm)= 1.829(m) 1英尺(ft)= 0.3048米(m)  1英寸(in)= 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 1.852千米(km)  1链= 66英尺(ft)= 20.1168米 1码(yd)= 0.9144米(m)  1密耳(mil)= 0.0254毫米(mm)  1英尺(ft)= 12英寸(in)  1码(yd)= 3英尺(ft) 1杆(rad)= 16.5英尺(ft)  1英里(mile)= 5280英尺(ft)  1海里(n mile)= 1.1516英里(mile) 1千米(km)=1000米(m) 2 面积 编辑本段 1平方公里(km)= 100公顷(ha)= 247.1英亩(acre)= 0.386平方英里(mile)  1平方米(m)= 10.764平方英尺(ft) 1公亩(are)= 100平方米(m) 1公顷(ha)= 10000平方米(m)= 2.471英亩(acre)=0.01平方千米

05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及表格

05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及表格 注:各地区标准不同 综合用地修正系数体系 一、综合用地深度修正 综合用地路线价深度修正系数表 二、综合用地宽深比修正综合用地路线价宽深比修正系数表 三、综合用地容积率修正

注:当容积率W 2.0时,容积率修正系数为1,当容积率〉10?0,容积率修正系数为1.978四、综合用地使用年期修正

五、综合用地街角地修正分两种情况: 1.旁街附设有路线价时,街角地修正计算公式为:地价二正街地价+旁街地价X 修正系数 综合用地路线价街角地修正系数表 2.若街角地只有正街路线价而无旁街路线价,则旁街的影响按下列公式计算:地价二正街地价 +正街地价x 修正系数 综合用地路线价街 角地无旁街路线价修正系数表 六、两面临街地修正 对两面临街的宗地,釆用“重叠价值法”即划分高价街与低价街影响范围的分界点(亦称合致点) ,以 合致线(合致点的连接线)将宗地分为两部分,各部分按其所面临的路线价分别计算地价,然后加总。其计算公式如下: V 二(Uh x dVh x fh ) + (U1 x dVl x fl ) 其中:V ------- 待估宗地地价 佈 ------ 高价街路线价 dVh ——高价街临街深度修正系数 fh ------- 高价街步行街宽深度修正系数 U1 ------ 低价街路线价 dVl ------- 低价街临街深度修正系数 fl ——低价街临街宽深比修正系数 高、低价街临街深度修正系数根据高、低价街的影响深度确定。 高价街路线价 高价街影响深度二 ------------------------------------------- X 全部深度 高价街路线价+低价街路线价 低价街路线价 低价街影响深度二? 舟价街路线价+低价街路线价 X 全部深度

第四章 船舶稳性

第四章船舶稳性 第一节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 (一)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 1、稳定平衡 >0 G点在M点之下,GM>0,M R 2、随遇平衡 G点与M点重合,GM=0,M =0 R 3、不稳定平衡 <0 G点在M点之上,GM<0,M R (二)稳性的定义 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受给定的外力作用后发生倾侧而不致倾覆,当外力消失后仍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的能力。 (三)稳性分类 分类方法: 按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倾斜力矩性质、船舱是否进水 ┏破舱稳性 稳性┫┏初稳性(小倾角稳性) ┃┏横稳性┫┏静稳性 ┗完整稳性┫┗大倾角稳性┫ ┗纵稳性┗动稳性 其中,倾角小于等于10-15度称为小倾角,否则称为大倾角。倾斜力矩性质指静力或动力,或者说有无角速度、角加速度。

第二节船舶初稳性(1) (一)船舶初稳性的基本标志 1.稳心M 与稳心距基线高度KM 船舶小倾角横倾前、后其浮力作用线交点称为横稳心,简称稳心。 稳心M距基线的垂向坐标称为稳心距基线高度。 2.初稳性的衡准指标 稳心M至重心G的垂距称为初稳性高度GM。 初稳性高度GM是衡准船舶是否具有初稳性的指标。初稳性高度大于零,即船舶重心在稳心之下,船舶就有初稳性。 3.初稳性中的假设(对于任一给定的吃水或排水量) (1)小倾角横倾(微倾); (2)在微倾过程中稳心M和重心G的位置固定不变; (3)在微倾过程中浮心B的移动轨迹是一段以稳心为圆心的圆弧; (4)在微倾过程中倾斜轴过漂心。 (二)初稳性高度GM的表达式 GM=KB+BM-KG=KM-KG

第二节 船舶初稳性(2) (三) 初稳性高度的求取 1、 KM 可在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参数表或载重表中查取。 2、 KG 的计算 式中,P i —— 组成船舶总重量(含空船重量等)的第i 项载荷,t Z i —— 载荷P i 的重心距基线高度,m 3、Z i 确定 (1)舱容曲线图表查取法 船舶资料中通常有各个货舱和液舱的舱容曲线图或数据表,利用舱容曲线图表,可方便确定舱内散货或液货的重心高度Z i ,方法如下: i )对于匀质散货或液货,已知货堆表面距基线高度,在图中左纵轴上对应点做水平线交舱容中心距基线高度曲线得B 点,过B 点做垂线交上横轴得C 点,对应值即为该舱货物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ii )对于积载因素相近、合理积载的件杂货,根据所装货物的体积,在下横轴找到相应点向上做垂线,交舱容曲线得A 点,过A 点做水平线交舱容中心距基线高度曲线得B 点,过B 点向上做垂线交上横轴得C 点,对应值即为该舱货物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 2.3()m (Z P KG i i ? *∑ =

所有规格燃料油主要指标

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密度、粘度、倾点、闪点、硫份、杂质、残碳、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指标是40 ℃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 ℃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 ℃、100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 ,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运动粘度为1泊,密度为1g/立方厘米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含硫量:硫分也是燃料油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体现,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国际标准中规定,燃料油的硫份最高不能超过3.5。而一般的低于1的我们称为低硫燃料油,在1-2之间的我们称为中硫燃料油,硫份在2以上的就属于高硫燃料油了。 3、密度:为油品的质量(Mass)与具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或公砘/立方米等。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15°C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国内检测一般以20°C下密度为准。密度越小,燃料油中轻油成分越多,热质越高。燃料油品质标准中密度越小越好。 4、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气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Fire Point或Ignition Point)。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 5、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6、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7、机械杂质:燃料油中不溶解的沉淀物或悬浮物。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8、残碳:燃料油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燃料油残炭多,表明燃料油容易氧化生成胶质或积炭。 9、热值:单位重量的燃料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燃料油产生热能的高低,是评价燃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书表地编制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的编制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是采用替代原理,建立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编制出基准地价在不同因素条件下修正为宗地地价的系数体系,以便能在宗地条件调查的基础上,按对应的修正系数,快速、高效、及时地评估出宗地地价。 一、基准地价修正幅度值的计算 以土地级别为单位,以各级别中最高、最低定级因素总分值所对应的单元地价作为上、下限值,分别与相应级别的基准地价相减,得到上调或下调的最高值。计算公式如下: 上调幅度计算公式: F1=[(I nh—I ib)/I ib]×100% (10-1)下调幅度计算公式: F2=[(I nb—I nl)/I ib]×100% (10-2)式中:F1 --基准地价上调最大幅度; F2 --基准地价下调最大幅度; I ib --级别基准地价; I nh --级别单元总分上限值所对应的地价; I nl --级别单元总分下限值所对应的地价。 根据前述确定的单元总分值、基准地价评估结果及其关系模型,按公式9-1、9-2可以计算出各类各级基准地价修正幅度值。结果见表10-4、10-5、10-6。 表10-4 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最大上调、下调幅度计算表

二、因素修正系数值的计算及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的编制 (一)因素修正系数值计算 根据确定的影响各类用地价格的因素及其权重值,采用下式计算各因素的修正值: F1i=F1×W i(10-3) F2i=F2×W i(10-4)

式中:F1i—某一因素的上调幅度;F2i—某一因素的下调幅度; F1—基准地价上调幅度;F2—基准地价下调幅度; W i—某一因素对宗地地价的影响权重。 (二)因素修正系数及指标说明表的编制 根据基准地价修正幅度的计算结果,在按公式10-3、10-4计算因素修正幅度值的基础上,按优、较优、一般、较劣、劣等5个层次设定修正幅度值,分地类按级别编制修正系数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影响因素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表。因素修正系数指标说明表是对各层次的修正系数对应的地价影响因素状态条件所做的描述,通常以在一定区域或土地级别围地价影响因素的最佳状态指标、平均状态指标、最差状态指标分别对应着优、一般、劣等层次的修正系数。利用土地定级中各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在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影响因素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表,结果见表10-7~36。

密度表

一、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重单位及其换算 公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英美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重量单位换算表 压力单位换算表

常用长度单位换算表 英寸与毫米对照表 常用容量单位换算表 二、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表

三、常用金属材料容重表 四、常用工业材料比重表

60-1-1铝黄铜 58-2锰黄铜 59-1-1铁黄铜 80-3硅黄铜 4-3锡青铜 4-4-2.5锡青铜 4-4-4锡青铜 6.5~0.1锡青铜4~0.3锡青铜 五号防锈铝 廿一号防锈铝 一号硬铝 三号硬铝 十一号硬铝 十二号硬铝 十四号硬铝 二号锻铝 四号锻铝 五号锻铝 八号锻铝 九号锻铝 4-1铸锌铝合金 锡 铅板 工业镍 15-20锌白铜 43-0.5锰白铜 40-1.5锰白铜 28-2.5-1.5镍铜合金9镍铬合金 锡基轴承合金 铅基轴承合金 钨 铌 锇 锑 镉 钡 铍 铋8.2 8.5 8.5 8.6 8.8 8.79 8.9 8.8 8.9 2.65 2.73 2.75 2.73 2.84 2.8 2.8 2.69 2.65 2.75 2.8 2.8 6.9 7.3~7.5 11.37 8.9 8.6 8.89 8.90 8.8 8.72 7.34~7.75 9.33~10.67 19.3 8.57 22.5 6.62 8.64 3.5 1.85 9.84 5铝青铜 7铝青铜 9-2铝青铜 9-4铝青铜 10-3-1.5铝青铜 2铍青铜 3-1硅青铜 铝板 二号防锈铝 二号锻铝 四号超硬铝 五号铸造铝合金 六号铸造铝合金 七号铸造铝合金 十三号铸造铝合金 十五号铸造铝合金 工业镁 锌板 铸锌 10-5锌铝合金 4-3铸锌铝合金 钴 钛 3钨钴合金 6钨钴合金 8钨钴合金 5钨钴钛合金 15钨钴钛合金 汞 锰 铬 钒 钼 银 金 铂 钾 钠 钙 硼 8.2 7.8 7.63 7.6 7.5 8.23 8.47 2.73 2.67 2.8 2.8 2.55 2.60 2.65 2.67 2.95 1.74 7.2 6.86 6.3 6.75 8.9 4.51 14.9~15.3 14.6~15.0 14.4~14.8 12.3~13.2 11.0~11.7 13.6 7.43 7.19 6.11 10.20 10.5 19.3 21.4 0.86 0.97 1.55 2.34

如何理解参数的修正系数

如何理解参数的修正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计算时,公式括号中的正负号如何选择?不利组合具体情况下怎么考虑?除了抗剪强度取负值外,还有那些指标通常取负值或那些指标可以取负值?另外,统计修正系数一般情况下在0.75-1之间,如果计算出来是负数或大于1,是不是计算结果就不能用了呢? 对于岩土参数的统计规范有规定,对于原住测试该怎么统计呢,是按照规范的公式,还是按平均值-1.645σ? 答复: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给出了岩土参数标准值φk 的计算公式: 式中正负号的选用取决于指标的性质,如对于抗剪强度指标,应取负号。为什么对抗剪强度标准这样的参数需要取负号呢?什么指标需要取正号呢?这还必须从概率统计的基本原理说起。 统计修正系数是对土性指标的平均值因变异性而进行的修正,平均值乘以修正系数以后称为标准值,标准值是具有概率意义的代表性数值或者称为取用值。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代表值,是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估值。对岩土设计参数的估计,实质上是对总体平均值作置信区间估计。在勘察工作中取土试样或者作原位测试测定岩土的性状和行为,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岩土体的总体的性状和行为,取土试验或作测试工作是一种抽样的手段,而非目的。抽样所得的子样,包括试验的结果和原位测试的结果都是抽样得到的子样,这些子样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例如,我们取土作三轴试验,求得的强度指标仅是所取的土样的性状,这些指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土层的实际性状呢?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几筒土样,而是整个土层,需要了解的是整个土层强度的平均趋势,也就是需要了解强度指标的总体。如何从子样的数据中得出关于总体的结论呢?这种方法在统计学中称为统计推断,就是从有限的样品的结果出发来估计总体的特征,从特殊的抽样数据来推断一般的总体特征的方法。 在采用统计学区间估计理论基础上,可以得到的关于参数总体平均值置信区间的单侧置信界限值: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大全面积体积长度质量密度力温度压力热功功率速度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大全面积体积长度质量密度力温度压力热功功率速度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集合大全 换算公式 面积换算 1 平方公里(km2)=100 公顷(ha)= 247."1 英亩(acre)= 0."386平方英里(mile2)1平方米(m2)= 10."764 平方英尺(ft2) 1 平方英寸(in2)= 6."452 平方厘米(cm2) 1 公顷(ha)=100平方米(m2)= 2. "471 英亩(acre) 1 英亩(acre)= 0."4047 公顷(ha)= 4."047 x 10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1 英亩(acre)= 0."4047 公顷(ha)= 4."047 x 10平-3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1 平方英尺(ft2)= 0."093 平方米(m2) 1 平方米(m2)= 10."764 平方英尺(ft2)

1 平方码(yd2)= 0."8361 平方米(m2) 1 平方英里(mile2)= 2. "590 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 美吉耳(gi)= 0."118 升 (1)1 美品脱(pt )= 0."473 升 (1) 1 美夸脱(qt)= 0."946 升 (1)1美加仑(gal)= 3. "785 升 (1) 1 桶(bbl)= 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立方米(m3)1 立方英寸(in3)= 16."3871 立方厘米(cm3)1 英加仑(gal)= 4. "546升 (1)10亿立方英尺(bcf)= 2831."7 万立方米(m3)1 万亿立方英尺(tcf)=

燃料油的指标

180#燃料油的指标180CST燃料油:指50℃时的粘度在80CST与180CST之间的油品。 普氏对燃料油的质量要求 ???????????????? 180CST:含硫2%???? 180CST:含硫3.5%???380CST:含硫3.5% 含硫量?????????? 2%MAX????????????? 3.5%MAX??????????? 4.0%MAX 运动粘度,50℃?? 180CST???????????? 180CST???????????? 380CST 密度???????????? 0.991????????????? 0.991????????????? 0.991 闪点???????????? 66℃?????????????? 66℃?????????????? 66℃ 倾点???????????? 24℃?????????????? 24℃?????????????? 24℃ 灰分???????????? 0.15%????????????? 0.15%????????????? 0.15% 残碳???????????? 16%??????????????? 16%??????????????? 18% 矾?????????????? 95PPM????????????? 200PPM???????????? 200PPM 钠?????????????? 65PPM????????????? 100PPM???????????? 100PPM 铝+硅??????????? 80PPM、铝30PPM??? 80PPM、铝30PPM??? 80PPM 含水量?????????? 0.50%????????????? 0.50%????????????? 0.50% 杂质???????????? 0.10%????????????? 0.10%????????????? 0.10% 粘度 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又称粘性系数、动力粘度,记为μ。牛顿粘性定律指出,在纯剪切流动中相邻两流体层之间的剪应力(或粘性摩擦应力)为式中dv/dy为垂直流动方向的法向速度梯度。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按国际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帕·秒。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10-2泊)。粘度是流体的一种属性,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同种流体的粘度显着地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强几乎无关。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在温度T<2000开时,气体粘度可用萨特兰公式计算:μ/μ0=(T/T0)3/2(T0+B)/(T+B),式中T0、μ0为参考温度及相应粘度,B为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空气的B=110.4开;或用幂次公式:μ/μ0=(T /T0)n,指数n随气体种类和温度而变,对于空气,在90开<T<300开范围可取为8/ρ。水的粘度可按下式计算:μ=0.01779/(1+0.03368t+0.0002210t2),式中t为摄氏温度。粘度也可通过实验求得,如用粘度计测量。在流体力学的许多公式中,粘度常与密度ρ以μ/ρ的组合形式出现,故定义v=μ/ρ,由于v的单位米2/秒中只有运动学单位,故称运动粘度。 粘度就是液体的内摩擦。润滑油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时,油分子之间产生的阻力,使润滑油无法进行顺利流动,其阻力大小称为粘度。 1)运动粘度 ①流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运动粘度。

180#燃料油的指标

180#燃料油的指标 180CST燃料油:指50℃时的粘度在80CST与180CST之间的油品。 普氏对燃料油的质量要求 180CST:含硫2% 180CST:含硫3.5% 380CST:含硫3.5% 含硫量 2%MAX 3.5%MAX 4.0%MAX 运动粘度,50℃ 180CST 180CST 380CST 密度 0.991 0.991 0.991 闪点66℃66℃66℃ 倾点24℃24℃24℃ 灰分 0.15% 0.15% 0.15% 残碳 16% 16% 18% 矾 95PPM 200PPM 200PPM 钠 65PPM 100PPM 100PPM 铝+硅 80PPM、铝30PPM 80PPM、铝30PPM 80PPM 含水量 0.50% 0.50% 0.50% 杂质 0.10% 0.10% 0.10% 粘度 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又称粘性系数、动力粘度,记为μ。牛顿粘性定律指出,在纯剪切流动中相邻两流体层之间的剪应力(或粘性摩擦应力)为式中dv/dy为垂直流动方向的法向速度梯度。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按国际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帕·秒。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10-2泊)。粘度是流体的一种属性,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同种流体的粘度显著地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强几乎无关。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在温度T<2000开时,气体粘度可用萨特兰公式计算:μ/μ0=(T/T0)3/2(T0+B)/(T+B),式中T0、μ0为参考温度及相

专题一--单位换算及密度计算

专题一:单位换算及密度计算 班级姓名得分 (提示:单位换算表 1g/cm3=103kg/m3 1kg/m3= 10 3g/cm3 1m3=1000dm3 1dm3=1000cm3 1mL=1cm3 1L=1dm3) 一、单位换算专题 质量单位: 500kg = g 1.6×103 mg = g 50克 = 千克 0.05吨 = 0.05× =千克 体积(容积)单位: 1L= mL= cm3= dm3 30ml= cm3= m3 40cm3 = m3 680 cm3 =______ dm3=______ m3 3 L=______mL=______ cm3 100毫升= 厘米3= 米3 0.5升= 分米3= 米3 密度单位: 0.5g/ cm3= kg/m3 1.29kg / m3 = g/cm3; 13.6g / cm3= kg/m3 7.9×103kg/m3= g/cm3 2.7×103 kg/m3 = g/cm3; 8.9克/厘米3 = 千克/米3 4、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中, 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盐水和酒精, 则可以判定容器中盐水,容器中是酒精。 5、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做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先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使 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若指针偏转如图所示,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端调节。 (2)质量为30g的烧杯,装有适量某种液体,放在已调整后 的天平上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测液体的质量是 g;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 液体的体积是 ________cm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液体的密度是 kg /m3。

船舶完整稳性规则

附则3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文件包括的所有船舶的完整稳性规则 说明与要求 1 本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9(18)决议的附件。 2 本附则中“动力支承船”的有关规定已被《国际高速船安全规则》所替代。详见本法规第4篇附则2《际高速船安全规则》。 3 船舶的完整稳性还应符合本法规总则与第1篇的适用规定。 349

第1章一般规定 1.1 宗旨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文件包括的所有类型船舶的完整稳性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旨在提出稳性衡准及其他为确保所有船舶的安全操作而采取的措施,使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船舶、船上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1.2 适用范围 1.2.1 除非另有说明,本规则中的完整稳性衡准适用于长度为24m及以上的下列类型船舶和其他海上运输工具: ——货船; ——装载木材甲板货的货船; ——装载散装谷物的货船; ——客船; ——渔船; ——特种用途船; ——近海供应船; ——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 ——方驳; ——动力支承船; ——集装箱船。 1.2.2 沿海国家可对新型设计的船舶或未包含在本规则内的船舶的设计方面制定附加要求。 1.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对过去常用的术语但在本规则中未定义的,如在1974 SOLAS公约中所定义的,亦适用于本规则。 1.3.1 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1.3.2 客船:系指经修改的1974 SOLAS公约第Ⅰ/2条中规定的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 1.3.3 货船:系指非客船的任何船舶。 1.3.4渔船:系指用于捕捞鱼类、鲸鱼、海豹、海象或其他海洋生物资源的船舶。 1.3.5 特种用途船:系指国际海事组织《特种用途船舶安全规则》(A.534(13)决议案)1.3.3中规定的因其特殊用途载有12名以上特种人员(包括可不超过12名乘客)的机动自航船舶(从事科研、探险和测量的船舶;用于培训海员的船;不从事捕捞作业的鲸鱼或鱼类加工船舶;不从事捕捞作业的其他海洋生物资源加工船或其设计特点和运行方式类似上述的其他船舶,根据主管机关的意见可列入此类范围)。 1.3.6 近海供应船:系指主要从事运送物品、材料和设备至近海设施上,并在船前部设计有居住处所和桥楼、在船后部有为在海上装卸货物的露天装货甲板的船舶。 1.3.7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MODU)或平台:系指能够为勘探或开采诸如液态或气态碳氢化合物、 硫或盐等海床之下的资源而从事钻井作业的海上建筑物: .1柱稳式平台:系指用立柱将主甲板连接到水下壳体或沉箱上的平台; .2浮式平台:系指有单体或多体结构船型或驳船型排水船体、用于漂浮状态下作业的平台; .3自升式平台:系指有活动桩腿能够将其壳体升至海面以上的平台。 1.3.8动力支承船(DSC):系指能够在水面或超出水面航行的船舶,其具有的特性与适用现行国际公约,特别是SOLAS公约和LL载重线公约的普通排水量船舶大不相同,以致要采取其他措施来获得同等安 350

常用单位换算与常见金属密度表

常用单位换算表

密度表 水的密度: 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1.0X10^3kg/m^3,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时密度要小一点,但不会小太多,通常的计算可以将其忽略。 材料名称密度(g/cm3) 盐水 1.1>水 1.00>煤油0.8 玻璃 2.60 冰0.92 铅11.30 银10.50 酒精0.79 水银(汞) 13.60 汽油0.75 灰口铸铁 6.60-7.40 软木0.25 白口铸铁7.40-7.70 锌7.10 可锻铸铁7.20-7.40 纯铜材8.90 铜8.90 59、62、65、68黄铜8.50 铁7.86 80、85、90黄铜8.70 铸钢7.80 96黄铜8.80 工业纯铁7.87 59-1、63-3铅黄铜8.50 普通碳素钢7.85 74-3铅黄铜8.70 优质碳素钢7.85 90-1锡黄铜8.80 碳素工具钢7.85 70-1锡黄铜8.54 易切钢7.85 60-1和62-1锡黄铜8.50 锰钢7.81 77-2 铝黄铜8.60 15CrA铬钢7.74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0 20Cr、30Cr、40Cr铬钢7.82 镍黄铜8.50 38CrA铬钢7.80 锰黄铜8.50 铬、钒、镍、钼、锰、硅钢7.85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0 纯铝 2.70 5-5-5铸锡青铜8.80 铬镍钨钢7.80 3-12-5铸锡青铜8.69 铬钼铝钢7.65 铸镁 1.80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0 工业纯钛(TA1、TA2、TA3) 4.50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0 超硬铝 2.85 金属类 0.5镉青铜8.90 LT1特殊铝 2.75 0.5铬青铜8.90 工业纯镁 1.74 19-2铝青铜7.60 6-6-3铸锡青铜8.82 9-4、10-3-1.5铝青铜7.50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0 10-4-4铝青铜7.46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8.85 高强度合金钢` 7.82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8.85 轴承钢7.81 镍铬合金8.72 7铝青铜7.80 锌锭(Zn0.1、Zn1、Zn2、Zn3)7.15 铍青铜8.30 铸锌 6.86 3-1硅青铜8.47 4-1铸造锌铝合金 6.90

船舶稳性知识点讲解(word)资料

第一节 稳性的基本概念 一、稳性概述 1. 概念:船舶稳性(Stability)是指船舶受外力作用发生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能够自行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 2. 船舶具有稳性的原因 1)造成船舶离开原来平衡位置的是倾斜力矩,它产生的原因有:风和浪的作用、 船上货物的移动、旅客集中于一舷、拖船的急牵、火炮的发射以及船舶回转等,其大小取决于这些外界条件。 2)使船舶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是复原力矩,其大小取决于排水量、重心和浮心 的相对位置等因素。 S M GZ =?? (9.81)kN m ? 式中: GZ :复原力臂,也称稳性力臂,重力和浮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 ◎船舶是否具有稳性,取决于倾斜后重力和浮力的位置关系,而排水量一定时, 船舶浮心的变化规律是固定的(静水力资料),因此重心的位置是主观因素。 3. 横稳心(Metacenter)M : 船舶微倾前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其距基线的高度KM 可从船舶资料中查取。 4. 船舶的平衡状态 1)稳定平衡:G 在M 之下,倾斜后重力和浮力形成稳性力矩。 2)不稳定平衡:G 在M 之上,倾斜后重力和浮力形成倾覆力矩。 3)随遇平衡:G 与M 重合,倾斜后重力和浮力作用在同一垂线上,不产生力矩。 如下图所示

例如: 1)圆锥在桌面上的不同放置方法; 2)悬挂的圆盘 5. 船舶具有稳性的条件:初始状态为稳定平衡,这只是稳性的第一层含义;仅仅具 有稳性是不够的,还应有足够大的回复能力,使船舶不致倾覆,这是稳性的另一层含义。 6. 稳性大小和船舶航行的关系 1)稳性过大,船舶摇摆剧烈,造成人员不适、航海仪器使用不便、船体结构容易 受损、舱内货物容易移位以致危及船舶安全。 2)稳性过小,船舶抗倾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较大的倾角,回复缓慢,船舶长时 间斜置于水面,航行不力。 二、稳性的分类 1. 按船舶倾斜方向分为:横稳性、纵稳性 2. 按倾角大小分为:初稳性、大倾角稳性 3. 按作用力矩的性质分为:静稳性、动稳性 4. 按船舱是否进水分为:完整稳性、破舱稳性 三、初稳性 1. 初稳性假定条件: 1)船舶微倾前后水线面的交线过原水线面的漂心F; 2)浮心移动轨迹为圆弧段,圆心为定点M(稳心),半径为BM(稳心半径)。2.初稳性的基本计算 = ??GM?sinθ 初稳性方程式:M R GM = KM -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